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5574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5574B
CN105025574B CN201410153277.8A CN201410153277A CN105025574B CN 105025574 B CN105025574 B CN 105025574B CN 201410153277 A CN201410153277 A CN 201410153277A CN 105025574 B CN105025574 B CN 1050255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ime
time domain
domain
symb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532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25574A (zh
Inventor
戴博
夏树强
戴谦
石靖
胡留军
鲁照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41015327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25574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EP14889559.2A priority patent/EP3116276B1/en
Priority to US15/304,121 priority patent/US10623999B2/en
Priority to EP22160867.2A priority patent/EP4156586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4/082875 priority patent/WO2015158056A1/zh
Priority to JP2016562859A priority patent/JP6377763B2/ja
Publication of CN105025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5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25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5574B/zh
Priority to US16/811,005 priority patent/US11546804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包括传输节点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其中,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包括基于时域符号配置的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的快速数据传输模式;传输节点按照获得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方法中,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是基于时域符号来配置的,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的设置灵活,而且在一个子帧中可以存在多次数据传输的机会,保证了有数据传输需求时,很快找到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从而实现了快速数据传输,降低了数据传输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尤指一种基于时域符号的动态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4G,the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长期演进(LTE,Long-Term Evolution)/高级长期演进(LTE-Advance/LTE-A,Long-Term Evolution Advance)***商用的日益完善,对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the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技术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业内普遍认为,下一代移动通信***应具有超高速率、超高容量、超高可靠性、以及超低延时传输特性等特征。
图1为现有不同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的时延传输特性示意图,图1中,横坐标表示时延需求,纵坐标表示不同代移动通信***,如图1所示,传统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the2n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中数据传输的时延超过100ms,这个时延能在人体肌肉响应方面达到低延时的通信效果;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the3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中数据传输的时延为100ms,这个时延能在听觉方面达到低延时的通信效果;而4G***中数据传输的时延约为20ms左右,这个时延能在视觉方面达到低延时的通信效果。
但是,上述各代移动通信技术中实现时延传输的技术无法满足移动3D目标、虚拟现实、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应用场景中的超低延时通信要求。上述这些应用场景要求能够实现1ms量级的数据延时。
现有LTE***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位于子帧的前n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符号上,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位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时域之后,时域上占满整个子帧,另外,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采用频分复用方式,时域长度相同,如图2所示,图2为现有LTE***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示意图,图2中,在一个子帧中,斜线阴影部分表示PDCCH区域、斜小方格阴影部分表示ePDCCH区域、空白部分表示PDSCH区域。
通常,用户设备需要接收到PDCCH/ePDCCH后,才能获知PDSCH频域位置,并开始相应的数据解码以实现数据传输。这样,一方面,如果PDCCH/ePDCCH接收延迟,将会导致PDSCH承载的数据解码延迟;另一方面,由于LTE***中PDCCH/ePDCCH/PDSCH传输间隔为一个子帧,即使有突发的超实时数据的传输,仍然需要等待下一个子帧到来才能处理,这种数据传输方式也增加了数据传输延时。
而且,由于时域长度固定即时域上占满整个子帧,只能调整数据传输的频域位置,这样,对于通过单个或几个OFDM符号就可以把数据传输完成的小数据包场景,仍需要延迟到一个子帧才能完成数据传输,这无疑也增加了数据传输延时,从而阻碍了数据的快速传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能够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满足特定应用场景下的传输时延要求,从而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传输节点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其中,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包括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所述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包括:基于时域符号配置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
传输节点按照获得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所述传输节点包括发送节点,所述发送节点仅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传输节点包括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所述发送节点既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又支持常规数据传输模式时,该方法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是否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在确定所述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时,向所述接收节点发送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指示所述接收节点数据传输模式为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确定接收节点是否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接收节点的预先设置的传输信息确定接收节点是否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接收节点的预先设置的传输信息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模式请求信息、设备类型信息、业务类型信息。
所述确定接收节点是否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发送节点接收到来自接收节点的传输模式请求信息,则所述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或者,
如果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接收节点的设备类型信息确定接收节点的类型为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设备,则所述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或者,
如果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接收节点的业务类型信息确定接收节点的业务类型包括:超低时延业务,和/或小资源块需求的数据,则所述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或者,
如果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接收节点的设备类型信息确定接收设备为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设备,且根据接受设备的业务类型确定接收设备为使用快速数据传输的业务类型,则所述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传输节点包括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如果所述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同时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该方法还包括:所述发送节点设置接收节点同时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接收节点的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位于不同的服务小区;或者,位于相同服务小区的不同子帧上,或者,位于相同服务小区的同一子帧的不同时域符号上。
当所述接收节点同时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接收节点的主服务小区采用常规数据传输模式,辅服务小区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接收节点的主服务小区采用常规数据传输模式,专有服务小区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所述接收节点的同一个服务小区的不同子帧集合采用不同的传输模式;
所述接收节点的同一个服务小区的同一个子帧的不同时域符号采用不同的传输模式。
所述传输节点包括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所述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包括:
在所述数据传输之前由传输网络中的上层节点下发给所述发送节点,并经由所述发送节点发送给所述接收节点;或者,
在所述接收节点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在所述在发送节点发送数据之前,由所述发送节点下发给接收节点;或者,
在所述接收节点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发送节点在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中发送;或者,
在所述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动态确定数据传输模式信息。
所述时域符号至少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或非正交符号。
所述时域长度包括h个时域符号;其中,h为预先设置的数值、或一个时隙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一个子帧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多个子帧包含的全部或部分时域符号的数量。
所述时域长度中的传输数据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为预先设置的;或者,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如数据包的大小,动态确定时域符号的数量。
所述时域符号在子帧中的时域区域的确定方法为:
根据下发的信令指定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
或者,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和与数据相关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相同,或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数据相关的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所述数据信道和相应的控制信道之间的关系为: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结束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紧邻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结束位置,此时,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具有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二者具有不同或部分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且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时域长度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或是由来自所述发送节点的信令指示的,或是根据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来确定,或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之间存在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或者,
根据与所述数据信道相应的控制信道承载的信令确定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位置,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早于或晚于或相同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其起始位置;或,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按照其时域长度来划分,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区域位于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内的预先设置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具有预先设置的间隔t。
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频域位置分别确定,其中,所述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通过控制信道承载的资源指示信令来确定。
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频域位置是不连续的。
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控制信道包括:下行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和/或上行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上行控制信道;
如果上行数据信道采用自主调度,则上行控制信道用于指示相应的上行数据信道的相关传输信息。
所述按照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包括:
按照所述数据传输模式传输上行数据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和/或,按照所述数据传输模式传输下行数据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其中,上行数据通过上行数据信道承载,上行控制信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承载,所述传输包括发送和/或接收。
所述发送节点包括:基站、中继传输节点、无线网关、路由器;所述接收节点包括用户设备、微型基站、家庭基站。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至少包括传输节点,
传输节点,用于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按照获得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其中,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包括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所述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包括:基于时域符号配置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
传输节点包括发送节点,所述发送节点仅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传输节点包括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当所述发送节点既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又支持常规数据传输模式时,
所述发送节点,还用于根据接收节点的预先设置的传输信息确定接收节点是否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并在确定发送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时,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指示接收节点数据传输模式为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接收节点,还用于按照发送节点的指示,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所述发送节点,还用于在确定出接收节点不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时,确定接收节点按照数据常规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所述接收节点,还用于按照发送节点的指示,采用常规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所述发送节点,还用于确定出接收节点同时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时,设置接收节点同时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接收节点按照发送节点的设置,进行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或常规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
所述发送节点包括:基站、中继传输节点、无线网关、路由器;
所述接收节点包括用户设备、微型基站、家庭基站。
所述时域符号至少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或非正交符号。
所述时域长度包括h个时域符号;其中,h为预先设置的数值、或一个时隙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一个子帧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多个子帧包含的全部或部分时域符号的数量。
所述时域长度中的传输数据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为预先设置的;或者,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如数据包的大小,动态确定时域符号的数量。
所述时域符号在子帧中的时域区域的确定为:
根据下发的信令指定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
或者,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和与数据相关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相同,或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数据相关的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所述数据信道和相应的控制信道之间的关系为: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结束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紧邻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结束位置,此时,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具有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二者具有不同或部分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且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时域长度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或是由来自所述发送节点的信令指示的,或是根据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来确定,或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之间存在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或者,
根据与所述数据信道相应的控制信道承载的信令确定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位置,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早于或晚于或相同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其起始位置;或,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按照其时域长度来划分,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区域位于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内的预先设置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具有预先设置的间隔t。
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频域位置是不连续的。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发送节点,用于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按照获得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其中,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包括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所述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包括:基于时域符号配置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
所述发送节点仅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当所述发送节点既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又支持常规数据传输模式时,
所述发送节点,还用于根据接收节点的预先设置的传输信息确定接收节点是否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并在确定发送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时,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指示接收节点数据传输模式为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接收节点的预先设置的传输信息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模式请求信息、设备类型信息、业务类型信息。
所述发送节点,还用于在确定出接收节点不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时,确定接收节点按照数据常规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所述发送节点,还用于确定出接收节点同时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时,设置接收节点同时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发送节点包括:基站、中继传输节点、无线网关、路由器。
所述时域符号至少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或非正交符号。
所述时域长度包括h个时域符号;其中,h为预先设置的数值、或一个时隙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一个子帧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多个子帧包含的全部或部分时域符号的数量。
所述时域长度中的传输数据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为预先设置的;或者,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如数据包的大小,动态确定时域符号的数量。
所述时域符号在子帧中的时域区域的确定为:
根据下发的信令指定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
或者,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和与数据相关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相同,或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数据相关的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所述数据信道和相应的控制信道之间的关系为: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结束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紧邻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结束位置,此时,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具有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二者具有不同或部分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且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时域长度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或是由所述发送节点的信令指示的,或是根据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来确定,或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之间存在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或者,
根据与所述数据信道相应的控制信道承载的信令确定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位置,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早于或晚于或相同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其起始位置;或,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按照其时域长度来划分,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区域位于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内的预先设置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具有预先设置的间隔t。
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频域位置是不连续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接收节点,用于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按照获得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其中,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包括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所述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包括:基于时域符号配置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节点,还用按照发送节点的指示,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和/或常规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所述接收节点为用户设备、微型基站、家庭基站。
所述时域符号至少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或非正交符号。
所述时域长度包括h个时域符号;其中,h为预先设置的数值、或一个时隙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一个子帧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多个子帧包含的全部或部分时域符号的数量。
所述时域长度中的传输数据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为预先设置的;或者,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如数据包的大小,动态确定时域符号的数量。
所述时域符号在子帧中的时域区域的确定方法为:
根据下发的信令指定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
或者,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和与数据相关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相同,或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数据相关的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所述数据信道和相应的控制信道之间的关系为: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结束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紧邻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结束位置,此时,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具有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二者具有不同或部分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且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时域长度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或是由信令指示的,或是根据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来确定,或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之间存在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或者,
根据与所述数据信道相应的控制信道承载的信令确定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位置,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早于或晚于或相同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其起始位置;或,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按照其时域长度来划分,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区域位于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内的预先设置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具有预先设置的间隔t。
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频域位置是不连续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包括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其中,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包括基于时域符号配置的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的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按照获得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方法中,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是基于时域符号来配置的,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的设置灵活,而且在一个子帧中可以存在多次数据传输的机会,保证了有数据传输需求时,很快找到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从而实现了快速数据传输,降低了数据传输时延。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基于时域符号配置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降低了数据调度对于时域资源的需求,实现了更灵活的资源应用,提高了频谱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不同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的时延传输特性示意图;
图2为现有LTE***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a)为本发明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d)为本发明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e)为本发明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位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本发明频谱共享场景快速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发送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的复用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专有服务小区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的复用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主服务小区采用常规数据传输模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的复用方式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的复用方式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3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0:传输节点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其中,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包括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快速数据传输模式中包括有基于时域符号配置的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
传输节点包括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仅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的发送节点所在的传输网络如一些私有网络或专有网络,所有接入该传输网络的接收节点都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来传输数据。
本步骤中,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包括:
方式1:在数据传输之前由传输网络中的上层节点下发给发送节点,并经由发送节点发送给接收节点;或者,
方式2:在接收节点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在发送节点发送数据之前,由发送节点下发给接收节点,或者,
方式3:在接收节点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在发送节点发送数据之前,发送节点在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中发送;或者,
方式4:在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如数据包大小、业务类型、传输模式请求信息等动态确定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具体包括:根据传输块大小确定,如:传输块小于预先设置的值X1,对应时域配置信息长度为预先设置的值L1,传输块大于预先设置的值X1小于预先设置的值X2,对应时域配置信息长度为预先设置的值L2,或者,根据传输块大小以及其他信息确定,其他信息包括:***带宽和或时域OFDM符号长度等;以上方式可以结合,如:方式1或方式2,与方式3的组合,即提前配置几种时域长度,发送数据时在已有配置中动态选择;或者,方式1或方式2,与方式4的组合,即通过提前配置几种时域长度,然后,再根据约定方式在预定配置中选择;或者,方式3与方式4的组合,即根据当前调度信息中配置信息和约定方式联合确定当前配置。
在步骤300中,
时域符号至少包括:OFDM符号、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或非正交符号。
时域长度包括h个时域符号。优选地,h包括以下之一:预先设置的数值如1、2、3、4、8、10、或一个时隙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一个子帧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多个子帧包含的全部或部分时域符号的数量;其中,一个或多个子帧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应用场景主要是:1个或多个子帧的时域长度小于1ms;或者是为了实现更大数据包的传输,避免拆分多个小数包情况的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小于1ms的子帧为本发明中新定义帧结构中的子帧长度,不同于现有LTE***的帧结构中子帧定义;
时域长度可以为一种固定长度,也可以为多种预设长度,通过信令或其它隐含方式(如:相关控制信道信息、数据包重传信息等)来半静态或动态选择。
通过本发明的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实现了1ms中存在多次数据传输的机会,保证了有数据传输需求时,很快找到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从而实现了快速数据传输。
进一步,时域长度中的传输数据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为预先设置的;或者,为了实现更快速的数据传输,可以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如数据包的大小,动态确定时域符号的数量,这样,可以尽量保证数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传输,避免了由于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有限,导致一个数据包拆分为多个小数据包传输所带来的时延问题。
进一步地,时域符号在子帧中的时域区域的确定方法为:
根据下发的信令指定的位置信息确定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其中信令为通过物理层控制信道传输,或为RRC信令,或为MME配置信令;或者,
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和与数据相关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相同,或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数据相关的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如:数据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与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最后一个时域位置的间隔为预定义值,如0、1、2、3、6、7、9、10等。
进一步地,数据信道和相应的控制信道之间的关系为:
第一种方式,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结束位置,如图4(a)所示;或者,
第二种方式,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紧邻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结束位置,如图4(b)所示,此时,数据信道可以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具有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二者具有不同或部分相同的频域位置。进一步地,如果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之间约定二者具有相同的频域位置,则不需要信令指示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控制信道来确定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或,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频域位置分别确定,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可以通过控制信道承载的资源指示信令来确定;或者,
第三种方式,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且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如图4(c)所示,其中,数据信道时域长度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或是由来自发送节点的信令指示(即发送节点传输数据信道时域长度信令指示给接收节点,接收节点获得该信令指示后,根据该信令指示确定数据信道时域长度)的,或是根据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来确定,比如: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是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的k倍,k为1、2、3、4等,或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之间存在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如表1和表2所示。此时,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频域位置没有严格限制,即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 1 2 3 4
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 2 3 5 6
表1
或者,如表2所示,
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 1 2 3
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 2 4 4
表2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由信令指示具体包括:发送节点传输数据信道时域长度指示信令给接收节点,接收节点获得该信令后,根据该信令确定数据信道时域长度;所述信令可以代表具体长度值,也可以预设几个值,由信令来动态选择;
第四种方式,根据与数据信道相应的控制信道承载的信令确定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位置,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可以早于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其起始位置如图4(d)所示,二者也可以相同如图4(c)所示,还可以晚于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结束位置,如图4(b)或4(e)所示;或,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按照其时域长度来划分,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区域位于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内的预先设置位置,比如: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为3个OFDM符号,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区域位于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的第二个OFDM符号上,或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为5个OFDM符号,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区域位于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的第二个OFDM符号和第三个OFDM符号上等;或者,
第五种方式,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具有固定的间隔t,如图4(e)所示,此时,
根据本发明基于时域符号配置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的方式,在一个子帧中,可以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于传输数据信道的时域区域,具体的数量取决于该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具体如何确定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方法容易实现的,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频域位置可以不连续,也可以连续,其具体实现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中的数据信道和其相应控制信道包括:下行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和/或上行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上行控制信道。其中,
上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上行控制信息,比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信道状态信息(CSI);上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也是基于时域符号分配的。
进一步地,如果上行数据信道采用自主调度,那么,上行控制信道可以用于指示相应的上行数据信道的相关传输信息,比如:传输块大小、新数据包/旧数据包、版本信息、相关参考信号信息等。其中,自主调度即预先分配部分资源,比如:PUSCH资源,或以新时频单元为单位的传输数据的资源。这种情况下,当接收节点有数据传输需求时,接收节点直接在预定义的资源上进行数据传输,不再需要向发送节点发送调度请求以及等待发送节点的调度,从而,减少了等待调度带来的时延,缩短了数据传输时延,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
其中,上述控制信道的资源采用预先设置的方式映射,比如:位于预先设置的时频资源,按照预先设置的传输块大小进行数据传输,采用固定的调制编码方式,具体包括:频域以资源块为单位进行连续或离散映射,或以特有的控制信道单元进行连续或离散映射;而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可以复用在相同时域符号的相同资源块内,或复用在相同资源块的不同时域符号上,或复用在相同时域符号的不同资源块内。
步骤301: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按照获得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本步骤中,按照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包括,按照数据传输模式传输上行数据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和/或,按照数据传输模式传输下行数据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即按照数据传输模式中的指定时频资源进行数据传输即可。传输包括发送和/或接收。其中,上行数据通过上行数据信道承载,上行控制信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承载;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和/或信道状态信息、和/或上行数据相关传输信息等。传输的数据包括:传输块大小、和/或新数据包/旧数据包、和/或版本信息、和/或调制方式、和/或相关参考信号信息。
发送节点按照本发明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配置,接收上行数据和其相应控制信道和/或发送下行数据和其相应控制信道,发送节点包括但不限于:基站、中继传输节点、无线网关、路由器等;接收节点按照本发明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配置,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和/或上行数据的发送,接收节点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UE)、微型基站、家庭基站。
本发明的数据传输在不同***资源共享时,保证了资源的高效使用,解决了由于不同***,如LTE、WIFI、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3G***、2G***等,频谱共享时由于各***帧结构不同而导致的共享资源使用效率受限的问题;同时,实现了上下行资源在更短的时间内进行切换,比如:在上行子帧的部分时域符号上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或在下行子帧的部分时域符号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等,图5本发明频谱共享场景快速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发送的示意图,图5中,U表示传输上行数据的资源,D表示传输下行数据的资源,GP表示保护间隔。如图5所示,该场景主要是利用数据传输时域长度灵活变化,对于空闲的资源实现了快速调度,从而,减少了资源空闲,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其中,空闲的资源可以是由于上下行业务不对称,导致部分上行资源空闲,从而,使用空闲的上行资源传输下行数据,或者,部分下行资源空闲,利用空闲的下行资源传输上行数据,或者,LTE***和其他***频谱资源共享时,当其他***不使用该资源时,LTE***可以使用该空闲资源传输上行数据或下行数据。进一步地,如果在数据传输模式信息中还包括:在一个子帧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于传输数据信道的时域区域,即在1ms中存在多次数据传输机会,那么,本步骤中的按照获得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之前还包括划分数据传输机会,具体包括:连续划分数据传输机会,或按照预先设置的间隔划分数据传输机会。其中,
连续划分数据传输具体包括:
在预先设置的特定的时间窗内,对所有可用于数据传输的时域符号进行编号,并顺序将每h个时域符号划分为一个时域单元,时域单元用于数据传输。举例来看,假设1ms内可用于传输数据的时域符号为11个,如果h为2,那么可以划分为6个时域单元,且最后一个时域单元包括1个时域符号;或,划分为5个时域单元,且最后一个时域单元包括3个时域符号。再举例来看,假设3ms内可用于传输数据的时域符号为33个,如果h为3,那么可以划分为11个时域单元。又举例来看,假设2ms内可用于传输数据的时域符号为20个,如果h为4,那么可以划分为5个时域单元等等。
按照预先设置的间隔划分数据传输机会具体包括:
假设在特定的时间窗内有k次数据传输机会,而剩余其他时域符号用作其他用途,k为预设值,比如用于控制信道传输、参考信号传输、同步信道或广播信道或多播信道传输等,其中,参考信号可以用于测量,也可以用于解调。举例来看,假设特定的时间窗为1ms,k为2,即,1ms内有两次数据传输机会,假定1ms中可用时域符号为11个,h为4,选择中间的可用时域符号用做数据传输,如第2个到第5个可用时域符号,以及第7个到第10个可用时域符号分别用作数据传输,第1个、第6个和第11个时域符号用作其他用途。
所述特定的时间窗主要是对用于所述传输数据信道的时域区域限定;
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方法中,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是基于时域符号来配置的,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的设置灵活,而且在一个子帧中可以存在多次数据传输的机会,保证了有数据传输需求时,很快找到可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从而实现了快速数据传输,降低了数据传输时延。进一步地,基于时域符号配置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降低了数据调度对于时域资源的需求,实现了更灵活的资源应用,提高了频谱效率。
当发送节点既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又支持常规数据传输模式时,本发明方法之前还包括: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是否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具体包括:
发送节点根据接收节点的预先设置的传输信息确定接收节点是否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并在确定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时,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指示接收节点数据传输模式为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其中,接收节点的预先设置的传输信息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模式请求信息、设备类型信息、业务类型信息。
确定接收节点是否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具体包括:
如果发送节点接收到来自接收节点的传输模式请求信息,则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或者,
如果发送节点根据接收节点的设备类型信息确定接收节点的类型为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设备,则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或者,
如果发送节点根据接收节点的业务类型信息确定接收节点的业务类型包括:超低时延业务,和/或小资源块需求的数据,比如1ms,20ms等超低时延需求的业务等,则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或者,
发送节点根据接收节点的设备类型信息和业务类型信息确定是否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当接收节点的设备类型为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设备。且其业务类型为使用快速数据传输的业务类型,则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否则,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按照数据常规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其中,发送节点对于具有超低时延数据传输需求的接收,进一步判断其当前业务需求,如服务质量(Qos)、业务类型等,确定是否对该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或者,发送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来自具有超低时延数据传输需求的接收节点的传输模式请求信息,确定是否对该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如果没有收到来自接收节点的传输模式请求信息,则对该接收节点使用常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进一步地,如果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同时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其中,常规数据传输模式是指现有LTE标准(R8到R12)支持的传输模式,以及相应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传输方式,如图2所示。此时,本发明方法还包括:
发送节点设置接收节点同时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具体包括:接收节点的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位于不同的服务小区(服务小区也可以看作分量载波),或位于相同服务小区的不同子帧上,或位于相同服务小区的同一子帧的不同时域符号上。
具体地,主服务小区采用常规数据传输模式,辅服务小区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或,
主服务小区采用常规数据传输模式,专有服务小区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其中,专有服务小区是专用于数据快速传输模式的服务小区,或专用于多个***频谱共享(如:LTE和TD-SCDMA、LTE和WCDMA、LTE和CDMA等)的服务小区,如图6(a)为本发明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的复用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专有服务小区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的示意图,图6(b)为本发明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的复用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主服务小区采用常规数据传输模式的示意图;和/或,
同一个服务小区的不同子帧集合采用不同的传输模式,比如:假设子帧0、子帧1、子帧4、子帧5、子帧6和子帧9为子帧集合1,而子帧2、子帧3、子帧7和子帧8为子帧集合2,子帧集合1对应常规数据传输模式,子帧集合2对应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如图7所示;和/或,
同一个服务小区的同一个子帧的不同时域符号采用不同的传输模式,比如:子帧的前2个OFDM符号按照常规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而剩余OFDM符号按照快速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接收节点在子帧的前n个OFDM符号上进行数据检测,比如:检测无力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PDC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并根据PCFICH确定n值大小,在剩余OFDM符号上按照快速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检测,如图8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上述数据传输模式的配置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的组合,比如:子帧配置方式和基于服务小区配置方式结合,或者,子帧内不同时域符号配置方式和基于服务小区配置方式结合,或者,子帧配置方式和基于服务小区配置方式、子帧内不同时域符号配置方式三者结合等等,这里并不做限定。
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一种,也可以有多种。比如:不同资源选择不同方式,或者,不同业务类型选择不同方式,或者,不同终端选择不同方式,或者,不同传输节点选择不同方式,或者,针对不同资源选择、业务类型、终端、传输节点中多个进行不同配置;等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假设发送节点为中继传输节点,接收节点为用户设备。本实施例中中继传输节点确定用户设备为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后,在中级传输节点与影虎设备之间按照快速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其中,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具体包括: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是基于时域符号来配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中继传输节点如果是仅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的传输节点,那么,对于所有接入该中继传输的用户设备都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此时,不需要向用户设备发送模式配置,接入该中继传输节点的用户设备可以识别需要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但是,如果中继传输节点既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又支持常规数据传输模式,那么,中级传输节点需要先根据用户设备的传输预定义信息确定接入的用户设备是否为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其中,传输预定义信息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模式请求信息、接用户设备类型、业务信息;其中,传输模式请求信息为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设备类型包括:具有超低时延数据传输需求的用户设备;业务类型包括:超低时延业务、小资源块需求的数据等;如:1ms,20ms等超低时延需求业务。中继传输节点对于具有超低时延数据传输需求的用户设备,进一步判断其当前业务需求,如服务质量(Qos)、业务类型等,确定是否对该用户设备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或者,中继传输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来自具有超低时延数据传输需求的用户设备的传输模式请求信息,确定是否对该用户设备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如果没有收到来自用户设备的传输模式请求信息,则对该用户设备使用常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之后,中继传输节点向用户设备发送传输模式配置信息,指示用户设备传输模式为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其中,时域符号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或为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或为非正交符号;而时域长度包括h个时域符号,优先的,h包括以下至少之一:1、2、3、4、8、10、一个时隙包含的时域符号数量、一个子帧包含的时域符号数量、多个子帧包含的时域符号数量。
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可以动态改变,也可以是固定大小的。
其中,数据信道和相应控制信道关系包括以下之一:
方式1:数据信道和相应的控制信道具有相同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结束位置;比如: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都是1个OFDM符号,或2个OFDM符号,或3个OFDM符号等;
方式2:数据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紧邻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结束位置;比如: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是1个或2个或3个OFDM符号,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是1个OFDM符号等;
方式3:数据信道和相应的控制信道具有相同时域起始位置,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大于等于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比如: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是2个或3个或4个OFDM符号,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是1个OFDM符号;或者,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是3个或4个或5个OFDM符号,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是2个OFDM符号等;
方式4:数据信道的时域位置根据相应控制信道承载的信令来确定;比如:相应控制信道承载的信令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相对于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的间隔,以及,数据信道的时域终止位置相对于控制信道的时域终止位置的间隔;或者,相应控制信道承载的信令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或者,相应控制信道承载的信令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相对于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的间隔和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或者,相应控制信道承载的信令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相对于控制信道的时域终止位置的间隔,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为固定值;或者,相应控制信道承载的信令指示数据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相对于控制信道的时域终止位置的间隔和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等等;
方式5:数据信道的时域位置和控制信道时域位置具有固定的间隔,比如:固定间隔1个或3个或5个或8个或10个OFDM符号等;
对于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其由相应的控制信道承载的信息指示;或者,其由相应的控制信道频域位置确定,比如:相同,或具有特定的映射关系,如控制信道位于频域位置X上,数据信道位于频域位置2*X或(X+1)上等;或者,数据信道位置由基站预先配置,等等;
在第一实施例中,按照快速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包括:中继传输节点按照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接收上行数据和其相应控制信道,和/或,按照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发送下行数据和其相应控制信道;用户设备按照上述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配置,进行下行数据的接收和/或上行数据的发送。
中继传输节点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和相应上行控制信息,其中,上行数据通过上行数据信道承载,上行控制信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承载;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下行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上行数据相关传输信息。
通过快速数据传输模式传输的传输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块大小、新数据包/旧数据包、版本信息、调制方式、相关参考信号信息;基站先解码控制信道获取传输信息,再根据传输信息解码数据信道。
另外,当数据信道为上行数据信道时,该数据信道可以没有相应的控制信道,根据基站预先分配资源以及所述用户设备自身业务需求按照预定义格式进行数据传输,比如:按照预定大小的传输块,进行编码调制发送,根据基站针对用户设备发送数据的反馈信息确定是否进行数据重传;
特别地,对于中继传输节点配置用户设备同时具有数据快速传输模式和数据常规传输模式;接收节点的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位于不同的分量载波(服务小区),或位于相同分量载波(服务小区)的不同子帧或同一子帧的不同时域符号上。
具体地,主服务小区采用常规数据传输模式,辅服务小区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或者,
主服务小区采用常规数据传输模式,专有服务小区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其中,专有服务小区是专用于数据快速传输模式的服务小区,或专用于多个***频谱共享(如:LTE和TD-SCDMA、LTE和WCDMA、LTE和CDMA等)的服务小区,如图6(a)为本发明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的复用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专有服务小区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的示意图,图6(b)为本发明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的复用方式的第一实施例中主服务小区采用常规数据传输模式的示意图;或者,
同一个服务小区的不同子帧集合采用不同的传输模式,比如:假设子帧0、子帧1、子帧4、子帧5、子帧6和子帧9为子帧集合1,而子帧2、子帧3、子帧7和子帧8为子帧集合2,子帧集合1对应常规数据传输模式,子帧集合2对应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如图7所示;或者,
同一个服务小区的同一个子帧的不同时域符号采用不同的传输模式,比如:子帧的前2个OFDM符号按照常规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而剩余OFDM符号按照快速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接收节点在子帧的前n个OFDM符号上进行数据检测,比如:检测无力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PDC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ICH),并根据PCFICH确定n值大小,在剩余OFDM符号上按照快速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检测,如图8所示
第二实施例,用户设备根据传输预定义信息确定是否按照快速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具体包括: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是基于时域符号来配置的。
其中,传输预定义信息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配置信息、接入***(传输节点)类型、业务信息;接入***类型包括:该***支持数据快速传输模式;配置信息为传输节点发送的配置信息;业务类型包括:超低时延业务,小资源块需求的数据;如:1ms,20ms等超低时延需求业务;
其中,用户设备确定自身是否按照快速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可以是:
用户设备先根据接入***类型确定当前***是否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如当前***支持快速数据快速传输模式,当用户设备有业务类型数据传输时,用户设备在中继传输节点预先分配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或在下行控制信息指示的资源位置进行数据传输;或者,
用户设备先根据接入***类型确定当前***是否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如当前***支持数据快速传输模式,当用户设备有业务类型数据传输时,用户设备先发传输模式请求信息,待收到反馈快速数据传输模式相关的配置信息后,再按照快速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或者,
用户设备根据接入***类型确定当前***仅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则在该***中按照快速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至少包括传输节点,
传输节点,用于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按照获得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其中,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包括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包括:基于时域符号配置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
传输节点包括发送节点和/或接收节点,其中,
发送节点,用于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按照获得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接收节点,用于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按照获得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其中,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包括基于时域符号配置的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
其中,发送节点仅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当发送节点既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又支持常规数据传输模式时,
发送节点,还用于根据接收节点的预先设置的传输信息确定接收节点是否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并在确定发送节点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时,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指示接收节点数据传输模式为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其中,接收节点的预先设置的传输信息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模式请求信息、设备类型信息、业务类型信息。
接收节点,还用于按照发送节点的指示,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发送节点,还用于在确定出接收节点不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时,确定接收节点按照数据常规传输模式传输数据;相应地,接收节点,还用于按照发送节点的指示,采用常规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发送节点,还用于确定出接收节点同时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时,设置接收节点同时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相应地,接收节点按照发送节点的设置,进行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或常规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
发送节点包括但不限于:基站、中继传输节点、无线网关、路由器等;接收节点包括但不限于UE、微型基站、家庭基站。
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3)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节点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其中,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包括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所述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包括:基于时域符号配置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
传输节点按照获得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其中,
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是动态改变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节点包括发送节点,所述发送节点仅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节点包括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所述发送节点既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又支持常规数据传输模式时,该方法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是否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在确定所述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时,向所述接收节点发送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指示所述接收节点数据传输模式为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接收节点是否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包括:
根据所述接收节点的预先设置的传输信息确定接收节点是否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节点的预先设置的传输信息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模式请求信息、设备类型信息、业务类型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接收节点是否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发送节点接收到来自接收节点的传输模式请求信息,则所述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或者,
如果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接收节点的设备类型信息确定接收节点的类型为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设备,则所述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或者,
如果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接收节点的业务类型信息确定接收节点的业务类型包括:超低时延业务,和/或小资源块需求的数据,则所述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或者,
如果所述发送节点根据接收节点的设备类型信息确定接收设备为支持快速数据传输的设备,且根据接收设备的业务类型确定接收设备为使用快速数据传输的业务类型,则所述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节点包括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如果所述发送节点确定接收节点同时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该方法还包括:所述发送节点设置接收节点同时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节点的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位于不同的服务小区;或者,位于相同服务小区的不同子帧上,或者,位于相同服务小区的同一子帧的不同时域符号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接收节点同时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接收节点的主服务小区采用常规数据传输模式,辅服务小区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接收节点的主服务小区采用常规数据传输模式,专有服务小区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所述接收节点的同一个服务小区的不同子帧集合采用不同的传输模式;
所述接收节点的同一个服务小区的同一个子帧的不同时域符号采用不同的传输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节点包括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所述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包括:
在所述数据传输之前由传输网络中的上层节点下发给所述发送节点,并经由所述发送节点发送给所述接收节点;或者,
在所述接收节点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在所述发送节点发送数据之前,由所述发送节点下发给接收节点;或者,
在所述接收节点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发送节点在数据对应的控制信息中发送;或者,
在所述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动态确定数据传输模式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符号至少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或非正交符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长度包括h个时域符号;其中,h为预先设置的数值、或一个时隙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一个子帧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多个子帧包含的全部或部分时域符号的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长度中的传输数据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为预先设置的;或者,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如数据包的大小,动态确定时域符号的数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符号在子帧中的时域区域的确定方法为:
根据下发的信令指定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
或者,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和与数据相关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相同,或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数据相关的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和相应的控制信道之间的关系为: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结束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紧邻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结束位置,此时,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具有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二者具有不同或部分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且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时域长度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或是由来自所述发送节点的信令指示的,或是根据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来确定,或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之间存在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或者,
根据与所述数据信道相应的控制信道承载的信令确定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位置,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早于或晚于或相同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其起始位置;或,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按照其时域长度来划分,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区域位于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内的预先设置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具有预先设置的间隔t。
16.根据将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频域位置分别确定,其中,所述数据信道的频域位置通过控制信道承载的资源指示信令来确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频域位置是不连续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控制信道包括:下行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下行控制信道,和/或上行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上行控制信道;
如果上行数据信道采用自主调度,则上行控制信道用于指示相应的上行数据信道的相关传输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包括:
按照所述数据传输模式传输上行数据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和/或,按照所述数据传输模式传输下行数据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其中,上行数据通过上行数据信道承载,上行控制信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承载,所述传输包括发送和/或接收。
2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节点包括:基站、中继传输节点、无线网关、路由器;所述接收节点包括用户设备、微型基站、家庭基站。
21.一种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传输节点,
传输节点,用于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按照获得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其中,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包括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所述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包括:基于时域符号配置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其中,
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是动态改变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传输节点包括发送节点,所述发送节点仅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节点包括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当所述发送节点既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又支持常规数据传输模式时,
所述发送节点,还用于根据接收节点的预先设置的传输信息确定接收节点是否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并在确定发送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时,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指示接收节点数据传输模式为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接收节点,还用于按照发送节点的指示,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节点,还用于在确定出接收节点不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时,确定接收节点按照数据常规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所述接收节点,还用于按照发送节点的指示,采用常规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节点,还用于确定出接收节点同时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时,设置接收节点同时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接收节点按照发送节点的设置,进行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或常规数据传输模式的数据传输。
26.根据权利要求23~2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节点包括:基站、中继传输节点、无线网关、路由器;
所述接收节点包括用户设备、微型基站、家庭基站。
27.根据权利要求22~2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符号至少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或非正交符号。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长度包括h个时域符号;其中,h为预先设置的数值、或一个时隙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一个子帧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多个子帧包含的全部或部分时域符号的数量。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长度中的传输数据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为预先设置的;或者,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如数据包的大小,动态确定时域符号的数量。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符号在子帧中的时域区域的确定为:
根据下发的信令指定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
或者,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和与数据相关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相同,或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数据相关的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和相应的控制信道之间的关系为: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结束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紧邻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结束位置,此时,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具有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二者具有不同或部分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且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时域长度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或是由来自所述发送节点的信令指示的,或是根据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来确定,或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之间存在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或者,
根据与所述数据信道相应的控制信道承载的信令确定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位置,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早于或晚于或相同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其起始位置;或,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按照其时域长度来划分,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区域位于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内的预先设置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具有预先设置的间隔t。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频域位置是不连续的。
33.一种发送节点,其特征在于,用于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按照获得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其中,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包括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所述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包括:基于时域符号配置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其中,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是动态改变的。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发送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节点仅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发送节点,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送节点既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又支持常规数据传输模式时,
所述发送节点,还用于根据接收节点的预先设置的传输信息确定接收节点是否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并在确定发送节点使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时,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指示接收节点数据传输模式为快速数据传输模式;
所述接收节点的预先设置的传输信息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模式请求信息.设备类型信息.业务类型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送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节点,还用于在确定出接收节点不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时,确定接收节点按照数据常规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发送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节点,还用于确定出接收节点同时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时,设置接收节点同时支持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和常规数据传输模式。
38.根据权利要求33-37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节点包括:基站、中继传输节点、无线网关、路由器。
39.根据权利要求33~37任一项所述的发送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符号至少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或非正交符号。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发送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长度包括h个时域符号;其中,h为预先设置的数值.或一个时隙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一个子帧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多个子帧包含的全部或部分时域符号的数量。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发送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长度中的传输数据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为预先设置的;或者,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如数据包的大小,动态确定时域符号的数量。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发送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符号在子帧中的时域区域的确定为:
根据下发的信令指定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
或者,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和与数据相关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相同,或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数据相关的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发送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和相应的控制信道之间的关系为: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结束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紧邻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结束位置,此时,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具有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二者具有不同或部分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且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时域长度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或是由所述发送节点的信令指示的,或是根据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来确定,或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之间存在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或者,
根据与所述数据信道相应的控制信道承载的信令确定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位置,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早于或晚于或相同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其起始位置;或,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按照其时域长度来划分,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区域位于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内的预先设置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具有预先设置的间隔t。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发送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频域位置是不连续的。
45.一种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用于获取数据传输模式信息;按照获得的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其中,数据传输模式信息包括快速数据传输模式,所述快速数据传输模式包括:基于时域符号配置数据传输的时域长度;其中,
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是动态改变的。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节点,还用于按照发送节点的指示,采用快速数据传输模式传输数据和/或常规传输模式传输数据。
47.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节点为用户设备、微型基站、家庭基站。
48.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符号至少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或非正交符号。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长度包括h个时域符号;其中,h为预先设置的数值.或一个时隙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一个子帧包含的时域符号的数量.或多个子帧包含的全部或部分时域符号的数量。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长度中的传输数据的时域符号的数量为预先设置的;或者,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如数据包的大小,动态确定时域符号的数量。
51.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符号在子帧中的时域区域的确定方法为:
根据下发的信令指定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
或者,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和与数据相关的下行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相同,或所述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根据数据相关的控制信道的时域起始位置确定。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和相应的控制信道之间的关系为: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和时域结束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紧邻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结束位置,此时,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具有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二者具有不同或部分相同的频域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具有相同的时域起始位置,且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大于或等于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其中,所述数据信道时域长度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或是由信令指示的,或是根据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来确定,或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之间存在预先设置的映射关系;或者,
根据与所述数据信道相应的控制信道承载的信令确定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位置,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早于或晚于或相同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其起始位置;或,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符号的时域起始位置按照其时域长度来划分,所述控制信道的时域符号区域位于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内的预先设置位置;或者,
所述数据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和控制信道的时域长度区域位置具有预先设置的间隔t。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接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和其相应的控制信道的频域位置是不连续的。
CN201410153277.8A 2014-04-16 2014-04-1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0255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3277.8A CN105025574B (zh) 2014-04-16 2014-04-1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5/304,121 US10623999B2 (en) 2014-04-16 2014-07-24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2160867.2A EP4156586A1 (en) 2014-04-16 2014-07-24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14/082875 WO2015158056A1 (zh) 2014-04-16 2014-07-2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14889559.2A EP3116276B1 (en) 2014-04-16 2014-07-24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6562859A JP6377763B2 (ja) 2014-04-16 2014-07-24 データ伝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16/811,005 US11546804B2 (en) 2014-04-16 2020-03-06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3277.8A CN105025574B (zh) 2014-04-16 2014-04-1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5574A CN105025574A (zh) 2015-11-04
CN105025574B true CN105025574B (zh) 2019-07-02

Family

ID=54323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53277.8A Active CN105025574B (zh) 2014-04-16 2014-04-1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623999B2 (zh)
EP (2) EP4156586A1 (zh)
JP (1) JP6377763B2 (zh)
CN (1) CN105025574B (zh)
WO (1) WO20151580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01175B2 (en) * 2015-11-06 2017-10-24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w latency transmissions
CN108352934B (zh) * 2015-11-06 2021-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下行数据的方法和基站
FR3043522A1 (fr) * 2015-11-10 2017-05-12 Orang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de volume variable dans un reseau mobile de communication
EP3331294B1 (en) * 2015-11-13 2023-03-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of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 and device utilizing same
CN108702345B (zh) 2015-12-18 2022-04-05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无线通信***中具有缩短的端到端延时的数据信号传输
WO2017133013A1 (zh) 2016-02-05 2017-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及设备
JP6949153B2 (ja) * 2016-02-05 2021-10-13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制御シグナリング送信の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N107046720B (zh) * 2016-02-06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时延业务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
CN107154901B (zh) * 2016-03-03 2021-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及***、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7157312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Mediatek Inc. Flexible frame structure for ofdm systems
CN107306172A (zh) * 2016-04-19 2017-10-31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低时延上行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0819388B2 (en) * 2016-05-12 2020-10-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8018479A1 (zh) * 2016-07-27 2018-02-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18027809A1 (zh) * 2016-08-11 2018-02-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和通信***
WO2018027807A1 (zh) * 2016-08-11 2018-02-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和通信***
JP6961691B2 (ja) 2016-11-03 2021-11-05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アップリンク信号の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08174445B (zh) * 2016-12-07 2022-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KR20190092418A (ko) * 2016-12-07 2019-08-07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자율적인 업링크를 위한 제어 채널 구성 및 타이밍
KR20190098974A (ko) 2016-12-23 2019-08-23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8141091A1 (zh) * 2017-02-04 2018-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信息的方法、接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3034B (zh) * 2017-03-24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8811105B (zh) 2017-05-04 2023-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EP3636023B1 (en) * 2017-05-05 2021-08-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990145B (zh) * 2017-06-01 2021-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及存储介质
WO2018227630A1 (zh) * 2017-06-16 2018-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7205279A (zh) * 2017-06-20 2017-09-26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S2896914T3 (es) 2017-08-10 2022-02-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s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dispositivo de red y dispositivo terminal
CN109600846B (zh) * 2017-09-30 2022-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域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RU2752255C1 (ru) * 2017-10-25 2021-07-23 Гуандун Оппо Мобайл Телекоммьюникейшнз Корп., Лтд.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режима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компьютерный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CN109787731A (zh) * 2017-11-14 2019-05-2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时域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0034899B (zh) * 2018-01-12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KR20200117983A (ko) 2018-02-08 2020-10-14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정보 전송 방법, 정보 수신 방법, 단말 기기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CN109314969B (zh) * 2018-09-21 2023-09-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8119024A (zh) * 2018-12-21 2024-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非授权频段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891092B (zh) * 2019-12-09 2022-09-23 北京布袋森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数据压缩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21044833A (ja) * 2020-11-25 2021-03-18 フラウンホーファー−ゲゼルシャフト・ツール・フェルデルング・デル・アンゲヴァンテン・フォルシュング・アインゲトラーゲネル・フェライン エンド・ツー・エンド・レイテンシが縮小され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信号送信
CN114885360A (zh) * 2022-06-09 2022-08-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时延可靠性确定方法、接入网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2417A (zh) * 2007-05-09 2010-03-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移动通信***中短延迟时间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1924721A (zh) * 2009-06-10 2010-12-22 清华大学 确定下行多址***传输模式的方法及发射端、接收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19930B1 (en) 2000-11-03 2004-11-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allocating a channel resource in wireless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O2002091651A2 (en) * 2001-05-10 2002-11-14 Sasken Fast exchange during initialization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573944B2 (en) * 2004-10-21 2009-08-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ncel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83795B (zh) 2007-09-07 2010-12-08 北京大学 提高ofdm发射机有效数据传输效率的方法及ofdm发射机
KR101443630B1 (ko) * 2007-11-09 2014-09-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본 신호 할당 단위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신호 전송방법
KR101604684B1 (ko) * 2008-01-17 2016-03-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순환전치길이 정보 전송방법
WO2011055986A2 (en) * 2009-11-08 2011-05-12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and a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a csi-rs, and a method and a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the csi-rs
CN102595604B (zh) * 2012-01-18 2015-01-28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向终端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
JP5713457B2 (ja) 2012-03-27 2015-05-0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420054B2 (en) * 2014-03-28 2019-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a system that supports a first subframe type having a first symbol duration and a second subframe type having a second symbol dur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2417A (zh) * 2007-05-09 2010-03-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移动通信***中短延迟时间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1924721A (zh) * 2009-06-10 2010-12-22 清华大学 确定下行多址***传输模式的方法及发射端、接收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46804B2 (en) 2023-01-03
CN105025574A (zh) 2015-11-04
EP4156586A1 (en) 2023-03-29
US20170041829A1 (en) 2017-02-09
US20200213911A1 (en) 2020-07-02
JP2017516388A (ja) 2017-06-15
EP3116276B1 (en) 2022-03-09
EP3116276A1 (en) 2017-01-11
US10623999B2 (en) 2020-04-14
EP3116276A4 (en) 2017-04-05
JP6377763B2 (ja) 2018-08-22
WO2015158056A1 (zh) 2015-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557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207754B (zh)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装置及***
JP5980330B2 (ja) 異種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動的アップリンクおよびダウンリンク構成を知らせる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KR102019716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간 직접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74378B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针对中继器的控制信息和***信息的装置及其方法
US1037478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number of bits
EP2540026B1 (en) Control information assigning method
EP257540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dma), and base station
CN106851744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04344B (zh) 资源池配置方法及d2d ue
WO2018030158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184268A (zh) 一种业务适配的普适帧结构配置方法
TW201739228A (zh) 終端裝置、基地台裝置及通訊方法
CN110830954B (zh) 一种直接链路通信的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US10433322B2 (en)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device us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541544A (zh)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KR2013005418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 전송을 위한 레퍼런스 시그널링 리소스 할당 방법
CN103813467B (zh) 一种mtc指示信令的发送方法及基站、mtc调度方法
JP2015507870A (ja) 半二重および全二重のための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4101788A1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037517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基站
JP2015506601A (ja) 半二重および全二重のための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1612934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中継方法およびノード
CN102457910B (zh) 一种中继节点的公共搜索空间的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12887074B (zh)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终端、接入网设备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