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5462A - 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 Google Patents

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5462A
CN105185462A CN201510682901.8A CN201510682901A CN105185462A CN 105185462 A CN105185462 A CN 105185462A CN 201510682901 A CN201510682901 A CN 201510682901A CN 105185462 A CN105185462 A CN 1051854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pipe
copper
dioxide granule
silica dioxide
epox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829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俊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OHOST CABLE ACCESS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OHOST CABLE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OHOST CABLE ACCESSO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OHOST CABLE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829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854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85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54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属于电气技术领域。本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包括:左铜管,由第一大铜管和第一小铜管构成,第一大铜管上设有左铜套法兰,第一大铜管一侧设有左接线端、左灌胶口;右铜管,由第二大铜管和第二小铜管构成,第二大铜管上设有右铜套法兰,第二大铜管一侧设有右灌胶口以及与左接线端同侧设置的右接线端;环氧绝缘件,呈环形设置且由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浇注成型,环氧绝缘件密封设置在左铜套法兰和右铜套法兰之间;各接线端内均安装有呈平板设置的接地脚,接地脚内端与对应的大铜管垂直相交,接地脚外端露出对应接线端外部。本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具有设计合理、电气绝缘性能稳定,综合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Description

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技术领域,涉及一种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的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在长距离布线或电力电缆的安装时,通常会采用将两根电力电缆连接到一起的手段来提高电缆的长度。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电力电缆中间接头来实现电力电缆的连接工作,在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外设有铜外壳,以实现电气绝缘。但是,现有的大多数铜外壳结构设计不合理,材质普通且单一,其电气绝缘效果不理想,降低了电力电缆工作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铜外壳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设计合理、电气绝缘性能稳定、综合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电气绝缘性能稳定、综合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包括:
左铜管,由连为一体的第一大铜管和第一小铜管构成,所述第一大铜管的直径大于第一小铜管的直径,所述第一大铜管远离第一小铜管的一端密封安装有左铜套法兰,所述第一大铜管一侧设有靠近第一小铜管设置的左接线端以及靠近左铜套法兰设置的左灌胶口;
左绝缘层,密封包覆在左铜管的外周侧面上且所述左灌胶口穿过左绝缘层;
右铜管,由连为一体的第二大铜管和第二小铜管构成,所述第二大铜管的直径大于第二小铜管的直径,所述第二大铜管远离第二小铜管的一端密封安装有与左铜套法兰相对设置的右铜套法兰,所述第二大铜管一侧设有靠近第二小铜管设置的右接线端以及靠近右铜套法兰设置的右灌胶口,所述右接线端与左接线端同侧设置;
右绝缘层,密封包覆在右铜管的外周侧面上且所述右灌胶口穿过右绝缘层;
环氧绝缘件,呈环形设置且由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浇注成型,所述环氧绝缘件设置在左铜套法兰和右铜套法兰之间且三者密封连接;
各接线端内均安装有呈平板设置的接地脚,所述接地脚内端与对应的大铜管垂直相交,所述接地脚外端露出对应接线端外部。
在上述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中,所述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如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
环氧树脂E44:40-60wt%;
无碱玻璃纤维:5-20wt%;
相容剂:3-5wt%;
主抗氧剂:0.3-0.5wt%;
辅助抗氧剂:0.3-0.5wt%;
加工助剂:1-5wt%;
余量为二氧化硅。
本发明环氧绝缘件的复合材料以环氧树脂E44为基体,同时添加了增强材料无碱玻璃纤维和二氧化硅,环氧树脂基体在复合材料中不仅起包裹增强材料并把它们粘合在一起的作用,而且具有支撑和稳定又细又长的纤维柱,防止它们相互滑移和磨损的作用。当复合材料受载时,环氧树脂基体还起到传递载荷和均衡载荷的作用。纤维缠绕复合材料中,纤维承受着主要载荷,环氧树脂充分发挥纤维的固有潜能,不仅在纵向压缩、横向拉伸与压缩、剪切等载荷作用下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支配着树脂的其他力学性能,如层间剪切强度和模量、压缩强度及纵向弯曲强度等。这些性能的高低明显影响环氧绝缘件对内、外载荷的承受能力。环氧树脂本身具有的高性能,通过与无碱玻璃纤维、二氧化硅的共同作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提高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的环氧绝缘件的综合性能,尤其是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耐气候、耐火焰、耐老化等与环境有关的性能。因此将这样的环氧绝缘件用于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中,可大大可以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的环氧绝缘件与各壳体连接紧密,大大提升了铜外壳的电气绝缘性能。
作为优选,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所述的无碱玻璃纤维为短切玻璃纤维,短切玻璃纤维的长度为2.0-5.0mm,直径为8-12μm。理论上无碱玻纤直径越细,长度越长,增强效果越好,但是达到某一临界点时,增强效果不增反减。若玻纤直径太细,易被螺杆剪切成细微粉末,从而失去玻纤的增强作用。若玻纤直径太粗,与树脂的粘接性就差,降低产品的力学性能。因此,本发明将无碱玻纤的长度和直径控制在上述范围,不仅可以保证无碱玻纤的增强效果,还可提高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相容性。
作为优选,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所述的二氧化硅为包括二氧化硅颗粒Ⅰ、二氧化硅颗粒Ⅱ以及二氧化硅颗粒Ⅲ的混合物,其中二氧化硅颗粒Ⅰ的尺寸为10-15μm、二氧化硅颗粒Ⅱ的尺寸为2-4μm以及二氧化硅颗粒Ⅲ的尺寸为300-600nm。本发明通过三种尺寸的颗粒形成级配体系,起到良好的增强作用,同时使得受力冲击时,小颗粒之间相互碰撞的同时还可以碰撞到大尺寸颗粒,进行多次衰减,从而起到良好的冲击缓冲作用,提高环氧绝缘件的抗冲击和耐摩擦性能。
进一步优选,在二氧化硅颗粒Ⅰ、二氧化硅颗粒Ⅱ以及二氧化硅颗粒Ⅲ的混合物中,所述二氧化硅颗粒Ⅰ的含量占混合物总质量的10-15%,二氧化硅颗粒Ⅱ的含量占混合物总质量的65-85%,余量为二氧化硅颗粒Ⅲ。二氧化硅颗粒Ⅰ具有较大尺寸,它的存在是为了直接应对相对较大的外界应力冲击的,在受到外界直接冲击或者较大应力冲击时,其可以通过大颗粒在环氧树脂基体内的大阻力的弹性位移和复位,来进行缓冲,从而起到一次衰减的作用,同时因为具有较大的颗粒尺寸,受阻面积较大,从而可以通过较小的弹性位移即可形成足够的衰减,避免发生破坏性的撕裂,当然同样因其具有较大的尺寸,生产使用时的添加量需要适当控制,避免过量添加致使在树脂中的结合不够牢靠,而会影响复合材料混合性能和整体强度。而二氧化硅颗粒Ⅲ具有较小的颗粒尺寸,其使用时极易发生堆积或者结块,而在整体结构中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材料的整体性能和质量。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二氧化硅颗粒Ⅰ或二氧化硅颗粒Ⅲ具有多孔结构。当二氧化硅颗粒Ⅰ具有多孔结构时,其孔直径为60-100nm,比表面积为60-80m2/g。二氧化硅颗粒Ⅰ较大的多孔中渗透入弹性体分枝,在形成立体网状连接体系增强机械性能的同事,还可以在较大的应力冲击下,依托多孔结构进行自身破碎,释放过大的应力,同时通过弹性体的弹性恢复进行缓冲,恢复破碎颗粒的位置形成下一级的颗粒,从而降低二氧化硅颗粒Ⅰ破碎时对机械性能的影响且不易在体系内部形成破坏力较强的独立碎片,从而实现高效应力衰减的目的。当二氧化硅颗粒Ⅲ具有多孔结构时,其孔直径为2-5nm,比表面积为200-300m2/g。二氧化硅颗粒Ⅲ借助其本身的细微结构和其微孔表层部位对应力的变向、衰减等,缓冲消除使用中存在的微弱应力。
作为优选,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所述的相容剂为环氧型反应型相容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用普通市售的。
作为优选,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所述的主抗氧剂为抗氧剂1076、抗氧剂1098、抗氧剂1010、抗氧剂2246、抗氧剂4010或抗氧剂DNP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所述的辅助抗氧剂为抗氧剂168或抗氧剂626中的一种或两种。
同时添加主抗氧剂、辅抗氧剂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热氧老化性能,使得材料在浇注成型时具有更好的老化保护,进而提高复合材料制成的无功补偿柜柜体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所述的加工助剂包括偶联剂、热稳定剂、润滑剂等普通常规的加工助剂。
在上述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中,所述接地脚露出对应接线端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
在上述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中,各小铜管均呈四段结构设置,向着逐渐远离对应大铜管的方向,该小铜管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均呈收口设置,该小铜管的第二段和第四段均呈圆筒设置。
在上述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中,所述左灌胶口和右灌胶口均设置为方形通孔,且在各灌胶口上均活动安装有可封闭对应灌胶口的灌胶盖。
在上述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中,各大铜管的壁厚与各小铜管的壁厚相同,各绝缘层的壁厚相同,且大铜管的壁厚小于绝缘层的壁厚。
在上述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中,所述环氧绝缘件、左铜套法兰、右铜套法兰三者的外侧面齐平,各铜套法兰均通过螺栓与环氧绝缘件固连,所述环氧绝缘件的两个端面与对应铜套法兰之间还分别密封设置有密封圈。
在上述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中,各绝缘层均采用滚塑工艺制成。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1、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且布局紧凑,铜外壳将电力电缆连接处与外界环境隔绝,提高电缆使用安全性,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得的环氧绝缘件与各壳体配合紧密,保证了铜外壳的密封性能,使其电气绝缘性能稳定,保证了电力电缆工作的可靠性。
2、接地脚结构设计合理,采用平板式的接地脚,与外界对接更准确,固定更加可靠;接地脚的一边与对应的大铜管连接,另一边用于连接接地线,使得电缆工作可靠。
3、环氧绝缘件采用特定配伍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复合材料以高性能的环氧树脂E44为基体,通过添加增强材料无碱玻纤和二氧化硅等物料,通过各组分的协同作用,大幅度提高环氧绝缘件的综合性能,使环氧绝缘件具有突出的物理、化学性能,尤其是具有出众的耐腐蚀性、耐温性、耐老化性等,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刚性等,进而提高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的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左铜管;11、第一大铜管;111、左灌胶口;12、第一小铜管;21、左铜套法兰;22、右铜套法兰;31、左接线端;32、右接线端;41、左绝缘层;42、右绝缘层;50、右铜管;51、第二大铜管;511、右灌胶口;52、第二小铜管;60、环氧绝缘件;80、接地脚;81、连接孔;90、螺栓;10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保护一种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适用于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尤其适用于110kV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金属护层电力电缆中间接头。
现有的大多数铜外壳结构设计不合理,其电气绝缘效果不理想,降低了电力电缆工作的稳定性。因此,设计一种比较合理的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如图1所示,本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包括:
左铜管10,由连为一体的第一大铜管11和第一小铜管12构成,第一大铜管11的直径大于第一小铜管12的直径,第一大铜管11远离第一小铜管12的一端密封安装有左铜套法兰21,第一大铜管11一侧设有靠近第一小铜管12设置的左接线端31以及靠近左铜套法兰21设置的左灌胶口111;
左绝缘层41,密封包覆在左铜管10的外周侧面上且所述左灌胶口111穿过左绝缘层41;
右铜管50,由连为一体的第二大铜管51和第二小铜管52构成,第二大铜管51的直径大于第二小铜管52的直径,第二大铜管51远离第二小铜管52的一端密封安装有与左铜套法兰21相对设置的右铜套法兰22,第二大铜管51一侧设有靠近第二小铜管52设置的右接线端32以及靠近右铜套法兰22设置的右灌胶口511,右接线端32与左接线端31同侧设置;
右绝缘层42,密封包覆在右铜管的外周侧面上且所述右灌胶口511穿过右绝缘层42;
环氧绝缘件60,呈环形设置且由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浇注成型,环氧绝缘件60设置在左铜套法兰21和右铜套法兰22之间且三者密封连接;
各接线端内均安装有呈平板设置的接地脚80,接地脚80内端与对应的大铜管垂直相交,接地脚80外端露出对应接线端外部。
在本案中,铜外壳主要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左铜管10、右铜管50以及用于连接左铜管10、右铜管50的环氧绝缘件60,在使用时,首先将左铜管10和右铜管50分别穿过两个待连接的电力电缆端部,在进行电缆连接并进行绝缘后将左铜管10和右铜管50进行连接。
本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在初始状态下,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且布局紧凑,铜外壳将电力电缆连接处与外界环境隔绝,提高电缆使用安全性,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得的环氧绝缘件60与各壳体配合紧密,保证了铜外壳的密封性能,使其电气绝缘性能稳定,保证了电力电缆工作的可靠性。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环氧绝缘件作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中所提及的相容剂为环氧型反应型相容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用普通市售的;加工助剂包括偶联剂、热稳定剂、润滑剂等普通常规的加工助剂。
实施例1
按如下成份及其重量百分比称取原料:环氧树脂E44:40-60wt%;无碱玻璃纤维:5-20wt%;相容剂:3-5wt%;主抗氧剂:0.3-0.5wt%;辅助抗氧剂:0.3-0.5wt%;加工助剂:1-5wt%;余量为二氧化硅。
将除无碱玻璃纤维以外的所有原料在高速混合器高速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同时在双螺杆挤出机侧喂料斗加入无碱玻璃纤维,挤出造粒,最后通过浇注成型工艺制成环氧绝缘件。
其中,无碱玻璃纤维为短切玻璃纤维,短切玻璃纤维的长度为2.0-5.0mm,直径为8-12μm;所述的二氧化硅为包括二氧化硅颗粒Ⅰ、二氧化硅颗粒Ⅱ以及二氧化硅颗粒Ⅲ的混合物(二氧化硅颗粒Ⅰ12%、二氧化硅颗粒Ⅱ70%,余量为二氧化硅颗粒Ⅲ),二氧化硅颗粒Ⅰ的尺寸为12μm、二氧化硅颗粒Ⅱ的尺寸为3μm以及二氧化硅颗粒Ⅲ的尺寸为400nm;所述的二氧化硅颗粒Ⅰ具有多孔结构,其孔直径为80nm,比表面积为70m2/g;所述的主抗氧剂为抗氧剂1076、抗氧剂1098、抗氧剂1010、抗氧剂2246、抗氧剂4010或抗氧剂DNP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辅助抗氧剂为抗氧剂168或抗氧剂626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施例2
按如下成份及其重量百分比称取原料:环氧树脂E44:40-60wt%;无碱玻璃纤维:5-20wt%;相容剂:3-5wt%;主抗氧剂:0.3-0.5wt%;辅助抗氧剂:0.3-0.5wt%;加工助剂:1-5wt%;余量为二氧化硅。
将除无碱玻璃纤维以外的所有原料在高速混合器高速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同时在双螺杆挤出机侧喂料斗加入无碱玻璃纤维,挤出造粒,最后通过浇注成型工艺制成环氧绝缘件。
其中,无碱玻璃纤维为短切玻璃纤维,短切玻璃纤维的长度为2.0-5.0mm,直径为8-12μm;所述的二氧化硅为包括二氧化硅颗粒Ⅰ、二氧化硅颗粒Ⅱ以及二氧化硅颗粒Ⅲ的混合物(二氧化硅颗粒Ⅰ14%、二氧化硅颗粒Ⅱ72%,余量为二氧化硅颗粒Ⅲ),二氧化硅颗粒Ⅰ的尺寸为14μm、二氧化硅颗粒Ⅱ的尺寸为3μm以及二氧化硅颗粒Ⅲ的尺寸为500nm;所述的二氧化硅颗粒Ⅲ具有多孔结构,其孔直径为4nm,比表面积为240m2/g;所述的主抗氧剂为抗氧剂1076、抗氧剂1098、抗氧剂1010、抗氧剂2246、抗氧剂4010或抗氧剂DNP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辅助抗氧剂为抗氧剂168或抗氧剂626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施例3
按如下成份及其重量百分比称取原料:环氧树脂E44:40-60wt%;无碱玻璃纤维:5-20wt%;相容剂:3-5wt%;主抗氧剂:0.3-0.5wt%;辅助抗氧剂:0.3-0.5wt%;加工助剂:1-5wt%;余量为二氧化硅。
将除无碱玻璃纤维以外的所有原料在高速混合器高速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同时在双螺杆挤出机侧喂料斗加入无碱玻璃纤维,挤出造粒,最后通过浇注成型工艺制成环氧绝缘件。
其中,无碱玻璃纤维为短切玻璃纤维,短切玻璃纤维的长度为2.0-5.0mm,直径为8-12μm;所述的二氧化硅为包括二氧化硅颗粒Ⅰ、二氧化硅颗粒Ⅱ以及二氧化硅颗粒Ⅲ的混合物(二氧化硅颗粒Ⅰ15%、二氧化硅颗粒Ⅱ65%,余量为二氧化硅颗粒Ⅲ),二氧化硅颗粒Ⅰ的尺寸为15μm、二氧化硅颗粒Ⅱ的尺寸为2μm以及二氧化硅颗粒Ⅲ的尺寸为600nm;所述的二氧化硅颗粒Ⅰ具有多孔结构,其孔直径为60nm,比表面积为80m2/g;所述的主抗氧剂为抗氧剂1076、抗氧剂1098、抗氧剂1010、抗氧剂2246、抗氧剂4010或抗氧剂DNP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辅助抗氧剂为抗氧剂168或抗氧剂626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施例4
按如下成份及其重量百分比称取原料:环氧树脂E44:40-60wt%;无碱玻璃纤维:5-20wt%;相容剂:3-5wt%;主抗氧剂:0.3-0.5wt%;辅助抗氧剂:0.3-0.5wt%;加工助剂:1-5wt%;余量为二氧化硅。
将除无碱玻璃纤维以外的所有原料在高速混合器高速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好的原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同时在双螺杆挤出机侧喂料斗加入无碱玻璃纤维,挤出造粒,最后通过浇注成型工艺制成环氧绝缘件。
其中,无碱玻璃纤维为短切玻璃纤维,短切玻璃纤维的长度为2.0-5.0mm,直径为8-12μm;所述的二氧化硅为包括二氧化硅颗粒Ⅰ、二氧化硅颗粒Ⅱ以及二氧化硅颗粒Ⅲ的混合物(二氧化硅颗粒Ⅰ10%、二氧化硅颗粒Ⅱ80%,余量为二氧化硅颗粒Ⅲ),二氧化硅颗粒Ⅰ的尺寸为10μm、二氧化硅颗粒Ⅱ的尺寸为4μm以及二氧化硅颗粒Ⅲ的尺寸为300nm;所述的二氧化硅颗粒Ⅲ具有多孔结构,其孔直径为5nm,比表面积为300m2/g;所述的主抗氧剂为抗氧剂1076、抗氧剂1098、抗氧剂1010、抗氧剂2246、抗氧剂4010或抗氧剂DNP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辅助抗氧剂为抗氧剂168或抗氧剂626中的一种或两种。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环氧绝缘件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仅含有无碱玻璃纤维,不含有二氧化硅,其他与实施例1中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环氧绝缘件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仅含有单一的二氧化硅颗粒Ⅰ,不含有其他二氧化硅和无碱玻璃纤维,其他与实施例1中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环氧绝缘件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仅含有单一的二氧化硅颗粒Ⅱ,不含有其他二氧化硅和无碱玻璃纤维,其他与实施例1中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该对比例环氧绝缘件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仅含有单一的二氧化硅颗粒Ⅲ,不含有其他二氧化硅和无碱玻璃纤维,其他与实施例1中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对比例5
普通市售的环氧绝缘件。
将实施例1-4及对比例1-5中的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中的环氧绝缘件进行性能测试及对比,测试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4及对比例1-5中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中的环氧绝缘件性能测试结果
综上所述,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中的环氧绝缘件选用特定配伍的复合材料制成,具有突出的物理、化学性能,尤其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耐温性、耐老化性等,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冲击韧性,进而提高其使用寿命,且成本低,无毒环保。将上述环氧绝缘件用于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中,环氧绝缘件与各壳体连接紧密,大大提升了铜外壳的电气绝缘性能,还可大大提高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中的综合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另外,本处实施例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技术范围中点值未穷尽之处以及在实施例技术方案中对单个或者多个技术特征的同等替换所形成的新的技术方案,同样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同时本发明方案所有列举或者未列举的实施例中,在同一实施例中的各个参数仅仅表示其技术方案的一个实例(即一种可行性方案),而各个参数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配合与限定关系,其中各参数在不违背公理以及本发明述求时可以相互替换,特别声明的除外。
本铜外壳安装在单芯电缆接头处,其灌胶口用于将绝缘材料(如防水绝缘胶)灌入铜外壳的内部空间,以固定电缆中间接头与铜外壳。而接线端用于连接接地线并把接地线连接在附近的接地体上,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发明中,该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尤其适用于110kV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金属护层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具有对高压电缆金属护层进行连接或分段的作用,本铜外壳还具有对中间接头起到电气绝缘、对外密封、对地连接及机械保护的作用。
本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安装时,能浇注密封胶,可直接安装在电缆沟内或者地下直埋,也可以配合玻璃钢防水外壳一起使用,使其能达到更理想的使用效果。
此外,本案中内的接地脚80结构设计合理,采用平板式的接地脚80,与外界对接更准确,固定更加可靠;接地脚80的一边与对应的大铜管连接,另一边用于连接接地线,使得电缆工作可靠;进一步的,优选左接线端31和右接线端32的开口朝向一致,朝向一致的接线端设置使得地埋和连接工作更加方便。
为使得接地脚80与接地线连接更加方便和可靠,优选接地脚80露出对应接线端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81,保证了工作的可靠性。
优选地,为使得铜管屏蔽效果更佳,设置各小铜管均呈四段结构设置,向着逐渐远离对应大铜管的方向,该小铜管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均呈收口设置,该小铜管的第二段和第四段均呈圆筒设置。
为使得灌胶工作更加方便、高效,优选左灌胶口111和右灌胶口511均设置为方形通孔,且在各灌胶口上均活动安装有可封闭对应灌胶口的灌胶盖。灌胶盖保证了密封性也起到绝尘等作用。
作为优选,各大铜管的壁厚与各小铜管的壁厚相同,各绝缘层的壁厚相同,且大铜管的壁厚小于绝缘层的壁厚。相同壁厚的结构设计使得各铜管所形成的空间内有相同的屏蔽效果,保证了电气绝缘性能,对整个电缆接头部位的屏蔽有利;而外层的绝缘层更厚的结构设置则进一步提升了屏蔽效果,保证了电缆工作稳定。
优选地,环氧绝缘件60、左铜套法兰21、右铜套法兰22三者的外侧面齐平,各铜套法兰均通过螺栓90与环氧绝缘件60固连,环氧绝缘件60的两个端面与对应铜套法兰之间还分别密封设置有密封圈100。
这样的结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两个壳体之间的密封连接效果,保证了铜外壳的电气绝缘性能,且各个部件拆卸也方便。
作为进一步改进,优选本案中各绝缘层均采用滚塑工艺制成,加工方便,使得绝缘层与铜管连接更可靠。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铜管,由连为一体的第一大铜管和第一小铜管构成,所述第一大铜管的直径大于第一小铜管的直径,所述第一大铜管远离第一小铜管的一端密封安装有左铜套法兰,所述第一大铜管一侧设有靠近第一小铜管设置的左接线端以及靠近左铜套法兰设置的左灌胶口;
左绝缘层,密封包覆在左铜管的外周侧面上且所述左灌胶口穿过左绝缘层;
右铜管,由连为一体的第二大铜管和第二小铜管构成,所述第二大铜管的直径大于第二小铜管的直径,所述第二大铜管远离第二小铜管的一端密封安装有与左铜套法兰相对设置的右铜套法兰,所述第二大铜管一侧设有靠近第二小铜管设置的右接线端以及靠近右铜套法兰设置的右灌胶口,所述右接线端与左接线端同侧设置;
右绝缘层,密封包覆在右铜管的外周侧面上且所述右灌胶口穿过右绝缘层;
环氧绝缘件,呈环形设置且由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浇注成型,所述环氧绝缘件设置在左铜套法兰和右铜套法兰之间且三者密封连接;
各接线端内均安装有呈平板设置的接地脚,所述接地脚内端与对应的大铜管垂直相交,所述接地脚外端露出对应接线端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如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
环氧树脂E44:40-60wt%;
无碱玻璃纤维:5-20wt%;
相容剂:3-5wt%;
主抗氧剂:0.3-0.5wt%;
辅助抗氧剂:0.3-0.5wt%;
加工助剂:1-5wt%;
余量为二氧化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其特征在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所述的无碱玻璃纤维为短切玻璃纤维,短切玻璃纤维的长度为2.0-5.0mm,直径为8-12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其特征在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所述的二氧化硅为包括二氧化硅颗粒Ⅰ、二氧化硅颗粒Ⅱ以及二氧化硅颗粒Ⅲ的混合物,其中二氧化硅颗粒Ⅰ的尺寸为10-15μm、二氧化硅颗粒Ⅱ的尺寸为2-4μm以及二氧化硅颗粒Ⅲ的尺寸为300-600n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其特征在于,在二氧化硅颗粒Ⅰ、二氧化硅颗粒Ⅱ以及二氧化硅颗粒Ⅲ的混合物中,所述二氧化硅颗粒Ⅰ的含量占混合物总质量的10-15%,二氧化硅颗粒Ⅱ的含量占混合物总质量的65-85%,余量为二氧化硅颗粒Ⅲ。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氧化硅颗粒Ⅰ或二氧化硅颗粒Ⅲ具有多孔结构,当二氧化硅颗粒Ⅰ具有多孔结构时,其孔直径为60-100nm,比表面积为60-80m2/g,当二氧化硅颗粒Ⅲ具有多孔结构时,其孔直径为2-5nm,比表面积为200-300m2/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脚露出对应接线端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其特征在于,各小铜管均呈四段结构设置,向着逐渐远离对应大铜管的方向,该小铜管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均呈收口设置,该小铜管的第二段和第四段均呈圆筒设置;各大铜管的壁厚与各小铜管的壁厚相同,各绝缘层的壁厚相同,且大铜管的壁厚小于绝缘层的壁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灌胶口和右灌胶口均设置为方形通孔,且在各灌胶口上均活动安装有可封闭对应灌胶口的灌胶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绝缘件、左铜套法兰、右铜套法兰三者的外侧面齐平,各铜套法兰均通过螺栓与环氧绝缘件固连,所述环氧绝缘件的两个端面与对应铜套法兰之间还分别密封设置有密封圈。
CN201510682901.8A 2015-10-20 2015-10-20 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Pending CN1051854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82901.8A CN105185462A (zh) 2015-10-20 2015-10-20 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82901.8A CN105185462A (zh) 2015-10-20 2015-10-20 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5462A true CN105185462A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07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82901.8A Pending CN105185462A (zh) 2015-10-20 2015-10-20 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8546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7339A (zh) * 2018-11-14 2019-03-26 遵义华正电缆桥架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电缆桥架强度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7401A (zh) * 1997-08-01 1999-02-10 无锡市化工研究设计院 换向器用增强型环氧模塑料的制备方法
CN1221863A (zh) * 1997-11-21 1999-07-07 亚瑞亚·勃朗勃威力有限公司 具有在两法兰盘间气密封设置装配体的法兰连接
CN101866731A (zh) * 2010-02-12 2010-10-20 陕西泰普瑞电工绝缘技术有限公司 复合外套避雷器及制备无局放复合玻璃纤维缠绕管的方法
CN103762542A (zh) * 2013-11-26 2014-04-30 宁波东昊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铜外壳
US20140138128A1 (en) * 2009-06-11 2014-05-22 Arlon Low Loss Pre-Pregs and Laminates and Compositions Useful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CN204947562U (zh) * 2015-09-18 2016-01-06 宁波东昊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7401A (zh) * 1997-08-01 1999-02-10 无锡市化工研究设计院 换向器用增强型环氧模塑料的制备方法
CN1221863A (zh) * 1997-11-21 1999-07-07 亚瑞亚·勃朗勃威力有限公司 具有在两法兰盘间气密封设置装配体的法兰连接
US20140138128A1 (en) * 2009-06-11 2014-05-22 Arlon Low Loss Pre-Pregs and Laminates and Compositions Useful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CN101866731A (zh) * 2010-02-12 2010-10-20 陕西泰普瑞电工绝缘技术有限公司 复合外套避雷器及制备无局放复合玻璃纤维缠绕管的方法
CN103762542A (zh) * 2013-11-26 2014-04-30 宁波东昊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铜外壳
CN204947562U (zh) * 2015-09-18 2016-01-06 宁波东昊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S•卡茨,等: "《塑料用填料及增强剂手册》", 30 April 1985, 化学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7339A (zh) * 2018-11-14 2019-03-26 遵义华正电缆桥架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电缆桥架强度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2370A (zh) 管道的避雷装置
CN105646969B (zh) 一种耐腐蚀耐磨损复合电缆料的制作方法
CN105185462A (zh) 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CN103124057A (zh) 一种树脂母线膨胀节
CN208173313U (zh) 一种硬质大伞裙防鸟粪鸟啄复合绝缘子
US20100314357A1 (en) Resin-molded vacuum valve
CN105219024A (zh) 22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CN107434890A (zh) 一种抗腐蚀mpp电力管的制备方法
CN105845437A (zh) 一种适用于轨道电路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CN208607979U (zh) 一种硬质护套和伞裙复合绝缘子
CN103065744A (zh) 复合绝缘子法兰
CN105226590A (zh) 110kV阻燃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CN105261418B (zh) 一种三层共挤乙丙高压绝缘管母线
CN204947562U (zh) 110kV环氧型绝缘铜外壳
CN101649109A (zh) 极高流动性阻燃增强高温尼龙及其制作工艺
CN105119231A (zh) 用于高危行业的电缆防爆接头外壳材料
CN1888942A (zh) 一种adss光缆用聚乙烯护套料
CN208607980U (zh) 一种硬质伞裙复合绝缘子
CN204928072U (zh) 110kV直通接头铜外壳
CN104616785A (zh) 一种耐高温防潮工业电缆
EP3573192B1 (en) Camera
CN207165290U (zh) 一种防折弯电缆
CN107658079B (zh) 一种高强度的绝缘子
CN107393651A (zh) 一种耐用电力电缆
CN105462256A (zh) 一种外敷导电膜的特高压电缆套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5137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City Yunlong Industrial Zone Yinzhou District Yunlong Town Cloud Hui Lu No. 211

Applicant after: Ningbo East power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315137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City Yunlong Industrial Zone Yinzhou District Yunlong Town Cloud Hui Lu No. 211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JOHOST CABLE ACCESSORIES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