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6460A - 薄型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薄型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6460A
CN104716460A CN201410575269.2A CN201410575269A CN104716460A CN 104716460 A CN104716460 A CN 104716460A CN 201410575269 A CN201410575269 A CN 201410575269A CN 104716460 A CN104716460 A CN 104716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nector
socket
low profile
contac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752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6460B (zh
Inventor
古本哲也
中村惠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16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6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6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64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4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with a single cantilevered beam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包括相互重叠嵌合的平板状第一连接器和平板状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具有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触点,每个第一触点具有第一接点部,第二连接器具有与第一触点排列方向相同的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点,每个第二触点具有第二接点部,每个第一触点具有沿与第一触点排列方向倾斜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形成有第一接点部的弹簧部,通过使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在嵌合面上相互重叠且在多个第一触点和多个第二触点的排列方向上相对滑动,第二连接器的各个第二触点的第二接点部与第一连接器的对应第一触点的第一接点部接触,以使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嵌合,实现在与多个触点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够减小自身长度的薄型连接器。

Description

薄型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型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平板状的第一连接器和平板状的第二连接器在嵌合面上相互重叠并嵌合的、基板对基板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连接器,例如在JP2012-226977A中公开了图31示出的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由安装在第一基板1上的插座2和安装在第二基板3上的插头4(图中未示出)组成。在插座2上,排列有如图32所示、具有弹性的多个插座触点5,在插头4上,排列有如图33所示、突起状的插头触点6。
如图34所示,各个插座触点5具有以在内侧形成有开口部S的方式弯曲的主腕部5a、与主腕部5a相对设置的辅助腕部5b、接近主腕部5a的末端和辅助腕部5b的末端被配置的突出部5c。开口部S是用于收容插头触点6的开口部。
如图35所示,当使插头4与插座2重叠时,插头4的突起状插头触点6***到对应的插座触点5的开口部S内。在此状态下,如图36所示,通过使被安装在第二基板3上的插头4沿箭头C方向相对于被安装在第一基板1上的插座2滑动,插头4的突起状插头接头6的侧面一边沿着主腕部5a的整个长度接触,一边移动,并被弹性夹持在主腕部5a的末端、辅助腕部5b的末端与突出部5c之间。由此,插座2和插头4被嵌合起来,插座接头5和插头接头6实现电性连接。
然而,如图36所示,由于采用下述结构,即,使安装在第二基板3上的插头4相对于安装在第一基板1上的插座2沿与插座触点5和插头触点6的排列方向垂直的箭头C方向滑动,来进行连接器的嵌合。因此,存在在与插座触点5和插头触点6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连接器的长度不可避免地变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与多个触点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的薄型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包括在嵌合面上相互重叠嵌合的平板状第一连接器和平板状第二连接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触点,每个第一触点形成有第一接点部,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沿与所述多个第一触点的排列方向相同的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点,每个第二触点形成有第二接点部,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触点具有沿与所述多个第一触点的排列方向倾斜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形成有所述第一接点部的弹簧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在所述嵌合面上相互重叠,且在所述多个第一触点和所述多个第二触点的排列方向上相对滑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每个所述第二触点的所述第二接点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对应所述第一触点的所述第一接点部接触,从而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相互嵌合。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在与多个触点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够减小自身长度而实现薄型。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看去,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1的插座和插头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下方看去,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1的插座和插头的立体图。
图3A是从斜上方看去,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1所使用的插座的立体图。
图3B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1所使用的插座的俯视图。
图3C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1所使用的插座的主视图。
图3D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1所使用的插座的仰视图。
图3E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1所使用的插座的侧视图。
图4是插座触点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5是插座绝缘体一端的立体图。
图6是插座绝缘体另一端的立体图。
图7是插座的组装图。
图8A是从斜上方看去,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1所使用的插头的立体图。
图8B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1所使用的插头的俯视图。
图8C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1所使用的插头的主视图。
图8D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1所使用的插头的仰视图。
图8E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1所使用的插头的侧视图。
图9A是从斜下方看去,插头触点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9B是插头触点的插头接点部放大立体图。
图10A是从斜上方看去,插头端部的立体图。
图10B是从斜下方看去,插头端部的立体图。
图11是插头的组装图。
图12是从斜下方看去,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1嵌合前状态的仰视图(不需要的部件被去除,以便清晰显示接点部)。
图13A是嵌合前插座触点与插头触点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仰视图(不需要的部件被去除,以便清晰显示接点部)。
图13B是嵌合前插座触点与插头触点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立体图(不需要的部件被去除,以便清晰显示接点部)。
图14A是嵌合前插座绝缘体和插头绝缘体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4B是嵌合前的插座绝缘体和插头绝缘体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15是除去插座的底部并从下方看去,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1嵌合后的状态仰视图。
图16A是嵌合后插座触点和插头触点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仰视图(不需要的部件被去除,以便清晰显示接点部)。
图16B是嵌合后插座触点和插头触点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立体图(不需要的部件被去除,以便清晰显示接点部)。
图17A是嵌合后插座绝缘体和插头绝缘体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7B是嵌合后插座绝缘体和插头绝缘体的位置关系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18是从斜上方看去,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2的插座和插头的立体图。
图19是从斜下方看去,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2的插座和插头的立体图。
图20A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2中使用的插座的俯视图。
图20B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2中使用的插座的主视图。
图20C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2中使用的插座的仰视图。
图20D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2中使用的插座的侧视图。
图21是插座的分解图。
图22A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2中使用的插头的俯视图。
图22B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2中使用的插头的主视图。
图22C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2中使用的插头的仰视图。
图22D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2中使用的插头的侧视图。
图23是插头的分解图。
图24是从斜下方看去,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2的嵌合前的状态立体图。
图25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2嵌合前的状态仰视图。
图26是嵌合前插座触点和插头触点的位置关系的放大仰视图。
图27是从斜下方看去,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2嵌合后的状态立体图。
图28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2嵌合后的状态仰视图。
图29是嵌合后插座触点和插头触点的位置关系的放大仰视图。
图30是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插座触点的俯视图。
图31是现有连接器的构成立体图。
图32是现有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座的局部俯视图。
图33是现有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的局部俯视图。
图34是现有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座触点的放大俯视图。
图35是嵌合前现有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36是现有连接器的嵌合动作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1的构成。该薄型连接器包括平板状插座(第一连接器)11和平板状插头(第二连接器)12,插座11和插头12相互重叠,以进行嵌合。在图1和图2中,插座11与插头12相互平行且保持间距地被设置,图1、图2分别是从斜上方、斜下方看去得到的附图。
该插座11具有排列成两列的多个插座触点(第一触点)13,同时该插头12具有排列成两列的多个插头触点(第二触点)14。多个插座触点13和多个插头触点14以相同间距P排列。
在此,将平板状的插座11和平板状的插头12延伸的平面设为XY面,将多个插座触点13和多个插头触点14的排列方向设为Y方向,插头12相对于插座11在Z方向相分离设置。
如图3A~3E所示,插座11具有:由不锈钢等制成的加强板和由聚酰亚胺等制成的绝缘层层叠后而成的层叠体15;排列在层叠体15的绝缘层上的多个插座触点13;被***构成框架状的插座绝缘体(第一绝缘体)16,用于覆盖各插座触点13的一部分和层叠体15的一部分。层叠体15对插座11进行了增强,以便在嵌合薄型连接器时,插座11不会因承受来自插头12的力而变形。
如图4所示,在框架状的插座绝缘体16内,各个插座触点13具有悬臂梁状的弹簧部17,弹簧部17在XY面内沿与多个插座触点13的排列方向倾斜交叉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沿从+X方向或-X方向朝向-Y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弹簧部17的这种排列使得邻接的弹簧部17在Y方向上局部重合,每个弹簧部17的末端形成有凸圆状的圆形插座接点部(第一接点部)18。
并且,如图5所示,插座绝缘体16在-Y方向的端部形成有朝向+Y方向的端面19,同时在端角形成有一对矩形状的外伸部20。外伸部20在X方向形成有相对的一对导向面21,在每个外伸部20的下部形成有切口部22。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插座绝缘体16在+Y方向的另一端部形成有朝向-Y方向的端面23,沿-Y方向,在距端面23的预定距离位置形成有在X方向相对的一对矩形状外伸部24。外伸部24在X方向形成有相对的一对导向面25,每个外伸部24要比插座绝缘体16的框架部分薄,并且在外伸部24的下部形成有切口部26。
端面19和23以及导向面21和25用于插头12在插座绝缘体16内滑动的导向,外伸部20和24以及切口部22和26构成用于保持插座11与插头12嵌合状态的第一锁定部。
如图7所示,插座11可通过下述步骤制作,即将导电件27与复合件28相接后,再使用树脂***成形插座绝缘体16,导电件27通过冲压加工实施冲孔而形成多个插座触点13,复合件28包括加强板和绝缘层,通过诸如同体压制来冲制成层叠体15的形状。
如图8A~8E所示,插头12具有多个插头触点14、用于保持多个插头触点14而被***构成的插头绝缘体(第二绝缘体)29、在Y方向上设置在插头12的两端部且***头绝缘体29保持的锁定部件30。
插头绝缘体29具有大致呈长方体的形状,在-Y方向的端部形成有端面31,在+Y方向的端部形成有端面32。
而且,插头绝缘体29在朝向插座11的下表面29a上设置有突起部33,该突起部33朝-Z方向突出且沿Y方向延伸。如图9A所示,在该突起部33的侧面上交替形成有凸部34和凹部35,在每个凸部34的表面上露出形成有每个插头触点14的插头接点部(第二接点部)36。经由被埋设在插头绝缘体29内的插头触点部分而作为插头触点引出部14a,插头接点部36从插头绝缘体29的侧方向沿+X方向或-X方向被引出。如图9B所示,在插头绝缘体29的每个凸部34上露出的插头接点部36上形成有中央凹陷的凹状的凹口36a。插头绝缘体29的下表面29a位于凹口36a沿+Z方向的端部,在凹口36a沿-Z方向的另一端部为向凹口36a上外伸的插头绝缘体29的外伸部29b。也就是说,凹口36a处于Z方向的两端部***头绝缘体29封闭,仅在+X方向或-X方向敞开。
此外,凸部34和凹部35分别以与插头触点14的排列间距P相同的间距在Y方向排列,相互邻接的凸部34和凹部35彼此以插头触点14的排列间距P一半的P/2距离相距。
锁定部件30构成第二锁定部,如图10A和图10B所示,每个锁定部件30具有从插头绝缘体29的端部分别向+X方向和-X方向突出的平板形状。
如图11所示,插头12通过下述步骤制成,即将导电件37与加强板38相接后,再使用树脂***成形插头绝缘体29,导电件37通过冲压加工实施冲孔和弯曲形成有多个插头触点14,加强板38上的锁定部件30通过诸如同体压制来形成。
此外,插头12的插头绝缘体29被滑动地收容在插座11的框架状插座绝缘体16内。插头绝缘体29在X方向上具有与插座绝缘体16在X方向上的内边长度大致对应的长度,同时插头绝缘体29在Y方向上具有比插座绝缘体16在Y方向上的内边长度短P/2距离的长度,P/2是插座触点13和插头触点14的排列间距P的一半。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1的嵌合动作。首先,插头12的插头绝缘体29在突起部33朝下的状态下被***到插座11的框架状插座绝缘体16内,以使插头12与插座11重叠。此时,插座11的插座绝缘体16的框架内的上表面和插头绝缘体29的下表面构成薄型连接器的嵌合面,大致呈长方体状的插头绝缘体29的侧表面在插座绝缘体16的导向面21和25的导向下,插头12被安置在插座11的插座绝缘体16内,以使在嵌合面内插头12可相对于插座11在Y方向上滑动。
为了清晰示出插座触点13和插头触点14的位置关系,图12、图13A和图13B示出了从插座11的底部除去层叠体15后,从下方看去的薄型连接器。
如图12所示,当插头12设置于插座绝缘体16内而靠近+Y方向的端部,且插头绝缘体29在+Y方向的端面32与插座绝缘体16的端面23接触时,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形成在插头绝缘体29的突起部33侧面上的多个凹部35分别与插座11的对应插座触点13的前端上的插座接点部18相对。因此,插座触点13的插座接点部18与插头触点14的插头接点部36相分离,插头12的多个插头触点14处于与插座11的对应插座触点13非导通的状态。
此外,此时,如图14A和图14B所示,插头12在-Y方向的端部上的锁定部件30未***到在插座绝缘体16的外伸部20下形成的切口部22内。并且,虽然未给出图示,但插头12在+Y方向的另一端部上的锁定部件30同样未***到在插座绝缘体16的外伸部24下形成的切口部26内。因此,插头12不受插座11的约束,可在诸如Z方向上垂直移动。
在此,如图15所示,当使插头12相对于插座11向-Y方向滑动P/2距离,直至插头绝缘体29在-Y方向的端面31与插座绝缘体16的端面19接触时,P/2为插座触点13和插头触点14的排列间距P的一半,如图16A和图16B所示,形成在插头绝缘体29的突起部33侧面上的多个凸部34处于与插座11的对应插座触点13前端上的插座接点部18相对的位置。因此,插座触点13的弹簧部17***头绝缘体29的凸部34推压而弹性变形,插座接点部18与插头触点14的插头接点部36借由弹簧部17的弹力而以预定接触力相互接触。从而,插头12的多个插头触点14与插座11的对应插座触点13电导通,同时插座11与插头12相互嵌合起来。在这里,图15、图16A和图16B也与图12、图13A和图13B相同,是从插座11的底部除去层叠体15后,从下方看去得到的薄型连接器附图。
如图9A和图9B所示,由于插头触点14的每个插头接点部36形成有中央凹陷的凹口36a,所以具有圆形突出形状的每个插座接点部18进入对应的插头接点部36的凹口36a内。在此,由于凹口36a在Z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头绝缘体29的下表面29a和外伸部29b封闭,所以插座接点部18不能从插头接点部36的凹口36a沿Z方向脱离,在Z方向被锁定,插座接点部18被嵌在插头接点部36的凹口36a内,从而插座接点部18与插头接点部36之间的接触被保持。
此时,如图17A和图17B所示,插头12在-Y方向的端部上的锁定部件30被***到插座绝缘体16的外伸部20的切口部22内,而且,虽然未给出图示,但插头12在+Y方向的另一端部上的锁定部件30同样被***到插座绝缘体16的外伸部24的切口部26内。从而,插头12不能沿诸如Z方向的垂直方向从插座11脱离,处于锁定在插座11内的状态。
这样一来,通过插座11与插头12的嵌合,插头12的多个插头触点14同时与插座11的对应插座触点13电导通。
在本发明薄型连接器的该实施方式1中,每个插座触点13具有相对于插座触点13的排列方向,即Y方向倾斜延伸的弹簧部17,且在弹簧部17的末端形成有插座接点部18,通过使插头12相对于插座11沿插座触点13和插头触点14的排列方向相对滑动,实现插座11和插头12的嵌合。因此,无需在与插座触点13和插头触点14的排列方向垂直的X方向上留有用于使插座11和插头12相对滑动的空间,并且薄型连接器在X方向上的长度能够减小。
并且,如图3A~3E和图4所示,由于插座触点13的弹簧部17以相对于Y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并以与邻接的弹簧部17在Y方向上局部重合的方式被排列,所以插座触点13的排列间距P能够减少到比弹簧部17的长度短,从而可实现进一步地窄间距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凸状的插座接点部18进入到插头接点部36的凹状凹口36a内,插座接点部18与插头接点部36的接触状态被保持。但相反地,在插座接点部18形成凹状的凹口,并将插头接点部36形成为凸状,同样也能保持插座接点部18与插头接点部36的接触状态。
实施方式2
图18和图19示出了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2的构成。该薄型连接器包括平板状的插座(第一连接器)41和平板状的插头(第二连接器)42,插座41和插头42相互重叠进行嵌合。在图18和图19中,插座41和插头42相互平行且相分离,图18、图19分别是从斜上方、斜下方看去得到的附图。
插座41具有排列成两列的多个插座触点(第一触点)43,插头42具有排列成两列的多个插头触点(第二触点)44。多个插座触点43和多个插头触点44采用相同的间距P排列。
在此,将沿平板状的插座41和插头42延伸的平面设为XY面,将多个插座触点43和多个插头触点44的排列方向设为Y方向,插头42相对于插座41在Z方向相分离设置。
如图20A~20D和图21所示,插座41使用三层构造的层叠体48制作,由不锈钢等制成的加强板45、由聚酰亚胺等制成的绝缘层46和由铜等制成的导电件47顺序层叠构成层叠体48,此外,在层叠体48的上表面的+X方向侧的侧缘部和-X方向侧的侧缘部,分别设置有沿Y方向延伸的一对框体51。每个框体51由绝缘层49和加强板50层叠形成。
框体51对插头42进行导向,可使插头42沿Y方向滑动,该对框体51以与插头42在X方向上的长度大致对应的间距相分离。
在层叠体48的加强板45和绝缘层46上,在层叠体48的中央沿Y方向延伸形成有开口部52。导电件47通过图案成形来形成多个插座触点43,每个插座触点43的基部被保持在加强板45和绝缘层46上,而一末部在XY面内沿与多个插座触点43的排列方向倾斜交叉的方向延伸,具体而言,沿从+X方向或-X方向朝-Y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因此在开口部52内形成有悬臂梁形状的弹簧部53。在弹簧部53的末端形成有插座接点部(第一接点部)54。
而且,各个插座触点43在基部上形成有朝+Y方向开口、切口状的变形抑制用凹部55。在加强板45和绝缘层46上,在设置有变形抑制用凹部55的区域上形成有开口部56,由此变形抑制用凹部55通过开口部56向下敞开。
此外,在层叠体48的加强板45和绝缘层46上,在Y方向的中央处形成有连接部57,连接部57横穿沿X方向的开口部52,以连接+X方向侧和-X方向侧。在插座41和插头42嵌合时,连接部57防止插座41因承受来自插头42的力而变形。
插座41可采用下述方式制作,即通过蚀刻分别在平板状的层叠体48的加强板45和绝缘层46上形成开口部52和56,并通过对导电件47蚀刻,形成具有弹簧部53和变形抑制用凹部55的多个插座触点43,而后将由绝缘层49和加强板50构成的一对框体51接在层叠体48的上表面上。
如图22A~22D和图23所示,插头42使用三层构造的层叠体61制作,由不锈钢等制成的加强板58、由聚酰亚胺等制成的绝缘层59和由铜等制成的导电件60顺序层叠构成层叠体61。
通过在XY面内对导电件60进行图案成形,形成多个插头触点44。每个插头触点44与插座触点43一样,在XY面内沿+X方向或-X方向朝-Y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在其末端上形成有沿与XY面垂直的-Z方向突出构成的突起部62,突起部62的侧面形成有插头接点部(第二接点部)63。而且,每个插头触点44的基部形成有沿与XY面垂直的-Z方向突出的变形抑制用凸部64。当插头42与插座41嵌合时,该变形抑制用凸部64***到对应的插座触点43的变形抑制用凹部55内,以防止插座41变形。
插头42可采用下述方式制作,即通过对平板状的层叠体61的导电件60蚀刻,形成多个插头触点44的平面部分后,通过实施诸如额外电镀,分别在插头触点44的末端形成突起部62,在基部形成变形抑制用凸部64。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薄型连接器实施方式2嵌合时的动作。首先,插头42将导电件60朝向下方并使其重叠在插座41的一对框体51间的导电件47上。此时,插座41的导电件47的上表面和插头42的导电件60的下表面形成薄型连接器的嵌合面,插头42被设置在插座41的该对框体51间,以使在嵌合面内插头42可相对于插座41在Y方向上滑动。
图24、图25分别是从下方看到的立体图、仰视图,当+Y方向上插头42的端部与+Y方向上插座41的端部大致位于相等位置时,插座触点43与插头触点44间的位置关系很容易观察到。
此时,插头42的每个突起部62在XY平面内分别位于插座41彼此邻接的插座接点部54之间,如图26所示,与对应的插座触点43的插座接点部54相离,从而每个插座触点43的插座接点部54和每个插头触点44的插头接点部63彼此相离。
此外,图26与图24和图25相同,也是从下方观看薄型连接器的附图,此时,形成在插头触点44的基部上的变形抑制用凸部64尚未***插座触点43的变形抑制用凹部55内。
在此,使插头42相对于插座41在-Y方向滑动插座触点43和插头触点44的排列间距P的一半,即P/2距离时,如图27和图28所示,各个插头触点44的突起部62在XY平面内位于与插座41的对应插座触点43的插座接点部54相对的位置。因此,如图29所示,每个插座触点43的弹簧部53***头触点44的突起部62推压并弹性变形,从而形成在弹簧部53末端的插座接点部54与形成在突起部62侧面上的插头接点部63借由弹簧部53的弹力,以预定接触力而彼此接触。从而,插头42的多个插头触点44分别与插座41的对应插座触点43电导通,同时插座41和插头42相互嵌合起来。图27~图29与图24~图26相同,也是从下方观看薄型连接器的附图。
这样一来,通过插头42和插座41的嵌合(装配),插头42的多个插头触点44同时与插座41的对应插座触点43电导通。
此时,如图29所示,形成在插头触点44的基部上的变形抑制用凸部64被***到形成在对应的插座触点43的基部上的变形抑制用凹部55内。因此,既使通过插座触点43的弹簧部53作用预定的接触力,插座41的变形也能被抑制。
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本发明薄型连接器的实施方式2中,插座触点43具有相对于插座触点43的排列方向,也就是Y方向倾斜延伸的弹簧部53,并在每个弹簧部53的末端形成有插座接点部54,通过使插头42相对于插座41沿插座触点43和插头触点44的排列方向相对滑动,插座41和插头42进行嵌合。因此,无需留有用于使插座41和插头42在与插座触点43和插头触点44的排列方向垂直的X方向上相对滑动的空间,在X方向上,薄型连接器的长度可被减小。
而且,如图20A和图20C所示,由于插座触点43的弹簧部53以沿相对于Y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并与邻接的弹簧部53在Y方向局部重合的方式排列,所以插座触点43的排列间距P可小于弹簧部53的长度,且可进一步窄间距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虽然插头触点44的变形抑制用凸部64***到插座触点43的变形抑制用凹部55内,但相反地,在插头触点44上形成变形抑制用凹部,并在插座触点43上形成变形抑制用凸部,插座41的变形同样能够被抑制。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通过分别对层叠体48和61的导电件47和60蚀刻,形成插座触点43和插头触点44的平面部分。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分别对导电件47和60冲孔加工来形成插座触点43和插头触点44的平面部分。例如,通过蚀刻分别在层叠体48的加强板45、绝缘层46上形成开口部52和56后,对导电件47实施冲孔加工,以形成插座触点43。插头触点44的平面部分也可进行相同操作。
一般地,与蚀刻相比,利用冲孔加工对导电件冲孔会得到高精度的触点形状。因此,通过冲孔加工仅形成接点部分,蚀刻形成其它触点部分。
此外,插座触点或插头触点也可以不使用三层的层叠体48和61来形成,可在由加强板和绝缘层构成的两层层叠体的表面上实施电解电镀来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中,虽然插座触点13和43的弹簧部17和53以与邻接的弹簧部17和53在Y方向局部重合的方式排列。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30所示,插座触点71的弹簧部72与邻接的弹簧部72在Y方向不重合的方式构成。但是,像实施方式1和2那样,通过使弹簧部17和53与邻接的弹簧部17和53在Y方向局部重合地排列,有利于实现窄间距化。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中,插座11和41具有排列成2列的多个插座触点13和43,插头12和42也具有排列成2列的多个插头触点14和44。但是,多个插座触点和多个插头触点也可排列成1列或3列或更多列。

Claims (14)

1.一种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嵌合面上相互重叠嵌合的平板状第一连接器和平板状第二连接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触点,每个第一触点形成有第一接点部,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沿与所述多个第一触点的排列方向相同的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点,每个第二触点形成有第二接点部,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触点具有沿与所述多个第一触点的排列方向倾斜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形成有所述第一接点部的弹簧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在所述嵌合面上相互重叠,且在所述多个第一触点和所述多个第二触点的排列方向上相对滑动,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每个所述第二触点的所述第二接点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对应所述第一触点的所述第一接点部接触,从而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相互嵌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触点的所述弹簧部具有悬臂梁形状,所述第一接点部形成在所述弹簧部的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的所述弹簧部以相对于所述多个第一触点的排列方向倾斜延伸并与邻接的所述第一触点的所述弹簧部在所述多个第一触点的排列方向上局部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分别具有由树脂成形且保持所述多个第一触点和所述多个第二触点的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触点和所述多个第二触点分别通过对导电件实施冲孔加工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触点处于设置在由加强板和绝缘层构成的层叠体的绝缘层上的状态下,被所述第一绝缘体保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的所述第一接点部、所述第二触点的所述第二接点部中的任一个具有凸形状,未具有凸形状的所述第一接点部、所述第二接点部具有凹形状,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所述第一接点部与所述第二接点部相互嵌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凹形状的所述第一接点部和所述第二接点部的两端部,在与平板状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垂直的方向上,被所述第一绝缘体或所述第二绝缘体封闭,所述具有凸形状的所述第一接点部、所述第二接点部,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垂直的方向上,分别与所述具有凹形状的所述第二接点部、所述第一接点部嵌合,处于锁定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分别具有在所述多个第一触点和所述多个第二触点的排列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两端部上的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间保持相互嵌合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触点和所述多个第二触点均使用加强板、绝缘层和导电件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而形成,
其中:所述第一接点部和所述第二接点部分别通过对所述导电件实施蚀刻加工或冲孔加工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触点和所述多个第二触点分别在加强板和绝缘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中的绝缘层上实施电解电镀而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触点具有在与所述嵌合面垂直的方向上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第二接点部形成在所述突起部的侧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触点的所述突起部通过额外电镀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薄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第二触点中的任一个具有变形抑制用凸部,未设有变形抑制用凸部的所述第一触点、所述第二触点具有形成在所述多个第一触点和所述多个第二触点的排列方向上的变形抑制用凹部,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嵌合时,所述变形抑制用凸部***到所述变形抑制用凹部内。
CN201410575269.2A 2013-12-12 2014-10-24 薄型连接器 Active CN1047164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6809A JP6247520B2 (ja) 2013-12-12 2013-12-12 薄型コネクタ
JP2013-256809 2013-1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6460A true CN104716460A (zh) 2015-06-17
CN104716460B CN104716460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369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75269.2A Active CN104716460B (zh) 2013-12-12 2014-10-24 薄型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93846B2 (zh)
JP (1) JP6247520B2 (zh)
CN (1) CN1047164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2231A (zh) * 2021-06-22 2021-09-21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0930B2 (ja) * 2013-09-17 2017-03-0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199220B2 (ja) * 2014-03-26 2017-09-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薄型コネクタ
JP6734676B2 (ja) * 2016-03-28 2020-08-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型コネクタ
JP7265443B2 (ja) * 2019-07-31 2023-04-2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配線板組立体
JP1728994S (ja) * 2022-04-26 2022-11-02 電気コネクタ
JP1728995S (ja) * 2022-04-26 2022-11-02 電気コネク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39A (zh) * 1994-01-21 1995-11-29 惠特克公司 薄断面的板对板连接器
US7789673B2 (en) * 2008-02-29 2010-09-07 Advanced Connectek Inc. Signal terminal and plug connector with signal terminals
CN202633560U (zh) * 2011-04-20 2012-12-26 莫列斯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8973U (zh) * 1990-09-26 1992-05-20
US6992378B2 (en) * 2000-12-30 2006-01-31 Intel Corporation Socket and package power/ground bar apparatus that increases current carrying capacity resulting in higher IC power delivery
US20050112959A1 (en) * 2003-11-20 2005-05-26 Kuang-Chih Lai Large elastic momentum conduction member of IC device socket
JP2008233022A (ja) * 2007-03-23 2008-10-02 Japan Electronic Materials Corp コンタクトプローブ
JP2009253117A (ja) * 2008-04-09 2009-10-2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WO2013022723A1 (en) * 2011-08-05 2013-02-14 Googl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reduction of interference in a small cell of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4010899A (ja) * 2012-06-27 2014-01-20 Molex Inc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39A (zh) * 1994-01-21 1995-11-29 惠特克公司 薄断面的板对板连接器
US7789673B2 (en) * 2008-02-29 2010-09-07 Advanced Connectek Inc. Signal terminal and plug connector with signal terminals
CN202633560U (zh) * 2011-04-20 2012-12-26 莫列斯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2231A (zh) * 2021-06-22 2021-09-21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CN113422231B (zh) * 2021-06-22 2022-04-01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47520B2 (ja) 2017-12-13
US9293846B2 (en) 2016-03-22
JP2015115211A (ja) 2015-06-22
US20150171532A1 (en) 2015-06-18
CN104716460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6460A (zh) 薄型连接器
CN103765699B (zh) 插头件以及使用了该插头件的连接器
TWI509910B (zh) 連接器
CN104466533B (zh)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JP549888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4067455B (zh)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TWI590536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製造方法
CN106159562A (zh) 插口件
CN103855511A (zh) 连接器
JP2014146432A (ja) メモリ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02651510U (zh) 电连接器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07799932A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4716461B (zh) 薄型连接器
CN102570080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US9004934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JP2016184505A (ja)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CN205069919U (zh) 电连接器
CN107104299A (zh) 连接器
JP5404957B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TW201628270A (zh) 電子卡連接器
JP201423597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I674717B (zh) 板用電連接器之製造方法及其所製成之板用電連接器
JP2008311077A (ja) 対面型コネクタ
CN104517767A (zh) 按压开关
JP2016031830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