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6367B - 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6367B
CN104946367B CN201510442143.2A CN201510442143A CN104946367B CN 104946367 B CN104946367 B CN 104946367B CN 201510442143 A CN201510442143 A CN 201510442143A CN 104946367 B CN104946367 B CN 1049463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oil
special lube
present
engine spec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21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46367A (zh
Inventor
余永峰
刘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Nairunt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ntimes-Petroleum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ntimes-Petroleum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ntimes-Petroleum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421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463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46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6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46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6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包括78~83重量份的复合基础油、1.5~3.0重量份的复合抗氧抗腐剂、5.0~8.0重量份的复合清净剂、4.0~6.0重量份的分散剂、0.06~0.1重量份的金属减活剂、0.05~0.3重量份的防锈剂、0.0005~0.002重量份的抗泡剂以及1.5~3.0重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酯。本发明制备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能够自动调整油膜厚度,具有更好的抗剪切性能,而且具有较好的低温流动性和低温启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且汽车销量还在持续不断增长。因而,在环保节能型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深化的今天,汽车燃油经济性和节能减排问题也引起了各个相关技术领域极大的关注。
从汽车的动力结构来看,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通常来说,根据汽车的动力来源来分类,汽车发动机可分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汽车电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等。而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汽油机和柴油机都属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并对外输出动力,两者均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如汽油机转速高,质量小,噪音小,起动容易,制造成本低;而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比汽油机好。然而,现有的发动机技术结构复杂,在结构上的改变已经趋于平缓,因此,要想在现有的发动机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节能和环保特性,在发动机润滑油方面持续进行改进,则更加简单易行,这已成为行业内的普遍达成的共识。
发动机润滑油,俗称为机油,被誉为汽车的“血液”,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减磨、冷却降温、密封防漏、清洁、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作用。由于作为汽车心脏的发动机内部结构复杂,有许多相互摩擦运动的金属表面,这些部件运动速度快、环境差,工作温度可达400℃至600℃。在这样恶劣的工况下面,只有合格的润滑油才可降低发动机零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而且通过提高润滑油配方技术,能减少发动机的摩擦和磨损,减少废气排放,同时,改善汽车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延长使用寿命,弥补了单纯改善和开发新型发动机难以解决的问题。
发动机润滑油主要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同工况的车辆,发动机间隙各不相同,对润滑油膜厚度的要求也不一样。现有的常规油品,在某辆车上用得好,但在发动机间隙大的车辆上就有可能烧机油;或是简单地提供高粘度润滑油,可以解决烧机油的问题,但是粘度过高又导致了润滑阻力过大,燃油油耗上升。
因此,如何找到一种发动机润滑油能够自动调整油膜厚度,并且拥有更好的抗剪切性能,已经成为各润滑油厂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能够自动调整油膜厚度,具有更好的抗剪切性能,而且具有较好的低温流动性和低温气动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括:
优选的,所述复合基础油包括烷基萘和加氢基础油。
优选的,所述烷基萘和加氢基础油的质量比为(25~45):(55~75);
所述烷基萘在100℃下的运动粘度值为20~22cst。
优选的,所述聚甲基丙烯酸酯的重量份为1.8~2.8。
优选的,所述复合抗氧抗腐剂为硫磷双辛基锌盐和/或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盐;
所述复合清净剂为硫化烷基酚钙。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高分子无灰分散剂;所述高分子无灰分散剂为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
优选的,所述金属减活剂为5-烷基苯并***衍和/或2-(烷基二硫代)-苯并噻唑;
所述防锈剂为直链稀基丁二酸和/或石油磺酸钠盐;
所述抗泡剂为硅型抗泡剂和/或非硅型抗泡剂。
优选的,所述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在40℃下的运动粘度值为110~115cst。
优选的,所述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的总碱值为6~12mgKOH/g。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包括:
a)、将一部分复合基础油加热后,与复合抗氧抗腐剂、复合清净剂、分散剂、金属减活剂、防锈剂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酯预混合后,得到半成品;
b)、将上述步骤得到半成品与另一部分复合基础油再次混合,同时喷入抗泡剂后,得到混合半成品;
c)、将步骤b)得到的混合半成品继续混合,过滤后得到发动机专用润滑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包括78~83重量份的复合基础油、1.5~3.0重量份的复合抗氧抗腐剂、5.0~8.0重量份的复合清净剂、4.0~6.0重量份的分散剂、0.06~0.1重量份的金属减活剂、0.05~0.3重量份的防锈剂、0.0005~0.002重量份的抗泡剂以及1.5~3.0重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将烷基萘与加氢基础油配合使用,烷基萘具有富含电子对的萘环,能捕捉烃氧化所生成的羟基和过氧根离子,终止自由基氧化反应链终止,使得润滑油具有卓越的抗氧化安定性,同时也使得整个配方的相容性更好,添加剂的性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油品的使用寿命得以更长,由于加入了聚甲基丙烯酸酯,使得润滑油能够自动调整润滑油膜厚度,智能识别发动机间隙。
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与同粘度的传统配方相比较,有更好的低温流动性和低温启动性能,以及更好的剪切稳定性,蒸发损失较低。实验结果表明,经过6万公里柴油车实际行车实验,润滑油中的各项金属磨损勘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且趋势保持稳定,油品粘度变化范围在2.2%以内,总碱值能够保持在8mgKOH/g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本发明所有原料,对其来源没有特别限制,在市场上购买的或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方法制备的即可。本发明所有原料,对其纯度没有特别限制,本发明优选采用分析纯。
本发明所述发动机润滑油中,所述各组分的重量份之和,换算为质量百分比为100wt%。本发明所述发动机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发明所述复合基础油的质量占润滑油总质量的重量份优选为78~83,更优选为79~82,最优选为80~81;所述复合基础油优选包括烷基萘和加氢基础油;所述加氢基础油优选为150N加氢基础油和/或500N加氢基础油;所述烷基萘优选为Synnaph AN23;本发明对所述烷基萘和加氢基础油的质量比例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发动机实际工况进行调节,本发明为提高润滑油的稳定性和相容性,所述烷基萘和加氢基础油的质量比优选为(25~45):(55~75),更优选为(28~43):(57~72),最优选为(30~40):(60~70)。本发明对所述复合基础油的粘度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油品整体等级和发动机实际工况进行调节,本发明所述烷基萘在100℃下的运动粘度值优选为20~22cst,更优选为20.5~21.5cst,最优选为20.8~21.3cst。
本发明所述复合抗氧抗腐剂的质量占润滑油总质量的重量份优选为1.5~3.0,更优选为1.7~2.8,最优选为2.0~2.5;本发明对所述复合抗氧抗腐剂的选择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油品整体等级和发动机实际工况进行选择,本发明为保证润滑油具有更好的剪切稳定性、低温流动性和低温启动性能,优选为硫磷双辛基锌盐和/或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盐,更优选为硫磷双辛基锌盐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盐;本发明对所述硫磷双辛基锌盐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盐的质量比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油品整体等级和发动机实际工况进行选择。
本发明所述复合清净剂的质量占润滑油总质量的重量份优选为5.0~8.0,更优选为5.5~7.5,最优选为6.0~7.0;本发明对所述复合清净剂的选择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油品整体等级和发动机实际工况进行选择,本发明为保证润滑油具有更好的剪切稳定性、低温流动性和低温启动性能,优选为硫化烷基酚钙。
本发明所述分散剂的质量占润滑油总质量的重量份优选为4.0~6.0,更优选为4.5~5.5,最优选为4.7~5.3;本发明对所述分散剂的选择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油品整体等级和发动机实际工况进行选择,本发明为保证润滑油具有更好的剪切稳定性、低温流动性和低温启动性能,优选为高分子无灰分散剂,更优选为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
本发明所述金属减活剂的质量占润滑油总质量的重量份优选为0.06~0.1,更优选为0.07~0.09,最优选为0.075~0.085;本发明对所述金属减活剂的选择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油品整体等级和发动机实际工况进行选择,本发明为保证润滑油具有更好的剪切稳定性、低温流动性和低温启动性能,优选为5-烷基苯并***衍和/或2-(烷基二硫代)-苯并噻唑,更优选为5-烷基苯并***衍和2-(烷基二硫代)-苯并噻唑;本发明对所述5-烷基苯并***衍和2-(烷基二硫代)-苯并噻唑的质量比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油品整体等级和发动机实际工况进行选择。
本发明所述防锈剂的质量占润滑油总质量的重量份优选为0.05~0.3,更优选为0.1~0.25,最优选为0.15~0.2;本发明对所述防锈剂的选择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油品整体等级和发动机实际工况进行选择,本发明为保证润滑油具有更好的剪切稳定性、低温流动性和低温启动性能,优选为直链稀基丁二酸和/或石油磺酸钠盐,更优选为直链稀基丁二酸和石油磺酸钠盐;本发明对所述直链稀基丁二酸和石油磺酸钠盐的质量比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油品整体等级和发动机实际工况进行选择。
本发明所述抗泡剂的质量占润滑油总质量的重量份优选为0.0005~0.002,更优选为0.0008~0.0017,最优选为0.001~0.0015;本发明对所述金属减活剂的选择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油品整体等级和发动机实际工况进行选择,本发明为保证润滑油具有更好的剪切稳定性、低温流动性和低温启动性能,优选为硅型抗泡剂和/或非硅型抗泡剂,更优选为硅型抗泡剂和非硅型抗泡剂;本发明对所述硅型抗泡剂和非硅型抗泡剂的质量比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油品整体等级和发动机实际工况进行选择。
本发明所述聚甲基丙烯酸酯的质量占润滑油总质量的重量份优选为1.5~3.0,更优选为1.7~2.7,最优选为2.0~2.5;本发明对所述润滑油的其他条件和添加剂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油品整体等级和发动机实际工况进行选择。
本发明对所述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的粘度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油品整体等级和发动机实际工况进行调节,本发明所述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在40℃下的运动粘度值优选为110~115cSt,更优选为111~114cSt,最优选为112~113cSt。本发明对所述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的总碱值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油品整体等级和发动机实际工况进行调节,本发明所述发动机专用润滑油总碱值优选为6~12mgKOH/g,更优选为7~11mgKOH/g,最优选为8~10mgKOH/g。
本发明采用上述复合基础油、复合抗氧抗腐剂、复合清净剂、分散剂、金属减活剂、防锈剂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酯,按照特定比例合成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能够智能识别发动机间隙,自动调整润滑油膜厚度,使发动机达到最佳保护。同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抗磨损性能和清洁性能,更好的排放***适应性及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稳定性,能有效地延长发动机及排放处理***的寿命,抑制油泥形成,持久保持发动机清洁,降低机油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包括:
a)、将一部分复合基础油加热后,与复合抗氧抗腐剂、复合清净剂、分散剂、金属减活剂、防锈剂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酯预混合后,得到半成品;
b)、将上述步骤得到半成品与另一部分复合基础油再次混合,同时喷入抗泡剂后,得到混合半成品;
c)、将步骤b)得到的混合半成品继续混合,过滤后得到发动机专用润滑油。
本发明上述制备方法中,所用原料的优选原则和加入量与前述发动机专用润滑油中的优选原则和加入量均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首先将一部分复合基础油加热后,与复合抗氧抗腐剂、复合清净剂、分散剂、金属减活剂、防锈剂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酯预混合后,得到半成品;然后再将上述步骤得到半成品与另一部分复合基础油再次混合,同时喷入抗泡剂后,得到混合半成品。
本发明对所述加热的温度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选择,本发明优选为50~60℃,更优选为52~58℃;本发明对所述预混合和再次混合的其他条件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合成润滑油的混合条件即可;本发明对所述预混合和再次混合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混合方式即可,优选为搅拌混合和/脉冲混合;本发明对所述预混合和再次混合的设备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混合设备即可。本发明对所述喷入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喷入条件即可;本发明对所述喷入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喷入方式即可,本发明以均匀分散为优选原则,优选为雾化喷入。
本发明对所述上述添加剂的加料顺序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合成润滑油的加料顺序即可,本发明优选先将一部分复合基础油与添加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混合,进而提高添加剂的混合均匀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润滑油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本发明对所述一部分复合基础油和另一部分复合基础油的质量比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添加剂应用情况和具体生产设备进行优选选择。
本发明最后将上述步骤得到的混合半成品继续混合,过滤后得到发动机专用润滑油。本发明对所述混合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合成润滑油的混合条件即可,本发明为提高混合效果,将混合时间优选为0.5~3小时,更优选为1~2小时;本发明对所述继续混合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混合方式即可,优选为搅拌混合、脉冲混合和循环混合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搅拌混合或脉冲混合,再循环混合,具体工况更优选为搅拌混合或脉冲混合20~40min后,再循环混合20~40min。本发明对上述继续混合的设备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混合设备即可。
本发明对所述过滤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合成润滑油的过滤条件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添加剂应用情况和具体生产设备进行优选选择;本发明对所述过滤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过滤方式即可;本发明对所述过滤的设备没有特别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过滤设备即可。
本发明经过上述步骤制备得到了发动机专用润滑油,是一种长寿命、高适应度、节能环保型发动机专用润滑油。所述专用润滑油经过理化性能检测后表明,本发明公开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具有较低的倾点,接近-40℃,MRV粘度比较现有的采用粘度指数改进剂的配方的发动机润滑油要低得多;与同粘度的传统配方的发动机润滑油相比较,具有更好的低温流动性和低温启动性能。而且本发明的润滑油还具有非常好的剪切稳定性,使得汽车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保持粘度稳定,从而使得机油油压持久稳定;较低的蒸发损失,使得由于油品因为蒸发损失而产生的机油损耗现象大幅度降低;以及更长的油品使用寿命。
此外,从外观上检测,相比较传统使用粘度指数改进剂的配方的发动机润滑油,产品外观更加清澈透明。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进行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以下实施例中采用的化学试剂均为市购。
实施例1
按照表1中的质量百分比称取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的原料。
表1 实施例1所用原料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首先按照上述比例将烷基萘和加氢基础油泵入调和釜内,搅拌混合后得到复合基础油,同时加热至50℃。
然后将其中一部分复合基础油放至地池中,并在放入地池的同时,按照上述比例加入复合抗氧抗腐剂、复合清净剂、复合无灰分散剂、金属减活剂、高性能防锈剂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酯,充分均匀搅拌预混合后得到半成品。
再将上述半成品泵入调和釜中,与另一部分复合基础油再次混合,同时喷入抗泡剂后,保证雾化均匀,得到混合半成品。
最后将上述混合半成品继续脉冲混合30min,同时用泵循环混合30min后,经过过滤得到发动机专用润滑油。
对上述步骤得到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进行理化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参见表2,表2为实施例1制备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性能指标。
表2 实施例1制备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性能指标
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发动机润滑油,倾点达到-36℃,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CCS为5625mpa.s,MRV为46200mpa.s,说明油品具有良好的低温启动性能;高温高剪切粘度高达4.08mpa.s,具有极佳的剪切稳定性,能使汽车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保持粘度稳定,从而使机油压力持久稳定;蒸发损失低至5.67%,大幅降低油品损耗,延长油品的使用寿命。
再对上述步骤得到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进行6万公里柴油车行车试验检测,车辆信息参见表3,表3为实施例1柴油车行车试验的车辆信息;检测结果参见表4,表4为实施例1制备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的柴油车行车试验测试结果。
表3 实施例1柴油车行车试验的车辆信息
表4 实施例1制备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的柴油车行车试验测试结果
行驶里程 3940 12116 19998 31723 47490 60752
V40cst 114.5 113.3 114 117.6 114.8 116
V100cst 14.6 14.62 14.53 14.56 14.93 14.83
酸值mgKOH/g 2.07 2.33 2.58 2.81 2.78 3.05
碱值mgKOH/g 9.05 8.87 8.84 8.34 8.44 8.2
Fe(铁)ppm 8 13 26 39 43 47
Cu(铜)ppm 0 0 1 2 2 2
Pb(铅)ppm 1 3 2 1 1 2
Cr(铬)ppm 0 0 1 2 2 2
Sn(锡)ppm 1 0 2 3 2 1
Al(铝)ppm 0 3 5 0 3 3
Mn(锰)ppm 0 0 1 1 1 1
Ni(镍)ppm 0 0 0 0 0 0
Mo(钼)ppm 7 5 7 8 5 6
Si(硅)ppm 3 15 8 18 14 20
Na(钠)ppm 0 0 4 10 6 8
B(硼)ppm 0 3 6 7 3 6
V(钒)ppm 0 0 0 0 0 0
Mg(镁)ppm 7 6 8 10 9 10
Ba(钡)ppm 2 0 0 0 0 1
Ca(钙)ppm 2955 2860 3048 2918 2898 2870
Zn(锌)ppm 1458 1474 1550 1460 1305 1315
P(磷)ppm 1054 1047 1113 1041 1007 1030
水含量,% 0 0 0 0 0 0
闪点,℃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由表4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发动机润滑油,经过60752公里的行车实测后,
1、元素及金属磨损含量指标显示:各项金属磨损勘量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且趋势一直保持稳定。这表明发动机内部各配合面的磨损状况良好,并没有出现异常磨损的情况。因而,本发明所制备的发动机润滑油具有较好的抗磨损性能,有效降低发动机部件间的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2、理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在行驶过程中,油品粘度一直维持在14.6cst左右,且变化趋势保持稳定,变化范围在2.2%以内;总碱值在6万公里时,仍维持在8mgKOH/g以上,高于一般情况下的换油的总碱值标准。总酸值的总体增幅不大,结果说明发动机的工况较为良好,油品仍处在可用的标准范围内,仍能继续使用一段时间。因而,本发明所制备的发动机润滑油具有良好的剪切稳定性,粘度能长时间保持稳定。另外本发明所制备的发动机润滑油还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使用6万公里后总碱值仍维持在8mgKOH/g以上,且总酸值的总体增幅不大,结果说明发动机的工况较为良好,油品仍处在可用的标准范围内,仍能继续使用一段时间。
3、污染物指标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闪点测试结果一直保持通过,说明机油未受到来自柴油或其它组份油品的污染;含水量测试结果一直保持通过,说明机油未受到来自外界的水污染;同时也说明了油品的清洁分散油泥和积碳的性能仍保持优良。结果表明,发动机内此时非常洁净,无大量油泥或积碳存在。因而,本发明所制备的发动机润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抗磨损性能和清洁性能,更好的排放***适应性及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稳定性,能有效地延长发动机及排放处理***的寿命,抑制油泥形成,持久保持发动机清洁,降低机油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再对上述步骤得到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进行3万公里汽油车行车试验检测,车辆信息参见表5,表5为实施例1汽油车行车试验的车辆信息;检测结果参见表6,表6为实施例1制备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的汽油车行车试验测试结果。
表5 实施例1汽油车行车试验的车辆信息
表6 实施例1制备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的汽油车行车试验测试结果
行驶里程 5025 10116 14982 21037 25102 30214
V40cst 112.5 112.7 113.1 113.6 113.8 114.2
V100cst 14.57 14.62 14.61 14.59 14.66 14.63
酸值mgKOH/g 2.04 2.03 2.15 2.21 2.32 2.35
Fe(铁)ppm 3 4 6 8 11 13
水含量,% 0 0 0 0 0 0
闪点,℃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由表6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发动机润滑油,经过30214公里的行车实测后,
1、元素及金属磨损含量指标显示:各项金属磨损勘量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且趋势一直保持稳定。这表明发动机内部各配合面的磨损状况良好,并没有出现异常磨损的情况。因而,本发明所制备的发动机润滑油具有较好的抗磨损性能,有效降低发动机部件间的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2、理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在行驶过程中,油品粘度一直维持在14.6cst左右,且变化趋势保持稳定,变化范围在0.76%以内;总酸值的总体增幅不大,结果说明发动机的工况较为良好,油品仍处在可用的标准范围内,仍能继续使用一段时间。因而,本发明所制备的发动机润滑油具有良好的剪切稳定性,粘度能长时间保持稳定。另外本发明所制备的发动机润滑油还具有超长的使用寿命,使用3万公里后总酸值的总体增幅不大,结果说明发动机的工况较为良好,油品仍处在可用的标准范围内,仍能继续使用一段时间。
3、污染物指标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闪点测试结果一直保持通过,说明机油未受到来自柴油或其它组份油品的污染;含水量测试结果一直保持通过,说明机油未受到来自外界的水污染;同时也说明了油品的清洁分散油泥和积碳的性能仍保持优良。结果表明,发动机内此时非常洁净,无大量油泥或积碳存在。因而,本发明所制备的发动机润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抗磨损性能和清洁性能,更好的排放***适应性及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稳定性,能有效地延长发动机及排放处理***的寿命,抑制油泥形成,持久保持发动机清洁,降低机油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实施例2
按照表7中的质量百分比称取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的原料。
表7 实施例2所用原料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首先按照上述比例将烷基萘和加氢基础油泵入调和釜内,搅拌混合后得到复合基础油,同时加热至55℃。
然后将其中一部分复合基础油放至地池中,并在放入地池的同时,按照上述比例加入复合抗氧抗腐剂、复合清净剂、复合无灰分散剂、金属减活剂、高性能防锈剂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酯,充分均匀搅拌预混合后得到半成品。
再将上述半成品泵入调和釜中,与另一部分复合基础油再次混合,同时喷入抗泡剂后,保证雾化均匀,得到混合半成品。
最后将上述混合半成品继续脉冲混合20min,同时用泵循环混合40min后,经过过滤得到发动机专用润滑油。
对上述步骤得到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进行理化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参见表8,表8为实施例2制备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性能指标。
表8 实施例2制备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性能指标
实施例3
按照表9中的质量百分比称取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的原料。
表9 实施例3所用原料的质量百分比组成
首先按照上述比例将烷基萘和加氢基础油泵入调和釜内,搅拌混合后得到复合基础油,同时加热至60℃。
然后将其中一部分复合基础油放至地池中,并在放入地池的同时,按照上述比例加入复合抗氧抗腐剂、复合清净剂、复合无灰分散剂、金属减活剂、高性能防锈剂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酯,充分均匀搅拌预混合后得到半成品。
再将上述半成品泵入调和釜中,与另一部分复合基础油再次混合,同时喷入抗泡剂后,保证雾化均匀,得到混合半成品。
最后将上述混合半成品继续脉冲混合40min,同时用泵循环混合20min后,经过过滤得到发动机专用润滑油。
对上述步骤得到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进行理化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参见表10,表10为实施例3制备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性能指标。
表10 实施例3制备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性能指标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能够自动调整油膜厚度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成分组成:
复合基础油 78~83 重量份;
所述复合基础油包括烷基萘和加氢基础油;所述烷基萘在100℃下的运动粘度值为20~22cst;
所述复合抗氧抗腐剂为硫磷双辛基锌盐和/或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盐;
所述复合清净剂为硫化烷基酚钙;
所述分散剂为高分子无灰分散剂;
所述金属减活剂为5-烷基苯并***衍生物和/或2-(烷基二硫代)-苯并噻唑;
所述防锈剂为直链烯基丁二酸和/或石油磺酸钠盐;
所述抗泡剂为硅型抗泡剂和/或非硅型抗泡剂;
所述发动机包括汽油机或柴油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萘和加氢基础油的质量比为(25~45):(55~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甲基丙烯酸酯的重量份为1.8~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无灰分散剂为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在40℃下的运动粘度值为110~115cs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的总碱值为6~12mgKOH/g。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专用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包括:
a)、将一部分复合基础油加热后,与复合抗氧抗腐剂、复合清净剂、分散剂、金属减活剂、防锈剂以及聚甲基丙烯酸酯预混合后,得到半成品;
b)、将上述步骤得到半成品与另一部分复合基础油再次混合,同时喷入抗泡剂后,得到混合半成品;
c)、将步骤b)得到的混合半成品继续混合,过滤后得到发动机专用润滑油。
CN201510442143.2A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9463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2143.2A CN104946367B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2143.2A CN104946367B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6367A CN104946367A (zh) 2015-09-30
CN104946367B true CN104946367B (zh) 2018-08-07

Family

ID=54161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2143.2A Active CN104946367B (zh) 2015-07-24 2015-07-24 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463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8092B (zh) * 2020-07-27 2022-05-20 重庆合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性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52531A (zh) * 2021-01-29 2021-05-28 浙江华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航空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06690B (zh) * 2022-05-17 2023-03-31 大庆开发区路通润滑油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节能润滑油的新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9342A (zh) * 2011-12-30 2012-07-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一种节能减磨双燃料发动机机油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9342A (zh) * 2011-12-30 2012-07-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一种节能减磨双燃料发动机机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6367A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36491A (en)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fuel economy characteristics of a lubricant by friction reduction and compositions useful therein
JP3927724B2 (ja) 内燃機関用潤滑油組成物
CN1926226B (zh) 用于改善抗磨损保护的含有h桥形成官能团的聚合物
CN107312598A (zh) 一种低温超重负荷合成齿轮油
CN105385481A (zh) 一种抗氧体系极压抗磨自修复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45278A (zh) 一种环保节能的柴油机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5136B (zh) 一种微耕机发动机和齿轮箱通用润滑油
CN104946367B (zh) 一种发动机专用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12597A (zh) 一种三重复合膜抗磨节能发动机油
CN103666706A (zh) 一种合成柴油发动机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74928A (zh) 一种重负荷液力传动润滑油组合物
CN109370721A (zh) 剪切稳定性优异的重负荷车辆齿轮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08502B (zh) 由聚甘油醚制得的润滑组合物
CN101381649B (zh) 非硫磷抗磨减摩多功能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CN105567380B (zh) 一种润滑油
CN100485019C (zh) 船用***油
CN110283645A (zh) 一种机车齿轮油组合物
CN106967482A (zh) 一种用于甲醇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89842A (zh) 发动机机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42244A (zh) Cf-4级柴油机油组合物用于车辆动力传动***齿轮润滑的方法
CN104685041A (zh) 摩擦改性剂及其在润滑剂和燃料中的用途
CN106350171A (zh) 一种冷启动减少磨损的润滑油组合物
CN106350170A (zh) 一种节能减排的润滑油组合物
CN107603705A (zh) 一种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KR101336294B1 (ko) 초극압용 윤활유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01326 Chongqing City Jiulongpo District Xipeng Industrial Park Aluminum City Road No. 70 of No. 3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CNTIMES-PETROLEUM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401326 Chongqing City Jiulongpo District Xipeng Industrial Park Aluminum City Road No. 70 of No. 3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Xiandai Petroleum (Group)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1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 No. 70-3, Lvcheng Avenue, Xipeng Town,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400050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Nairunt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70-3, Lvcheng Avenue, Xipeng Industrial Park, Jiulongpo District, Chongqing, 401326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NTIMES-PETROLEUM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