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7982A - 一种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装置和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装置和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67982A
CN104967982A CN201510279652.8A CN201510279652A CN104967982A CN 104967982 A CN104967982 A CN 104967982A CN 201510279652 A CN201510279652 A CN 201510279652A CN 104967982 A CN104967982 A CN 104967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m card
audio
frequency current
incoming call
signal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96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元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7965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679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67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79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according to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装置和一种移动终端,以从双卡中选择耗电量较小的SIM卡接听来电,减小移动终端电量的消耗。所述方法包括:当有来电主叫第一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或第二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时,获取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比较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自动选择通话电流较小的SIM卡接听主叫对应的来电。即使有来电主叫通话电流比较大的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接听该来电时也可以减小对移动终端电池电量的消耗,增加移动终端电池续航的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装置和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装置和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职业种类的增多和社交范围的扩大,很多人都需要两个手机号码,其中一个用于工作方面,另一个用于生活方面。虽然人们可以使用两个手机各安装一个手机号,但是这给他们的使用带来了不便,更多时候,人们选择的是双卡双待的手机,即,在一个手机上安装两张用户身份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该两张SIM卡分属不同的运营商和不同的网络制式。用户向不同的人群告知不同的SIM卡对应的手机号,如此,获知了一张SIM卡对应的手机号的人群可以通过拨通该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主叫该用户。
现有的双卡双待移动终端中,当主叫其中一张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时,被叫方通常只能使用该SIM卡接听,而不能使用另一张SIM卡接听,即,当被叫方有来电时,被叫方使用哪张SIM卡接听并通话,只能由主叫方确定。
由于处于不同网络制式的SIM卡,即使是在同一通信环境下,其通话时的通话电流是不一样。因此,对于现有的双卡(以下分别使用SIM1和SIM2表示)移动终端,假设同一通信环境下SIM1卡的通话电流大于SIM2卡的通话电流,若主叫SIM1卡对应的手机号时,由于被叫方此时只能使用SIM1卡接听,其对移动终端电池电量的消耗必然增加,从而缩短了移动终端电池续航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装置和一种移动终端,以从双卡中选择耗电量较小的SIM卡接听来电,减小移动终端电量的消耗。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应用于安装有双卡的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当有来电主叫第一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或者第二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时,获取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
比较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的大小;
根据比较结果,自动选择通话电流较小的SIM卡接听所述主叫对应的来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调取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记录各SIM卡所处不同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与各SIM卡通话电流大小的一一对应关系;
通过将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与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中各SIM卡所处不同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匹配,确定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比较结果,自动选择通话电流较小的SIM卡接听所述主叫对应的来电,包括:
若所述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二SIM卡;
若所述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SIM卡;
若所述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以所述第一SIM卡接听所述来电;
若所述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以所述第二SIM卡接听所述来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二SIM卡,包括:在所述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时,调用第一呼叫转移指令,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二SIM卡;
所述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SIM卡,包括:在所述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时,调用第二呼叫转移指令,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SIM卡。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第二种或者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并保存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寄存器。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应用于安装有双卡的移动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通话电流获取模块,用于当有来电主叫第一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或者第二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时,获取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的大小;
接听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比较结果,自动选择通话电流较小的SIM卡接听所述主叫对应的来电。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话电流获取模块包括:
信号强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调取单元,用于调取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记录各SIM卡所处不同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与各SIM卡通话电流大小的一一对应关系;
匹配单元,用于通过将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与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中各SIM卡所处不同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匹配,确定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听选择模块包括:
第一呼叫转移单元,用于若所述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二SIM卡;
第二呼叫转移单元,用于若所述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SIM卡;
第一呼叫保持单元,用于若所述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以所述第一SIM卡接听所述来电;
第二呼叫保持单元,用于若所述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以所述第二SIM卡接听所述来电。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呼叫转移单元包括第一调用单元,用于在所述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时,调用第一呼叫转移指令,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二SIM卡;
所述第二呼叫转移单元包括第二调用单元,用于在所述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时,调用第二呼叫转移指令,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SIM卡。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种、第二种或者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表生成模块,用于所述通话电流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之前,生成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并保存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寄存器。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
从上述本发明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的双卡双待手机在有来电时只能由主叫方确定使用哪张SIM卡接听,导致对移动终端电池电量的消耗增加相比,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在当前接收信号强度下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大小的比较结果,自动选择通话电流较小的SIM卡接听主叫对应的来电。因此,即使有来电主叫通话电流比较大的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接听该来电时也可以减小对移动终端电池电量的消耗,增加移动终端电池续航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c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d是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应用于安装有双卡的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当有来电主叫第一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或者第二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时,获取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比较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自动选择通话电流较小的SIM卡接听所述主叫对应的来电。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相应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和一种移动终端。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应用于安装有双卡的移动终端,其执行主体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附图1示例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3:
S101,当有来电主叫第一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或者第二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时,获取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
如背景技术所述,处于不同网络制式的SIM卡,即使是在同一通信环境下,其通话时的通话电流是不一样,其原因在于,处于不同网络制式的SIM卡,其隶属于不同的通信运营商,而在同一通信环境下,各个通信运营商基站发射信号的强度不一样,导致不同网络制式的SIM卡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不一样,最终使得不同网络制式的SIM卡在通话时的通话电流不一样。
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获取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包括如下步骤S1011至步骤S1013:
S1011,检测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SIM卡对应的通信运营商的基站总是在向外发送信号,无论是否有来电呼叫SIM卡对应的手机号,只要在开机状态下能够接收到信号,手机等移动终端总能检测到各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的接收信号强度,其检测方法可以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任何一种信号强度检测方法。
S1012,调取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其中,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记录各SIM卡所处不同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与各SIM卡通话电流大小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制式可以是现有的2G、3G或者4G移动通信网络制式,包括GSM、CDMA、WCDMA、TDS-CDMA、TDD-LTE或者FDD-LTE等等。以两张SIM卡为例,该两张卡分别使用SIM1和SIM2表示前述的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并进一步假设各SIM卡所处不同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使用Rmn表示,各SIM卡通话电流使用Imn表示,其中,Rmn和Imn的第一个下标表示是哪一个SIM卡,第二个下标用于对Rmn和Imn进行区别,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可以如下表1所示:
表1 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表1示例的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可在获取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之前生成,即,获取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生成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并保存于移动终端的寄存器。具体地,由于一个SIM卡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使用R表示)与该SIM卡对应的射频同路需要发射的功率大小(使用P表示)之和为固定值(使用S表示),因此,可以首先根据一个SIM卡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R,计算出接收信号强度为R时该SIM卡对应的射频同路需要发射的功率P,即,P=S-R;然后,由该SIM卡对应的射频同路需要发射的功率P计算功率为P时对应的通话电流(使用I表示)大小;最后,将R与P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P与I的一一对应关系转换为R与I的一一对应关系,即,表1示例的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可将表1示例的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保存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寄存器;R与P的一一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其中,Pmn的下标与表1中Rmn的下标含义类似,P与I的一一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其中,Pmn的下标与表1中Rmn的下标含义类似,Imn的含义与表1中Imn的含义相同,此处不做赘述,读者可参阅前述对Imn及其下标含义的说明。
表2 R与P的一一对应关系表
表3 P与I的一一对应关系表
S1013,通过将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与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中各SIM卡所处不同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匹配,确定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
例如,经过步骤S1011的检测,第一SIM卡所处网络制式CDMA下接收信号强度为R’12,其大小与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中SIM1卡所处网络制式CDMA下接收信号强度R12匹配,则确定第一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CDMA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为I12;再如,经过步骤S1011的检测,第一SIM卡所处网络制式TDD-LTE下接收信号强度为R’15,其大小与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中SIM1卡所处网络制式TDD-LTE下接收信号强度R15匹配,则确定第一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TDD-LTE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为I15;又如,经过步骤S1011的检测,第二SIM卡所处网络制式GSM下接收信号强度为R’21,其大小与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中SIM2卡所处网络制式GSM下接收信号强度R21匹配,则确定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GSM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二SIM卡通话电流为I21;还如,经过步骤S1011的检测,第二SIM卡所处网络制式FDD-LTE下接收信号强度为R’26,其大小与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中SIM2卡所处网络制式FDD-LTE下接收信号强度R26匹配,则确定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FDD-LTE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二SIM卡通话电流为I26;等等。
S102,比较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的大小。
S103,根据比较结果,自动选择通话电流较小的SIM卡接听主叫对应的来电。
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根据比较结果,自动选择通话电流较小的SIM卡接听主叫对应的来电可以包括如下实施方式S1031至S1034:
S1031,若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步骤S102比较的结果为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将所述来电转移至第二SIM卡。
S1032,若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步骤S102比较的结果为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将所述来电转移至第一SIM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预设两条指令即第一呼叫转移指令和第二呼叫转移指令,实施上述S1031和S1032的具体过程可以是:在所述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步骤S102比较的结果为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第二SIM卡通话电流时,调用第一呼叫转移指令,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二SIM卡;在所述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步骤S102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时,调用第二呼叫转移指令,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SIM卡。
S1033,若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步骤S102比较的结果为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以第一SIM卡接听所述来电,即,不执行呼叫的转移操作,仍然保持来电对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的主叫。
S1034,若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步骤S102比较的结果为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以第二SIM卡接听所述来电即,不执行呼叫的转移操作,仍然保持来电对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的主叫。
从上述附图1示例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可知,与现有的双卡双待手机在有来电时只能由主叫方确定使用哪张SIM卡接听,导致对移动终端电池电量的消耗增加相比,由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在当前接收信号强度下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大小的比较结果,自动选择通话电流较小的SIM卡接听主叫对应的来电。因此,即使有来电主叫通话电流比较大的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接听该来电时也可以减小对移动终端电池电量的消耗,增加移动终端电池续航的时间。
请参阅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附图2示例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可以是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应用于安装有双卡的移动终端,其可以是移动终端或者其中的一个功能模块。附图2示例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主要包括通话电流获取模块201、比较模块202和接听选择模块203,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通话电流获取模块201,用于当有来电主叫第一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或者第二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时,获取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
如背景技术所述,处于不同网络制式的SIM卡,即使是在同一通信环境下,其通话时的通话电流是不一样,其原因在于,处于不同网络制式的SIM卡,其隶属于不同的通信运营商,而在同一通信环境下,各个通信运营商基站发射信号的强度不一样,导致不同网络制式的SIM卡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不一样,最终使得不同网络制式的SIM卡在通话时的通话电流不一样。
比较模块202,用于比较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的大小。
接听选择模块203,用于根据比较模块202的比较结果,自动选择通话电流较小的SIM卡接听所述主叫对应的来电。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附图2示例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仅是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例如相应硬件的配置要求或者软件的实现的便利考虑,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所述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而且,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相应的功能模块可以是由相应的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相应的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完成,例如,前述的通话电流获取模块,可以是具有执行前述当有来电主叫第一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或者第二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时,获取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的硬件,例如通话电流获取器,也可以是能够执行相应计算机程序从而完成前述功能的一般处理器或者其他硬件设备;再如前述的比较模块,可以是执行比较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的大小的硬件,例如比较器,也可以是能够执行相应计算机程序从而完成前述功能的一般处理器或者其他硬件设备(本说明书提供的各个实施例都可应用上述描述原则)。
从上述附图2示例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可知,与现有的双卡双待手机在有来电时只能由主叫方确定使用哪张SIM卡接听,导致对移动终端电池电量的消耗增加相比,由于接听选择模块可以根据在当前接收信号强度下,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大小的比较结果,自动选择通话电流较小的SIM卡接听主叫对应的来电。因此,即使有来电主叫通话电流比较大的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接听该来电时也可以减小对移动终端电池电量的消耗,增加移动终端电池续航的时间。
附图2示例的通话电流获取模块201可以包括信号强度检测单元301、调取单元302和匹配单元303,如附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其中:
信号强度检测单元301,用于检测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SIM卡对应的通信运营商的基站总是在向外发送信号,无论是否有来电呼叫SIM卡对应的手机号,只要在开机状态下能够接收到信号,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检测单元301总能检测到各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的接收信号强度,其检测方法可以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任何一种信号强度检测方法。
调取单元302,用于调取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其中,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记录各SIM卡所处不同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与各SIM卡通话电流大小的一一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制式可以是现有的2G、3G或者4G移动通信网络制式,包括GSM、CDMA、WCDMA、TDS-CDMA、TDD-LTE或者FDD-LTE等等。以两张SIM卡为例,该两张卡分别使用SIM1和SIM2表示前述的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并进一步假设各SIM卡所处不同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使用Rmn表示,各SIM卡通话电流使用Imn表示,其中,Rmn和Imn的第一个下标表示是哪一个SIM卡,第二个下标用于对Rmn和Imn进行区别,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可以前述表1所示。
匹配单元303,用于通过将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与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中各SIM卡所处不同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匹配,确定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
例如,经过信号强度检测单元301的检测,第一SIM卡所处网络制式CDMA下接收信号强度为R’12,其大小与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中SIM1卡所处网络制式CDMA下接收信号强度R12匹配,则匹配单元303确定第一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CDMA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为I12;再如,经过信号强度检测单元301的检测,第一SIM卡所处网络制式TDD-LTE下接收信号强度为R’15,其大小与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中SIM1卡所处网络制式TDD-LTE下接收信号强度R15匹配,则匹配单元303确定第一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TDD-LTE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为I15;又如,经过信号强度检测单元301的检测,第二SIM卡所处网络制式GSM下接收信号强度为R’21,其大小与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中SIM2卡所处网络制式GSM下接收信号强度R21匹配,则匹配单元303确定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GSM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二SIM卡通话电流为I21;还如,经过信号强度检测单元301的检测,第二SIM卡所处网络制式FDD-LTE下接收信号强度为R’26,其大小与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中SIM2卡所处网络制式FDD-LTE下接收信号强度R26匹配,则匹配单元303确定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FDD-LTE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二SIM卡通话电流为I26;等等。
附图2示例的接听选择模块203可以包括第一呼叫转移单元401、第二呼叫转移单元402、第一呼叫保持单元403和第二呼叫保持单元404,如附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其中:
第一呼叫转移单元401,用于若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比较模块202比较的结果为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二SIM卡。
第二呼叫转移单元402,用于若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比较模块202比较的结果为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将所述来电转移至第一SIM卡。
第一呼叫保持单元403,用于若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比较模块202比较的结果为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以第一SIM卡接听所述来电,即,不执行呼叫的转移操作,仍然保持来电对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的主叫。
第二呼叫保持单元404,用于若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比较模块202比较的结果为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以第二SIM卡接听所述来电,即,不执行呼叫的转移操作,仍然保持来电对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的主叫。
附图4示例的第一呼叫转移单元401包括第一调用单元501,第二呼叫转移单元402包括第二调用单元502,如附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其中:
第一调用单元501,用于在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比较模块202比较的结果为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第二SIM卡通话电流时,调用第一呼叫转移指令,将所述来电转移至第二SIM卡。
第二调用单元502,用于在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比较模块202比较的结果为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第二SIM卡通话电流时,调用第二呼叫转移指令,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SIM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预设两条指令即第一呼叫转移指令和第二呼叫转移指令,则在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比较模块202比较的结果为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第二SIM卡通话电流时,第一调用单元501调用第一呼叫转移指令,将所述来电转移至第二SIM卡;在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比较模块202比较的结果为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第二SIM卡通话电流时,则第二调用单元502调用第二呼叫转移指令,将所述来电转移至第一SIM卡。
附图2至附图5任一示例的装置还可以包括数据表生成模块601,如附图6-a至附图6-d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六至实施例九所示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数据表生成模块601用于通话电流获取模块201获取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之前,生成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并保存于移动终端的寄存器。
具体地,由于一个SIM卡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使用R表示)与该SIM卡对应的射频同路需要发射的功率大小(使用P表示)之和为固定值(使用S表示),因此,数据表生成模块601可以首先根据一个SIM卡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R,计算出接收信号强度为R时该SIM卡对应的射频同路需要发射的功率P,即,P=S-R;然后,由该SIM卡对应的射频同路需要发射的功率P计算功率为P时对应的通话电流(使用I表示)大小;最后,将R与P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P与I的一一对应关系转换为R与I的一一对应关系,即,前述表1示例的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数据表生成模块601可将表1示例的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保存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寄存器;R与P的一一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其中,Pmn的下标与表1中Rmn的下标含义类似,P与I的一一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其中,Pmn的下标与表1中Rmn的下标含义类似,Imn的含义与表1中Imn的含义相同,此处不做赘述,读者可参阅前述对Imn及其下标含义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附图2至附图6-d任一示例提供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各模块/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应用于安装有双卡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有来电主叫第一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或者第二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时,获取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
比较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的大小;
根据比较结果,自动选择通话电流较小的SIM卡接听所述主叫对应的来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调取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记录各SIM卡所处不同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与各SIM卡通话电流大小的一一对应关系;
通过将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与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中各SIM卡所处不同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匹配,确定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自动选择通话电流较小的SIM卡接听所述主叫对应的来电,包括:
若所述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二SIM卡;
若所述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SIM卡;
若所述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以所述第一SIM卡接听所述来电;
若所述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以所述第二SIM卡接听所述来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二SIM卡,包括:在所述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时,调用第一呼叫转移指令,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二SIM卡;
所述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SIM卡,包括:在所述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时,调用第二呼叫转移指令,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SIM卡。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并保存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寄存器。
6.一种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应用于安装有双卡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通话电流获取模块,用于当有来电主叫第一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或者第二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对应的手机号时,获取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的大小;
接听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自动选择通话电流较小的SIM卡接听所述主叫对应的来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电流获取模块包括:
信号强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调取单元,用于调取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记录各SIM卡所处不同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与各SIM卡通话电流大小的一一对应关系;
匹配单元,用于通过将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与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中各SIM卡所处不同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匹配,确定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听选择模块包括:
第一呼叫转移单元,用于若所述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二SIM卡;
第二呼叫转移单元,用于若所述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SIM卡;
第一呼叫保持单元,用于若所述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以所述第一SIM卡接听所述来电;
第二呼叫保持单元,用于若所述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则以所述第二SIM卡接听所述来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呼叫转移单元包括第一调用单元,用于在所述来电主叫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大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时,调用第一呼叫转移指令,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二SIM卡;
所述第二呼叫转移单元包括第二调用单元,用于在所述来电主叫第二SIM卡对应的手机号且所述比较的结果为所述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小于所述第二SIM卡通话电流时,调用第二呼叫转移指令,将所述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SIM卡。
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表生成模块,用于所述通话电流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当前所处网络制式下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SIM卡通话电流和第二SIM卡通话电流之前,生成接收信号强度-通话电流数据表并保存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寄存器。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权利要求6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装置。
CN201510279652.8A 2015-05-27 2015-05-27 一种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装置和一种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49679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9652.8A CN104967982A (zh) 2015-05-27 2015-05-27 一种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装置和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9652.8A CN104967982A (zh) 2015-05-27 2015-05-27 一种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装置和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7982A true CN104967982A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21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9652.8A Pending CN104967982A (zh) 2015-05-27 2015-05-27 一种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装置和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6798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3012A (zh) * 2015-12-31 2016-08-17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通信链路调节方法及***
CN110418436A (zh) * 2019-07-25 2019-11-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双卡重新关联的方法及***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901A (zh) * 2010-01-28 2010-10-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呼叫转移的设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118718A (zh) * 2011-03-24 2011-07-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自动呼叫转移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595540A (zh) * 2011-01-04 2012-07-18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多模终端的选网方法以及一种多模终端
CN102685857A (zh) * 2011-03-17 2012-09-19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手机及其通信***间的切换方法
CN102724738A (zh) * 2012-04-16 2012-10-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终端、多模终端驻留网络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3619078A (zh) * 2013-11-22 2014-03-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901A (zh) * 2010-01-28 2010-10-2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呼叫转移的设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595540A (zh) * 2011-01-04 2012-07-18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多模终端的选网方法以及一种多模终端
CN102685857A (zh) * 2011-03-17 2012-09-19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手机及其通信***间的切换方法
CN102118718A (zh) * 2011-03-24 2011-07-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自动呼叫转移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724738A (zh) * 2012-04-16 2012-10-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终端、多模终端驻留网络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3619078A (zh) * 2013-11-22 2014-03-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3012A (zh) * 2015-12-31 2016-08-17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通信链路调节方法及***
CN110418436A (zh) * 2019-07-25 2019-11-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双卡重新关联的方法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96911U (zh) 一种无线通信***及其无线通信扩展装置
CN105406889B (zh) 一种网络制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1350852B (zh) 一种拨号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779283B (zh) 一种实现sim卡读写的装置、***及方法
CN108495344B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CN10155305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530676B (zh) 一种混合网络制式下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517129A (zh) 一种通信终端中的网络制式切换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5406892A (zh) 一种网络制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050167A (zh) 一种混合网络制式下的通话方法及终端
CN105530626A (zh) 一种网络模式配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1340660A (zh) 多模移动终端以及多模切换方法
CN105578430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识别伪基站短信的方法
CN104821995A (zh) 一种数据传输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3167171B (zh) 一种联系方式选择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918225A (zh) 双卡单通终端的双通功能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6559087A (zh) 移动终端及无线信号处理方法
CN105657868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接口控制方法
CN105517084A (zh) 一种混合网络制式下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683585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智能呼叫转移方法
CN107306458A (zh) 一种通信终端的工作sim卡配置方法及通信终端
CN104967982A (zh) 一种使用双卡接听来电的方法、装置和一种移动终端
CN101707797B (zh) 一种降低双模单待移动终端功耗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30724A (zh) 一种通信终端中的频段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终端
CN105119937A (zh) 用户终端的通话方法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