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3251B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3251B
CN104703251B CN201310653961.8A CN201310653961A CN104703251B CN 104703251 B CN104703251 B CN 104703251B CN 201310653961 A CN201310653961 A CN 201310653961A CN 104703251 B CN104703251 B CN 1047032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application
content
short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539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3251A (zh
Inventor
王和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539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032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03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3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3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32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时,获取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的应用ID;根据获取的应用ID,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并保存接收的相关内容;解析相关内容得到建立相应动态应用所需的应用数据,并根据解析所得应用数据建立相应的动态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包括:通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应用ID;将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发送给进入近距离通信网络的第一电子设备,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为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相应动态应用所需的内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近距离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当用户携带电子设备进入近距离通信网络时,需要主动搜索网络并尝试接入,对于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提供的服务和应用,用户也需要通过连接上网络的电子设备主动搜索;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如无线局域网(WIFI)等等。现有技术的这种电子设备主动搜索并接入近距离通信网络的方式,存在接入效率不高、操作复杂、用户体验不好等问题;主动搜索服务和应用的方式,存在搜索效率不高、操作复杂、用户体验不好等问题,而且也不利于服务和应用的推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接入近距离通信网络的效率不高、搜索服务和应用的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时,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的应用标识ID,每个所述应用ID用于唯一的标识相应的应用;
根据获取的所述应用ID,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并保存接收的所述相关内容;
解析所述相关内容得到建立相应动态应用所需的应用数据,并根据解析所得应用数据建立相应的动态应用。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建立的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应用标识ID,每个所述应用ID用于唯一的标识相应的应用;
将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发送给进入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相应动态应用所需的内容。
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时,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的应用标识ID,每个所述应用ID用于唯一的标识相应的应用;还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应用ID,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并保存接收的所述相关内容;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解析所述相关内容得到建立相应动态应用所需的应用数据,并根据解析所得应用数据建立相应的动态应用。
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建立近距离通信网络,通过建立的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应用标识ID,每个所述应用ID用于唯一的标识相应的应用;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检测进入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的第一电子设备,并将要发送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提供给所述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提供的所述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发送给相应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相应动态应用所需的内容。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改变了传统的近距离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使得接入近距离通信网络的操作得到简化、接入效率得到提高;改变了传统的搜索服务和应用的方式,使得搜索服务和应用的操作得到简化、效率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第一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第二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一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二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其中,第二电子设备建立了近距离通信网络,如图1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时,获取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的应用标识(ID),每个所述应用ID用于唯一的标识相应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电子设备作为近距离通信网络的建立者、以及应用和服务的提供者,需要具备建立近距离通信网络以及近距离通信的能力,并需要具备为近距离通信的对端电子设备提供应用和服务的能力。具备上述能力的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网络,并通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其所能提供的应用的ID,每个应用ID用于唯一的标识一个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一些为公共服务目的而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如医院的近距离通信网络、火车站/飞机场的近距离通信网络等等,第二电子设备广播的应用ID可以不用加密;而对于一些特定范围内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或者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近距离通信网络,如一些需要保密的行政机构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等等,第二电子设备广播的应用ID可以加密,收到广播的应用ID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获得的解密密钥对收到的广播信息进行解密获得应用ID。因此,第二电子设备是否需要对广播的应用ID进行加密,取决于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对于不经加密广播的应用ID,第一电子设备可以直接解析获得,而对于经过加密广播的应用ID,第一电子设备需要解密后才能获得。
步骤102,根据获取的应用ID,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并保存接收的所述相关内容。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获取的应用ID,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包括:
根据从获取的应用ID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应用ID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内容接收请求,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所选的应用ID,所述内容接收请求用于表征请求接收与所选应用ID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内容接收响应,所述内容接收响应中包括与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
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向其发送的内容接收请求后,根据所述内容请求中的应用ID,向第一电子设备返回内容接收响应,所述内容接收响应中包括与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相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
步骤103,解析所述相关内容得到建立相应动态应用所需的应用数据,并根据解析所得应用数据建立相应的动态应用。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包括在第一电子设备上建立相应的动态应用所需的内容数据,所述相关内容并非相应应用的安装文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也并非是通过运行相应应用的安装文件来实现应用安装,而是通过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直接执行第二电子设备提供的相关内容,以实现在第一电子设备上建立一种动态应用。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建立相应的动态应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所述动态应用的界面,在获取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时,将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封装后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所述动态应用的界面通常由贴图资源、界面布局和事件响应组成,所述贴图资源是构成界面皮肤的基础内容,所述界面布局是构成界面上各种布局的基础内容(如界面上按钮的位置和其占据的空间等),所述事件响应是构成界面上按钮所能响应的事件或操作的基础内容(如定义了界面上的某个按钮能够响应单击或长按事件等)。
当用户触发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动态应用的界面上的事件响应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到相应的界面操作指令或输入内容,进而将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封装后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将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封装后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反馈给第二电子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针对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的反馈内容,并通过所述动态应用的界面显示所述反馈内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第一电子设备封装并发送的有些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不需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交互式反馈,而有些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可能需要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交互式反馈;对于此类需要进行交互式反馈的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第二电子设备需要生成相应的反馈内容并封装反馈给第一电子设备。具体的信息交互方式可以在点对点应用协议中进行定义。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建立相应的动态应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不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时,启用预设的删除策略,并在判断满足所述删除策略中的删除条件时,删除与已建立的所述动态应用相关的所有信息。
当检测第一电子设备移动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外时(即第一电子设备失去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的信号),启动删除策略,判断第一电子设备是否不再需要继续使用,如果判断满足删除策略中的删除条件时,认定第一电子设备不再需要继续使用,从而删除与已建立的动态应用相关的所有信息。
其中,所述删除条件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失去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的信号持续预设时长,即当第一电子设备失去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的信号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长时,判断满足删除条件。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删除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设定,并非仅限于上述所举。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一电子设备判断满足删除条件时,删除与已建立的动态应用相关的所有信息,即第一电子设备上不再遗留与已建立的动态应用相关的所有信息,如此,所述动态应用不会长时间占用第一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这不仅为第一电子设备节省了存储空间,而且有利于净化第一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不会被用户误认为是恶意推送的流氓软件而抵制接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了近距离通信网络,如图2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通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应用ID,每个所述应用ID用于唯一的标识相应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电子设备作为近距离通信网络的建立者、以及应用和服务的提供者,需要具备建立近距离通信网络以及近距离通信的能力,并需要具备为近距离通信的对端电子设备提供应用和服务的能力。具备上述能力的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网络,并通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其所能提供的应用的ID,每个应用ID用于唯一的标识一个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一些为公共服务目的而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如医院的近距离通信网络、火车站/飞机场的近距离通信网络等等,第二电子设备广播的应用ID可以不用加密;而对于一些特定范围内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或者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近距离通信网络,如一些需要保密的行政机构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等等,第二电子设备广播的应用ID可以加密,收到广播的应用ID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获得的解密密钥对收到的广播信息进行解密获得应用ID。因此,第二电子设备是否需要对广播的应用ID进行加密,取决于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对于不经加密广播的应用ID,第一电子设备可以直接解析获得,而对于经过加密广播的应用ID,第一电子设备需要解密后才能获得。
步骤202,将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发送给进入近距离通信网络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相应动态应用所需的内容。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发送给进入近距离通信网络的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内容接收请求,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第一电子设备所选的应用ID,所述内容接收请求用于表征请求接收与所选应用ID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
根据保存的应用ID,检验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的有效性,当检验有效时,向第一电子设备返回内容接收响应,所述内容接收响应中包括与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
其中,第二电子设备根据保存的应用ID,检验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的有效性,包括:
根据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查找第二电子设备保存的应用ID,如果从第二电子设备保存的应用ID中能够查找到与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相同应用ID,且所述相同应用ID的属性为允许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则判断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有效;否则,判断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无效。在判断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无效时,不向第一电子设备返回内容接收响应或向第一电子设备返回错误响应。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将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发送给进入近距离通信网络的第一电子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生成针对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的反馈内容,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反馈内容。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第一电子设备封装并发送的有些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不需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交互式反馈,而有些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可能需要第二电子设备进行交互式反馈;对于此类需要进行交互式反馈的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第二电子设备需要生成相应的反馈内容并封装反馈给第一电子设备。具体的信息交互方式可以在点对点应用协议中进行定义。
以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近距离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使得接入近距离通信网络的操作得到简化、接入效率得到提高;改变了传统的搜索服务和应用的方式,使得搜索服务和应用的操作得到简化、效率得到提高。
另外,对应上述图1所示的信息传输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11,用于在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时,获取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的应用ID,每个所述应用ID用于唯一的标识相应的应用;还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应用ID,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并保存接收的所述相关内容;
第一处理单元12,用于解析所述相关内容得到建立相应动态应用所需的应用数据,并根据解析所得应用数据建立相应的动态应用。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单元11进一步用于,根据从获取的所述应用ID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应用ID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内容接收请求,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所选的应用ID,所述内容接收请求用于表征请求接收与所选应用ID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接收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内容接收响应,所述内容接收响应中包括与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单元13,用于在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2建立相应的动态应用之后,通过第一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所述动态应用的界面,并通过所述界面获取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
相应的,第一通信单元11进一步用于,将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封装后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单元11进一步用于,在将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封装后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之后,接收第二电子设备针对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的反馈内容;
所述显示单元13进一步用于,通过所述动态应用的界面显示所述反馈内容。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单元12进一步用于,在建立相应的动态应用之后,在检测不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时,启用预设的删除策略,并在判断满足所述删除策略中的删除条件时,删除与已建立的所述动态应用相关的所有信息。
对应上述图2所示的信息传输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21,用于建立近距离通信网络,通过建立的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应用ID,每个所述应用ID用于唯一的标识相应的应用;
第二处理单元22,用于检测进入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的第一电子设备,并将要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提供给第二通信单元21;
第二通信单元21还用于,将第二处理单元22提供的所述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发送给相应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为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相应动态应用所需的内容。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单元21进一步用于,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内容接收请求,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第一电子设备所选的应用ID,所述内容接收请求用于表征请求接收与所选应用ID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
第二处理单元22进一步用于,根据保存的应用ID,检验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的有效性,并在检验有效时通知所述第二通信单元21;
第二通信单元21还用于,在第二处理单元22通知检验有效时,向第一电子设备返回内容接收响应,所述内容接收响应中包括与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单元21进一步用于,在将第二处理单元提供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发送给相应的第一电子设备之后,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提供给第二处理单元22;
第二处理单元22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生成相应的反馈内容,所述反馈内容提供给第二通信单元21;
第二通信单元21还用于,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反馈内容。
下面结合几种具体应用场景,进一步详细阐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传输方法。
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一的示意图,在场景一中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为医院WIFI,第二电子设备为医院的服务端设备,该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二电子设备通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应用ID,该应用ID对应医院的自助挂号***,广播的应用ID不加密;
患者携带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医院WIFI的覆盖范围内时,能够检测到该医院WIFI,并能获取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医院WIFI广播的应用ID;
假设本应用场景下第二电子设备只广播上述自助挂号***这一个应用ID,那么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收到的该应用ID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内容接收请求,该内容请求中携带该应用ID,所述内容接收请求用于表征请求接收与该应用ID对应的自助挂号***的相关内容;
第二电子设备收到所述内容接收请求后,根据自身保存的应用ID,检验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的有效性,且验证结果为有效,从而向第一电子设备返回内容接收响应,所述内容接收响应中包括与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对应的自助挂号***的相关内容;
第一电子设备解析收到的所述相关内容得到建立相应自助挂号***所需的应用数据,并根据解析所得的应用数据建立相应的自助挂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显示自助挂号***的操作界面,患者可以在所述操作界面上执行自助挂号的操作,此时第一电子设备从操作界面上获取到相应的界面操作指令或输入内容,从而将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封装后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生成相应的挂号结果,并将所述挂号结果反馈给第一电子设备,至此第一电子设备完成了自助挂号操作;
当患者携带第一电子设备离开医院WIFI的覆盖范围时,第一电子设备将检测不到该医院WIFI的信号,从而启动预设的删除策略,判断是否满足所述删除策略中的删除条件,并在判断满足所述删除条件时,删除与所述自助挂号***相关的所有信息。删除条件和删除策略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具体设定。
再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二的示意图,在场景二中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为车站/机场WIFI,第二电子设备为车站/机场的服务端设备,该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二电子设备通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应用ID,该应用ID对应车站/机场的自助购票***,广播的应用ID不加密;
乘客携带第一电子设备进入车站/机场WIFI的覆盖范围内时,能够检测到该车站/机场WIFI,并能获取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车站/机场WIFI广播的应用ID;
假设本应用场景下第二电子设备只广播上述自助购票***这一个应用ID,那么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收到的该应用ID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内容接收请求,该内容请求中携带该应用ID,所述内容接收请求用于表征请求接收与该应用ID对应的自助购票***的相关内容;
第二电子设备收到所述内容接收请求后,根据自身保存的应用ID,检验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的有效性,且验证结果为有效,从而向第一电子设备返回内容接收响应,所述内容接收响应中包括与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对应的自助购票***的相关内容;
第一电子设备解析收到的所述相关内容得到建立相应自助购票***所需的应用数据,并根据解析所得的应用数据建立相应的自助购票***;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显示自助购票***的操作界面,乘客可以在所述操作界面上执行自助购票的操作,此时第一电子设备从操作界面上获取到相应的界面操作指令或输入内容,从而将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封装后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
第二电子设备根据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生成相应的购票结果,并将所述挂号结果反馈给第一电子设备,至此第一电子设备完成了自助购票操作;
当乘客携带第一电子设备离开车站/机场WIFI的覆盖范围时,第一电子设备将检测不到该车站/机场WIFI的信号,从而启动预设的删除策略,判断是否满足所述删除策略中的删除条件,并在判断满足所述删除条件时,删除与所述自助购票***相关的所有信息。删除条件和删除策略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具体设定。
再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三的示意图,在场景三中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为公司WIFI,第二电子设备为公司的服务端设备,该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二电子设备通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应用ID,该应用ID对应公司的自动考勤***,广播的应用ID不加密;
员工携带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公司WIFI的覆盖范围内时,能够检测到该公司WIFI,并能获取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公司WIFI广播的应用ID;
假设本应用场景下第二电子设备只广播上述自动考勤***这一个应用ID,那么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收到的该应用ID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内容接收请求,该内容请求中携带该应用ID,所述内容接收请求用于表征请求接收与该应用ID对应的自动考勤***的相关内容;
第二电子设备收到所述内容接收请求后,根据自身保存的应用ID,检验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的有效性,且验证结果为有效,从而向第一电子设备返回内容接收响应,所述内容接收响应中包括与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对应的自动考勤***的相关内容;进一步的,第二电子设备也可以对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即验证第一电子设备用户身份是否为本公司的员工,那么第二电子设备在验证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应用ID为有效、且第一电子设备的身份验证通过时,向第一电子设备返回内容接收响应,即第二电子设备不向非本公司员工的第一电子设备返回内容接收响应;
第一电子设备解析收到的所述相关内容得到建立相应自动考勤***所需的应用数据,并根据解析所得的应用数据建立相应的自动考勤***;
第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所述自动考勤***跟踪第一电子设备在公司内的活动位置,并记录第一电子设备进入公司WIFI的时间和离开公司WIFI的时间,从而方便实现对员工的自动考勤记录,方便定位公司内的员工;
当乘客携带第一电子设备离开公司WIFI的覆盖范围时,第一电子设备将检测不到该公司WIFI的信号,从而启动预设的删除策略,判断是否满足所述删除策略中的删除条件,并在判断满足所述删除条件时,删除与所述自动考勤***相关的所有信息。删除条件和删除策略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具体设定。
另外,在场景三内,由于员工每次重新进入公司WIFI时都需要重新请求自动考勤***的相关内容,会导致请求和删除自动考勤***的相关内容的操作频繁,因此,可以对上述场景三内的方法适当改进,即不再预设删除策略,这样第一电子设备在离开公司WIFI时就无需删除自动考勤***相关的信息,那么在第一电子设备下次进入公司WIFI时,告知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已经建立有自动考勤***,就可以无需重新请求第二电子设备提供建立自动考勤***的相关内容。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时,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的应用ID,每个所述应用ID用于唯一的标识相应的应用;
根据获取的所述应用ID,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并保存接收的所述相关内容;
解析所述相关内容得到建立相应动态应用所需的应用数据,并根据解析所得应用数据建立相应的动态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的应用ID,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包括:
根据从获取的所述应用ID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应用ID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内容接收请求,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所选的应用ID,所述内容接收请求用于表征请求接收与所选应用ID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内容接收响应,所述内容接收响应中包括与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立相应的动态应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所述动态应用的界面,在获取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时,将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封装后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封装后通过近距离通信网络反馈给第二电子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针对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的反馈内容,并通过所述动态应用的界面显示所述反馈内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立相应的动态应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不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时,启用预设的删除策略,并在判断满足所述删除策略中的删除条件时,删除与已建立的所述动态应用相关的所有信息。
6.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近距离通信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建立的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应用ID,每个所述应用ID用于唯一的标识相应的应用;
将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发送给进入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相应动态应用所需的内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发送给进入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的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内容接收请求,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选的应用ID,所述内容接收请求用于表征请求接收与所选应用ID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
根据保存的应用ID,检验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的有效性,当检验有效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返回内容接收响应,所述内容接收响应中包括与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发送给进入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的第一电子设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生成针对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的反馈内容,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反馈内容。
9.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时,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的应用ID,每个所述应用ID用于唯一的标识相应的应用;还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应用ID,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并保存接收的所述相关内容;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保存接收的所述相关内容后,解析所述相关内容得到建立相应动态应用所需的应用数据,并根据解析所得应用数据建立相应的动态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从获取的所述应用ID中选择的至少一个应用ID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内容接收请求,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所选的应用ID,所述内容接收请求用于表征请求接收与所选应用ID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返回的内容接收响应,所述内容接收响应中包括与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建立相应的动态应用之后,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所述动态应用的界面,并通过所述界面获取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
相应的,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将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封装后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在将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封装后通过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针对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的反馈内容;
所述显示单元进一步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针对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的反馈内容后,通过所述动态应用的界面显示所述反馈内容。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在所述建立相应的动态应用之后,在检测不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近距离通信网络时,启用预设的删除策略,并在判断满足所述删除策略中的删除条件时,删除与已建立的所述动态应用相关的所有信息。
14.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建立近距离通信网络,通过建立的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广播应用ID,每个所述应用ID用于唯一的标识相应的应用;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检测进入所述近距离通信网络的第一电子设备,并将要发送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提供给所述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提供的所述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发送给相应的第一电子设备,所述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相应动态应用所需的内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内容接收请求,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选的应用ID,所述内容接收请求用于表征请求接收与所选应用ID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内容接收请求后,根据保存的应用ID,检验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的有效性,并在检验有效时通知所述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处理单元通知检验有效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返回内容接收响应,所述内容接收响应中包括与所述内容接收请求中携带的应用ID对应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在将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提供的动态应用的相关内容发送给相应的第一电子设备之后,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提供给所述第二处理单元;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界面操作指令或界面输入内容生成相应的反馈内容,所述反馈内容提供给所述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反馈内容。
CN201310653961.8A 2013-12-05 2013-12-05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7032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53961.8A CN104703251B (zh) 2013-12-05 2013-12-05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53961.8A CN104703251B (zh) 2013-12-05 2013-12-05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3251A CN104703251A (zh) 2015-06-10
CN104703251B true CN104703251B (zh) 2018-04-27

Family

ID=53349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53961.8A Active CN104703251B (zh) 2013-12-05 2013-12-05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032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28244B2 (en) * 2016-07-06 2018-07-17 Gogo Llc Hyper-number portability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4714A (zh) * 2004-10-20 2007-09-26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移动终端基于接入点服务和服务参数对无线lan进行访问的方法
CN102546792A (zh) * 2011-12-30 2012-07-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信息推送与接收方法、相关装置及***
CN102821466A (zh) * 2012-09-06 2012-12-12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装置和数据通信方法
CN202854884U (zh) * 2012-10-24 2013-04-03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手机商场导购***
CN103078670A (zh) * 2012-12-26 2013-05-01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获取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428630A (zh) * 2012-05-21 2013-12-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搜索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4714A (zh) * 2004-10-20 2007-09-26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移动终端基于接入点服务和服务参数对无线lan进行访问的方法
CN102546792A (zh) * 2011-12-30 2012-07-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信息推送与接收方法、相关装置及***
CN103428630A (zh) * 2012-05-21 2013-12-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搜索方法和装置
CN102821466A (zh) * 2012-09-06 2012-12-12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通信装置和数据通信方法
CN202854884U (zh) * 2012-10-24 2013-04-03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手机商场导购***
CN103078670A (zh) * 2012-12-26 2013-05-01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获取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3251A (zh)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1632A (zh) 一种智能设备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85311B (zh) 一种登录验证方法及设备
CN104735066B (zh) 一种面向网页应用的单点登录方法、装置和***
CN106921963A (zh) 一种智能设备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08735A (zh) 网络配置方法及***、家电设备和移动终端
CN106535288A (zh) 一种发送和获取wifi联网信息的方法和对应装置
CN101008892B (zh) 无线网络交互式图形使用者界面显示***
CN106603234A (zh) 一种设备身份认证的方法、装置和***
CN106134143A (zh) 用于动态网络接入管理的方法、设备和***
CN104137618A (zh) 经由对等链路的共享网络访问
CN106105154B (zh) 数据上载的方法、装置及***
CN105430431B (zh) 多媒体数据播放方法及装置
CN104660617B (zh) 一种数据传输***及方法
CN105075182B (zh) 用于通过提供安全性信息来允许合法拦截的方法
CN106899584A (zh) 一种硬件设备接入的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8040335A (zh) 一种基于智能卡的物联网通讯号码管理方法以及***
CN112399392A (zh) 居家护理终端的通信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22374A (zh) 基于物联网的网络连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247295A (zh) 一种在无线局域网获得接入控制器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86728B (zh) 用户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703251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CN108063748A (zh) 一种用户认证方法、装置及***
CN109219045A (zh) 一种路由器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
CN108932420A (zh) 人证核验装置、方法和***以及证件解密装置和方法
CN107277077A (zh) 医疗数据访问方法、终端和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