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9421A - 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服务器、终端及***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服务器、终端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9421A
CN105049421A CN201510354139.0A CN201510354139A CN105049421A CN 105049421 A CN105049421 A CN 105049421A CN 201510354139 A CN201510354139 A CN 201510354139A CN 105049421 A CN105049421 A CN 1050494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usage behavior
current
authentic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541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du Online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541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494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49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94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服务器、终端及***。所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基于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所述使用行为特征模型经训练而获得;基于预定时间段内匹配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以及向所述终端发送认证结果,以供所述终端执行对应的操作。该实施方式实现了根据用户的使用行为数据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解决了身份认证的信息容易被泄露,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使用终端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服务器、终端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身份认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服务器、终端及***。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设备特别是移动终端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功能也越来越多,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工具。一方面,设备上的众多应用程序涉及用户的不同账户的认证登录后,才能更加方便的使用和操作;另一方面,这些设备同时也存储和关联了大量用户的隐私和重要信息,使得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安全、准确和方便的进行认证用户,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有的终端设备一般是通过字符形式的用户名、密码或者滑屏的操作等进行身份认证和登录,或者是通过指纹、人脸等图像形式进行身份认证的。然而,字符形式的密码或者滑屏的操作很容易泄露给其他人,而指纹、人脸等静态图像形式也可能通过照片等形式发生泄露。一旦上述用于身份认证的信息发生了泄露,则会威胁到用户设备的安全以及设备所承载的隐私和信息的安全。现有这些技术的缺陷在于:用于身份认证的信息容易被泄露和伪造,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服务器、终端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用于身份认证的信息容易被泄露而导致的个人信息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基于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所述使用行为特征模型经训练而获得;基于预定时间段内匹配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以及向所述终端发送认证结果,以供所述终端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用户的标识信息;若所述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与所述用户的标识信息进行关联地存储,作为使用行为历史数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使用行为特征模型是通过对指定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的使用行为历史数据进行训练而获得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包括:对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以获取至少一个使用行为特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用户对应至少一个使用行为特征模型,每个所述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对应一个类别。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包括:确定所述用户当前的每个使用行为特征所对应的类别;分别将所述用户当前的每个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相同类别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的次数小于预定次数/匹配成功的次数占匹配总次数的比例小于预定比例,则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异常行为;以及若匹配成功的次数大于等于预定次数/匹配成功的次数占匹配总次数的比例大于等于预定比例,则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正常行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预定时间段内匹配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包括:判断预定时间段内异常行为的次数是否小于等于预定次数/异常行为的次数与正常行为的次数的比值是否小于等于预定比值;如果是,则确定通过认证。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向服务器发送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以供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并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基于预定时间段内匹配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认证结果;基于所述认证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认证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响应于所述认证结果为未通过认证,执行关闭预定权限的操作;和/或响应于所述认证结果为通过认证,执行开启预定权限的操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单元,用于基于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所述使用行为特征模型经训练而获得;认证单元,用于基于预定时间段内匹配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认证结果,以供所述终端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用户的标识信息;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在所述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与所述用户的标识信息进行关联地存储,作为使用行为历史数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使用行为特征模型是通过对指定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的使用行为历史数据进行训练而获得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配置用于:对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以获取至少一个使用行为特征。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用户对应至少一个使用行为特征模型,每个所述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对应一个类别。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匹配单元配置用于:确定所述用户当前的每个使用行为特征所对应的类别;分别将所述用户当前的每个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相同类别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的次数小于预定次数/匹配成功的次数占匹配总次数的比例小于预定比例,则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异常行为;以及若匹配成功的次数大于等于预定次数/匹配成功的次数占匹配总次数的比例大于等于预定比例,则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正常行为。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认证单元配置用于:判断预定时间段内异常行为的次数是否小于等于预定次数/异常行为的次数与正常行为的次数的比值是否小于等于预定比值;如果是,则确定通过认证。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以供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并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基于预定时间段内匹配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认证结果;执行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认证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执行单元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认证结果为未通过认证,执行关闭预定权限的操作;和/或响应于所述认证结果为通过认证,执行开启预定权限的操作。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括: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服务器以及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终端。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服务器、终端及***,通过根据用户的使用行为数据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解决了身份认证的信息容易被泄露,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使用终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将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定时间段内匹配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性***架构示意图;
图9是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的计算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申请所涉及的终端具有连接网络的功能。出于示例描述目的以及为了简洁起见,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结合能够连接网络的终端来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智能穿戴式设备、膝上型便携计算机以及台式电脑等等。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100。该方法可以由服务器来执行。
如图1所示,在步骤101中,接收终端发送的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实时采集并实时向服务器发送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也可以每隔预定时间(如10s,或者30s,或者1min等等)采集并向服务器发送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还可以响应于用户对终端的使用操作,采集并向服务器发送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可以理解,本申请对此方面不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的使用行为数据为用户对终端进行使用操作时的相关数据。例如,用户的使用行为数据可以是以下至少一项:用户在使用终端时的手势操作的相关数据(如,用户点击的屏幕的位置,用户在屏幕上的操作轨迹等等);用户正在使用的应用程序的相关数据(如,用户正在使用的应用程序的标识,用户正在使用的应用程序的基本设置,用户正在使用的功能模块等等);用户输入文字的相关数据(如,用户输入文字的方式,用户输入的文字的关键词,用户输入文字所采用的输入法等等);用户输入语音的相关数据(如,用户输入语音的方式,用户输入的语音的内容等等);用户查看的文件的相关数据(如,用户查看的文件的格式,用户查看的文件的内容,用户查看文件时的查看方式等等);用户播放音视频的相关数据(如,用户播放的音视频的名称,用户播放的音视频的表演者,用户播放的音视频的类别等等);用户登录网页的相关数据(如,用户登录的网页的网址,用户登录的网页的内容,用户登录的网页的类别等等);以及用户对终端进行使用操作的时刻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用户的使用行为数据还可以是其它的对终端进行使用操作时的相关数据,本申请对用户的使用行为数据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不限定。
接着,在步骤102中,基于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的使用行为数据不能较为直接的体现用户对终端的使用行为,因此,需要根据用户的使用行为数据提取出能够较为直接的体现出用户对终端的使用行为的使用行为特征。具体来说,可以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从而获取至少一个使用行为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行为特征为能够较为直接的体现出用户对终端的使用行为的特征。例如,用户的使用行为特征可以是以下至少一项:用户在使用终端时的手势特征(如,用户在屏幕上操作的方式等等);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顺序;每天的特定时刻用户对终端所进行的操作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用户的使用行为特征还可以是其它的能够较为直接的体现出用户对终端的使用行为的特征,本申请对用户的使用行为特征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不限定。
接着,在步骤103中,将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其中,使用行为特征模型经训练而获得。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行为特征模型反映了用户的使用行为的习惯,每个用户对应至少一个使用行为特征模型,每个使用行为特征模型对应一个类别。使用行为特征模型的类别体现了用户对终端的使用行为的类别,例如,使用行为特征模型的类别可以是操作习惯类,或者应用程序使用顺序习惯类,或者文字输入习惯类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使用行为特征模型的类别还可以是其它的类别,本申请对使用行为特征模型的类别不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按照类别将用户当前对应的至少一个使用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以获取匹配的结果。
继而,在步骤104中,基于预定时间段内匹配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一般来说,用户对终端的使用习惯会在一定时间段内基本保持一致,即使使用习惯发生变化,变化的速度也会比较缓慢。因此,如果一次匹配失败,仅能说明对应的使用行为为异常行为,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异常行为过多,则说明当前终端的使用者不是上述的用户,或者当前终端的使用者不具有某些指定的使用权限。所以,可以基于预定时间段内匹配的匹配结果(异常行为的次数)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其中,预定时间段可以为任意的时间段,时间段的长度可以是任意长度,如,5分钟,或者10分钟等等。本申请对预定时间段不限定。
最后,在步骤105中,向上述终端发送认证结果,以供该终端执行对应的操作。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根据用户的使用行为数据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解决了身份认证的信息容易被泄露,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使用终端的安全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上述终端发送的上述用户的标识信息。若该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则将该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与该用户的标识信息进行关联地存储,作为使用行为历史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服务器除了接收终端发送的用户的使用行为数据以外,还接收终端发送的用户的标识信息以及终端的设备标识。其中,用户的标识信息可以是用户的账号等。终端的设备标识可以是产品序列号,也可以是终端的MAC地址等等。
一般来说,如果某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则可以将该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与该用户的标识信息进行关联地存储,作为使用行为历史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指定时间段内用户的使用行为历史数据进行训练从而获得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训练可以包括机器学习和分类等。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可以实时的采集并向服务器发送用户的使用行为数据,服务器实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并在用户通过身份认证时,将该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存储为使用行为历史数据,从而实时对存储有使用行为历史数据的数据库进行更新。每隔一定的时间,可以取指定时间段内用户的使用行为历史数据进行训练以不断更新使用行为特征模型,从而使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能满足用户缓慢变化的使用习惯。训练好的模型可以和对应的用户的标识信息进行关联的存储。
进一步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将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200。
如图2所示,在步骤201中,确定用户当前的每个使用行为特征所对应的类别。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有至少一个,并且每个使用行为特征对应一个类别,因此,需要首先确定用户当前的每个使用行为特征所对应的类别。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分类器对用户当前的每个使用行为特征进行分类,以确定每个使用行为特征所对应的类别。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行为特征模型的类别与使用行为特征模型的类别一样,均体现了用户对终端的使用行为的类别,例如,使用行为特征的类别可以是操作习惯类,或者应用程序使用顺序习惯类,或者文字输入习惯类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使用行为特征的类别还可以是其它的类别,本申请对使用行为特征模型的类别不限定。
接着,在步骤202中,分别将用户当前的每个使用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对应的相同类别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将用户当前的每个使用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对应的相同类别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例如,用户当前的所有使用行为特征为:左手拇指解锁;使用应用程序的顺序为打开邮箱查看邮件→播放音乐→打开新闻客户端;播放歌手甲的音乐。上述这些使用行为特征所对应的类别分别为解锁操作习惯类,应用程序使用顺序习惯类,音乐播放习惯类。而该用户对应的行为特征模型的类别除了上述这些类别以外,还包含其它类型的行为特征模型。在匹配时,仅将上述这些使用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对应的相同类别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即,将上述这些使用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对应的类别分别为解锁操作习惯类,应用程序使用顺序习惯类,音乐播放习惯类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
继而,在步骤203中,判断匹配成功的次数是否小于等于预定次数/匹配成功的次数占匹配总次数的比例是否小于等于预定比例。
最后,在步骤204a中,如果是,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异常行为。
在步骤204b中,如果否,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正常行为。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中,假设步骤202的例子中,预定次数为2,则匹配成功的次数如果小于2次,可以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异常行为。即上述这些使用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对应的相同类别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后,如果其中任意两次以上的匹配不成功,就可以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异常行为。如果匹配成功的次数大于等于2次,可以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正常行为。即上述这些使用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对应的相同类别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后,如果其中任意两次以及两次以上的匹配成功,就可以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正常行为。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中,假设步骤202的例子中,预定比例为60%,则匹配成功的次数如果小于1.8次(3*60%次),可以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异常行为。即上述这些使用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对应的相同类别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后,如果其中任意两次以上的匹配不成功,就可以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异常行为。如果匹配成功的次数大于1.8次(3*60%次),可以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正常行为。即上述这些使用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对应的相同类别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后,如果其中任意两次以及两次以上的匹配成功,就可以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正常行为。
进一步参考图3,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基于预定时间段内匹配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300。
如图3所示,在步骤301中,判断预定时间段内异常行为的次数是否小于预定次数/异常行为的次数与正常行为的次数的比值是否小于预定比值。
最后,在步骤302中,如果是,则确定通过认证。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对终端的使用习惯会在一定时间段内基本保持一致,即使使用习惯发生变化,变化的速度也会比较缓慢。因此,如果一次匹配失败,仅能说明对应的使用行为为异常行为,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异常行为过多,则说明当前终端的使用者不是上述的用户,或者当前终端的使用者不具有某些指定的使用权限。所以,可以基于预定时间段内匹配的匹配结果(异常行为的次数)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其中,预定时间段可以为任意的时间段,时间段的长度可以是任意长度,如,5分钟,或者10分钟等等。本申请对预定时间段不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判断预定时间段内异常行为的次数是否小于预定次数,或者判断异常行为的次数与正常行为的次数的比值是否小于预定比值,来确定用户是否通过身份认证。若预定时间段内异常行为的次数小于预定次数,或者异常行为的次数与正常行为的次数的比值小于预定比值,则确定通过认证。若预定时间段内异常行为的次数大于等于预定次数,或者异常行为的次数与正常行为的次数的比值大于等于预定比值,则确定未通过认证。
进一步参考图4,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400。该方法可以由终端来执行。
如图4所示,在步骤401中,采集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实时采集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也可以每隔预定时间(如10s,或者30s,或者1min等等)采集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还可以响应于用户对终端的使用操作,采集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可以理解,本申请对此方面不限定。
接着,在步骤402中,向服务器发送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向服务器发送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以供服务器基于上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并将该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基于预定时间段内匹配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继而,在步骤403中,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认证结果。
最后,在步骤404中,基于上述认证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中,仅在认证结果为未通过认证时,执行关闭预定权限的操作。在认证结果为通过认证时,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中,预定权限可以是终端的使用权限,也可以是终端上某个应用程序的使用权限,还可以是某个应用程序中某项功能的使用权限,还可以是某个文件的查看或修改编辑的权限,可以理解,预定权限还可以是其它的权限,本申请对预定权限的具体内容不限定。关闭预定权限可以为锁定终端,或者也可以为退出已登录的某用户账户,还可以是锁定某个应用程序,可以理解,关闭预定权限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本申请对关闭预定权限的具体方式不限定。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中,仅在认证结果为通过认证时,执行开启预定权限的操作。在认证结果为未通过认证时,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中,开启预定权限可以为解锁终端,或者也可以为直接登录某用户账户,还可以是解锁某个应用程序,还可以是开启某个应用程序中某项功能的使用权限等等。可以理解,开启预定权限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本申请对开启预定权限的具体方式不限定。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中,如果认证结果为未通过认证,执行关闭预定权限的操作。如果认证结果为通过认证,执行开启预定权限的操作。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根据用户的使用行为数据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解决了身份认证的信息容易被泄露,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使用终端的安全性。
应当注意,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发明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相反,流程图中描绘的步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进一步参考图5,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服务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服务器500包括:接收单元501,获取单元502,匹配单元503,认证单元504和发送单元505。其中,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单元502用于基于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匹配单元503用于将上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使用行为特征模型经训练而获得。认证单元504用于基于预定时间段内匹配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发送单元505用于向上述终端发送认证结果,以供该终端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服务器500还包括存储单元(未示出)。其中,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用户的标识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在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将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与用户的标识信息进行关联地存储,作为使用行为历史数据。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使用行为特征模型是通过对指定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的使用行为历史数据进行训练而获得的。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获取单元502配置用于:对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以获取至少一个使用行为特征。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每个用户对应至少一个使用行为特征模型,每个使用行为特征模型对应一个类别。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匹配单元503配置用于:确定用户当前的每个使用行为特征所对应的类别。分别将用户当前的每个使用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对应的相同类别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的次数小于预定次数/匹配成功的次数占匹配总次数的比例小于预定比例,则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异常行为。若匹配成功的次数大于等于预定次数/匹配成功的次数占匹配总次数的比例大于等于预定比例,则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正常行为。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认证单元504配置用于:判断预定时间段内异常行为的次数是否小于等于预定次数/异常行为的次数与正常行为的次数的比值是否小于等于预定比值。如果是,则确定通过认证。
应当理解,服务器500中记载的诸单元或模块与参考图1-3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和特征同样适用于服务器5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参考图6,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600包括:采集单元601,发送单元602,接收单元603和执行单元604。其中,采集单元601用于采集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发送单元602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以供上述服务器基于上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并将该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基于预定时间段内匹配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接收单元603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认证结果。执行单元604用于基于上述认证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执行单元604配置用于:响应于上述认证结果为未通过认证,执行关闭预定权限的操作。和/或响应于上述认证结果为通过认证,执行开启预定权限的操作。
应当理解,终端600中记载的诸单元或模块与参考图4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和特征同样适用于终端6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参考图7,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700包括:服务器500和终端600,服务器500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基于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所述使用行为特征模型经训练而获得;基于预定时间段内匹配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以及向所述终端发送认证结果,以供所述终端执行对应的操作。终端600用于采集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向服务器发送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以供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并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基于预定时间段内匹配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认证结果;基于所述认证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
图8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性***架构800。
如图8所示,***架构8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801、802、网络803和服务器804。网络803用以在终端设备801、802和服务器804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803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810可以使用终端设备801、802通过网络803与服务器804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801、802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
终端设备801、802可以是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台式电脑以及智能电视等等。
服务器804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终端设备。
应该理解,图8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下面参考图9,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的计算机***9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计算机***9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9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9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9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9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903中,还存储有***9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901、ROM902以及RAM903通过总线9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905也连接至总线9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9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9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9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9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909。通信部分9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9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905。可拆卸介质9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9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9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9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911被安装。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接收单元,获取单元,匹配单元,认证单元,发送单元。其中,这些单元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模块本身的限定,例如,接收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的单元”。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中所包含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单独存在,未装配入终端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所述程序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用来执行描述于本申请的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的方法。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9)

1.一种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
基于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
将所述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
基于预定时间段内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以及
向所述终端发送认证结果,以供所述终端执行对应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用户的标识信息;
若所述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与所述用户的标识信息进行关联地存储,作为使用行为历史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用行为特征模型是通过对指定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的使用行为历史数据进行训练而获得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用户的使用行为特征,包括:
对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以获取至少一个使用行为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用户对应至少一个使用行为特征模型,每个所述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对应一个类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当前的每个使用行为特征所对应的类别;
分别将所述每个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相同类别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
若匹配成功的次数小于预定次数/匹配成功的次数占匹配总次数的比例小于预定比例,则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异常行为;以及
若匹配成功的次数大于等于预定次数/匹配成功的次数占匹配总次数的比例大于等于预定比例,则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正常行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定时间段内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包括:
判断预定时间段内异常行为的次数是否小于等于预定次数/异常行为的次数与正常行为的次数的比值是否小于等于预定比值;
如果是,则确定通过认证。
8.一种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
向服务器发送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以供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使用行为数据获取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并将所述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基于预定时间段内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认证结果;
基于所述认证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认证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包括:
响应于所述认证结果为未通过认证,执行关闭预定权限的操作;和/或
响应于所述认证结果为通过认证,执行开启预定权限的操作。
10.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
获取单元,用于基于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获取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
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
认证单元,用于基于预定时间段内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以及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认证结果,以供所述终端执行对应的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存储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用户的标识信息;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在所述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将所述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与所述用户的标识信息进行关联地存储,作为使用行为历史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用行为特征模型是通过对指定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的使用行为历史数据进行训练而获得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配置用于:
对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以获取至少一个使用行为特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用户对应至少一个使用行为特征模型,每个所述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对应一个类别。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单元配置用于:
确定所述用户当前的每个使用行为特征所对应的类别;
分别将所述每个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相同类别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
若匹配成功的次数小于预定次数/匹配成功的次数占匹配总次数的比例小于预定比例,则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异常行为;以及
若匹配成功的次数大于等于预定次数/匹配成功的次数占匹配总次数的比例大于等于预定比例,则确定当前的使用行为为正常行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单元配置用于:
判断预定时间段内异常行为的次数是否小于等于预定次数/异常行为的次数与正常行为的次数的比值是否小于等于预定比值;
如果是,则确定通过认证。
1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用户当前的使用行为数据,以供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使用行为数据获取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并将所述使用行为特征与所述用户对应的使用行为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基于预定时间段内的匹配结果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认证结果;
执行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认证结果执行对应的操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单元配置用于:
响应于所述认证结果为未通过认证,执行关闭预定权限的操作;和/或
响应于所述认证结果为通过认证,执行开启预定权限的操作。
19.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如权利要求10-16所述的服务器以及17-18所述的终端。
CN201510354139.0A 2015-06-24 2015-06-24 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服务器、终端及*** Pending CN1050494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4139.0A CN105049421A (zh) 2015-06-24 2015-06-24 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服务器、终端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4139.0A CN105049421A (zh) 2015-06-24 2015-06-24 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服务器、终端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9421A true CN105049421A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55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4139.0A Pending CN105049421A (zh) 2015-06-24 2015-06-24 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服务器、终端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49421A (zh)

Cited B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6496A (zh) * 2015-12-02 2016-02-03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用户身份检测方法和***
CN105389704A (zh) * 2015-11-16 2016-03-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判断用户真实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5512938A (zh) * 2016-02-03 2016-04-20 宜人恒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长期使用行为的在线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CN105553999A (zh) * 2015-12-23 2016-05-0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用户行为分析和安全控制方法及其相应的装置
CN106022030A (zh) * 2016-06-30 2016-10-12 深圳卡通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习惯行为特征的身份认证***及方法
CN106528669A (zh) * 2016-10-31 2017-03-2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
CN106817342A (zh) * 2015-11-30 2017-06-09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基于用户行为特征识别的主动身份认证***
CN106940764A (zh) * 2016-01-05 2017-07-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验证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122669A (zh) * 2017-04-28 2017-09-01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数据泄露风险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94981A (zh) * 2017-06-29 2017-10-24 苏州锦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认证的方法和设备
CN107465658A (zh) * 2017-06-23 2017-12-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html5的用户特征识别的网站安全防御方法
CN107871279A (zh) * 2017-09-30 2018-04-03 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验证方法及应用服务器
CN108833384A (zh) * 2018-05-31 2018-11-16 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识别仿冒电子设备的方法和***
WO2019001566A1 (zh) * 2017-06-29 2019-01-03 苏州锦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认证的方法和设备
CN109272320A (zh) * 2018-08-16 2019-01-2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302413A (zh) * 2018-11-08 2019-02-0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行为特征的移动终端身份认证***及方法
CN109636233A (zh) * 2018-12-20 2019-04-16 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构建的对比阈值识别行为特征可信度的方法及***
CN110071896A (zh) * 2018-01-22 2019-07-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通讯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CN110120928A (zh) * 2018-02-05 2019-08-13 北京智明星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414212A (zh) * 2019-08-05 2019-11-05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电力业务的多维特征动态身份认证方法及***
WO2019237332A1 (en) * 2018-06-15 2019-12-1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dentifying abnormal usag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10807180A (zh) * 2019-10-28 2020-02-18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安全认证以及训练安全认证模型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909327A (zh) * 2019-11-08 2020-03-24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常检测模型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92889A (zh) * 2019-12-18 2020-05-01 贾海芳 分布式数据节点异常行为检测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1669405A (zh) * 2020-06-28 2020-09-15 盐城工学院 一种基于网络通讯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CN111737683A (zh) * 2020-06-24 2020-10-02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访问控制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WO2021077825A1 (zh) * 2019-10-25 2021-04-29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认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244582A (zh) * 2021-11-29 2022-03-25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物联网中数据关联的低配数据采集终端认证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7514A (zh) * 2009-10-22 2010-04-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的方法及***
CN102857615A (zh) * 2012-09-24 2013-01-02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密码的触摸屏手机解锁方法
CN103955637A (zh) * 2014-04-09 2014-07-30 可牛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用户身份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US20150143494A1 (en) * 2013-10-18 2015-05-21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inuous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computer use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7514A (zh) * 2009-10-22 2010-04-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验证的方法及***
CN102857615A (zh) * 2012-09-24 2013-01-02 武汉大学 一种基于动态密码的触摸屏手机解锁方法
US20150143494A1 (en) * 2013-10-18 2015-05-21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inuous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computer users
CN103955637A (zh) * 2014-04-09 2014-07-30 可牛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用户身份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9704A (zh) * 2015-11-16 2016-03-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判断用户真实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89704B (zh) * 2015-11-16 2020-01-1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判断用户真实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17342A (zh) * 2015-11-30 2017-06-09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基于用户行为特征识别的主动身份认证***
CN105306496B (zh) * 2015-12-02 2020-04-14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用户身份检测方法和***
CN105306496A (zh) * 2015-12-02 2016-02-03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用户身份检测方法和***
CN105553999A (zh) * 2015-12-23 2016-05-0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用户行为分析和安全控制方法及其相应的装置
CN106940764A (zh) * 2016-01-05 2017-07-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验证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512938A (zh) * 2016-02-03 2016-04-20 宜人恒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长期使用行为的在线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CN106022030A (zh) * 2016-06-30 2016-10-12 深圳卡通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习惯行为特征的身份认证***及方法
CN106022030B (zh) * 2016-06-30 2018-11-20 深圳一卡通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习惯行为特征的身份认证***及方法
CN106528669A (zh) * 2016-10-31 2017-03-2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
CN106528669B (zh) * 2016-10-31 2019-09-1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
CN107122669A (zh) * 2017-04-28 2017-09-01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数据泄露风险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22669B (zh) * 2017-04-28 2020-06-02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数据泄露风险的方法和装置
CN107465658A (zh) * 2017-06-23 2017-12-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html5的用户特征识别的网站安全防御方法
CN107294981B (zh) * 2017-06-29 2020-04-17 苏州锦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认证的方法和设备
CN107294981A (zh) * 2017-06-29 2017-10-24 苏州锦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认证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001566A1 (zh) * 2017-06-29 2019-01-03 苏州锦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认证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71279A (zh) * 2017-09-30 2018-04-03 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验证方法及应用服务器
CN110071896A (zh) * 2018-01-22 2019-07-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络通讯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US11429698B2 (en) 2018-02-05 2022-08-30 Beijing Elex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server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0120928A (zh) * 2018-02-05 2019-08-13 北京智明星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认证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833384B (zh) * 2018-05-31 2021-03-12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识别仿冒电子设备的方法和***
CN108833384A (zh) * 2018-05-31 2018-11-16 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识别仿冒电子设备的方法和***
WO2019237332A1 (en) * 2018-06-15 2019-12-1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dentifying abnormal usage of electronic device
US11245543B2 (en) 2018-06-15 2022-02-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dentifying abnormal usag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11052708A (zh) * 2018-06-15 2020-04-21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识别电子设备的异常使用
CN109272320A (zh) * 2018-08-16 2019-01-2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302413A (zh) * 2018-11-08 2019-02-0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行为特征的移动终端身份认证***及方法
CN109636233A (zh) * 2018-12-20 2019-04-16 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构建的对比阈值识别行为特征可信度的方法及***
CN110414212A (zh) * 2019-08-05 2019-11-05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电力业务的多维特征动态身份认证方法及***
WO2021077825A1 (zh) * 2019-10-25 2021-04-29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认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807180A (zh) * 2019-10-28 2020-02-18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安全认证以及训练安全认证模型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909327A (zh) * 2019-11-08 2020-03-24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常检测模型更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92889A (zh) * 2019-12-18 2020-05-01 贾海芳 分布式数据节点异常行为检测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1737683A (zh) * 2020-06-24 2020-10-02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访问控制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1669405A (zh) * 2020-06-28 2020-09-15 盐城工学院 一种基于网络通讯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CN114244582A (zh) * 2021-11-29 2022-03-25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物联网中数据关联的低配数据采集终端认证方法
CN114244582B (zh) * 2021-11-29 2023-06-20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物联网中数据关联的低配数据采集终端认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9421A (zh) 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特征的认证方法、服务器、终端及***
CN110245213B (zh) 调查问卷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69377B (zh) 一种媒体文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945015B (zh) 人机问答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095919A (zh) 图像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1552633A (zh) 接口的异常调用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255913A (zh) 一种用于基于验证安全等级提供语音验证码的方法与设备
CN105101122A (zh) 验证码输入方法和装置
CN104580117A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
CN110661776B (zh) 敏感数据溯源方法、装置、安全网关及***
CN103024090B (zh) 一种识别用户终端的方法和***
CN109194689B (zh) 异常行为识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6789227B (zh) 一种上网行为分析方法及上网行为分析装置
CN107634947A (zh) 限制恶意登录或注册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47426A (zh) 业务响应方法及服务器
CN111666298A (zh) 基于flink的用户服务类别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3761514A (zh) 一种云桌面多因子安全认证方法及***
CN112287326A (zh) 安全认证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651749A (zh) 基于密码找回账号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517180A (zh) 登录方法和装置
CN106131604A (zh) 一种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291843A (zh) 信息采集方法及***
CN104935436A (zh) 一种用户验证方法及***
CN107196767A (zh) 证书申请方法及装置
CN106961448A (zh) 多媒体互动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