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7182A - 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7182A
CN104817182A CN201510186513.0A CN201510186513A CN104817182A CN 104817182 A CN104817182 A CN 104817182A CN 201510186513 A CN201510186513 A CN 201510186513A CN 104817182 A CN104817182 A CN 1048171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getation
shrub
farmland
meter
ripari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865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7182B (zh
Inventor
张鸿龄
马国峰
孙丽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1865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171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17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71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71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71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涉及一种生态与环境保护方法,所述方法从农田至河道之间构筑三级不同的自然植被阻隔带:其中缓坡区采用豆科植物刺槐与自然草本植被组合,不但可以有效阻控农田径流的下渗作用,还可以通过植物根际作用吸附固定氮磷等营养元素;经过缓坡区的阻滞作用后,农田径流进入生态阻隔区,该区域设置了乔灌草的植被带和生物炭吸附带,不但对降雨径流有显著的截留、吸收转化作用,而且在冬雪春融时期,生物炭吸附带对融雪径流中污染物也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待冬季休眠期过后,又可被植物、根际微生物吸收转化或降解。既可以进一步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又不会影响到河岸缓冲带的防洪泄洪功能。

Description

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与环境保护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水平的迅猛发展,水生态***受到了严峻考验。水体污染一般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两类,点源污染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与城市生活中通过集中排污等途径所产生的污染物,这种污染源相对较集中,排污途径明确。非点源污染是指在降水、融冰雪和灌溉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地表径流,经过淋溶和冲刷作用,携带自然或人为污染物质最终汇入受纳水体中所引起的水体污染。随着近年来对水体污染治理工作的大力开展,点源污染已经得到了有效管控,面源污染日渐成为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污染最主要的贡献源。
河岸缓冲带是介于河流与陆地之间的生态过渡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具有防治面源污染、截污滞污、营造河岸景观等生态功能。河岸植物群落作为河岸缓冲带的主体,对阻控农业面源污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河岸带植物群落及生态***破坏和退化现象十分严重,农业面源污染所带来的水体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合理构建河岸植被缓冲带,通过河岸带植被群落的截留、吸收、吸附和阻滞作用有效阻控地表径流、地下渗流、废水排放及融雪径流中污染物进入河流***。
经过对现有技术检索发现,中国专利CN201310167982.9公开了一种水库区污染拦截生态***,通过建立库岸沼气工程、经济林带、截洪工程,消落区牧草带、库区淡水鱼等拦截***进行面源污染阻控;中国专利CN201110261936.6公开了一种构建阻控面源污染的近河岸自然植物群落的方法,由各种耐湿、中生乔、灌、草植物复合混交种植而成,通过合理的植物空间布局及植物配置方法有效起到阻控面源污染的作用;中国专利CN201010297597.2公开了一种湖滨湿地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湖滨带种植湿生木本植物构建湿地植物群落,湿生木本植物主要包括湿生乔木柳树、水杉、中山杉、池杉、竹子和湿生灌木滇鼠刺和杞柳;中国专利CN200610161264.0公开了一种高效快速去除面源污染的生态岸坡构建方法,沿河堤岸坡至河道水体之间构建三级滤床***,按阶梯式方式布置,滤床底部装填砾石、陶粒、沸石等填料,表层种植植物,每级滤床布设布水***,达到去除面源污染的目的。
这些专利有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通过构建生态护坡或循环农业生态***达到去除农业面源污染的,也有通过构建湿地或近河岸植物群落来进行湖/岸修复的。然而,这些技术措施要么工程量大、实施复杂,造价高昂,要么种植植被都适宜于气候较温暖地带,并未考虑到北方寒冷地区融雪径流所造成的水体污染现象。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北方地区气候特点及面源污染特征,在河岸缓冲带构建中将河岸植被的截留转化作用与化学吸附阻控作用有效结合起来,提供一种有效阻控农业面源污染的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构建方法。在进一步检索中,尚未发现与本发明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本发明针对北方寒冷地区植被生长习性及农业面源污染特征,提供一种既能够有效阻控夏季农田降雨径流/渗流中污染物,同时又能够在冬季植被休眠期有效阻控融雪径流/渗流中污染物的河岸缓冲带构建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将河岸缓冲带分为靠近农田缓坡区、中间生态阻隔区和靠近河道植被区三部分。
农田与河岸带相连接的部分修筑成坡体宽度为2-3米,倾斜角小于30°的靠近农田缓坡区。种植植被为灌木刺槐,行距1.2米,株距1.5米,与坡体自然生长的杂草组成灌草阻隔带。
在靠近农田缓坡区下方设置3-5米宽的生态阻隔区,该阻隔区由植被种植带和生物炭吸附带组成。所述中间生态阻隔区中植被种植模式为乔/灌/草组合模式。种植乔木为枫杨,灌木为杞柳与紫穗槐。乔木种植行距为2米,株距为2米;灌木种植行距为1米,株距为1米,杞柳与紫穗槐进行混植;乔木与灌木下方播撒耐寒的草本植物二月兰和三叶草。
在中间生态阻隔区中设置两条生物炭吸附带,两条吸附带间隔1-2米,分别位于两排乔木中间。所述生物炭吸附带的构建方法为:沿平行河岸方向挖置深0.5米、宽0.2米的沟渠,下层铺垫10cm厚生物炭,压实后上面覆盖20cm厚小粒径砾石层,砾石层上覆盖20cm厚表土层,压实后吸附带高度低于两边河岸带2-3cm。压实后土壤上等比例播撒二月兰与三叶草草籽。
靠近河道植被区以灌/草模式进行植被种植,灌木为一年生杞柳和紫穗槐,种植行距为1米,株距为1米,杞柳与紫穗槐等比例混植。灌木下方播撒小冠花与草木犀。
与现有方法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所构建的河岸缓冲带选用耐寒旱植被,通过豆科/非豆科,乔/灌/草不同组合种植模式,在农田与河道之间形成三级不同的自然植被阻隔带:①靠近农田处修整为小于30°的缓坡区可以有效减少农田径流的下渗作用,降低对地下水体的污染;②生态阻隔区设置为植被种植带与生物炭吸附带相结合的模式,既可以有效阻控夏季农田降雨径流/渗流中污染物,又能够截留、吸附融冰雪径流/渗流中污染物;③三级自然植被阻隔带分别采用不同的植被搭配模式,在有效阻控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生态及景观美学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河岸缓冲带结构示意图。
1为农田,2为靠近农田缓坡区,3为中间生态阻隔区,4为靠近河道植被区,5为河流,6为灌木,7为乔木,8为生物炭吸附带,9为草本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在铁岭市双安桥辽河保护区河段构建30米宽的河岸植被缓冲带,分为靠近农田缓坡区、中间生态阻隔区和靠近河道植被区三部分。
农田与河岸带相连接的部分修筑成坡体宽度为2米,倾斜角为20°-25°的靠近农田缓坡区。种植植被为灌木刺槐,行距1.2米,株距1.5米,与坡体自然生长的杂草组成灌草阻隔带。
在靠近农田缓坡区下方设置5米宽的生态阻隔区,该阻隔区由植被种植带和生物炭吸附带组成。中间生态阻隔区中植被种植模式为乔/灌/草组合模式。种植乔木为枫杨,灌木为杞柳与紫穗槐。乔木种植行距为2米,株距为2米;灌木种植行距为1米,株距为1米,杞柳与紫穗槐进行混植;乔木与灌木下方播撒耐寒的草本植物二月兰和三叶草。
在中间生态阻隔区中设置两条生物炭吸附带,两条吸附带间隔2米,分别位于两排乔木中间。生物炭吸附带的构建方法为:沿平行河岸方向挖置深0.5米、宽0.2米的沟渠,下层铺垫10cm厚生物炭,压实后上面覆盖20cm厚小粒径砾石层,砾石层上覆盖20cm厚表土层,压实后吸附带高度低于两边河岸带3cm。压实后土壤上等比例播撒二月兰与三叶草,郁闭度为100%。
靠近河道植被区宽度为23米,以灌/草模式进行植被种植,灌木为一年生杞柳和紫穗槐,草本植物选择小冠花和草木犀。灌木种植行距为1米,株距为1米,杞柳与紫穗槐等比例混植。灌木下方播撒小冠花与草木犀,郁闭度为80%。
按照以上设计,农业面源污染阻控率可达85%以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在铁岭市银州区辽河保护区河段构建20米宽的河岸植被缓冲带,分为靠近农田缓坡区、中间生态阻隔区和靠近河道植被区三部分。
农田与河岸带相连接的部分修筑成坡体宽度为3米,倾斜角为15°-20°的靠近农田缓坡区。种植植被为灌木刺槐,行距1.2米,株距1.5米,与坡体自然生长的杂草组成灌草阻隔带。
在靠近农田缓坡区下方设置4米宽的生态阻隔区,该阻隔区由植被种植带和生物炭吸附带组成。中间生态阻隔区中植被种植模式为乔/灌/草组合模式。种植乔木为枫杨,灌木为杞柳与紫穗槐。乔木种植行距为2米,株距为2米;灌木种植行距为1米,株距为1米,杞柳与紫穗槐进行混植;乔木与灌木下方播撒耐寒的草本植物二月兰和三叶草。
在中间生态阻隔区中设置两条生物炭吸附带,两条吸附带间隔1.5米,分别位于两排乔木中间。生物炭吸附带的构建方法为:沿平行河岸方向挖置深0.5米、宽0.2米的沟渠,下层铺垫10cm厚生物炭,压实后上面覆盖20cm厚小粒径砾石层,砾石层上覆盖20cm厚表土层,压实后吸附带高度低于两边河岸带2cm。压实后土壤上等比例播撒二月兰与三叶草,郁闭度为100%。
靠近河道植被区宽度为13米,以灌/草模式进行植被种植,灌木为一年生杞柳和紫穗槐,草本植物选择小冠花和草木犀。灌木种植行距为1米,株距为1米,杞柳与紫穗槐等比例混植。灌木下方播撒小冠花与草木犀,郁闭度为80%。
按照以上设计,农业面源污染阻控率可达80%以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是在以下实施条件和技术要求条件下实施的:
在辽河保护区石佛寺河段构建18米宽的河岸植被缓冲带,分为靠近农田缓坡区、中间生态阻隔区和靠近河道植被区三部分。
农田与河岸带相连接的部分修筑成坡体宽度为2.5米,倾斜角为25°-30°的靠近农田缓坡区。种植植被为灌木刺槐,行距1.2米,株距1.5米,与坡体自然生长的杂草组成灌草阻隔带。
在靠近农田缓坡区下方设置4.5米宽的生态阻隔区,该阻隔区由植被种植带和生物炭吸附带组成。中间生态阻隔区中植被种植模式为乔/灌/草组合模式。种植乔木为枫杨,灌木为杞柳与紫穗槐。乔木种植行距为2米,株距为2米;灌木种植行距为1米,株距为1米,杞柳与紫穗槐进行混植;乔木与灌木下方播撒耐寒的草本植物二月兰和三叶草。
在中间生态阻隔区中设置两条生物炭吸附带,两条吸附带间隔2米,分别位于两排乔木中间。生物炭吸附带的构建方法为:沿平行河岸方向挖置深0.5米、宽0.2米的沟渠,下层铺垫10cm厚生物炭,压实后上面覆盖20cm厚小粒径砾石层,砾石层上覆盖20cm厚表土层,压实后吸附带高度低于两边河岸带3cm。压实后土壤上等比例播撒二月兰与三叶草,郁闭度为100%。
靠近河道植被区宽度为11米,以灌/草模式进行植被种植,灌木为一年生杞柳和紫穗槐,草本植物选择小冠花和草木犀。灌木种植行距为1米,株距为1米,杞柳与紫穗槐等比例混植。灌木下方播撒小冠花与草木犀,郁闭度为80%。
按照以上设计,农业面源污染阻控率可达72%以上。
结合实施例1~3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综合阐述:本发明从农田至河道之间构筑三级不同的自然植被阻隔带:其中缓坡区采用豆科植物刺槐与自然草本植被组合,不但可以有效阻控农田径流的下渗作用,还可以通过植物根际作用吸附固定氮磷等营养元素;经过缓坡区的阻滞作用后,农田径流进入生态阻隔区,该区域设置了乔灌草的植被带和生物炭吸附带,不但对降雨径流有显著的截留、吸收转化作用,而且在冬雪春融时期,生物炭吸附带对融雪径流中污染物也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待冬季休眠期过后,又可被植物、根际微生物吸收转化或降解。而且该区域草本植物选用了耐寒旱的二月兰,即使在冬季的时候依然绿叶葱葱,在早春时节更是花开成片,具有很好的景观美学功效;最后一道屏障为靠近河道植被区,采用灌木杞柳与豆科植物紫穗槐混植,草本植物选用对氮磷去除效果较好的小冠花与草木犀混植,既可以进一步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又不会影响到河岸缓冲带的防洪泄洪功能。

Claims (1)

1.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河岸缓冲带分为靠近农田缓坡区、中间生态阻隔区和靠近河道植被区三部分;
农田与河岸带相连接的部分修筑成坡体宽度为2-3米,倾斜角小于30°的靠近农田缓坡区;种植植被为灌木刺槐,行距1.2米,株距1.5米,与坡体自然生长的杂草组成灌草阻隔带;
在靠近农田缓坡区下方设置3-5米宽的生态阻隔区,该阻隔区由植被种植带和生物炭吸附带组成;中间生态阻隔区中植被种植模式为乔/灌/草组合模式;种植乔木为枫杨,灌木为杞柳与紫穗槐;乔木种植行距为2米,株距为2米;灌木种植行距为1米,株距为1米,杞柳与紫穗槐进行混植;乔木与灌木下方播撒耐寒的草本植物二月兰和三叶草;
在中间生态阻隔区中设置两条生物炭吸附带,两条吸附带间隔1-2米,分别位于两排乔木中间;生物炭吸附带的构建方法为:沿平行河岸方向挖置深0.5米、宽0.2米的沟渠,下层铺垫10cm厚生物炭,压实后上面覆盖20cm厚小粒径砾石层,砾石层上覆盖20cm厚表土层,压实后吸附带高度低于两边河岸带2-3cm;压实后土壤上等比例播撒二月兰与三叶草草籽;
靠近河道植被区以灌/草模式进行植被种植,灌木为一年生杞柳和紫穗槐,种植行距为1米,株距为1米,杞柳与紫穗槐等比例混植;灌木下方播撒小冠花与草木犀。
CN201510186513.0A 2015-04-20 2015-04-20 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171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6513.0A CN104817182B (zh) 2015-04-20 2015-04-20 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86513.0A CN104817182B (zh) 2015-04-20 2015-04-20 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7182A true CN104817182A (zh) 2015-08-05
CN104817182B CN104817182B (zh) 2016-08-17

Family

ID=53727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8651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17182B (zh) 2015-04-20 2015-04-20 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17182B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1074A (zh) * 2015-12-30 2016-04-06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缓冲带防护隔离区地表径流收集净化***
CN105668944A (zh) * 2016-03-31 2016-06-15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河岸带减污方法
CN106012948A (zh) * 2016-06-16 2016-10-1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利用氮磷拦截沟防治丘陵山地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CN106416498A (zh) * 2016-11-24 2017-02-22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生物炭与缓冲带耦合减控竹林氮径流损失的方法
CN106638512A (zh) * 2016-10-11 2017-05-1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平原水网区农田面源污染全过程生态控制网络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CN106884411A (zh) * 2017-03-31 2017-06-23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库滨带生态防护***
CN106946358A (zh) * 2017-05-11 2017-07-14 南京大学 一种结合景观设计的植物缓冲带
CN107525757A (zh) * 2017-09-30 2017-12-29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设施菜地氮磷淋溶物阻控检测***及应用
CN107646404A (zh) * 2017-09-21 2018-02-0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寒冷地区砂质滨岸带洼地改造结构
CN107858992A (zh) * 2017-12-26 2018-03-30 郑州大学 一种阻控面源污染的近自然河岸缓冲带
CN108271646A (zh) * 2018-02-05 2018-07-13 合肥百绿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旱地区诸葛菜和香樟的立体种植方法
CN108520132A (zh) * 2018-03-30 2018-09-11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一种河段阻隔性特征识别及阻隔程度分类的方法
CN109566228A (zh) * 2018-12-26 2019-04-05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一种以桃金娘为优势种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生态防控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10036810A (zh) * 2019-03-05 2019-07-23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一种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
CN112088708A (zh) * 2020-09-08 2020-12-18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岸植被缓冲带及构建方法
CN112982294A (zh) * 2021-03-10 2021-06-18 沈阳大学 构建河岸稳定-缓冲-调控功能提升缓冲带的方法
CN113802511A (zh) * 2021-08-25 2021-12-1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生态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33646A (ko) * 2005-09-22 2007-03-27 한국농촌공사 비점오염 물질처리를 위한 인공습지시스템
CN101555071A (zh) * 2009-05-14 2009-10-14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CN104176827A (zh) * 2014-07-22 2014-12-03 北京林业大学 高寒区城市水源地消减水体氮磷的河岸缓冲带灌木配置
CN104452653A (zh) * 2014-11-13 2015-03-25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面源污染控制的湖泊缓冲带建设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33646A (ko) * 2005-09-22 2007-03-27 한국농촌공사 비점오염 물질처리를 위한 인공습지시스템
CN101555071A (zh) * 2009-05-14 2009-10-14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CN101555071B (zh) * 2009-05-14 2010-12-01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CN104176827A (zh) * 2014-07-22 2014-12-03 北京林业大学 高寒区城市水源地消减水体氮磷的河岸缓冲带灌木配置
CN104176827B (zh) * 2014-07-22 2016-01-20 北京林业大学 高寒区城市水源地消减水体氮磷的河岸缓冲带灌木配置方法
CN104452653A (zh) * 2014-11-13 2015-03-25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面源污染控制的湖泊缓冲带建设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燕等: "河岸缓冲带植物配置模式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贵州农业科学》 *
汤家喜等: "河岸缓冲带对氮磷的截留转化及其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学报》 *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1074B (zh) * 2015-12-30 2018-10-0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缓冲带防护隔离区地表径流收集净化***
CN105461074A (zh) * 2015-12-30 2016-04-06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缓冲带防护隔离区地表径流收集净化***
CN105668944A (zh) * 2016-03-31 2016-06-15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河岸带减污方法
CN105668944B (zh) * 2016-03-31 2018-12-28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河岸带减污方法
CN106012948A (zh) * 2016-06-16 2016-10-1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利用氮磷拦截沟防治丘陵山地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CN106638512A (zh) * 2016-10-11 2017-05-1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一种平原水网区农田面源污染全过程生态控制网络体系及其构建方法
CN106416498A (zh) * 2016-11-24 2017-02-22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生物炭与缓冲带耦合减控竹林氮径流损失的方法
CN106884411A (zh) * 2017-03-31 2017-06-23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库滨带生态防护***
CN106884411B (zh) * 2017-03-31 2023-02-28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库滨带生态防护***
CN106946358A (zh) * 2017-05-11 2017-07-14 南京大学 一种结合景观设计的植物缓冲带
CN107646404A (zh) * 2017-09-21 2018-02-0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寒冷地区砂质滨岸带洼地改造结构
CN107525757B (zh) * 2017-09-30 2022-03-1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设施菜地氮磷淋溶物阻控检测***及应用
CN107525757A (zh) * 2017-09-30 2017-12-29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设施菜地氮磷淋溶物阻控检测***及应用
CN107858992A (zh) * 2017-12-26 2018-03-30 郑州大学 一种阻控面源污染的近自然河岸缓冲带
CN108271646A (zh) * 2018-02-05 2018-07-13 合肥百绿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旱地区诸葛菜和香樟的立体种植方法
CN108520132A (zh) * 2018-03-30 2018-09-11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一种河段阻隔性特征识别及阻隔程度分类的方法
CN108520132B (zh) * 2018-03-30 2022-06-24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一种河段阻隔性特征识别及阻隔程度分类的方法
CN109566228A (zh) * 2018-12-26 2019-04-05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一种以桃金娘为优势种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生态防控植物群落的方法
CN110036810A (zh) * 2019-03-05 2019-07-23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一种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
CN110036810B (zh) * 2019-03-05 2021-11-12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一种利于n、p生态调控的北方山地流域河岸带植被群落配置方法
CN112088708A (zh) * 2020-09-08 2020-12-18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岸植被缓冲带及构建方法
CN112982294A (zh) * 2021-03-10 2021-06-18 沈阳大学 构建河岸稳定-缓冲-调控功能提升缓冲带的方法
CN113802511B (zh) * 2021-08-25 2022-06-0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生态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CN113802511A (zh) * 2021-08-25 2021-12-1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生态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7182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7182B (zh) 构建阻控农业面源污染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的方法
CN101785394B (zh) 一种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物拦截与控制方法
CN104472052B (zh) 一种用工程-化学-生物-淡化节水-信息技术改良盐碱地方法
CN103086513B (zh) 一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田n、p利用率的生态沟渠
CN103650882B (zh) 一种滨海盐碱地牡丹的栽培方法
CN102146666B (zh) 河流滨水多层复合植物净污带及构建方法
CN102668835A (zh) 用于北方地区冶金尾矿坝的植被恢复方法
CN105776736A (zh) 一种低山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
CN103588303A (zh) 三峡库区山坡地沟壑农业面源污染生态谷坊阻控***
CN111919621B (zh) 基于寒地生境恢复的行道树树池结构及制作方法
CN206089200U (zh) 一种农田沉水植物生态沟渠
CN103422466B (zh) 一种黑臭河道治理及恢复方法
CN103938518A (zh) 一种道路径流污染控制绿化***构建方法
CN103073151A (zh) 基于植物篱及多层渗滤塘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工艺
CN107155790A (zh) 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秸秆改良盐碱土质的方法
CN105961000B (zh) 减少干旱区河谷低植被覆盖山前坡地降雨融雪侵蚀的方法
CN207267822U (zh) 一种提高城市地表径流氮污染去除的植生过滤***
CN102060384B (zh) 一种除磷抑藻的“水下草坪”及构建方法
CN206368092U (zh) 稻田地下径流出水口垂直与水平结合的氮磷拦截去除装置
CN107905208B (zh) 一种加速石漠化区岩石风化的水土保持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CN212589126U (zh) 一种保水型生态环保树池
CN210406370U (zh) 自过滤储水建植辅助装置
CN103848541B (zh) 一种坡地高效农业用水滤清***的制备方法
CN206646448U (zh) 一种适用于农村的减污河岸带
CN103112954B (zh) 一种茶园面源污染防控及资源循环利用方法及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