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3642A -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3642A
CN105103642A CN201480000541.2A CN201480000541A CN105103642A CN 105103642 A CN105103642 A CN 105103642A CN 201480000541 A CN201480000541 A CN 201480000541A CN 105103642 A CN105103642 A CN 105103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power headroom
community
power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05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3642B (zh
Inventor
张涛
蔺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03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3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3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3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提供一种功率余量上报的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能够提高基站调度功率的准确性。所述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20)包括: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所述装置(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所述装置(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其中,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装置(20)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装置(20)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发送单元(22),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21)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本发明应用于功率调度技术。

Description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 l方法、 装置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 装置和用户 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网络架构中, 用户设备 ( User Equipment, UE )和基站是一对一的 关系。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正逐渐引入一种 UE和基站之间为一对多的 关系的新型网络构架。 在该新型网络构架中, UE能够和多个基站同时进行通 信。 在上述多个基站中, UE在每个基站的部分小区上可以同时配置控制信道 和数据信道, 在另一部分小区上只能配置数据信道。
在上述新型网络构架中, UE基于多个基站的调度分别向多个基站发送上 行数据, 而且, UE向每个基站发送数据消耗的发射功率取决于各基站的调度 站需要获知 UE的功率余量情况。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功率余量报告 (Power Headroom Report, PHR ) 向基站上报 UE的功率余量的方案。 但是, 在该方案中, UE相对于某 个基站的功率余量只会上报给该基站,某个基站也只能获知 UE相对于自身的 功率余量, 因此, 可能导致调度功率的决策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余量上报的方法、 装置和用户设备, 能够 提高基站调度功率的准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釆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 提供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 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所述装置相 对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装置对 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 所述装置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 所述第二基站, 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基站 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 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 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 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 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 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 将所述装置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 送给其他第二基站。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 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 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 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 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 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 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功率余量 ^艮告还包括第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其中,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基 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 存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 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 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 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功率余量 4艮告还包括:
全局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域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是 否存在。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 在第 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 用于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 其组合成立;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 个或其组合成立;
所述条件一、 所述条件二、 所述条件三、 所述条件四、 所述条件五以及 所述条件六的定义如下:
所述条件一: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 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 变化量超过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二: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一次 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 二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三: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 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 变化量超过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四: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一次 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 四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五: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置相 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六预设门 限;
所述条件六: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 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 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四者之和小于第七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八预设门限;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 其组合成立之后, 向所述第二基站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 其组合成立之后, 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下发的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第二 预设门限、 所述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第五预设门限、 所 述第六预设门限、 所述第七预设门限以及所述第八预设门限的任意一个或其 组合。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
判断所述装置具有第一资源, 所述第一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 行;
判断所述装置具有第二资源, 所述第二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 行。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 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判断所述第二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 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第二方面, 提供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 应用于用户设备, 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 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用户设备对应 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 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 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结合第二方面,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基站 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 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 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 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并将所述 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包括: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 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 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 将用户设备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 送给其他第二基站。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 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 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 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 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 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 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功率余量 ^艮告还包括第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其中,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基 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 存在。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功率余量 4艮告还包括:
所述功率余量 >¾告还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 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 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 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 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功率余量 4艮告还包括:
全局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域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是 否存在。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 在第 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 所述第二基站, 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之前, 所 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 合成立;
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所述条件一、 所述条件二、 所述条件三、 所述条件四、 所述条件五以及 所述条件六的定义如下:
所述条件一: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 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 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二: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 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 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 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 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二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三: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 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 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四: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 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 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 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 和的变化量超过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五: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 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 六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六: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 量,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用户 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 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四者之和小于第七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 八预设门限;
所述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并将所述第二基 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包括:
在所述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 立之后, 向所述第二基站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所述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 立之后, 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在所述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 组合成立之前和在所述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 或其组合成立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下发的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第二 预设门限、 所述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第五预设门限、 所 述第六预设门限、 所述第七预设门限以及所述第八预设门限的任意一个或其 组合。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在所述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 组合成立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一资源, 所述第一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 送上行;
在所述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 立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二资源, 所述第二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 送上行。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一资源之后, 在所述判断条件三、 条件 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 判断所述第一资源能 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所述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二资源之后, 在所述判断条件一、 条件 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 判断所述第二资源能 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第三方面, 提供一种用户设备, 包括:
处理器, 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所述用户 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 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 率余量是指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收发器, 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 第二基站, 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结合第三方面,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基站 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 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 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 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 将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 给所述第二基站, 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 将用户设备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 送给其他第二基站。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 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 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 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 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 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 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功率余量 ^艮告还包括第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其中,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基 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 存在。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 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 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 示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功率余量 4艮告还包括:
全局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域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是 否存在。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 在第 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判断条件一、 条 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以及判断条件三、 条件 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所述条件一、 所述条件二、 所述条件三、 所述条件四、 所述条件五以及 所述条件六的定义如下:
所述条件一: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 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 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二: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 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 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 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 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二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三: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 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 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四: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 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 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 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 和的变化量超过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五: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 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 六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六: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 量,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用户 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 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四者之和小于第七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 八预设门限;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
在所述处理器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 组合成立之后, 向所述第二基站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所述处理器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 组合成立之后, 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下发的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第二 预设门限、 所述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第五预设门限、 所 述第六预设门限、 所述第七预设门限以及所述第八预设门限的任意一个或其 组合。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 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一资源, 所述第一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 送上行;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二资源, 所述第二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 送上行。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 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判断所述第二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 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 UE相对于某个基站的功率余量只会上报给该基站,某 个基站也只能获知 UE相对于自身的功率余量, 因此, 任一基站均无法获知 UE相对于全部基站的功率余量情况, 进而导致调度功率的决策不够准确, 根 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 装置和用户设备,由于 UE能够 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 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 一基站, 这样, 第一基站能够根据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第二 基站也能够根据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因此, 基站调度功率的 决策变得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 1 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 PHR的示意图;
图 1B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另一 PHR的示意图;
图 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以及实施例三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 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2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的流程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 基站是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 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 与 UE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网络设备, 包括基站台(Base Station, BS)、 基站 B ( Node B ), 演进式基站(evolved Node B, eNB )等。
用户设备 UE可以为移动通信终端, 包括蜂窝电话 (cellular phone)、 个人 数字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无线调制解调器 (modern), 手持设 备 (handheld), 膝上型电脑 (laptop computer), 无绳电话 (cordless phone)等。
UE能够同时连接多个基站并进行通信, 例如, 分别向多个基站发送上行 数据。 根据基站的不同(例如能否为该 UE生成 RRC消息), 可以将基站分为 主基站(能够为该 UE生成 RRC消息 )和辅基站(不能为该 UE生成 RRC消 息), 两种基站均能够接收 UE发送的数据。 对于每个 UE, 主基站只有一个, 辅基站可能有一个或多个。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将主基站称为第一基站, 将辅基站称为第二基站。 当然, 也可将主基站称为第二基站, 将辅基站称为 第一基站, 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 每个基站均可能对应多个小区 (又称为扇区), 且基站可以在每个 小区中为 UE配置数据信道。 其中, 数据信道用于传输数据信息。 而且, 在每 个基站中均有一个小区可以同时配置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 其中, 控制信道 用于传输控制信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将能够同时配置数据信道和控制 信道的小区称为第一小区, 将其他的小区称为第二小区 (只能够配置数据信 道)。
例如, 以基站具体是 eNB为例, 可将能够为 UE生成 RRC消息的 eNB 称为该 UE的主基站( Master eNB, MeNB ), 可将其他的能够接收 UE发送的 数据的 eNB均称为该 UE的辅基站( Secondary eNB, SeNB )。 MeNB控制的 小区组成的小区组可称为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 MCG ); SeNB控制 的小区组成的小区组可称为辅小区组( Secondary Cell Group, SCG )。 一个 UE 可以同时有一个 MCG和一个或者多个 SCG为其提供服务。
在 eNB (包括 MeNB与 SeNB )对应的所有小区均能够配置物理上行共 享信道(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 而且, 每个 eNB均对应 一个能够同时配置 PUSCH 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 的小区。 其中, PUCCH 用于传送控制信息, PUSCH用 于传送数据。
MCG 中能够同时配置 PUSCH 和 PUCCH 的小区可以标记为主小区 ( Primary Cell, PCell ), 该 PCell属于第一' j、区。 MCG中剔除 PCell外的小区 (属于第二小区)和所有 SCG中的所有小区 (包括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 均 可以标记为辅小区 ( Secondary Cell, SCell )。 由此可见, 第一小区包括 MCG 中的 PCell和 SCG中的能够同时配置 PUSCH和 PUCCH的小区;第二小区包 括 MCG中的 SCell和 SCG中的只能配置 PUSCH的小区。 MCG包括一个第 一小区, 还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小区; 每个 SCG均包括一个第一小区, 还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小区。
以下, 对功率余量进行说明。
UE与每个基站(包括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通信都会消耗 UE的一部分 发射功率, 即占用 UE当前使用功率中的一部分功率。功率余量是指除 UE 当 前使用的发射功率以外还能够使用的功率, 即 UE 的最大发射功率(额定功 率)与当前使用的发射功率(实际功率)之间的差异。 实际上, UE与基站的 小区之间也存在功率余量(由信道和分量载波决定), 该功率余量是指对于每 个小区, 除 UE当前使用的发射功率以外在该小区中还能够使用的功率。 由于 基站调整 UE在每个小区中的功率需要以 UE相对每个小区的功率余量为依 据, 因此, 基站需要获知 UE相对每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因此, 在本发明中, UE相对于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 UE相对于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 量。
功率余量包括第一类功率余量与第二类功率余量。
对于基站的一个小区,第一类功率余量等于 UE在该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 减去为 UE在该小区上配置的数据信道所用功率后所剩的功率; 第二类功率余量等于 UE在该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减去为 UE在该小区上 配置的数据信道所用功率,再减去为 UE在该小区上配置的控制信道所用功率 后所剩的功率。
对于一个基站的小区, 第一类功率余量 Type 1 PH的计算式为: Type 1 PH=P_cmax-P_PUSCH;
第二类功率余量 Type 2 PH的计算式为: Type 2 PH=P_cmax-P_PUSCH- P PUCCH;
其中, P— cmax为该 UE在该小区上的最大发射功率, P— PUSCH为在该小 区上为该 UE所配置的 PUSCH所用的功率, P— PUCCH为在该小区上为该 UE 所配置的 PUCCH所用的功率。
结合上述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和第二类功率余量的定义可知, 在第一基站 的第一小区只配置数据信道的情况下, UE可以获取 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 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在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同时配置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情况下, UE可以 获取 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 UE相对于第一基站 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在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只配置数据信道的情况下, UE可以获取 UE相对 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由于第二小区不能配置控制信道, 因此, 不存在 UE相对于第二小区的第 二类功率余量。
参照以上 UE获取 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的描述, 可获知 UE可 以获取: 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UE相对于第二 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 功率余量。
以下, 对功率调度进行说明。
在 UE与基站通信时, 若 UE 的发射功率太低, 则基站几乎接收不到上 行链路数据。 如果 UE 的发射功率太高, 则 UE 的数据传输会给其它 UE的 数据传输带来过多的干扰。此外, UE所支持的最大发射功率是有限的。 因此, UE的功率需要调度。 而且, UE的功率一般由基站调度。
为了协助基站进行功率调度决策, 从而使 UE在各小区上的功率合理分 配,例如尽可能避免 UE在各个小区上所需的发射功率之和超过 UE所支持的 最大发射功率, UE可以向基站上报自身在各小区上的功率余量。
作为调度 UE的发射功率的一种实现方式,基站可以使用控制命令, 以命 令 UE以累积或绝对的方式来改变 UE的发射功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 理解的是, 上述控制命令仅为示例, 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作为 UE向基站上报自身在各小区上的功率余量的一种实现方式, UE可 以利用功率余量报告 PHR进行上报。
以下, 参照图 1A、 图 1B对本发明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 装置和 用户设备涉及到的 PHR进行说明。 其中, 根据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二基 站的第二小区是统一编号还是分别单独编号, PHR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 别参照图 1A、 图 1B )。
如图 1A、 图 1B所示, PHR 10可以包括多个域(图中的每一行分别对应 一个域), 这些域分别用于向基站侧上报不同基站(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 的 不同小区 (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 的不同类型的功率 (第一类功率或第二类 功率) 的信息。
为了简便,可以将 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简称 为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其他功率余量也可以处理为类似 的简称,例如,可以将 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简称为第一基站的功率 余量。
如图 1A及图 1B所示, 在 PHR 10中, 功率域 11为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 的第一功率域 11 , 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PH (Type l,PCellMCG)。 其中, PCellMCG表示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 Type 1表示第一类, PH表示功率余量。
功率域 12为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12,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 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PH (Type 2, PCellMCG)。 其中, PCellMCG表示第一 基站的第一小区, Type 2表示第二类, PH表示功率余量。
功率域 13为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13 ,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 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PH (Type l, PCellSCG)。 其中, PCellSCG表示第二基 站的第一小区。 由于第二基站可能存在多个 (每个第二基站对应一个第一小 区), 因此, 功率余量 4艮告 10包括至少一个功率域 13。
功率域 14为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14,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 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PH (Type 2, PCellSCG)。 PHR 10可包括多个功率域 14。 需要说明的是, 虽然图 1A、 图 IB中只分别图示了一个功率域 13和功率 域 14,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功率域 13和功率域 14均可为多个。
如图 1A所示,在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统一编号的 情况下, 可用功率域 15标识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 量, 例如 PH (Type 1, SCell 1)。 其中, 功率域 15可以为多个。
具体的, 当存在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但不存在第二基站的 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时, 功率域 15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 功率余量; 当存在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但不存在第一基站的第 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时, 功率域 15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 率余量; 当同时存在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时, 功率域 15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余量 或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余量。
如图 1A所示, 在功率域 15中, SCell 1表示编号为 1的第一基站或第二 基站的第二小区, 以此类推, SCell 7表示编号为 7的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的 第二小区。 PH (Type 1, SCell 1)表示编号为 1的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的第二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以此类推, PH (Type 1, SCell 7)表示编号为 7的第一基 站或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如图 1B所示,在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分别单独编 号的情况下, 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15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二 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PH (Type 1, SCellMCG 1); 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 功率域 16 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PH (Type 1, SCellSC(3 l)。 需要说明的是, 在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的情况下, 属于同一个第 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也可以单独编号。
在功率域 15中, SCellMCG 1表示编号为 1的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 PH (Type 1, SCellMCG 1)表示编号为 1的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在功率 域 16中, SCellsco 1表示编号为 1的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 PH (Type 1, SCellSCG 1)表示编号为 1的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无论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统一编号还是分别单独 编号, PHR 10均还可包括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如图 1A所示, 在统 一编号的情况下, PHR 10还包括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17, 可用一个指 示域 17对应所有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15。 其中, 指示域 17包括至少一 个指示子域 17i ( i为大于 0的整数, 如 1,2,3... ... ) , 即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 示子域 17i (对应指示域 17中的每一小格)。 其中, 每个指示子域 17i对应一 个功率域 15, 并用于指示其对应的功率域 15是否存在。 例如, 当指示子域 17i的值为 0时, 指示其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不存在, 即该第二小区 不存在第一类功率余量或者该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不上报; 当指示子 域 17i的值为 1时, 指示其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存在, 即该第二小区 存在第一类功率余量并且上报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指示子域 17i的值为 0或 1仅为示例 , 也可以釆用其他标记。
如图 1A所示, d对应 PH (Type 1, SCell 1), C2对应 PH (Type 1, SCell 2) (未图示), ... ..., C7对应 PH (Type 1, SCell 7)。 当 d的值为 0时, PHR 10 中不存在 PH (Type 1, SCell 1)。 当 d的值为 1时, PHR 10中存在 PH (Type 1, SCell 1)。
当指示子域 17i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不存在时, PHR 10不包含 此功率域, 从而节省 UE上报 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 而且, 基站侧通过指 示子域 17i能够明确获知该指示子域 17i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 在。
如图 1B所示,在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独立编号的 情况下, PHR 10可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17与第二基 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18, 分别对应不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 率域。 由于第二基站可能为多个, 因此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 域 18也可能为多个。
具体地, 指示域 17可以对应功率域 15, 指示域 18可以对应功率域 16。 指示域 17、 18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指示子域 17i、 18i ( i为大于 0的整数, 例 如 1,2,3... ... ), 即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17i、 第二基站的 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18i。 其中, 指示子域 17i用于指示其对应的功 率域 15是否存在, 指示子域 18i用于指示其对应的功率域 16是否存在。
如图 1B所示, 对应 PH (Type 1, SCellMCG 1), Dj 对应 PH (Type 1, SCellsco 1)。 当 Cj的值为 0时, PHR 10中不存在 PH (Type 1, SCellMCG 1); 当 d的值为 1时, PHR 10中存在 PH (Type 1, SCellMCG 1)。 当 的值为 0时, PHR 10中不存在 PH (Type 1, SCellsco 1); 当 Dj的值为 1时, PHR 10中存在 PH (Type 1, SCellsco 1)。
现有技术中, PHR默认 MCG中的小区(即 MCG中的第二小区,除 PCell 之外 )和每一个 SCG的小区是统一编号的。 例如一个 UE有一个 MCG和一 个 SCG, 该 MCG中有两个小区, 该 SCG中有三个小区。 那么该 PHR默认这 些小区是这样编号的: MCG中除 PCell之外的那个小区标记为 SCell 1 , SCG 中的三个小区分别标记为 SCell 2、 SCell 3和 SCell 4。
实际上, MCG和每个 SCG中的小区是可以按照小区组分别单独编号的。 若 MCG中除 PCell之外的那个小区仍旧标记为 SCell 1 , SCG中的三个小区 可以另外标记为 SCell 1、 SCell 2和 SCell 3 ,则由于 MCG中有小区标记为 SCell 1 , SCG中有小区标记为 SCell 1 , 至少有两个小区的标记同为 SCell 1 , 导致 PHR无法继续使用。 因此,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为不同小区组设置不同的字 段(在图 1B中表现为域 15和域 16中 SCell的下标不同),用于区别不同的小 区组。 这样一来, 即使 MCG中的各 SCell与每个 SCG中的各 SCell分别在各 自小区组内独立编号, PHR依然能够继续使用。
当指示子域 17i或 18i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不存在时, PHR 10 不包含此功率域, 从而节省 UE上报 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 而且, 基站侧 根据指示子域 17i和 18i能够明确获知指示子域 17i和 18i对应的第二小区的 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如图 1B所示, 在包括功率域 15与功率域 16的情况下, PHR 10还可包 括全局指示域 19。全局指示域 19包括至少一个全局指示子域 19i ( i为自然数 0,1,2... ... ), 全局指示子域 19i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17、 18是否存在。 例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利用图 1B中的 G。指示其对应 的指示域 17是否存在, 利用图 1B中的 指示其对应的指示域 18是否存在。 当 G。为 1时, 指示其对应的指示域 17存在; 当 G。为 0时, 指示其对应的指 示域 17不存在, 此时无需包含该指示域 17。
当然, 在上述基础上, 若 PHR 10中还可包括更多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 指示域, 则同样可以利用全局指示域 19的子域指示其是否存在。 例如, 可以 利用图 1B中的 G2指示除指示域 17、 18外的另一个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 域(未图示)是否存在, G3 、 G4等亦可据此类推。
当属于同一个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的指示子域(例如 17i或 18i ) 的值全为 0时, PHR 10无需再包含该指示域, 从而节省 UE上报 PHR所使用 的空口资源。 而且,基站侧也能明确获知全局指示子域 19i对应的第二小区的 第一功率指示域( 17或 18 )是否存在。 以下, 结合图 1A、 IB所示的 PHR 10,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功率余 量的上报装置和方法、 以及用户设备进行说明。
图 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 2A 所示, 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 20 (简称为装置 20 )至少包括: 获取单元 21 , 用于获取装置 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装置 20相 对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发送单元 22,用于将获取单元 21获取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 基站, 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其中, 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装置 20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 区的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装置 20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 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具体地, 发送单元 22可以通过 PHR 10, 将获取单元 21获取的第一基站 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 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其中, 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第 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 量, 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第二基站 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第 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如图 1B所示, 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相对应, PHR 10包括以下功率域 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A、 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11 , 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PH (Type l,PCellMCG);
B、 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12, 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PH (Type 2, PCellMCG);
C、 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15 , 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二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例如 PH (Type 1, SCellMCG 1)。
如图 IB所示, 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相对应地, PHR 10还包括以下功 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D、 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13 , 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PH (Type 1, PCellSCG);
E、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14,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 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PH (Type 2, PCellSCG);
F、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16,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 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例如 PH (Type 1, SCellSCG 1)。
此外, 可选地, 在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的情况下, 发送单元 22还用于: 通过 PHR 10, 将获取单元 21获取的装置 20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 余量发送给其他第二基站。 这样, 任意一个第二基站均能获知装置 20相对于 其他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此外, 发送单元 22还用于将获取单元 21获取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 送给第一基站, 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该第二基站自身。
由上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 UE相对于某个基站的功率余量只会上 报给该基站, 某个基站也只能获知 UE相对于自身的功率余量, 因此, 任一基 站均无法获知 UE相对于全部基站的功率余量情况,进而导致调度功率的决策 不够准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由于功率余量的 上报装置能够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 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 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这样, 第一基站能够根据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 率调度, 第二基站也能够根据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因此, 基 站调度功率的决策变得更加准确。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 20,装置 20的结构同样 可以参照图 2A。
如图 1A所示,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 实施例二提供的装置 20还包括第 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域 17。该指示域 17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 域 17i; 指示子域 17i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 者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即指示对应的功率域 15是否 存在。
如图 1B所示,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 实施例二提供的装置 20还包括第 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17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 示域 18。 指示域 17与指示域 18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指示域 17中的指示子域 17i用于指示功率域 15是否存在; 指示域 18中的指示子域 18i用于指示功率域 16是否存在。
当指示子域 17i或 18i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功率域 15或 16 ) 不存在时, PHR 10无需上报此功率域, 从而节省 UE上报 PHR所使用的空口 资源。 而且,基站侧根据指示子域 17i和 18i能够明确获知指示子域 17i和 18i 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由上可以看出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任一基站均无法获知 UE相对于全部基 站的功率余量情况, 进而导致调度功率的决策不够准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二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由于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能够将第一基站的功 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 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这样, 第一基站能够根据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第二基站也能够根据 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因此, 基站调度功率的决策变得更加准 确。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 20, 其结构同样可以参照 图 2A。 如图 1B所示, 在实施例二涉及的 PHR 10的基础上, 实施例三涉及的 PHR 10还包括全局指示域 19。
其中,全局指示域 19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 19i,全局指示子域 19i分别 对应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 率指示域,并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指示域 17或 18 ) 是否存在。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17、 18的子域 17i、 18i 的值全为 0 (即对应的功率域 15、 16不需要上报或不存在) 时, PHR仍然需 要包括指示域 17、 18, 导致空口资源的浪费, 根据实施例三涉及的 PHR, 由 于全局指示子域 19i能够指示其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17、 18是 否存在, 而且, 在指示域 17、 18的子域 17i、 18i的值全为 0时, PHR不需要 再包括指示域 17、 18, 因此能够节省 UE上报 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
由上可以看出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任一基站均无法获知 UE相对于全部基 站的功率余量情况, 进而导致调度功率的决策不够准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三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由于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能够将第一基站的功 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 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这样, 第一基站能够根据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第二基站也能够根据 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因此, 基站调度功率的决策变得更加准 确。
图 2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 图 2B 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 20与本发明实施例 一、 实施例二以及实施三所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 20的结构相似, 在包 括获取单元 21、 发送单元 22的基础上, 实施例四中的装置 20还包括:
判断单元 23 , 用于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 或其组合成立, 以及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 其组合成立;
其中, 各条件的定义如下:
条件一: 装置 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一次 发送给第二基站的装置 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 过第一预设门限;
条件二:装置 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装置 20 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 二基站的装置 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装置 20相 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二预设门 限;
条件三: 装置 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一次 发送给第一基站的装置 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 过第三预设门限;
条件四:装置 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装置 20 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 一基站的装置 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装置 20相 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四预设门 限;
条件五: 装置 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装置 20相对于第 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六预设门限; 条件六: 装置 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装置 20 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装置 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 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与装置 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 余量四者之和小于第七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八预设门限。
可选地, 装置 20可以从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获取上述的多个预设门限。 具体地,获取单元 21可用于:接收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下发的第一预设门限、 第二预设门限、 第三预设门限、 第四预设门限、 第五预设门限、 第六预设门 限、 第七预设门限以及第八预设门限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对于第一预设门限, 可以如此设置: 例如经过统计发现装置 20相对于第 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装置 20相对 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都在 0到 IQI之间, 则可以设置第 一预设门限为 a, 且 a的大小可以为 IQI的 10%〜80%。 为了保证上述变化量足 够大, 优选的是, 设置 a 的值较大。 第二、 第三、 第四预设门限可以类似地 设置。
设置第一预设门限的目的在于, 只有装置 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 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装置 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 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足够大(例如大于 a ), 才需要向第二基站上报第一 基站的功率余量, 以使得第二基站根据最新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 调度。 在所述差值的绝对值不够大时(例如仍小于 a ), 第二基站可以继续根 据上一次获取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这样能够节省上报功率 余量的空口资源。
对于第五预设门限与第六预设门限, 可以如此设置: 例如经过统计发现 装置 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装置 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 类功率余量之和一般在 |M卜 |N| ( |N|大于 |M| )之间, 则可以设置第五预设门限 为 |M|-b, 第六预设门限为 |N|+c, 其中 b、 c为正数, b的大小可以为 |N|-|M|的 10%〜30%, c的大小可以为 |N|-|M|的 20%〜40%。 第七预设门限与第八预设门 限也可以类似地设置。
设置第五预设门限与第六预设门限的目的在于, 只有装置 20相对于第一 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装置 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足够 小(例如小于 |M|-b )或者足够大(例如大于 |N|+c ), 才需要向第一基站上报第 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以使得第一基站根据最新的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 率调度; 以及向第二基站上报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以使得第二基站根据最 新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装置 2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 率余量与装置 2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仍大于第五预设门限 且小于第六预设门限时, 第一基站可以继续根据上一次获取的第二基站的功 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第二基站可以继续根据上一次获取的第一基站的功率 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这样能够节省上报功率余量的空口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对各个预设门限的说明仅为示例, 对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不构成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际情况按需设置。
在实施例四中, 根据判断单元 23的判断结果, 发送单元 22具体用于: 在判断单元 23判断装置 20的功率余量满足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 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的情况下, 向第二基站上报第一基站的功 率余量;
在判断单元 23判断装置 20的功率余量满足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 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的情况下, 向第一基站上报第二基站的功 率余量。
由于在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 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 20不向第一 基站或第二基站上报 PHR 10, 因此, 能够进一步节省空口资源。
由于判断单元 23进行上述判断需要付出一定运算处理代价, 即消耗一定 的处理资源, 而且, 发送单元 22上报功率余量也需要消耗空口资源, 但是, 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可能并没有为发送单元 22配置空口资源, 因此, 即使在 判断单元 23经过上述判断得出需要向第一基站上 >¾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或者 向第二基站上报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需要的情况下, 发送单元 22也可能由于 没有分配到空口资源而无法进行上报。 因此, 在发送单元 22进行上报之前, 判断单元 23还用于: 判断装置 20具有第一资源, 所述第一资源用于向第一 基站发送上行; 还用于判断装置 20具有第二资源, 所述第二资源用于向第二 基站发送上行。 发送单元 22可以在判断单元 23判断装置 20具有第一资源之 后, 再向第一基站上报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可以在判断单元 23判断装置 20 具有第二资源之后, 再向第二基站上报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由于判断单元 23判断装置 20是否具有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消耗的处 理资源比判断上述条件一至条件六是否成立所消耗的处理资源更小, 因此, 通过判断装置 20是否具有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再进行上述条件一至条件六的 判断能够减少处理资源的消耗。
进一步地,判断单元 23还可用于:判断第一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 4艮告, 该功率余量报告包含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以及判断第二资源能够容纳功率 余量报告, 该功率余量报告包含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第一资源和第二资 源分别满足上述要求之后, 判断单元 23再对上述条件一至条件六是否成立进 行判断。 在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不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 判断单元 23无需 对上述条件一至条件六是否成立进行判断, 因此, 能够减少处理资源的消耗。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 下面再 以实施例四的一个变形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 以功率余量的上报 装置设置在 UE中, 第一基站是 MeNB, 第二基站是 SeNB进行说明。 该实施 例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同样可以参照图 2A及图 2B。
在装置 20中,获取单元 21用于获取 UE相对于 MeNB的功率余量和 UE 相对于 SeNB的功率余量。其中, MeNB的功率余量包括 PH (Type 1 ,PCellMC(3)、 PH (Type 2, PCellMCG) 、 PH (Type 1, SCellMCG 1)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SeNB 的功率余量包括 PH (Type 1, PCellSCG) 、 PH (Type 2, PCellSCG) 、 PH (Type 1,
SCellsco 1)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发送单元 22还用于通过 PHR将获取单元 21获取的 UE相对于 MeNB的 功率余量发送给 SeNB, 并将 UE相对于 SeNB的功率余量发送给 MeNB。
需要说明的是, MeNB还可以根据 UE预先发送的 MeNB的功率余量进 行功率调节, SeNB还可以根据 UE预先发送的 SeNB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 节。
在现有技术的方案中, UE不会向 SeNB上报的 SeNB的功率余量中, 可 能包含有 PH (Type 1, PCellSCG)、 PH (Type 1, SCellSCG 1), 但是不会包含 PH (Type 2, PCellSCG) , 因此, SeNB甚至无法获取 UE相对于 SeNB的全部功率 余量。 在本实施例中, UE上报给 MeNB和 SeNB的 UE相对于 SeNB的功率 余量均可能包括 PH (Type 2, PCellSCG) , 这样一来, MeNB和 SeNB能够获取 UE相对于 SeNB的全部功率余量, MeNB和 SeNB调节功率的决策的准确性 与合理性也随之提供。 在发送单元 22发送 MeNB的功率余量与 SeNB的功率余量之前, 判断单 元 23还可判断 MeNB的功率余量与 SeNB的功率余量是否满足上报的条件, 即上述的条件一至条件六。 具体如何根据判断结果上报功率余量可以参照上 述实施例的说明, 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以看出,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任一 eNB均无法获知 UE相对于全部 eNB的功率余量情况, 进而导致 eNB的调度功率的决策不够准确, 根据本发 明实施例四的变形实施例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由于功率余量的上报装 置能够将 MeNB 的功率余量发送给 SeNB, 并将 SeNB 的功率余量发送给 MeNB, 这样, MeNB能够根据 SeNB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SeNB也能 够根据 MeNB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因此, eNB调度功率的决策变得更 力口准确。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的流程图, 该方法应 用于用户设备 UE。 如图 3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包 括:
步骤 31、 获取 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 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 功率余量。
步骤 32、 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 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 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其中,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 UE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 功率余量,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 UE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 功率余量。
具体地, UE可以通过 PHR, 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 并 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其中, 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第 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 量, 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第二基站 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第 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相对应地, PHR 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 组合:
A、 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 第一类功率余量;
B、 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 第二类功率余量;
C、 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 第一类功率余量。
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相对应地, PHR还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 其组合:
D、 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 第一类功率余量;
E、 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 第二类功率余量;
F、 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 第一类功率余量。
优选地, 在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分别单独编号的 情况下,或者,多个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分别单独编号的情况下,在 PHR 中, 可以为同一基站对应的小区设置相同的字段, 为不同基站对应的小区设 置不同的字段, 用以区别不同的小区组。 这样一来, 即使第一基站的第二小 区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分别单独编号, PHR依然能够继续使用。
UE除了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 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 量发送给第一基站之外, 在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的情况下, UE还可以通过 PHR,将 UE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其他第二基站。这样, 任意一个第二基站均能获知 UE相对于其他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此外, UE还可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并将第二基站的 功率余量发送给该第二基站自身。
由上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 UE相对于某个基站的功率余量只会上 报给该基站, 某个基站也只能获知 UE相对于自身的功率余量, 因此, 任一基 站均无法获知 UE相对于全部基站的功率余量情况,进而导致调度功率的决策 不够准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由于 UE能够将 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 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 ― 基站, 这样, 第一基站能够根据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第二基 站也能够根据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因此, 基站调度功率的决 策变得更加准确。
在实施例五的一个变形实施例中, PHR还包括第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 指示域, 该指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其中, 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一基站的第二 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当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对应的功率域不存在时, PHR无需包括 该功率域, 从而节省 UE上报 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
在实施例五的另一个变形实施例中, PHR还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 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其中, 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 第一功率指示域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 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第一基站的第二 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 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 存在。 当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或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 一功率指示子域对应的功率域不存在时, PHR无需包括该功率域, 从而节省 UE上报 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
在实施例五的又一个变形实施例中, PHR还包括包括全局指示域, 该全 局指示域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 全局指示子域分别对应第一基站的第二小 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用于指示其 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是否存在。 在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的子域的值全为 0时, PHR不需要再包括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因此 能够节省 UE上报 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
在实施例五的又一变形实施例中, 在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 基站, 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以 及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其中, 上述条件的定义如下:
条件一: 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一次发送 给第二基站的 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一 预设门限;
条件二: 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 UE相对于 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 的 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 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 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二预设门限;
条件三: 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一次发送 给第一基站的 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三 预设门限;
条件四: 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 UE相对于 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 的 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 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 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四预设门限;
条件五: 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 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 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六预设门限;
条件六: UE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UE相对于 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 二类功率余量与 UE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四者之和 小于第七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八预设门限。
然后, 根据判断的结果向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上报 PHR。 具体为: 在判 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的情况下, 向第二基站上报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 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的情况下, 向第一基站上报第二基站的功率 余量。
由于在不满足上述预设条件的情况下, UE可以不向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 上报 PHR, 因此, 能够进一步节省空口资源。 进一步, 在满足上述预设条件 的情况下, UE向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上报 PHR, 可以帮助第一基站或第二基 站及时了解 UE的功率消耗情况, 一方面避免对 UE的功率进行过调度, 另一 方面提高功率调度的效率。
可选地, 在判断上述条件是否成立之前, UE还可以接收第一基站或第二 基站下发的第一预设门限、 第二预设门限、 第三预设门限、 第四预设门限、 第五预设门限、 第六预设门限、 第七预设门限以及第八预设门限的任意一个 或其组合。
进一步地,由于 UE在没有分配到空口资源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功率余量上 报, 因此, 在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是否成立之前, UE可以先判断自身是否分配到第一资源, 该第一资源用于向 第一基站发送上行; 在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 或其组合是否成立之前, UE可以先判断自身是否分配到第二资源, 该第二资 源用于向第二基站发送上行。 若经过判断确认 UE 没有分配到第一资源, 则
UE不需要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是否 成立以确定是否需要向第一基站上报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若经过判断确认
UE没有分配到第二资源, 则 UE不需要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 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是否成立以确定是否需要向第二基站上报第一基站 的功率余量。 反之, 若经过判断确认 UE分配到第一资源, 则 UE再判断条件 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是否成立从而确定是否 需要向第一基站上报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若经过判断确认 UE分配到第二资 源, 则 UE再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是 否成立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向第二基站上报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由于判断 UE是否具有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所消耗的处理资源比判断上 述条件一至条件六是否成立所消耗的处理资源更小, 因此,通过判断 UE是否 具有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再进行上述条件一至条件六的判断能够减少处理资 源的消耗。
进一步地, 在判断具有 UE第一资源之后, 且在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 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 UE还可判断第一资源能否容 纳包含有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的功率余量报告; 在判断 UE具有第二资源之 后, 在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 前, UE还可判断第二资源能否容纳包含有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的功率余量报 告。 在判断第一资源能够容纳包含有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的功率余量报告, 第二资源能够容纳包含有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的功率余量报告后, UE再进行 对上述条件一至条件六的判断, 否则无需判断, 能够减少处理资源的消耗。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4所示, 本 实施例的用户设备 40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41、 通信接口 42、 存储器 43和 总线。 处理器 41、 收发器 42、 存储器 43通过总线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简称为 ISA ) 总线、 外部设备互连( Peripheral Component, 简称为 PCI ) 总线或扩展 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 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 简称为 EISA )总 线等。 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等。 为便于表示, 图 4 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 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 中:
处理器 41 ,用于获取用户设备 40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用户设备 40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其中, 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第一基站的 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 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收发器 42,用于将处理器 41获取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 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其中, 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用户设备 40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 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用户设备 40对应的第二基站的 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具体地, 收发器 42具体用于: 通过 PHR, 将处理器 41获取的第一基站 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 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可选地,在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的情况下,收发器 42还用于:通过 PHR, 将处理器 41获取的装置 40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其他 第二基站。 这样, 任意一个第二基站均能获知装置 20相对于其他第二基站的 功率余量。
此外, 收发器 42还用于: 将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并将 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该第二基站自身。
其中, 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第 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 量, 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 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第 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 量。
与上述的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及上述的第二 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对应, PHR 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 一个或其组合:
第一基站的第一' 、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 一类功率余量;
第一基站的第一' 、区的第二功率域, 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 二类功率余量;
第一基站的第二' 、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 一类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第一'、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 一类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第一'、区的第二功率域, 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 二类功率余量;
第二基站的第二' 、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 一类功率余量。
为了节省 UE上报 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 PHR还包括第二小区的一个 第一功率指示域; 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 域; 其中, 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一基站的第二 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为了节省 UE上报 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 可选地, PHR还包括第一基 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 率指示域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 域用于指示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 域用于指示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为了进一步节省 UE上报 PHR所使用的空口资源, PHR还包括: 全局指 示域, 全局指示域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
全局指示子域分别对应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 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全局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是否存在。 此外, 处理器 41还用于对条件一至条件六进行判断, 以及对第一资源和 第二资源进行判断, 具体说明可参照前述实施例, 在此不再赘述。
处理器 4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 CPU ), 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 (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简称为 ASIC ), 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收发器 42主要用 于实现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 40与其他设备或装置(如第一接入点)之间的通 信。 存储器 43用于可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 指令。 存储器 43可能包含高速 RAM存储器, 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 non-volatile memory ) ,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由上可以看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 UE相对于某个基站的功率余量只会上 报给该基站, 某个基站也只能获知 UE相对于自身的功率余量, 因此, 任一基 站均无法获知 UE相对于全部基站的功率余量情况,进而导致调度功率的决策 不够准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用户设备,由于 UE能够将第一基站的 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二基站, 并将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第一基站, 这样, 第一基站能够根据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第二基站也能够根据 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进行功率调度, 因此, 基站调度功率的决策变得更加准 确。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已有侧重地进行了描述, 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 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 之处。
需说明的是,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其中作为分离 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 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 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 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 多个网络单元上。 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 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 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实施例附图中, 模块之间的 连接关系表示它们之间具有通信连接, 具体可以实现为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 或信号线。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 即可以理解 并实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 或各个方面的可能 实现方式可以被具体实施为***、 方法或者计算机程序产品。 因此, 本发明 的各方面、 或各个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可以釆用完全硬件实施例、 完全软件 实施例 (包括固件、 驻留软件等等), 或者组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 式, 在这里都统称为"电路"、 "模块 "或者 "***"。 此外, 本发明的各方面、 或 各个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可以釆用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计算机程序产品 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但不限于电子、 磁性、 光学、 电磁、 红外或半导体 ***、 设备或者装置,或者前述的任意适当组合,如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只读存储器 (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PROM或者快闪存储器)、光 纤、 便携式只读存储器 (CD-ROM:)。
计算机中的处理器读取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 码, 使得处理器能够执行在流程图中每个步骤、 或各步骤的组合中规定的功 能动作; 生成实施在框图的每一块、 或各块的组合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

Claims (35)

  1. 权利要求 书
    1、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所述装置相对 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装置对应的 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装 置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 述第二基站, 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包 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 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 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 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 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3.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 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 给所述第二基站, 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4. 4、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 将所述装置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 给其他第二基站。
  5. 5、 根据权利要求 3或 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括 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6. 6、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第 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其中,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基站 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 在。
  7. 7、 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第 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 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 第一功率指示域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 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 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8.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 全局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域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是否 存在。
  9. 9、 根据权利要求 1-8任一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 用于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 组合成立;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 或其组合成立;
    所述条件一、 所述条件二、 所述条件三、 所述条件四、 所述条件五以及所 述条件六的定义如下:
    所述条件一: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 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 量超过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二: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 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一次发送 给第二基站的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 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二预设门 限;
    所述条件三: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 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 量超过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四: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 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一次发送 给第一基站的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 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量超过第四预设门 限;
    所述条件五: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置相对 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六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六: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 述装置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 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与所述装置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 类功率余量四者之和小于第七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八预设门限;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 组合成立之后, 向所述第二基站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 组合成立之后, 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10.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下发的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第二预 设门限、 所述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第五预设门限、 所述第 六预设门限、 所述第七预设门限以及所述第八预设门限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11. 11、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 判断所述装置具有第一资源, 所述第一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上行; 判断所述装置具有第二资源, 所述第二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上行。
  12.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 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判断所述第二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 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13. 13、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 应用于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 基站的功率余量, 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 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用户 设备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 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14.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 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 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 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15.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 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 站, 包括: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 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并 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16. 16、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为多个基站, 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 将用户设备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 给其他第二基站。
  17. 17、 根据权利要求 15或 1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 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18.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 第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其中,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基站 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 在。
  19. 19、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 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 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 第一功率指示域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 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 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20. 20、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包括: 全局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域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是否 存在。
  21. 21、根据权利要求 13-20任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所述第一基 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 第一基站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所述条件一、 所述条件二、 所述条件三、 所述条件四、 所述条件五以及所 述条件六的定义如下:
    所述条件一: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 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 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二: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 ―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 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 量超过第二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三: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 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 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四: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 ―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 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 量超过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五: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 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六预 设门限;
    所述条件六: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用户设备相 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 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四者之和小于第七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八预设门 限;
    所述将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二基站, 并将所述第二基站 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包括:
    在所述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之后, 向所述第二基站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所述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之后, 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22. 22、 根据权利要求 2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判断条件一、 条件 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和在所述判断条件三、 条 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下发的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第二预 设门限、 所述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第五预设门限、 所述第 六预设门限、 所述第七预设门限以及所述第八预设门限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23. 23、 根据权利要求 2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判断条件三、 条件 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一资源, 所述第一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 上行; 在所述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 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二资源, 所述第二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 上行。
  24. 24、 根据权利要求 2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一资源之后, 在所述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 判断所述第一资源能够容纳 功率余量报告,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所述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二资源之后, 在所述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成立之前, 判断所述第二资源能够容纳 功率余量报告,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25. 25、 一种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处理器, 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和所述用户设 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其中, 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是指所述用户 设备对应的第一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是指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功率余量;
    收发器, 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 二基站, 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26. 26、 根据权利要求 25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 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 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 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包括以下功率余量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 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 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27. 27、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 将所述处理器获取的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 所述第二基站, 并将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28. 28、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为多个 基站,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通过功率余量报告, 将用户设备相对于任意一个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发送 给其他第二基站。
  29. 29、 根据权利要求 27或 28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余量 报告包括以下功率域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一小 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 用于标识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 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30. 30、 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 包括第二小区的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其中, 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基站 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或者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 在。 31、 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 包括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 指示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 第一功率指示域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指示子域;
    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 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中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 子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域是否存在。
  31. 32、 根据权利要求 31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还 包括:
    全局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域包括多个全局指示子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和 所述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
    所述全局指示子域用于指示其对应的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功率指示域是否 存在。
  32. 33、 根据权利要求 25-32任一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 个或其组合成立, 以及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 其组合成立;
    所述条件一、 所述条件二、 所述条件三、 所述条件四、 所述条件五以及所 述条件六的定义如下:
    所述条件一: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 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 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二: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 ―次发送给第二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 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 量超过第二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三: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 于上一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 和的变化量超过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四: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 相比于上 ―次发送给第一基站的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 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之和的变化 量超过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条件五: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 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类功率余量之和小于第五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六预 设门限;
    所述条件六: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 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 所述用户设备相 对于第二基站的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功率余量与所述用户设备相对于第二基站的 第二小区的第一类功率余量四者之和小于第七预设门限或者大于第八预设门 限;
    所述收发器具体用于:
    在所述处理器判断条件一、 条件二、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 合成立之后, 向所述第二基站上报所述第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在所述处理器判断条件三、 条件四、 条件五以及条件六的任意一个或其组 合成立之后, 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33. 34、 根据权利要求 33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二基站下发的所述第一预设门限、 所述第二预 设门限、 所述第三预设门限、 所述第四预设门限、 所述第五预设门限、 所述第 六预设门限、 所述第七预设门限以及所述第八预设门限的任意一个或其组合。
  34. 35、 根据权利要求 33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一资源, 所述第一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 上行;
    判断所述用户设备具有第二资源, 所述第二资源用于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 上行。
  35. 36、 根据权利要求 35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 二基站的功率余量;
    判断所述第二资源能够容纳功率余量报告, 所述功率余量报告包含所述第 一基站的功率余量。
CN201480000541.2A 2014-01-28 2014-01-28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Active CN1051036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1717 WO2015113232A1 (zh) 2014-01-28 2014-01-28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3642A true CN105103642A (zh) 2015-11-25
CN105103642B CN105103642B (zh) 2019-04-26

Family

ID=53756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0541.2A Active CN105103642B (zh) 2014-01-28 2014-01-28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091809B1 (zh)
CN (1) CN105103642B (zh)
MX (1) MX2016009806A (zh)
WO (1) WO2015113232A1 (zh)
ZA (1) ZA2016053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2083A1 (zh) * 2017-05-05 2018-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77938B1 (en) * 2017-02-03 2022-03-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reporting configuration based on ue power class
CN113365337B (zh) * 2020-03-06 2023-07-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hr上报方法、phr接收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131A (zh) * 2010-11-05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可配置的终端载波最大传输功率的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3458457A (zh) * 2012-06-04 2013-12-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报功率余量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14158B1 (ko) * 2010-08-12 2015-04-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파워 헤드룸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378245B (zh) * 2010-08-16 2014-03-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功率余量报告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KR20140091775A (ko) * 2011-08-12 2014-07-22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전력 제어 및 타이밍 어드밴스를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131A (zh) * 2010-11-05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可配置的终端载波最大传输功率的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3458457A (zh) * 2012-06-04 2013-12-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报功率余量的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2083A1 (zh) * 2017-05-05 2018-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6009806A (es) 2017-07-20
CN105103642B (zh) 2019-04-26
WO2015113232A1 (zh) 2015-08-06
ZA201605301B (en) 2017-09-27
EP3091809B1 (en) 2019-05-29
EP3091809A4 (en) 2016-12-28
EP3091809A1 (en)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8117B (zh) 一种时频资源的指示及确认方法和装置
CN104067683A (zh) 用于确定传输时间间隔长度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227857A1 (en)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813822B1 (ko) D2d 발견 신호의 송신 방법과 송신 장치
CN102428733A (zh) 用于优先化上行链路载波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4811929A (zh) 处理基站间载波聚合的激活/去激活的方法及设备
WO2017206730A1 (zh) 一种下行干扰管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4144426A (zh) 一种端到端用户动态复用蜂窝用户资源的方法及基站
EP351227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cheduling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4508996A (zh)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及***
CN104488333A (zh) 发送信号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41611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in a dual connectivity environment
CN103298119A (zh) 一种时频资源的指示及确认方法和装置
WO2015135431A1 (zh) 一种d2d发送资源池的选择方法及d2d发送ue
CN105103642A (zh) 一种功率余量的上报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KR20220162850A (ko) 상향링크 데이터 패킷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사용자 단말기
CN104185247A (zh) Ue装置及方法
CN104902559B (zh) 一种双连接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50610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JP2020520157A (ja) 情報の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7121384A1 (zh) 一种无线帧的传输方法以及无线网络设备
CN111083749B (zh)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小区切换***和存储介质
WO2016112705A1 (zh) 一种支持多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828438A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521900B (zh) 统计和上报虚拟激活集中邻小区个数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