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6786A - 液体喷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头的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头的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6786A
CN104936786A CN201480005992.5A CN201480005992A CN104936786A CN 104936786 A CN104936786 A CN 104936786A CN 201480005992 A CN201480005992 A CN 201480005992A CN 104936786 A CN104936786 A CN 104936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jetting
jetting head
reservoir
flow passage
branch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59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6786B (zh
Inventor
槐岛兼好
久保敏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36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6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6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6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33Structure of nozzle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55Devices for absorbing or preventing back-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33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59Matrix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ure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2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with ink circulating through the whole print head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液体喷头内难以产生温度的偏差的液体喷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头的记录装置。本发明的液体喷头(2)具备:液体喷头主体(2a)和贮存器(40),贮存器(40)具备:贮存器流路(41)和分支流路(42),分支流路(42)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两端部与所述液体喷头主体(2a)相连,在从贮存器(40)侧观察液体喷头(2)时,贮存器流路(41)与分支流路(42)相连的连结部(43)附近的、贮存器流路(41)以及分支流路(42)的至少一个流路弯曲为使贮存器流路(41)与分支流路(42)所成的角度接近于直角。

Description

液体喷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头的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液滴喷出的液体喷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头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头,已知一种液体喷头,其除了具备具有喷出孔的流路部件和为了从喷出孔喷出液体而施加压力的压电致动器的液体喷头主体以外,所述液体喷头还具备为了能够向液体喷头主体稳定地提供液体而暂时存储液体的贮存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液体喷头的贮存器的贮存器流路中,从长条状的液体喷头的端部加入的液体,在液体喷头的中央部,被送向液体喷头主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98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621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2所述的贮存器是:被喷出的液体,从液体喷头的端部加入,在贮存器流路中朝向长边方向的中央部,且在中央部朝向头部主体侧(下侧),从该处起朝向长边方向的两端并分支。因此,在分支后的流路中,朝向贮存器流路中液体所朝向的方向的流量稍微多一些。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在最初加入液体时,液体的遍布不均匀,流路中容易残留气泡,在喷出液体时,液体喷头的单侧的喷出速度变快,或者喷出量变多。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因液体喷头内的位置所导致的喷出特性的偏差小的液体喷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头的记录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液体喷头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头主体;和贮存器,其被安装于该液体喷头主体,且向所述液体喷头主体提供液体,所述贮存器具备:贮存器流路;和被配置在比该贮存器流路更靠所述液体喷头主体侧的分支流路,所述贮存器流路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一端向外部开口,且在另一端与所述分支流路相连,所述分支流路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两端部与所述液体喷头主体相连,在从所述贮存器侧观察所述液体喷头时,所述贮存器流路与所述分支流路相连的连结部附近的、所述贮存器流路以及所述分支流路的至少一者弯曲为使所述贮存器流路与所述分支流路所成的角度接近于直角。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液体喷头;输送部,其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头输送记录介质;和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液体喷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分支流路分开后的液体流的差少,能够缩小喷出特性的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包含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头的记录装置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图1的液体喷头的头部主体的俯视图。
图3是被图2的点划线围起的区域的放大图,是为了说明而省略了一部分流路的图。
图4是被图2的点划线围起的区域的放大图,是为了说明而省略了一部分流路的图。
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纵截面图。
图6(a)是图1的液体喷头沿图6(b)所示的X-X线的部分的纵截面图,图6(b)~(e)是构成贮存器的部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包含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头的记录装置的彩色喷墨打印机的示意结构图。该彩色喷墨打印机1(以下,称为打印机1)具有液体喷头2。液体喷头2被固定于打印机1。液体喷头2在从图1的跟前向里的方向上具有细长的长条形状。有时将该较长的方向称为长边方向。
在打印机1中,沿着印刷纸张P的输送路径,依次设置有供纸单元114、输送单元120以及纸接受部116。此外,在打印机1中,设置有用于对液体喷头2和供纸单元114等打印机1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00。
供纸单元114具有:能够收容多张印刷纸张P的纸张收容箱体115、和供纸辊145。供纸辊145能够将层叠收容于纸张收容箱体115中的印刷纸张P之中处于最上方的印刷纸张P一张一张地送出。
在供纸单元114与输送单元120之间,沿着印刷纸张P的输送路径配置有两对输送辊118a以及118b、和119a以及119b。从供纸单元114送出的印刷纸张P被这些输送辊引导,并被进一步送出到输送单元120。
输送单元120具有:连续的输送带111和2个带辊106以及107。输送带111被卷绕在带辊106以及107上。输送带111在被卷绕在2个带辊上时被调整为以规定的张力拉伸的长度。由此,输送带111沿着分别包含2个带辊的公共接线的相互平行的2个平面,被不会松弛地拉伸。这2个平面之中距液体喷头2较近的平面是输送印刷纸张P的输送面127。
如图1所示,带辊106与输送电机174连接。输送电机174能够使带辊106在箭头A的方向上旋转。此外,带辊107能够与输送带111联动旋转。因此,通过驱动输送电机174来使带辊106旋转,从而输送带111沿着箭头A的方向移动。
在带辊107的附近,夹持辊138和受夹持辊139被配置为夹持输送带111。夹持辊138通过未图示的弹簧而被向下方推压。夹持辊138下方的受夹持辊139经由输送带111来挡住被向下方推压的夹持辊138。2个夹持辊被设置为能够旋转,并与输送带111联动旋转。
从供纸单元114向输送单元120送出的印刷纸张P被夹在夹持辊138与输送带111之间。由此,印刷纸张P被按在输送带111的输送面127,并固着在输送面127上。然后,印刷纸张P随着输送带111的旋转,被向设置有液体喷头2的方向输送。另外,也可以对输送带111的***面113实施基于粘着性的硅胶的处理。由此,能够使印刷纸张P可靠地固着在输送面127上。
液体喷头2在下端具有头部主体2a。头部主体2a的下表面为设置有多个喷出液体的喷出孔的喷出孔面4-1。
从设置在1个液体喷头2的喷出孔喷出4种颜色的液滴(墨液)。由于液体喷头2的喷出各种颜色的喷出孔被等间隔地配置在1个方向(是与印刷纸张P平行且与印刷纸张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液体喷头2的长边方向),因此能够没有间隙地在1个方向上印刷各种颜色。从液体喷头2喷出的液体的颜色,例如分别是品红色(M)、黄色(Y)、蓝绿色(C)以及黑色(K)。液体喷头2被配置为在头部主体2a的下表面的喷出孔面4-1与输送带111的输送面127之间隔开微小的间隙。
由输送带111输送的印刷纸张P通过液体喷头2与输送带111之间的间隙。此时,从构成液体喷头2的头部主体2a向印刷纸张P的上表面喷出液滴。由此,在印刷纸张P的上表面形成基于被控制部100存储的图像数据的彩色图像。
在输送单元120与纸接受部116之间,配置有剥离板140和两对输送辊121a以及121b、122a以及122b。印刷有彩色图像的印刷纸张P被输送带111输送到剥离板140。此时,印刷纸张P通过剥离板140的右端而被从输送面127剥离。然后,印刷纸张P被输送辊121a~122b送出到纸接受部116。这样,印刷结束的印刷纸张P被依次送到纸接受部116,并在纸接受部116重叠。
另外,在针对印刷纸张P的输送方向处于最上游侧的液体喷头2与夹持辊138之间,设置有纸面传感器133。纸面传感器133由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构成,能够对输送路径上的印刷纸张P的前端位置进行检测。基于纸面传感器133的检测结果被送到控制部100。控制部100能够根据从纸面传感器133送来的检测结果,对液体喷头2和输送电机174等进行控制,以使得印刷纸张P的输送和图像的印刷同步。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液体喷头2进行说明。图2是头部主体2a的俯视图。图3是被图2的点划线围起的区域的放大图,是为了说明而省略了一部分流路的俯视图。图4是被图2的点划线围起的区域的放大图,是为了说明而省略了与图3不同的一部分流路的图。另外,在图3以及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附图,将处于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下方而应通过虚线来描绘的节流孔6、喷出孔8、加压室10等通过实线来描绘。此外,为了容易理解位置,图4的喷出孔8是比实际的直径更大地描绘的。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纵截面图。图6(a)是液体喷头2的纵截面图,是沿着图6(b)的X-X射线的纵截面图。图6(b)~(e)是构成贮存器40的部件的俯视图。
液体喷头2包含:头部主体2a、贮存器40、和金属制的壳体90。头部主体2a以及贮存器40均在1个方向上较长,并结合为相互沿着。此外,头部主体2a包含:流路部件4、和安装有移位元件(加压部)30的压电致动器基板21。进一步地,贮存器40具备:贮存器流路41和分支流路42。
构成头部主体2a的流路部件4具备:作为公共流路的歧管(manifold)5、与歧管5相连的多个加压室10、和分别与多个加压室10相连的多个喷出孔8,加压室10在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开口,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为加压室面4-2。此外,在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的两端具有与歧管5相连的开口5a,通过该开口5a来提供液体。
此外,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与包含移位元件30的压电致动器基板21接合,各移位元件30被设置为位于加压室10上。此外,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与用于向各移位元件30提供信号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等信号传递部92连接。图2中,为了能够理解2个信号传递部92与压电致动器基板21相连的状态,将信号传递部92的与压电致动器基板21连接的附近的外形通过虚线来表示。与压电致动器基板21电连接的、形成于信号传递部92的电极在信号传递部92的端部被配置为矩形形状。2个信号传递部92被连接为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出现各自的端部。2个信号传递部92从中央部向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长边延伸。
此外,在信号传递部92安装有驱动器IC。驱动器IC被安装为被按压于金属制的壳体,驱动器IC的热传递到金属制的壳体,并被散逸到外部。对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上的移位元件30进行驱动的驱动信号在驱动器IC内生成。对驱动信号的生成进行控制的信号在控制部100生成,并从与信号传递部92的连接于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输入。在控制部100与信号传递部92之间,根据需要,在液体喷头2内设置有电路基板等。
贮存器40为了向处于头部主体2a的两端部的开口5a提供液体,优选液体从长边方向的一端部进入,一旦流向长边方向的中央部之后,并在中央部流向头部主体2a侧之后,就分支并与头部主体2a相连。通过这样,分支后的流路的长度差变小,能够减小由于头部主体2a内的位置而导致的喷出特性的偏差。此外,通过将来自外部的导入设在贮存器40的端部,能够在从该处起到分支为止的流路之间设置阻尼器、过滤器,由于能够在贮存器40的中央部的上方形成空间,因此能够在该部分配置与信号传递部92相连的电路基板等。此外,若配置在端部,则提供喷出液体的歧管等的连接也变得容易。
这样,贮存器流路41被配置为从液体喷头2的中央部到液体喷头2的长边方向的端部沿着长边方向延伸,分支流路42被配置为从液体喷头2的长边方向的1个端部到另一个端部沿长边方向延伸,并与贮存器流路41在液体喷头20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的连结部43连结。由于贮存器流路41与分支流路42沿相同方向延伸,因此若直接这样连结,则液体容易流到与贮存器流路41中的流动相同方向的分支流路42中,因此流量上会产生差。由于该差,导致在最初加入液体时,液体的遍布不均匀,流路中容易残留气泡,在喷出液体时,可能液体喷头的单侧的喷出速度变快,或者喷出量变多。
因此,若将俯视头部主体2a时(从贮存器40侧来观察时)连结部43附近的贮存器流路41以及分支流路42的至少1者弯曲,使它们在连结部43所成的角度接近于90度,则能够缩小流量的差。优选角度为90±45度以内、进一步90度±30度以内、特别是90度±20度以内。作为贮存器流路41的弯曲方法,例如在朝向长边方向的中央部时,使朝向短边方向即可。作为分支流路42的弯曲方法,例如使其弯曲2次并成为S字状,将其2次弯曲的中央部设为连结部43即可。此时,若在2次弯曲之间设置直线部分,并将连结部43设置于此,则液体流能够更接近于均衡。直线部分的比连结部43的端部更靠外侧的尺寸与连结部43的剖面中尺寸最大的部分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连结部43的剖面是圆形,因此为其直径)相同或者是其以上,进一步地优选为2倍以上。
贮存器流路41除了在连结部43的附近以外,具有沿着虚拟直线L10的结构。并且,在连结部43的附近被弯曲到沿虚拟直线L3的方向。弯曲角度是L10与L3所成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0度。为了连结部43附近的贮存器流路41与分支流路42所成的角度接近于90度,优选弯曲角度为10度以上。
分支流路42除了在连结部43的附近以外,具有沿着虚拟直线L1的结构。并且,在连结部43的附近,被弯曲为相对于贮存器流路41在连结部43附近的流路的流向即虚拟直线L3的角度接近于90度。弯曲角度是L1与L4所成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0度。为了连结部43附近的贮存器流路41与分支流路42所成的角度接近于90度,优选弯曲角度为10度以上。虽然也可以弯曲贮存器流路41和分支流路42的任意一者,但如果这样,则为了设为接近于90度的角度,液体喷头2的短边方向的长度会变长。若弯曲贮存器流路41与分支流路42这两者,则能够将贮存器流路41和分支流路42收敛于较窄的宽度中。
另外,上述的结构在朝向连结部43并朝向头部主体2a侧(下侧)的贮存器流路41的长度比开口直径短的情况下更有效。虽然即使加长其长度也能够减少不均匀性,但液体喷头2的高度变高。此外,若贮存器流路41在弯曲之后到朝向连结部43为止具有直线部,由于液体流在该方向上稳定,因此更好。贮存器流路41的直线部的从弯曲之后到距连结部43最近的部位为止的长度,最好与该部分的贮存器流路41的宽度为相同程度、或者2倍以上。
图6(b)、(d)中,将贮存器流路41的、液体朝向连结部43的方向通过虚拟直线L3来表示,将连结部43处的分支流路42的液体流动的方向通过虚拟直线L4来表示。L3与L4成直角。
贮存器40是将贮存器主体41a与板40b~40d层叠而构成的。虽然也能够通过粘接来接合,但螺纹紧固的工序简单。在该情况下,在连结部43的周围配置有O型环等软质的部件,通过螺纹紧固的压力而变形,液体难以漏出。也可以通过贮存器主体41a或者板40b、40c被加压来起到同样的作用。无论如何,优选将螺纹紧固位置配置为使施加到连结部43的压力均衡。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构成贮存器流路41的贮存器主体41a即第1部件和构成分支流路42的板40b~40c即第2部件被螺纹紧固。板40b~40d被粘接层叠。也可以通过螺纹紧固来将贮存器40整体组装。
螺纹紧固位置40aa、40ba、40ca被配置为夹着分支流路40,该配置,在通过连结部43且与液体喷头2的长边方向平行的虚拟直线L1、和连结部43处的与分支流路42的液体流过的方向上的虚拟直线L4成直角的虚拟直线L2(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虚拟直线L3重叠)之间的区域,使虚拟直线L1与虚拟直线L3所成的角度为锐角的区域(夹着连结部43有2个)。通过这样,施加到连结部43周围的压力接近于均衡,并且能够缩短液体喷头2的短边方向的大小。
进一步地,若将该配置设在液体喷头2的短边方向上分支流路42所存在的范围内,则能够缩短液体喷头2的短边方向的宽度。这在图6(d)中,是指在连结部43附近弯曲的分支流路42所存在的范围内的与长边方向平行的虚拟直线L5和L6上,配置螺纹紧固位置。也就是说,由于在2次弯曲为S字状部位的各个弯曲部分配置有螺纹紧固位置,因此能够缩小短边方向的大小。
如下面所述,为了分别向在头部主体2a有2个的歧管5提供液体等,也可以分别设置2个贮存器流路41以及分支流路42。在该情况下,若分支流路42在液体喷头2的短边方向上排列配置,贮存器流路41被分别从贮存器40的长边方向的各个端部提供液体,并朝向贮存器40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则空间的使用效率变好,能够缩小液体喷头2的短边方向的大小。或者,通过相同的短边方向的大小,能够设置较大的贮存器40。进一步地,若将分支流路42中连结部43处的弯曲的方向设为相同,则能够将分支流路42彼此接近地配置,因此能够缩小液体喷头2的短边方向的大小。进一步地,也可以将贮存器流路41以及分支流路42分别设置偶数个,如上述那样配置,并以2个为1组排列。
此外,进一步地,通过1个贮存器流路41朝向连结部43,从贮存器40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起向短边方向的1方弯曲,另一个贮存器流路42朝向连结部43,从贮存器40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起向短边方向的另一方弯曲,从而能够在长边方向的中央部高效地配置2个贮存器流路41,能够缩小液体喷头2的大小。
此外,若将贮存器流路41的一部分的面设为能够弹性变形的阻尼器46,则在喷出量较大变动时,能够使液体的提供稳定。若将贮存器流路41的形状设为从液体喷头2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起向端部扩展的三角形状,阻尼器46也设为与该形状相符的三角形状,则能够增大阻尼器46的容量,并且成为向连结部43缩小的形状,因此流向连结部43的液体能够难以产生停滞。
另外,贮存器流路41被分为液体从外部流入的第1贮存器流路41b、和与连结部43相连的第2贮存器流路41c。第1贮存器流路41b的俯视形状为三角形状,下表面为阻尼器46。第2贮存器流路41c被配置在第1贮存器流路41b的上侧,包含:沿着三角形状的第1贮存器流路41b的、朝向连结部43的一边的直线部、和从该处起与连结部43相连的弯曲部。也可以在第1贮存器流路41b与第2贮存器流路41c之间设置过滤器48。第2贮存器流路41c被配置在贮存器主体40a中向上侧突出的部位中。
进一步地,也可以在第2贮存器流路41c的液体喷头2的长边方向的端部设置向外部开口的喷出孔41e。能够从喷出孔41e喷出贮存器流路41内的气泡、特别是可能在过滤器48产生的气泡。喷出孔41e在最初加入液体时被打开,并喷出气泡以及液体的一部分。虽然在进行喷出时,通常喷出孔41e是关闭着的,但也可以根据需要来打开。第2贮存器流路41c的上表面为了使气泡容易被喷出而向喷出孔41e倾斜。
在贮存器主体40a的作为第2贮存器流路41c的部位的上表面,打开有孔以使得容易通过树脂来将贮存器主体40a成形,该孔被硬质的盖子44覆盖。
也可以在贮存器40设置多组如以上那样的由2个贮存器流路41以及2个分支流路42构成的流路的组。
头部主体2a具有:平板状的流路部件4、和1个包含连接在流路部件4上的移位元件30的压电致动器基板21。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俯视形状是长方形,其按照长方形的长边沿着流路部件4的长边方向的方式而被配置在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
在流路部件4的内部形成2个歧管5。歧管5具有从流路部件4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侧起向另一端部侧延伸的细长的形状,在其两端部形成在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开口的歧管的开口5a。通过从歧管5的两端部向流路部件4提供液体,能够使液体的提供不足难以产生。此外,与从歧管5的一端提供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够使液体流过歧管5时产生的压力损失的差大约成为一半,因此能够减少液体喷出特性的偏差。进一步地,为了减少压力损失的差,虽然也考虑在歧管5的中央附近提供、从歧管5中途的几个地方提供,但在这种结构中,液体喷头2的宽度变大,喷出孔8的配置向液体喷头2的宽度方向的扩展也变大。在这种配置中,将液体喷头2安装于打印机1的角度的偏差对印刷结果带来的影响变大,因此不优选。在使用多个液体喷头2来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也由于多个液体喷头2整体的配置有喷出孔8的面积较宽,因此多个液体喷头2的相对位置的精度对印刷结果带来的影响变大,并不优选。因此,为了减小液体喷头2的宽度,并且减少压力损失的差,优选从歧管5的两端提供。
此外,歧管5的至少与加压室10相连的区域即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被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的隔板15分隔。隔板15在与加压室10相连的区域即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具有与歧管5相同的高度,将歧管5完全分割为多个副歧管5b。通过这样,能够按照俯视时与隔板15重叠的方式,设置喷出孔8以及从喷出孔8与加压室10相连的下行路。
在图2中,除了歧管5的两端部以外的整体被隔板15分隔。除此以外,也可以除了两端部中的某一端部以外都被隔板15分隔。此外,也可以只有在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开口的开口5a附近未被分隔,从开口5a起向流路部件4的深度方向之间设置有隔板。无论如何,通过存在未被分隔的部分,从而流路阻力能够变小,液体的提供量能够变多,因此优选歧管5的两端部不被隔板15分隔。
有时将被分为多个的部分的歧管5称为副歧管5b。在本实施例中,歧管5被独立设置2根,在各自的两端部设置有开口5a。此外,在1个歧管5设置了7个隔板15、8个副歧管5b。副歧管5b的宽度比隔板15的宽度大,由此,能够在副歧管5b流过较多的液体。此外,7个隔板15距宽度方向的中央越近,长度越长,在歧管5的两端,距宽度方向的中央越近的隔板15,隔板15的端部距歧管5的端部越近。由此,得到由歧管5的外侧壁产生的流路阻力与由隔板15产生的流路阻力之间的平衡,能够减少各副歧管5b中与加压室10相连的部分即单独提供流路14所形成的区域的端部处的液体的压力差。该单独提供流路14中的压力差与施加到加压室10内的液体的压力差相连,若减少单独提供流路14中的压力差,则能够减少喷出偏差。
这种向排列在短边方向的歧管5提供液体的开口5a,在头部主体2a的两端部,被配置在与流路部件4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由此也能够稳定地向歧管5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提供液体。开口5a与歧管5的宽度为相同程度的长度,但通过配置在流路部件4的短边方向,既可以连续地设置较长的开口,也可以断续地设置较短的开口。
流路部件4形成为多个加压室10二维扩展。加压室10是具有将角部实施了圆弧化的几乎菱形的俯视形状的中空区域。
加压室10经由单独提供流路14来与1个副歧管5b相连。按照沿着1个副歧管5b的方式,使与该副歧管5b相连的加压室10的列即加压室列11在副歧管5b的两侧被分别设置1列,合计设置2列。因此,针对1个歧管5,设置有16列加压室11,在头部主体2a整体设置有32列加压室列11。各加压室列11中的加压室10的长边方向的间隔相同,例如为37.5dpi的间隔。
在各加压室列11的端部设置有虚设加压室16。该虚设加压室16与歧管5相连,但不与喷出孔8相连。此外,在32列加压室列11的外侧,设置有虚设加压室16排列为直线状的虚设加压室列。该虚设加压室16与歧管5以及喷出孔8的任意一个都不相连。利用这些虚设加压室,通过1个内侧的加压室10的周围结构(刚性)从端部接近其他加压室10的结构(刚性),从而能够减少液体喷出特性的差。另外,由于针对周围结构的差的影响,距离近且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加压室10的影响较大,因此在长度方向上,在两端设置虚设加压室。由于针对宽度方向,影响较小,因此仅在距头部主体21a的端部近的一方设置。由此,能够缩小头部主体21a的宽度。
与1个歧管5相连的加压室10被配置在形成沿着矩形状的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各外边的行以及列的格子上。由此,由于从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外边,形成在加压室10上的单独电极25被等距离地配置,因此在形成单独电极25时,能够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难以产生变形。在将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与流路部件4接合时,若该变形较大,则可能对距外边较近的移位元件30施加应力,移位特性可能产生偏差,但通过减少变形,能够减少该偏差。此外,由于在距外边最近的加压室列11的外侧设置有虚设加压室16的虚设加压室列,因此能够更加难以受到变形的影响。属于加压室列11的加压室10被等间隔地配置,与加压室列11对应的单独电极25也被等间隔地配置。加压室列11在短边方向上被等间隔地配置,与加压室列11对应的单独电极25的列也在短边方向上被等间隔地配置。由此,特别是能够消除串扰(crosstalk)的影响较大的部位。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加压室10配置为格子状,但也可以按照角部位于属于相邻的压室列11的加压室10之间的方式配置为千鸟格状。若这样,则由于属于相邻加压室列11的加压室10之间的距离变长,因此能够更加抑制串扰。
无论怎样排列加压室列11,只要俯视流路部件4时,属于1个加压室列11的加压室10与属于相邻的加压室列11的加压室10在液体喷头2的长边方向上不重叠地配置,则能够抑制串扰。另一方面,若将加压室列11之间的距离分离开,则液体喷头2的宽度变大,因此液体喷头2相对于打印机1的设置角度的精度、使用多个液体喷头2时的液体喷头2的相对位置的精度对印刷结果带来的影响变大。因此,通过使隔板15的宽度比副歧管5b小,从而能够减少这些的精度对印刷结果带来的影响。
与1个副歧管5b相连的加压室10构成2列加压室列11,与属于1个加压室列11的加压室10相连的喷出孔8构成1个喷出孔列9。与属于2列加压室列11的加压室10相连的喷出孔8,分别在副歧管5b的不同侧开口。在图4中,在隔板15中设置有2列喷出孔列9,但属于各个喷出孔列9的喷出孔8经由加压室10来与距喷出孔8近的一侧的副歧管5b相连。若配置为在液体喷头2的长边方向上不重叠于经由加压室列11而与相邻的副歧管5b相连的喷出孔8,则能够抑制连接加压室10和喷出孔8的流路之间的串扰,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串扰。若连接加压室10和喷出孔8的流路整体在液体喷头2的长边方向被配置为不重叠,则能够进一步减少串扰。
此外,通过加压室10与副歧管5b在俯视下配置为重叠,能够减小液体喷头2的宽度。通过使重叠的面积相对于加压室10的面积的比例为80%以上、进一步为90%以上,能够更加缩小液体喷头2的宽度。此外,加压室10和副歧管5b重叠的部分的加压室10的底面与不和副歧管5b重叠的情况相比,刚性变低,由于该差,喷出特性可能存在偏差。通过使与副歧管5b重叠的加压室10的面积相对于加压室10整体的面积的比例在各加压室10大致相同,能够减少构成加压室10的底面的刚性变化所导致的喷出特性的偏差。这里,所谓大致相同,是指面积的比例的差为10%以下,特别是5%以下。
由于加压室群由与1个歧管5相连的多个加压室10构成,歧管5有2个,因此加压室群有2个。各加压室群内的涉及喷出的加压室10的配置相同,在短边方向上平行移动地配置。这些加压室10在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与压电致动器基板21对置的区域,存在加压室群之间等少量间隔不宽的部分,但几乎被排列在整个面。换句话说,由这些加压室10形成的加压室群占有与压电致动器基板21几乎相同的大小以及形状的区域。此外,各加压室10的开口通过在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与压电致动器基板21接合而被阻塞。
从与加压室10的单独提供流路14所连接的角部对置的角部起,与在流路部件4的下表面的喷出孔面4-1开口的喷出孔8相连的下行路延伸。下行路,在俯视下,在从加压室10分离的方向上延伸。更具体来讲,在沿着加压室10的较长的对角线的方向上分离,并且相对于该方向,向左右错开地延伸。由此,加压室10是各加压室列11内的间隔为37.5dpi的格子状的配置,喷出孔8整体能够以1200dpi的间隔进行配置。
换言之,若将喷出孔8投影为相对于与流路部件4的长边方向平行的虚拟直线正交,则在图4所示的虚拟直线的R的范围,与各歧管5相连的16个喷出孔8,全部32个喷出孔8成为1200dpi的等间隔。由此,通过对全部歧管5提供相同颜色的墨液,从而能够整体在长边方向上以1200dpi的分辨率形成图像。此外,与1个歧管5相连的1个喷出孔8,在虚拟直线的R的范围为600dpi的等间隔。由此,通过对各歧管5提供不同颜色的墨液,能够整体在长边方向上以600dpi的分辨率形成2色的图像。在该情况下,若使用2个液体喷头2,则能够以600dpi的分辨率形成4色的图像,印刷精度会比使用能够以600dpi印刷的液体喷头更高,印刷的布局也能够简单地进行。
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上表面与各加压室10对置的位置上,分别形成单独电极25。单独电极25比加压室10小一圈,包含:具有与加压室10几乎相似的形状的单独电极主体25a、和从单独电极主体25a引出的引出电极25b,单独电极25按照与加压室10相同的方式,构成单独电极列以及单独电极群。此外,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上表面,形成经由过孔来与公共电极24电连接的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按照沿着长边方向的方式形成2列,此外,距长边方向的端部较近并沿着短边方向形成1列。图示的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在直线上断续地形成,但也可以在直线上连续地形成。
压电致动器基板21如下面所述那样在将形成过孔的压电陶瓷层21a、公共电极24、压电陶瓷层21b层叠并烧制后,优选通过同一工序来形成单独电极25以及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由于以下原因,单独电极25在烧制后形成:单独电极25与加压室10的位置偏差会对喷出特性带来较大影响,若在形成单独电极25后烧制,则压电致动器基板21可能产生弯曲,若将产生弯曲的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与流路部件4接合,则成为对压电致动器基板21施加应力的状态,由于该影响,移位可能产生偏差。由于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也可能同样产生弯曲,与单独电极25同时形成的位置精度更高,工序也能够简单化,因此单独电极25和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通过同一工序来形成。
由于在烧制这种压电致动器基板21时可能产生的、由烧制收缩导致的过孔的位置偏差主要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长边方向产生,因此通过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形成在有偶数个歧管5的中央,换言之,被设置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短边方向的中央,且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为较长形状,从而能够抑制过孔与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由于位置偏移而未电连接。
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2个信号传递部92被配置接合为从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2个长边侧分别朝向中央。此时,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a的引出电极25b以及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上,分别形成连接电极26以及公共电极用连接电极来进行连接,从而连接变得容易。此外,此时,若使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以及公共电极用连接电极的面积比连接电极26的面积大,则由于信号传递部92的端部(前端以及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处的连接能够比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上的连接强,因此信号传递部92能够难以从端部分离。
此外,喷出孔8被配置在躲开与被配置在流路部件4的下表面侧的歧管5对置的区域的位置。进一步地,喷出孔8被配置在流路部件4的下表面侧与压电致动器基板21对置的区域内。这些喷出孔8作为1个群而占有与压电致动器基板21几乎相同的大小以及形状的区域,能够通过使对应的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移位元件30移位来从喷出孔8喷出液滴。
包含于头部主体2a的流路部件4具有多个板层叠的层叠结构。这些板从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起依次为:型腔板4a、基板4b、隙孔(节流孔)板4c、供应板4d、歧管板4e~4j、外罩板4k以及喷嘴板41。在这些板中形成有多个孔。通过各板的厚度为10~300μm左右,能够提高形成的孔的形成精度。各板被设为层叠,以使得这些孔相互连通来构成单独流路12以及歧管5。头部主体2a具有如下结构:加压室10在流路部件4的上表面,歧管5在内部的下表面侧,喷出孔8在下表面,构成单独流路12的各部分在不同的位置被相互接近地配设,歧管5与喷出孔8经由加压室10而相连。
对形成在各板的孔进行说明。在这些孔中,具有如下的配置。第1,是形成在型腔板4a的加压室10。第2,是构成从加压室10的一端向歧管5连接的单独提供流路14的连通孔。该连通孔形成在从基底板4b(详细来讲是加压室10的入口)到供应板4c(详细来讲是歧管5的出口)的各板。另外,在该单独提供流路14中,包含形成于隙孔板4c且流路的剖面积较小的部位、即节流孔6。
第3,是构成从加压室10的另一端向喷出孔8连通的流路的连通孔,该连通孔在以下的记载中被称为下行路(部分流路)。下行路形成在从基底板4b(详细来讲是加压室10的出口)到喷嘴板41(详细来讲是喷出孔8)的各板。喷嘴板41的孔作为喷出孔8,打开有向流路部件4的外部开口的直径为例如10~40μm,向内部的直径变大的孔。第4,是构成歧管5的连通孔。该连通孔形成在歧管板4e~4j。在歧管板4e~4j,形成有孔,以使得为了构成副歧管5b而成为隔板15的分隔部残留。
第1~4的连通孔相互连接,构成从来自歧管5的液体的流入口(歧管5的出口)至喷出孔8的单独流路12。被提供给歧管5的液体通过以下的路径而被从喷出孔8喷出。首先,从歧管5向上方向,进入单独提供流路14,到达节流孔6的一端部。接下来,沿着节流孔6的延伸方向水平前进,到达节流孔6的另一端部。从该处起向上方向,到达加压室10的一端部。进一步地,沿着加压室10的延伸方向水平前进,到达加压室10的另一端部。从该处起慢慢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并且主要向下方向,进入在下表面开口的喷出孔8。
压电致动器基板21具有由作为压电体的2个压电陶瓷层21a、21b构成的层叠结构。这些压电陶瓷层21a、21b分别具有20μm左右的厚度。从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压电陶瓷层21a的下表面到压电陶瓷层21b的上表面的厚度是40μm左右。压电陶瓷层21a、21b的任意一个层都跨越多个加压室10延伸。这些压电陶瓷层21a、21b例如由具有强电介质性的锆钛酸铅(PZT)系的陶瓷材料构成。
压电致动器基板21具有:由Ag-Pd系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公共电极24以及由Au系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单独电极25。单独电极25如上所述,包含:被配置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的上表面且与加压室10对置的位置的单独电极主体25a、和从该处引出的引出电极25b。在被引出到引出电极25b的一端的与加压室10对置的区域外的部分形成连接电极26。连接电极26例如由包含玻璃粉的银-钯构成,厚度为15μm左右并形成为凸状。此外,连接电极26与被设置在信号传递部92的电极电接合。细节在下面进行叙述,从控制部100通过信号传递部92来向单独电极25提供驱动信号。与印刷介质P的输送速度同步地以一定的周期提供驱动信号。
公共电极24在压电陶瓷层21a与压电陶瓷层21b之间的区域,形成在面方向的几乎整个面。也就是说,公共电极24延伸为覆盖与压电致动器基板21对置的区域内的全部加压室10。公共电极24的厚度是2μm左右。公共电极24与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经由形成在压电陶瓷层21b的过孔连接、且接地,保持在接地电位,其中,该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形成在压电陶瓷层21b上避开由单独电极25构成的电极群的位置。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28与多个单独电极25同样地,与信号传递部92上另外的电极连接。
另外,如下面所述,通过向单独电极25选择性地提供规定的驱动信号,从而该单独电极25所对应的加压室10的体积变化,向加压室10内的液体施加压力。由此,通过单独流路12,从对应的液体喷出口8喷出液滴。也就是说,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中与各加压室10对置的部分相当于与各加压室10以及液体喷出口8对应的单独的移位元件30。换句话说,在由2个压电陶瓷层21a、21b构成的层叠体中,以图5所示的结构为单位结构的压电致动器、即移位元件30,按每个加压室10,由位于加压室10的正上方的振动板21a、公共电极24、压电陶瓷层21b、单独电极25形成,在压电致动器基板21上包含多个作为加压部的移位元件3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1次喷出动作而从液体喷出口8喷出的液体的量是1.5~4.5pl(微微升)左右。
多个单独电极25为了能够单独地控制电位,分别经由信号传递部92以及布线来单独地与控制部100电连接。在将单独电极25设为与公共电极24不同的电位,对压电陶瓷层21b在其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时,被施加了该电场的部分由于压电效应,作为变形的活性部而起作用。在该结构中,若按照电场与极化为相同方向的方式,通过控制部100来使单独电极25相对于公共电极24为正或者负的规定电位,则被压电陶瓷层21b的电极夹着的(活性部)会在面方向上收缩。另一方面,由于非活性层的压电陶瓷层21a不受电场的影响,因此自发地在不收缩的情况下限制活性部的变形。其结果,在压电陶瓷层21b与压电陶瓷层21a之间,向极化方向的变形产生差,压电陶瓷层21b变形为向加压室10侧凸出(单压电晶片变形)。
本实施方式中的实际驱动顺序如下:预先将单独电极25设为比公共电极24高的电位(以下称为高电位),每次有喷出要求时,将单独电极25设为暂时与公共电极24相同的电位(以下称为低电位),然后在规定的时刻再次设为高电位。由此,在单独电极25变为低电位的时刻,压电陶瓷层21a、21b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加压室10的容积与初始状态(两电极的电位不同的状态)相比增加了。此时,对加压室10内赋予负压,液体被从歧管5侧吸入到加压室10内。然后,在再次将单独电极25设为高电位的时刻,压电陶瓷层21a、21b变形为向加压室10侧凸出,由于加压室10的容积减少,因此加压室10内的压力为正压,对液体的压力上升,液滴被喷出。换句话说,为了使液滴喷出,向单独电极25提供包含以高电位为基准的脉冲的驱动信号。该脉冲宽度理想是压力波从节流孔6传播到喷出孔8的时间长度即AL(Acoustic Length)。由此,在加压室10内部从负压状态反转为正压状态时,两者的压力合并,能够以更强的压力来使液滴喷出。
此外,在灰度印刷中,通过由从喷出孔8连续喷出的液滴的数量、也就是液滴喷出次数调整的液滴量(体积)来进行灰度表现。因此,从被指定的点区域所对应的喷出孔8连续进行被指定的灰度表现所对应的次数的液滴喷出。一般来讲,在连续进行液体喷出的情况下,优选将为了使液滴喷出而提供的脉冲与脉冲的间隔设为AL。由此,在使先喷出的液滴喷出时产生的压力的残留压力波与在使后喷出的液滴喷出时产生的压力的压力波的周期一致,通过这些重叠从而能够使用于喷出液滴的压力放大。另外,虽然认为该情况后喷出的液滴的速度变快,但这样多个液滴的弹着点接近,而为优选。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用压电变形的移位元件30表示为加压部,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能够使加压室10的体积变化的部件,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对加压室10中的液体进行加压就也可以是其他的部件,例如,也可以是对加压室10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使其沸腾来产生压力的部件、使用了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的部件。
-符号说明-
1···打印机
2···液体喷头
2a···(液体喷出)头部主体
4···流路部件
4a~41···(流路部件的)板
4-1···喷出孔面
4-2···加压室面
5···歧管(公共流路)
5a···开口
6···节流孔
8···喷出孔
9···喷出孔列
10···加压室
11···加压室列
12···单独流路
14···单独提供流路
21···压电致动器基板
21a···压电陶瓷层(振动板)
21b···压电陶瓷层
24···公共电极
25···单独电极
25a···单独电极主体
25b···引出电极
26···连接电极
28···公共电极用表面电极
30···移位元件(加压部)
40···贮存器
40a···贮存器主体
40b~40d···(贮存器的)板
40aa、40ba、40ca···螺纹孔(螺纹紧固位置)
41···贮存器流路
41a···(贮存器流路的)导入孔
41b···第1贮存器流路
41c···第2贮存器流路
41d···(贮存器流路的)导出孔
41e···(贮存器流路的)喷出孔
42··分支流路
42a···(分支流路的)导出孔
43···(贮存器流路与分支流路的)连结部
44···(第2贮存器流路的)盖子
46···阻尼器
48···过滤器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喷头,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头主体;和
贮存器,其被安装于该液体喷头主体,且向所述液体喷头主体提供液体,
所述贮存器具备:贮存器流路;和被配置在比该贮存器流路更靠所述液体喷头主体侧的分支流路,
所述贮存器流路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一端向外部开口,且在另一端与所述分支流路相连,
所述分支流路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两端部与所述液体喷头主体相连,
在从所述贮存器侧观察所述液体喷头时,
所述贮存器流路与所述分支流路相连的连结部附近的、所述贮存器流路以及所述分支流路的至少一者弯曲为使所述贮存器流路与所述分支流路所成的角度接近于直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附近的、所述贮存器流路以及所述分支流路这两者弯曲为使所述贮存器流路与所述分支流路所成的角度接近于直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液体喷头,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液体喷头时,所述分支流路的、与所述贮存器流路相连的附近弯曲为S字状,所述贮存器流路在S字的中央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头主体在所述一个方向上较长,
所述分支流路在所述液体喷头主体的两端部与所述液体喷头主体相连,
所述连结部被配置在所述分支流路的所述一个方向上的中央部。
5.根据权利要求2~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存器包含:
构成所述贮存器流路的第1部件;和
构成所述分支流路的第2部件,
所述第1部件和所述第2部件被螺纹紧固,
在从所述贮存器侧观察所述液体喷头时,螺纹紧固是在夹着所述分支流路的2个位置以上的螺纹紧固位置处进行的,
该螺纹紧固位置,在通过所述连结部且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延伸的虚拟直线L1、和通过所述连结部且在与所述分支流路的所述连结部处的液体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虚拟直线L2之间的区域,被配置在虚拟直线L1与虚拟直线L2所成的角度为锐角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2~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紧固位置被配置在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分支流路存在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2~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存器分别具备多个所述分支流路以及所述贮存器流路,
在俯视所述液体喷头时,所述分支流路在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地配置,且所有所述分支流路的连结部附近都向相同方向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存器分别具备偶数个所述分支流路以及所述贮存器流路,
在从所述贮存器侧观察所述液体喷头时,所述分支流路在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地配置,在从与所述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端起依次设为每两个所述分支流路的组的情况下,一组中的一个所述贮存器流路朝向所述连结部,且从与所述贮存器的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中央部起,向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方弯曲,另一个所述贮存器流路朝向所述连结部,从所述贮存器的所述一个方向的中央部起,向与所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另一方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头,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液体喷头时,所述贮存器流路朝向所述贮存器的端部呈宽度变宽的三角形状,并且三角形状的部分成为能够变形的阻尼器。
10.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9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液体喷头;
输送部,其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头输送记录介质;和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液体喷头。
CN201480005992.5A 2013-01-31 2014-01-29 液体喷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头的记录装置 Active CN1049367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6830 2013-01-31
JP2013-016830 2013-01-31
PCT/JP2014/051915 WO2014119604A1 (ja) 2013-01-31 2014-01-29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6786A true CN104936786A (zh) 2015-09-23
CN104936786B CN104936786B (zh) 2017-05-17

Family

ID=51262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5992.5A Active CN104936786B (zh) 2013-01-31 2014-01-29 液体喷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头的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40021B2 (zh)
EP (1) EP2952349B1 (zh)
JP (1) JP6034887B2 (zh)
CN (1) CN104936786B (zh)
WO (1) WO20141196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00519B2 (ja) * 2020-02-12 2023-1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69839A (ja) * 2003-12-11 2005-06-30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636736A (zh) * 2003-12-25 2005-07-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头
EP1798040A1 (en) * 2005-12-16 2007-06-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h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1839881A2 (en) * 2006-03-31 2007-10-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heads
US20080158323A1 (en) * 2006-12-28 2008-07-03 Masahiro Nishizaki Ink-jet he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5747B2 (ja) * 2005-12-16 2011-04-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レート積層構造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
JP2007268867A (ja) * 2006-03-31 2007-10-18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4259542B2 (ja) * 2006-05-11 2009-04-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4735694B2 (ja) * 2008-09-25 2011-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EP2716460B1 (en) * 2011-05-28 2019-07-03 Kyocera Corporatio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recording device us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69839A (ja) * 2003-12-11 2005-06-30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20050157104A1 (en) * 2003-12-11 2005-07-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er
CN1636736A (zh) * 2003-12-25 2005-07-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头
JP2005186375A (ja) * 2003-12-25 2005-07-14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EP1798040A1 (en) * 2005-12-16 2007-06-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h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70139498A1 (en) * 2005-12-16 2007-06-2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hea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1839881A2 (en) * 2006-03-31 2007-10-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heads
CN101045380A (zh) * 2006-03-31 2007-10-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头
US20080158323A1 (en) * 2006-12-28 2008-07-03 Masahiro Nishizaki Ink-jet he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19604A1 (ja) 2017-01-26
JP6034887B2 (ja) 2016-11-30
EP2952349A4 (en) 2017-03-15
EP2952349A1 (en) 2015-12-09
EP2952349B1 (en) 2019-10-09
US9340021B2 (en) 2016-05-17
US20150360467A1 (en) 2015-12-17
CN104936786B (zh) 2017-05-17
WO2014119604A1 (ja) 2014-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8182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CN104540681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CN103380001B (zh) 压电致动器、液体喷射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07709019A (zh) 流路部件、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05980157B (zh) 液体喷头及利用其的记录装置
CN107206792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CN102802953A (zh) 液体喷出头及使用了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CN107249891B (zh) 流路构件、使用该流路构件的液体喷出头及记录装置
CN104936786B (zh) 液体喷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头的记录装置
JP6905786B2 (ja) 流路部材、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570955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JP5751861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13010332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ヘッドブロックならびに記録装置
JP6181453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04148591A (ja) 液滴噴射装置
CN104144789B (zh) 液体喷出头的驱动方法以及记录装置
JP5829513B2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5783849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573860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US11192360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recording device using same
CN105793046A (zh) 压电基板以及使用其的组件、液体喷出头和记录装置
JP6034157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らに用いられる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基板
JP2019111793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0005255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2014069425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