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3784A - 鼻罩 - Google Patents

鼻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3784A
CN104623784A CN201510061233.7A CN201510061233A CN104623784A CN 104623784 A CN104623784 A CN 104623784A CN 201510061233 A CN201510061233 A CN 201510061233A CN 104623784 A CN104623784 A CN 104623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se
contact area
housing
buffer par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612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3784B (zh
Inventor
雷明初
樊中成
费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ZH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ZH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3203322&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4623784(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ZH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ZH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612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237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23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378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2723 priority patent/WO2016124109A1/zh
Priority to EP16746104.5A priority patent/EP3254720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3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3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 A61M16/061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with a gusset por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 A61M16/0616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with face sealing means comprising a flap or membrane projecting inwards, such that sealing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inhalation gas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 A61M16/0616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with face sealing means comprising a flap or membrane projecting inwards, such that sealing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inhalation gas pressure
    • A61M16/0622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with face sealing means comprising a flap or membrane projecting inwards, such that sealing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inhalation gas pressure having an underlying cush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 A61M16/06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mask to the patient with forehead supp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61M16/0683Holding devic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8Bellows; Connecting tubes ; Water traps; Patient circuits
    • A61M16/0816Joints or connec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鼻罩。所述鼻罩包括接头、弯管、壳体、柔性罩壳、支架以及绑带。弯管连接于所述接头上。壳体连接于所述弯管上,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设的卡位和凹设的扣位,至少部分所述卡位与扣位形成至少两个配合结构。柔性罩壳设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弯管的一端,其上形成有缓冲结构。支架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壳体上,其包括结合部及与由所述结合部向外延伸的连接部,所述结合部开设有结合孔并通过所述结合孔套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架的结合部可与所述壳体的至少两个配合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相配合。所述鼻罩能够提供给患者更好的适配通用性及佩戴舒适感。

Description

鼻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鼻罩,尤其涉及一种与空气输送***配合使用的鼻罩。
背景技术
在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呼吸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一般采用正压通气疗法,即通过呼吸设备将正压气体输送至患者呼吸气道内。这种呼吸设备通常包括正压通气装置即持续正压通气装置(CPAP,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Pressure)或双水平正压通气装置(Bi-PAP,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空气输送管以及患者呼吸接口,其中患者呼吸接口一般为鼻罩或者口鼻罩。鼻罩一般包括与空气输送管连接的接头、弯管、壳体、柔性罩壳、绑带以及支架。接头、弯管、壳体以及柔性罩壳依次连接,支架固定于壳体上,绑带两端卡扣于支架上。使用时,鼻罩被绑带固定在患者鼻部区域上,柔性罩壳接触患者自鼻梁以下、口部以上的三角区域的皮肤,在绑带及鼻罩内外压差的作用下柔性罩壳与接触区域的皮肤之间贴合形成气密,使正压气体输送至患者呼吸气道内。在使用过程中,鼻罩和皮肤接触的舒适度、稳定度、密封效果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将直接影响患者使用体验和治疗效果。
常用的鼻罩与人的口、鼻部位接触,长时间佩戴会导致舒适性降低。而且,现有鼻罩的柔性罩壳不能较佳地匹配大多数患者的鼻部轮廓,例如同一款鼻罩不能同时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低鼻梁患者和高鼻梁患者的使用需求,其通用性较差。另外,同样的鼻罩只能采用同样的支架,而且支架安装方式固定,使得鼻罩的佩戴方式单一,不能适应不同患者的佩戴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通用性佳且能够提高佩戴舒适性的鼻罩。
一种鼻罩,包括:
接头;
弯管,连接于所述接头上;
壳体,连接于所述弯管上,所述壳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设的卡位和凹设的扣位,至少部分所述卡位与扣位形成至少两个配合结构;
柔性罩壳,设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弯管的一端,所述柔性罩壳开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壳体,所述柔性罩壳包括鼻梁接触区与鼻翼接触区,所述鼻梁接触区上凹设形成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为从所述鼻梁接触区的顶端沿两侧向所述鼻翼接触区延伸的狭长状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内凹曲面,所述第一缓冲部邻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内凹曲面可变形以调整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的距离;
支架,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架包括结合部及由所述结合部向外延伸的连接部,所述结合部开设有结合孔并通过所述结合孔套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结合部上形成有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可与所述壳体的至少两个配合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相配合,以及
绑带,用于连接所述支架的连接部以协助佩戴所述鼻罩,
其中,所述鼻罩于佩戴时,所述支架的连接部悬置于人脸或者额头部位,以使所述支架不与脸部或额头的皮肤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罩壳为硅胶制成,所述柔性罩壳的厚度从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处逐渐减小,其厚度最小值为0.4毫米,所述柔性罩壳环绕所述第一开口的周缘上凹设形成嵌合槽,所述嵌合槽紧密套设于所述壳体的周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及内凹曲面均相对于所述柔性罩壳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内凹曲面的内凹深度从所述鼻梁接触区顶端向所述鼻翼接触区延伸的方向逐渐变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凹曲面的长度方向的轮廓线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中心连线倾斜,且沿着自所述鼻翼接触区向所述鼻梁接触区的方向逐渐远离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缓冲部的顶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向外凸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凹曲面的横截面轮廓的曲率半径范围为3~20毫米,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的最大间距为6~15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鼻梁接触区邻近所述缓冲结构设置有两个增厚的结构加强筋及两个第一加强筋,所述两个结构加强筋对称设置于所述鼻梁接触区内侧且处于所述第二缓冲部远离所述第一缓冲部的一侧,所述两个第一加强筋相互对称设置,且处于对应的结构加强筋邻近所述第二开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鼻翼接触区的内侧邻近所述鼻梁接触区处形成有两个增厚的第二加强筋,且形成有远离所述鼻梁接触区的第三加强筋,所述两个第二加强筋形成于所述鼻翼接触区的内侧,所述第三加强筋形成于所述鼻翼接触区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且远离所述鼻梁接触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结构加强筋的厚度为2~4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厚度为0.5~1.5毫米,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为2~4毫米,所述第三加强筋的厚度为1~2.5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管远离所述接头的一端形成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卡扣并环绕所述弯管周缘形成有密封环,每个卡扣外侧形成有倾斜面,所述两个卡扣的倾斜面之间的距离朝远离所述弯管端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壳体包括环形的接头部,所述接头部远离所述柔性罩壳的端部形成有环形密封面,所述接头部的内侧周缘凸伸形成环形的卡合肋,所述接头部的密封面紧密贴合于所述弯管的密封环上,所述卡合肋从所述密封环的一侧卡合于所述两个卡扣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结合部朝远离所述壳体部的方向凸起,所述连接部为两个且对称设置,每个连接部由所述结合部向外弯折延伸,且其弯折方向与所述结合部的凸起方向相反,所述连接部的弯折弧度沿远离所述结合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连接部可在所述绑带的拉动下向所述壳体弹性弯折。
由于所述缓冲结构处的内凹曲面可变形,以调整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柔性罩壳可以柔性适配不同鼻梁高度患者的鼻部区域,且在不影响柔性罩壳与患者脸部皮肤之间气密性的前提下,明显降低佩戴时柔性罩壳对患者鼻梁接触区位形成的压力,避免长时间佩戴后在患者脸部形成红印,提高了佩戴通用性及舒适性。而且,支架的连接部悬置于人脸或者额头上,因而其并不与人体接触,避免造成长时间佩戴的不适感。另外,由于壳体上形成有至少两个配合结构,因而其可供一款支架以一种以上的配合方式配合于所述壳体上,或者供一款以上的支架与对应的配合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相同的壳体可以与多款支架相配合,以适应不同患者对多款支架的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会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为一实施例的鼻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鼻罩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鼻罩的移除柔性罩壳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鼻罩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鼻罩的柔性罩壳装配于壳体上的剖视图;
图6为图5所示柔性罩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柔性罩壳的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鼻罩的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支架的后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支架卡扣于壳体上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所示鼻罩佩戴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另一实施例的鼻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鼻罩的支架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2所示支架的后视图;
图15为图12所示支架的侧视图;
图16为图12所示支架卡扣于壳体上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2所示支架卡扣于壳体上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2所示鼻罩佩戴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另一实施例的鼻罩的支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的鼻罩100,包括依次连通的接头10、弯管20、壳体30及柔性罩壳50、套设于壳体30上的支架60以及连接于支架60上的绑带70(请参阅图11)。接头10用于与一空气输送管连接(图未示)。弯管20转动连接于接头10上,壳体30可拆卸地卡扣于弯管20上,柔性罩壳50通过二次注塑加工一体成型于壳体30上,且用于与人的鼻部区域接触。支架60套设于壳体30上,绑带70两端用于连接支架60的两侧,以将鼻罩10固定罩设于人的鼻部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鼻罩100为一种用于正压通气治疗的医疗用鼻罩。
接头10与弯管20均为中空管状部件,且截面均为圆环形。弯管20可拆卸地卡扣于接头10上,且可绕接头10的轴线相对接头10旋转,其旋转角度范围为360度。弯管20为弯折状,其弯折部位上开设有排气孔21,从而保证一定的漏气率,以有效地将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排出。请一并参阅图3,弯管20远离接头10的一端对称设置有卡扣23并邻近该端部环绕周缘形成有密封环25。每个卡扣23的外侧形成有倾斜面231,倾斜面231相对弯管20的轴线倾斜,其倾斜角大致为75度。两个卡扣23的倾斜面231之间的距离朝远离弯管20端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请参阅图4,壳体30的前视轮廓近似为等腰三角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30的前视轮廓的长约46毫米,宽约45毫米。壳体30卡扣于弯管20上且可相对弯管20旋转。壳体30包括依次连接的接头部31、壳体部33以及接口部35。壳体30的尺寸沿着接头部31向接口部35逐渐增大。接头部31为圆环状,且转动套合于弯管20的端部。接头部31远离壳体部33的端部形成有环形密封面311,且接头部31的内侧周缘向内凸伸形成环形的卡合肋313,接头部31的外侧周缘向外凸伸形成对称的两个挡止端315。接头部31的密封面311紧密贴合于弯管20的密封环25上,卡合肋313从密封环25的一侧卡合于两个卡扣23上。弯管20的倾斜面231使得弯管30和壳体20之间可在外力下分离,以方便清洗及更换。弯管30的密封环25可保证壳体30相对弯管20旋转时的有效密封。
壳体部33的横截面轮廓与人的鼻子轮廓相似,且壳体部33的截面尺寸从接头部31向接口部35逐渐增大。如图4所示,壳体部33依外表轮廓分为处于上部的第一壳体区域331和处于下部的第二壳体区域333,其中第一壳体区域331构成收容佩戴者鼻梁部的内腔,而第二壳体区域333构成收容佩戴者鼻翼部的内腔。壳体部33外侧设置有多个凸设的卡位和凹设的扣位,用于固定不同款式的支架6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区域331的远离第二壳体区域333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一卡位3311,邻近第二壳体区域333处形成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卡位3313。第二壳体区域333邻近第一壳体区域331处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扣位3331,远离第一壳体区域331处对称设置有两个抵持卡位3333。第二壳体区域333还于两个抵持卡位3333之间开设有孔位3335。孔位3335为方形孔状。接口部35为大致环状,沿着壳体部33远离接头部31的一端向外凸伸。第一卡位3311、两个第二卡位3313、两个第一扣位3331、两个抵持卡位3333以及孔位3335分别处于壳体30中轴线的不同位置,即第一卡位3311、两个第二卡位3313、两个第一扣位3331、两个抵持卡位3333以及孔位3335与接口部35的距离不等,其中第一卡位3311及两个抵持卡位3333处于两个第二卡位3313、两个第一扣位3331及孔位3335远离接头部31的一侧。第一卡位3311、两个第二卡位3313、两个第一扣位3331、两个抵持卡位3333以及孔位3335中可以组合成至少两个配合结构,其中两个第二卡位3313、两个第一扣位3331及孔位3335构成第一配合结构,第一卡位3311、两个第二卡位3313、两个抵持卡位3333及孔位3335构成第二配合结构。
请参阅图5至图7,柔性罩壳50的形状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可匹配大部分患者不同的鼻部轮廓。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罩壳50为单层硅胶制成且一体形成于壳体30的接口部35上。柔性罩壳50的硅胶材质的邵氏硬度约40度。柔性罩壳50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51与第二开口53。第一开口51及第二开口53的形状轮廓与人的鼻子的前视轮廓相一致。第一开口51朝向壳体30,第二开口53朝向人的鼻部,佩戴时第二开口53边缘区域沿着佩戴者的鼻梁的轮廓与鼻部周边皮肤相接触,并形成气密。柔性罩壳50的厚度从第一开口51向第二开口53处逐渐减小,其最薄处的厚度约0.4毫米。柔性罩壳50环绕第一开口51的周缘上凹设形成嵌合槽511。嵌合槽511开设于柔性罩壳51朝向壳体30的端面上且紧密套设于壳体30的接口部35上,即接口部35的周壁上。
柔性罩壳50按外形轮廓分为与佩戴者鼻梁部接触的鼻梁接触区55及与鼻翼部接触的鼻翼接触区57。鼻梁接触区55与壳体部33的第一壳体区域331处于同一侧。鼻翼接触区57与壳体部33的第二壳体区域333处于同一侧。鼻梁接触区55上凹设形成有缓冲结构58。缓冲结构58为从鼻梁接触区55的顶端沿两侧向鼻翼接触区57延伸的狭长状结构。缓冲结构58包括第一缓冲部581、第二缓冲部583以及连接第一缓冲部581和第二缓冲部583的内凹曲面585。第一缓冲部581靠近第一开口51,第二缓冲部583靠近第二开口53。第一缓冲部581、第二缓冲部583及内凹曲面585均相对于柔性罩壳50横截面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内凹曲面585的内凹深度从鼻梁接触区55顶端向鼻翼接触区57延伸的方向逐渐变浅,第一缓冲部581和第二缓冲部583之间的间距从鼻梁接触区55顶端向鼻翼接触区57延伸的方向逐渐变窄。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凹曲面585的长度方向的轮廓线所在的平面A(请参阅图6)相对于第一开口51与第二开口53的中心连线倾斜,且沿着鼻翼接触区57向鼻梁接触区55的方向逐渐远离第二开口53,第二缓冲部585的顶端相对于第一缓冲部581向外凸伸。内凹曲面585的横截面轮廓的曲率半径范围为3~20毫米,第一缓冲部581和第二缓冲部585之间的最大间距约为6~15毫米。缓冲结构58的第一缓冲部581和第二缓冲部583之间的距离随着内凹曲面585的压缩和回复,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整。当鼻梁较高的患者佩戴鼻罩100时,柔性罩壳50上的缓冲结构58的第一缓冲部581与第二缓冲部583之间的间距将缩小,以自动匹配鼻梁患者的鼻部轮廓,进而提高其适配性。同时,由于缓冲结构58的缓冲作用,在不影响柔性罩壳50与患者脸部皮肤之间气密性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佩戴时柔性罩壳50对患者鼻梁接触区位形成的压力,避免长时间佩戴后在患者脸部形成红印,提高了佩戴舒适性。
鼻梁接触区55邻近缓冲结构58设置有两个增厚的结构加强筋551,以及两个第一加强筋553。两个结构加强筋551对称设置于鼻梁接触区55内侧且处于第二缓冲部583远离第一缓冲部581的一侧。第一加强筋553相互对称设置,且处于对应的结构加强筋551邻近第二开口53处。鼻翼接触区57内形成有关于第二开口53的中轴线对称的两个第二加强筋573,以及远离鼻梁接触区55的一个第三加强筋575。两个第二加强筋573形成于鼻翼接触区57的内侧。第三加强筋575形成于鼻翼接触区57靠近第一开口51的内侧且远离鼻梁接触区55。在本实施方式中,结构加强筋551的厚度约为2~4毫米,第一加强筋553的厚度约为0.5~1.5毫米,第二加强筋573的厚度约为2~4毫米,第三加强筋575的厚度约为1~2.5毫米。柔性罩壳50与壳体30之间通过二次注塑加工工艺而一体成型,从而形成平滑的无缝连接,使产品更为美观及可靠。而且不同尺码的鼻罩100的壳体30可以共用,通过调整柔性罩壳50的大小及轮廓来可形成不同款的鼻罩100。在本实施方式中,鼻梁接触区55远离壳体部30的一侧与鼻翼接触区57远离壳体30的一侧共同形成围绕第二开口53的柔性衬垫。
请参阅图8至图10,支架60整体呈长条状“弓”形,其可拆卸地套设壳体30上,且与壳体30的第一配合结构相配合。支架6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壳体区域331与第二壳体区域333的中心连线。支架60包括结合部61以及由结合部61两端对称向外延伸的连接部63。结合部61大致呈圆环形,且其中部相对于两个连接部63向远离壳体30的一侧凸出。结合部61的中部开设有圆形结合孔611,并邻近结合孔611的周缘相对形成两个扣合位613。结合部61的结合孔611套设于壳体30上,且由接头部31的两个挡止端315挡止于壳体30上。扣合位613形成于结合部61邻近连接部63的侧边的中部位置。两个扣合位613对应扣合于壳体30的两个第一扣位3331上,且两个扣合位613的中心连线垂直于壳体30的两个挡止端315的中心连线。结合部61还于其周缘一侧向外凸伸形成翼片615。翼片615与结合孔611的中心连线与支架60的长度方向垂直。翼片615卡扣于壳体30的孔位3335内。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扣合位613与翼片615共同构成与第一配合结构相配合的卡合结构。
每个连接部63由结合部61向外弯折延伸,且其弯折方向与结合部61的凸起方向相反。连接部63的弯折弧度沿远离结合部61的方向逐渐减小。连接部63远离结合部61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631。连接孔631大致为腰形孔,其长度范围为16~20毫米,宽度约为3毫米。支架60的两个连接部63悬置于人脸外侧,即不与人脸接触。支架60为非接触支架,即两点式悬浮支架,其长度范围为120-130毫米,高度范围为25-30毫米。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60采用韧性和强度均较佳的玻纤增强的聚丙烯材料(Polypropylene,PP)经注塑成型,其中两个连接部63可在绑带70的拉持下向壳体30的一侧弹性弯折。
请参阅图11,绑带70的两端连接于支架60两端的连接孔631中。绑带70包括主体部71以及形成于主体部71两端的连接带73。主体部71包括两条相互分离的张紧带711。每个张紧带71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连接带73上。每个连接带73邻近端部形成有粘扣部731,并于端部上设有搭扣件733。搭扣件733穿过支架60的连接孔631后折回并粘扣于粘扣部73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扣部731为形成于连接带73外表面的圈面织物。可以理解,当不佩戴时,绑带70可与支架60相分离。
组装鼻罩100时,将接头10与弯管20卡扣于一起。将壳体30可拆卸地扣合于弯管20上,从而将柔性罩壳50一并连接于弯管20上。将支架60套设卡扣于壳体30上。壳体30上的两个挡止端315挡止支架60的两个连接部63,从而限制支架60相对壳体30的旋转角度,以使支架60稳定且可靠地固定在壳体30上。将绑带70连接于支架60上。
鼻罩100在使用时,将绑带70的主体部71环绕患者的头部后侧,将两个搭扣件733穿过支架60上对应的连接孔631并粘扣于粘扣部731上,从而将鼻罩100固定在患者的鼻部区域,调整柔性罩壳50的第二开口53,使其对应收容患者的鼻部区域。将接头10连接空气输送管。患者吸气从而于柔性罩壳50中形成负压,以利用接头10将气雾剂从空气输送管吸入柔性罩壳50。
由于支架60的结合部61扣合于壳体30上,而两连接部63向外延伸并分别悬置于两侧的人脸上,并不与人体接触,因而不会造成长时间佩戴的不适感,提高了鼻罩100的佩戴舒适感。另外,由于壳体30上形成有至少两个配合结构,可供一款以上的支架与配合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相同的壳体30可以与多款支架相配合,以适应不同患者对多款支架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佩戴的舒适性。
而为了满足不同年龄阶层的患者的使用需求,一般需要设计大、中、小三款产品供患者选择。本案中,由于不同尺码的鼻罩100的壳体30是共用的,仅通过调整柔性罩壳50的大小及轮廓来形成大、中、小三款鼻罩100。因此,大、中、小三款鼻罩100均可共用壳体30的注塑模具,可节省模具成本。而且由于三款鼻罩100通用一款壳体30,则大、中、小三款鼻罩100也可共用与壳体30匹配的支架60,可节省支架60设计及制造的成本。
柔性罩壳50上的缓冲结构58可根据佩戴者鼻部的轮廓对第一缓冲部581与第二缓冲部583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以匹配不同使用者的鼻部轮廓,因而鼻罩100可在满足适配的前提下提高佩戴的舒适度和密封性能。同时由于支架60不会接触到患者的脸部皮肤,可避免鼻罩100产生的不舒适感同时也提高了其通用性。另外,在绑带70的拉力作用下,支架60两端的连接部63能够向壳体30的一侧变形,以缓冲及平衡绑带70的拉力。
柔性罩壳50内侧的结构加强筋551、第一加强筋553、第二加强筋573及第三加强筋575增强柔性罩壳50的结构稳定度,防止柔性罩壳10接触到患者鼻部皮肤后受力而向下坍陷,导致佩戴不稳、漏气等问题。因而在保证皮肤接触舒适度的前提下,能保证单层硅胶结构的柔性罩壳50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2至图15,在另一实施例中,采用支架80代替支架60,并采用绑带90(参见图18)代替绑带70以与支架80相配合。支架80套设于壳体30上,且与第二配合结构相配合。支架80包括结合部81、由结合部81朝一端延伸的弧形梁83,以及形成于弧形梁83远离结合部81一端的连接端85。结合部81中部开设有大致为三角形轮廓的结合孔811,结合孔811可拆卸地套设于壳体30上。请一并参阅图16至图17,结合部81的结合孔811的侧缘抵持于壳体30的两个抵持卡位3333上且卡持于两个第二卡位3313内侧。结合部81于结合孔811远离弧形梁83的边缘向一侧凸伸形成第一卡扣813,且于邻近弧形梁83处向壳体30凸伸形成第二卡扣815。第一卡扣813及第二卡扣815分别扣合于壳体30的第一卡位3311与孔位333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扣813及第二卡扣815共同构成与壳体30的第二配合结构相配合的卡合结构。弧形梁83与连接端85共同构成一连接部。
结合部81的两侧还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环形部817。环形部817中开设有连接孔8171。连接孔8171大致为方形且均为封闭的。连接孔8171的长度范围为16~20毫米,宽度约为4毫米。弧形梁83整体呈拱形条状,其沿结合部81朝一侧弯折延伸,然后再向相反一侧弯折延伸,使其整体呈扁化的“S”形。弧形梁8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壳体部33的第一壳体区域331与第二壳体区域333的中心连线。连接端85悬置于人的额头上,可在绑带90的拉持下带动弧形梁83向壳体30一侧弯折。连接端85上并列开设有两个连接孔851。连接端85连接孔851大致为条状孔,其宽度约3~4毫米,长度约16~20毫米。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80的连接端85并不与人的额头接触,因此支架80为非接触支架,即三点式悬浮支架。
请参阅图18,绑带90包括环绕于头部后侧的主体部91以及形成于主体部91上的两个第一连接带93及两个第二连接带95。两个第一连接带93与两个第二连接带95相互间隔,且结构均与连接带73相同。两个第一连接带93分别穿设连接于支架80的两个连接孔8171内。两个第二连接带95分别穿设连接于两个连接孔851内。
绑带90将鼻罩100’固定在患者的鼻部区域。两个第一连接带93可调整支架80的连接端85与患者额头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鼻罩100’佩戴的角度和松紧程度。改变绑带90的两条第二连接带95末端的粘扣位置,可调整鼻罩100’佩戴的松紧度。由于支架80采用特别的弧度设计,在佩戴时支架80的连接端85不会接触到患者的额头部位,即不采用传统的额撑结构,而仅通过调整绑带90的两条第一连接带93及两条第二连接带95的佩戴力度即可调整鼻罩100’佩戴的角度和松紧程度,可避免长时间佩戴产生不舒适感。
请参阅图19,在另一实施例中,其中支架80’的一个环形部817’上形成有连通连接孔8171’的开口8173。开口8173形成于环形部817’邻近弧形梁83’的一侧。开口8173便于患者手动将绑带90’从对应的连接孔8171’中取出或套入对应的连接孔8171’,而不需完全或部分解开绑带90’,即可轻松地完成鼻罩100’的佩戴与拆卸,提高患者使用的便利性。
可以理解,当支架60,80’能够与壳体30牢固扣合时,壳体30的孔位3335可以省略,即第一及第二配合结构均可不包括孔位3335。壳体30的第一卡位3311,第二卡位3313、第一扣位3331、抵持卡位3333以及孔位3335的个数及位置关系可以根据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同时需要对应地调整支架60的扣合位613及翼片615,以及支架80’的第一卡扣813及第二卡扣815的个数及位置。
可以理解,壳体30的第一卡位3311,第二卡位3313、第一扣位3331、抵持卡位3333以及孔位3335的个数及位置调整后,可以形成三个及以上的配合结构,以使壳体30可与多款支架相配合。同时,支架60也可选择性地可其中几个配合结构相配合,从而以多个配合方式配合与壳体30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鼻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头;
弯管,连接于所述接头上;
壳体,连接于所述弯管上,所述壳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设的卡位和凹设的扣位,至少部分所述卡位与扣位形成至少两个配合结构;
柔性罩壳,设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弯管的一端,所述柔性罩壳开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壳体,所述柔性罩壳包括鼻梁接触区与鼻翼接触区,所述鼻梁接触区上凹设形成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为从所述鼻梁接触区的顶端沿两侧向所述鼻翼接触区延伸的狭长状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内凹曲面,所述第一缓冲部邻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内凹曲面可变形以调整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的距离;
支架,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架包括结合部及由所述结合部向外延伸的连接部,所述结合部开设有结合孔并通过所述结合孔套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结合部上形成有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可与所述壳体的至少两个配合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相配合,以及
绑带,用于连接所述支架的连接部以协助佩戴所述鼻罩,
其中,所述鼻罩于佩戴时,所述支架的连接部悬置于人脸或者额头部位,以使所述支架不与脸部或额头的皮肤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罩壳为硅胶制成,所述柔性罩壳的厚度从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处逐渐减小,其厚度最小值为0.4毫米,所述柔性罩壳环绕所述第一开口的周缘上凹设形成嵌合槽,所述嵌合槽紧密套设于所述壳体的周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及内凹曲面均相对于所述柔性罩壳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内凹曲面的内凹深度从所述鼻梁接触区顶端向所述鼻翼接触区延伸的方向逐渐变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曲面的长度方向的轮廓线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中心连线倾斜,且沿着自所述鼻翼接触区向所述鼻梁接触区的方向逐渐远离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缓冲部的顶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向外凸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曲面的横截面轮廓的曲率半径范围为3~20毫米,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的最大间距为6~15毫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梁接触区邻近所述缓冲结构设置有两个增厚的结构加强筋及两个第一加强筋,所述两个结构加强筋对称设置于所述鼻梁接触区内侧且处于所述第二缓冲部远离所述第一缓冲部的一侧,所述两个第一加强筋相互对称设置,且处于对应的结构加强筋邻近所述第二开口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翼接触区的内侧邻近所述鼻梁接触区处形成有两个增厚的第二加强筋,且形成有远离所述鼻梁接触区的第三加强筋,所述两个第二加强筋形成于所述鼻翼接触区的内侧,所述第三加强筋形成于所述鼻翼接触区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且远离所述鼻梁接触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加强筋的厚度为2~4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厚度为0.5~1.5毫米,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为2~4毫米,所述第三加强筋的厚度为1~2.5毫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远离所述接头的一端形成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卡扣并环绕所述弯管周缘形成有密封环,每个卡扣外侧形成有倾斜面,所述两个卡扣的倾斜面之间的距离朝远离所述弯管端部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壳体包括环形的接头部,所述接头部远离所述柔性罩壳的端部形成有环形密封面,所述接头部的内侧周缘凸伸形成环形的卡合肋,所述接头部的密封面紧密贴合于所述弯管的密封环上,所述卡合肋从所述密封环的一侧卡合于所述两个卡扣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朝远离所述壳体部的方向凸起,所述连接部为两个且对称设置,每个连接部由所述结合部向外弯折延伸,且其弯折方向与所述结合部的凸起方向相反,所述连接部的弯折弧度沿远离所述结合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连接部可在所述绑带的拉动下向所述壳体弹性弯折。
CN201510061233.7A 2015-02-05 2015-02-05 鼻罩 Active CN1046237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61233.7A CN104623784B (zh) 2015-02-05 2015-02-05 鼻罩
PCT/CN2016/072723 WO2016124109A1 (zh) 2015-02-05 2016-01-29 鼻罩
EP16746104.5A EP3254720B1 (en) 2015-02-05 2016-01-29 Nasal mas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61233.7A CN104623784B (zh) 2015-02-05 2015-02-05 鼻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3784A true CN104623784A (zh) 2015-05-20
CN104623784B CN104623784B (zh) 2018-06-12

Family

ID=53203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61233.7A Active CN104623784B (zh) 2015-02-05 2015-02-05 鼻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254720B1 (zh)
CN (1) CN104623784B (zh)
WO (1) WO2016124109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3147A (zh) * 2015-12-16 2016-03-02 海峡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常州)有限公司 用于微细悬浮粒辅助净化的悬挂型动力净化鼻罩
CN105363146A (zh) * 2015-12-14 2016-03-02 海峡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常州)有限公司 用于微细悬浮粒辅助净化的悬挂型湿式净化鼻罩
WO2016124145A1 (zh) * 2015-02-05 2016-08-11 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面罩
WO2016124109A1 (zh) * 2015-02-05 2016-08-11 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鼻罩
CN106267489A (zh) * 2016-08-25 2017-01-04 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罩壳及呼吸界面装置
CN109701167A (zh) * 2019-02-19 2019-05-03 莫强 用于鼻炎康复的分体式多功能鼻罩
JP2019528941A (ja) * 2016-09-28 2019-10-17 フィッシャー アンド パイケル ヘルスケア リミテッド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ヘッドギア用のヨーク
CN113225958A (zh) * 2021-05-12 2021-08-06 四川千里倍益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颈部按摩仪的支架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73268B2 (en) 2017-12-22 2021-11-16 ResMed Pty Ltd Conduit headgear connector for patient interface
WO2020095237A1 (en) * 2018-11-08 2020-05-14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Frame and headgear for respiratory mask system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57494A2 (en) * 1999-06-05 2000-12-06 Sleepnet, Corporation Air mask with seal
WO2003082406A2 (en) * 2002-03-22 2003-10-09 Invacare Corporation Nasal mask
CN1628870A (zh) * 2002-04-23 2005-06-22 雷斯梅德有限公司 符合人类工程学的可调整的带支架的呼吸面具组件
CN102458547A (zh) * 2009-05-29 2012-05-16 雷斯梅德有限公司 鼻面罩***
CN203408324U (zh) * 2013-06-26 2014-01-29 思眠安公司 一种呼吸面罩
CN203494023U (zh) * 2013-07-11 2014-03-26 慧天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全脸面罩
WO2014062070A1 (en) * 2012-10-17 2014-04-24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Interface comprising a nasal sealing portion and a rolling hinge
US20140144448A1 (en) * 2012-11-29 2014-05-29 Weinmann Geraete für Medizin GmbH + Co. KG Mask bead for a patient interface
CN103945888A (zh) * 2011-10-20 2014-07-23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包括模块化集结器界面的患者界面装置
CN104023777A (zh) * 2011-10-26 2014-09-03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患者界面的带有刚性降低的局部区域的衬垫
CN204655725U (zh) * 2015-02-05 2015-09-23 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鼻罩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7483B1 (en) * 1999-07-28 2002-10-22 Respironics, Inc. Respiratory mask
US7827990B1 (en) * 2000-02-25 2010-11-09 Map Medizin-Technologie Gmbh Sealing lip device for a respiratory mask, respiratory mask and a method and a moul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EP3950032B1 (en) * 2005-01-12 2023-10-11 ResMed Pty Ltd Respiratory masks with gusseted cushions
US8245711B2 (en) * 2005-08-15 2012-08-21 Ric Investments, Llc Patient interface with adjustable cushion
CN201862116U (zh) * 2010-11-24 2011-06-15 胡宇奔 一种氧气面罩
EP2679267A1 (en) * 2012-06-29 2014-01-01 Air Liquide Medical Systems Nasal cushion with pivotable prongs for a respiratory nasal mask
CN104225749B (zh) * 2013-06-14 2016-05-04 新广业股份有限公司 呼吸面罩
CN104623784B (zh) * 2015-02-05 2018-06-12 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鼻罩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57494A2 (en) * 1999-06-05 2000-12-06 Sleepnet, Corporation Air mask with seal
WO2003082406A2 (en) * 2002-03-22 2003-10-09 Invacare Corporation Nasal mask
CN1628870A (zh) * 2002-04-23 2005-06-22 雷斯梅德有限公司 符合人类工程学的可调整的带支架的呼吸面具组件
CN102458547A (zh) * 2009-05-29 2012-05-16 雷斯梅德有限公司 鼻面罩***
CN103945888A (zh) * 2011-10-20 2014-07-23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包括模块化集结器界面的患者界面装置
CN104023777A (zh) * 2011-10-26 2014-09-03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患者界面的带有刚性降低的局部区域的衬垫
WO2014062070A1 (en) * 2012-10-17 2014-04-24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Interface comprising a nasal sealing portion and a rolling hinge
US20140144448A1 (en) * 2012-11-29 2014-05-29 Weinmann Geraete für Medizin GmbH + Co. KG Mask bead for a patient interface
CN203408324U (zh) * 2013-06-26 2014-01-29 思眠安公司 一种呼吸面罩
CN203494023U (zh) * 2013-07-11 2014-03-26 慧天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全脸面罩
CN204655725U (zh) * 2015-02-05 2015-09-23 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鼻罩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24145A1 (zh) * 2015-02-05 2016-08-11 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面罩
WO2016124109A1 (zh) * 2015-02-05 2016-08-11 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鼻罩
CN105363146A (zh) * 2015-12-14 2016-03-02 海峡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常州)有限公司 用于微细悬浮粒辅助净化的悬挂型湿式净化鼻罩
CN105363147A (zh) * 2015-12-16 2016-03-02 海峡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常州)有限公司 用于微细悬浮粒辅助净化的悬挂型动力净化鼻罩
CN106267489A (zh) * 2016-08-25 2017-01-04 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罩壳及呼吸界面装置
CN106267489B (zh) * 2016-08-25 2018-10-16 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罩壳及呼吸界面装置
JP2019528941A (ja) * 2016-09-28 2019-10-17 フィッシャー アンド パイケル ヘルスケア リミテッド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ヘッドギア用のヨーク
JP7231315B2 (ja) 2016-09-28 2023-03-01 フィッシャー アンド ペイケル ヘルスケア リミテッド ヘッドギア用のヨーク
CN109701167A (zh) * 2019-02-19 2019-05-03 莫强 用于鼻炎康复的分体式多功能鼻罩
CN113225958A (zh) * 2021-05-12 2021-08-06 四川千里倍益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颈部按摩仪的支架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CN113225958B (zh) * 2021-05-12 2023-02-03 四川千里倍益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颈部按摩仪的支架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54720A1 (en) 2017-12-13
WO2016124109A1 (zh) 2016-08-11
EP3254720A4 (en) 2018-07-04
EP3254720B1 (en) 2019-12-04
CN104623784B (zh) 201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7580B (zh) 面罩
CN104623784A (zh) 鼻罩
CN204655725U (zh) 鼻罩
AU2018204277B2 (en) Interface comprising a nasal sealing portion and a rolling hinge
US20230173211A1 (en) Interface comprising a nasal sealing portion
JP6683614B2 (ja) 呼吸マスクに関する改良
EP2758113B1 (en) Interface comprising a nasal sealing portion
US20170266403A1 (en) Nasal mask interface assembly
JP5254787B2 (ja) マスクシステム
CN109310840A (zh) 用于呼吸面罩***的框架和头带
EP3445431B1 (en) Patient interface and aspects thereof
CN106604756A (zh) 呼吸面罩及其相关部分、部件或子组件
JP2015532169A5 (zh)
EP4268873A2 (en) Patient interface and aspects thereof
US20230113791A1 (en) Respiratory system and mask interface background
CN204655726U (zh) 面罩
CN207666956U (zh) 支架及呼吸界面装置
US11529485B1 (en)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PAP) mask
CN108543184A (zh) 一种用于研磨墨粉时佩戴的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