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2908A - 缓冲吸能装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缓冲吸能装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2908A
CN104842908A CN201410680321.0A CN201410680321A CN104842908A CN 104842908 A CN104842908 A CN 104842908A CN 201410680321 A CN201410680321 A CN 201410680321A CN 104842908 A CN104842908 A CN 104842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energy absorption
damping panel
absorption equipment
crash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803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月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8032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429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42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29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023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2019/026Buffers, i.e. bumpers of limited ext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冲吸能装置以及车辆,所述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底板(4)和多块阻尼板(3),所述多块阻尼板(3)倾斜于所述底板(4)而固定在所述底板(4)的同一侧面上。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缓冲吸能装置能够在发生正面碰撞时,使来自撞击点的集中撞击能量通过阻尼板迅速分解,并传递到整个缓冲吸能装置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缓冲吸能作用,有效地削弱撞击的危害。将此种缓冲吸能装置安装于车辆前部、侧面和/或后部,能够降低车身及乘员受伤害程度。

Description

缓冲吸能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碰撞防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缓冲吸能装置以及包括该缓冲吸能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也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危害。在碰撞事故中首先接触的大多是车辆前部或者后部,因此提高车辆前部和后部的缓冲吸能性能对于减少事故损失及人员伤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现有汽车的前保险杆大多通过固定于车身上的四个安装支架进行安装,这种安装形式结构过于简单,刚度不足,发生碰撞时不能很好地进行能量吸收和转移,碰撞力和能量将直接传递到车身上,可导致车身损坏,严重可危及前排乘员安全。此外,后保险杠的安装形式与前保险杠的安装形式类似,同样无法有效地保证人身及车辆安全。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缓冲吸能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分散和缓冲外界撞击的缓冲吸能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吸能装置,其包括底板和多块阻尼板,所述多块阻尼板倾斜于所述底板而固定在所述底板的同一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底板为长条状平板件,所述阻尼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60°。
优选地,分布在所述底板中间部分两侧的所述阻尼板的自由端均朝向所述底板的中间部分倾斜,且位于所述底板中间部分的同一侧的所述阻尼板彼此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缓冲吸能装置还包括导向条,且所述导向条安装于多块所述阻尼板的自由端上。
优选地,所述导向条与所述阻尼板相互插接,且所述导向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
优选地,所述缓冲吸能装置还包括吸能块,该吸能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中间部分,所述吸能块与所述阻尼板位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面。
优选地,所述吸能块包括多个相互叠加的空心管柱,多个所述空心管柱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所述空心管柱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底板垂直,所述吸能块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导向条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到所述底板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吸能块的横截面呈蜂巢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导向条的强度大于所述阻尼板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缓冲吸能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底板连接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与各块所述阻尼板的一部分分别连接而形成对所述阻尼板的支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车身以及上述的缓冲吸能装置,所述底板安装于所述车身上。
优选地,所述车辆包括前保险杠,所述车身包括前围下横梁,所述底板安装于所述前围下横梁上,且所述阻尼板设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前保险杠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缓冲吸能装置能够在发生正面碰撞(此时撞击力与车身垂直)时,使来自撞击点的集中撞击能量通过阻尼板迅速分解(由于阻尼板与撞击力之间形成锐角),并传递到整个缓冲吸能装置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缓冲吸能作用,有效地削弱撞击的危害。将此种缓冲吸能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前部、侧面和/或后部,能够降低车身及乘员受伤害程度。对于现代车辆而言,加装缓冲吸能装置,无论对于车辆自身免受意外侵害,还是保证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缓冲吸能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缓冲吸能装置的安装状态图;
图3是本发明的缓冲吸能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缓冲吸能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缓冲吸能装置的左视图。
其中,
1  吸能块           2  导向条
3  阻尼板           4  底板
5  安装孔           6  支承板
10 缓冲吸能装置     20 车身
30 前保险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车辆的移动方向,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吸能装置10,其包括底板4和多块阻尼板3,多块阻尼板3倾斜于底板4而固定在底板4的同一侧面上。其中,底板4安装于车身20上,底板4的形状可以根据车身20的形状设置,而车身20可以为车辆的前围下横梁、后围下横梁或者侧梁。本发明的缓冲吸能装置10能够在发生正面碰撞(此时撞击力F与车身20垂直)时,使来自撞击点的集中撞击能量通过阻尼板3迅速分解(由于阻尼板与撞击力F之间形成锐角),并传递到整个缓冲吸能装置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缓冲吸能作用,有效地削弱撞击的危害。将此种缓冲吸能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前部、侧面和/或后部,能够降低车身及乘员受伤害程度。对于现代车辆而言,加装缓冲吸能装置,无论对于车辆自身免受意外侵害,还是保证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底板4优选为长条状平板件,阻尼板3与底板4之间形成的夹角优选为30°-60°。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利用阻尼板3与撞击力F之间的夹角,使来自撞击点的集中撞击能量通过阻尼板3迅速分解,并传递到底板4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缓冲吸能作用,有效地削弱撞击的危害。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的阻尼板3的板面与底板4之间形成的夹角更优选为45°。
具体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分布在底板4中间部分两侧的阻尼板3的自由端均朝向底板4的中间部分倾斜,且位于底板4中间部分的同一侧的阻尼板3彼此相互平行。阻尼板3在底板4上对称分布,且均匀布满整个底板4,从而能够缓冲外界从各个位置对底板4以及车身20的正面撞击,并使碰撞能量向底板4的两侧逐级递减。其中,阻尼板3可以由高阻尼的合金制成。
进一步地,缓冲吸能装置10还包括导向条2,且导向条2安装于多块阻尼板3的自由端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底板4中间部分的同一侧的阻尼板3通过同一根导向条2连接。导向条2能够对阻尼板3进行牵引和固定,并将外界的撞击力沿导向条2的方向引导至多块阻尼板3,而使撞击力被分散,并由阻尼板3进行缓冲,有效地削弱撞击的危害。其中,导向条2的强度大于阻尼板3的强度,底板4和导向条2均优选为具有一定硬度的钢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包括两根导向条2,两根导向条2相互平行设置,且各导向条2的远离底板4的一侧到底板4的距离相同,从而使两根导向条2能够同时受到外界撞击力的作用,而增加了撞击力的分散途径,使撞击力能够更有效地分散到各块阻尼板3。
其中,导向条2以插接反锁的形式安装于多块阻尼板3的自由端上(即导向条2与阻尼板3相互插接),且导向条2的长度方向与底板4的长度方向平行。具体地,导向条2上开设有与阻尼板3适配的多个槽口(另外,此处的槽口也可以是开设于各个阻尼板3上),导向条2通过槽口与阻尼板3插接,从而形成对阻尼板3的反锁,以使得导向条2与阻尼板3之间的连接更可靠,从而能够有效地将撞击力分散至多块阻尼板3。
另外,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缓冲吸能装置10还包括吸能块1,该吸能块1固定设置在底板4的中间部分,吸能块1与阻尼板3位于底板4的同一侧面。吸能块1可为橡胶件或者包括多个相互叠加的空心管柱等,当吸能块1包括多个相互叠加的空心管柱时,多个空心管柱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吸能块1的中心轴线与底板4垂直,吸能块1的沿中心轴线的长度不小于导向条2的远离底板4的一侧到底板4的距离(参见图5)。在阻尼板3对称布置于底板4上时,底板4的中间部分会有一定的空余量,若车辆在此处发生碰撞,由于吸能块1的沿中心轴线的长度不小于导向条2的远离底板4的一侧到底板4的距离,外界撞击会作用于吸能块1上,该吸能块1能够通过自身的溃缩很好地吸收碰撞能量。并且,当碰撞力作用到阻尼板3上时,由于阻尼板3朝向底板4的中间倾斜,会有一部分力向中间部位集中,此时吸能块1同样能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
其中,吸能块1的横截面可呈蜂巢状结构或者具有多个同心圆的结构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吸能块1优选为呈蜂巢状结构(参见图3),其重量轻,还能节省材料,其溃缩性能很好地起到吸能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缓冲吸能装置10还包括与底板4连接的支承板6,支承板6与各块阻尼板3的一部分分别连接而形成对阻尼板3的支承。具体地,支承板6固定于底板4的下端面,且与各块阻尼板3的下端面的一部分接合,从而对阻尼板3形成支承,保证阻尼板3具有一定安装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4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孔5,以用于将整个缓冲吸能装置10安装到车身20的车身前围上,该结构拆卸方便,便于更换。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车身20、前保险杠30、后保险杠以及上述的缓冲吸能装置10等,底板4安装于车身20上。此处的车身20可以为车辆的前围下横梁、后围下横梁或者侧梁。当底板4安装于车辆的前围下横梁或者后围下横梁上时,阻尼板3设于底板4与前保险杠30之间或者底板4与后保险杠之间。将缓冲吸能装置10安装于车辆前部、侧面和/或后部,能够降低车身及乘员受伤害程度。对于现代车辆而言,加装缓冲吸能装置10,无论对于车辆自身免受意外侵害,还是保证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下面以底板4安装于车辆的前围下横梁上的情况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碰撞力通过前保险杠30首先传递到导向条2上,由于导向条2的硬度较大,此时碰撞力会在导向条2的作用下分解到各个阻尼板3上,此时阻尼板3会在阻尼力的作用下消耗一部分碰撞力和能量。由于阻尼板3与撞击力F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因为阻尼板3倾斜设置于底板4上,而正面撞击时撞击力F与底板4垂直),剩余部分力会沿着阻尼板3倾斜的方向进行传递。当传递到底板4的时候,一部分力会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作于车身,此时碰撞力已经被削减过多次,另一部分力会沿着底板4向车辆的外侧传递,被逐次消耗吸收。而且,若车辆在底板4的中间发生碰撞,由于外界撞击会作用于吸能块1上,该吸能块1能够通过自身的溃缩很好地吸收碰撞能量。并且,当碰撞力作用到阻尼板3上时,由于阻尼板3朝向底板4的中间倾斜,会有一部分力向中间部位集中,此时吸能块1同样能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能装置包括底板(4)和多块阻尼板(3),所述多块阻尼板(3)倾斜于所述底板(4)而固定在所述底板(4)的同一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为长条状平板件,所述阻尼板(3)与所述底板(4)之间形成的夹角为30°-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布在所述底板(4)中间部分两侧的所述阻尼板(3)的自由端均朝向所述底板(4)的中间部分倾斜,且位于所述底板(4)中间部分的同一侧的所述阻尼板(3)彼此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能装置还包括导向条(2),且所述导向条(2)安装于多块所述阻尼板(3)的自由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条(2)与所述阻尼板(3)相互插接,且所述导向条(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板(4)的长度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能装置还包括吸能块(1),该吸能块(1)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4)的中间部分,所述吸能块(1)与所述阻尼板(3)位于所述底板(4)的同一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块(1)包括多个相互叠加的空心管柱,多个所述空心管柱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所述空心管柱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底板(4)垂直,所述吸能块(1)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导向条(2)的远离所述底板(4)的一侧到所述底板(4)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块(1)的横截面呈蜂巢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4-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条(2)的强度大于所述阻尼板(3)的强度。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能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底板(4)连接的支承板(6),所述支承板(6)与各块所述阻尼板(3)的一部分分别连接而形成对所述阻尼板(3)的支承。
11.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身(20)以及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吸能装置,所述底板(4)安装于所述车身(20)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前保险杠(30),所述车身(20)包括前围下横梁,所述底板(4)安装于所述前围下横梁上,且所述阻尼板(3)设于所述底板(4)与所述前保险杠(30)之间。
CN201410680321.0A 2014-11-24 2014-11-24 缓冲吸能装置以及车辆 Pending CN1048429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80321.0A CN104842908A (zh) 2014-11-24 2014-11-24 缓冲吸能装置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80321.0A CN104842908A (zh) 2014-11-24 2014-11-24 缓冲吸能装置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2908A true CN104842908A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4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80321.0A Pending CN104842908A (zh) 2014-11-24 2014-11-24 缓冲吸能装置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4290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1445A (zh) * 2017-06-28 2017-12-29 苏州英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缓冲导向汽车前保险杠结构
CN109990032A (zh) * 2019-02-20 2019-07-0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吸能装置及防甩击约束件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9420A (en) * 1971-07-01 1974-05-07 Mccord Corp Energy absorbing bumper assembly
CN1143024A (zh) * 1995-07-12 1997-02-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通过车辆内部装饰材料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US20010054826A1 (en) * 2000-05-19 2001-12-27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Bumper reinforcing member
DE10253270A1 (de) * 2002-11-15 2004-06-09 Volkswagen Ag Aufpralldämpfendes Bauelement für ein Fahrzeug
US20080061567A1 (en) * 2006-09-11 2008-03-13 Honda Motor Co., Ltd. Impact-absorbing device
CN101600601A (zh) * 2007-04-25 2009-12-09 井上株式会社 冲击吸收构件
CN102963323A (zh) * 2012-11-29 2013-03-13 万元坤 内设多重缓冲吸能屏障的汽车保险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09420A (en) * 1971-07-01 1974-05-07 Mccord Corp Energy absorbing bumper assembly
CN1143024A (zh) * 1995-07-12 1997-02-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通过车辆内部装饰材料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US20010054826A1 (en) * 2000-05-19 2001-12-27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Bumper reinforcing member
DE10253270A1 (de) * 2002-11-15 2004-06-09 Volkswagen Ag Aufpralldämpfendes Bauelement für ein Fahrzeug
US20080061567A1 (en) * 2006-09-11 2008-03-13 Honda Motor Co., Ltd. Impact-absorbing device
CN101600601A (zh) * 2007-04-25 2009-12-09 井上株式会社 冲击吸收构件
CN102963323A (zh) * 2012-11-29 2013-03-13 万元坤 内设多重缓冲吸能屏障的汽车保险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1445A (zh) * 2017-06-28 2017-12-29 苏州英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缓冲导向汽车前保险杠结构
CN109990032A (zh) * 2019-02-20 2019-07-0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吸能装置及防甩击约束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21334B2 (ja) フロント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SE514218C2 (sv) Anordning vid gångjärn till motorhuvar på personbilar
JP2017509542A (ja) 車体バンパー構造
CN201437374U (zh) 汽车车架
CN104512464A (zh) 用于吸收车辆的正面碰撞能量的结构
CN108312992A (zh) 一种汽车防撞保险杠
CN105270474A (zh) 一种汽车的前防撞梁总成
CN104786969A (zh) 一种碰撞被动安全装置及汽车
CN104842908A (zh) 缓冲吸能装置以及车辆
KR102355897B1 (ko) 허니컴을 이용한 차량용 충격흡수장치
KR100676457B1 (ko) 이중 충격 흡수판이 교차 설치된 가드레일
CN106985776B (zh) 一种抗撞结构的导向刚度补偿装置
CN112298256A (zh) 车辆防爬吸能装置
CN207029091U (zh) 一种大型车辆用撞击缓冲装置
CN211139237U (zh)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
CN204527323U (zh) 一种车架
CN207594887U (zh) 一种防撞汽车结构
CN205417486U (zh) 一种汽车安全防撞保险杠
JP6630550B2 (ja) 衝撃吸収式アンダランプロテクタ
CN215706151U (zh) 一种车辆防碰撞安全保护装置
CN102785700B (zh) 汽车地板
JP6232995B2 (ja) フロント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これを備えた車両、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の衝突エネルギー吸収方法
CN215398928U (zh) 防撞梁总成、底盘和车辆
CN209904708U (zh) 一种载货汽车侧下部防护装置
CN218287657U (zh)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