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52498B - 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 - Google Patents

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52498B
CN105152498B CN201510704944.1A CN201510704944A CN105152498B CN 105152498 B CN105152498 B CN 105152498B CN 201510704944 A CN201510704944 A CN 201510704944A CN 105152498 B CN105152498 B CN 1051524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ill
water
oxygen
plant
clean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049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52498A (zh
Inventor
燕文明
王沛芳
刘凌
杨艳青
孙龙
闫峰
朱苏葛
王乐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hai University HHU
Original Assignee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hai University HHU filed Critical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to CN2015107049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524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52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2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52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24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它包括由太阳能光伏板、控制器、逆变器、光伏线缆、蓄电池、防水箱、气泵、固定曝气管、旋转曝气管以及支撑原件组成的太阳能曝气区,其特征在于太阳能曝气单元与由旋转三通、喷气管、散气孔、气泡石、鳃丝状活性炭纤维组成的鳃丝状散氧‑好氧微生物生存区以及由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镂空基质填料篮组成的基质填料水生植物净化区三者依次相连。本发明能够大面积的补充水中溶解氧,高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盐,改善水生生态***,帮助恢复水体自净能力,而且具有外形美观、结构简单和经济实用的优点,适用于普通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和修复。

Description

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富氧水质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
背景技术
水生态***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态***之一,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人类通过控制、改变河流、湖泊的自然形态和水文特性来实现供水、发电、航运等目的。这些因素的累积效应引起了水生生态***的巨大变化,加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导致了河道破坏、径流枯竭、水质恶化、水体自净能力的降低以及生态功能退化;另外,许多河湖边坡被“硬化”或“渠化”,人为地破坏了自然河流健康的生物链,河岸带植被减少以及岸坡浆砌化导致了生物缺少附着空间和生存空间,使得河流自净能力越来越弱,河湖生态***严重恶化,有的地区因水体日渐富营养化甚至黑臭,而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过低是导致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曝气富氧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可以实现水中的污染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高效去除,进而改善水体黑臭现象。
目前已有的曝气富氧技术具有净化效果好、可提高生物多样性、运行管理相对容易、造价低廉、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成为目前河湖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中常用技术。中国专利申请201310756465.5提出了一种“太阳能曝气增氧-植物床载带生物膜装置”、中国专利申请201310248096.9提出了“一种风与光耦合的富氧纳米基质复合生态浮床”、中国专利申请200820156779.6提出了一种“风力驱动水下曝气装置”、中国专利申请201310245862.6提出了一种“同步原位修复富营养化河湖水体和沉积物的可增光富氧生物组构***”,这些方案为富营养化河湖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提供了富氧的方法,解决了水域生态***中局部区域的溶解氧含量低的问题,能够高效地去除水中COD、氮、磷等有机物及其它污染物,但溶解氧扩散的范围较小,难以实现水域生态***大范围的富氧。
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已成为当今自然清洁能源技术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本发明通过大面积增加缓流水体中的溶解氧实现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盐高效去除,具有外形美观、结构简单和经济实用的优点,适用于缺氧型缓流水体的生态治理和修复。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它包括太阳能光伏板、控制器、逆变器、光伏线缆、蓄电池、防水箱、气泵、直通、固定曝气管以及支撑原件组成的太阳能曝气区,其特征在于太阳能曝气单元与旋转曝气管、旋转三通、喷气管、鳃丝状活性炭纤维组成的鳃丝状散氧-好氧微生物生存区以及由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镂空基质填料篮组成的基质填料水生植物净化区三者依次相连于框架上,其中:太阳能光伏板通过支撑原件安装在框架中间的竹排上,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和气泵放置在防水箱内,太阳能光伏板、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通过光伏线缆连接,固定曝气管通过直通连接在气泵上,旋转曝气管和喷气管通过旋转三通连接在固定曝气管或旋转曝气管上,鳃丝状活性炭纤维缠绕在喷气管上,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种植在悬挂于框架上的镂空基质填料篮中。
本发明实现的原理是:本发明以“鱼鳃呼吸方式”为出发点,将太阳能曝气产生的O2通过可以自由旋转的曝气管和喷气管扩散至更大的面积,增加了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一方面,经过好氧微生物挂膜后的鳃丝状活性炭纤维可以截留并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另一方面,在溶解氧充足的情况下,基质填料的吸附作用和水生植物的光合效率增加,从而实现去除水体中污染物和提升水质净化效果的目的。
本发明具体实现过程为:本发明通过太阳能曝气单元增加水中的O2,通过万向旋转三通实现喷气管的自由旋转,使水体中溶解氧扩增方式由“线”到“面”,大大增加了水体富氧面积;水体溶解氧含量升高,呈现出好氧状态,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好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基质填料的吸附作用和水生植物的同化吸收作用可以更好的得以发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
一是富氧面积成倍增加。可自由旋转的曝气管使得水体溶解氧分布面积增加数倍至数十倍,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更加均匀,可大面积实现水体富氧,有助于发挥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增强缓流水体的去污能力。
二是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本发明采用鳃丝状散氧-好氧微生物生存区、基质填料和水生植物有机结合,提高了好氧微生物的作用。
三是镂空基质填料篮的使用,实现基质填料的吸附作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和水生植物的同化吸收作用在富氧环境中的效果更优。
四是太阳能曝气增氧免除了外加的动力源辅助设施,既降低了成本又无二次污染,有效利用了自然界能源,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挂膜鳃丝状活性炭纤维与可自由旋转的散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镂空填料基质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图1,本发明提出的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其特征在于其由太阳能曝气单元、鳃丝状散氧-好氧微生物生存区和基质填料水生植物净化区构成;太阳能曝气单元、鳃丝状散氧-好氧微生物生存区和基质填料水生植物净化区构成依次连接,并且三者都固定于框架20上;其中太阳能曝气单元由太阳能光伏板1、控制器2、逆变器3、光伏线缆4、蓄电池5、防水箱6、气泵7、直通8、固定曝气管9以及支撑原件10组成;鳃丝状散氧-好氧微生物生存区由旋转曝气管11旋转三通12、喷气管13、散气孔14、气泡石15、鳃丝状活性炭纤维16组成;基质填料水生植物净化区由挺水植物17、沉水植物18和镂空基质填料篮19。
具体来说所述的太阳能曝气单元中的太阳能光伏板1通过支撑原件10安装在框架20中间的竹排上,市售的控制器2、逆变器3、蓄电池5和气泵7安置在防水箱6内,防水箱6置于竹排上,太阳能光伏板1、控制器2、逆变器3、蓄电池5、气泵7通过光伏线缆4依次连接;固定曝气管9通过直通8连接在气泵7上,固定曝气管9的材质为不锈钢管,固定曝气管9用不锈钢丝固定在框架20上。太阳能发电***给气泵7提供能量,将氧气输入到固定曝气管9中。
所述的鳃丝状散氧-好氧微生物生存区旋转曝气管11的顶端与固定曝气管9连通,喷气管13通过旋转三通12连接旋转曝气管11上,旋转曝气管11底端密封;旋转三通12可以360度自由旋转,由旋转三通12连接的旋转曝气管11和喷气管13也可以随水流自由旋转,实现大面积的水体富氧。氧气通过喷气管13扩散到水中,不仅使水体各层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强水体中深层的氧的利用率;还可提高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体的溶氧量。富氧环境可以促进缓流水体中硝化作用的进行,消耗有机碳,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所述的鳃丝状活性炭纤维16的材质为活性炭纤维。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集中在微孔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是良好的生物膜载体材料。为了避免喷气管13中气孔的堵塞,并保证挂膜效果,活性炭纤维的布设以疏密相间为宜,有气孔处稀疏,间隔1-2cm,无气孔处密集,间隔0.2-0.5cm。喷气管13可以为硅胶管或PVC管,为保障氧气的利用率,采用微孔曝气,喷气管13的钻孔外部嵌上中空的气泡石15,在无孔处用防水胶将喷气管13与气泡石15密封,足够的气压可以保证喷气管13不被折叠而影响喷氧效果。充足的溶解氧可以促进附着在鳃丝状活性炭纤维16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所吸附、分解成为易被水生植物同化吸收的无机盐。旋转三通12可以使得喷气管13与鳃丝状活性炭纤维16随水流自由摆动,鳃丝状活性炭纤维16上多余、老化的好氧微生物会随着水体流动而自然脱落,保证了好氧微生物的良好的代谢效率。
所述的基质填料水生植物净化区中的挺水植物17和沉水植物18种植在悬挂于框架20上的镂空基质填料篮19中。镂空基质填料篮19由生物陶粒、生物沸石以及混凝土浇筑而成,厚度为1-2cm;沉水植物17为金鱼藻、菹草、黑藻和马来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几种;挺水植物18为空心菜、水芹菜和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几种;框架20为目字形结构,框架20的材质为毛竹。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能通过根系和茎叶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营养盐。镂空基质填料篮19内填充生物陶粒和生物沸石,生物陶粒与生物沸石的体积比为1:1~2:1,粒径为1~3cm。生物沸石和生物陶粒既可以吸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又能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又保障了生物沸石和生物陶粒的循环利用;同时,生物沸石和生物陶粒所吸附的营养盐以及微生物降解后产生的营养盐可以被种植在镂空基质填料篮19中的水生植物吸收转化为植物组织,通过对植物的收割实现水中污染物的去除。
以下结合图1、图2和图3,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操作步骤:
本发明提出的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包括由太阳能曝气区、鳃丝状散氧-好氧微生物生存区以及基质填料水生植物净化区从由上至下依次相连。
步骤一:用毛竹制作框架20,如图1所示,用6根直径为0.1m左右的毛竹制成的目字形竹排,在竹排的中间位置安装支撑原件10,在支撑原件10上安装太阳能光伏板1和防水箱6,在防水箱6内安装控制器2、逆变器3、蓄电池5和气泵7,太阳能光伏板1与控制器2、逆变器3、蓄电池5通过光伏线缆4连接。
步骤二:在气泵7底端用直通8连接固定曝气管9,第一根旋转曝气管11和喷气管13通过旋转三通12连接在固定曝气管9上,第二根及其以后的旋转曝气管11通过旋转三通12连接在上一根旋转曝气管11和喷气管13,位于最底部的旋转曝气管11底端密封。旋转曝气管11和喷气管13的材质为PVC管。
步骤三:在喷气管13上开启散气孔14,散气孔直径2mm,每两个散气孔14之间5mm间隔,在散气孔14的外部安装中空的柱状气泡石15,气泡石15的中空内径与喷气管13的外径相契合,边缘处用密封胶粘合。
步骤四:将鳃丝状活性炭纤维16缠绕在喷气管13上,缠绕方式疏密相间。在有气泡石15和散气孔14处,缠绕方式为稀疏,避免气孔堵塞;在无气泡石15和散气孔14处,缠绕方式为密集,足够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富集,如图2所示。
步骤五:在生物膜反应器中对鳃丝状活性炭纤维16进行微生物挂膜,生物膜反应器的污水中磷酸盐、COD和氨氮的初始浓度分别为1.2mg/l、97mg/l、13mg/l,挂膜时间30天,挂膜厚度2-5mm。
步骤六:将生物陶粒、生物沸石和混凝土按体积比3:3:1浇筑成厚度1.5cm左右的镂空基质填料篮19,镂空基质填料篮19提手处用直径5mm的不锈钢丝浇筑,提手上设有挂钩,装填生物沸石和生物陶粒,两者的体积比为1:1,再将镂空基质填料篮19悬挂在框架20上。生物沸石的粒径为1-2cm,生物陶粒的粒径为1-2cm,如图3所示。
步骤七:镂空基质填料篮19中种植的水生植物类型根据其在水中所处的位置确定,位于上层水体的镂空基质填料篮19中种植挺水植物17空心菜,位于中下层水体的镂空基质填料篮19中种植沉水植物18金鱼藻。
设置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水箱与普通浮床水箱,以便进行同步试验,水箱的规格为长×宽×深=131cm×83cm×63cm。试验用水是在自来水中按一定比例加入复合肥、葡萄糖和营养液配成总氮、氨氮、总磷、磷酸盐、化学需氧量浓度分别为9.7±0.2mg/l、2.85±0.07mg/l、0.4±0.08mg/l、0.16±0.04mg/l、80.2±3.7mg/l。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的规格为框架长×宽=60cm×40cm、毛竹外径0.1m;镂空基质填料篮的篮口外径为15cm、深度为10cm,数量2个;镂空基质填料篮中空心菜的种植密度为80株/m2;在装填好基质填料的镂空篮中菹草的种植密度为80株/m2。普通浮床的规格为框架长×宽=60cm×40cm、毛竹外径0.1m,其上种植空心菜,种植密度为80株/m2
试验历时10天。试验期间,空心菜和菹草在已经生长良好,试验结束时,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水箱和普通浮床水箱中的水体净化率见表1。试验结果表明: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水箱对水体中N、P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且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水箱中的溶解氧浓度在试验期间是普通浮床水箱中溶解氧浓度的3-20倍。
表1:风与光耦合富氧纳米基质复合生态浮床池和普通浮床池净化率(%)对比表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及实施例是对应用本发明提出的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的技术思想的具体支持,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本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等同变化或等效的改动,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太阳能曝气单元、鳃丝状散氧-好氧微生物生存区和基质填料水生植物净化区;其中太阳能曝气单元、鳃丝状散氧-好氧微生物生存区和基质填料水生植物净化区构成依次连接,并且三者都固定于框架上;其中太阳能曝气单元由太阳能光伏板、控制器、逆变器、光伏线缆、蓄电池、防水箱、气泵、直通、固定曝气管以及支撑原件组成; 鳃丝状散氧-好氧微生物生存区由旋转曝气管、旋转三通、喷气管、散气孔、气泡和鳃丝状活性炭纤维组成;基质填料水生植物净化区由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镂空基质填料篮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光伏板通过支撑原件设于框架中间的竹排上;控制器、逆变器、蓄 电池和气泵设于在防水箱内;太阳能光伏板、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和气泵通 过光伏线缆连接;固定曝气管通过直通连接在气泵上;旋转曝气管的顶端与固定 曝气管连通,喷气管通过旋转三通连接旋转曝气管上,旋转曝气管底端密封; 鳃丝状活性炭纤维缠绕在喷气管上,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种植在悬挂于框架上的 镂空基质填料篮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气管和鳃丝状活性炭纤维可随着旋转曝气管随水流360度自由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鳃丝状活性炭纤维是由活性炭纤维制成一条经线多条纬线的“鳃丝状”, 并在好氧微生物富集的环境中进行微生物挂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镂空基质填料篮由粒径小于1cm的生物陶粒、生物沸石、混凝土和不锈 钢丝浇筑而成,镂空直径小于1cm;镂空基质填料篮内填充粒径1.5cm以上的生物陶粒与生物沸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生植物的挺水植物为空心菜、水芹菜和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生植物的沉水植物为金鱼藻、菹草、黑藻和马来眼子菜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为“目”字形结构,框架的材质为毛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曝气管和旋转曝气管的材质为不锈钢管。
CN201510704944.1A 2015-10-26 2015-10-26 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 Active CN1051524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4944.1A CN105152498B (zh) 2015-10-26 2015-10-26 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04944.1A CN105152498B (zh) 2015-10-26 2015-10-26 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2498A CN105152498A (zh) 2015-12-16
CN105152498B true CN105152498B (zh) 2017-05-24

Family

ID=54793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4944.1A Active CN105152498B (zh) 2015-10-26 2015-10-26 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524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0162B (zh) * 2016-12-20 2019-07-12 河海大学 一种多自由度的增容增效生态修复体
CN111547836B (zh) * 2020-03-26 2021-06-18 河海大学 一种脚踏式音乐休闲与旋转富氧耦合净化***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9447A (en) * 1983-05-06 1988-06-07 Lew Hyok S Evacuated evaporation-pressurized condensation solar still
CN2442992Y (zh) * 2000-09-25 2001-08-15 彭方鲜 组合式多功能污水处理器
CN2626978Y (zh) * 2003-04-30 2004-07-2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人造鳃溶氧撷取装置
CN101475293B (zh) * 2009-02-04 2013-09-25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废水处理回用工艺
JP2012091108A (ja) * 2010-10-26 2012-05-17 Takahisa Jitsuno 太陽熱を用いた減圧蒸留装置
CN202237569U (zh) * 2011-10-12 2012-05-30 新疆德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水力固液两相分离器
CN202576107U (zh) * 2012-05-16 2012-12-05 山东普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呼吸功能的散气装置
CN204111415U (zh) * 2014-09-11 2015-01-21 山东普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净化用多级生物反应装置
CN204474485U (zh) * 2015-02-10 2015-07-15 马学雷 神经外科医用多层次高效废水过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2498A (zh)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26968U (zh) 太阳能曝气生物竹炭生态浮床水处理装置
CN103359834B (zh) 一种风与光耦合的富氧纳米基质复合生态浮床
CN206843189U (zh) 污染河流原位强化脱氮生物浮床净化装置
CN106396121A (zh) 一种微污染河流原位强化脱氮生态浮床装置
CN103058383B (zh) 一种用于受污染河湖原位修复的多功能模块化浮岛
CN204324990U (zh) 适用于入湖景观水体的多级生物滤池—生态塘净化***
CN103332790A (zh) 同步原位修复富营养化河湖水体和沉积物的可增光富氧生物组构***
CN104817228A (zh) 一种用于富营养化缓流水体原位净化的太阳能动力脱氮除磷生物箱阵列
CN108946951B (zh) 一种高效净化污染水体的复合生态浮岛装置
CN102249400B (zh) 一种自然水体原位生态修复装置
CN107162199B (zh) 一种节能生态资源回收型生态修复集成***及其应用
CN105461071A (zh) 绿色生态浮岛装置
CN113371839B (zh) 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水下森林的构建方法
CN105152498B (zh) 可自由旋转的鱼鳃式携氧净化***
CN206232490U (zh) 一种多元化立体式生物净化水体装置
CN106495327A (zh) 一种用于水体净化的组合式生态沉床
CN102515363A (zh) 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水上人工湿地及制造方法
CN209778451U (zh) 一种组合式太阳能曝气生物浮床
CN111470635A (zh) 一种改善城市景观水体的太阳能曝气浮岛一体机
CN209537207U (zh) 水体净化处理装置
CN103896402B (zh) 曝气强化型湿地式稻草基质生态浮床装置及应用
CN111003811A (zh) 基于河道人工生态***理论的黑臭河道治理方法
CN200940105Y (zh) 纤维束水体原位处理漂浮栅
CN107555602A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增氧活化的生态修复装置
CN208200655U (zh) 一种养殖废水生态治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 Wenming

Inventor after: Wang Peifang

Inventor after: Liu Ling

Inventor after: Yang Yanqing

Inventor after: Sun Long

Inventor after: Yan Feng

Inventor after: Zhu Suge

Inventor after: Wang Leyang

Inventor before: Yan Wenm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Peifang

Inventor before: Liu Ling

Inventor before: Yang Yanqing

Inventor before: Yan Feng

Inventor before: Zhu Suge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