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0004A - 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搭载该电力转换装置的铁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搭载该电力转换装置的铁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0004A
CN104980004A CN201510018393.3A CN201510018393A CN104980004A CN 104980004 A CN104980004 A CN 104980004A CN 201510018393 A CN201510018393 A CN 201510018393A CN 104980004 A CN104980004 A CN 104980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plate
ground connection
distribution
terminal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83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0004B (zh
Inventor
石川胜美
仲田清
田中健
小川和俊
小西出政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80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0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0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0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搭载其的铁道车辆,其要解决的问题是工业用电力转换装置在具有高压的耐压的功率模块中存在组装工时数增加的问题,还有难以确保栅极侧导体基板或阴极侧的导体基板与功率模块的主端子或散热板的金属之间的空间绝缘距离或缘面绝缘距离的问题。电力转换装置具有功率模块、电容器、主电路配线和栅极驱动电路,功率模块具备高压的主端子、接地主端子、驱动用的栅极控制端子和接地控制端子,电容器具有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主电路配线连接功率模块的主端子和电容器的端子,栅极驱动电路驱动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在基板与栅极控制端子、接地控制端子之间具有借助绝缘片而做成层压构造的栅极配线的导体板和接地配线的导体板。

Description

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搭载该电力转换装置的铁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搭载该电力转换装置的铁道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对高电压·大电流电力转换装置的功率模块进行驱动的栅极驱动电路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逆变器、或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转换器中,IGBT等功率模块被广泛使用。该功率模块通过在变换器的控制逻辑部搭载的微机等发出的PWM信号,经由栅极驱动电路,由开、关信号驱动。从该栅极驱动电路向功率模块发送信号的手段是栅极配线。
如日本特开平6-45518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该栅极的配线方式是一种形成为将功率器件配置于下层、在其上方配置控制基板的双层的构造,通过销构造连接栅极配线的方式。该方式在使用具有1200V以下的耐压的功率模块的情况下,功率模块的主端子设于功率模块的端部,因此容易构成。
另一方面,在铁道用电力转换装置或铁钢用电力转换装置或风力用电力转换装置中,采用具有1.7kV以上的耐压的功率模块。在具有1.7kV以上的耐压的功率模块中,功率模块的主端子为了确保端子间或距离散热板的金属的空间绝缘距离或缘面绝缘距离,在功率模块的上表面以均等距离配置。因此,栅极控制端子或接地控制端子或高压的检测端子被配置于模块的较小端部的区域。另一方面,驱动功率模块的栅极驱动电路由于搭载有信号输入部、电源输入部、逻辑部、保护电路部或栅极电阻等,所以栅极驱动电路的规模大,难以配置在模块的上部。
另外,为了使逆变器小型化,3相的功率模块接近配置,因此,栅极驱动电路配置于远离功率模块的场所。作为用于驱动该功率模块的配线方式,如日本特开2007-185026号公报(专利文献2)记载的那样,有使用具有绝缘被膜的配线的方式。通过使用绝缘被膜的配线以用于高压用,由此确保端子间、母线或散热板的绝缘可靠性。
另外,作为用于驱动功率模块的配线方式,如日本特开昭61-227661号公报(专利文献3)记载的那样,提出一种栅极侧和阴极侧的配线使用导体基板,导体基板间借助绝缘物连接的方式。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45518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85026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1-227661号
在铁道用电力转换装置、铁钢用电力转换装置或风力用电力转换装置中,如所述记载的那样,使用具有1.7kV以上的耐压的功率模块。另外,为了实现逆变器的小型化,将功率模块接近配置,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那样,使用实施绝缘被膜的栅极配线作为高压用线。但是,在栅极配线长的情况下,栅极的配线电感变大,有可能在栅极产生规定电压以上的过电压,或受到流通于主电路配线的电流引起的电场的影响。因此,虽然通过将栅极和发射极做成接近线(寄り線)来降低电感,但存在组装的工时数增加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栅极配线方式中,提出一种栅极侧和阴极侧的配线采用导体基板,导体基板间经由绝缘物连接的方式。在该方式中,虽然对于栅极配线的电感的减少、组装工时数的减少有效,但是难以确保栅极侧的导体基板或阴极侧的导体基板与功率模块的主端子或散热板的金属之间的空间绝缘距离或缘面绝缘距离。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对组装性优越、确保绝缘性、耐噪音性优越的功率模块进行驱动的栅极驱动电路·配线构造。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在本发明中,电力转换装置具有:
功率模块,其具备:高压的主端子、接地主端子、驱动用的栅极控制端子和接地控制端子;
电容器,其具有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
主电路配线,其连接功率模块的主端子和电容器的端子;以及
栅极驱动电路,其驱动功率模块,
其特征在于,
栅极驱动电路具有搭载信号输入部、电源输入部、逻辑部、保护电路部和栅极驱动部的第一基板,
在第一基板与栅极控制端子、接地端子之间,具有借助绝缘机构而做成层压构造的栅极配线的导体板与接地配线的导体板,
在栅极配线的导体板与接地配线的导体板的表面具有绝缘机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对组装性优越、确保绝缘性、耐噪音性优越的功率模块进行驱动的栅极驱动电路·配线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横向观察第一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构造图。
图2是将第一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的构造图(1相部分)。
图3是将现有的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的构造图(1相部分)。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的剖面图(控制端子部附近)。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的剖面图(第一控制基板附近)。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与功率模块的控制端子之间的连接部的剖面图。
图7是第二实施例的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与功率模块的控制端子之间的连接部的剖面图。
图8是将第三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的构造图(3相一体)。
图9是将第四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的构造图(3相一体)。
图10是将第五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的构造图。
图11是第五实施例的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基板的剖面图。
图12是从横向观察第六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构造图。
图13是将第六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的构造图(1相部分)。
图14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的立体图。
图15是从横向观察第七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构造图。
图16是将第七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的构造图(1相部分)。
图17是从横向观察第八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构造图。
图18是将第八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的构造图(1相部分)。
图19是第八实施例的层压构造的导体板的剖面图。
图20是第九实施例的层压构造的导体板的剖面图。
图21是第十实施例的层压构造的导体板的剖面图。
图22是从横向观察第十一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构造图。
图23是将第十一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的构造图(1相部分)。
图24是第十二实施例的层压构造的导体板的剖面图。
图25是使用第十三实施例的印刷基板的配线基板。
符号说明
11:第一控制基板
12:第二控制基板
13: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
16:被屏蔽为高电压用的栅极配线
17:被屏蔽为高电压用的接地配线
21:功率模块
22:功率模块的高压的主端子
23:功率模块的接地的主端子
24:功率模块的栅极控制端子
25:功率模块的接地控制端子
26:功率模块的高压的检测端子
27:2in1型的功率模块
28:功率模块的输出端子
31:电容器
32:电容器的电源端子
33:电容器的接地端子
36:冷却器
37:主电路配线(电源)
38:主电路配线(接地)
39:主电路配线(输出)
41:栅极配线
42:接地配线
43:高压的检测配线
44:绝缘片
45:控制电源配线
46:印刷基板
47:绝缘涂层
51:螺钉
52:轴套
53:电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从横向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构造图。图2是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的构造图。示出了有3相部分的逆变器之中的、1相部分的构造图。
图3表示现有方式的栅极配线和接地配线的安装方式。在现有方式中,栅极配线和接地配线采用被屏蔽为高电压用的栅极配线16、被屏蔽为高电压用的接地配线17。在该方式中,虽然通过将栅极和发射极做成接近线来减少电感,但存在组装工时数增加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功率模块21安装于冷却器36。在功率模块21的中央上部具备高压的主端子22和接地的主端子23。接近功率模块21而配置电容器31,在电容器31具备电源端子32和电容器的接地端子33。为减少开关时的上跳电压,以减少从电容器31的端子到功率模块的主端子的电感,尽可能缩短从电容器的电源端子32连接功率模块的高压的主端子22的电源的主电路配线37、和从电容器的接地端子33连接功率模块的接地端子23的接地的主电路配线38,并将各个配线接近配置。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在搭载了信号输入部、电源输入部、逻辑部、保护电路部和栅极驱动部的第一控制基板11与功率模块的栅极控制端子24和功率模块的接地控制端子25之间,配置有借助绝缘片而成为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将栅极配线和接地配线做成层压构造的导体板,从而能够大幅度减少组装工时数。
图4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的剖面图(控制端子部附近)。栅极配线41和接地配线42形成将绝缘片44夹在中间的构造。另外,在栅极配线41和接地配线42的外侧还用绝缘片44夹着栅极配线41和接地配线42。该绝缘片44希望其绝缘电阻是100MΩ以上的特性,若使用PET膜复合基材、Nomex(注册商标)片,则在0.5mm以下的厚度能够得到良好的绝缘特性。另外,通过将栅极配线41和接地配线42隔着绝缘片44进行层压,由此,能够大幅度减少栅极电路的配线电感,减小在主电路配线流通的电流所引起的电场的影响。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大幅度减少组装工时数的同时,构筑对确保绝缘性且耐噪音性优越的功率模块进行驱动的栅极驱动电路。
图5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的剖面图(第一控制基板附近)。在第一控制基板附近,上臂的栅极配线和接地配线与下臂的栅极配线和接地配线混杂。在第一实施例中,隔着绝缘片44层压上臂的栅极配线41和接地配线42,隔着绝缘片44层压下臂的栅极配线41和接地配线42,上臂和下臂确保规定的绝缘距离。
图6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功率模块的栅极控制端子24与功率模块的接地控制端子25的连接部的剖面图。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直到功率模块的栅极控制端子24和功率模块的接地控制端子25的附近的部分做成层压的构造。除去栅极控制端子24的部分的接地配线42,除去接地控制端子25的部分的栅极配线41,将栅极控制端子24和栅极配线41、接地控制端子25和接地配线42用螺钉51连接起来。通过采用这种构造,能够大幅度减少栅极电路的配线电感,并且能够充分确保连接部的绝缘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作为构成功率模块的功率器件,不仅是IGBT,即使采用MOSFET,也可以得到效果。进而,若采用SiC(碳化硅)二极管、SiCMOS晶体管,还能够实现进一步小型化。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绝缘片,只要是能够绝缘的手段即可,不限于片状。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谓“高压”,只要具有1200V以上、尤其具有1.7kV以上的耐压,效果就提高。
【实施例2】
图7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功率模块的栅极控制端子24和功率模块的接地控制端子25的连接部的剖面图。对于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记同一记号。
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直到功率模块的栅极控制端子24和功率模块的接地控制端子25的附近的部分做成层压的构造。只对于栅极控制端子24的部分将接地配线42除去,仅对于接地控制端子25的部分将栅极配线41除去。另外,对于栅极控制端子24和栅极配线42的连接,使用轴套(boss)52调整高度,将栅极控制端子24和栅极配线41、接地控制端子25和接地配线42用螺钉51连接起来。通过采用这种构造,能够大幅度减少栅极电路的配线电感,并且能够充分确保连接部的绝缘的可靠性。
【实施例3】
图8表示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到的构造图。对于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记同一记号。
在第一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1相部分的构造图,但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示出3相部分的构造图。采用3相部分一体的方式,使用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由此,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削减组装工序。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大幅度减少组装工时数的同时,构筑对确保绝缘性且耐噪音性优越的功率模块进行驱动的栅极驱动电路。
【实施例4】
图9是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到的构造图。对于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记同一记号。
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示出了将3相部分的模块接近配置的情况。从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的栅极控制端子24、接地控制端子25通向第一控制基板11的配线配置于3相部分的模块21的外侧。通过采用该方式,能够使安装模块的冷却器36最小化。另外,模块的外侧的配线部在模块21的外侧的部分还能够以90°左右折曲,通过采用该方式,能够使逆变器小型化。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大幅度减少组装工时数的同时,构筑对确保绝缘性且耐噪音性优越的功率模块进行驱动的栅极驱动电路。
【实施例5】
图10是将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到的构造图。对于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记同一记号。
在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在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安装有电容器53。追加该电容器53的目的在于,对搭载于功率模块21的IGBT的开关速度进行调整,或防止IGBT的误动作。
图11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的剖面图。电容器53的正极仅在栅极控制端子24的部分将接地配线42除去,电容器53的负极仅在接地控制端子25的部分将栅极配线41除去。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大幅度减少组装工时数的同时,构筑对确保绝缘性且耐噪音性优越的功率模块进行驱动的栅极驱动电路。
【实施例6】
图12是从横向观察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构造图。图13是将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到的构造图。示出了有3相部分的逆变器之中的1相部分的构造图。
对于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记同一记号。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配置得比功率模块的高压的主端子22、功率模块的接地的主端子23更靠上方。通过将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配置得比功率模块的高压的主端子22、功率模块的接地的主端子23更靠上方,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从栅极控制端子24或接地控制端子25向第一控制基板11的配线。
图14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的立体图。由于将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连接于栅极控制端子24和接地控制端子25,因此对栅极配线41和接地配线42的导体板进行弯曲加工。使用实施了这种加工的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将配线导体板13配置得比功率模块的高压的主端子22、功率模块的接地的主端子23更靠上方,从而能够使从栅极控制端子24或接地控制端子25向第一控制基板11的配线最短。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大幅度减少组装工时数的同时,构筑对确保绝缘性且耐噪音性优越的功率模块进行驱动的栅极驱动电路。
【实施例7】
图15是从横向观察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构造图。图16是将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到的构造图。示出了有3相部分的逆变器之中的1相部分的构造图。
对于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记同一记号。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中,在功率模块的栅极控制端子24和功率模块的接地控制端子25连接第二控制基板12。在该控制基板上,在栅极电阻和栅极控制端子与接地控制端子间搭载电容器与齐纳二极管。另外,在第一控制基板11上,搭载信号输入部、逻辑部和保护电路部。
通过将栅极电阻、电容器和齐纳二极管配置于模块附近,能够进一步稳定功率模块内的功率器件的栅极电压,能够在大幅度减少组装工时数的同时,构筑对确保绝缘性且耐噪音性优越的功率模块进行驱动的栅极驱动电路。
【实施例8】
图17是从横向观察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构造图。图18是将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到的构造图。示出了有3相部分的逆变器之中的1相部分的构造图。对于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七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记同一记号。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高压的检测端子26。
在功率模块的栅极控制端子24、功率模块的接地控制端子25和功率模块的高压的检测端子26连接第二控制基板12。在该控制基板上,在栅极电阻和栅极控制端子与接地控制端子间搭载电容器和齐纳二极管,在高压的检测端子和接地控制端子之间搭载高压二极管、抵抗与电容器。功率模块的高压的检测端子26的电压在高压二极管、电阻和电容器的作用下,成为与功率模块的接地控制电源相同的电位。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连接于功率模块的控制基板12与搭载有信号输入部、电源输入部、逻辑部和保护电路的控制基板11连接起来的配线采用的是:将栅极配线、接地配线和高压的检测配线做成层压构造的导体板。
图19示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层压构造的导体板13的剖面图。高压的检测配线43如前所述,由于成为与接地控制电源相同的电位,因此栅极配线41与高压的检测配线43相邻配置。其间以几mm左右的距离可以确保绝缘距离·缘面距离。该栅极配线41和高压的检测配线43借助绝缘片44夹着接地配线42。另外,在栅极配线41与高压的检测配线43以及接地配线42的外侧,还由绝缘片44夹着栅极配线41与高压的检测配线43以及接地配线42。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大幅度减少组装工时数的同时,构筑对确保绝缘性且耐噪音性优越的功率模块进行驱动的栅极驱动电路。
【实施例9】
图20示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层压构造的导体板13的剖面图。第九实施例与第八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从第二控制基板12向第一控制基板11传送高压的检测电压。高压的检测配线43由于成为高压的电位,因此将栅极配线41和接地配线42相邻配置。其间以几mm左右的距离可以确保绝缘距离·缘面距离。该栅极配线41和接地配线42借助绝缘片44夹着高压的检测配线43。另外,在栅极配线41与接地配线42以及高压的检测配线43的外侧,还由绝缘片44夹着栅极配线41与接地配线42以及高压的检测配线43。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大幅度减少组装工时数的同时,构筑对确保绝缘性且耐噪音性优越的功率模块进行驱动的栅极驱动电路。
【实施例10】
图21示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层压构造的导体板13的剖面图。第十实施例与第八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从第一控制基板11向第二控制基板12传送第一基板的控制电源。控制电源设定在+15V~+20V之间。栅极配线41与高压的检测配线43相邻配置。其间以几mm左右的距离可以确保绝缘距离·缘面距离。该栅极配线41和高压的检测配线43借助绝缘片44夹着接地配线42,除此构造以外,借助绝缘片44夹着控制电源配线45。通过形成利用接地配线42和控制电源配线45夹着栅极配线41、高压的检测配线43的构造,能够构筑对耐噪音性更进一步非常优越的功率模块进行驱动的栅极驱动电路。
【实施例11】
图22是从横向观察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构造图。图23是将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逆变器装置的电容器和母线取下时从上面观察到的构造图。示出了有3相部分的逆变器之中的1相部分的构造图。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将2臂部分的IGBT搭载于一个模块的2in1型的功率模块27。
2in1型的功率模块27安装于冷却器36。在功率模块的中央上部具备高压的主端子22、接地的主端子23、功率模块的输出端子28。能够尽量缩短从电容器的电源端子32连接功率模块的高压的主端子22的电源的主电路配线37、从电容器的接地端子33连接功率模块的接地端子23的接地的主电路配线38,将各个配线接近配置。
图5还表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借助绝缘片做成层压构造的配线导体板13的剖面图(第一控制基板附近)。如图5说明的那样,在第一控制基板附近,上臂的栅极配线和接地配线、下臂的栅极配线和接地配线混杂。在第十一实施例中,经由绝缘片44层压上臂的栅极配线41和接地配线42,经由绝缘片44层压下臂的栅极配线41和接地配线42,上臂和下臂确保规定的绝缘距离。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大幅度减少组装工时数的同时,构筑对确保绝缘性且耐噪音性优越的功率模块进行驱动的栅极驱动电路。
【实施例12】
图24示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层压构造的导体板13的剖面图。对于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记同一记号。将下臂用的IGBT的栅极配线41和接地配线42分别在单侧接近配置,并隔着绝缘片44而制成夹着绝缘片44的构造。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大幅度减少组装工时数的同时,构筑对确保绝缘性且耐噪音性优越的功率模块进行驱动的栅极驱动电路。
【实施例13】
图25示出采用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印刷基板46的情况的剖面图。在采用印刷基板46的情况下,栅极配线41和接地配线42配置于印刷基板4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对印刷基板46实施绝缘涂层47的处理。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大幅度减少组装工时数的同时,构筑对确保绝缘性且耐噪音性优越的功率模块进行驱动的栅极驱动电路。

Claims (15)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具有:
功率模块,其具备:高压的主端子、接地主端子、驱动用的栅极控制端子和接地控制端子;
电容器,其具有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
主电路配线,其连接所述功率模块的主端子和所述电容器的端子;以及
栅极驱动电路,其驱动所述功率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具有搭载信号输入部、电源输入部、逻辑部、保护电路部和栅极驱动部的第一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栅极控制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之间,具有借助绝缘机构而做成层压构造的栅极配线的导体板与接地配线的导体板,
在所述栅极配线的导体板与所述接地配线的导体板的表面具有绝缘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栅极控制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之间,具有借助绝缘机构而做成层压构造的栅极配线的导体板与接地配线的导体板,
在所述栅极配线的导体板与所述接地配线的导体板的表面具有绝缘机构,
在做成所述层压构造的栅极配线的导体板与接地配线的导体板上具有电子零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具有搭载电子零件的第二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具有借助绝缘机构而做成层压构造的所述栅极配线的导体板与所述接地配线的导体板,
在所述栅极配线的导体板与所述接地配线的导体板的表面具有绝缘机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零件是电阻、电容器或者齐纳二极管。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极配线的导体板以及所述接地配线的导体板的配线宽度是3mm以上。
6.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具有:
功率模块,其具有:高压的主端子、接地主端子、驱动用的栅极控制端子、接地控制端子和高压的检测端子;
电容器,其具有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
主电路配线,其连接所述功率模块的主端子和所述电容器的端子;
栅极驱动电路,其驱动所述功率模块,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具有搭载信号输入部、电源输入部、逻辑部、保护电路部和栅极驱动部的第一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栅极控制端子、所述接地控制端子、所述高压的检测端子之间,分别具有借助绝缘机构而做成层压构造的栅极配线的导体板、接地配线的导体板、高压的检测配线的导体板,
在做成所述层压构造的导体板的表面具有绝缘机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栅极控制端子、所述接地控制端子、所述高压的检测端子之间,分别具有借助绝缘机构而做成层压构造的栅极配线的导体板、接地配线的导体板、高压的检测配线的导体板,
在做成所述层压构造的导体板搭载电子零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具有搭载电子零件的第二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具有借助绝缘机构而做成层压构造的栅极配线的导体板、接地配线的导体板、高压的检测配线的导体板,
在做成层压构造的导体板的表面具有绝缘机构。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零件是电阻、电容器、齐纳二极管中任一个。
10.如权利要求6或9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极配线的导体板与所述接地配线的导体板的配线宽度是3mm以上。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具有搭载功率器件的栅极电阻、输入电容器、齐纳二极管、高压二极管和输出缓冲电路的第二基板,
电力转换装置具有借助绝缘机构而做成层压构造的所述栅极配线的导体板、所述接地配线的导体板、所述高压的检测配线的导体板、1种以上的控制用电源配线的导体板,在各个所述导体板的表面具有绝缘机构。
12.如权利要求1、2、3、6、7或8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相的所述导体板一体化。
13.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栅极控制端子、所述接地控制端子之间具有印刷基板,
对所述印刷基板实施绝缘处理,
该电力转换装置具有配线基板。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模块具备SiC二极管或者SiC-MOSFET。
15.一种铁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其搭载有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
CN201510018393.3A 2014-04-03 2015-01-14 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搭载该电力转换装置的铁道车辆 Active CN1049800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6621 2014-04-03
JP2014076621A JP6230946B2 (ja) 2014-04-03 2014-04-03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鉄道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0004A true CN104980004A (zh) 2015-10-14
CN104980004B CN104980004B (zh) 2017-08-08

Family

ID=52440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8393.3A Active CN104980004B (zh) 2014-04-03 2015-01-14 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搭载该电力转换装置的铁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928057B1 (zh)
JP (1) JP6230946B2 (zh)
CN (1) CN10498000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0204A (zh) * 2017-08-03 2020-02-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力转换装置及搭载电力转换装置的车辆
CN110959253A (zh) * 2017-08-09 2020-04-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力转换装置以及其冷却方法
CN111052577A (zh) * 2017-08-30 2020-04-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力转换装置以及电力转换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20601B2 (ja) 2016-03-16 2020-07-0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6103122B1 (ja) 2016-08-17 2017-03-2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パワー半導体モジュール用信号中継基板
JP6888269B2 (ja) 2016-10-07 2021-06-1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ゲート駆動装置
CN110168909B (zh) * 2017-01-31 2021-02-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力变换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2444A (ja) * 2000-11-07 2002-05-17 Toshiba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CN102290664A (zh) * 2010-06-18 2011-12-21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汇流条
US20120305283A1 (en) * 2011-05-31 2012-12-06 Tesla Motors, Inc. Power electronics interconnection for electric motor drives
CN103354971A (zh) * 2011-02-10 2013-10-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功率转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27661A (ja) 1985-04-02 1986-10-09 Fuji Electric Co Ltd ゲ−トタ−ンオフサイリスタの並列装置
JP2956363B2 (ja) 1992-07-24 1999-10-0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パワー半導体装置
JP2003303939A (ja) * 2002-04-08 2003-10-24 Hitachi Ltd パワー半導体装置及びインバータ装置
JP2007185026A (ja) 2006-01-05 2007-07-19 Hitachi Ltd 電力変換装置
JP4432913B2 (ja) * 2006-02-10 2010-03-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積層型ブスバー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モールド装置
JP2008192808A (ja) * 2007-02-05 2008-08-21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型電子部品の実装構造
JP5171520B2 (ja) * 2008-09-30 2013-03-2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5338639B2 (ja) * 2009-11-27 2013-11-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2444A (ja) * 2000-11-07 2002-05-17 Toshiba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CN102290664A (zh) * 2010-06-18 2011-12-21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层叠汇流条
CN103354971A (zh) * 2011-02-10 2013-10-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功率转换装置
US20120305283A1 (en) * 2011-05-31 2012-12-06 Tesla Motors, Inc. Power electronics interconnection for electric motor drive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0204A (zh) * 2017-08-03 2020-02-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力转换装置及搭载电力转换装置的车辆
CN110959253A (zh) * 2017-08-09 2020-04-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力转换装置以及其冷却方法
CN111052577A (zh) * 2017-08-30 2020-04-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力转换装置以及电力转换方法
CN111052577B (zh) * 2017-08-30 2023-07-2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力转换装置以及电力转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98545A (ja) 2015-11-09
JP6230946B2 (ja) 2017-11-15
EP2928057A1 (en) 2015-10-07
EP2928057B1 (en) 2022-07-13
CN104980004B (zh) 2017-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0004A (zh) 电力转换装置以及搭载该电力转换装置的铁道车辆
CN110235244B (zh) 功率半导体模块以及电力转换装置
CN105575920A (zh) 双面冷却功率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JP6047423B2 (ja)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US11227808B2 (en) Power modul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US9780684B2 (en) Power converter
KR101946074B1 (ko) 3 레벨 컨버터 하프 브리지
US10027094B2 (en) Power module, power converter and drive arrangement with a power module
CN104124877A (zh) 三级变流器半桥
CN107710580B (zh) 用于转换器的快速开关的电路装置
CN110168899B (zh) 功率转换装置
CN104052308A (zh) 驱动电路装置
KR102474608B1 (ko) 적층 구조를 이용한 파워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기자동차용 3상 구동 모듈
CN111293087A (zh) 半导体装置以及电力变换装置
US20230268239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power converter, and moving vehicle
CN110036476A (zh) 半导体装置以及电力变换装置
CN110622307A (zh) 半导体模块以及电力变换装置
US11848245B2 (en) Power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CN109560066A (zh) 一种具有过桥导电层的功率模块
JP6698968B1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US11348902B2 (en) Semiconductor module,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nd movable body
CN110506384B (zh) 低电感半桥功率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