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34194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34194A
CN104834194A CN201410643078.5A CN201410643078A CN104834194A CN 104834194 A CN104834194 A CN 104834194A CN 201410643078 A CN201410643078 A CN 201410643078A CN 104834194 A CN104834194 A CN 104834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image forming
toner image
sheet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30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34194B (zh
Inventor
汤浅宏一郎
池田美穗
中岛崇晴
柿岛彩
原岛康充
原瞳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223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6545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34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4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34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4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 G03G15/6585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by using non-standard toners, e.g. transparent toner, gloss add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使用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第一图像形成部分;使用不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第二图像形成部分;和色调剂图像载体,该色调剂图像载体承载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分中形成的第一色调剂图像和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分中形成的第二色调剂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具有满足关系Am<Ac的模式,其中Am表示由所述色调剂图像载体承载的所述第一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层数,而Ac表示由所述色调剂图像载体承载的所述第二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层数。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2006-31763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通过将在感光体上显影的金色色调剂图像和其他颜色色调剂图像铺放在图像载体上并将色调剂图像定影的过程来形成图像。在这种现有技术中,金色色调剂图像被铺放在图像载体上的其他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上。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2006-31763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通过将包括金色和其他颜色的所有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它们在能够利用电子照相法形成包括金色图像在内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感光体上显影)铺放在中间转印体上,将所有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图像载体并将色调剂图像定影的过程来形成图像。在这种现有技术中,在金色色调剂图像(该图像是利用金色色调剂形成的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之后,将利用金色色调剂之外的至少一种色调剂形成的色调剂图像铺放在金色色调剂图像上。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如下取向布置构成图像的扁平颜料颗粒,即,使得所述扁平颜料颗粒的平坦表面平行于记录介质的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使用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第一图像形成部分;使用不含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第二图像形成部分;和色调剂图像载体,该色调剂图像载体承载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分中形成的第一色调剂图像和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分中形成的第二色调剂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具有满足关系Am<Ac的模式,其中Am表示由所述色调剂图像载体承载的所述第一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层数,而Ac表示由所述色调剂图像载体承载的所述第二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层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使用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第一图像形成部分;使用不含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第二图像形成部分;和定影部分,该定影部分将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分中形成的第一色调剂图像和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分中形成的第二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具有满足关系Bm>Bc的模式,其中Bm表示在所述定影部分中定影至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第一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而Bc表示在所述定影部分中定影至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第二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分和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分均包括供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潜像载体;并且其中,通过控制每个潜像载体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来设定色调剂层数Am和Ac,使其满足所述关系Am<Ac。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通过控制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来设定所述光泽度Bm和Bc,使其满足所述关系Bm>Bc。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分和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分均包括显影构件,该显影构件将形成在所述潜像载体上的潜像显影以获得色调剂图像;并且其中,通过改变施加至所述显影构件的显影偏电压的电势来控制所述潜像载体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其中Am和Ac之间的关系为Am≥Ac的情况相比,可以将构成图像的扁平颜料颗粒以使得它们的平坦表面平行于记录介质的平面的取向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其中Bm和Bc之间的关系为Bm≤Bc的情况相比,可以将构成图像的扁平颜料颗粒以使得它们的平坦表面平行于记录介质的平面的取向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不控制潜像载体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使得色调剂层数Am和Ac满足关系Am<Ac。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不控制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使得光泽度Bm和Bc满足关系Bm>Bc。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不控制施加至显影构件的显影偏电压的电势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控制潜像载体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
附图说明
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构成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的图像形成部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构成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4A是用于说明金属色色调剂的层数的图,而图4B是用于说明另一种颜色的色调剂的层数的图;
图5是示意图,该示意图示出了金属色色调剂的层数较小并且扁平颜料颗粒的反射表面具有彼此不重叠且与片材构件的平面平行地排列的理想取向;
图6是示意图,该示意图示出了金属色色调剂的层数较多并且扁平颜料颗粒的反射表面位于其中它们无序地面向与平行于片材构件的平面的方向相交的方向的取向;
图7是用于计算动态闪光指数(FI)的表达式;
图8是示出了FI相对于正反射率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了FI相对于金属色色调剂的单位面积质量的曲线图;
图10是示出了对于金属色色调剂和其他颜色色调剂来说光泽度相对于单位面积质量的曲线图;
图11A是示出了片材构件上的金属色色调剂的单位面积质量较小的示意图;图11B是示出了金属色色调剂的单位面积质量比图11A中的大的示意图,而图11C是示出了金属色色调剂的单位面积质量比图11B中的大的示意图;以及
图12A是示出了片材构件上的其他颜色色调剂的单位面积质量较小的示意图;图12B是示出了其他颜色的色调剂的单位面积质量比图12A中的大的示意图,而图12C是示出了其他颜色的色调剂的单位面积质量比图12B中的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首先,将描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构造和操作。然后,将描述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相关部分。注意,在如下的描述中,“设备高度方向”是由图1中的箭头H表示的方向,“设备宽度方向”是由图1中的箭头W表示的方向。与设备高度方向和设备宽度方向二者垂直的方向为由箭头D表示的“设备深度方向”。
[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构造]
图1是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的总体构造的示意性前视图。如图1所示,该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使用电子照相***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示例的片材构件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2;输送片材构件P的介质输送部分50;和在已经形成图像的片材构件P上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部60。图像形成设备10进一步包括控制器70和供电单元80。控制器70控制供电单元80和以上描述的各部及部分。供电单元80向包括控制器70在内的上述各部和部分供电。
<图像形成部的构造>
参照图2,图2示意性示出了从前面看时的图像形成部12,将描述图像形成部12。图像形成部12包括用作潜像载体的示例的感光鼓21、充电器22、曝光装置23、显影装置24、清洁装置25、形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20(另参见图3)、将由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20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的转印装置30和将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40。
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20被设置成形成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与第一特殊颜色V、第二特殊颜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对应的六个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20。图1和2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后面所附的字母V、W、Y、M、C和K表示上述颜色。这六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以叠置方式一次转印到用作色调剂图像载体的示例的中间转印带31,转印装置30在转印咬合区NT处将这六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片材构件P。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特殊颜色V是用于向图像添加金属光泽的金属色调剂,而第二特殊颜色W是比其他颜色更频繁使用的用户专用的企业颜色。下面将描述各个颜色的色调剂。
(感光鼓)
如图2和3所示,感光鼓21是圆柱形的,并且被构造成通过驱动装置(没有示出)绕自身的轴旋转。感光鼓21例如在其外圆周表面上具有带负电的感光层。感光鼓21可以还具有位于其外圆周表面上的外覆层。与各个颜色对应的这些感光鼓21在从前方看时在设备宽度方向上沿着直线布置。
(充电器)
充电器22向感光鼓21的外圆周表面(感光层)充负电荷。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充电器22是电晕放电类型(非接触类型)的格栅电晕管充电器。
(曝光装置)
曝光装置23在感光鼓21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更具体地说,根据从构成控制器70的图像信号处理单元接收的图像数据,曝光装置23向已经由充电器22充电的感光鼓22的外圆周表面照射调制好的曝光光L(参见图3)。在通过曝光装置23照射曝光光L时,在感光鼓21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了静电潜像。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曝光装置23通过使用均包括多角镜和Fθ透镜的光扫描装置(光学***)横过感光鼓21的表面扫描从光源发射的激光束而将感光鼓21的外圆周表面曝光。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颜色都设置有曝光装置23。
(显影装置)
显影装置24通过利用含有色调剂的显影剂G将形成在感光鼓21的外圆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而在感光鼓21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尽管这里将不给出详细的描述,但是显影装置24均至少包括容纳显影剂G的容器241和在旋转的同时将容器241中的显影剂G供应至感光鼓21的显影辊242。色调剂盒27通过供应路径(没有示出)连接至容器241以供应显影剂G。与各个颜色对应的色调剂盒27在正视图中的设备宽度方向上并排布置在感光鼓21和曝光装置23的上方并可独立地更换。
此外,显影偏电压被施加至显影辊242。显影偏电压是施加在感光鼓21和显影辊242之间的电压。通过施加显影偏电压,在显影辊242和感光鼓21之间产生电位差,结果,将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图像。
(清洁装置)
清洁装置25均包括用于在色调剂图像已经转印到转印装置30之后将留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刮除的刮刀251。尽管没有示出,但是清洁装置25还进一步包括用于存储利用刮刀251刮除的色调剂的容纳部(参见图3)和用于将容纳部中的色调剂输送至废色调剂箱的输送装置。
(转印装置)
转印装置30将形成在相应的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以叠置方式一次转印到转印带31上,并将叠置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参见图2)。
更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转印带31具有环状结构并且围绕多个辊32卷绕,从而保持在一定位置。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转印带31被保持成形成在正视图中的设备宽度方向上细长的倒置钝角三角形形状。在多个辊32当中,图2中所示的辊32D用作驱动辊,该驱动辊通过使用来自马达(没有示出)的驱动力在箭头A的方向上驱动转印带31。此外,在多个辊32当中,图2中所示的辊32T用作向转印带31施加张力的张紧辊。在多个辊32当中,图2中所示的辊32B用作用于第二转印辊34的对置辊。
转印带31在上述位置处在其在设备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上侧从下方与相应的感光鼓21接触。当从第一转印辊33施加转印偏电压时,形成在相应的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带31。此外,转印带31的下钝角顶点与第二转印辊34接触,从而形成转印咬合区NT。当从第二转印辊34施加转印偏电压时,转印带31将其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经过转印咬合区NT的片材构件P。
(定影装置)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40将在转印装置30中转印到片材构件P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片材构件P上。
定影装置40通过在形成在压力辊42和围绕多个辊413卷绕的定影带411之间的定影咬合区NF处向色调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而将色调剂图像定影至片材构件P。辊413H是加热辊,该加热辊例如具有内置加热器并通过从马达(没有示出)传输的驱动力而旋转。通过该构造,定影带411沿着箭头R方向旋转。
<介质输送部分>
介质输送部分50包括将片材构件P馈送到图像形成部12的介质馈送单元52和在片材构件P上形成图像之后将片材构件P排出的介质排出单元54。介质输送部分50进一步包括当在片材构件P的两面上形成图像时使用的介质返回单元56和将片材构件P从转印装置30输送到定影装置40的中间输送部分58。
介质馈送单元52根据转印正时将片材构件P一张一张地馈送到图像形成部12中的转印咬合区NT。介质输出单元54将在定影装置40中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从设备排出。当要在一面已经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的另一面上形成图像时,介质返回单元56将片材构件P翻转并将其向回馈送到图像形成部12(介质馈送单元52)。
<后处理部>
如图1所示,后处理部60包括:介质冷却单元62,其将已经在图像形成部12中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构件P冷却;校直装置64,其将卷曲的片材构件P校直;和图像***分66,其对形成在片材构件P上的图像进行检查。后处理部60的组成元件布置在介质输送部分50的介质排出单元54中。
构成后处理部60的介质冷却单元62、校直装置64和图像***分66在片材排出方向上从上游侧开始顺序地布置在介质排出单元54中,并且在正由介质排出单元54排出的片材构件P上进行上述的后处理。
[图像形成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通过图像形成设备10在片材构件P上进行的图像形成以及随后的后处理过程的概要。
如图1所示,在收到图像形成指令时,控制器70启动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20、转印装置30和定影装置40。结果,感光鼓21和显影辊242旋转,转印带31被驱动。此外,压力辊42旋转,定影带41被驱动。控制器70还与这些部件的操作同步地启动介质输送部分50等。
结果,相应的感光鼓12在旋转的同时被充电器22充电。此外,控制器70将在图像信号处理单元中处理过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相应的曝光装置23。曝光装置23根据图像数据发射曝光光L以对对应的带电感光鼓21进行曝光。结果,在感光鼓21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形成在相应的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利用从显影装置24供应的显影剂显影。这样,在对应的感光鼓21上形成第一特殊颜色V、第二特殊颜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
形成在对应的感光鼓21上的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在经过对应的第一转印辊33而经受转印偏电压时顺序地转印到运行的转印带31。这样,在转印带31上形成六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彼此叠置的叠置色调剂图像。叠置的色调剂通过运行的转印带31输送到转印咬合区NT。介质馈送单元52根据叠置的色调剂图像的输送正时将片材构件P馈送到转印咬合区NT。通过在转印咬合区NT处施加转印偏电压,叠置的色调剂图像被从转印带31转印到片材构件P。
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在受到负压抽吸的同时由中间输送部分58从转印装置30中的转印咬合区NT输送到定影装置40中的定影咬合区NF。定影装置40向经过定影咬合区NF的片材构件P施加热和压力(定影能量)。这样,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被定影。
从定影装置40排出的片材构件P在被介质排出单元54输送到设备外部的排出介质接收部分的同时由后处理部60进行处理。在定影过程中被加热的片材构件P首先被介质冷却单元62冷却,然后被校直装置64校直。由图像***分66针对是否存在色调剂密度缺陷、图像缺陷、图像位置缺陷以及这些的缺陷等级对定影至片材构件P的色调剂图像进行检查。最后,片材构件P被排出到介质排出单元54上。
当还要在片材构件P的非图像表面(即不具有图像的表面)上形成图像时(即要进行双面打印时),控制器70将已经经过图像***分66的片材构件P的输送路径从介质排出单元54切换至介质返回单元56。结果,片材构件P被翻转被馈送到介质馈送单元52。然后,通过与在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进行的过程相同的图像形成过程在片材构件P的背面上形成(定影)图像。接着,在图像形成之后片材构件P经过与在片材构件P的正面上进行的过程相同的后处理过程,并且由介质排出单元54排出到设备外部。
<相关部件的构造>
接下来将描述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色调剂。
如图4所示,用作第一特殊颜色V并含有扁平颜料颗粒120的金属颜色的调剂颗粒Gm(下文称为“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的总体形状为扁平圆盘形状。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由粘合剂树脂(诸如苯丙树脂)以及薄片状扁平颜料颗粒120构成,内部添加有电荷控制剂(没有示出)等。在图4A中,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以矩形形状示意性示出,从而使得可以将它们与下面描述的其他颜色色调剂颗粒Gc容易地区分开。
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扁平颜料颗粒120由薄片状扁平铝形成。更具体说,当从一侧观看时,布置在平坦表面上的扁平颜料颗粒12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比在上下方向上大的扁平形状。此外,扁平颜料颗粒120具有一对在图4A中面向上和面向下的反射表面(平坦表面)120A。
通过在包含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中的扁平颜料颗粒120的反射表面120A处反射光,向利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形成的图像添加金属光泽。
如图4B所示,用作第二特殊颜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并且不含有扁平颜料颗粒120(参见图4A)的金属颜色之外的颜色的色调剂颗粒Gc(下文称为“其他颜色色调剂颗粒Gc”)具有异形形状,诸如基本球形或马铃薯形。其他颜色色调剂颗粒Gc均由诸如苯丙树脂之类的粘合剂树脂以及扁平颜料之外的颜料构成,内部添加有电荷控制剂(没有示出)等。注意,尽管其他颜色色调剂颗粒Gc被示意性地示出为在图4B中的侧视图中具有球体形状,但是,如上所述,它们实际上具有诸如基本球形或马铃薯形之类的异形形状。
注意,其他颜色色调剂颗粒Gc不必须具有诸如基本球形或马铃薯形之类的异形形状,而是可以具有类似于粉碎色调剂的异形形状。
(第一相关部件构造)
将描述第一相关部件构造。
利用金属色调剂颗粒Gm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在与第一特殊颜色V(金属色)对应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20V的感光鼓21上。另一方面,利用其它颜色色调剂颗粒Gc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在与第一特殊颜色V以外的第二特殊颜色W、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对应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20W、20Y、20M、20C和20K的感光鼓21W、21Y、21M、21C和21K上。相应的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首先由转印装置30转印到转印带31上。
图像形成设备10具有满足Am<Ac的模式,其中Am表示转印到转印带31上的利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如图4A所示)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层数,而Ac表示转印到转印带31上的利用其它颜色色调剂颗粒Gc(如图4B所示)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层数。
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利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形成的色调剂图像中的色调剂层数Am被设定成接近于1的值。
通过改变从图3所示的曝光装置发射的曝光光L的强度、施加至显影装置24的显影辊242的显影偏电压的电势和色调剂的电荷量(充电特性)调节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借此将转印带31上的色调剂层数Am和Ac设定成满足关系Am<Ac。注意,在感光鼓21上可以满足关系Am<Ac。
此外,当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中的图像面积百分比为100%时,色调剂层数Am和Ac被设置成满足关系Am<Ac。另外,即使当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中的图像面积百分比小于100%时,如果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和其他颜色色调剂颗粒Gc的图像面积百分比相同,则色调剂层数Am和Ac也可以被设定成满足关系Am<Ac。注意,图像面积百分比是指由色调剂图像占据的面积百分比。
当图像面积百分比为100%时,色调剂图像中单位面积的色调剂层数Am和Ac可以由(m/mt)/(1/S)来限定,其中m为色调剂单位面积质量,mt为每个色调剂颗粒的平均质量,而S为每个色调剂颗粒的平均投影面积。
注意,当色调剂的形状类似于球体或圆盘形状时和当色调剂的中心粒径为2r时,可以从圆的面积(πr2)获得每个色调剂颗粒的平均投影面积S。可以使用由HosokawaMicron公司制造的电荷量分布测量设备(E-SPART ANALYZER)、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的Multisizer等来测量色调剂的中心粒径2r。
另选地,可以通过拿出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承载色调剂图像的转印带31或感光鼓21来获知色调剂层数Am和Ac。
<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第一相关部件构造的操作。
如图1所示,当(在给予图像的至少一部分金属光泽的模式中)发出给予图像的至少一部分金属光泽的图像形成指令时,与金属颜色对应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20V(即第一图像形成部分的示例)被启动。
更具体地说,在感光鼓21V的表面上形成与将被给予金属光泽的图像的部分对应的静电潜像。也就是说,当要给予整个图像金属光泽时,在感光鼓21V的整个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而当给予图像的一部分金属光泽时,形成与该部分对应的静电潜像。
形成在感光鼓21V上的静电潜像利用从显影装置24V供应的含有金属颜色色调剂颗粒Gm(参见图5等)的显影剂显影。这样,在感光鼓21V上形成金属色色调剂图像。
该金属色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运行的转印带31上,并且随后其他颜色色调剂图像被顺序地转印到该转印带31上。这样,在转印带31上形成六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彼此叠置的叠置色调剂图像。该叠置色调剂图像在转印咬合区NT从转印带31转印到片材构件P。
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被中间输送部分58从转印装置30中的转印咬合区NT输送到定影装置40中的定影咬合区NF。定影装置40向经过定影咬合区NF的片材构件P施加热和压力。这样,转印到片材构件P的色调剂图像被定影。
这里,将描述由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给予的金属光泽(即反射率对角度的相关性)和色调剂层数之间的关系。图5和6示意性示出了定影至片材构件P的利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尽管包含在色调剂颗粒中的粘合剂树脂部分在实际中融合在一起,但是为了容易理解,它们在图5和6中以单独方式示出。此外,没有示出其他颜色色调剂颗粒Gc。
为了增强通过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获得的金属光泽,必须增加图7所示的动态闪光指数(FI),也就是说,必须增加正反射率(L*15°)和降低漫反射率(L*110°)。这可以从如图8所示的FI随着正反射率的增加而增加来理解。
更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当金属色色调剂颗粒的层数Am较小甚至接近于1时,色调剂颗粒的取向性高。因此,扁平颜料颗粒120的反射表面120A可能具有理想取向,在该理想取向下,所述颜料颗粒120彼此不重叠地与片材构件P的平面PA平行地排列。由于扁平颜料颗粒120的反射表面120A具有这样的理想取向,即所述颜料颗粒120彼此不重叠地与片材构件P的平面PA平行地布置,光沿同一方向反射,从而增加了正反射率(L*15°)并且降低了漫反射率(L*110°),因而,增强了金属光泽(增加了FI)。
然而,如图6所示,当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的层数Am较大时,色调剂颗粒的取向性小。因此,扁平颜料颗粒120的反射表面120A可能具有这样的取向,其中它们在彼此重叠的同时面向与平行于片材构件P的平面PA的方向相交的各种方向。由于扁平颜料颗粒120的反射表面120A在彼此重叠的同时面向与片材构件P的平面PA平行的方向相交的各种方向,光沿无序方向被反射,从而降低了正反射率(L*15°)而增大了漫反射率(L*110°),因而减少了金属光泽(降低FI)。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Am和Ac(Am表示在转印带31上利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层数,Ac表示在转印带31上利用其它颜色色调剂颗粒Gc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层数)之间的关系被设定为Am<Ac。与其中Am和Ac之间的关系为Am≥Ac的情况相比,扁平颜料颗粒120的反射表面120A可能具有理想取向,在该理想取向中,所述颜料颗粒120沿着与片材构件P的平面PA平行的方向排列在单个层中,如图5所示,因此增加了正反射率(L*15°)并降低了漫反射率(L*110°),因此增强了金属光泽。此外,因为利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层数Am被设置为接近于1的值,因此更可能实现图5中所示的理想取向。
这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也就是说,控制色调剂层数Am和Ac,使得它们满足关系Am<Ac,从而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中包含的扁平颜料颗粒120具有图5中所示的理想取向,借此增强金属光泽。
此外,当利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和其他颜色色调剂颗粒Gc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中的图像面积百分比相同时,设置成满足Am<Ac。由此,与不满足Am<Ac的情况相比,正反射率(L*15°)被保持为较高。换言之,即使当灰度(图像阴影的强度)发生改变时,也能够抑制金属光泽的变化。
图9是示出了FI与定影之前片材构件P上的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的单位面积质量的曲线图。如该曲线图中所示,当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为大约4.0g/mm2时FI最高,而当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为5.0g/mm2时,FI较低。如上所述,因为色调剂层数由(m/mt)/(1/S)限定,所以色调剂层数Am随着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的增加而增加。
尽管可以采用任何方法来测量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但是下面仍将描述测量方法的一个示例。
首先,将20mm×50mm的填充式补丁图像(图像面积:100%)输出并转印到片材构件P。然后,使用连接至真空机器的可移除真空头将填写补丁图像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颗粒真空吸走。
被真空吸走的色调剂由过滤器收集,并且测量所收集的色调剂的质量M。
然后,通过将所收集的色调剂的质量M除以面积(20mm×50mm),计算片材构件P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
(第二相关部件构造)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相关部件构造。注意,将省略与第一相关部件构造相同的描述。
图像形成设备10具有满足Bm>Bc的模式,其中Bm表示利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形成在片材构件P上并在定影装置40中定影的图像的光泽度(光泽等级),Bc表示利用其它颜色色调剂颗粒Gc形成在片材构件P上并在定影装置40中定影的图像的光泽度(光泽等级)。
注意,这样满足Bm>Bc,即通过改变从图3中所示的曝光装置23发射的曝光光L的强度、被施加至显影装置24的显影辊242的显影偏电压的电势以及色调剂的电荷量(充电特性)来调节感光鼓21上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并且因而最终在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之前调节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
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可以使用以上描述的测量方法来测量。此外,片材构件P上的图像的光泽度可以使用光泽度测量设备来测量。在该示例中,使用Byk加德纳微型三角光泽仪测试60°时的光泽。
关于光泽度(光泽等级),日本工业标准(JIS)规定,在整个可见波长范围具有1.567的折射率的玻璃表面具有100%的光泽等级。此外,JIS规定在折射率为1.567的玻璃表面上以60°入射角,反射率为10%是100(%)的光泽等级,而以20°的入射角,反射率为5%是100%的光泽等级。根据JIS,光泽度(光泽等级)用百分比或数字来表示。此外,原则上必须指明测量角度以及测量设备的制造商和类型
<优点>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相关部件构造的操作。
在给予图像的至少一部分金属光泽的模式中,当发出给予图像的至少一部分金属光泽的图像形成指令时,与金属颜色对应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20V(即第一图像形成部分的示例)运行。
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由中间输送部分58从转印装置30中的转印咬合区NT输送到定影装置40中的定影咬合区NF。定影装置40向经过定影咬合区NF的片材构件P施加热和压力。这样,将转印到片材构件P的色调剂图像定影。
现在,将描述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的金属光泽(即反射率对角度的相关性)和光泽度(光泽等级)。图11A至11C和12A至12C示意性示出了定影至片材构件P的分别利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和利用其它颜色色调剂颗粒Gc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尽管这些色调剂颗粒中所含的粘合剂树脂部分在实际中被融合在一起,但是为了容易理解,它们在图11和12中以分开的方式示出。
如上所述,为了增强通过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获得的金属光泽,必须增加图7中所示的FI,也就是说,必须增加正反射率(L*15°)而降低漫反射率(L*110°)。
如图11A和12A所示,当定影之前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较小时,色调剂颗粒之间存在空间,片材构件P曝露。因此,如图10所示,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的光泽度Bm和其他颜色色调剂颗粒Gc的光泽度Bc都较小。此外,如图11A所示,尽管光在同一方向上被反射,但是反射光的强度由于色调剂颗粒之间的空间而不足。因而金属光泽不够高。
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的情况下,如图11B所示,当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比图11A中所示大时,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中的扁平颜料颗粒120的反射表面120A几乎具有沿着片材构件P的平面PA以单层排列的理想取向。结果,光在同一方向上反射,从而增加了正反射率(L*15°)而降低了漫反射率(L*110°)。此外,色调剂颗粒之间没有任何空间,反射光的强度充足。因此,增强了金属光泽(FI较高)。此外,因为表面是光滑的,光泽度增加,如图10所示。
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的情况下,当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进一步增加时,如图11C所示,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中的扁平颜料颗粒120的反射表面120A具有面向与平行于片材构件P的平面PA的方向相交的各种方向的取向。结果,光在无序方向上反射,从而降低了正反射率(L*15°)而增加了漫反射率(L*110°)。因而,金属光泽降低(FI降低)。此外,因为表面不是光滑的,光泽度Bm降低,如图10所示。
在其他颜色色调剂颗粒Gc的情况下,如图12B所示,当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增加时,色调剂颗粒之间的空间几乎消失。然而,因为表面的光滑度降低,光泽度Bc不够高,如图10所示。
在其他颜色色调剂颗粒Gc的情况下,当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进一步增加时,如图12C所示,色调剂颗粒之间的空间消失,从而使得表面光滑。因此,如图10所示,光泽度Bc增加。
如上所述,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的光泽度相对于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具有峰值(在图10的示例中,当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到达3g/mm2时,光泽度达到峰值),而其他颜色色调剂颗粒Gc的光泽度随着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的增加而增加。
Bm和Bc(Bm表示利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形成在片材构件P上并在定影装置40中定影的图像的光泽度(光泽等级),而Bc表示利用其它颜色色调剂颗粒Gc形成在片材构件P上并在定影装置40中定影的图像的光泽度(光泽等级))之间的关系被设定为Bm>Bc;也就是说,当图10中所示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小于4g/mm2时,金属光泽较高(FI较高)(图11A和11B中所示的状态)。然而,当Bm和Bc之间的关系为Bm≤Bc时,即当图10中所示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大于或等于4g/mm2时,金属光泽较低(FI较低)(即图11C中所示的状态)。
因而,通过设定图像形成条件(从曝光装置23发射的曝光光L的强度、施加至显影装置24的显影辊242的显影偏电压的电势、色调剂的电荷量(充电特性)等)而使得在定影至片材构件P之后图像的光泽度(光泽等级)满足Bm>Bc,增加金属光泽(FI增加)。
注意,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利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形成在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被设定成使得光泽度位于图10中的区域S内(即图11B所示的状态);更具体地说,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被设定成大于或等于2g/mm2并小于4g/mm2
这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也就是说,通过控制片材构件P上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例如通过设定图像形成条件),使得利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形成的图像的光泽度(光泽等级)达到峰值或接近峰值的值,或者使得光泽度超过预定阈值,则可以实现图11B中所示的状态(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中的扁平颜料颗粒120的反射表面120A处于沿着平行于片材构件P的平面PA的方向以单层排列的理想取向),由此增加金属光泽(增加FI)。
这里,图像形成条件(从曝光装置23发射的曝光光L的强度、施加至显影装置24的显影辊242的显影偏电压的电势、色调剂的电荷量(充电特性)等)的设定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和其他颜色色调剂颗粒Gc之间可以不同。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m在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和其他颜色色调剂颗粒Gc之间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金属色色调剂颗粒Gm的单位面积质量m可以设定为3g/mm2,而其他颜色色调剂颗粒的单位面积质量m可以设定为5g/mm2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
在第一相关部件构造中,色调剂层数Am和Ac设定为满足关系Am<Ac,而在第二相关部件构造中,光泽度Bm和Bc被设定成满足Bm>Bc。这些条件可以同时满足或个别地满足。图像形成设备还具有在不设置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形成图像的模式。
注意,尽管以上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具有各种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尽管作为示例描述了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被分别转印到转印带31的情况,但是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可以单独地直接转印至片材构件P,或者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可以统一转印到转印带或片材构件P。
此外,尽管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金属色色调剂图像和其他颜色色调剂图像被同时定影至片材构件P,但是金属色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和其他颜色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可以分开地进行。
为了阐明与描述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在前描述。并不意图以所公开的具体形式穷尽本发明,或者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多种变型及变更会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而选择并且描述了实施方式,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式,并且设想到适于具体应用的多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理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同等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使用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第一图像形成部分;
使用不含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第二图像形成部分;和
色调剂图像载体,该色调剂图像载体承载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分中形成的第一色调剂图像和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分中形成的第二色调剂图像,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具有满足关系Am<Ac的模式,其中Am表示由所述色调剂图像载体承载的所述第一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层数,而Ac表示由所述色调剂图像载体承载的所述第二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层数。
2.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使用含有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第一图像形成部分;
使用不含扁平颜料的色调剂的第二图像形成部分;和
定影部分,该定影部分将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分中形成的第一色调剂图像和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分中形成的第二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具有满足关系Bm>Bc的模式,其中Bm表示在所述定影部分中定影至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第一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而Bc表示在所述定影部分中定影至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第二色调剂图像的光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分和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分均包括供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潜像载体;并且
其中,通过控制每个潜像载体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来设定色调剂层数Am和Ac,使其满足所述关系Am<Ac。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通过控制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来设定所述光泽度Bm和Bc,使其满足所述关系Bm>Bc。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分和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分均包括显影构件,该显影构件将形成在所述潜像载体上的潜像显影以获得色调剂图像;并且
其中,通过改变施加至所述显影构件的显影偏电压的电势来控制所述潜像载体上的色调剂图像中的单位面积色调剂质量。
CN201410643078.5A 2014-02-07 2014-11-07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48341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2311A JP5765454B2 (ja) 2013-05-16 2014-02-07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22311 2014-0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4194A true CN104834194A (zh) 2015-08-12
CN104834194B CN104834194B (zh) 2020-03-03

Family

ID=53835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3078.5A Active CN104834194B (zh) 2014-02-07 2014-11-07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341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5528A (zh) * 2018-08-28 2020-03-0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及印刷图像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58618A (ja) * 2001-03-02 2002-09-11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477454A (zh) * 2002-08-20 2004-02-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JP2006317632A (ja) * 2005-05-11 2006-11-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3034078A (zh) * 2011-09-28 2013-04-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光致发光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制备光致发光调色剂的方法
CN104808457A (zh) * 2014-01-24 2015-07-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58618A (ja) * 2001-03-02 2002-09-11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477454A (zh) * 2002-08-20 2004-02-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JP2006317632A (ja) * 2005-05-11 2006-11-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3034078A (zh) * 2011-09-28 2013-04-1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光致发光调色剂、显影剂、调色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制备光致发光调色剂的方法
CN104808457A (zh) * 2014-01-24 2015-07-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5528A (zh) * 2018-08-28 2020-03-0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及印刷图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4194B (zh) 202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6120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US994618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flat toner to obtain a gloss
US911647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32173B1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41619A (ja) 光沢付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N101995797A (zh) 激光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808464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56418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48337B2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1464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657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9472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834194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0509961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83600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811878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176449B2 (en) Wet-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138131A (ja)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0480845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1487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29195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545540B2 (ja) 記録紙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9048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201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