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1582B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1582B
CN104871582B CN201380066121.XA CN201380066121A CN104871582B CN 104871582 B CN104871582 B CN 104871582B CN 201380066121 A CN201380066121 A CN 201380066121A CN 104871582 B CN104871582 B CN 1048715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t
signal
confirmation signal
control channel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61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1582A (zh
Inventor
武田和晃
岸山祥久
清岛耕平
内野彻
寒河江佑太
高桥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871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1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1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1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即使在HetNet中利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也适当地控制上行链路传输中的反馈控制信息。一种用户终端,能够利用载波聚合与覆盖范围区域重复的多个无线基站进行通信,该用户终端具有:接收单元,分别利用主小区和副小区的分量载波而接收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对于已接收的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以及分配单元,将送达确认信号分配给预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单元根据送达确认信号的内容和/或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对主小区和副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一方或者双方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网络中,以频率利用效率以及峰值数据速率的提高等为目的,通过采用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或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基于W-CDMA(宽带码分多址)的***的特征。关于该UMTS网络,以进一步的频率利用效率以及峰值数据速率的提高、延迟的减少等为目的,正在研究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非专利文献1)。
在LTE中不同于W-CDMA,作为多址方式,对下行线路(下行链路)使用基于OFDMA(正交频分多址)的方式,对上行线路(上行链路)使用基于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的方式。
如图1所示,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的信号被映射到适当的无线资源后从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1、UE#2)被发送到无线基站。该情况下,用户数据被分配给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此外,控制信息在与用户数据同时发送时与PUSCH复用,在仅发送控制信息时被分配给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在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的控制信息中,包含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对于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等。
另外,第三代的***(W-CDMA)使用大致5MHz的固定频带,在下行线路中能够实现最大2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另一方面,在LTE的***中,使用1.4MHz~20MHz的可变频带,能够实现在下行线路中最大300Mbps以及上行线路中75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此外,在UMTS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频率利用效率以及峰值数据速率的提高等为目的,还在研究LTE的后继的***(例如,有时也称为“LTE Advanced”或者“LTE enhancement”(以下,称为“LTE-A”))。
进而,在LTE-A***中,正在研究在具有半径为几千米左右的宽覆盖范围的宏小区内,形成具有半径为几十米左右的局部的覆盖范围的小型小区(例如,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RRH等)的HetNet(异构网路,Heterogeneous Network)(例如,非专利文献2)。HetNet是宏小区和小型小区的至少一部分在地理上重复配置的无线通信***。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25.912(V7.1.0),“Feasibility study for Evolved UTRAand UTRAN”,Sept.2006
非专利文献2:3GPP TR 36.814“E-UTRA Further advancements for E-UTRAphysical layer aspects”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LTE-A***中,正在研究将频带不同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汇集而实现宽带化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在LTE-A***中,为了在保证与LTE***的向后兼容性(Backward compatibility)的同时实现宽带化,商定了将单一的基本频率块设为能够在LTE***中使用的频带(例如,20MHz)。
此外,在LTE-A***的上行链路中,正在研究应用SC-FDMA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因此,关于对于通过多个下行CC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控制信息(CQI、ACK/NACK等),正在研究为了维持上行单载波发送的特性而从单一的CC进行发送。
该情况下,对于多个下行CC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反馈控制信息会单纯地增大到CC数目倍,因此需要根据利用CA的CC的增加而从单一的CC发送比特数大的反馈控制信息。因此,正在研究通过根据CC数(小区数)而选择要应用的上行控制信道格式(PUCCH格式),从而适当地进行反馈控制信息的发送。
另一方面,在HetNet中在宏小区和小型小区之间进行CA的情况下,考虑如上述那样,从单一的小区(例如,宏小区)的上行CC选择性地发送反馈控制信息。该情况下,例如,经由宏小区的上行CC来反馈对于通过各小区的下行CC发送的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时,配置到宏小区的上行CC的PUCCH资源会根据宏小区内的小型小区数、以及下行CC数而增大。
本发明鉴于这一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即使在HetNet中利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控制上行链路传输中的反馈控制信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是,能够利用载波聚合与覆盖范围区域重复的多个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有:接收单元,分别利用主小区和副小区的分量载波而接收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对于已接收的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以及分配单元,将所述送达确认信号分配给预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所述分配单元根据所述送达确认信号的内容和/或上行控制信道格式,对主小区和副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一方或者双方进行所述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HetNet中利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控制上行链路传输中的反馈控制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映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信道结构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LTE(Rel.8)***中用于送达确认信号的无线资源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在LTE(Rel.8)的PUCCH格式1a/1b中规定的送达确认信号的映射表的图。
图4是表示在送达确认信号的发送中应用的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送达确认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PUCCH格式3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利用PUCCH格式3发送送达确认信号的情况下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HetNet中的载波聚合的图。
图9是表示HetNet中的利用基站内载波聚合时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HetNet中的利用基站间载波聚合时的PUCCH资源的分配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的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概略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户终端能够利用上行控制信道(PUCCH)来发送对于下行共享信道(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送达确认信号(重发响应信号)通过表示发送信号被适当接收的肯定响应(ACK:Acknowledgement)或者表示发送信号未被适当接收的否定响应(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来表现。
无线基站通过ACK来判断PDSCH信号的发送成功,通过NACK来判断在PDSCH信号中检测出了错误。此外,无线基站在上行链路中被分配给送到确认信号的无线资源的接收功率为预定值以下时,能够判定为是DTX(非连续传输,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DTX是指“未从用户终端通知ACK和NACK的任一个”的判定结果,例如,这意味着用户终端未能接收到下行控制信道(PDCCH)。
此外,用户终端能够根据通过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设定的参数、PDCCH的控制信道元素(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序号(CCE索引)、扩展PDCCH(E-PDCCH)的扩展CCE(ECCE)序号(ECCE索引),决定要分配送达确认信号的PUCCH资源(参照图2)。作为PUCCH资源,例如能够利用OCC(正交覆盖码,Orthogonal Cover Code)、CS(循环移位,Cyclicshift)、RB(资源块,Resource Block)索引等。用户终端将送达确认信号复用到预定的PUCCH资源后反馈至无线基站。
此外,在LTE(Rel.8)中,规定了对于下行共享信道(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的通知格式(PUCCH格式1a/1b)(参照图3)。
在1码字(1CW)传输(1传输块数(1TB))的情况下,规定了“ACK”、“NACK”、“DTX”这3个状态(参照图3A),在2码字(2CW)传输(2传输块数(2TB))的情况下,规定了“ACK、ACK”、“ACK、NACK”、“NACK、ACK”、“NACK、NACK”、“DTX”这5个状态(参照图3B)。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ACK”记为“A”,将“NACK”记为“N”,将“DTX”记为“D”。
在图3的映射表中,“0”表示在该子帧中用户终端不对无线基站发送信息,“1”、“-1”、“j”、“-j”分别表示特定的相位状态。例如,在图3A中,“1”、“-1”分别相当于“0”、“1”,能够表示1比特的信息。此外,在图3B中,“1”、“-1”、“j”、“-j”分别相当于“00”、“11”、“10”、“01”的数据,能够表示2比特的信息。因此,在PUCCH格式1a/1b中,能够发送最大2比特为止的送达确认信号。
另一方面,在LTE-A***中,为了维持上行单载波发送的特性,正在研究利用特定的CC(主小区)的PUCCH来反馈对于通过多个CC发送的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进而,在LTE-A***中,正在研究利用PUCCH格式1a/1b和多个PUCCH资源(相位状态的信息和PUCCH资源的位置信息)来反馈送达确认信号(信道选择(channel selection)或者具有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a/1b(PUCCH format 1a/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在信道选择中,商定了通过相位状态的信息和PUCCH资源的位置信息来规定多个CC的送达确认信号的组合的映射表。
<信道选择>
当前,在LTE-A***的FDD方式中,商定了在2CC时使用信道选择。图4表示在通过2CC(主小区(PCell)以及副小区(Scell))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在信道选择中利用的映射表的一例。映射表根据ACK/NACK比特数而不同,该比特数基于通过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设定的CC数以及发送模式(TB数或者CW数等)而决定。
图4A表示对PUCCH格式1b设定两个PUCCH资源(信道1以及信道2)的情况(PCell以及SCell为1CW的情况)。图4B表示对PUCCH格式1b设定三个PUCCH资源(信道1~信道3)的情况(PCell以及SCell的一方为1CW、另一方为2CW的情况)。图4C表示对PUCCH格式1b设定四个PUCCH资源(信道1~信道4)的情况(PCell以及SCell为2CW的情况)。
作为映射表中的无线资源(例如,信道1~信道4),能够与LTE***同样地利用OCC(正交覆盖码)、CS(循环移位)、RB(资源块)索引等。
用户终端基于对于每个CC的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的组合、和图4所示的映射表,决定在送达确认信号的发送中利用的PUCCH资源(Ch1~Ch4的任一个)。例如,在PCell以及SCell分别为2CW的情况下,反馈“NACK,ACK”作为对于PCell的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且反馈“ACK,ACK”作为对于SCell的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时,使用PUCCH资源(信道2)中的QPSK调制码元的“-j”(参照图4C)。
作为信道选择中的PUCCH的资源,例如在图4C所示的映射表中,能够利用PCell中的PDCCH的CCE索引(例如,最小的序号)来指定PUCCH资源(例如,信道1、信道2)。
此外,其他的PUCCH资源(例如,信道3、信道4)能够利用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和下行控制信息(DCI)来指定(参照图5)。具体地说,对于上行链路PCell,将由一个或者两个PUCCH资源(例如,信道3、信道4)构成的组通过上位层信令向用户终端通知4组。并且,能够利用在对SCell的PDSCH进行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ARI(ACK/NACK资源指示符),从多个PUCCH资源中动态地指定预定的PUCCH资源。
这里,ARI是用于动态地指定在送达确认信号中使用的PUCCH资源的识别信息。例如,无线基站通过RRC信令对各用户终端分配多个(例如,4个)PUCCH资源,从该多个PUCCH资源中利用ARI动态地指定预定的PUCCH资源。规定ARI的比特字段能够通过SCell的PDCCH中的TPC命令字段(2比特)进行置换。
<PUCCH格式3>
此外,在LTE-A中,为了传输多个ACK/NACK比特而新规定了PUCCH格式3。在PUCCH格式3中,与PDSCH同样地,信号通过基于DFT(离散傅立叶变换)的预编码而生成,且能够通过正交码(OCC:Orthogonal Cover Code)而复用不同的UE(参照图6)。具体地说,对于多个小区的ACK/NACK进行信道编码,将每个子帧的比特数作为48比特而输出。对于所输出的48比特的序列通过相移调制(QPSK)设为24码元之后,进行DFT处理。
通过应用PUCCH格式3,在FDD***中支持最大10个ACK/NACK,在TDD***中支持最大20比特的ACK/NACK。也就是说,PUCCH格式3适合用作在应用CA时用于反馈多个小区(例如,在FDD中为3Cell以上)的ACK/NACK的格式。
能够设为从无线基站向用户终端明确地(explicitly)通知在PUCCH格式3中利用的PUCCH资源的结构。例如,利用RRC信令对上行链路中的PCell分配多个PUCCH资源(例如,4个资源),并通知给用户终端。此外,在与通过下行链路中的SCell发送的PDSCH信号对应的PDCCH信号中,将TPC命令字段(例如,2比特)作为ARI用的字段来利用(参照图7)。
也就是说,无线基站能够利用ARI从通过RRC信令通知的多个PUCCH资源中动态地分配一个PUCCH资源。另外,当用户终端连一个包含ARI的SCell的PDCCH信号都不接收的情况下,能够利用PCell的PDCCH的CCE索引来选择PUCCH资源(与Rel.8中的PUCCH格式1a/1b相同的方法)。
这样,通过根据CA中的小区数(ACK/NACK的比特数)来选择PUCCH格式(PUCCH格式1a/1b、信道选择、PUCCH格式3等)而进行利用,能够适当地进行多个CC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
<HetNet CA>
另外,在Rel.12以后,正在研究HetNet中的载波聚合,这时的送达确认信号的PUCCH无线资源的分配成为问题。以下,说明在HetNet中应用CA的情况下的PUCCH资源分配。
图8B是HetNet的概念图。如图8B所示,HetNet是以与宏小区在地理上重叠的方式配置多个小型小区的无线通信***。这里,包含形成宏小区的无线基站(以下,称为宏基站)、形成各小型小区的无线基站(小型基站)、与宏基站以及小型基站的至少一个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
如图8所示,能够设为在宏小区中例如利用800MHz或2GHz等频带相对低的载波F1,而在多个小型小区S中例如利用3.5GHz等频带相对高的载波F2的结构。另外,宏基站也可以被称为eNodeB(eNB)、宏eNB(MeNB)、发送点等。此外,小型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微微eNB、毫微微eNB、RRH(无线射频头)、发送点等。此外,能够设为宏基站和各小型基站例如经由光纤、X2接口或者无线链路而连接的结构。
其中,在直到Rel.11的研究中,只支持基站内载波聚合(eNB内CA),在这样的结构中,宏基站和小型基站例如经由光纤而应用CA。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将送达确认信号汇集到主小区(例如,宏小区)的上行CC的PUCCH而进行反馈。
但是,如图8B所示,在宏小区的覆盖范围区域内存在多个小型小区(RRH)的结构中,将宏小区(PCell)和利用同一CC的多个小型小区(RRH#1(SCell#1)、RRH#2(SCell#2))的送达确认信号分配到宏小区的上行PUCCH资源。该情况下,伴随小型小区数的增加而SCell的数目会增加,因而会导致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所需的PCell的PUCCH资源增大(参照图8A)。
因此,本发明人们发现在HetNet的CA中,通过除了PCell之外在SCell中配置PUCCH资源作为要分配送达确认信号的PUCCH资源,从而抑制PCell中的PUCCH资源的增大。
具体地说,作为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的PUCCH资源的候选,不仅考虑PCell还考虑SCell,根据送达确认信号的内容和/或要利用的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等,用户终端对主小区和副小区的PUCCH资源的一方或者双方分配送达确认信号。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HetNet的载波聚合的方式,分别说明基站内载波聚合(eNB内CA)和基站间载波聚合(eNB间CA)的情况。
<eNB内CA>
基站内载波聚合(eNB内CA)以仅在宏基站中设置通信控制单元(例如,BB(基本频带)处理单元或调度单元等)的HetNet结构进行。在这样的HetNet结构中,宏基站和小型基站通过光纤连接。此外,宏基站控制宏小区中的利用了低频带载波F1的通信和小型小区中的利用了高频带载波F2的通信的双方。
在基站内CA中,以往成为如下结构:将对于通过主小区(例如,宏小区)中的CC以及副小区(例如,小型小区)中的CC发送的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集中分配到主小区的PUCCH资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HetNet中进行基站内CA时,也对SCell配置PUCCH资源,作为用户终端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的PUCCH资源,利用主小区的PUCCH资源和副小区的PUCCH资源。此外,用户终端基于送达确认信号的内容和/或要应用的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等,选择主小区和副小区的其中一方的PUCCH资源而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以下,作为基站内CA中的PUCCH资源的分配方法,分别具体地说明两个小区的情况和三个小区的情况。
(两个小区的情况)
在两个小区中进行基站内CA时,作为要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的PUCCH资源,能够利用(重复利用)Rel.10中的信道选择进行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取代在Rel.10的信道选择中通过RRC信令设定的主小区的PUCCH资源,使用副小区的PUCCH资源(参照图9A)。
例如,在如上述图4B所示那样设定三个PUCCH资源(信道1~信道3)的情况下,信道1以及信道2与Rel.10同样地,基于主小区中的PDCCH的CCE索引进行设定(主小区为2CW的情况)。另一方面,关于信道3,并非基于主小区中的PDCCH资源(通过RRC信令进行通知),而是基于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的CCE索引,设定副小区的PUCCH资源。
此外,在如上述图4C所示那样设定4个PUCCH资源(信道1~信道4)的情况下,信道1以及信道2与Rel.10同样地,基于主小区中的PDCCH的CCE索引进行设定。另一方面,关于信道3、信道4,并非基于主小区中的PDCCH资源(通过RRC信令进行通知),而是基于与副小区的PDSCH对应的PDCCH的CCE索引,设定副小区的PUCCH资源。
也就是说,在信道选择中,作为成为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候选的多个PUCCH资源,设定PCell的PUCCH资源(信道1、信道2)和SCell的PUCCH资源(信道3、信道4)。用户终端基于各小区(CC)的CW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内容,参照映射表而从多个PUCCH资源(信道1~信道4)中选择预定PUCCH资源。并且,在已选择的PUCCH资源中映射送达确认信号后反馈至无线基站(例如,宏基站)。
另外,用户终端在仅从主小区接收PDCCH的情况下(例如,在某一子帧中不接收副小区的PDCCH的情况),使用主小区的PDCCH的CCE索引而选择主小区的PDCCH资源。该情况下,无线基站(例如,宏基站)能够基于主小区中的PDCCH资源候选(例如,信道1、信道2)而检测送达确认信号,并进行重发控制处理。
此外,用户终端在仅从副小区接收PDCCH的情况下(例如,在某一子帧中不接收主小区的PDCCH的情况),使用副小区的PDCCH的CCE索引而选择副小区的PDCCH资源。该情况下,无线基站(例如,宏基站)能够基于副小区中的PDCCH资源候选(例如,信道3、信道4)而检测送达确认信号,并进行重发控制处理。
此外,用户终端在从主小区以及副小区的双方接收PDCCH的情况下,根据送达确认信号的内容而选择主小区或者副小区的预定的PUCCH资源。该情况下,无线基站(例如,宏基站)能够基于主小区和副小区中的PDCCH资源候选(信道1~4)而检测送达确认信号,并进行重发控制处理。
另外,主小区的PUCCH资源(信道1、信道2)能够与Rel.10同样地,基于主小区的PDCCH的CCE索引而决定。此外,副小区的PUCCH资源(信道3、信道4)能够与Rel.10的主小区同样地,基于副小区的PDCCH的索引而决定。
如此,在两个小区中进行基站内CA的情况下,各小区(CC)的送达确认信号集中到主小区或者副小区的PUCCH的其中一个而被反馈。这样,即使在使用副小区中的PUCCH资源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利用信道选择的映射表,在主小区和副小区的上行链路中避免同时发送(参照图9A)。进而,与Rel.10的信道选择相比,能够不需要通过RRC信令所设定的主小区的PUCCH资源。
这样,通过利用PCell和SCell的PUCCH资源作为成为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候选的多个PUCCH资源,从而即使在HetNet中进行小区内CA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所需的PCell的PUCCH资源的增大。
(三个小区以上的情况)
在以三个小区以上进行基站内CA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重复利用)已规定的PUCCH格式3作为要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的PUCCH资源。在本实施方式中,取代在Rel.10的PUCCH格式3中通过RRC信令所设定的主小区的PUCCH资源,利用副小区的PUCCH资源(参照图9B)。
例如,无线基站利用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在各用户终端的上行链路的SCell中设定多个资源(例如,4个资源)而通知给用户终端。此外,无线基站能够利用ARI从通过上位层信令设定的多个SCell的PUCCH资源中动态地分配一个PUCCH资源。另外,无线基站能够将ARI包含在SCell的PDCCH而通知给用户终端。
此外,用户终端在连一个包含ARI的SCell的PDCCH都不接收的情况下(例如,在某一子帧中仅从主小区接收PDCCH的情况),能够利用PCell的PDCCH的CCE索引来选择PUCCH资源(利用PUCCH格式1a/1b)。该情况下,无线基站(例如,宏基站)能够根据基于主小区的PDCCH的CCE索引所设定的主小区的PUCCH资源而检测送达确认信号,并进行重发控制处理。
此外,用户终端在仅从副小区接收PDCCH的情况下(例如,在某一子帧中不接收主小区的PDCCH的情况),从多个副小区的PUCCH资源中选择由ARI指定的一个PUCCH资源(利用PUCCH格式3)。该情况下,无线基站(例如,宏基站)能够基于副小区的预定PUCCH资源来检测送达确认信号,并进行重发控制处理。
此外,用户终端在从主小区以及副小区接收PDCCH的情况下,从多个副小区的PUCCH资源中选择由ARI指定的一个PUCCH资源(利用PUCCH格式3)。该情况下,无线基站(例如,宏基站)能够基于主小区以及副小区的预定PUCCH资源来检测送达确认信号,并进行重发控制处理。
如此,在以三个小区以上进行基站内CA时,在仅从主小区接收PDCCH的情况下利用主小区的PUCCH,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各小区(CC)的送达确认信号集中到副小区的PUCCH而被反馈。因此,能够在主小区和副小区的上行链路中避免同时发送(参照图9B)。此外,与Rel.10的PUCCH格式3相比,送达确认信号被分配给副小区的PUCCH资源。
这样,作为在利用PUCCH格式3时成为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候选的多个PUCCH资源,通过利用各SCell的PUCCH资源,从而即使在HetNet中进行小区内CA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所需的PCell的PUCCH资源的增大。
<eNB间CA>
基站间载波聚合(eNB间CA)以在宏基站和小型基站的双方中设置通信控制单元(例如,BB(基本频带)处理单元或调度单元等)的HetNet结构进行。在这样的HetNet结构中,宏基站和小型基站通过X2接口等的链路(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连接。因此,在宏基站和小型基站之间无法期待动态的协作,因而HARQ处理等需要在各基站内进行。此外,宏基站控制宏小区中的利用了低频带载波F1的通信,小型基站控制小型小区中的利用了高频带载波F2的通信。
在基站间CA中,用户终端对于从宏小区和小型小区分别经由下行CC而接收到的PDSCH信号生成送达确认信号,并将该送达确认信号经由宏小区和小型小区的上行CC的PUCCH分别单独地进行反馈。也就是说,在基站间CA中,需要将从用户终端到各无线基站的送达确认信号按每个CC或者每个无线基站而并行地进行。以下,作为基站间CA中的PUCCH资源的分配方法,分别具体地说明两个小区的情况和三个小区以上的情况。
(两个小区的情况)
在两个小区中进行基站间CA的情况下,作为要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的PUCCH资源,能够利用(重复利用)直到Rel.10的PUCCH格式1a/1b的机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主小区和副小区的一方或者双方的PUCCH资源(参照图10A)。
也就是说,作为成为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候选的多个PUCCH资源,设定PCell的PUCCH资源(信道1、信道2)和SCell的PUCCH资源(信道3、信道4)。用户终端将对于各小区的PDSCH的送达确认信号分配至各小区的PUCCH资源,按每个无线基站利用PUCCH格式1a/1b而进行反馈。该情况下,各小区的PUCCH资源能够基于各小区的PDCCH的CCE索引而设定。用户终端按每个小区,基于送达确认信号的内容而选择预定的PUCCH资源。
另外,用户终端在仅从主小区接收PDCCH的情况下(例如,在某一子帧中不接收副小区的PDCCH的情况),使用主小区的PDCCH的CCE索引而选择主小区的PUCCH资源。该情况下,无线基站(例如,宏基站)能够基于主小区中的PUCCH资源候选(例如,信道1、2)而检测送达确认信号,并进行重发控制处理。
此外,用户终端在仅从副小区接收PDCCH的情况下(例如,在某一子帧中不接收主小区的PDCCH的情况),使用副小区的PDCCH的CCE索引而选择副小区的PUCCH资源。该情况下,无线基站(例如,小型基站)能够基于副小区中的PUCCH资源候选(例如,信道3、4)而检测送达确认信号,并进行重发控制处理。
此外,用户终端在从主小区以及副小区的双方接收PDCCH的情况下,根据各小区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内容,分别选择主小区以及副小区的预定的PUCCH资源。该情况下,无线基站(例如,宏基站)能够基于主小区中的PUCCH资源候选(信道1、2)而检测送达确认信号,并进行重发控制处理。另一方面,无线基站(例如,小型基站)能够基于副小区中的PUCCH资源候选(信道3、4)而检测送达确认信号,并进行重发控制处理。
如此,在两个小区中进行基站间CA的情况下,各小区(CC)的送达确认信号通过主小区和副小区的PUCCH分别被反馈。因此,成为在主小区和副小区的上行链路中引起同时发送的结构(参照图10A)。此外,与Rel.10的信道选择相比,能够不需要通过RRC信令所设定的主小区的PUCCH资源。
(三个小区以上的情况)
在以三个小区以上进行基站间CA的情况下,不是按每个小区单独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而是将预定的小区进行编组,并按照每个小区组(Group)来控制送达确认信号的PUCCH资源分配。例如,考虑将同一基站内的多个小区进行编组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小区分别进行编组,按每个小区组根据组内的小区数目而适当选择PUCCH格式(PUCCH格式1a/1b、信道选择、PUCCH格式3等),并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
例如,在如图10B所示那样以三个小区以上进行CA的情况下,按每个PCell(宏小区)和SCell(小型小区)进行分类而分组,并按照每个小区组根据组内的小区数目而利用预定的PUCCH格式。在图10B所示的情况下,在由PCell(例如,宏小区)构成的小区组#1中,由于小区数目为一个,因而对于PCell的PDSCH的送达确认信号利用PCell的PUCCH资源进行反馈。该情况下,能够利用PUCCH格式1a/1b。
另一方面,在由SCell(例如,小型小区)构成的小区组#2中,由于小区数目为多个(这里为两个小区),因而作为对于多个SCell的PDSCH的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能够利用信道选择(在三个小区以上的情况下为PUCCH格式3)。
该情况下,关于小区组#2,能够与上述的基站内CA(eNB内CA)同样地考虑,因而能够使用上述的基站内CA的机制。也就是说,对于小区组#2,可以使用Rel-10中的PUCCH资源分配方法,也可以使用上述那样还利用副小区的PUCCH资源的PUCCH资源分配方法。尤其,在使用Rel.10中的PUCCH资源分配方法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各小区组内定义主小区和副小区(也可以将其称为子主小区和子副小区)。该子主小区和子副小区例如可以通过上位层信令进行通知。由此,子主小区能够在各小区组(基站)内具有相当于主小区的功能。
此外,在图10B中,各小区组的送达确认信号分别从各小区组内的一个小区(主小区、子主小区)的PUCCH被反馈,因而成为在小区组间的上行链路中引起同时发送的结构。另一方面,在小区组内,构成各小区组的小区的送达确认信号集中到预定小区而被反馈,因而能够在构成相同的小区组的小区之间避免同时发送。
另外,在图10B中,作为小区组的分类方法,基于小区的类别(PCell或者SCell(宏小区或者小型小区))而进行,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无线通信***)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概略结构图。另外,图11所示的无线通信***例如是LTE***或者包含超3G的***。在该无线通信***中,应用将以LTE***的***带宽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此外,该无线通信***也可以被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
图11所示的无线通信***1具备形成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21、在宏小区C1内配置且形成比宏小区C1更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22a以及22b。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10。用户终端10能够与无线基站21以及无线基站22的双方进行无线通信。
用户终端10和无线基站21之间能够利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且带宽宽的载波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终端10和无线基站22之间,可以利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等)且带宽窄的载波,也可以利用与和无线基站21之间相同的载波。无线基站21以及各无线基站22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
无线基站21以及各无线基站22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2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21连接到上位站装置。
另外,无线基站2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eNodeB、无线基站、发送点等。此外,无线基站2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家庭(Home)eNodeB、RRH、微型基站、发送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21以及22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20。各用户终端10是对应于LTE、LTE-A等的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是移动通信终端,也可以包含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在各子载波中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带宽按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多个终端互相使用不同的频带,从而减少终端之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这里,说明在图11所示的无线通信***中使用的通信信道。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在各用户终端10中共享的PDSCH1和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EPDCCH)。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息。通过PDCCH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通过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Channel)传输在PDCCH中使用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ACK/NACK。此外,也可以通过EPDCCH(扩展PDCCH)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该EPDCCH能够配置为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作为在各用户终端10中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的PUSCH、和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通过该PUSCH传输用户数据或上位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等。
下面,参照图12说明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的用户终端的结构。
在以下的说明中,当应用CA时,说明从用户终端将送达确认信号以预定的小区的信道(PUCCH或者PUSCH)、预定的PUCCH格式(PUCCH格式1a/1b、信道选择、PUCCH格式3)进行反馈的情况。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示出发送对于多个CC(PCell和SCell)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
图12所示的用户终端具备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接收单元具有将接收信号分离为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信道分离单元1400、对OFDM信号进行解调的数据信息解调单元1401、对于每个PCell以及SCell的下行数据信号进行重发确认的重发控制判定单元1402。另一方面,发送单元具有送达确认信号选择单元1201、上行共享信道(PUSCH)处理单元1000、第一ACK/NACK处理单元1100、第二ACK/NACK处理单元1110、SRS信号生成单元1301、DM-RS信号生成单元1302、信道复用单元1202、IFFT单元1203、CP附加单元1204。主要是利用送达确认信号选择单元1201、上行共享信道(PUSCH)处理单元1000、第一ACK/NACK处理单元1100以及第二ACK/NACK处理单元1110来控制送达确认信号(重发控制信号)的反馈。
数据信息解调单元1401接收下行OFDM信号而进行解调。即,从下行OFDM信号去除CP,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提取被分配了BCH信号或者下行控制信号的子载波,进行数据解调。在从多个CC接收到了下行OFDM信号的情况下,按每个CC进行数据解调。数据信息解调单元1401将数据解调后的下行信号输出到重发控制判定单元1402。
重发控制判定单元1402判定已接收的下行数据信号(PDSCH信号)是否准确无误地接收了,如果下行共享信道信号是准确无误地接收了则对ACK的状态进行重发确认而输出判定结果,如果检测出错误则对NACK的状态进行重发确认而输出判定结果,如果没有检测出下行数据信号则对DTX的状态进行重发确认而输出判定结果。在小区内CA中,在与各无线基站的通信中分别被分配有CC的情况下,宏基站按每个CC而判定下行数据信号是否准确无误地接收了。另一方面,在小区间CA中,各基站的重发控制判定单元1402进行与各自的无线基站对应的CC的下行数据信号的判定。重发控制判定单元1402将判定结果输出到发送单元(这里为送达确认信号选择单元1201)。
送达确认信号选择单元1201选择在送达确认信号的反馈中应用的物理上行信道或PUCCH格式。具体地说,根据上行数据信号的发送的有无,决定将送达确认信号包含到上行共享信道(PUSCH)进行发送,还是通过上行控制信道(PUCCH)进行发送。此外,在通过上行控制信道进行发送时,选择应用于送达确认信号的PUCCH格式。
例如,在经由PUSCH发送上行信号(用户数据)的情况下,送达确认信号选择单元1201将从重发控制判定单元1402输出的判定结果输出到上行共享信道处理单元1000。另一方面,在不发送上行信号(用户数据)的情况下,送达确认信号选择单元1201输出到PUCCH格式1a/1b用的第一ACK/NACK处理单元1100和/或PUCCH格式3用的第二ACK/NACK处理单元1110,并以预定的PUCCH格式来生成各送达确认信号。
在利用PUCCH资源来反馈送达确认信号的情况下,送达确认信号选择单元1201能够基于应用载波聚合的小区(PCell和SCell)数目而选择PUCCH格式。例如,在应用CA的小区为两个小区时应用信道选择,在应用CA的小区为3个小区时应用PUCCH格式3(在仅接收了PCell的PDCCH的情况下为PUCCH格式1a/1b)。
上行共享信道处理单元1000具有基于重发控制判定单元1402的判定结果而决定送达确认信号的比特的控制信息比特决定单元1006、对ACK/NACK比特序列进行纠错编码的信道编码单元1007、对应该发送的数据序列进行纠错编码的信道编码单元1001、对编码后的数据信号进行数据调制的数据调制单元1002、1008、对调制后的数据信号和送达确认信号进行时间复用的时间复用单元1003、对时间复用后的信号进行DFT(离散傅立叶变换)的DFT单元1004、将DFT后的信号映射到子载波的子载波映射单元1005。
PUCCH格式1a/1b用的第一ACK/NACK处理单元1100具有对在送达确认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PUCCH资源进行控制的信道选择控制单元1101、进行PSK数据调制的PSK数据调制单元1102、对通过PSK数据调制单元1102进行了调制的数据赋予循环偏移的循环偏移单元1103、对循环偏移后的信号以块扩散码进行块扩散的块扩散单元1104、将块扩散后的信号映射到子载波的子载波映射单元1105。
信道选择控制单元1101根据PCell的PUCCH或者SCell的PUCCH的CCE索引,决定在送达确认信号的发送中利用的PUCCH资源。例如,在小区内CA的情况下,在信道选择中,成为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候选的多个PUCCH资源(例如,图4中的信道1~信道4)根据PCell的PUCCH或者SCell的PUCCH的CCE索引而决定。资源选择信息被通知给PSK数据调制单元1102、循环偏移单元1103、块扩散单元1104以及子载波映射单元1105。另一方面,在小区间CA的情况下,作为要进行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的PUCCH资源而利用直到Rel.10的PUCCH格式1a/1b。也就是说,各无线基站中的信道选择控制单元决定在PUCCH格式1a/1b中使用的PUCCH资源。
PSK数据调制单元1102基于从信道选择控制单元1101通知的信息,进行相位调制(PSK数据调制)。例如,在PSK数据调制单元1102中调制成基于QPSK数据调制的2比特的比特信息。
循环偏移单元1103利用CAZAC(等幅零自相关,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码序列的循环偏移而进行正交复用。具体地说,将时域的信号偏移预定的循环偏移量。另外,循环偏移量按每个用户而不同,且与循环偏移号相关联。循环偏移单元1103将循环偏移后的信号输出到块扩散单元1104。块扩散单元(正交码乘法部件)1104对循环偏移后的参考信号乘以正交码(进行块扩散)。这里,关于在参考信号中使用的OCC(块扩散码号),可以从上位层通过RRC信令等进行通知,也可以使用与数据码元的CS预先建立关联的OCC。块扩散单元1104将块扩散后的信号输出到子载波映射单元1105。
子载波映射单元(分配单元)1105基于从信道选择控制单元1101通知的信息,将块扩散后的信号映射到子载波。此外,子载波映射单元1105将映射后的信号输出到信道复用单元1202。
PUCCH格式3用的第二ACK/NACK处理单元1110具有对ACK/NACK的比特序列等进行纠错编码的信道编码单元1111、进行PSK数据调制的PSK数据调制单元1112、对通过PSK数据调制单元1112进行了调制的数据进行DFT的DFT单元1113、对DFT后的信号以块扩散码进行块扩散的块扩散单元1114、将块扩散后的信号映射到子载波的子载波映射单元1115。
DFT单元1113对数据调制后的信号进行DFT而变换为频域的信号,并将DFT后的信号输出到块扩散单元1114。块扩散单元1114对DFT后的信号乘以正交码(OCC(块扩散码号))。关于OCC,可以从上位层通过RRC信令等进行通知,也可以使用与数据码元的CS预先建立关联的OCC。
子载波映射单元(分配单元)1115将块扩散后的信号映射到子载波。此外,子载波映射单元1115将映射后的信号输出到信道复用单元1202。另外,要映射的PUCCH资源能够设为在从无线基站通过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通知的多个SCell的资源中,由在SCell的下行控制信息中包含的ARI所指定的预定资源。
SRS信号生成单元1301生成SRS(探测RS,Sounding RS)信号并输出到信道复用单元1202。此外,DM-RS信号生成单元1302生成DM-RS并输出到信道复用单元1202。
信道复用单元1202对来自上行共享信道处理单元1000、第一ACK/NACK处理单元1100、第二ACK/NACK处理单元1110的信号、和来自SRS信号生成单元1301、DM-RS信号生成单元1302的参考信号进行时间复用,设为包含上行控制信道信号的发送信号。
IFFT单元1203对信道复用后的信号进行IFFT而变换为时域的信号。IFFT单元1203将IFFT后的信号输出到CP附加单元1204。CP附加单元1204对正交码乘法运算后的信号附加CP。并且,上行发送信号利用PCell和/或SCell的PUCCH资源而被发送到无线基站。
下面,参照图13说明与上述图12所示的用户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
图13所示的无线基站具备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发送单元具有上行资源(PUCCH资源)分配信息信号生成单元2010、对其他的下行链路信道信号和上行资源分配信息信号进行复用而生成OFDM信号的OFDM信号生成单元2020。这里,其他的下行链路信道信号包含数据、参考信号、控制信号等。
上行资源分配信息信号生成单元2010生成包含CAZAC号、资源映射信息(RB索引)、循环偏移号、块扩散码号(OCC号)在内的上行资源分配信息信号。例如,上行资源分配信息信号生成单元2010决定在用户终端应用PUCCH格式3时通过上位层信令(例如,RRC信令)通知的多个PUCCH资源候选、通过ARI通知的PUCCH资源。
上行资源分配信息信号生成单元2010设定SCell的资源,作为在用户终端应用PUCCH格式3时设定的多个PUCCH资源候选。
OFDM信号生成单元2020将包含其他的下行数据信号以及上行资源分配信息信号的下行链路信道信号映射到子载波,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并附加CP,从而生成下行发送信号。这样生成的下行发送信号通过下行链路被发送到用户终端。
接收单元具有从接收信号去除CP的CP去除单元2030、对接收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FFT单元2040、对FFT后的信号进行解映射的子载波解映射单元2050、对子载波解映射后的信号通过块扩散码(OCC)进行解扩的块解扩单元2060、2100、从子载波解映射后的信号去除循环偏移而分离设为对象的用户的信号的循环偏移分离单元2070、对于用户分离后的信号以及解扩后的信号进行数据解调的数据解调单元2080、对数据解调后的信号进行解码的数据解码单元2090。
另外,在接收单元的功能块中未图示接收用户数据(PUSCH)的处理块,但用户数据(PUSCH)通过未图示的数据解调单元以及数据解码单元进行解调、解码。
CP去除单元2030去除相当于CP的部分而提取有效的信号部分。CP去除单元2030将CP去除后的信号输出到FFT单元2040。FFT单元2040对接收信号进行FFT而变换为频域的信号。FFT单元2040将FFT后的信号输出到子载波解映射单元2050。子载波解映射单元2050利用资源映射信息从频域的信号中提取作为上行控制信道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子载波解映射单元2050将提取出的送达确认信号分别输出到块解扩单元2060、2100。
在块解扩单元2060中,将进行了块扩散、即利用正交码(OCC)进行了正交复用的接收信号,通过在用户终端中使用的正交码进行解扩。并且,将解扩后的信号输出到循环偏移分离单元2070。
循环偏移分离单元2070将使用循环偏移进行了正交复用的控制信号,利用循环偏移号进行分离。在来自用户终端10的上行控制信号中,以按每个用户而不同的循环偏移量进行循环偏移。因此,通过向相反方向进行与在用户终端10中进行的循环偏移量相同的循环偏移量的循环偏移,从而能够分离设为接收处理的对象的用户的控制信号。另外,块解扩单元2060、循环偏移分离单元2070关于以PUCCH格式1a/1b生成的送达确认信号进行处理。
在块解扩单元2100中,将进行了块扩散、即利用正交码(OCC)进行了正交复用的接收信号,通过在用户终端中使用的正交码进行解扩。另外,块解扩单元2100关于以PUCCH格式3生成的送达确认信号进行处理。
数据解调单元2080对循环偏移分离后的信号或者块解扩后的信号进行数据解调之后输出到数据解码单元2090。数据解码单元2090对从数据解调单元2080输出的信号进行解码而取得每个小区的重发控制信息(ACK/NACK等)。无线基站利用所得到的重发控制信息进行新数据的发送(ACK的情况)、数据的重新发送(NACK的情况)。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PCell和SCell的PUCCH资源作为成为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候选的多个PUCCH资源,即使在HetNet中进行小区内CA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送达确认信号的分配所需的PCell的PUCCH资源的增大。
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则关于上述说明中的处理单元的数目、处理顺序能够适当变更而实施。此外,图中所示的各个元素示出了功能,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此外,能够适当组合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结构而实施。
本申请基于2012年12月17日申请的特愿2012-274881。该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8)

1.一种用户终端,具有:
接收单元,分别利用基站间或基站内载波聚合中的主小区和副小区的分量载波而接收下行共享信道信号;
生成单元,生成对于已接收的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以及
发送单元,将所述送达确认信号通过预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进行发送,
所述发送单元基于所述送达确认信号的内容和/或上行控制信道格式,通过主小区和副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一方或者双方发送所述送达确认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被设定的小区数目为2的情况下,设定主小区以及副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作为进行所述送达确认信号的发送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候选,所述发送单元基于所述送达确认信号的内容而通过主小区和副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一方发送所述送达确认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被设定的小区数目为3以上的情况下,设定多个副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作为进行所述送达确认信号的发送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候选,所述发送单元通过基于副小区的下行控制信息而从多个副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选择的预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所述送达确认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副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通过上位层信令而被通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被设定的小区数目为3以上,且从副小区不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单元通过主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所述送达确认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将对于主小区的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通过利用对于该主小区的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下行控制信道的CCE索引而决定的主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来发送,将对于副小区的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通过利用对于该副小区的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下行控制信道的CCE索引而决定的副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来发送。
7.一种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送单元,对用户终端发送下行共享信道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对于所述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而进行重发控制,
所述发送单元通知多个副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作为进行所述送达确认信号的发送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候选,
所述送达确认信号根据所述送达确认信号的内容和/或上行控制信道格式,被分配给基站间或基站内载波聚合中的主小区和副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一方或者双方。
8.一种用户终端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分别使用基站间或基站内载波聚合中的主小区和副小区的分量载波而接收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步骤;以及
生成对于接收到的下行共享信道信号的送达确认信号的步骤;
将所述送达确认信号通过预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进行发送的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送达确认信号的内容和/或上行控制信道格式,通过主小区和副小区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一方或者双方发送所述送达确认信号。
CN201380066121.XA 2012-12-17 2013-11-12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48715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4881 2012-12-17
JP2012274881A JP6180732B2 (ja) 2012-12-17 2012-12-17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CT/JP2013/080557 WO2014097776A1 (ja) 2012-12-17 2013-11-12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1582A CN104871582A (zh) 2015-08-26
CN104871582B true CN104871582B (zh) 2019-10-11

Family

ID=50978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6121.XA Active CN104871582B (zh) 2012-12-17 2013-11-12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81705B2 (zh)
JP (1) JP6180732B2 (zh)
CN (1) CN104871582B (zh)
WO (1) WO20140977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38821A2 (ko) * 2012-09-06 2014-03-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성 기법이 적용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상향링크 ack/nack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088807B2 (en) * 2014-05-30 2021-08-10 Apple Inc. Application-level acknowledgements
KR20220145420A (ko) * 2014-08-15 2022-10-28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감소된 대역폭을 갖는 wtru에 대한 업링크 송신 및 mbms를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818717B2 (en) * 2014-12-31 2023-11-1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with massive Carrier Aggregation
CA2975306C (en) * 2015-01-29 2019-10-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cch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511427B2 (en) * 2015-01-30 2019-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acknowledging increased number of downlink component carriers
KR102162161B1 (ko) * 2015-01-30 2020-10-06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통신 방법,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사용자 장비, 및 통신 시스템
US10327236B2 (en) 2015-03-09 2019-06-18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econdary cell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10700845B2 (en) 2015-03-09 2020-06-30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econdary cell deactiv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US10182406B2 (en) 2015-03-09 2019-01-1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Power headroom report for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US9820298B2 (en) 2015-03-09 2017-11-1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Scheduling request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9820264B2 (en) 2015-03-09 2017-11-14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Data and multicast signals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EP4358460A3 (en) 2015-03-20 2024-07-31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and receiving csi
US11641255B2 (en) 2015-04-05 2023-05-02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877334B2 (en) 2015-04-05 2018-01-2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Cell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9894681B2 (en) 2015-06-12 2018-02-1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Uplink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10200177B2 (en) 2015-06-12 2019-02-0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cheduling request on a secondary cell of a wireless device
US9948487B2 (en) 2015-06-15 2018-04-17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7051724A1 (ja) * 2015-09-24 2017-03-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8365934A (zh) * 2017-01-26 2018-08-03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US10511415B2 (en) * 2017-03-13 2019-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AC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new radio
WO2018207376A1 (ja) * 2017-05-12 2018-11-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291066B2 (en) * 2017-06-13 2022-03-2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391406A (zh) * 2017-08-10 2019-02-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发送方法、确认信号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EP3706455A4 (en) * 2017-11-02 2021-06-23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SS
CN111758276B (zh) * 2017-12-27 2024-03-0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1160023B2 (en) 2018-01-10 2021-10-26 Kyocer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wake-up signal to mobile devices at alternate carrier frequency
BR112020014096A2 (pt) * 2018-01-11 2020-12-01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método de radiocomunicação para um terminal e estação base
CN111869144B (zh) * 2018-02-15 2024-03-1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S2967295T3 (es) * 2018-02-23 2024-04-29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ario, estación base inalámbrica y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WO2019163138A1 (ja) * 2018-02-26 2019-08-2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1616616B2 (en) * 2018-04-13 2023-03-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ference signaling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s
WO2020255424A1 (ja) * 2019-06-21 2020-12-2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
WO2021171522A1 (ja) * 2020-02-27 2021-09-0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2883A (zh) * 2011-11-04 2012-04-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12093953A2 (en) * 2011-01-07 2012-07-12 Intel Corporatio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INTERFERENCE NOISE ESTI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62949B1 (en) * 2010-04-22 2020-01-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US10135595B2 (en) * 2010-06-21 2018-11-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mapping indicator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carrier aggregation
US8923223B2 (en) * 2010-08-16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KR101797498B1 (ko) * 2010-10-11 2017-1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1771550B1 (ko) * 2010-10-15 2017-08-29 주식회사 골드피크이노베이션즈 Ack/nack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99820B1 (ko) * 2010-11-11 2018-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638879A (zh) * 2011-02-12 2012-08-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ack/nack信道资源的方法
US8837304B2 (en) * 2011-04-08 2014-09-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multi-group communications
KR20140018977A (ko) * 2011-04-29 2014-02-13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서브프레임 제한을 갖는 반송파들의 반송파 집성
JP5285117B2 (ja) * 2011-05-02 2013-09-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2161510A2 (ko) * 2011-05-23 2012-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515808B2 (en) * 2011-07-26 2016-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US9398122B2 (en) * 2011-07-27 2016-07-19 Lg Electronics Inc. Sequence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30723B2 (en) * 2011-08-12 2015-09-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quiring resource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938099B2 (ja) * 2011-08-12 2016-06-2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マルチプルセル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制御タイミングコンフィギュレーションの割当てのための基地局、ユーザ装置及びそれらにおける方法
US8953532B2 (en) * 2011-09-19 2015-02-1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US8891402B2 (en) * 2011-09-30 2014-11-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reporting uplink information
JP5719085B2 (ja) * 2011-10-24 2015-05-13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リソースを割り当て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3095433B (zh) * 2011-11-04 2018-06-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US9112693B2 (en) * 2012-03-16 2015-08-18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form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320062B2 (en) * 2012-04-17 2016-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EP2847920A1 (en) * 2012-05-11 2015-03-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sources for multi-cell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US9094960B2 (en) * 2012-05-30 2015-07-28 Intel Corporatio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mapp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A)
US9088977B2 (en) * 2012-05-30 2015-07-21 Intel Corporatio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mapp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A)
CN104509191B (zh) * 2012-07-27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多点通信的***和方法
US9544880B2 (en) * 2012-09-28 2017-01-1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further L1 enhancements in LTE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276726B2 (en) * 2012-12-11 2016-03-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s/receptions of uplink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wirel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93953A2 (en) * 2011-01-07 2012-07-12 Intel Corporatio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INTERFERENCE NOISE ESTIMATION
CN102412883A (zh) * 2011-11-04 2012-04-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UCCH on SCell;New Postcom;《3GPP TSG-RAN2#76 R2-115977》;20111118;第2部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97776A1 (ja) 2014-06-26
JP6180732B2 (ja) 2017-08-16
CN104871582A (zh) 2015-08-26
JP2014120941A (ja) 2014-06-30
US9781705B2 (en) 2017-10-03
US20150327230A1 (en) 2015-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1582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3462663B1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027368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285117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224358B2 (ja)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832764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70353272A1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5979968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21177645A (ja) 端末、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13197891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リソース割当て方法
JP6326160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211280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80242321A1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82024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WO2012108244A1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557873A1 (en) User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JP2018137801A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基地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