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1026A - 传声器装置以及传声器帽 - Google Patents

传声器装置以及传声器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1026A
CN105101026A CN201510109960.6A CN201510109960A CN105101026A CN 105101026 A CN105101026 A CN 105101026A CN 201510109960 A CN201510109960 A CN 201510109960A CN 105101026 A CN105101026 A CN 105101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sound equipment
equipment terminal
control parts
termin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99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1026B (zh
Inventor
松井德子
秋野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dio Technica KK
Original Assignee
Audio Technic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dio Technica KK filed Critical Audio Technica KK
Publication of CN105101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1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1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10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声器装置以及传声器帽,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调整接近地并列设置的多个传声器的指向轴的朝向。本发明的传声器装置具有:第1传声器;与上述第1传声器接近地并列设置的第2传声器;形成在上述第1传声器上的第1后部音响端子;形成在上述第2传声器上的第2后部音响端子;以相对于上述第1后部音响端子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的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和以相对于上述第2后部音响端子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的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

Description

传声器装置以及传声器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声器装置以及传声器帽。
背景技术
作为在演讲等时使用的传声器,公知有作为备用而具有两个以上的单一指向性传声器的双传声器(或者称为“twinmicrophone”)。
图9是表示以往的双传声器的侧视图。双传声器201具有第1传声器211、第2传声器212以及支承部203。第1传声器211以及第2传声器212是单一指向性传声器。
第1传声器211是圆筒状的传声器。第1传声器211具有第1前部音响端子221以及第1后部音响端子231。第1前部音响端子221设在第1传声器211的上侧底面上。另外,第1后部音响端子231沿第1传声器211的侧面的圆周方向设有多个。
另外,第2传声器212也是圆筒状的传声器。第2传声器212具有第2前部音响端子222以及第2后部音响端子232。第2前部音响端子222设在第2传声器212的上侧底面上。另外,第2后部音响端子232沿第2传声器212的侧面的圆周方向设有多个。
第1传声器211以及第2传声器212接近地并列设置。此外,在图9中,第1传声器211设置在第2传声器212的左侧。另外,第1传声器211以及第2传声器212固定在支承部203上。
在此,说明如图10所示的以往的双传声器201中的指向特性。
图10的(a-1)表示仅第1传声器211与发言者100相对地配置的状态。另外,第1传声器211的概略主视图如图10的(a-2)所示。此时,如图10的(a-3)所示,第1传声器211的指向轴朝向发言者100的正面。
图10的(b-1)表示第1传声器211以及第2传声器212接近地并列设置在发言者100的正面的状态。此时,第1传声器211以及第2传声器212以与图10的(a-1)相同的朝向设置。另外,第1传声器211的概略主视图如图10的(b-2)所示。
如图10的(b-3)所示,第1传声器211以及第2传声器212彼此干扰而对各自的指向轴的朝向产生影响。
即,由于在图10的(b-3)中第2传声器212接近第1传声器211的右侧,所以其右侧的空气不易发生振动。因此,第1传声器211的指向轴与发言者100的正面相比向左侧倾斜。
另外,由于在图10的(b-3)中第1传声器211接近第2传声器212的左侧,所以其左侧的空气不易发生振动。因此,第2传声器212的指向轴与发言者100的正面相比向右侧倾斜。也就是说,双传声器201的指向轴与双传声器201的正面相比稍微朝向外侧。
因此,在具有接近地并列设置的多个传声器的传声器装置中,为了对处于传声器装置的正面的发言者100的声音进行收音,需要进行调整,以使得多个传声器的指向轴彼此平行。
在此,为了使多个传声器不彼此干扰,也考虑使多个传声器的距离充分地离开的方案。但是,为了实现如使多个传声器看起来像一个传声器那样的传声器装置的框体设计,需要在最小限度的空间内收纳多个传声器。
另外,当调整传声器的指向轴的朝向时,直接触及传声器的内部构造的方案会成为传声器的故障原因。并且,当调整传声器的指向轴的朝向时需要工具的方案会使调整变得繁琐。
因此,在具有接近地并列设置的多个传声器的传声器装置中,需要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调整以使得多个传声器的指向轴的倾斜成为彼此平行的传声器装置。
到目前为止,还公开有例如对左右的传声器的收音轴所交叉的角度进行调整的立体声收录用传声器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公开有具有如下的刻度盘的录音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该刻度盘将第1以及第2指向性传声器各自指向的方向切换至第1~第三方向模式中的任一个。
并且,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一种收音装置,其通过多个传声器来对声音进行收音,并且通过多种类型的声音信号处理设定而对来自传声器的声音信号实施声音信号处理。
但是,在专利文献1、2以及3中,关于具有并列设置的多个指向性传声器的传声器装置,没有公开对因多个传声器彼此干扰而产生的指向轴的倾斜进行调整的结构。
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两个传声器碳精盒(microphonecapsule)分别具有长方形振动膜的双碳精盒传声器。
但是,专利文献4的双碳精盒传声器是以两个传声器碳精盒为无指向性传声器的情况为前提的。即,其发明的目不同于对多个单一指向性传声器的指向轴的倾斜进行调整的本发明的目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6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587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1491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2-780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声器装置以及传声器帽,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接近地并列设置的多个传声器的指向轴的朝向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传声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传声器;与第1传声器接近地并列设置的第2传声器;形成在第1传声器上的第1后部音响端子;形成在第2传声器上的第2后部音响端子;以相对于第1后部音响端子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的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和以相对于第2后部音响端子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的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传声器帽能够安装在传声器装置上,该传声器装置具有:具有第1后部音响端子的第1传声器;和与第1传声器接近地并列设置并具有第2后部音响端子的第2传声器,传声器帽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和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以相对于第1后部音响端子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以相对于第2后部音响端子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接近地并列设置的多个传声器的指向轴的朝向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传声器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传声器装置被罩覆盖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传声器帽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上述传声器装置的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上述传声器装置的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的其他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传声器装置的指向特性的表。
图7表示本发明的传声器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图7的(a)是侧视图,图7的(b)是主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传声器装置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传声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传声器装置的指向特性的表。
附图标记说明
1传声器装置
11第1传声器
12第2传声器
31第1后部音响端子
32第2后部音响端子
41第1传声器帽
42第2传声器帽
51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
52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
60移动部
61第1齿轮
62第2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传声器装置以及传声器帽的实施方式。
●传声器装置(1)●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传声器装置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传声器装置1具有:第1传声器11、第2传声器12、支承部3以及支承座4。
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是单一指向性传声器。
此外,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也可以是电容式传声器(condensermicrophone)、或者动圈式传声器(dynamicmicrophone)等任意一种类型的传声器。
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接近地并列设置。此外,在图1中,第1传声器11设置在第2传声器12的左侧。另外,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以从支承部3立起的姿势固定在支承部3上。
支承部3是将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固定在支承座上的部件。支承部3与设置在桌子上等的支承座4连结。支承部3也可以在其与支承座4之间具有关节。通过使支承部3具有关节,而能够使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相对于支承座4的位置移动。
如图2所示,传声器装置1也可以具有覆盖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的罩50。通过罩50能够使接近的多个传声器看起来像一个传声器。
●第1传声器11的结构
如图1所示,第1传声器11具有:第1前部音响端子21、第1后部音响端子31、第1传声器帽41以及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第1传声器11固定在支承部3上。
第1传声器11是圆筒状的传声器。第1传声器11具有第1前部音响端子21以及第1后部音响端子31。第1前部音响端子21设在第1传声器11的上侧底面上。另外,第1后部音响端子31设在第1传声器11的侧面上。第1后部音响端子31包含在第1传声器11的侧面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的孔。
第1传声器帽41是能够以覆盖第1后部音响端子31的方式安装在第1传声器11上的中空圆筒形的帽。第1传声器帽41以相对于第1后部音响端子31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具体来说,第1传声器帽41能够沿着第1传声器11的侧面在圆周方向上旋转。
如图3所示,在第1传声器帽41的上下的底面上分别设有开口411以及开口412。另外,在第1传声器帽41的侧面上设有支承上下的环状部件的多个支柱。在多个支柱之间产生多个开口413。
第1传声器帽41的下侧底面的开口411是能够供第1传声器11***的开口。第1传声器帽41的上侧底面的开口412与第1前部音响端子21连通。第1传声器帽41的侧面的开口413与第1后部音响端子31连通。
第1传声器帽41在侧面的一部分上具有第1后部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覆盖第1传声器帽41的侧面的大约一半的方式设置。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能够与第1传声器帽41一同沿着第1传声器11的侧面旋转。
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例如由树脂或聚氨酯材料等形成。另外,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设置为:以与第2传声器12相对于第1传声器11的指向轴的朝向进行的干扰相同的程度,对第1传声器11的指向轴的朝向进行干扰。
通过形成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使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的干扰程度与第2传声器12的干扰程度成为相同程度,而能够将第1传声器11的指向轴的朝向调整为第1传声器11的正面。
●第2传声器12的结构
第2传声器12作为第1传声器11的备用传声器来使用。即,通常只通过第1传声器11来收音,当该第1传声器11发生故障等而不发挥作用时,切换至第2传声器12并通过第2传声器12来收音,从而继续进行作为传声器装置1的收音。
如图1所示,第2传声器12的结构是与第1传声器11对应的。
即,第2传声器12具有:第2前部音响端子22、第2后部音响端子32、第2传声器帽42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能够与第2传声器帽42一同沿着第2传声器12的侧面旋转。第2传声器帽42的构造与第1传声器帽41相同。
●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与传声器装置1的指向轴的关系
首先,说明如下方式,即,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将因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彼此受到干扰而产生的传声器装置1的指向轴的倾斜调整为平行。
图4表示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设在传声器装置1的外侧的状态。
即,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与第1传声器11的侧面中与接近第2传声器12的面为相反侧的面相对的方式设置。另外,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以与第2传声器12的侧面中与接近第1传声器11的面为相反侧的面相对的方式设置。
如图6的(a-1)所示,发言者100位于图4的状态的传声器装置的正面。图6的(a-2)表示图4的状态中的传声器装置1的主视图。如该图所示,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设在传声器装置1的彼此外侧。
此时,与第2传声器12对第1传声器11的指向特性进行干扰同样地,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也对第1传声器11的指向特性进行干扰。即,形成在由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覆盖部分的第1传声器11的侧面上的第1后部音响端子31附近的空气振动,被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抑制。
因此,第1传声器11的指向轴的朝向向着与设有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的面为相反侧,即第2传声器12侧倾斜。
另一方面,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对第2传声器12的指向特性进行干扰。通过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来抑制如下的第2后部音响端子32附近的空气振动,该第2后部音响端子32是形成在由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覆盖的部分的第2传声器12的侧面上的。
因此,第2传声器12的指向轴的朝向向着与设有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的面为相反侧,即第1传声器11侧倾斜。
如图6的(a-3)所示,当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设在传声器装置1的外侧时的指向轴的朝向都是平行的。即,传声器装置1的指向轴的朝向被调整为传声器装置1的正面。也就是说,对于以往例,修正了由图10的(b)所说明的两个传声器的指向轴的倾斜。
如此,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能够将因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彼此受到干扰而产生的传声器装置1的指向轴的倾斜调整为平行。
根据上述方式,在如上述那样地将第2传声器12作为备用传声器来使用时,能够使正在发挥作用的(进行收音的)第1传声器11不受到第2传声器12的影响地将指向轴的朝向调整为平行。
另外,在切换至第2传声器12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受到第1传声器11的影响地将第2传声器12的指向轴的朝向调整为平行。
接下来,说明如下方式,即,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设定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的指向轴的交叉角度。
图5表示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配置在传声器装置1的内侧的状态。即,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都配置在第1后部音响端子31和第2后部音响端子32之间。
在图6的(b-1)中,左侧(朝着传声器装置1的正面为右侧)的第1传声器11能够以高水准对来自左侧的发言者100的声音进行收音。另外,在图6的(b-1)中,右侧(朝着传声器装置1的正面为左侧)的第2传声器12能够以高水准对来自右侧的发言者101的声音进行收音。
图6的(b-2)表示图5的状态中的传声器装置1的主视图。如该图所示,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配置在传声器装置1的内侧。即,两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52彼此直接相对地配置。
此时,通过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来抑制如下的第1后部音响端子31附近的空气振动,该第1后部音响端子31是形成在由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覆盖的部分的第1传声器11的侧面上的。
因此,第1传声器11的指向轴的朝向向着与设有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的面为相反侧,即传声器装置1的外侧倾斜。
另一方面,通过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来抑制如下的第2后部音响端子32附近的空气振动,该第2后部音响端子32是形成在由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覆盖的部分的第2传声器12的侧面上的。
因此,第2传声器12的指向轴的朝向向着与设有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的面为相反侧,即传声器装置1的外侧倾斜。
如图6的(b-3)所示,当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配置在传声器装置1的内侧时的指向轴的朝向,是朝向传声器装置1的外侧的。因此,根据该方式,传声器装置1能够主要通过第1传声器11和第2传声器12,来分别对作为声源的发言者100以及作为其他声源的发言者101的声音进行收音。即,第1传声器11对来自与第1传声器11相对的发言者100的声音进行收音,第2传声器12对来自与第2传声器12相对但与发言者100不同的其他发言者101的声音进行收音。
如此,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能够调整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的指向轴的交叉角度。
此外,在传声器装置1中,第1传声器帽41相对于第1传声器11以同心圆旋转。但是,传声器帽也可以为,相对于传声器偏心。通过使音响端子控制部件相对于后部音响端子偏心地旋转,而能够将传声器调整为与以同心圆的旋转不同的指向特性。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来调整传声器装置1的指向轴的朝向。即,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调整接近地并列设置的多个传声器的指向特性。
●传声器装置(2)●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传声器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且以与之前说明的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至此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传声器装置具有能够使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与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协同移动的移动部。
如图7的(a)和(b)所示,移动部60是具有第1齿轮61以及第2齿轮62而构成的。第1齿轮61在第1传声器帽41的侧面上,与第1传声器帽41结合在同心圆上。另外,第2齿轮62在第2传声器帽42的侧面上,与第2传声器帽42结合在同心圆上。
第1齿轮61以及第2齿轮62啮合并能够使第1传声器帽41和第2传声器帽42协同移动。即,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与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能够通过第1齿轮61与第2齿轮62的旋转而协同移动。例如,当使第1齿轮61在图7的(b)中向右旋转时,第2齿轮62在图7的(b)中向左旋转。
另外,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与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相对于如下的线而线对称地配置,该线是穿过连结第1传声器11与第2传声器12的中心的线段的中点、且与连结中心的线垂直的线。并且,第1齿轮61以及第2齿轮62的齿数是相同的。
通过这样的配置,当使第1齿轮61或者第2齿轮62中的一个齿轮旋转时,另一个齿轮向与上述齿轮相反的方向以相同角度旋转。即,移动部60使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始终线对称地移动。
通过使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1以及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52线对称地移动,而能够将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的指向轴的朝向容易地调整为平行。
此外,移动部60所具有的齿轮的个数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如图8所示,也可以为,移动部60在第1齿轮61与第2齿轮62之间具有第3齿轮63以及第4齿轮64。另外,也可以具有只与第1齿轮61啮合的第5齿轮。通过使移动部60具有三个以上的齿轮,而能够将操作移动部60的位置设于任意位置。例如能够从罩50的外侧操作移动部60。
另外,也可以为,移动部60构成为,使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例如与引导槽卡合并向与传声器的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即,也可以为,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构成为,能够向接近的方向和离开的方向移动。
通过使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向相对于传声器的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而能够对位于从传声器装置1的正面离开的位置上的发言者的声音进行收音。
并且,在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向相对于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构成中,也可以为,当第1传声器11以及第2传声器12充分地接近时,使各自所具有的齿轮啮合而协同旋转。
并且,也可以为,移动部60是搭挂在第1传声器帽41以及第2传声器帽42上的传动带部件。通过使用传动带部件,与使用齿轮相比而使组装变得更容易。

Claims (15)

1.一种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传声器;
与所述第1传声器接近地并列设置的第2传声器;
形成在所述第1传声器上的第1后部音响端子;
形成在所述第2传声器上的第2后部音响端子;
以相对于所述第1后部音响端子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的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和
以相对于所述第2后部音响端子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的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后部音响端子设在所述第1传声器的侧面,所述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能够沿着所述第1传声器的侧面移动,所述第2后部音响端子设在所述第2传声器的侧面,所述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能够沿着所述第2传声器的侧面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传声器和所述第2传声器为圆筒形,
所述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以能够沿着所述第1传声器的侧面旋转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以能够沿着所述第2传声器的侧面旋转的方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调整所述第1传声器的指向轴,
所述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调整所述第2传声器的指向轴,
所述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和所述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将因所述第1传声器以及所述第2传声器彼此受到干扰而产生的指向轴的倾斜调整为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进行调整以使得因所述第1传声器以及所述第2传声器彼此受到干扰而产生的指向轴的倾斜成为平行时,所述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以与形成有所述第1后部音响端子的面中与接近所述第2后部音响端子的面为相反侧的面相对的方式设置,并且所述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以与形成有所述第2后部音响端子的面中与接近所述第1后部音响端子的面为相反侧的面相对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传声器是所述第1传声器的备用传声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通常只通过所述第1传声器来收音,当所述第1传声器不起作用时,切换至所述第2传声器而通过所述第2传声器来收音。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调整所述第1传声器的指向轴,
所述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调整所述第2传声器的指向轴,
所述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和所述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设定基于所述第1传声器以及所述第2传声器的指向轴而产生的交叉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定基于所述第1传声器以及所述第2传声器的指向轴而产生的交叉角度时,所述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和所述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设在所述第1后部音响端子和所述第2后部音响端子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传声器对来自与所述第1传声器相对的声源的声音进行收音,所述第2传声器对来自与所述第2传声器相对但与所述声源不同的其他声源的声音进行收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移动部,其使所述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与所述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协同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具有第1齿轮和第2齿轮,
通过使所述第1齿轮与所述第2齿轮啮合,从而所述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与所述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能够协同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使所述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与所述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线对称地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覆盖所述第1传声器和所述第2传声器的罩。
15.一种传声器帽,其能够安装在传声器装置上,该传声器装置具有:具有第1后部音响端子的第1传声器;和与所述第1传声器接近地并列设置并具有第2后部音响端子的第2传声器,所述传声器帽的特征在于,
所述传声器帽具有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和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
所述第1音响端子控制部件以相对于所述第1后部音响端子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所述第2音响端子控制部件以相对于所述第2后部音响端子移动自如的方式设置。
CN201510109960.6A 2014-05-16 2015-03-13 传声器装置以及传声器帽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010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2016 2014-05-16
JP2014102016A JP6265425B2 (ja) 2014-05-16 2014-05-16 マイクロホン装置およびマイクロホンキャッ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1026A true CN105101026A (zh) 2015-11-25
CN105101026B CN105101026B (zh) 2020-03-13

Family

ID=54580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996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01026B (zh) 2014-05-16 2015-03-13 传声器装置以及传声器帽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65425B2 (zh)
CN (1) CN10510102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6371A (zh) * 2016-04-20 2017-10-31 雅马哈株式会社 拾音装置及音响处理装置
CN107690108A (zh) * 2016-04-20 2018-02-13 雅马哈株式会社 拾音装置及音响处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46A (zh) * 1995-02-10 1997-04-02 索尼公司 传声装置
CN101267688A (zh) * 2007-03-12 2008-09-17 欧力天工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声麦克风
CN101981943A (zh) * 2008-03-27 2011-02-23 雅马哈株式会社 声音处理装置
CN102227918A (zh) * 2008-12-17 2011-10-26 雅马哈株式会社 声音收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49416U (zh) * 1976-09-30 1978-04-26
JPS5877984U (ja) * 1981-11-20 1983-05-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指向性可変マイクロホン
JPH0753354Y2 (ja) * 1989-04-14 1995-12-06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ステレオ用マイクロホン装置
JP4344342B2 (ja) * 2005-05-27 2009-10-14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携帯電子機器
JP5321428B2 (ja) * 2009-11-27 2013-10-23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音声レコーダ
JP5546475B2 (ja) * 2011-02-15 2014-07-09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マイクロホン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46A (zh) * 1995-02-10 1997-04-02 索尼公司 传声装置
CN101267688A (zh) * 2007-03-12 2008-09-17 欧力天工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声麦克风
CN101981943A (zh) * 2008-03-27 2011-02-23 雅马哈株式会社 声音处理装置
CN102227918A (zh) * 2008-12-17 2011-10-26 雅马哈株式会社 声音收集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6371A (zh) * 2016-04-20 2017-10-31 雅马哈株式会社 拾音装置及音响处理装置
CN107690108A (zh) * 2016-04-20 2018-02-13 雅马哈株式会社 拾音装置及音响处理装置
CN107306371B (zh) * 2016-04-20 2020-10-02 雅马哈株式会社 拾音装置及音响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20565A (ja) 2015-12-07
JP6265425B2 (ja) 2018-01-24
CN105101026B (zh) 2020-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1605B (zh) 智能3d耳机
US20110002487A1 (en) Audio Channel Assignment for Audio Output in a Movable Device
US20180167735A1 (en) Graphene composite acoustic diaphragm
EP2360939A1 (en) Sound collection device
US10681461B2 (en) Headphone
EP2750406A1 (en) Headphone and sound emitting device
CN105101026A (zh) 传声器装置以及传声器帽
US10582301B2 (en) Speaker device with drone cones and curved support member
JP7264155B2 (ja) 音響出力装置
CN108260047A (zh) 耳机
JP2017028557A (ja) マイクロホン装置
JP2017028603A (ja) マイクロホン及びマイクロホン装置
US8699739B2 (en) Boundary microphone
CN103597851A (zh) 创新音响***
US9854352B2 (en) Acoustic tunable speaker device
KR102369586B1 (ko) 전자기기
CN104811839A (zh) 双喇叭头戴式耳机
CN209358745U (zh) 一种耳机
JP2009055500A (ja) 収音装置
US20110069842A1 (en) Stereo microphone
US8938085B2 (en) Microphone adapter and microphone
US9503808B2 (en) Boundary microphone and boundary microphone adapter
JP2009111706A (ja) 携帯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9166363A (zh) 一种日语教学用对话模拟装置
JP6455006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