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0348A - 业务链路由方法及***、及***中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业务链路由方法及***、及***中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0348A
CN104980348A CN201410136043.2A CN201410136043A CN104980348A CN 104980348 A CN104980348 A CN 104980348A CN 201410136043 A CN201410136043 A CN 201410136043A CN 104980348 A CN104980348 A CN 104980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business chain
data message
via node
h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360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峑郡
周建锋
吴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1360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80348A/zh
Priority to JP2016559847A priority patent/JP2017510208A/ja
Priority to EP14888198.0A priority patent/EP3128701A4/en
Priority to US15/300,964 priority patent/US10305822B2/en
Priority to EP18192031.5A priority patent/EP3425856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4/086062 priority patent/WO201514948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980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03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55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 H04L49/552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by ensuring the integrity of packets received through redundant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0Hop count for routing purposes, e.g. TT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4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an overlay rout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7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based on intermediate node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业务链路由方法及***、及***中的设备。其中,该业务链路由方法包括:中继节点接收交换节点转发的第一数据报文,其中,第一数据报文是发送给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下一跳节点的报文,中继节点与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中继节点确定下一跳节点的类型为业务节点后,删除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中继节点将删除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数据报文发送给交换节点,以使交换节点根据绑定关系将删除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数据报文转发给下一跳节点。通过本发明,达到了提高业务链路由成功的概率,健全业务链路由机制的效果。

Description

业务链路由方法及***、及***中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业务链路由方法及***、及***中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运营商正在通过部署移动增值业务网络提高用户体验质量(Qualify of Experience,简称为QoE)的方式减少网络带宽压力,并提供增值业务。移动增值业务网络的业务链路主要包括图1所示的两种模式:
模式1:业务使能器静态链接在一起,流量需要经过业务链路中所有的业务使能器,通常移动网关使用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简称为APN)来区分不同的业务链路;
模式2:所有的业务使能器连接到一个集中的流量路由控制器,每个业务使能器处理完后,流量回到集中控制器来决定下一跳。
在模式1中,每个APN对应的业务使能器之间的组网拓扑是相对静态的,甚至是固定串接成一个业务链,加入或移除一个业务使能器,或者简单改变业务链的逻辑,都会导致网络拓扑的更改,这为运营商的业务部署和管理带来很多的问题,网络拓扑的依赖性直接导致人工配置的复杂性,导致业务使能器只能按照既定的顺序部署而无法更改(虽然很多业务使能器之间没有执行先后顺序的限制),这样难以适应弹性、快速的服务部署变动;
在模式2中,资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简称为CAPX)是比较高的,所有的流量总是经过集中控制器来确定下一跳,导致和分组网关之间具有重复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业界提出一种业务链路由方案,如图1所示,该方案中包含以下几个网元设备:
流分类网元设备,主要负责对接收的数据报文进行业务识别和业务链选择,并在数据报文中***对应的业务链标签,具体请参照图2;
业务编排网元设备,主要负责对业务链串联的业务节点的顺序进行编排;
网络控制网元设备,主要负责对移动增值业务网络的网络拓扑和业务链路由表进行维护和管理;
交换机,主要负责接收数据报文,并根据业务链路由表转发数据报文。
但是,不是移动增值业务网络的所有节点都支持业务链路由,如图3和图4所示,在图3中,业务节点2不支持业务链路由机制,会导致业务链路径2路由失败,在图4中,交换机2不支持业务链路由机制,同样会导致业务链路由失败。
针对相关技术中移动增值业务网络的传统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机制容易导致业务链路由失败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业务链路由方法及***、及***中的设备,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链路由方法,包括:中继节点接收交换节点转发的第一数据报文,其中,第一数据报文是发送给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下一跳节点的报文,中继节点与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中继节点确定下一跳节点的类型为业务节点后,删除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中继节点将删除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数据报文发送给交换节点,以使交换节点根据绑定关系将删除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数据报文转发给下一跳节点。
优选地,中继节点删除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包括:中继节点保存第一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和业务链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地址五元组包括: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源IP地址、源端口以及协议号;中继节点从第一数据报文中删除业务链标识。
优选地,在中继节点将删除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数据报文发送给交换节点之后,包括:中继节点接收交换节点转发的第二数据报文,其中,第二数据报文是下一跳节点进行报文处理后返回的报文;中继节点为第二数据报文添加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中继节点将添加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二数据报文转发到交换节点。
优选地,中继节点为第二数据报文添加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包括:中继节点获取第二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中继节点在已经保存的对应关系所属的对应关系集合中,查找第二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是否存在相应的业务链标识;在查找结果为是的情况下,中继节点把查找到的业务链标识添加到第二数据报文中,从对应关系集合中删除对应关系;在查找结果为否的情况下,中继节点确定下一跳节点进行报文处理时已经修改了地址五元组,从下一跳节点获取第一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并根据对应关系获取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将获取到的业务链标识添加到第二数据报文中。
优选地,绑定关系是采用预先为交换节点配置或者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向交换节点发送通知的方式,为中继节点和下一跳节点配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优选地,绑定关系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更改业务链路由信息的方式为中继节点和下一跳节点设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优选地,在网络控制节点更改业务链路由信息之前,包括:交换节点发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业务链标识,根据业务链路由信息确定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交换节点向网络控制节点发送事件上报;网络控制节点根据网络拓扑为下一跳节点分配中继节点,其中,中继节点包括:虚拟机、业务设备、或网络控制节点的内部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链路由***,包括:业务编排节点、网络控制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以及中继节点,其中,中继节点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交换节点转发的第一数据报文,其中,第一数据报文是发送给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下一跳节点的报文,中继节点与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下一跳节点的类型为业务节点后,删除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删除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数据报文发送给交换节点,以使交换节点根据绑定关系将删除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数据报文转发给下一跳节点。
优选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保存单元,用于保存第一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和业务链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地址五元组包括: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源IP地址、源端口以及协议号;删除单元,用于从第一数据报文中删除业务链标识。
优选地,中继节点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交换节点转发的第二数据报文,其中,第二数据报文是下一跳节点进行报文处理后返回的报文;第二处理模块,用于为第二数据报文添加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添加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二数据报文转发到交换节点。
优选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获取单元,获取第二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查找单元,用于在已经保存的对应关系所属的对应关系集合中,查找第二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是否存在相应的业务链标识;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查找单元的查找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把查找到的业务链标识添加到第二数据报文中,从对应关系集合中删除对应关系;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查找单元的查找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下一跳节点进行报文处理时已经修改了地址五元组,从下一跳节点获取第一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并根据对应关系获取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将获取到的业务链标识添加到第二数据报文中。
优选地,绑定关系是以预先为交换节点配置的或者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向交换节点发送通知的方式,为中继节点和下一跳节点配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优选地,绑定关系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更改业务链路由信息的方式为中继节点和下一跳节点设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优选地,交换节点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发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业务链标识,根据业务链路由信息确定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控制节点发送事件上报;网络控制节点包括:分配模块,用于根据网络拓扑为下一跳节点分配中继节点,其中,中继节点包括:虚拟机、业务设备、或网络控制节点的内部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链路由方法,包括:第一中继节点接收交换节点转发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是发送给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下一跳节点的报文,第一中继节点与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第一中继节点确定下一跳节点的类型为交换节点后,将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封装在数据报文中,其中,第二中继节点与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第一中继节点将封装了地址信息的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中继节点,以使第二中继节点从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删除地址信息后,将删除了地址信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交换节点。
优选地,在第一中继节点接收交换节点转发的数据报文之前,包括: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由网络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
优选地,绑定关系是采用预先为交换节点配置的或者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向交换节点发送通知的方式,为第一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及下一跳节点配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优选地,绑定关系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更改业务链路由信息的方式为第一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及下一跳节点设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优选地,在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由网络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之前,包括:交换节点发现数据报文中携带业务链标识,根据业务链路由信息确定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交换节点向网络控制节点发送事件上报;网络控制节点根据网络拓扑为下一跳节点分配第一中继节点和第二中继节点,其中,第二中继节点是指与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交换节点直接相连的中继节点。
优选地,当第二中继节点不属于网络控制节点管辖时,网络控制节点向管辖第二中继节点的网络控制节点发送分配请求,以获得使用第二中继节点的权利和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链路由***,包括:业务编排节点、网络控制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第一中继节点以及第二中继节点,其中,第一中继节点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交换节点转发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是发送给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下一跳节点的报文,第一中继节点与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下一跳节点的类型为交换节点后,将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封装在数据报文中,其中,第二节点与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将封装了地址信息的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中继节点,以使第二中继节点从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删除地址信息后,将删除了地址信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交换节点。
优选地,第一中继节点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网络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
优选地,绑定关系是采用预先为交换节点配置的或者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向交换节点发送通知的方式,为第一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及下一跳节点配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优选地,绑定关系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更改业务链路由信息的方式为第一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及下一跳节点设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优选地,交换节点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发现数据报文中携带业务链标识,根据业务链路由信息确定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控制节点发送事件上报;网络控制节点包括:分配模块,用于根据网络拓扑为下一跳节点分配第一中继节点和第二中继节点,其中,第二中继节点是指与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交换节点直接相连的中继节点。
优选地,网络控制节点还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第二中继节点不属于网络控制节点管辖时,向管辖第二中继节点的网络控制节点发送分配请求,以获得使用第二中继节点的权利和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编排网元设备,包括:收集模块,用于收集业务链中所有业务节点的业务链路由能力信息;筛选模块,用于根据业务链路由能力信息,筛选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的业务节点;通知模块,用于将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的业务节点通知给网络控制网元设备,以使网络控制网元设备根据网络拓扑,将与不支持业务路由能力的业务节点相连的交换节点的端口设置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控制网元设备,包括:收集模块,用于收集移动增值服务网络中所有交换节点的业务链路由能力信息;筛选模块,用于根据业务链路由能力信息,筛选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的交换节点;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网络拓扑,将与不支持业务路由能力的交换节点相连的交换节点的端口设置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在向下一跳节点转发数据失败或无应答的情况下,确定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上报模块,用于向网络控制网元设备上报用于指示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的端口状态信息,以使网络控制网元设备根据预定策略和端口状态信息确定下一跳节点确实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控制网元设备返回的应答消息,其中,应答消息用于通知交换机将与下一跳节点相连的端口设置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状态;设置模块,用于根据应答消息,将与下一跳节点相连的交换机端口设置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状态。
通过本发明,采用在运营商传统部署的移动增值服务网络中增加设置中继节点,并对其它节点进行功能扩展和定义的方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移动增值业务网络的传统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机制容易导致业务链路由失败的问题,可以在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下一跳节点是业务节点时,使用中继节点将交换节点转发的数据报文转发给下一跳业务节点,在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下一跳节点是交换节点时,使用中继节点将交换节点转发的数据报文转发给下一跳交换节点,进而达到了提高业务链路由成功的概率,健全业务链路由机制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移动增值服务网络的业务链路由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在数据报文中***业务链标签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业务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机制时的业务链路由示意图;
图4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交换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机制时的业务链路由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业务链路由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业务链路由***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优选业务链路由***的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业务链路由方法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业务链路由***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优选业务链路由***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编排网元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控制网元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换机的结构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移动增值服务网络的业务链路由的架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下一跳节点为业务节点情况下的报文处理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下一跳节点为交换节点情况下的报文处理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下一跳节点为业务节点情况下的报文处理流程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下一跳节点为交换节点情况下的报文处理流程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设置交换节点端口状态的方式一的流程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设置交换节点端口状态的方式二的流程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设置交换节点端口状态的方式三的流程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交换机不支持业务链路场景下的针对跨域中继节点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业务链路由方法。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业务链路由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502-步骤S506):
步骤S502,中继节点接收交换节点转发的第一数据报文,其中,第一数据报文是发送给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下一跳节点的报文,中继节点与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
步骤S504,中继节点确定下一跳节点的类型为业务节点后,删除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
步骤S506,中继节点将删除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数据报文发送给交换节点,以使交换节点根据绑定关系将删除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数据报文转发给下一跳节点。
通过上述各个步骤,采用在运营商传统部署的移动增值服务网络中增加设置中继节点,并对其它节点进行功能扩展和定义的方式,可以在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下一跳节点是业务节点时,使用中继节点将交换节点转发的数据报文转发给下一跳业务节点,从而提高了业务链路由成功的概率,健全了业务链路由机制。
在本实施例一中,在步骤S504,中继节点删除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中继节点先保存第一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和业务链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地址五元组包括: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源IP地址、源端口以及协议号;中继节点再从第一数据报文中删除业务链标识。
在本实施例一中,在执行步骤S506之后,中继节点还可以接收交换节点转发的第二数据报文,其中,第二数据报文是下一跳节点进行报文处理后返回的报文;中继节点为第二数据报文添加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中继节点将添加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二数据报文转发到交换节点。
其中,中继节点为第二数据报文添加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中继节点先获取第二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中继节点在已经保存的对应关系所属的对应关系集合中,查找第二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是否存在相应的业务链标识;在查找结果为是的情况下,中继节点把查找到的业务链标识添加到第二数据报文中,从对应关系集合中删除对应关系;在查找结果为否的情况下,中继节点确定下一跳节点进行报文处理时已经修改了地址五元组,从下一跳节点获取第一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并根据对应关系获取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将获取到的业务链标识添加到第二数据报文中。
在本实施例一中,绑定关系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方式(1)绑定关系是采用预先为交换节点配置或者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向交换节点发送通知的方式,为中继节点和下一跳节点配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方式(2)绑定关系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更改业务链路由信息的方式为中继节点和下一跳节点设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其中,在方式(2)的实施过程中,在网络控制节点更改业务链路由信息之前,还可以包括:交换节点发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业务链标识,根据业务链路由信息确定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交换节点向网络控制节点发送事件上报;网络控制节点根据网络拓扑为下一跳节点分配中继节点,其中,中继节点包括:虚拟机、业务设备、或网络控制节点的内部组件。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业务链路由***,用于实现实施例一提供的业务链路由方法。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业务链路由***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主要包括:业务编排节点10、网络控制节点20、交换节点30、业务节点40、以及中继节点50。
其中,中继节点5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交换节点30转发的第一数据报文,其中,第一数据报文是发送给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下一跳节点的报文,中继节点50与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第一处理模块52,用于确定下一跳节点的类型为业务节点后,删除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第一发送模块53,用于将删除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数据报文发送给交换节点30,以使交换节点30根据绑定关系将删除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数据报文转发给下一跳节点。
在图6所示的业务链路由***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一还提供了一种优选业务链路由***。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优选业务链路由***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在该优选业务链路由***中,第一处理模块52包括:保存单元522,用于保存第一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和业务链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地址五元组包括: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源IP地址、源端口以及协议号;删除单元524,用于从第一数据报文中删除业务链标识。
在该优选业务链路由***中,中继节点50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54,用于接收交换节点30转发的第二数据报文,其中,第二数据报文是下一跳节点进行报文处理后返回的报文;第二处理模块55,用于为第二数据报文添加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第二发送模块56,用于将添加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二数据报文转发到交换节点30。
进一步地,第二处理模块55可以包括:获取单元552,获取第二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查找单元,用于在已经保存的对应关系所属的对应关系集合中,查找第二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是否存在相应的业务链标识;第一处理单元554,用于在查找单元的查找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把查找到的业务链标识添加到第二数据报文中,从对应关系集合中删除对应关系;第二处理单元556,用于在查找单元的查找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下一跳节点进行报文处理时已经修改了地址五元组,从下一跳节点获取第一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并根据对应关系获取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将获取到的业务链标识添加到第二数据报文中。
优选地,绑定关系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方式(1)绑定关系是以预先为交换节点30配置的或者是由网络控制节点20通过向交换节点30发送通知的方式,为中继节点50和下一跳节点配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方式(2)绑定关系是由网络控制节点20通过更改业务链路由信息的方式为中继节点50和下一跳节点设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在该优选业务链路由***中,交换节点30包括:确定模块32,用于发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业务链标识,根据业务链路由信息确定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发送模块34,用于向网络控制节点20发送事件上报;网络控制节点20包括:分配模块22,用于根据网络拓扑为下一跳节点分配中继节点50,其中,中继节点50可以包括:虚拟机、业务设备、或网络控制节点的内部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业务链路由方法。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业务链路由方法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802-步骤S806):
步骤S802,第一中继节点接收交换节点转发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是发送给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下一跳节点的报文,第一中继节点与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
步骤S804,第一中继节点确定下一跳节点的类型为交换节点后,将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封装在数据报文中,其中,第二节点与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
步骤S806,第一中继节点将封装了地址信息的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中继节点,以使第二中继节点从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删除地址信息后,将删除了地址信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交换节点。
通过上述各个步骤,采用在运营商传统部署的移动增值服务网络中增加设置中继节点,并对其它节点进行功能扩展和定义的方式,可以在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下一跳节点是交换节点时,使用中继节点将交换节点转发的数据报文转发给下一跳交换节点,从而提高了业务链路由成功的概率,健全了业务链路由机制。
在本实施例二中,在执行步骤S802之前,第一中继节点可以接收由网络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
优选地,在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由网络控制节点发送的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之前,还可以包括:交换节点发现数据报文中携带业务链标识,根据业务链路由信息确定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交换节点向网络控制节点发送事件上报;网络控制节点根据网络拓扑为下一跳节点分配第一中继节点和第二中继节点,其中,第二中继节点是指与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交换节点直接相连的中继节点。
在本实施例二中,绑定关系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方式(1)绑定关系是采用预先为交换节点配置的或者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向交换节点发送通知的方式,为第一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及下一跳节点配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2)绑定关系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更改业务链路由信息的方式为第一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及下一跳节点设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优选地,当第二中继节点不属于网络控制节点管辖时,网络控制节点可以向管辖第二中继节点的网络控制节点发送分配请求,以获得使用第二中继节点的权利和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业务链路由***,用于实现实施例二提供的业务链路由方法。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业务链路由***的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该***主要包括:业务编排节点10、网络控制节点20、交换节点30、业务节点40、第一中继节点52以及第二中继节点54,其中,第一中继节点52包括:第一接收模块522,用于接收交换节点30转发的数据报文,其中,数据报文是发送给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下一跳节点的报文,第一中继节点52与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第一处理模块524,用于确定下一跳节点的类型为交换节点后,将第二中继节点54的地址信息封装在数据报文中,其中,第二中继节点54与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第二处理模块526,用于将封装了地址信息的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二中继节点54,以使第二中继节点54从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删除地址信息后,将删除了地址信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交换节点30。
在图9所示的业务链路由***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优选业务链路由***。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优选业务链路由***的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第一中继节点5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528,用于接收由网络控制节点20发送的第二中继节点54的地址信息。
优选地,绑定关系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方式(1)绑定关系是采用预先为交换节点30配置的或者是由网络控制节点20通过向交换节点30发送通知的方式,为第一中继节点52、第二中继节点54及下一跳节点配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2)绑定关系是由网络控制节点20通过更改业务链路由信息的方式为第一中继节点52、第二中继节点54及下一跳节点设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在该优选业务链路由***中,交换节点30包括:确定模块32,用于发现数据报文中携带业务链标识,根据业务链路由信息确定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第一发送模块34,用于向网络控制节点20发送事件上报;网络控制节点20包括:分配模块22,用于根据网络拓扑为下一跳节点分配第一中继节点52和第二中继节点54,其中,第二中继节点54是指与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交换节点30直接相连的中继节点。
优选地,网络控制节点20还进一步包括:第二发送模块24,用于当第二中继节点54不属于网络控制节点20管辖时,向管辖第二中继节点54的网络控制节点发送分配请求,以获得使用第二中继节点54的权利和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业务编排网元设备。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编排网元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该业务编排网元设备可以包括:收集模块10,用于收集业务链中所有业务节点的业务链路由能力信息;筛选模块20,用于根据业务链路由能力信息,筛选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的业务节点;通知模块30,用于将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的业务节点通知给网络控制网元设备,以使网络控制网元设备根据网络拓扑,将与不支持业务路由能力的业务节点相连的交换节点的端口设置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控制网元设备。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控制网元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12所示,该网络控制网元设备可以包括:收集模块10,用于收集移动增值服务网络中所有交换节点的业务链路由能力信息;筛选模块20,用于根据业务链路由能力信息,筛选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的交换节点;设置模块30,用于根据网络拓扑,将与不支持业务路由能力的交换节点相连的交换节点的端口设置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换机的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该交换机可以包括:确定模块10,用于在向下一跳节点转发数据失败或无应答的情况下,确定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上报模块20,用于向网络控制网元设备上报用于指示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的端口状态信息,以使网络控制网元设备根据预定策略和端口状态信息确定下一跳节点确实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接收模块30,用于接收网络控制网元设备返回的应答消息,其中,应答消息用于通知交换机将与下一跳节点相连的端口设置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状态;设置模块40,用于根据应答消息,将与下一跳节点相连的交换机端口设置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状态。
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业务链路由方法及***、业务编排网元设备、网络控制网元设备和/或交换机,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移动增值业务网络的传统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机制容易导致业务链路由失败的问题,达到了提高业务链路由成功的概率,健全业务链路由机制的效果。
下面结合图14至图22以及优选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业务链路由方法及***、业务编排网元设备、网络控制网元设备和/或交换机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和说明。
优选实施例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移动增值服务网络的业务链路由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架构与背景技术架构(图1所示)相比,主要增加一个中继节点网元,由于本优选不涉及到流分类网元,为了描述简明起见,在本架构中省略流分类网元,本架构主要:
业务编排网元设备,除了负责对业务链串联的业务节点的顺序进行编排,还需要负责收集业务节点的能力信息(主要包括:是否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并把这些信息传递给网络控制网元设备;
网络控制网元设备,除了负责对移动增值服务网络的网络拓扑和业务链路由表的维护和管理之外,还需要负责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业务节点和交换节点(交换机)指派中继节点;
交换节点(交换机),除了负责接收数据报文,并根据业务链路由表转发数据报文之外,还需要具备感知下一跳是否支持业务链路由的能力,如果不支持,需要把报文转发至网络控制网元所指派的中继节点;
中继节点,根据网络控制网元告知的下一跳节点的类型执行相应的操作,具体包括:(1)如果下一跳节点的类型为业务节点中,则中继节点将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地址五元组和业务链标识关系进行保存后,删除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再将数据报文交由交换节点转发至下一跳节点;在收到返回的数据报文后,中继节点获取数据报文的五元组,在其之前保存的地址五元组和业务链标识关系中查找对应的业务链标识,查找到,把所对应的业务链标识添加至数据报文中,并删除所存储的五元组和业务链标识对应关系记录,转发数据报文至交换节点。(2)如果下一跳节点的类型为交换节点,第一中继节点获取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并把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封装到数据报文的头部,由第一交换节点将数据报文转发至第二中继节点,由第二中继节点剥离数据报文中所封装的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并将数据报文转发至第二交换节点。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下一跳节点为业务节点情况下的报文处理示意图,如图15所示,交换节点收到数据报文后根据业务链路由表转发报文时,发现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则向网络控制节点上报事件(参见步骤①);
网络控制选择为下一跳节点服务的中继节点,并告知中继节点下一跳节点的类型(注,如果中继节点仅处理业务节点,则无需网络控制网元设备告知下一跳节点的类型),然后通过修改交换节点流表,使中继节点与下一跳业务节点进行地址隧道绑定,将发向业务节点的携带业务链标识的数据报文转发至中继节点,中继节点将不携带业务链标识的数据报文转发至业务节点,业务节点返回的数据报文均转发至中继节点(参见步骤②);
交换节点转发数据报文至中继节点,这时候数据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参见步骤③);
中继节点收到数据报文,动态保存报文中五元组与业务链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五元组指报文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源IP地址,源端口,协议号,删除报文中业务链标识的字段,把报文转发至交换节点(参见步骤④);
交换节点判断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无业务链标识,根据中继节点和业务节点的绑定关系,把数据报文转发至业务节点处理(参见步骤⑤);
业务节点收到报文并处理完毕后返回数据报文(参见步骤⑥);
交换节点根据业务节点和中继节点的绑定关系,把返回的数据报文返回给中继节点(参见步骤⑦);
中继节点接收到数据报文后,首先获取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可以简称为五元组),并根据五元组在其保存的五元组与业务链标识的关系表中查找对应的业务链标识,如果查找到,把所对应的业务链标识添加至数据报文中,并删除所存储的五元组和业务链标识对应关系记录,转发所述报文至交换节点;如果没有找到,表明业务节点修改了报文的初始五元组,例如NAT类型业务节点,这时,中继节点需要向业务节点获取初始五元组信息,并根据初始五元组查找关系表,获取业务链标识,获取完同样把业务链标识字段***到数据报文中,然后转发报文至交换节点(参见步骤8);
交换节点负责把报文转发至下下跳。
图1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下一跳节点为交换节点情况下的报文处理示意图,如图16所示,交换节点收到数据报文根据业务链路由表转发报文时,发现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则向网络控制节点上报事件(参见步骤①);
网络控制网元设备选择为下一跳节点服务的第一中继节点(包括第一中继节点和第二中继节点),首先获取第二中继节点地址信息,这里的第二中继节点是指可以直连后续支持业务链路由交换节点的中继节点,其获取方法可分两种:第一种,第二中继节点属于当前的网络控制网元设备管辖,则网络控制网元设备根据网络拓扑及交换节点能力,选择第二中继节点;第二种,第二中继节点可能不属于当前的网络控制网元设备管辖(称之为网络控制网设备1),网络控制网元设备1需要向网络控制网元设备2(第二中继节点所属的网络控制网元设备)请求分配第二中继节点(详细见图22)。网络控制网设备1获取中继节点2(即第二中继节点)地址信息传递给中继节点1(即第一中继节点),然后通过修改交换节点流表,使中继节点1和中继节点2与下一跳业务节点进行地址隧道绑定,发向业务节点的携带业务链标识的数据报文转发至中继节点1,中继节点1下发不携带业务链标识报文转发至业务节点,业务节点返回的数据报文均转发至中继节点1(参见步骤②);
交换节点转发数据报文至第一中继节点,这时候数据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参见步骤③);
第一中继节点收到数据报文,在报文前封装第二中继节点地址信息,转发报文至交换节点(参见步骤④);
交换节点转发数据报文至第二中继节点(参见步骤⑤);
第二中继节点收到数据报文后,剥离本节点地址信息,把报文传递给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交换机(参见步骤⑥);
交换节点负责把报文转发至相应的业务节点。
图1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下一跳节点为业务节点情况下的报文处理流程图,如图17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1701、交换节点收到数据报文,发现报文中携带业务链标识,然后根据业务链路由表感知报文转发的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
S1702、交换节点向网络控制节点设备发事件上报;
S1703、网络控制节点设备根据网络拓扑,为下一跳节点分配中继节点,该中继节点可以是一个虚拟机实例,或者是一个业务设备,或者网络控制节点内部的一个组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交换节点已知中继节点存在(例如,网络控制节点已告知交换节点,或者交换节点已静态配置有中继节点(包括内置中继节点)),前三个步骤是不需要的。
S1704、网络控制节点设备更改业务链路由流表,使中继节点与下一跳业务节点进行地址隧道绑定,发向业务节点的携带业务链标识的数据报文转发至中继节点,中继节点将不携带业务链标识的数据报文转发至业务节点,业务节点返回的数据报文均转发至中继节点;
S1705、交换节点根据业务链路由流表,把数据报文转发至中继节点;
S1706、中继节点接收到数据报文后,动态保存报文中的五元组与业务链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五元组指报文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源IP地址,源端口,协议号),再删除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字段,把数据报文转发至交换节点;
S1707、交换节点确定接收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没有业务链标识,根据中继节点与业务节点的绑定关系,把数据报文转发至业务节点进行处理;
S1708-S1709、业务节点对接收到数据报文进行处理完毕后返回数据报文,交换节点根据业务节点和中继节点的绑定关系,把返回的数据报文返回给中继节点;
S1710、中继节点收到数据报文后,首先获取数据报文中的五元组,并根据五元组在其保存的地址五元组和业务链标识关系表中查找对应的业务链标识,如果查找到,把所对应的业务链标识添加至数据报文中,并删除所存储的五元组和业务链标识对应关系记录,转发数据报文至交换节点,如果没有找到,表明业务节点修改了报文的初始五元组(例如,NAT类型业务节点),这时,中继节点需要向业务节点获取初始五元组信息,并根据初始五元组查找关系表,获取业务链标识,获取后同样把业务链标识字段***到数据报文中,然后转发数据报文至交换节点,有交换节点转发报文至下下跳节点。
图1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下一跳节点为交换节点情况下的报文处理流程图,如图18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1801、交换节点接收到数据报文后,根据业务链路由表转发报文时发现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
S1802、交换节点向网络控制节点设备上报事件步骤;
S1803、网络控制节点设备选择为下一跳节点服务的中继节点,获取第二中继节点地址信息,这里的第二中继节点是指可以直连后续支持业务链路由交换节点中继节点,其获取方法可分两种:第一种,第二中继节点属于网络控制节点设备管辖,网络控制节点设备根据网络拓扑及交换节点能力,选择第二中继节点,第二种,第二中继节点可能不属于网络控制节点设备管辖,网络控制1需要向网络控制2请求分配第二中继节点(详细见图22);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交换节点已知中继节点(如网络控制节点已告知交换节点,或者交换节点已静态配置有中继节点(包括内置中继节点)),前述三个步骤是不需要的。
S1804、网络控制节点设备获取中继节点2的地址信息并传递给中继节点1;
S1805、通过修改交换节点流表,使中继节点与下一跳业务节点进行地址隧道绑定,发向业务节点的携带业务链标识的数据报文转发至中继节点,中继节点将不携带业务链标识的数据报文转发至业务节点,业务节点返回的数据报文均转发至中继节点;
S1806、交换节点转发数据报文至中继节点1(此时数据报文携带业务链标识);
S1807、中继节点接收到数据报文后,在数据报文前封装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并转发报文至交换节点;
S1808、交换节点转发数据报文至第二中继节点;
S1809、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到数据报文后,剥离本节点地址信息,并把数据报文传递给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交换机,交换节点负责把数据报文转发至相应的业务节点。
图19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设置交换节点端口状态的方式一的流程图,该方式一用于使交换机能够感知下一跳节点是否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如图19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1901、业务编排节点收集各业务节点的能力;
S1902、筛选出哪些节点不支持业务路由,并告知网络控制节点;
S1903、网络控制节点根据网络拓扑,把与不具备业务链路由能力的业务节点相连的交换机端口设置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状态”,当交换机根据业务链路由表查找,发现出口端口状态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状态”时,触发图17/18所示的流程;
S1904、网络控制节点返回上报业务节点能力信息应答。
图20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设置交换节点端口状态的方式二的流程图,该方式二用于由网络控制节点感知交换节点的下一跳交换机是否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如图20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2001、网络控制节点收集网络中各交换节点的能力信息,筛选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交换机;
S2002、网络控制节点根据网络拓扑,把与不具备业务链路由能力的交换节点相连的交换机端口设置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状态”。
图2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设置交换节点端口状态的方式三的流程图,该方式三用于由交换节点感知下一跳是否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如图21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2101、交换节点在数据转发时,感知下一跳不支持业务链路由(例如,数据发送无应答或发送失败);
S2102、交换节点向网络控制节点上报端口状态信息,告知网络控制节点下一跳业务链路由失败;
S2103、网络控制节点根据策略(例如,失败次数门限),确定交换节点上报的下一跳确实不支持业务链路由,则回应答消息,通知交换节点将端口设置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状态”。
图2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交换机不支持业务链路场景下的针对跨域中继节点的处理流程图,如图22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2201、业务域1网络控制节点1收到交换节点上报下一跳不支持业务链路由,则先指派本域的中继节点1;
S2202、向域2的网络控制节点2请求分配中继节点;
S2203、域2的网络控制节点2分配中继节点2;
S2204、并告知中继节点1的信息(本步骤为可选步骤);
S2205、返回请求应答,携带中继节点2地址信息;
S2206、网络控制节点1把收集的中继节点2的地址信息告知中继节点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的。例如:一种处理器,包括上述各个模块,或者,上述各个模块分别位于一个处理器中。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采用在运营商传统部署的移动增值服务网络中增加设置中继节点,并对其它节点进行功能扩展和定义的方式,可以在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下一跳节点是业务节点时,使用中继节点将交换节点转发的数据报文转发给下一跳业务节点,在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下一跳节点是交换节点时,使用中继节点将交换节点转发的数据报文转发给下一跳交换节点,进而达到了提高业务链路由成功的概率,健全业务链路由机制的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业务链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节点接收交换节点转发的第一数据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报文是发送给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下一跳节点的报文,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
所述中继节点确定所述下一跳节点的类型为业务节点后,删除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
所述中继节点将删除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交换节点,以使所述交换节点根据所述绑定关系将删除了所述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数据报文转发给所述下一跳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删除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保存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和所述业务链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地址五元组包括: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源IP地址、源端口以及协议号;
所述中继节点从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删除所述业务链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继节点将删除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交换节点之后,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所述交换节点转发的第二数据报文,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报文是所述下一跳节点进行报文处理后返回的报文;
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第二数据报文添加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
所述中继节点将添加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二数据报文转发到所述交换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第二数据报文添加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
所述中继节点在已经保存的所述对应关系所属的对应关系集合中,查找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是否存在相应的业务链标识;
在查找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所述中继节点把查找到的业务链标识添加到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从所述对应关系集合中删除所述对应关系;
在查找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所述中继节点确定所述下一跳节点进行报文处理时已经修改了地址五元组,从所述下一跳节点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将获取到的业务链标识添加到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关系是采用预先为交换节点配置或者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向交换节点发送通知的方式,为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下一跳节点配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关系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更改业务链路由信息的方式为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下一跳节点设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控制节点更改所述业务链路由信息之前,包括:
所述交换节点发现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业务链标识,根据所述业务链路由信息确定所述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
所述交换节点向所述网络控制节点发送事件上报;
所述网络控制节点根据网络拓扑为所述下一跳节点分配中继节点,其中,所述中继节点包括:虚拟机、业务设备、或网络控制节点的内部组件。
8.一种业务链路由***,包括:业务编排节点、网络控制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以及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交换节点转发的第一数据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报文是发送给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下一跳节点的报文,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下一跳节点的类型为业务节点后,删除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删除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交换节点,以使所述交换节点根据所述绑定关系将删除了所述业务链标识的第一数据报文转发给所述下一跳节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保存单元,用于保存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和所述业务链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地址五元组包括: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源IP地址、源端口以及协议号;
删除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删除所述业务链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交换节点转发的第二数据报文,其中,所述第二数据报文是所述下一跳节点进行报文处理后返回的报文;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二数据报文添加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添加了业务链标识的第二数据报文转发到所述交换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
查找单元,用于在已经保存的所述对应关系所属的对应关系集合中,查找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是否存在相应的业务链标识;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查找单元的查找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把查找到的业务链标识添加到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从所述对应关系集合中删除所述对应关系;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查找单元的查找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下一跳节点进行报文处理时已经修改了地址五元组,从所述下一跳节点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的地址五元组,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的业务链标识,将获取到的业务链标识添加到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中。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关系是以预先为交换节点配置的或者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向交换节点发送通知的方式,为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下一跳节点配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关系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更改业务链路由信息的方式为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下一跳节点设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换节点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发现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业务链标识,根据所述业务链路由信息确定所述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控制节点发送事件上报;
所述网络控制节点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根据网络拓扑为所述下一跳节点分配中继节点,其中,所述中继节点包括:虚拟机、业务设备、或网络控制节点的内部组件。
15.一种业务链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接收交换节点转发的数据报文,其中,所述数据报文是发送给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下一跳节点的报文,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确定所述下一跳节点的类型为交换节点后,将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封装在所述数据报文中,其中,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与所述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将封装了地址信息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以使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从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删除所述地址信息后,将删除了所述地址信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交换节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中继节点接收交换节点转发的数据报文之前,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由网络控制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关系是采用预先为交换节点配置的或者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向交换节点发送通知的方式,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及所述下一跳节点配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关系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更改业务链路由信息的方式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及所述下一跳节点设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由网络控制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之前,包括:
所述交换节点发现所述数据报文中携带业务链标识,根据所述业务链路由信息确定所述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
所述交换节点向所述网络控制节点发送事件上报;
所述网络控制节点根据网络拓扑为所述下一跳节点分配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和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其中,第二中继节点是指与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交换节点直接相连的中继节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不属于所述网络控制节点管辖时,所述网络控制节点向管辖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网络控制节点发送分配请求,以获得使用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权利和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
21.一种业务链路由***,包括:业务编排节点、网络控制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第一中继节点以及第二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交换节点转发的数据报文,其中,所述数据报文是发送给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下一跳节点的报文,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下一跳节点的类型为交换节点后,将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封装在所述数据报文中,其中,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与所述下一跳节点具有绑定关系;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将封装了地址信息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以使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从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删除所述地址信息后,将删除了所述地址信息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交换节点。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网络控制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关系是采用预先为交换节点配置的或者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向交换节点发送通知的方式,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及所述下一跳节点配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24.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关系是由网络控制节点通过更改业务链路由信息的方式为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及所述下一跳节点设置的地址隧道绑定关系。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换节点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发现所述数据报文中携带业务链标识,根据所述业务链路由信息确定所述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控制节点发送事件上报;
所述网络控制节点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根据网络拓扑为所述下一跳节点分配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和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其中,第二中继节点是指与支持业务链路由的交换节点直接相连的中继节点。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控制节点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不属于所述网络控制节点管辖时,向管辖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网络控制节点发送分配请求,以获得使用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权利和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地址信息。
27.一种业务编排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集模块,用于收集业务链中所有业务节点的业务链路由能力信息;
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链路由能力信息,筛选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的业务节点;
通知模块,用于将所述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的业务节点通知给网络控制网元设备,以使所述网络控制网元设备根据网络拓扑,将与所述不支持业务路由能力的业务节点相连的交换节点的端口设置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状态。
28.一种网络控制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集模块,用于收集移动增值服务网络中所有交换节点的业务链路由能力信息;
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链路由能力信息,筛选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的交换节点;
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网络拓扑,将与所述不支持业务路由能力的交换节点相连的交换节点的端口设置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状态。
29.一种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向下一跳节点转发数据失败或无应答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
上报模块,用于向网络控制网元设备上报用于指示所述下一跳节点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的端口状态信息,以使所述网络控制网元设备根据预定策略和所述端口状态信息确定所述下一跳节点确实不支持业务链路由能力;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控制网元设备返回的应答消息,其中,所述应答消息用于通知所述交换机将与所述下一跳节点相连的端口设置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状态;
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应答消息,将与所述下一跳节点相连的交换机端口设置为不支持业务链路由状态。
CN201410136043.2A 2014-04-04 2014-04-04 业务链路由方法及***、及***中的设备 Pending CN1049803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6043.2A CN104980348A (zh) 2014-04-04 2014-04-04 业务链路由方法及***、及***中的设备
JP2016559847A JP2017510208A (ja) 2014-04-04 2014-09-05 サービスチェインルーティング方法とシステム及び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機器
EP14888198.0A EP3128701A4 (en) 2014-04-04 2014-09-05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chain routing and device in system
US15/300,964 US10305822B2 (en) 2014-04-04 2014-09-05 Service chain rout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equipment in system
EP18192031.5A EP3425856A1 (en) 2014-04-04 2014-09-05 Service chain routing method and system
PCT/CN2014/086062 WO2015149481A1 (zh) 2014-04-04 2014-09-05 业务链路由方法及***、及***中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6043.2A CN104980348A (zh) 2014-04-04 2014-04-04 业务链路由方法及***、及***中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0348A true CN104980348A (zh) 2015-10-14

Family

ID=54239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36043.2A Pending CN104980348A (zh) 2014-04-04 2014-04-04 业务链路由方法及***、及***中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05822B2 (zh)
EP (2) EP3128701A4 (zh)
JP (1) JP2017510208A (zh)
CN (1) CN104980348A (zh)
WO (1) WO20151494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25638B2 (en) 2013-05-09 2015-12-29 Vmwar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switching using service tags
US9531590B2 (en) 2014-09-30 2016-12-27 Nicira, Inc. Load balancing across a group of load balancers
US10021213B2 (en) * 2015-02-09 2018-07-10 Google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 cloning of mobile devices
JP6534625B2 (ja) * 2016-02-17 2019-06-2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797966B2 (en) 2017-10-29 2020-10-06 Nicira, Inc. Service operation chaining
US10805192B2 (en) 2018-03-27 2020-10-13 Nicira, Inc. Detecting failure of layer 2 service using broadcast messages
US11595250B2 (en) 2018-09-02 2023-02-28 Vmware, Inc. Service insertion at logical network gateway
US11288088B2 (en) 2019-02-22 2022-03-29 Vmware, Inc. Service control plane messaging in service data plane
CN110516915B (zh) * 2019-08-02 2023-07-04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节点训练、评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140218B2 (en) * 2019-10-30 2021-10-05 Vmware, Inc. Distributed service chain across multiple clouds
US11659061B2 (en) 2020-01-20 2023-05-23 Vmware, Inc. Method of adjusting service function chains to improve network performance
US11438257B2 (en) 2020-04-06 2022-09-06 Vmware, Inc. Generating forward and reverse direction connection-tracking records for service paths at a network edge
US11611625B2 (en) 2020-12-15 2023-03-21 Vmware, Inc. Providing stateful services in a scalable manner for machines executing on host computers
US11734043B2 (en) 2020-12-15 2023-08-22 Vmware, Inc. Providing stateful services in a scalable manner for machines executing on host computers
CN113328956B (zh) * 2021-06-07 2022-07-0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900458B (zh) * 2022-03-22 2024-01-09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5242885B (zh) * 2022-07-15 2023-10-13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云数据中心***、数据报文传输方法、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50718A (ja) * 2008-08-21 2010-03-0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通信システム、転送ノード、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00080226A1 (en) * 2008-10-01 2010-04-01 Mohamed Khalid Service path selection in a service network
CN102238059A (zh) * 2010-04-20 201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报文处理方法、***及接入服务节点
US20120124213A1 (en) * 2008-01-07 2012-05-17 Computer Associates Think, Inc. Evaluation Of Current Capacity Levels Of Resources In A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
CN102571856A (zh) * 2010-12-17 2012-07-11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中转节点的选择方法、设备和***
US20140050223A1 (en) * 2012-08-15 2014-02-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Software Defined Ordered Service Pattern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0087A1 (en) * 2001-02-14 2002-08-15 David Zelig Efficient setup of label-switched connections
US7821930B2 (en) * 2005-09-12 2010-10-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Fault-tolerant communications in routed networks
US20070109991A1 (en) * 2005-11-14 2007-05-17 Broadcom Corporation, A California Corporation Access point supporting direct and indirect downstream delivery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stics
US20070242675A1 (en) 2006-04-13 2007-10-18 David Romrell Dual scheduling for efficient 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US7830883B1 (en) * 2006-12-19 2010-11-09 World Wide Packets, Inc. Modifying duplicate packets to have different transport formats
CN101360042B (zh) 2007-08-01 2010-12-0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可运营p2p网络应用路由***及其路由实现方法
US8180896B2 (en) 2008-08-06 2012-05-15 Edgecast Networks, Inc. Global load balancing on 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US8526435B2 (en) * 2010-03-19 2013-09-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acket node for applying service path routing at the MAC layer
CN103546304B (zh) * 2012-07-11 2017-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设备及***
US9036476B2 (en) * 2012-09-28 2015-05-19 Juniper Networks, Inc. Maintaining load balancing after service application with a network device
US9258243B2 (en) * 2013-05-10 2016-02-09 Cisco Technology, Inc. Symmetric service chain binding
CN104380667B (zh) * 2013-06-14 201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报文的路由方法和设备
US9203765B2 (en) * 2013-08-30 2015-12-01 Cisco Technology, Inc. Flow based network service insertion using a service chain identifier
US9385950B2 (en) * 2013-10-14 2016-07-05 Cisco Technology, Inc. Configurable service proxy local identifier mapping
WO2015062627A1 (en) * 2013-10-29 2015-05-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ntrol of a chain of services
US9467382B2 (en) * 2014-02-03 2016-10-11 Cisco Technology, Inc. Elastic service chains
US9967175B2 (en) * 2014-02-14 2018-05-0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Restoring service functions after changing a service chain instance path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24213A1 (en) * 2008-01-07 2012-05-17 Computer Associates Think, Inc. Evaluation Of Current Capacity Levels Of Resources In A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
JP2010050718A (ja) * 2008-08-21 2010-03-0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通信システム、転送ノード、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00080226A1 (en) * 2008-10-01 2010-04-01 Mohamed Khalid Service path selection in a service network
CN102238059A (zh) * 2010-04-20 2011-1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报文处理方法、***及接入服务节点
CN102571856A (zh) * 2010-12-17 2012-07-11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中转节点的选择方法、设备和***
US20140050223A1 (en) * 2012-08-15 2014-02-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Software Defined Ordered Service Pattern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510208A (ja) 2017-04-06
EP3425856A1 (en) 2019-01-09
US10305822B2 (en) 2019-05-28
US20170034080A1 (en) 2017-02-02
EP3128701A4 (en) 2017-10-11
EP3128701A1 (en) 2017-02-08
WO2015149481A1 (zh) 2015-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0348A (zh) 业务链路由方法及***、及***中的设备
CN100452753C (zh) 一种数据传输***及方法
CN101573997B (zh) 用于库配置的服务器和网关信息的自动分发
CN101953124B (zh) 在数据通信网络中构造绕过多条不可用链路的修复路径
CN102347905B (zh) 一种网络设备及其转发信息更新方法
CN106998302A (zh) 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2315961A (zh) 执行路径导向的***管理
EP3661135A1 (en)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CN103581252A (zh) 支持内容网络中订阅内容的方法、设备及***
CN106341298A (zh) 报文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7852773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相关设备及***
US20170222953A1 (en) User packet forwarding control method and processing node
WO2022263884A1 (en) Security for iot platform built o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US641160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rrelating transaction message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9150711B (zh) 点到多点二层组播业务的保护倒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089331A (zh) 一种在无线局域网中实现多射频链路的方法和无线接入点
CN102281580B (zh) M2m***及其业务处理方法
Le et al. A joint relay selection and buffer management scheme for delivery rate optimization in dtns
CN102325154B (zh) 具有容灾备份功能的网络***及实现容灾备份功能的方法
CN111865805B (zh) 一种组播gre报文处理方法及***
CN111726291B (zh) 一种路径切换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4767684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和通信***
CN108617032A (zh) 一种ue空闲态处理方法、mm功能及sm功能
CN102970219B (zh) 绑定保护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39084B (zh) 分布式通信设备中主控卡获取组播流量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