CN105190187A - 空调机的室内机和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和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0187A
CN105190187A CN201380076374.5A CN201380076374A CN105190187A CN 105190187 A CN105190187 A CN 105190187A CN 201380076374 A CN201380076374 A CN 201380076374A CN 105190187 A CN105190187 A CN 105190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indoor set
air conditioner
housing
pressure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63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井智哉
大石雅之
山田彰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90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01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8Evaporators having distribu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换热器(5)在吸入口(2)侧和吹出口(3)侧具有多个拐点部,该拐点部是配置坡度从上升坡度向下降坡度变化、或从下降坡度向上升坡度变化的位置,换热器配置成在从壳体(1)的正面侧观察的状态下,拐点部全部可见,在吹出口(3)侧的拐点部的下方设置有排水盘(9)。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机和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送风机和换热器收纳于壳体内的室内机、以及具备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将送风机和换热器收纳于壳体内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作为这样的设备,提出了如下方案,即:“一种空调机,具备:壳体,该壳体在上部形成有吸入口,在前表面部下侧形成有吹出口;送风机,该送风机是轴流式或斜流式,设置于壳体内的吸入口的下游侧;换热器,该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的送风机的下游侧且是吹出口的上游侧,供从送风机吹出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换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室内机在吸入口配设送风机,在其下游侧配设换热器,在通过驱动送风机而从吸入口被吸入的室内空气、和在换热器中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换热,来进行空气调节。
该室内机的换热器构成为,在空调机的右侧纵剖面中,配置成大致Λ形的形状。
另外,在空调机的右侧纵剖面中,该换热器相对于绘制在大致中央部的对称线而被分成位于前表面侧的前表面侧换热器、和位于背面侧的背面侧换热器。并且,使通过背面侧换热器的风量比通过前表面侧换热器的风量大,由此,对于位于壳体前表面下侧的吹出口,能够不利用壳体强制地使风弯曲地、向吹出口送风。另外,通过这样构成,实现了低电力消耗化和低噪音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10/089920号(例如,参照段落[0006]、图5~图7)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随着使换热器的结构从空调机的右侧纵剖面中的大致Λ形向大致И形、大致M形变化,能够增加通过换热器的风量,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空调机性能(换热能力)。
但是,随着像上述那样地使换热器的结构变化,换热器的拐点部(配置坡度从上升坡度向下降坡度、或从下降坡度向上升坡度变化的位置)的数量也增加,因此,排水盘的数量也同样地增加。其结果是,存在如下问题:根据壳体尺寸(产品尺寸)的不同,吹出口的吹出面积极端地减少,因此吹出口附近的压力损失增大,导致空调机性能的下降。
另外,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通过增加换热器的载置量也能够提高空调机性能。
为了增加换热器的载置量,需要增大室内机的壳体尺寸,考虑将室内机装设在顶棚低的房屋(例如日本国内的房屋等)、玄关等处的门的上方的空间等位置的情况,则尤其在高度方面受到壳体尺寸的限制。此外,在宽度方面,也受到设置的房间的形状或设置在柱子彼此之间的情况等的限制。即,厚度方面的限制最少。
但是,如果改变室内机的壳体的厚度,每次改变都不得不重新设计换热器的配置和风路结构,因此存在量产之前的开发时间花费很多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中的至少一个课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即使比以往增加换热器的拐点部的数量,也能够不增大吹出口附近的压力损失地提高空调机性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在上部形成有吸入口,在下部形成有吹出口;送风机,所述送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吸入口的下游侧,由轴流风扇或斜流风扇构成;以及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送风机和所述吹出口之间,关于所述换热器,在所述吸入口侧和所述吹出口侧具有多个拐点部,所述拐点部是配置坡度从上升坡度向下降坡度变化、或从下降坡度向上升坡度变化的位置,所述换热器配置成在从所述壳体的正面侧观察的状态下,所述拐点部全部可见,并在所述吹出口侧的拐点部的下方设置有排水盘。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即使比以往增加换热器的拐点部的数量,也能够不增大吹出口附近的压力损失地提高空调机性能。另外,只要与室内机所需要的制冷制热能力和换热性能相应地仅改变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换热器厚度的尺寸即可,能够容易地设计,因此,能够缩短开发花费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例(以下,称为室内机100)的纵剖视图。
图2是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右侧纵剖视图和A-A'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和以往的室内机的、壳体的厚度与换热器的通风面积的关系的图。
图4是各种换热器((a)~(f))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例(以下,称为室内机101)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例(以下,称为室内机102)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与图6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比较的比较例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以下,称为室内机102b)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例(以下,称为室内机103)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例(以下,称为室内机104)的纵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例(以下,称为室内机105)的纵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例(以下,称为室内机106)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与实际不同的情况。另外,以室内机100~106是安装于空调对象区域的墙面的壁挂式的情况为例示出。此外,以将室内机100~106安装于墙面时的墙面侧的面作为背面,以其相反侧的面作为正面。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例(以下,称为室内机100)的纵剖视图。此外,图1的近前侧表示室内机100的前表面。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通过利用使制冷剂循环的冷冻循环,从而向室内等空调对象区域供给空调空气。
室内机100主要具有:壳体1,所述壳体1形成有用于将室内空气向内部吸入的吸入口2、和用于将空调空气向空调对象区域供给的吹出口3;送风机4,所述送风机4收纳于所述壳体1内,从吸入口2吸入室内空气,并从吹出口3吹出空调空气;换热器5,所述换热器5配设于从吸入口2到吹出口3为止的风路上,通过在制冷剂和室内空气之间进行换热,从而产生出空调空气。并且,通过这些结构要素,空气流路(箭头A)在壳体1内连通。
吸入口2在壳体1的上部开口而形成。吹出口3在壳体1的下部(更详细地说,是在壳体1的前表面侧下部)开口而形成。送风机4配设于吸入口2的下游侧(吹出口3侧)且是换热器5的上游侧(吸入口2侧),由轴流风扇或斜流风扇构成。换热器5配置于送风机4的下风侧。对于该换热器5,使用例如板式翅片管式或波纹翅片管式等换热器5即可。以下,以板式翅片管型为例来说明。另外,在吸入口2设置有手指保护罩6和过滤器7,在吹出口3设置有控制气流的吹出方向的机构,例如是省略图示的叶片等。
此外,在室内机100中设置有省略图示的、用于叶片驱动等的马达和电气控制基板等。
在这里,简单地说明室内机100内的空气的流动。
首先,通过送风机4的叶轮以旋转轴11为中心旋转,室内空气从形成于壳体1的上部的吸入口2向室内机100内流入。此时,利用过滤器7除去包含在室内空气中的尘埃。该室内空气从送风机吹出口4a向换热器5被吹出,在通过换热器5时被在换热器5内导通的制冷剂加热或冷却而成为空调空气。然后,空调空气从形成于壳体1的下部的吹出口3向室内机100的外部、即空调对象区域被吹出。
此外,以下将室内空气和空调空气仅称为空气。
接下来,说明换热器5。
如图1所示,换热器5在吸入口2侧(以下,称为山侧拐点部5a)和吹出口3侧(以下,称为谷侧拐点部5b)具有多个配置坡度从上升坡度向下降坡度变化、或从下降坡度向上升坡度变化的位置(以下,称为拐点部),并配置成在主视纵剖面中大致MM形的形状。即,将由绘制于各拐点部的大致中央的分界线8划分的部分作为单体换热器51,各单体换热器51以分界线8为分界,以左右的坡度的方向相反的方式配置。另外,换热器5由供制冷剂通过的管路52和板式翅片构成,管路52沿换热器5的前后方向(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构成制冷剂流路。并且,板式翅片与管路52垂直地配置,并且沿换热器5的前后方向以层状配置。另外,换热器5在左右具有端部(图1的左右侧面部),对于右端部而言,从位于最右侧的拐点部观察,右端部位于下方的情况是下降端部5c,而右端部位于上方的情况是上升端部5d。另外,对于左端部而言,从位于最左侧的拐点部观察,左端部位于下方的情况是下降端部5c,而左端部位于上方的情况是上升端部5d。
在谷侧拐点部5b的下方和下降端部5c的下方,设置有排水盘9。该排水盘9用于接收在制冷运转时等由于换热器5结露而产生的水滴。即,因结露而在换热器5的表面产生的水滴顺着换热器5的表面而移动至排水盘9的上方之后,滴落于排水盘9。
另外,在各拐点部中,将换热器5形成的内角作为安装角10。如果该安装角10大于某个固定角,则水滴在到达排水盘9上方之前就会滴落,因而难以用排水盘9回收水滴。因此,将安装角10构成为大约70度~80度的设置限制角以下的大小。
但是,在如制热运转时等那样的、水滴确实不附着于换热器5的条件下,其安装角10不受该限制。
图2是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右侧纵剖视图和A-A'剖视图。图2(a)是以往技术(专利文献1的图7)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b,图2(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
以下,说明以往技术(专利文献1的图7)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b、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的吹出面积(从吹出口3的面积中减去排水盘面积所得的面积)。此外,在A-A'剖视图中,空白部分表示吹出口3的面积,涂黑部分表示排水盘面积。另外,室内机100b以换热器5在右侧纵剖面中成为大致M字形的方式配置,而室内机100以换热器5在主视纵剖面中成为大致MM形的方式配置。即,在室内机100b和室内机100之间,换热器5的配置方向相差90度。
将壳体1的高度设为H,将壳体1的宽度设为L,将壳体1的厚度(壳体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设为D,将排水盘9的宽度设为I,将室内机100b的排水盘9的数量设为N1,将室内机100的排水盘9的数量设为N2。此外,使H、L、D、I在室内机100b和室内机100中是相同的值。
将室内机100b的吹出面积设为S1,将室内机100的吹出面积设为S2,则分别有S1=D×L-N1×L×I,S2=D×L-N2×L×I。
即,关于S1与S2的关系,如果N1×L>N2×D则S2>S1,室内机100的结构的吹出面积更大。该吹出面积大的一方能够降低吹出口3附近的压力损失。
在考虑壁挂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情况下,壳体1的尺寸一般常见的是:高度H=250~350mm、厚度D=200~350mm、宽度L=700~800mm左右(根据空调机的制冷制热能力而稍有不同)。因此,以下考虑H=300mm、D=280mm、L=750mm的情况。此外,在图2(a)所示的换热器5的大致M形配置中,排水盘9的数量N1是3个,因此,如果N2比8个少,则S2的吹出面积更大。
因此可知,为了使S2>S1,只要使N2是7个以下即可。在室内机100中排水盘9的数量N2是6个的情况下,换热器5的谷侧拐点部5b的数量和下降端部5c的数量的和是6。即,如果将由相邻的两个单体换热器51构成的大致Λ形的部分作为一个单位来考虑,则其宽度是750/(6-1)=150mm。并且,在换热器5占据高度H=300mm之中的200mm左右的情况下的拐点部的安装角10是大约35度左右。因此,安装角10充分满足设置限制角,并且能够减少排水盘9的数量地构成。
根据如上的结构,由于S2>S1,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与以往技术(专利文献1的图7)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b相比,更能够做到:即使增加拐点部的数量也不使吹出口3附近的压力损失增大,甚至使其减少。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中,换热器5以在主视纵剖面中成为大致MM形的方式配置。因此,在扩大壳体1的厚度D时,不需要改变换热器5的配置本身,只要仅改变换热器5的厚度(与壳体1的厚度D相同的方向),就能够增加搭载的换热器5的质量从而提高换热性能。即,与室内机100所需要的制冷制热能力和换热性能相应地仅改变换热器5厚度的尺寸即可,能够容易地设计,因此,能够缩短开发所花费的时间。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与以往的室内机100b的、壳体的厚度D与换热器的通风面积的关系的图。图3表示使L的长度固定、并使换热器的拐点部的安装角固定的情况下的、相对于室内机100b和室内机100的壳体的厚度D的变化的、通风面积的变化,(a)表示室内机100b,(b)表示室内机100。
如图3所示,在几乎所有的厚度D上,(b)与(a)相比,能够更多地获得换热器的通风面积。这是因为,在(a)的情况下,如果将换热器的拐点部的安装角固定,只要不达到一定的厚度D,就不能增加一个单体换热器。但是,在(b)的情况下,能够使换热器沿厚度D的方向伸长,因此,能够使通风面积相对于厚度D的变化呈线形增加。
另外,(b)在比(a)更多地确保通风面积(=传热面积)的同时,在相同风量时能够降低风速,因此,能够降低换热器自身的压力损失。
根据上述,(b)与(a)相比,能够更多地获得通风面积(=传热面积),因此,在S2>S1时,(b)比(a)更能够提高换热能力,能够提高空调机性能。
另外,以往的室内机在正面看时不是完全地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为了使外观左右对称,确保美观性,需要虚设的吹出口和虚设的叶片等。
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能够在室内机100的正面侧或背面侧进行用于连接构成换热器5的管路52的配管等的处理,因此能够将室内机100构成为在主视时完全地左右对称。因此,提高了室内机100的美观性,不需要虚设的吹出口和虚设的叶片等。
另外,如以往技术(专利文献1)所示,在壳体1的宽度L构成得相对于高度H和厚度D足够长的室内机100b的情况下,板式翅片沿壳体1的宽度L的方向层叠,管路52的长度(壳体1的宽度L的方向的长度)变长。因此,容易发生换热器5的弯曲。
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的情况下,板式翅片沿壳体1的厚度D的方向层叠,能够使管路52的长度(壳体1的厚度D方向的长度)比以往技术(专利文献1)短。因此,能够使换热器5的弯曲不容易发生,能够抑制设计尺寸误差,换热器5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图1所示的室内机100的换热器5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可以将多个单体换热器51组合来构成,也可以全部构成为一体。
图4是各种换热器((a)~(f))的侧视图。
也可以将图4(a)~(d)所示的多个种类(直线形状、一部分或全部弯曲的形状等)的换热器5组合来构成。另外,也可以不需要如图1所示地将构成换热器5的全部换热器5以分界线8为界向左右方向形成坡度,而是将构成换热器5的一部分换热器5垂直地配置。另外,既可以组合偶数个单体换热器51来构成,也可以组合奇数个来构成。另外,相邻的单体换热器51的板式翅片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相邻的各个单体换热器51的压力损失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图1所示的室内机100的送风机4构成有两个,但也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于两个。
另外,在换热器5的配置方法中,在是如图4(e)所示的配置方法的情况下,如图4(f)所示,通过变更为将一个单体换热器51的下端部与另一个单体换热器51的侧面部相对的配置方法,能够将排水盘9小型化,能够增大吹出面积。但是,由于位于壳体1的两端部的换热器5不能采用图4(e)那样的结构,因此,能够将排水盘9小型化的排水盘9仅限于配置在壳体1的两端部以外的排水盘9。
实施方式2
换热器5也可以如下地构成。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例(以下,称为室内机101)的纵剖视图。此外,图5的近前侧表示室内机101的前表面。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1中,换热器5的配置方法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不同。
换热器5以各单体换热器51以分界线8为界,以坡度的方向在左右边相反的方式配置,配置成在主视纵剖面中大致WW形的形状。
在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中,在壳体1的两端部(图1的左右侧面部),换热器5的端部是下降端部5c,而在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1中,在壳体1的两端部(图5的左右侧面部),换热器5的端部是上升端部5d。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中,通过换热器5的两端部的空气沿着与单体换热器51的长边方向垂直且朝向与壳体1侧面(在右端部是右侧面,在左端部是左侧面)相反的方向流出,而在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1中,通过换热器5的两端部的空气沿着与单体换热器51的长边方向垂直且朝向壳体1侧面(在右端部是右侧面,在左端部是左侧面)的方向流出。
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1中,从位于壳体1的两端部的单体换热器51流出的空气朝向壳体1侧面的方向流出,因此,能够使壳体1两端部的吹出口3的风速比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大。因此,壳体1两侧面的吹出口3的风速变小,能够解决发生反吸入而产生结露(例如制冷运转时的情况)等质量问题。
此外,与搭载相同质量的换热器5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相比,能够将排水盘9的数量减少一个地构成。虽然谷侧拐点部5b的数量增加了一个,但由于换热器5的两端部是上升端部5d,因此下降端部5c的数量减少了两个。但是,在换热器5的端部是上升端部5d的情况下,也需要用于防止水滴落下的水槽那样的部件代替排水盘9。不过,使用由薄板和绝热材料构成的这种程度的简单的结构就足矣,能够比排水盘9小,可以不像排水盘9那样地大幅度地堵塞风路。
因此,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1能够以搭载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相同质量的换热器5的状态,减少排水盘9的数量,增大吹出面积。
根据以上那样的结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1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相比,能够减少排水盘9的数量,并且,能够增大吹出口3的吹出面积。
因此,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1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相比,能够降低吹出口3附近的压力损失。
另外,能够解决发生反吸入而产生结露(例如制冷运转时的情况)等质量问题。
此外,图5所示的室内机101的换热器5不限定于该结构,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3
换热器5也可以如下地构成。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例(以下,称为室内机102)的纵剖视图,图7是表示与图6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比较的比较例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以下,称为室内机102b)的纵剖视图。
在图7中,在送风机4的叶轮外周的下游(下方)配置有换热器5的山侧拐点部5a,而在图6中,在送风机4的旋转轴11下游配置有换热器5的山侧拐点部5a。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2中,将换热器5与送风机4的配置关系指定得比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更详细。此外,图6的近前侧表示室内机102的前表面,图7的近前侧表示室内机102b的前表面。
送风机4的下游侧的轴流方向的风速沿半径方向分布,越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风速越大。因此,如果如图7所示地在送风机4的叶轮外周侧(即,风速大的区域)的下游配置换热器5的山侧拐点部5a,则风速大的空气与山侧拐点部5a碰撞,使得换热器5的压力损失增大。因为(山侧)拐点部是空气难以通过的结构。此外,如果换热器5的山侧拐点部5a的风速变大,则存在产生于换热器5的风速的分布恶化的可能性。
因此,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室内机102的换热器5与送风机4的位置关系如下地构成。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2的换热器5将山侧拐点部5a配置于送风机4的旋转轴11的下游,与室内机102b相比,构成为尽量使山侧拐点部5a不配置于送风机4的叶轮外周侧的下游。但是,换热器5的山侧拐点部5a并不一定必须配置于送风机4的旋转轴11的下游,只要是送风机4和送风机4之间的空间的下游等不与送风机吹出口4a相对的、风速小的区域即可。
根据以上的结构,由于换热器5的山侧拐点部5a不配置于送风机4的风速大的区域的下游,因此,能够抑制换热器5的压力损失增大,能够改善产生于换热器5的风速分布。
此外,图6所示的室内机102使用两个送风机4,但在使用三个以上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例(以下,称为室内机103)的纵剖视图。
图8表示使用三个送风机4的情况的室内机103。由于与送风机4的使用数的平衡,存在将换热器5的山侧拐点部5a的位置从送风机4的叶轮外周的下游(或叶轮部分)向风速小的区域移动很难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设置限制角以下的范围内改变各拐点部的安装角10。
此外,图6、8所示的室内机102、102b、和103的换热器5不限定于该结构,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和2相同。
实施方式4
换热器5也可以如下地构成。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3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3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例(以下,称为室内机104)的纵剖视图。图9的近前侧表示室内机104的右侧面。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4的换热器5的配置方法与实施方式1~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103不同。
室内机104的换热器5朝向吹出口3倾斜,相对于送风机4产生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轴流方向)、或设置室内机104的壳体1的背面,具有右下的坡度地配置。另外,省略图示的管路52也同样地相对于壳体1背面具有右下的坡度地沿换热器5的前后方向(图9的左右方向)构成。并且,板式翅片与管路52垂直地配置,此外,沿换热器5的前后方向以层状配置。
即,换热器5的坡度被设置成,形成于板式翅片和板式翅片之间的、空气的流路部的出口部分(省略图示)朝向室内机104的吹出口3侧。
根据如上的结构,从送风机4沿轴流方向流出的空气在通过具有坡度的换热器5时被整流。因此,在换热器5的吹出口3(下表面)附近,与换热器5具有的坡度相应地,以使主流向换热器5的前表面侧(图9的左侧)弯曲的形式使空气流出。因此,在室内机104的吹出口3的风向控制(尤其是向水平方向的控制)变得容易,并且,能够降低因在吹出口3附近产生的空气的弯曲而造成的压力损失。
此外,图9所示的室内机104的换热器5不限定于该结构,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3相同。
实施方式5
换热器5也可以如下地构成。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4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实施方式1~4相同的部分,附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例(以下,称为室内机105)的纵剖视图。图10的近前侧表示室内机105的前表面。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5中,换热器5的配置方法与实施方式1~4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0~104不同。
换热器5如图10所示,构成为换热器5的一部分配置于比送风机吹出口4a靠上游侧(上方)的位置。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5的室内机105中,利用配置有多个的送风机4的、送风机4和送风机4之间的空间,来配置换热器5的一部分。
根据如上的结构,与将换热器5仅配置于比送风机吹出口4a靠下游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搭载的换热器5的质量,因此,也能够增加换热面积,能够降低换热器5的压力损失。
此外,图10所示的室内机105的换热器5不限定于该结构,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4相同。
实施方式6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例(以下,称为室内机106)的纵剖视图。图11的近前侧表示室内机106的前表面。
基本的的结构与图5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1相同,不同点在于,在换热器5的上游侧(上方)设置分隔板15,该分隔板15将在俯视壳体1时相邻的送风机4之间分隔。
分隔板15设置在换热器5的上游侧(上方)的送风机4和送风机4之间,以将相邻的送风机4彼此产生的空气的流动分离的方式,沿着换热器5并沿壳体1的前后方向(图11的纸面正交方向)延伸地设置,将壳体1内部分隔。
因此,能够防止相邻的送风机4彼此产生的空气的流动的碰撞,具有提高送风机4的送风效率和减少噪音等效果。
此外,通过使换热器5的山侧拐点部5a位于送风机4之间,在该山侧拐点部5a上设置分隔板15,从而能够使分隔板1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变短。另外,换热器5的山侧拐点部5a本身也具有分隔送风机4之间的一部分的作用,因此,能够得到与将分隔板15向下方向延长的情况相同的效果,送风效率进一步提高。此时,分隔板15沿着换热器5的山侧拐点部5a并沿壳体1的前后方向(图11的纸面正交方向)延伸地设置。
分隔板15的上端优选是与设置有送风机吹出口4a的位置相同的高度、或是到达配置于送风机4的周围的省略图示的喇叭口的下端的高度,进一步优选地,是到达比其更高的壳体1内部的上端附近的高度。此外,如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5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05那样,只要换热器5的山侧拐点部5a是与送风机4的下端、或喇叭口的下端(送风机吹出口4a)相同高度以上,即使没有分隔板15也能够得到防止送风机4之间的空气的流动的碰撞的效果。但是,在该情况下,在山侧拐点部5a上设置分隔板15会更好。
如果将壳体1内部分隔的分隔板15直接固定于换热器5的山侧拐点部5a上,则结构简单,但是,如果直接固定于壳体1内部,并与换热器5的山侧拐点部5a稍微空出隙间地不与换热器5接触,则能够使其不易受到换热器5的温度变化的影响。另外,分隔板15的材料有树脂和金属等,如果使用例如橡胶板等柔软的材料、或聚苯乙烯泡沫等多孔质材料作为材料,则壳体1内部的吸音效果优良,因此更好。
根据以上的结构,分隔板15将相邻的送风机4彼此产生的空气的流动分离,因此,能够防止空气流动的彼此的碰撞,具有提高送风机4的送风效率和减少噪音等效果。
此外,图11所示的室内机106的换热器5不限定于该结构,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5相同。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2吸入口
3吹出口
4送风机
4a送风机吹出口
5换热器
5a山侧拐点部
5b谷侧拐点部
5c下降端部
5d上升端部
6手指保护罩
7过滤器
8分界线
9排水盘
10安装角
11旋转轴
15分隔板
51单体换热器
52管路
100室内机
100b室内机
101室内机
102室内机
102b室内机
103室内机
104室内机
105室内机
106室内机。

Claims (11)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所述壳体在上部形成有吸入口,在下部形成有吹出口;
送风机,所述送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吸入口的下游侧,由轴流风扇或斜流风扇构成;以及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送风机和所述吹出口之间,
所述换热器在所述吸入口侧和所述吹出口侧具有多个拐点部,所述拐点部是配置坡度从上升坡度向下降坡度变化、或从下降坡度向上升坡度变化的位置,并配置成在从所述壳体的正面侧观察的状态下,所述拐点部全部可见,
在所述吹出口侧的拐点部的下方设置有排水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壳体的正面侧观察的状态下,
所述换热器的左右两端部是上升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壳体的正面侧观察的状态下,
所述换热器的左右两端部是下降端部,
在所述下降端部的下方设置有排水盘。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的位于所述吸入口侧的所述拐点部位于所述送风机的旋转轴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的位于所述吸入口侧的所述拐点部位于不与所述送风机的吹出口相对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下部的前表面侧,
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吹出口倾斜,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背面具有右下的坡度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的一部分位于比所述送风机的吹出口靠上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具有多个所述送风机的情况下,
所述换热器的位于所述吸入口侧的所述拐点部位于所述送风机之间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换热器的上方设置有分隔板,
所述分隔板将在从所述壳体的正面侧观察的状态下相邻的所述送风机之间分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板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中的、位于所述吸入口侧的所述拐点部的上方。
1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01380076374.5A 2013-05-08 2013-05-08 空调机的室内机和空调机 Pending CN1051901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62930 WO2014181398A1 (ja) 2013-05-08 2013-05-08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0187A true CN105190187A (zh) 2015-12-23

Family

ID=51866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6374.5A Pending CN105190187A (zh) 2013-05-08 2013-05-08 空调机的室内机和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67534B2 (zh)
JP (1) JP5959735B2 (zh)
CN (1) CN105190187A (zh)
DE (1) DE112013007044T5 (zh)
WO (1) WO201418139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5310A (zh) * 2017-08-25 2017-12-29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器、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9923348A (zh) * 2016-11-09 2019-06-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CN111207532A (zh) * 2018-11-22 2020-05-29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7753B (zh) * 2015-03-27 2019-10-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CN106662341B (zh) * 2015-08-07 2020-07-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06556220U (zh) * 2015-08-07 2017-10-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EP3465062B1 (en) * 2016-05-25 2021-02-24 SPG Dry Cooling Belgium Air-cooled conden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3154724A (zh) * 2021-04-13 2021-07-23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降膜式蒸发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6221A (ja) * 1989-08-03 1991-07-0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9229423A (ja) * 1996-02-26 1997-09-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JPH09273801A (ja) * 1996-04-02 1997-10-21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 Refrig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2690788Y (zh) * 2004-01-17 2005-04-06 海尔集团公司 具有新型接水盘结构的空调器
CN102374588A (zh) * 2010-08-04 2012-03-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CN102985761A (zh) * 2010-06-29 2013-03-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4481A (en) 1979-10-22 1981-06-23 Stewart-Warner Corporation Dry cooling tower with water augmentation
US4470271A (en) * 1983-01-28 1984-09-1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Outdoor unit construction for an electric heat pump
JPH0347186Y2 (zh) 1985-12-13 1991-10-07
US5211219A (en) 1990-07-31 1993-05-18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er
US5121613A (en) * 1991-01-08 1992-06-16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Compact modular refrigerant coil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anufacturing methods
JPH10259931A (ja) 1997-03-19 1998-09-29 Hitachi Ltd 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空調用水冷却器ユニット
JP3991477B2 (ja) 1998-11-09 2007-10-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02228193A (ja) 2001-01-30 2002-08-14 Nakano Refrigerators Co Ltd 一体空冷式冷凍機ユニット
JP2003207152A (ja) 2002-01-18 2003-07-25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US7185513B2 (en) * 2005-02-25 2007-03-06 Advanced Distributor Products Llc Low profile evaporator coil
CN101652611B (zh) * 2007-04-05 2012-09-05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运行制冷剂回路的***和方法
JP5425106B2 (ja) 2009-02-05 2014-0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5334928B2 (ja) * 2010-08-04 2013-11-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6221A (ja) * 1989-08-03 1991-07-0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9229423A (ja) * 1996-02-26 1997-09-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JPH09273801A (ja) * 1996-04-02 1997-10-21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 Refrig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2690788Y (zh) * 2004-01-17 2005-04-06 海尔集团公司 具有新型接水盘结构的空调器
CN102985761A (zh) * 2010-06-29 2013-03-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2374588A (zh) * 2010-08-04 2012-03-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3348A (zh) * 2016-11-09 2019-06-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CN107525310A (zh) * 2017-08-25 2017-12-29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器、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7525310B (zh) * 2017-08-25 2023-03-14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器、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207532A (zh) * 2018-11-22 2020-05-29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81398A1 (ja) 2017-02-23
US20160084520A1 (en) 2016-03-24
JP5959735B2 (ja) 2016-08-02
US10267534B2 (en) 2019-04-23
WO2014181398A1 (ja) 2014-11-13
DE112013007044T5 (de) 2016-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0187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和空调机
CN103154629B (zh) 空调机
US8205470B2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JP6104893B2 (ja) 熱交換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空気調和機及び熱交換方法
EP2933570B1 (e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JP5554741B2 (ja) フィンチューブ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US11029058B2 (en) Air conditioner
JP6576577B1 (ja) 冷媒分配器、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16200338A (ja) 空気調和機
JPWO2018131121A1 (ja) 除湿装置
JP2006336935A (ja) 冷凍空調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02435085A (zh) 翅管式换热器及设置了该翅管式换热器的空调机
WO2014188526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JP4794498B2 (ja) 冷凍空調装置
JP661487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9813146A (zh)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104114953B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JP581898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281214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4791910A (zh) 制冷设备和用于制冷设备的换热器组件
JP588562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JP6016820B2 (ja) 室外ユニット
WO2018029878A1 (ja)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593296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2003287239A (ja)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