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8005A - 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8005A
CN104888005A CN201510289757.1A CN201510289757A CN104888005A CN 104888005 A CN104888005 A CN 104888005A CN 201510289757 A CN201510289757 A CN 201510289757A CN 104888005 A CN104888005 A CN 104888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ms
gram
radix
herba
chinese medic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897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守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You Cheng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You Cheng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You Cheng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You Cheng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8975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880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88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80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该药物由田基黄、桂枝、桔梗、千里光、菊花、穿心莲、细叶小羽藓、党参、甘草、柴胡、黄芩、北豆根、石蝉草、绞股蓝、红景天、鱼腥草、竹沥、红参、龙爪叶、淡豆豉、茯苓、连翘、霍香、薄荷、蝉蜕、瓜蒌等组成。本发明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本发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宣肺止咳、疏风解表,宣肺,祛痰,散热止痛,配伍使用。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泛,成本低廉,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祛除表邪,宣通肺气之功,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
呼吸道感染原因中医认为是由外因及内因所致。外因包括:1、环境污染如灰尘、雾霾等易造成外在环境空气湿气重,特别春、夏、秋季,湿气重易造成热不易散去,造成空气湿、闷热,使人易受湿温病邪入侵,易患“湿温病”。中医所指的湿温病邪包括西医临床所指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如:细菌、病毒等。2、身处环境温差剧大变化,如受凉,不当使用空调造成冷热不均,时冷时热等因素。3、是指不良的饮食结构的影响,如:人经常食入冷、油腻食物,常食夜宵等易生湿,经常食入麻、辣饮食,吃火锅、酒在体内易化热,所以现代人体质因为环境及饮食结构改变,容易形成湿热体质。
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年迈体弱和幼年多病或有慢性基础病者,并发症发生率高。发热是其主要的症状,如何使病人迅速平稳且不反复地退热一直是临床医生高度重视的问题。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还有病毒或细菌及病毒混合感染,治疗这种呼吸道感染还需使用抗病毒的药。使用抗病毒的药有以下不足:1、因病毒变异性强,易致药物耐药性增强,单纯使用抗病毒药疗效不佳,病程长。2、抗病毒西药副作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也不容忽视。3、市场上有虽有几种抗病毒中药制剂,但疗效缓慢。总之,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对症治疗,至今尚无特效药,且价格昂贵,加之疗效不能完全令人满意。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中药组合物以疏散风热,润肺化痰,宣肺止咳为主,佐以养胃振脾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疗效稳定、治疗时间短、无毒副作用、成本低廉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田基黄5-20克、桂枝3-8克、桔梗4-15克、千里光5-20克、菊花3-15克、穿心莲3-25克、细叶小羽藓3-11克、党参3-8克、甘草3-23克、柴胡5-25克、黄芩2-9克、北豆根3-25克、苦杏仁2-14克、石蝉草1-10克、绞股蓝1-12克、红景天1-10克、鱼腥草2-18克、竹沥2-11克、红参1-6克、龙爪叶3-25克、淡豆豉2-14克、茯苓2-9克、连翘1-8克、霍香1-9克、薄荷1-7克、蝉蜕2-14克、瓜蒌1-10克、贝母1-8克、荆芥穗2-13克、石膏2-28克、石菖蒲1-9克、虎杖1-8克、山楂2-16克、翠云草1-9克。
进一步的,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田基黄5-15克、桂枝3-5克、桔梗4-10克、千里光5-15克、菊花3-10克、穿心莲3-20克、细叶小羽藓3-9克、党参3-5克、甘草3-15克、柴胡5-20克、黄芩2-9克、北豆根3-10克、苦杏仁2-9克、石蝉草1-8克、绞股蓝1-10克、红景天1-10克、鱼腥草2-10克、竹沥2-10克、红参1-6克、龙爪叶3-9克、淡豆豉2-10克、茯苓2-9克、连翘1-8克、霍香1-9克、薄荷1-7克、蝉蜕2-11克、瓜蒌1-9克、贝母1-8克、荆芥穗2-10克、石膏2-15克、石菖蒲1-9克、虎杖1-8克、山楂2-10克、翠云草1-9克。
进一步的,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田基黄5克、桂枝3克、桔梗4克、千里光4克、菊花3克、穿心莲3克、细叶小羽藓3克、党参4克、甘草3克、柴胡5克、黄芩2克、北豆根4克、苦杏仁3克、石蝉草2克、绞股蓝4克、红景天2克、鱼腥草2克、竹沥2克、红参1克、龙爪叶3克、淡豆豉2克、茯苓2克、连翘1克、霍香2克、薄荷2克、蝉蜕2克、瓜蒌6克、贝母2克、荆芥穗2克、石膏10克、石菖蒲2克、虎杖1克、山楂6克、翠云草4克。
进一步的,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田基黄8克、桂枝3克、桔梗5克、千里光5克、菊花5克、穿心莲6克、细叶小羽藓4克、党参4克、甘草5克、柴胡7克、黄芩3克、北豆根3克、苦杏仁2克、石蝉草2克、绞股蓝5克、红景天3克、鱼腥草3克、竹沥3克、红参1克、龙爪叶3克、淡豆豉3克、茯苓2克、连翘2克、霍香2克、薄荷3克、蝉蜕3克、瓜蒌4克、贝母3克、荆芥穗4克、石膏11克、石菖蒲3克、虎杖2克、山楂6克、翠云草4克。
进一步的,上述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将田基黄、桂枝、桔梗、千里光、菊花、穿心莲、细叶小羽藓、党参、甘草、柴胡、黄芩、北豆根、石蝉草、绞股蓝、红景天、鱼腥草、竹沥、红参、龙爪叶、淡豆豉、茯苓、连翘、霍香、薄荷、蝉蜕、瓜蒌、贝母、荆芥穗、石菖蒲、虎杖、山楂、翠云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的浸膏;(2)石膏加水煎煮半小时,再加入苦杏仁,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的浸膏;(3)合并步骤(1)及步骤(2)的浸膏,将浸膏经过药学上的加工后制成口服液、片剂、胶囊剂、丸剂或糖浆剂。
进一步的,上述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1)取石膏,先熬30分钟,将中药田基黄、桂枝、桔梗、千里光、菊花、穿心莲、细叶小羽藓、党参、甘草、柴胡、黄芩、北豆根、石蝉草、绞股蓝、红景天、鱼腥草、竹沥、红参、龙爪叶、淡豆豉、茯苓、连翘、蝉蜕、瓜蒌、贝母、荆芥穗、石菖蒲、虎杖、山楂、翠云草、苦杏仁浸泡1小时以上;(2)将熬好的石膏加入到浸泡的中药中,小火煎熬45分钟后过滤,收集一次滤液和滤渣;(3)将滤渣加水浸泡60分钟,煎煮20分钟后加入霍香、薄荷,小火熬开20分钟,过滤,收集二次滤液,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得到药液;所述药液经过药学上的加工后制成口服液、片剂、胶囊剂、丸剂或糖浆剂。
所述中药制剂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选用的中药有以下药理作用:
田基黄
性味:甘、苦,凉。
归经:归肺,肝,胃经。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
桂枝:
性味:味辛、甘,性温。
归经:归肺、心、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
桔梗:
性味:苦、辛,平。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千里光:
性味:苦,寒。①《本草拾遗》:"味苦,平,小毒。"②《本草图经》:"味苦甘,寒,无毒。"③《生草药性备要》:"味涩苦,性平,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杀虫,明目。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风火赤眼,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痈肿疖毒,干湿癣疮,丹毒,湿疹,烫伤,滴虫性***炎。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
菊花: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穿心莲: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
细叶小羽藓:
性味:苦;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急性扁桃体炎;乳腺炎;丹毒;疖肿;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膀胱炎;尿道炎;***;产后感染;虫咬高热。
党参: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柴胡: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子官脱垂,脱肛。
黄芩: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北豆根: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
苦杏仁:
性味:苦;温;有毒
归经:肺;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主外感咳嗽;喘满;伤燥咳嗽;寒气奔豚;惊痫;胸痹;食滞脘痛;血崩;耳聋;疳肿胀;湿热淋证;疥疮;喉痹;肠燥便秘。石蝉草:
性味:辛;凉
归经:肺;脾;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利水消肿。主肺热咳喘;麻疹;疮毒;癌肿;烧烫伤;跌打损伤;肾炎水肿。
绞股蓝: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归经: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补虚;解毒。主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慢性气管炎。
红景天:
性味:寒;甘;涩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补气清肺;益智养心;收涩止血;散瘀消肿。主气虚体弱;病后畏寒;气短乏力;肺热咳嗽;咯血;白带腹泻;跌打损伤;烫火伤;神经症;高原反应。
鱼腥草:
性味:辛,微寒。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竹沥:
性味:甘;苦;寒
归经:心;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降火;滑痰利窍。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热病痰多;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
红参: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脾、肺、心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龙爪叶:
性味:味苦;微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散瘀止痛;利湿退黄。主感冒;风湿骨痛;跌打伤肿;骨折痛;神经痛;肝炎黄疸。
淡豆豉:
性味:苦、辛,凉。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燥胸闷,虚烦不眠。
茯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连翘: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肺、心、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霍香: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薄荷:
性味:辛,凉。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蝉蜕: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瓜蒌:
性味:甘、微苦、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贝母: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荆芥穗: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石膏:
性味:甘、辛,大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石菖蒲: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虎杖:
性味:微苦,微寒。
归经:归肝、胆、肺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症瘕,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
山楂:
性味:酸、甘、微温。
归经: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翠云草: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止咳。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风湿关节痛,肺结核咯血;外用治疖肿,烧烫伤,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本发明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本发明对症下药,以达到预防治疗的效果;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友好,适于长期服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宣肺止咳、疏风解表,宣肺,祛痰,散热止痛,配伍使用,达到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本发明药物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泛,成本低廉,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祛除表邪,宣通肺气之功,以发挥正常的抗感染免疫作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本发明中药使用于2008年至2015年临床观察呼吸道感染症139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39例患者中,女性76例,男性83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33.6岁。
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主症:主症:(1)身热,(2)恶风;次症:(1)咽痛,(2)口渴,(3)咳嗽,(4)汗出,(5)鼻塞流涕。舌苔薄白微黄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具备主症2项和次症2项或2项以上,同时具备上述舌脉象者。。
3、治疗方法
处方:田基黄5克、桂枝3克、桔梗4克、千里光4克、菊花3克、穿心莲3克、细叶小羽藓3克、党参4克、甘草3克、柴胡5克、黄芩2克、北豆根4克、苦杏仁3克、石蝉草2克、绞股蓝4克、红景天2克、鱼腥草2克、竹沥2克、红参1克、龙爪叶3克、淡豆豉2克、茯苓2克、连翘1克、霍香2克、薄荷2克、蝉蜕2克、瓜蒌6克、贝母2克、荆芥穗2克、石膏10克、石菖蒲2克、虎杖1克、山楂6克、翠云草4克。
4、制备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
5、服用方法:每次1剂,每日2次,7天为1疗程。
6、治疗结果:
6.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主要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缓解,客观指标恢复正常;
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客观指标接近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好转,客观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变化,客观指标变化不明显或加重。
6.2结果:139例患者中,治愈102例(73.4%),显效19例(13.7%),有效12例(8.6%),无效6例(4.3%),总有效率为95.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田基黄5克、桂枝3克、桔梗4克、千里光4克、菊花3克、穿心莲3克、细叶小羽藓3克、党参4克、甘草3克、柴胡5克、黄芩2克、北豆根4克、苦杏仁3克、石蝉草2克、绞股蓝4克、红景天2克、鱼腥草2克、竹沥2克、红参1克、龙爪叶3克、淡豆豉2克、茯苓2克、连翘1克、霍香2克、薄荷2克、蝉蜕2克、瓜蒌6克、贝母2克、荆芥穗2克、石膏10克、石菖蒲2克、虎杖1克、山楂6克、翠云草4克。
制备步骤:(1)将田基黄、桂枝、桔梗、千里光、菊花、穿心莲、细叶小羽藓、党参、甘草、柴胡、黄芩、北豆根、石蝉草、绞股蓝、红景天、鱼腥草、竹沥、红参、龙爪叶、淡豆豉、茯苓、连翘、霍香、薄荷、蝉蜕、瓜蒌、贝母、荆芥穗、石菖蒲、虎杖、山楂、翠云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的浸膏;(2)石膏加水煎煮半小时,再加入苦杏仁,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的浸膏;(3)合并步骤(1)及步骤(2)的浸膏,将浸膏经过药学上的加工、加入制药辅料,真空干燥,粉碎制粒,压制成片剂或填充装胶囊。
实施例2
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田基黄8克、桂枝3克、桔梗5克、千里光5克、菊花5克、穿心莲6克、细叶小羽藓4克、党参4克、甘草5克、柴胡7克、黄芩3克、北豆根3克、苦杏仁2克、石蝉草2克、绞股蓝5克、红景天3克、鱼腥草3克、竹沥3克、红参1克、龙爪叶3克、淡豆豉3克、茯苓2克、连翘2克、霍香2克、薄荷3克、蝉蜕3克、瓜蒌4克、贝母3克、荆芥穗4克、石膏11克、石菖蒲3克、虎杖2克、山楂6克、翠云草4克。
制备步骤:(1)将田基黄、桂枝、桔梗、千里光、菊花、穿心莲、细叶小羽藓、党参、甘草、柴胡、黄芩、北豆根、石蝉草、绞股蓝、红景天、鱼腥草、竹沥、红参、龙爪叶、淡豆豉、茯苓、连翘、霍香、薄荷、蝉蜕、瓜蒌、贝母、荆芥穗、石菖蒲、虎杖、山楂、翠云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的浸膏;(2)石膏加水煎煮半小时,再加入苦杏仁,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的浸膏;(3)合并步骤(1)及步骤(2)的浸膏,将浸膏经过药学上的加工、加适当制药辅料,制粒,干燥,整粒,得20g颗粒,分装10g/袋。。
实施例3
本发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田基黄10克、桂枝3克、桔梗4克、千里光5克、菊花3克、穿心莲3克、细叶小羽藓3克、党参3克、甘草13克、柴胡5克、黄芩2克、北豆根3克、苦杏仁2克、石蝉草1克、绞股蓝1克、红景天1克、鱼腥草2克、竹沥2克、红参1克、龙爪叶3克、淡豆豉2克、茯苓2克、连翘1克、霍香1克、薄荷1克、蝉蜕2克、瓜蒌1克、贝母1克、荆芥穗2克、石膏2克、石菖蒲1克、虎杖1克、山楂2克、翠云草1克。
制备过程:(1)取石膏,先熬30分钟,将中药田基黄、桂枝、桔梗、千里光、菊花、穿心莲、细叶小羽藓、党参、甘草、柴胡、黄芩、北豆根、石蝉草、绞股蓝、红景天、鱼腥草、竹沥、红参、龙爪叶、淡豆豉、茯苓、连翘、蝉蜕、瓜蒌、贝母、荆芥穗、石菖蒲、虎杖、山楂、翠云草、苦杏仁浸泡1小时以上;(2)将熬好的石膏加入到浸泡的中药中,小火煎熬45分钟后过滤,收集一次滤液和滤渣;(3)将滤渣加水浸泡60分钟,煎煮20分钟后加入霍香、薄荷,小火熬开20分钟,过滤,收集二次滤液,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得到药液;加适当制药辅料,制成合剂、口服液或糖浆剂。
实施例4
试验资料
本发明的中药对呼吸道感染模型小鼠的影响实验
清洁级雄性ICR小鼠60只,体重15~20g。20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它小鼠用于造模。反复呼吸道感染模型复制:参照《实用中医证候模型学》使用的方法。方法为小鼠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0.04mL/只,连续12d,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成如下3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本发明药物组,每组10只。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均灌胃生理盐水0.5mL/只;本发明药物组灌胃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制剂10mg/kg/d持续灌胃1周后,摘眼球取血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测小鼠血清CD4、CD8。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提高小鼠CD4/CD8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显著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以发挥正常的抗感染免疫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病例1:王某某,女28岁,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鼻塞、流涕、鼻咽部充血水肿等症,服用本发明物2天后,鼻塞、流涕现象明显改善,服药5天,全部症状均治愈。随访无复发。
病例2:刘某,男,35岁,微寒发热,鼻塞身困,咳嗽痰白或稀或稠,咳时右上胸和右胁下隐痛,口微干,咽不痛。服用本发明的中药3剂服完后,感冒症状大为减轻,继续连服4剂后,身体完全恢复健康。
病例3:朴某,女,42岁,鼻塞身困,咳嗽痰白或稀或稠,咳时心口隐痛,口微干,咽痛,服用本发明的中药3天,煎水分2次服完,症状大为减轻,继续连服5天后,身体完全恢复健康。
病例4:张某,男,45岁,发热、咽痛、咽痒、咳嗽一周,咽痛吞咽时明显,咽痒气逆则咳嗽,痰黄浊而量多,口干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服用实施例1制备药物,两天后患者咽痛发热明显减轻,咳嗽好转。5天后患者无咳嗽、无咽痛咽痒,体温正常。
病例5:金某,34岁,经常反复呼吸道感染,出现咽疼,咳嗽,属过敏体质,经常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出现过敏或迟发性过敏反应,用药效果差,服用实施例1中药后,治愈后两年未复发,再未服用任何抗生素,过敏体质较前明显好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田基黄5-20克、桂枝3-8克、桔梗4-15克、千里光5-20克、菊花3-15克、穿心莲3-25克、细叶小羽藓3-11克、党参3-8克、甘草3-23克、柴胡5-25克、黄芩2-9克、北豆根3-25克、苦杏仁2-14克、石蝉草1-10克、绞股蓝1-12克、红景天1-10克、鱼腥草2-18克、竹沥2-11克、红参1-6克、龙爪叶3-25克、淡豆豉2-14克、茯苓2-9克、连翘1-8克、霍香1-9克、薄荷1-7克、蝉蜕2-14克、瓜蒌1-10克、贝母1-8克、荆芥穗2-13克、石膏2-28克、石菖蒲1-9克、虎杖1-8克、山楂2-16克、翠云草1-9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田基黄5-15克、桂枝3-5克、桔梗4-10克、千里光5-15克、菊花3-10克、穿心莲3-20克、细叶小羽藓3-9克、党参3-5克、甘草3-15克、柴胡5-20克、黄芩2-9克、北豆根3-10克、苦杏仁2-9克、石蝉草1-8克、绞股蓝1-10克、红景天1-10克、鱼腥草2-10克、竹沥2-10克、红参1-6克、龙爪叶3-9克、淡豆豉2-10克、茯苓2-9克、连翘1-8克、霍香1-9克、薄荷1-7克、蝉蜕2-11克、瓜蒌1-9克、贝母1-8克、荆芥穗2-10克、石膏2-15克、石菖蒲1-9克、虎杖1-8克、山楂2-10克、翠云草1-9克。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田基黄5克、桂枝3克、桔梗4克、千里光4克、菊花3克、穿心莲3克、细叶小羽藓3克、党参4克、甘草3克、柴胡5克、黄芩2克、北豆根4克、苦杏仁3克、石蝉草2克、绞股蓝4克、红景天2克、鱼腥草2克、竹沥2克、红参1克、龙爪叶3克、淡豆豉2克、茯苓2克、连翘1克、霍香2克、薄荷2克、蝉蜕2克、瓜蒌6克、贝母2克、荆芥穗2克、石膏10克、石菖蒲2克、虎杖1克、山楂6克、翠云草4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
田基黄8克、桂枝3克、桔梗5克、千里光5克、菊花5克、穿心莲6克、细叶小羽藓4克、党参4克、甘草5克、柴胡7克、黄芩3克、北豆根3克、苦杏仁2克、石蝉草2克、绞股蓝5克、红景天3克、鱼腥草3克、竹沥3克、红参1克、龙爪叶3克、淡豆豉3克、茯苓2克、连翘2克、霍香2克、薄荷3克、蝉蜕3克、瓜蒌4克、贝母3克、荆芥穗4克、石膏11克、石菖蒲3克、虎杖2克、山楂6克、翠云草4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将田基黄、桂枝、桔梗、千里光、菊花、穿心莲、细叶小羽藓、党参、甘草、柴胡、黄芩、北豆根、石蝉草、绞股蓝、红景天、鱼腥草、竹沥、红参、龙爪叶、淡豆豉、茯苓、连翘、霍香、薄荷、蝉蜕、瓜蒌、贝母、荆芥穗、石菖蒲、虎杖、山楂、翠云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的浸膏;(2)石膏加水煎煮半小时,再加入苦杏仁,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的浸膏;(3)合并步骤(1)及步骤(2)的浸膏,将浸膏经过药学上的加工后制成口服液、片剂、胶囊剂、丸剂或糖浆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取石膏,先熬30分钟,将中药田基黄、桂枝、桔梗、千里光、菊花、穿心莲、细叶小羽藓、党参、甘草、柴胡、黄芩、北豆根、石蝉草、绞股蓝、红景天、鱼腥草、竹沥、红参、龙爪叶、淡豆豉、茯苓、连翘、蝉蜕、瓜蒌、贝母、荆芥穗、石菖蒲、虎杖、山楂、翠云草、苦杏仁浸泡1小时以上;(2)将熬好的石膏加入到浸泡的中药中,小火煎熬45分钟后过滤,收集一次滤液和滤渣;(3)将滤渣加水浸泡60分钟,煎煮20分钟后加入霍香、薄荷,小火熬开20分钟,过滤,收集二次滤液,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得到药液;所述药液经过药学上的加工后制成口服液、片剂、胶囊剂、丸剂或糖浆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制剂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CN201510289757.1A 2015-06-01 2015-06-01 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8880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9757.1A CN104888005A (zh) 2015-06-01 2015-06-01 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89757.1A CN104888005A (zh) 2015-06-01 2015-06-01 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8005A true CN104888005A (zh) 2015-09-09

Family

ID=54021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89757.1A Pending CN104888005A (zh) 2015-06-01 2015-06-01 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880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1314A (zh) * 2016-04-29 2017-02-22 曲敬来 一种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1055A (zh) * 2013-05-29 2013-10-09 吴艾潼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
CN104000976A (zh) * 2014-06-13 2014-08-27 吕陵 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1055A (zh) * 2013-05-29 2013-10-09 吴艾潼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
CN104000976A (zh) * 2014-06-13 2014-08-27 吕陵 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易章俊: "清热解毒汤治疗肺炎16例小结", 《湖北中医杂志》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1314A (zh) * 2016-04-29 2017-02-22 曲敬来 一种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9903B (zh) 一种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69339B (zh) 一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7120A (zh)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8773A (zh)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制剂
CN103520669B (zh) 治疗痰湿蕴结证型胸痹心痛的中药
CN103610804B (zh) 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汤剂
CN103463566B (zh)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2698210A (zh) 一种健脾益气治疗胃下垂的中药
CN103169883B (zh) 一种治疗小儿黄疸的中药
CN102631512A (zh) 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474104A (zh) 一种防治鸡传染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1331B (zh)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药组合物
CN104771578A (zh) 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
CN104888005A (zh) 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77201A (zh) 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771585A (zh) 一种治疗急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4887950A (zh) 一种治疗乳痈的中药组合物
CN104096148A (zh) 一种治疗小儿肺炎的中药
CN103494968A (zh) 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638369B (zh) 一种治疗乳腺炎的中药制剂
CN103432335B (zh) 一种治疗乳糜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91227B (zh) 一种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1410A (zh) 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制剂
CN103977239A (zh)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7845A (zh) 一种增强免疫力的清热活血中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