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96808B - 多联机***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96808B
CN104896808B CN201410074663.8A CN201410074663A CN104896808B CN 104896808 B CN104896808 B CN 104896808B CN 201410074663 A CN201410074663 A CN 201410074663A CN 104896808 B CN104896808 B CN 1048968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eat exchanger
pipeline
outdoor heat
refrigerant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46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96808A (zh
Inventor
张光鹏
马进
李华勇
张六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746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968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96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6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96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68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2Sub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2Sou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包括:压缩机、两个第一四通阀、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过冷换热器、高压截止阀、低压截止阀、第一节流元件和控制阀组件。过冷换热器内设有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相连,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室外换热器和吸气口相连。在第一制冷模式,控制阀组件控制第一冷媒通道与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导通、第二冷媒通道与第二室外换热器断开且与吸气口导通。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减少了室内机内的冷媒经过节流部件时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提高制冷量以及制冷系数,提高了***的能力,提升了***能效比。

Description

多联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联机***。
背景技术
多联机由于其自由灵活,安装维护方便,节能舒适而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而在多联机实际应用中,由于配管长,内外机之间的落差距离大,所以在某些安装使用场合会导致制冷情况下,液态冷媒经过内机节流部件前已成两相态,而两相态的冷媒节流时会产生噪音,影响到用户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提高了***的能力,提升了***能效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的多联机***,所述多联机***具有第一制冷模式,所述多联机***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吸气口;两个第一四通阀,每个所述第一四通阀均包括第一至第四阀口,每个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每个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与所述吸气口相连;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四通阀的所述第二阀口相连;过冷换热器,所述过冷换热器内设有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所述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管道相连;高压截止阀,所述高压截止阀连接至所述连接管道以使得所述高压截止阀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媒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媒通道连通;低压截止阀,所述低压截止阀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相连;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串联在所述连接通道上且位于所述高压截止阀与所述连接管道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冷媒通道之间;控制阀组件,所述控制阀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过冷换热器和所述吸气口相连,其中,在所述第一制冷模式,所述控制阀组件控制所述第一冷媒通道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导通、所述第二冷媒通道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断开且与所述吸气口导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通过设有过冷换热器,保证足够的过冷度以使得冷媒能够在克服阻力损失后到达室内机的节流部件时还为过冷状态,减少了室内机内的冷媒经过节流部件时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并且过冷度的提高会增加冷媒蒸发侧的焓值差,从而提高制冷量以及制冷系数,即提高了***的能力,提升了***能效比。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多联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多联机***还包括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串联在所述连接管道上且位于所述高压截止阀与所述连接管道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一冷媒通道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联机***还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端之间;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之间;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上;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吸气口相连。从而使得多联机***的结构简单。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串联在所述第三管路上;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串联在所述第二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三管路与第二管路的连接处与所述第四管路和第二管路的连接处之间;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串联在所述第四管路上。从而使得控制阀组件的结构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联机***还包括:高压气侧截止阀;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包括第五至第八阀口,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高压气侧截止阀相连,所述第七阀口与所述低压截止阀相连,所述第八阀口通过第一毛细管与所述吸气口相连。
进一步地,多联机***还包括公用管路,所述公用管路与所述低压截止阀和所述吸气口相连,每个所述第一四通阀的所述第四阀口连接至所述公用管路上,每个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通过第二毛细管连接至所述公用管路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所述第七阀口连接至所述公用管路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所述第八阀口通过所述第一毛细管连接至所述公用管路上。
更进一步地,多联机***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串联在所述第六阀口和所述高压气侧截止阀之间。从而提高多联机***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联机***还包括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包括进口、油出口和气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油出口与所述吸气口相连,所述气出口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相连。从而保证多联机***的回油量和提高多联机***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多联机***还包括第三毛细管,所述第三毛细管串联在所述油出口和所述吸气口之间。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多联机***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入口和气体排放口,所述气体排放口与所述吸气口相连,所述入口与每个所述第一四通阀的所述第四阀口和所述第二冷媒通道相连。从而进一步提高多联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多联机***1000、压缩机1、排气口e、吸气口f、
第一四通阀2、第一阀口g、第二阀口h、第三阀口i、第四阀口j、
第一室外换热器3、第二室外换热器4、过冷换热器5、
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端a、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二端b、
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c、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二端d、
高压截止阀6、低压截止阀7、第二节流元件8、第一节流元件9、
控制阀组件10、第一控制阀101、第二控制阀102、第三控制阀103、
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第三管路13、第四管路14、
高压气侧截止阀15、
第二四通阀16、第五阀口k、第六阀口l、第七阀口m、第八阀口n、
公用管路17、第一毛细管18、第二毛细管19、第一单向阀20、
油分离器21、进口p、油出口q、气出口r、
第三毛细管22、气液分离器23、入口t、气体排放口s、
压力检测器24、第二单向阀25、第四毛细管26、
第一通路27、第二通路28、第三通路29、第四通路30、
公用通路31、连接管道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1000,该多联机***1000具有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其中在第一制冷模式时多联机***1000处于常规制冷状态,在第二制冷模式时多联机***1000处于低温制冷(即低室外环境温度下制冷)的情况。其中,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常规是相对于低温而言,一般室外的环境温度小于18℃时表示多联机***1000处于常规制冷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1000,包括:压缩机1、两个第一四通阀2、第一室外换热器3、第二室外换热器4、过冷换热器5、高压截止阀6、低压截止阀7、第一节流元件9和控制阀组件10,其中,压缩机1具有排气口e和吸气口f,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1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均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再详细描述。
每个第一四通阀2均包括第一阀口g、第二阀口h、第三阀口i和第四阀口j,每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一阀口g与排气口e相连,每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四阀口j与吸气口f相连,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相连”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分别与两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二阀口h相连,也就是说,第一室外换热器3与一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二阀口h相连,第二室外换热器4与另一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二阀口h相连。
过冷换热器5内设有第一冷媒通道(图未示出)和第二冷媒通道(图未示出),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端a分别与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相连,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c分别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和吸气口f相连,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二端b和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二端d通过连接管道32相连。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过冷换热器5为板式换热器。
高压截止阀6连接至连接管道32以使得高压截止阀6分别与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连通。低压截止阀7分别与两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三阀口i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多联机***1000还包括多个室内机(图未示出),多个室内机分别与高压截止阀6和低压截止阀7相连,其中每个室内机包括节流部件。
第一节流元件9串联在连接通道32上且位于高压截止阀6与连接管道32的连接处和第二冷媒通道之间。也就是说,从第一冷媒通道排出的冷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冷媒流到高压截止阀6,另一部分冷媒经过第一节流元件9的节流后流到第二冷媒通道。从而通过设有第一节流元件9,可以保证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内的冷媒的温度的不同,使得第一冷媒通道内的冷媒和第二冷媒通道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实现了过冷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第二节流元件8串联在连接管道32上且位于高压截止阀6与连接管道32的连接处和第一冷媒通道之间。从而在多联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内的冷媒的温度相同,满足了无需过冷的需求。
具体地,第二节流元件8可为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或毛细管等元件,第一节流元件9可为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或毛细管等元件。
控制阀组件10分别与第一室外换热器3、第二室外换热器4、过冷换热器5和吸气口f相连,其中,在第一制冷模式,控制阀组件10控制第一冷媒通道与第一室外换热器3导通、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导通、第二冷媒通道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断开且第二冷媒通道与吸气口f导通。在第二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控制阀组件10控制第一冷媒通道与第一室外换热器3导通且第一冷媒通道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断开、第二冷媒通道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导通且第二冷媒通道与吸气口f断开。
具体而言,在第一制冷模式下,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均为冷凝器或者第二室外换热器4关闭掉不被使用,在本发明的下面描述中,以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均作为冷凝器为例进行说明。此时每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一阀口g与第二阀口h导通且第三阀口i与第四阀口j导通,控制阀组件10控制第一冷媒通道与第一室外换热器3导通、第一冷媒通道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导通、第二冷媒通道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断开、第二冷媒通道与吸气口f导通。
此时从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分别流入到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内,经过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冷凝后的冷媒通过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端a进入到第一冷媒通道内,并从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二端b排出实现过冷(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过冷后的冷媒通过第二节流元件8节流后分为两部分,主要部分冷媒通过高压截止阀6到达室内机中实现制冷,小部分冷媒通过第一节流元件9的节流后从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二端d进入到第二冷媒通道内(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此时第二冷媒通道内的冷媒与第一冷媒通道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以实现对第一冷媒通道内的冷媒过冷的目的。第二冷媒通道内的冷媒从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c排出且通过吸气口f回到压缩机1内。从室内机排出的冷媒通过低压截止阀7和两个第一四通阀2回到压缩机1内。
在第二制冷模式下,当检测到从排气口e排出的冷媒的压力小于设定值时,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相连的第一四通阀2换向,即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相连的第一四通阀2中的第一阀口g与第三阀口i导通且第四阀口j与第二阀口h导通,使得第二室外换热器4与***的高压隔断,此时第二室外换热器4作为蒸发器使用来旁通掉部分冷媒以维护***的稳定。控制阀组件10控制第一冷媒通道与第一室外换热器3导通、第一冷媒通道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断开、第二冷媒通道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导通、第二冷媒通道与吸气口f断开。
此时从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进入到第一室外换热器3中进行冷凝,从第一室外换热器3排出的冷媒经过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端a进入到第一冷媒通道内,从第一冷媒通道排出的冷媒经过第二节流元件8节流后分为两部分,主要部分冷媒通过高压截止阀6进入到室内机中以进行制冷,小部分冷媒经过第一节流元件9的节流后通过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二端d进入到第二冷媒通道内,此时第二冷媒通道内的冷媒与第一冷媒通道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以实现对第一冷媒通道内的冷媒过冷的目的,从第二冷媒通道排出的冷媒进入到第二室外换热器4内进行蒸发后通过相应的第一四通阀2回到压缩机1内。从室内机排出的冷媒通过与第一室外换热器3相连的第一四通阀2后回到压缩机1的排气口e以排回到压缩机1内。
在制热模式下时,在不需要使用过冷时,此时控制阀组件10控制第一冷媒通道与第一室外换热器3导通、第一冷媒通道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断开、第二冷媒通道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导通、第二冷媒通道与吸气口f断开,从而保证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可以相互独立使用,此时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可作为蒸发器使用,且每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一阀口g与第三阀口i导通且第二阀口h与第四阀口j导通。
此时从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通过低压截止阀7进入室内机中进行冷凝散热,从室内机排出的冷媒通过高压截止阀6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冷媒经过第二节流元件8节流后从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二端b进入到第一冷媒通道内,从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端a排出的冷媒经过第一室外换热器3蒸发后通过相应的第一四通阀2回到压缩机1内。另一部分冷媒经过第一节流元件9节流后从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二端d进入到第二冷媒通道内,从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c排出的冷媒经过第二室外换热器4蒸发后通过相应的第一四通阀2回到压缩机1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1000,通过设有过冷换热器5、第一室外换热器3、第二室外换热器4和两个第一四通阀2,在第一制冷模式和第二制冷模式下,过冷换热器5中的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内的冷媒的温度不同,第一冷媒通道内的冷媒与第二冷媒通道内的冷媒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对第一冷媒通道内的冷媒进行过冷的目的,即通过过冷换热器5来实现对进入到室内机的冷媒的进一步过冷,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1000,通过设有过冷换热器5,保证足够的过冷度以使得冷媒能够在克服阻力损失后到达室内机的节流部件时还为过冷状态,减少了室内机内的冷媒经过节流部件时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并且过冷度的提高会增加冷媒蒸发侧的焓值差,从而提高制冷量以及制冷系数,即提高了***的能力,提升了***能效比。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多联机***1000还包括: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第三管路13和第四管路14,其中,第一管路11连接在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端a之间。第二管路12连接在第二室外换热器4和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c之间。第三管路1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2上。第四管路14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管路12上且位于第三管路13与第二管路12的连接处和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c之间,第四管路14的第二端与吸气口f相连。从而使得多联机***1000的结构简单。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阀组件10包括:第一控制阀101、第二控制阀102和第三控制阀103,其中,第一控制阀101串联在第三管路13上。第二控制阀102串联在第二管路12上且位于第三管路13与第二管路12的连接处与第四管路14和第二管路12的连接处之间。第三控制阀103串联在第四管路14上。此时具体地,在第一制冷模式时,第一控制阀101打开、第二控制阀102关闭且第三控制阀103打开,从而使得第一冷媒通道与第一室外换热器3导通、第一冷媒通道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导通、第二冷媒通道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断开、第二冷媒通道与吸气口f导通。在第二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时,第一控制阀101关闭、第二控制阀102打开且第三控制阀103关闭,从而使得第一冷媒通道与第一室外换热器3导通、第一冷媒通道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断开、第二冷媒通道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导通、第二冷媒通道与吸气口f断开。从而使得控制阀组件10结构简单。可选地,第一控制阀101、第二控制阀102和第三控制阀103均为电磁阀。
当然值得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控制阀组件10不限于此,控制阀组件10可以为任何结构,只要可以控制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的导通/断开、第二冷媒通道和吸气口f的导通/断开、第二冷媒通道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的导通/断开即可。例如,控制阀组件10可以包括第一三通阀(图未示出)和第二三通阀(图未示出),其中,第三管路13和第二管路12通过第一三通阀相连,第四管路14和第二管路12通过第二三通阀相连,具体地,在第一制冷模式下,第一三通阀控制第三管路13和第二管路12导通,第二三通阀控制第四管路14和第二管路12导通。在第二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第一三通阀控制第三管路13和第二管路12断开,第二三通阀控制第四管路14和第二管路12断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多联机***1000还包括用于检测从排气口e排出的冷媒的压力的压力检测器24,压力检测器24与控制阀组件10相连。从而在第二制冷模式下,通过压力检测器24检测***的高压压力是否小于设定值,从而判定是否需要第二室外换热器4作为蒸发器使用来旁通掉部分冷媒以维护***的稳定。从而可以提高多联机***1000的稳定性。可选地,压力检测器24为压力传感器。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跟本发明两个不同实施例的多联机***1000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1000包括:压缩机1、两个第一四通阀2、第一室外换热器3、第二室外换热器4、过冷换热器5、高压截止阀6、低压截止阀7、第二节流元件8、第一节流元件9、控制阀组件10、油分离器21和气液分离器23。
其中,压缩机1具有排气口e和吸气口f,油分离器21包括进口p、油出口q和气出口r,气液分离器23包括入口t和气体排放口s,每个第一四通阀2包括第一至第四阀口g-j,油分离器21的进口p与排气口e相连,油出口q与吸气口f相连,气出口r分别与两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一阀口g相连,压力检测器24设在排气口e和进口p连接的管道上。进一步地,为了保证从吸气口f回到压缩机1内的油为低压油以保证压缩机1的可靠性,油出口q和吸气口f之间通过第三毛细管22相连,也就是说,第三毛细管22串联在油出口q和吸气口f之间。
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分别与一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二阀口h相连,第一室外换热器3通过第一管路11与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端a相连,第二室外换热器4通过第二管路12与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c相连,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2之间通过第三管路13相连,第四管路14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管路12上且位于第三管路13与第二管路12的连接处和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c之间,第四管路14的第二端与气液分离器23的入口t相连。
控制阀组件10包括:第一控制阀101、第二控制阀102和第三控制阀103,其中,第一控制阀101串联在第三管路13上。第二控制阀102串联在第二管路12上且位于第三管路13与第二管路12的连接处与第四管路14和第二管路12的连接处之间。第三控制阀103串联在第四管路14上
气体排放口s与吸气口f相连,入口t与每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四阀口j和第二冷媒通道相连,进入到气液分离器23中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态冷媒通过气体排放口s和吸气口f回到压缩机1中,从而提高了多联机***1000的可靠性。
具体地,每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四阀口j与第四管路14相连,第三控制阀103设在第四阀口j与第四管路14的连接处和第四管路14与第二管路12的连接处之间。
其中,多联机***1000还包括公用通路31,公用通路31与低压截止阀7相连,与第一室外换热器3相连的第一四通阀2的第三阀口i通过第一通路27连接至公用通路31上,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相连的第一四通阀2的第三阀口i通过第二通路28连接至公用通路31上,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相连的第一四通阀2的第四阀口j通过第三通路29连接至第四管路14上,与第一室外换热器3相连的第一四通阀2的第四阀口j通过第四通路30连接至第三通路29上。
多联机***1000还包括第二单向阀25和第四毛细管26,第二单向阀25串联在第二通路28上,第四毛细管26的一端连接在第二通路28上,第四毛细管26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三通路29上。
制冷常规使用情况下,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均为冷凝器或者第二室外换热器4关闭掉不被使用,第一控制阀101和第三控制阀103开启,第二控制阀102关闭,经过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冷凝后的冷媒以过冷换热器5的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端a为进入口,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二端b为出口实现过冷。过冷后的冷媒分为两部分,主要部分冷媒通过第二节流元件8节流后通过高压截止阀6进入到室内机内以实现制冷。小部分冷媒通过第一节流元件9的节流后以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二端d为进入口、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c为出口在第二冷媒通道内蒸发,从而实现过冷换热器5中的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内的冷媒的热交换。蒸发后的冷媒通过第三控制阀103进入到气液分离器23内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中。从室内机排出的冷媒通过低压截止阀7和两个第一四通阀2回到压缩机1内。
当低温制冷或者小负荷制冷的情况下,通过压力检测器24检测到***的高压压力Pd<1.8MPa且持续2min(数据值和时间均可通过实验合理确定),此时判定需要第二室外换热器4作为蒸发器使用来旁通掉部分冷媒以维护***的稳定,通过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相连的第一四通阀2的换向将第二室外换热器4与***高压隔断,第一控制阀101和第三控制阀103关闭,第二控制阀102开启,此时从过冷换热器5的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c排出的冷媒进入到第二室外换热器4以吸收热量实现蒸发后排到气液分离器23内。此时即实现了利用旁通的部分冷媒来过冷进入到室内机冷媒的功能。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冷媒的其他流动过程已在上述进行了详细描述,这里就不在赘述。
而例如在制热的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制热模式,不需要使用过冷时,第一控制阀101和第三控制阀103关闭,第二控制阀102打开,即保证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相互独立使用,此时冷媒的流动过程已在上述进行了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1000,通过增加过冷换热器5来实现对进入到室内机的液态冷媒的进一步过冷,而在低室外环境温度或者室内机所需要的负荷较小的情况下,为适当提高高压压力保持压缩机1的合理压缩比,可以不使用第二室外换热器4或者将第二室外换热器4作为蒸发作用来旁通掉多余的冷媒。
实施例2: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联机***1000除了包括第一制冷模式、第二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外,多联机***1000还包括混合模式,即在该混合模式下,多联机***1000不仅进行制冷还同时进行制热。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1000,包括:压缩机1、两个第一四通阀2、第一室外换热器3、第二室外换热器4、过冷换热器5、高压截止阀6、低压截止阀7、第二节流元件8、第一节流元件9、控制阀组件10、油分离器21、气液分离器23、高压气侧截止阀15和第二四通阀16。
其中,压缩机1具有排气口e和吸气口f,油分离器21包括进口p、油出口q和气出口r,气液分离器23包括入口t和气体排放口s,每个第一四通阀2包括第一至第四阀口g-j,第二四通阀16包括第五阀口k、第六阀口l、第七阀口m和第八阀口n,第五阀口k与排气口e相连,第六阀口l与高压气侧截止阀15相连,第七阀口m与低压截止阀7相连,第八阀口n通过第一毛细管18与吸气口f相连。
油分离器21的进口p与排气口e相连,油出口q与吸气口f相连,气出口r分别与两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一阀口g和第二四通阀16的第五阀口k相连,压力检测器24设在排气口e和进口p连接的管道上。进一步地,为了保证从吸气口f回到压缩机1内的油为低压油以保证压缩机1的可靠性,油出口q和吸气口f之间通过第三毛细管22相连,也就是说,第三毛细管22串联在油出口q和吸气口f之间。
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分别与一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二阀口h相连,第一室外换热器3通过第一管路11与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端a相连,第二室外换热器4通过第二管路12与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c相连,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2之间通过第三管路13相连,第四管路14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管路12上且位于第三管路13与第二管路12的连接处和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c之间,第四管路14的第二端与气液分离器23的入口t相连。
控制阀组件10包括:第一控制阀101、第二控制阀102和第三控制阀103,其中,第一控制阀101串联在第三管路13上。第二控制阀102串联在第二管路12上且位于第三管路13与第二管路12的连接处与第四管路14和第二管路12的连接处之间。第三控制阀103串联在第四管路14上。
具体地,多联机***1000还包括公用管路17,公用管路17与低压截止阀7和吸气口f相连,每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四阀口j连接至公用管路17上,每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三阀口i通过第二毛细管19连接至公用管路17上,第二四通阀16的第七阀口m连接至公用管路17上,第二四通阀16的第八阀口n通过第一毛细管18连接至公用管路17上。
进一步地,多联机***1000还包括第一单向阀20,第一单向阀20串联在第六阀口l和高压气侧截止阀15之间。
气液分离器23的气体排放口s与吸气口f相连,入口t与每个第一四通阀2的第四阀口j和第二冷媒通道相连。具体地,气液分离器23的入口t与公用管路17相连。
制冷常规使用情况下,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均为冷凝器或者第二室外换热器4关闭掉不被使用,第一控制阀101和第三控制阀103开启,第二控制阀102关闭,经过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冷凝后的冷媒以过冷换热器5的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端a为进入口,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二端b为出口实现过冷。过冷后的冷媒分为两部分,主要部分冷媒通过第二节流元件8节流后通过高压截止阀6进入到室内机内以实现制冷。小部分冷媒通过第一节流元件9的节流以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二端d为进入口、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c为出口在第二冷媒通道内蒸发,从而实现过冷换热器5中的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内的冷媒的热交换。蒸发后的冷媒通过第三控制阀103进入到气液分离器23内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回到压缩机1中。从室内机排出的冷媒通过低压截止阀7和两个第一四通阀2回到压缩机1内。
当低温制冷或者混合模式下,通过压力检测器24检测到***的高压压力Pd<2.3MPa(数据值均通过实验合理确定),此时判定需要第二室外换热器4作为蒸发器使用来旁通掉部分冷媒以维护***的稳定,通过与第二室外换热器4相连的第一四通阀2的换向将第二室外换热器4与***高压隔断,第一控制阀101和第三控制阀103关闭,第二控制阀102开启,此时从过冷换热器5的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c排出的冷媒进入到第二室外换热器4以吸收热量实现蒸发后回到排到气液分离器23内。此时即实现了利用旁通的部分冷媒来过冷进入到室内机冷媒的功能。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冷媒的其他流动过程已在上述进行了详细描述,这里就不在赘述。
而例如在制热的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制热模式,不需要使用过冷时,第一控制阀101和第三控制阀103关闭,第二控制阀102打开,即保证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相互独立使用,此时冷媒的流动过程已在上述进行了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1000,两个第一四通阀2可以独立控制相应的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的开启/关闭,通过改变总的室外换热器的大小(相当于改变第一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室外换热器4的开启数量)以及换热方式(蒸发或冷凝)来实现与室内机冷热符合的匹配,以保证整个***参数稳定合理且整机节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具有第一制冷模式,所述多联机***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吸气口;
两个第一四通阀,每个所述第一四通阀均包括第一至第四阀口,每个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每个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四阀口与所述吸气口相连;
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四通阀的所述第二阀口相连;
过冷换热器,所述过冷换热器内设有第一冷媒通道和第二冷媒通道,所述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管道相连;
高压截止阀,所述高压截止阀连接至所述连接管道以使得所述高压截止阀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媒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媒通道连通;
低压截止阀,所述低压截止阀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相连;
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串联在所述连接通道上且位于所述高压截止阀与所述连接管道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冷媒通道之间;
控制阀组件,所述控制阀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过冷换热器和所述吸气口相连,其中,在所述第一制冷模式,所述控制阀组件控制所述第一冷媒通道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导通、所述第二冷媒通道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断开且与所述吸气口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串联在所述连接管道上且位于所述高压截止阀与所述连接管道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一冷媒通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冷媒通道的第一端之间;
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之间;
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上;
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冷媒通道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吸气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
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串联在所述第三管路上;
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串联在所述第二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三管路与第二管路的连接处与所述第四管路和第二管路的连接处之间;
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串联在所述第四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高压气侧截止阀;
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包括第五至第八阀口,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高压气侧截止阀相连,所述第七阀口与所述低压截止阀相连,所述第八阀口通过第一毛细管与所述吸气口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公用管路,所述公用管路与所述低压截止阀和所述吸气口相连,每个所述第一四通阀的所述第四阀口连接至所述公用管路上,每个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三阀口通过第二毛细管连接至所述公用管路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所述第七阀口连接至所述公用管路上,所述第二四通阀的所述第八阀口通过所述第一毛细管连接至所述公用管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串联在所述第六阀口和所述高压气侧截止阀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包括进口、油出口和气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油出口与所述吸气口相连,所述气出口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四通阀的第一阀口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毛细管,所述第三毛细管串联在所述油出口和所述吸气口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入口和气体排放口,所述气体排放口与所述吸气口相连,所述入口与每个所述第一四通阀的所述第四阀口和所述第二冷媒通道相连。
CN201410074663.8A 2014-03-03 2014-03-03 多联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96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4663.8A CN104896808B (zh) 2014-03-03 2014-03-03 多联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4663.8A CN104896808B (zh) 2014-03-03 2014-03-03 多联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6808A CN104896808A (zh) 2015-09-09
CN104896808B true CN104896808B (zh) 2017-10-31

Family

ID=54029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466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96808B (zh) 2014-03-03 2014-03-03 多联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968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2181B (zh) * 2016-07-07 2018-09-0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25295A (zh) * 2016-08-31 2016-12-14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
CN109915952A (zh) * 2019-02-25 2019-06-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0~100%输出负荷调节能力中央空气调节机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41938A1 (en) * 2002-08-02 2005-06-15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N202835949U (zh) * 2012-08-28 2013-03-27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多联机空调***
CN202993402U (zh) * 2012-10-15 2013-06-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三管制热回收***
CN203454455U (zh) * 2013-07-22 2014-02-2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三管制空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41938A1 (en) * 2002-08-02 2005-06-15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N202835949U (zh) * 2012-08-28 2013-03-27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多联机空调***
CN202993402U (zh) * 2012-10-15 2013-06-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三管制热回收***
CN203454455U (zh) * 2013-07-22 2014-02-2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三管制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6808A (zh)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44058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0535548C (zh) 一种超低温热泵空调***
CN103175344B (zh) 一种寒冷地区用多联机热泵***及其控制方法
KR100447203B1 (ko)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0516715C (zh) 一种包含引射器的蒸气压缩制冷***
CN102706046A (zh) 空调
CN103062851A (zh) 空调***及其除湿方法
WO2016188295A1 (zh) 热回收多联机的室外机及热回收多联机
KR101706865B1 (ko) 공기조화기
EP2829821A2 (en) Heat pump and flow path switching apparatus
CN104006584B (zh) 三管制空调及其冷媒流向切换装置
CN103090470A (zh) 空调器
US11519640B2 (en) Air conditioner
KR20180104416A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CN106322814A (zh) 空调***和空调
CN106524339A (zh) 空调节能***和节能方法及空调
CN104896793A (zh) 空调热水机***
CN109386985A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
CN102759147A (zh) 空调器多联机***
CN104896808B (zh) 多联机***
CN103968477B (zh) 空调器
CN105066501B (zh) 多联机室外机和具有其的多联机
CN103983043A (zh) 饮水机
CN106369864A (zh) 空调循环***和循环方法及空调
CN109386989A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