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7261A - 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及对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及对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7261A
CN105137261A CN201510516032.1A CN201510516032A CN105137261A CN 105137261 A CN105137261 A CN 105137261A CN 201510516032 A CN201510516032 A CN 201510516032A CN 105137261 A CN105137261 A CN 105137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terminals
core
total
numb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160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仝扬扬
闫琛
徐浩
孙迎宾
王健强
王素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Jinxi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Jinxi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Jinxi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5105160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72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7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72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及对线方法,携式智能对线器,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N个同向串联的第一二极管,N为不为0的自然数,每个第一二极管的两端都引出一第一接线端,共有N+1个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二模块包括电源,电源的正极输出通过测试线接总接线端,总接线端与电源负极之间串联有正向连接的第二二极管,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之间设有N条并联支路,每条并联支路上都设有第二二极管,N条并联支路的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引出第二接线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都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携带方便。

Description

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及对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对线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及对线方法,在二次电缆两端线号无法显示时,来识别并重新定义每一根线的线号。
背景技术
二次电缆是用于控制信号传递和反馈的电缆,比如变电站中保护装置上用于控制、计量、保护及通信用电缆,都属于二次电缆,相对于为用电设备提供电源的动力电缆,即一次电缆。变电站中常用的二次电缆线芯一般有2*4、4*2.5、6*2.5、8*2.5、4*1.5、6*1.5、8*1.5、14*1.5(线芯数*线径)等。
二次电缆对线是在电力施工中常见的工作,传统的对线方法需要电缆的两端至少三名人员,同时需要一只万用表,两部对讲机,两端配合方能完成对线,而随着电缆长度、线芯数增加,对线工作会变得更加繁琐。目前为止,在电力行业中虽然有一些智能对线设备,但是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利用了控制成本较高,而且体积大,携带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及对线方法,只需要开关和多个二极管及供电电池就可以完成任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携带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N个同向串联的第一二极管,N为不为0的自然数,每个第一二极管的两端都引出一第一接线端,共有N+1个第一接线端;
所述第二模块包括电源,电源的正极输出通过测试线接总接线端,总接线端与电源负极之间串联有正向连接的第二二极管,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之间设有N条并联支路,每条并联支路上都设有第二二极管,N条并联支路的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引出第二接线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都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一模块中,多个同向串联的第一二极管线路上还串联有滑动变阻器。
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都为发光二极管,且电源负极与总接线端之间设有开关。
所述第二二极管为发光二极管,所述测试线与总接线端连接的一端连接测试夹,电源的正极通过测试线和测试夹与总接线端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接线端的个数等于所要对线的二次电缆内线芯的根数。
基于便携式智能对线器的对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二次电缆一端的所有线芯编号,并且依次按编号顺序将线芯一一对应的与第一接线端连接;
步骤二,将二次电缆另一端没有编号的所有线芯一一对应的与第二接线端或总接线端连接,同时闭合开关;
步骤三,首先确定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确定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上第一二极管或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第一二极管亮的个数加上一即为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或者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即为该线芯的编号;
步骤四,确定不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当要确定任一与第二接线端连接的线芯时,将该线芯与总接线端连接,同时将原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与该线芯对应的第二接线端连接,同样利用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上第一二极管或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确定该线芯的编号,第一二极管亮的个数加上一即为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或者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即为该线芯的编号;
步骤五,重复所述步骤四,直到与第二接线端连接的所有线芯都确定了编号为止;
步骤六,对线完毕,打开开关。
基于便携式智能对线器的对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二次电缆一端的所有线芯编号,并且依次按编号顺序将线芯一一对应的与第一接线端连接;
步骤二,将二次电缆另一端没有编号的所有线芯一一对应的与第二接线端或总接线端连接,将测试夹与总接线端连接;
步骤三,确定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时,先确定第二模块上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即为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
步骤四,当要确定一根与第二接线端连接的二次电缆的线芯编号时,将接总接线端的测试夹取下,夹住该根线芯,这样电源的正极直接接到该根线芯;确定第二模块上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即为该根线芯对应的编号;
步骤五,重复所述步骤四,直到所有的线芯编号都确定,将测试夹取下,不接总接线端,也不接任何的第二接线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读取二极管亮的个数就可以方便的实现二次电缆两端线的对接,使用简单,只需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对线任务。本发明只包括开关、多个二极管及一个电源就可以实现对线功能,这些组成部件的成本都很低,所以本发明的整体成本低,不会增加使用单位或个人的经济负担。本发明整体可以做成体积很少的设备,质量也轻,携带方便。
当由两个人进行对线时,两边的人都可以知道现在所要对的那根线芯是哪一根,这样两端的人都可以知道对线的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1.第一接线端,2.第二接线端,3.总接线端,4.测试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第一模块包括9个同向串联的第一二极管,每个第一二极管的两端都引出一第一接线端1,共有10个第一接线端1;
第二模块包括电源,电源的正极输出通过测试线接总接线端3,总接线端3与电源负极之间串联正向连接的第二二极管,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之间设有9条并联支路,每条并联支路上都设有第二二极管,N条并联支路的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引出第二接线端2,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都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第一模块中,多个同向串联的第一二极管线路上还串联有滑动变阻器。
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都为发光二极管,且电源负极与总接线端之间设有开关。
第一接线端1的个数等于所要对线的二次电缆内线芯的根数,即二次电缆内线芯的根数为10根。
便携式智能对线器的对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二次电缆一端的所有线芯编号1-10,并且从上到下依次按编号顺序1-10将线芯一一对应的与第一接线端1连接;
步骤二,将二次电缆另一端没有编号的所有线芯一一对应的与第二接线端2或总接线端3连接,同时闭合开关,也就是每一个二次电缆的另一端没有编号的线芯都与一第二接线端2或者总接线端连接,这样10个线芯的两端就都与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连接了;
步骤三,首先确定与总接线端3连接的线芯的编号,确定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上第一二极管或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第一二极管亮的个数加上一即为与总接线端3连接的线芯的编号,或者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即为该线芯的编号;比如图1中,要确定这根与总接线端3连接的线芯的编号,数一下第一模块上有几个第一二极管亮了,这个个数加上一即为该线芯的编号,同时也可以通过第二模块上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确定,第二模块上因为与总接线端3连接的第二二极管始终是亮的,所以亮的个数即为该线芯的编号;
步骤四,确定不与总接线端3连接的线芯的编号,当要确定任一与第二接线端2连接的线芯时,将该线芯与总接线端3连接,同时将原与总接线端3连接的线芯与该线芯对应的第二接线端2连接,同样利用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上第一二极管或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确定该线芯的编号,第一二极管亮的个数加上一即为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或者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即为该线芯的编号;也就是说在确定其他的任意一个不与总接线端3连接的线芯时,需要将该线芯与原连接总接线端3的线芯交换连接的接线端,这样通过第一二极管或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确定该线芯的编号;
步骤五,重复所述步骤四,直到与第二接线端2连接的所有线芯都确定了编号为止;
步骤六,对线完毕,打开开关。
当二次电缆两端的线芯分别与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连接后,第一模块上只有与总接线端3连接的线芯之前的第一二极管是正向导通的。如图1所示的情况,该线芯的一端编号是6,另一端是与总接线端3连接,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到达总接线端3,由总接线端3将电流输送到第一模块上,第一模块上在该线芯之前的第一二极管会正向导通,电流通过这些第一二极管后通过相应的线芯再到第二模块上的并联支路上,这样相应的并联支路上的第二二极管也会亮,所以既可以通过第一模块上相应的第一二极管亮的个数确定该线芯的编号,也可以通过第二模块上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确定该线芯的编号。第一模块上在该线芯之后的所有第一二极管都是反向截止的都不会亮。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9个同向串联的第一二极管,每个第一二极管的两端都引出一第一接线端1,共有10个第一接线端1;
所述第二模块包括电源,电源的正极输出通过测试线接总接线端3,总接线端3与电源负极之间串联有正向连接的第二二极管,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之间设有9条并联支路,每条并联支路上都设有第二二极管,9条并联支路的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引出第二接线端2,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都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一模块中,多个同向串联的第一二极管线路上还串联有滑动变阻器。
所述第二二极管为发光二极管,所述测试线与总接线端连接的一端连接测试夹4,电源的正极通过测试线和测试夹4与总接线端活动连接。这是与实施例一中所不同的方案,第一二极管可以是不发光的二极管,同时与总接线端连接的测试线是活动连接的导线。
第一接线端的个数等于所要对线的二次电缆内线芯的根数。
便携式智能对线器的对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二次电缆一端的所有线芯编号1-10,并且从上到下依次按编号顺序1-10将线芯一一对应的与第一接线端1连接;
步骤二,将二次电缆另一端没有编号的所有线芯一一对应的与第二接线端2或总接线端连接3,将测试夹与总接线端连接;
步骤三,确定与总接线端3连接的线芯的编号时,先确定第二模块上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即为与总接线端3连接的线芯的编号;
步骤四,当要确定一根与第二接线端2连接的二次电缆的线芯编号时,将接总接线端3的测试夹4取下,夹住该根线芯,这样电源的正极直接接到该根线芯;确定第二模块上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即为该根线芯对应的编号;如图2所示,要确定与第二模块的第5个第二接线端2连接的线芯的编号时,将从电源正极引出的测试线连接的测试夹夹住该根线芯与第二接线端2连接的一端,这时位于第一模块上的该根导线以上的4个第一二极管都正向导通,而以下的6个都不会导通,这样相应的第二模块就有5个第二二极管也是正向导通的,这时第二模块上的5个第二二极管就会亮,证明这个是编号为5的线芯,这样就确定了该根线芯的编号;
步骤五,重复所述步骤四,直到所有的线芯编号都确定,将测试夹取下,不接总接线端,也不接任何的第二接线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7)

1.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N个同向串联的第一二极管,N为不为0的自然数,每个第一二极管的两端都引出一第一接线端,共有N+1个第一接线端;
所述第二模块包括电源,电源的正极输出通过测试线接总接线端,总接线端与电源负极之间串联有正向连接的第二二极管,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之间设有N条并联支路,每条并联支路上都设有第二二极管,N条并联支路的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引出第二接线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都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模块中,多个同向串联的第一二极管线路上还串联有滑动变阻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都为发光二极管,且电源负极与总接线端之间设有开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二极管为发光二极管,所述测试线与总接线端连接的一端连接测试夹,电源的正极通过测试线和测试夹与总接线端活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接线端的个数等于所要对线的二次电缆内线芯的根数。
6.基于权利要求3所述便携式智能对线器的对线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二次电缆一端的所有线芯编号,并且依次按编号顺序将线芯一一对应的与第一接线端连接;
步骤二,将二次电缆另一端没有编号的所有线芯一一对应的与第二接线端或总接线端连接,同时闭合开关;
步骤三,首先确定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确定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上第一二极管或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第一二极管亮的个数加上一即为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或者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即为该线芯的编号;
步骤四,确定不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当要确定任一与第二接线端连接的线芯时,将该线芯与总接线端连接,同时将原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与该线芯对应的第二接线端连接,同样利用第一模块或第二模块上第一二极管或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确定该线芯的编号,第一二极管亮的个数加上一即为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或者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即为该线芯的编号;
步骤五,重复所述步骤四,直到与第二接线端连接的所有线芯都确定了编号为止;
步骤六,对线完毕,打开开关。
7.基于权利要求4所述便携式智能对线器的对线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二次电缆一端的所有线芯编号,并且依次按编号顺序将线芯一一对应的与第一接线端连接;
步骤二,将二次电缆另一端没有编号的所有线芯一一对应的与第二接线端或总接线端连接,将测试夹与总接线端连接;
步骤三,确定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时,先确定第二模块上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即为与总接线端连接的线芯的编号;
步骤四,当要确定一根与第二接线端连接的二次电缆的线芯编号时,将接总接线端的测试夹取下,夹住该根线芯,这样电源的正极直接接到该根线芯;确定第二模块上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第二二极管亮的个数即为该根线芯对应的编号;
步骤五,重复所述步骤四,直到所有的线芯编号都确定,将测试夹取下,不接总接线端,也不接任何的第二接线端,将测试夹取下,不接总接线端,也不接任何的第二接线端。
CN201510516032.1A 2015-08-20 2015-08-20 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及对线方法 Pending CN1051372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6032.1A CN105137261A (zh) 2015-08-20 2015-08-20 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及对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6032.1A CN105137261A (zh) 2015-08-20 2015-08-20 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及对线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7261A true CN105137261A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22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16032.1A Pending CN105137261A (zh) 2015-08-20 2015-08-20 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及对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726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8911A (zh) * 2016-11-24 2017-06-13 萬旭電業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布线工艺
CN109270393A (zh) * 2018-10-10 2019-01-25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固原供电公司 一种单脉冲校线仪
CN111103556A (zh) * 2019-11-22 2020-05-05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丽水供电公司 一种方便使用的对线器
CN112934752A (zh) * 2021-01-26 2021-06-11 广东亚泰科技有限公司 同色线分拣装置及线束加工设备
CN117368805A (zh) * 2023-11-09 2024-01-09 海阳三贤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导通检测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61A (zh) * 1990-11-22 1992-06-03 徐玉琦 数字式查线仪
CN2136985Y (zh) * 1992-10-16 1993-06-23 张光贤 多芯电缆快速对线器
CN2208708Y (zh) * 1994-12-30 1995-09-27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线号器
EP2447725A1 (en) * 2009-06-22 2012-05-02 JX Nippon Oil & Energy Corporation Insulation resistance measurement device and insulation resistance measurement method
KR20120106493A (ko) * 2011-03-18 2012-09-26 (주)제이티 소자정렬장치 및 그를 가지는 엘이디소자검사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61A (zh) * 1990-11-22 1992-06-03 徐玉琦 数字式查线仪
CN2136985Y (zh) * 1992-10-16 1993-06-23 张光贤 多芯电缆快速对线器
CN2208708Y (zh) * 1994-12-30 1995-09-27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线号器
EP2447725A1 (en) * 2009-06-22 2012-05-02 JX Nippon Oil & Energy Corporation Insulation resistance measurement device and insulation resistance measurement method
KR20120106493A (ko) * 2011-03-18 2012-09-26 (주)제이티 소자정렬장치 및 그를 가지는 엘이디소자검사장치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明 等: "《计算机测控技术》", 31 March 2007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8911A (zh) * 2016-11-24 2017-06-13 萬旭電業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布线工艺
CN109270393A (zh) * 2018-10-10 2019-01-25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固原供电公司 一种单脉冲校线仪
CN109270393B (zh) * 2018-10-10 2024-04-05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固原供电公司 一种单脉冲校线仪
CN111103556A (zh) * 2019-11-22 2020-05-05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丽水供电公司 一种方便使用的对线器
CN112934752A (zh) * 2021-01-26 2021-06-11 广东亚泰科技有限公司 同色线分拣装置及线束加工设备
CN117368805A (zh) * 2023-11-09 2024-01-09 海阳三贤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导通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7368805B (zh) * 2023-11-09 2024-05-17 海阳三贤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导通检测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7261A (zh) 便携式智能对线器及对线方法
CN203786244U (zh) 电气配线校线装置
CN104020372A (zh) 带通信模块的采集终端设备通信接口带载能力测试仪
CN104267303A (zh) 电连接器电缆组件通断测试电路、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
CN201724997U (zh) 快速电缆校线仪
CN102288864A (zh) 数字校线仪及采用该数字校线仪实现校线的方法
CN109324256B (zh) 一种对线器
CN206235693U (zh) 一种自动校线器
CN103499761A (zh) 一种快速测试电缆芯线通断的对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175672A (zh) 一种预制电缆线序自动检验装置
CN208172134U (zh) 一种多功能校线器
CN203037793U (zh) 电缆接线用高效校线工具
CN209215516U (zh) 一种对线器
CN204989414U (zh) 一种直流24v接近开关调试结构
CN202748438U (zh) 一种校线仪
CN204142788U (zh) 一种更换电表用卡线器
CN203422741U (zh) 一种总线信号配线装置
CN201966816U (zh) 电感线圈快速放电电路
CN204154823U (zh) 转换器的测试电路
CN105467232A (zh) 转换器的测试电路
CN204330952U (zh) 多芯线检验装置
CN203365610U (zh) 一种多路电缆校线器
CN204789856U (zh) 线缆查线仪
CN203205958U (zh) 电子蜡烛充电电池监测装置
CN213581304U (zh) 防爆变频器内部排线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72200 No. 7 West Wenfeng Road, Jinxiang County, Jining, Shandong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Jinxiang County Power Supply Company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ddress before: 272200 Wenfeng Road, Jinxiang County, Jin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No. 129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SHANDONG JINXIANG COUNTY POWER SUPPLY COMPANY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ong Yangyang

Inventor after: Yan Chen

Inventor after: Sun Yingbin

Inventor after: Xu Hao

Inventor after: Wang Jianq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Sumei

Inventor after: Ma Yongbin

Inventor after: Hu Haixia

Inventor after: Li Donglan

Inventor before: Tong Yangyang

Inventor before: Yan Chen

Inventor before: Xu Hao

Inventor before: Sun Yingbin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nq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Sumei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