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4439A - 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4439A
CN104614439A CN201510055395.XA CN201510055395A CN104614439A CN 104614439 A CN104614439 A CN 104614439A CN 201510055395 A CN201510055395 A CN 201510055395A CN 104614439 A CN104614439 A CN 1046144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
current value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539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14439B (zh
Inventor
陈健飞
王安泉
樊户伟
蒋文春
张兰
王宜金
董军强
陈丽娜
刘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Technology Inspection Center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Technology Inspection Center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Technology Inspection Center of Sinopec Shengli Oil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to CN20151005539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144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14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4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144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44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属于管路无损检测技术设备领域。包括待测管道(2),其特征在于:在待测管道(2)上均匀设置多个捕捉电极(4),在捕捉电极(4)的两外端分别套装有一个用于输入激励电流信号的电流输入单元,同时设置有一个与电流输入单元以及捕捉电极(4)分别相连的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对所述供电模块实现控制的充放电控制流程以及对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实现控制的信号采集发送流程。本发明的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实现了对输送管道腐蚀情况高精度、无损检测,同时避免了过多的线路铺设,减少了测量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属于管路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管道腐蚀是石油输送领域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具体的形态可分为:均匀腐蚀、局部腐蚀、坑蚀、焊缝腐蚀和冲蚀等。目前,普遍采用电阻探针法和极化探针法在线监测管道的腐蚀情况,但这些方法只能进行间接均匀腐蚀检测,且对管壁有损伤,同时维修成本以及停车启动成本较高,且对危害性极大的局部腐蚀无能为力。
利用电场指纹法进行管道腐蚀的测量,与现有技术相比,理论上具有测量直接、精度及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的优点,且对管壁无损伤。但在现阶段,利用电场指纹法进行管道腐蚀的测量普遍存在于理论研究阶段,尚未成熟实施。同时输送管路往往铺设在较为偏僻的地方,在进行管路检测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需要铺设相应的线路进行辅助,检测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实现了对输送管道腐蚀情况高精度、无损检测,同时避免了过多的线路铺设,减少了测量成本的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待测管道,其特征在于:在待测管道上均匀设置多个扑捉电极,在所有扑捉电极所在区域的两外端分别套装有一个用于输入激励电流信号的电流输入单元,同时设置有一个与电流输入单元以及扑捉电极分别相连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一台控制器以及由控制器分别控制的供电模块和信号采集模块。
优选的,所述的电流输入单元包括一个金属环以及均匀设置在金属环外周圈的多个电极极柱,金属环设置有一个可闭合的缺口,电极极柱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供电模块包括可编程直流电源、蓄电池以及发电装置,发电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储能元件互连,控制器与可编程直流电源相连,可编程直流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电极极柱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板或/和风能发电机。
优选的,在所述的可编程直流电源与电极极柱之间设置有用于采集可编程直流电源电流输出值的电流采集装置,电流采集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的信号采集模块包括所述控制器同时连接的矩阵开关、电压采集卡和无线通讯模块,矩阵开关、电压采集卡以及无线通讯模块依次连接,所述的扑捉电极连接至矩阵开关。
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对所述供电模块实现控制的充放电控制流程以及对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实现控制的信号采集发送流程。
优选的,所述的充放电控制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1,开始;
控制器开始进行充放电控制;
步骤1002,检测发电装置的输出电流Ia;
控制器检测发电装置输出的电流值Ia;
步骤1003,电流值Ia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电流值I1;
控制器判断发电装置输出的电流值Ia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的电流值I1,如果达到电流值I1,执行步骤1004,如果未达到电流值I1,执行步骤1007;
步骤1004,蓄电池是否为充满状态;
控制器判断蓄电池是否为充满状态,如果蓄电池为充满状态,执行步骤1006,如果蓄电池为未充满状态,执行步骤1005;
步骤1005,发电装置供电,持续工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控制器控制由发电装置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信号采集发送流程控制可编程直流电源处于持续工作状态,同时由控制器控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步骤1006,发电装置供电,持续工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控制器控制由发电装置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信号采集发送流程控制可编程直流电源处于持续工作状态,控制器通过耗能元件将发电装置发出的电量进行泄放;
步骤1007,蓄电池输出电流值Ib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电流值I1;
控制器判断发电装置输出的电流值Ib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的电流值I1,如果达到电流值I1,执行步骤1008,如果未达到电流值I1,执行步骤1009;
步骤1008,蓄电供电,持续工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控制器控制由蓄电池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信号采集发送流程控制可编程直流电源处于持续工作状态,同时由控制器控制控制发电装置对蓄电池进行供电;
步骤1009,电流值Ia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电流值I1;
控制器判断发电装置输出的电流值Ia是否满足间歇工作状态的电流值I2,如果满足电流值I2,执行步骤1010,如果不满足电流值I2,执行步骤1011;
步骤1010,发电装置供电,间歇工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控制器控制由发电装置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信号采集发送流程控制可编程直流电源处于间歇工作状态,由控制器控制发电装置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步骤1011,电流值Ib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电流值I2;
控制器判断蓄电池输出的电流值Ib是否满足间歇工作状态的电流值I2,如果满足电流值I2,执行步骤1012,如果不满足电流值I2,执行步骤1013;
步骤1012,蓄电池供电,间歇工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控制器控制由蓄电池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信号采集发送流程控制可编程直流电源处于间歇工作状态,由控制器控制发电装置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步骤1013,切断蓄电池输出,停止工作;
控制器切断蓄电池的输出回路,控制器控制整个检测装置停止工作。
优选的,所述的信号采集发送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01,开始;
控制器开始进行信号采集发送工作;
步骤2002,是否执行持续工作状态:
控制器根据充放电控制流程判断供电条件是否支持可编程直流电源保持持续工作状态,如果支持可编程直流电源保持持续工作状态,执行步骤2003,如果不支持可编程直流电源保持持续工作状态,执行步骤2008;
步骤2003,发出持续工作指令;
控制器向可编程直流电源发出持续工作指令,可编程直流电源根据可编程直流电源工作流程进行持续工作;
步骤2004,采集可编程直流电源输出电流值;
控制器通过电流采集装置获取可编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
步骤2005,电流值是否符合设定值;
控制器判断可编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是否超过电流阈值,如果超过电流阈值,执行步骤2007,如果未超过电流阈值,执行步骤2006;
步骤2006,持续采集电压信号并发送;
控制器通过电压采集卡持续采集电压信号,并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将信号发出;
步骤2007,报警,发出报警信号;
控制器进行报警,并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将报警信号发出;
步骤2008,发出间歇工作指令;
控制器向可编程直流电源发出间歇工作指令,可编程直流电源根据可编程直流电源工作流程进行间歇工作;
步骤2009,采集可编程直流电源输出电流值;
控制器通过电流采集装置获取可编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
步骤2010,电流值是否符合设定值;
控制器判断可编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是否超过电流阈值,如果超过电流阈值,执行步骤2007,如果未超过电流阈值,执行步骤2011;
步骤2011,间歇采集电压信号并发送;
控制器通过电压采集卡间歇采集电压信号,并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将信号发出。
优选的,所述的可编程直流电源工作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01,开始;
可编程直流电源开始工作;
步骤3002,接收控制器指令;
可编程直流电源接收控制发出的工作状态指令;
步骤3003,是否为持续工作状态指令;
可编程直流电源判断控制器发出的是否为持续工作指令,如果是持续工作指令,执行步骤3004,否则执行步骤3005;
步骤3004,进入持续工作状态;
可编程直流电源向扑捉电极提供持续电流激励信号;
步骤3005,进入间歇工作状态;
可编程直流电源向扑捉电极提供间歇电流激励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基于电场指纹法,实现了对输送管道腐蚀情况高精度、无损检测。
2、采用太阳能和风能实现供电,同时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实现数据的传输,避免了线路的长距离铺设,减少了测量成本。
3、通过控制器代替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风能或太阳能实现发电时需要分别设置的风能和太阳能的充放电控制器,降低了整体成本,且统一由控制器进行控制,集成度及可靠性更高。
4、通过采用电极套对待测管道施加电流信号,由于电极套的周圈均作为电流接入点,因此两电极套之间所形成的电场线互成平行线,因此在整个电压采集区的电流分布均匀,因而在测量时可以大大较少测试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电极套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电场线分布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电场线分布示意图。
图5为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控制单元原理方框图。
图6为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方法充放电控制流程图。
图7为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方法信号采集发送流程图。
图8为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方法可编程直流电源工作流程图。
其中:1、电极套 2、待测管道 3、电压采集区 4、扑捉电极 5、参考板 6、金属环 7、电极极柱 8、电场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8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8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包括一段待测管道2,在待测管道2表面设置有电压采集区3,电压采集区3一般设置在待测管道2中容易受到腐蚀的位置。在电压采集区3的一侧设置有一块覆盖在待测管道2表面的参考板5,在电压采集区3以及参考板5上均设置有若干扑捉电极4,相邻两扑捉电极4之间的距离相同。在电压采集区3以及参考板5的外侧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电极套1,通过两电极套1向待测管道2施加电流信号,电流信号流经电压采集区3以及参考板5。同时设置有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的控制单元(图1中未画出),控制单元与两端的电极套1以及扑捉电极相连,向电极套1输送电流信号;扑捉电极4同时单独与控制单元相连,将其自身的电压信号送至控制单元。
参考板5为排除温度和电流变化的影响,同时为了采集横向对比参数的目的而设置,参考板5材料、厚度与待测管道2相同且与待测管道2之间绝缘,电压采集区3以及参考板5上的扑捉电极4的设置密度相同。
如图2所示,电极套1包括一带有缺口的金属环6,在金属环6的外周圈均匀设置有若干竖直设置的电极极柱7,所有电极极柱7与上述的控制单元相连,通过电极极柱7实现对待测管道2电流信号的输入。金属环6的缺口两端可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使电极套1成为一闭环结构。在实际安装时,将两端的电极套1分别套设在电压采集区3以及参考板5的外端,然后通过螺栓进行紧固使金属环6紧贴在待测管道2的表面,由于金属环6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因此金属环6可与待测管道2紧密接触,因此可实现良好的导电特性,当待测管道2的外表面不规则时,也可在金属环6与待测管道2之间添加导电膏,以增加导电性能。在现场实际使用时,在将电极套1固定完成,并将导线连接完成之后,可在电极套1的外部使用防水材料进行缠裹,以增强电极套1的防水、防潮性能,提高野外作业的适应能力。
电场指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将扑捉电极4和参考板5固定完成之后,对待测管道2施加高电流信号,通过电压采集区3上的若干扑捉电极4测量并记录下待测管道2初始结构的精确电压信号,作为该待测管道2的参考值。待设备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待测管道2的金属结构发生腐蚀,通过扑捉电极4测量金属结构电压特征细微变化,将测得的电压特征与无缺陷结构时的参考值进行比较,由此判断因腐蚀引起的金属损失、裂纹或凹槽等缺陷。
由于相邻两扑捉电极4之间的距离相同,结合电阻计算公式 可知:相邻两扑捉电极4之间电阻值相同,同时结合欧姆定律公式可知:当待测管道2未腐蚀时,在对待测管道2施加电流之后,相邻两扑捉电极4之间的电压值相等。当待测管道2发生腐蚀之后,腐蚀处的两扑捉电极4之间的电压发生变化。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在电压采集区3和参考板5的外侧选取两点作为电流接入点。当通过两点式对待测管道2施加电流信号时,两电流接入点之间的电场线8呈现图4所示的纺锤状,因此在整个电压采集区3的电流分布不均匀,导致流经电压采集区3上各扑捉电极4的电流值不相等,即相邻两扑捉电极4之间的电压值不同,因此在测量时会出现测量偏差,导致测量精度下降。
在本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中,通过采用电极套1对待测管道2施加电流信号时,由于电极套1的周圈均作为电流接入点,因此两电极套1之间所形成的电场线8如图3所示互成平行线,因此在整个电压采集区3的电流分布均匀,流经电压采集区3上各扑捉电极4的电流值相等,因而在测量时可以大大较少测试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在如图5所示的原理方框图中,黑色箭头表示电源信号走向,白色箭头表示测量信号走向。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的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可编程直流电源、电压采集卡、矩阵开关、蓄电池、无线通讯模块以及发电装置。在本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中,发电装置包括一组太阳能发电板和一台或多台风能发电机,由于输送管路一般铺设在较为偏僻的地区,通过发电装置可以实现自发电,同时由于采用了无线通讯模块,同时解决了信号无线传输的问题,因此同时避免了供电线路和信号传输线路的长距离铺设问题,节约了成本。
太阳能发电板和风能发电机同时与控制器相连,将发出的电能送至控制器,由控制器进行分配。控制器与蓄电池互连,可将太阳能发电板或/和风能发电机发出的电能送至蓄电池进行存储,也可利用蓄电池内存储的电能对其他设备进行供电。控制器分别与电压采集卡、可编程直流电源以及无线通讯模块相连,并为其供电。
可编程直流电源的电源输出端通过一电流采集装置与上述的电极套1上的电极极柱7相连,通过可编程电源将直流信号送至电极套1,电流采集装置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相连,电流采集装置采集可编程直流电源输出的电流值,并将采集到的电流值送至控制器内。上述的扑捉电极4、矩阵开关、电压采集卡以及无线通讯模块依次相连,电压采集卡通过矩阵开关采集循环各个扑捉电极4的电压值,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向外发送。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风能或太阳能实现发电时,需要分别设置风能和太阳能的充放电控制器,或者设置风光互补控制器实现。在本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中,通过控制器代替了现有技术中各类充放电控制器的功能。因此在本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中,取消了各类充放电控制器,降低了整体成本,且统一由控制器进行控制,集成度及可靠性更高。
控制器采用MXC-2300系列的可扩展无风扇嵌入式计算机,支持四核Intel® Atom™ E3845 1.91GHz SoC处理器,两条DDR3LSO-DIMM插槽,最大支持8GB内存,2x PCI + 1x PCIe x4或3x PCI扩展插槽,内置两个带隔离的CAN口和16通道隔离DI和DO,两个可软件编程的RS-232/422/485 + 两个RS-232端口加固级,支持-20°C 至+ 70°C无风扇运行。可编程直流电源采用IT6723系列可编程和直流电源,标配有RS232/USB/GPIB通信接口,输出有开关控制,可按照程序所编的电压电流值输出,可利用旋钮对电压和电流进行调节。电压采集卡可采用 PXI/DAQ/DAQe-2200系列采集卡,可配置的512单元通道增益序列, 通道12位多路切换模拟输出,带波形发生功能,在本实施例中,优选DAQ-2200系列采集卡。矩阵开关采用型号为PXI-7931的矩阵模块,兼容PXI Rec.2.2规范,多达32个交点DODT非锁存继电器,通过PXI触发总线和星型触发实现多种模块同步。
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方法,包括控制器实现对发电装置以及蓄电池控制的充放电控制流程,以及实现扑捉电极4的采集及发送的信号采集发送流程。如图6所示,如下步骤:
步骤1001,开始;
控制器开始进行充放电控制;
步骤1002,检测发电装置的输出电流Ia;
控制器检测发电装置输出的电流值Ia;
步骤1003,电流值Ia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电流值I1;
控制器判断发电装置输出的电流值Ia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的电流值I1,如果达到电流值I1,执行步骤1004,如果未达到电流值I1,执行步骤1007;
步骤1004,蓄电池是否为充满状态;
控制器判断蓄电池是否为充满状态,如果蓄电池为充满状态,执行步骤1006,如果蓄电池为未充满状态,执行步骤1005;
步骤1005,发电装置供电,持续工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控制器控制由发电装置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信号采集发送流程控制可编程直流电源处于持续工作状态,同时由控制器控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步骤1006,发电装置供电,持续工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控制器控制由发电装置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信号采集发送流程控制可编程直流电源处于持续工作状态,控制器通过耗能元件将发电装置发出的电量进行泄放;
步骤1007,蓄电池输出电流值Ib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电流值I1;
控制器判断发电装置输出的电流值Ib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的电流值I1,如果达到电流值I1,执行步骤1008,如果未达到电流值I1,执行步骤1009;
步骤1008,蓄电供电,持续工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控制器控制由蓄电池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信号采集发送流程控制可编程直流电源处于持续工作状态,同时由控制器控制控制发电装置对蓄电池进行供电;
步骤1009,电流值Ia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电流值I1;
控制器判断发电装置输出的电流值Ia是否满足间歇工作状态的电流值I2,如果满足电流值I2,执行步骤1010,如果不满足电流值I2,执行步骤1011;
步骤1010,发电装置供电,间歇工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控制器控制由发电装置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信号采集发送流程控制可编程直流电源处于间歇工作状态,由控制器控制发电装置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步骤1011,电流值Ib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电流值I2;
控制器判断蓄电池输出的电流值Ib是否满足间歇工作状态的电流值I2,如果满足电流值I2,执行步骤1012,如果不满足电流值I2,执行步骤1013;
步骤1012,蓄电池供电,间歇工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控制器控制由蓄电池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信号采集发送流程控制可编程直流电源处于间歇工作状态,由控制器控制发电装置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步骤1013,切断蓄电池输出,停止工作;
控制器切断蓄电池的输出回路,控制器控制整个检测装置停止工作。
如图7所示,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方法的信号采集发送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01,开始;
控制器开始进行信号采集发送工作;
步骤2002,是否执行持续工作状态:
控制器根据充放电控制流程判断供电条件是否支持可编程直流电源保持持续工作状态,如果支持可编程直流电源保持持续工作状态,执行步骤2003,如果不支持可编程直流电源保持持续工作状态,执行步骤2008;
步骤2003,发出持续工作指令;
控制器向可编程直流电源发出持续工作指令,可编程直流电源根据可编程直流电源工作流程进行持续工作;
步骤2004,采集可编程直流电源输出电流值;
控制器通过电流采集装置获取可编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
步骤2005,电流值是否符合设定值;
控制器判断可编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是否超过电流阈值,如果超过电流阈值,执行步骤2007,如果未超过电流阈值,执行步骤2006;
在本信号采集发送流程中,电流信号阈值设为50A。
步骤2006,持续采集电压信号并发送;
控制器通过电压采集卡持续采集电压信号,并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将信号发出;
步骤2007,报警,发出报警信号;
控制器进行报警,并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将报警信号发出;
步骤2008,发出间歇工作指令;
控制器向可编程直流电源发出间歇工作指令,可编程直流电源根据可编程直流电源工作流程进行间歇工作;
步骤2009,采集可编程直流电源输出电流值;
控制器通过电流采集装置获取可编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
步骤2010,电流值是否符合设定值;
控制器判断可编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是否超过电流阈值,如果超过电流阈值,执行步骤2007,如果未超过电流阈值,执行步骤2011;
步骤2011,间歇采集电压信号并发送;
控制器通过电压采集卡间歇采集电压信号,并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将信号发出。
如图8所示,可编程直流电源的工作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01,开始;
可编程直流电源开始工作;
步骤3002,接收控制器指令;
可编程直流电源接收控制发出的工作状态指令;
步骤3003,是否为持续工作状态指令;
可编程直流电源判断控制器发出的是否为持续工作指令,如果是持续工作指令,执行步骤3004,否则执行步骤3005;
步骤3004,进入持续工作状态;
可编程直流电源向扑捉电极4提供持续电流激励信号;
步骤3005,进入间歇工作状态;
可编程直流电源向扑捉电极4提供间歇电流激励信号。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待测管道(2),其特征在于:在待测管道(2)上均匀设置多个扑捉电极(4),在所有扑捉电极(4)所在区域的两外端分别套装有一个用于输入激励电流信号的电流输入单元,同时设置有一个与电流输入单元以及扑捉电极(4)分别相连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一台控制器以及由控制器分别控制的供电模块和信号采集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流输入单元包括一个金属环(6)以及均匀设置在金属环(6)外周圈的多个电极极柱(7),金属环(6)设置有一个可闭合的缺口,电极极柱(7)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电模块包括可编程直流电源、蓄电池以及发电装置,发电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储能元件互连,控制器与可编程直流电源相连,可编程直流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电极极柱(7)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板或/和风能发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可编程直流电源与电极极柱(7)之间设置有用于采集可编程直流电源电流输出值的电流采集装置,电流采集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采集模块包括所述控制器同时连接的矩阵开关、电压采集卡和无线通讯模块,矩阵开关、电压采集卡以及无线通讯模块依次连接,所述的扑捉电极(4)连接至矩阵开关。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实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对所述供电模块实现控制的充放电控制流程以及对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实现控制的信号采集发送流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放电控制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1,开始;
控制器开始进行充放电控制;
步骤1002,检测发电装置的输出电流Ia;
控制器检测发电装置输出的电流值Ia;
步骤1003,电流值Ia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电流值I1;
控制器判断发电装置输出的电流值Ia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的电流值I1,如果达到电流值I1,执行步骤1004,如果未达到电流值I1,执行步骤1007;
步骤1004,蓄电池是否为充满状态;
控制器判断蓄电池是否为充满状态,如果蓄电池为充满状态,执行步骤1006,如果蓄电池为未充满状态,执行步骤1005;
步骤1005,发电装置供电,持续工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控制器控制由发电装置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信号采集发送流程控制可编程直流电源处于持续工作状态,同时由控制器控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步骤1006,发电装置供电,持续工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控制器控制由发电装置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信号采集发送流程控制可编程直流电源处于持续工作状态,控制器通过耗能元件将发电装置发出的电量进行泄放;
步骤1007,蓄电池输出电流值Ib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电流值I1;
控制器判断发电装置输出的电流值Ib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的电流值I1,如果达到电流值I1,执行步骤1008,如果未达到电流值I1,执行步骤1009;
步骤1008,蓄电供电,持续工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控制器控制由蓄电池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信号采集发送流程控制可编程直流电源处于持续工作状态,同时由控制器控制控制发电装置对蓄电池进行供电;
步骤1009,电流值Ia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电流值I1;
控制器判断发电装置输出的电流值Ia是否满足间歇工作状态的电流值I2,如果满足电流值I2,执行步骤1010,如果不满足电流值I2,执行步骤1011;
步骤1010,发电装置供电,间歇工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控制器控制由发电装置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信号采集发送流程控制可编程直流电源处于间歇工作状态,由控制器控制发电装置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步骤1011,电流值Ib是否达到持续工作状态电流值I2;
控制器判断蓄电池输出的电流值Ib是否满足间歇工作状态的电流值I2,如果满足电流值I2,执行步骤1012,如果不满足电流值I2,执行步骤1013;
步骤1012,蓄电池供电,间歇工作,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控制器控制由蓄电池进行供电,控制器通过信号采集发送流程控制可编程直流电源处于间歇工作状态,由控制器控制发电装置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步骤1013,切断蓄电池输出,停止工作;
控制器切断蓄电池的输出回路,控制器控制整个检测装置停止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采集发送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01,开始;
控制器开始进行信号采集发送工作;
步骤2002,是否执行持续工作状态:
控制器根据充放电控制流程判断供电条件是否支持可编程直流电源保持持续工作状态,如果支持可编程直流电源保持持续工作状态,执行步骤2003,如果不支持可编程直流电源保持持续工作状态,执行步骤2008;
步骤2003,发出持续工作指令;
控制器向可编程直流电源发出持续工作指令,可编程直流电源根据可编程直流电源工作流程进行持续工作;
步骤2004,采集可编程直流电源输出电流值;
控制器通过电流采集装置获取可编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
步骤2005,电流值是否符合设定值;
控制器判断可编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是否超过电流阈值,如果超过电流阈值,执行步骤2007,如果未超过电流阈值,执行步骤2006;
步骤2006,持续采集电压信号并发送;
控制器通过电压采集卡持续采集电压信号,并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将信号发出;
步骤2007,报警,发出报警信号;
控制器进行报警,并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将报警信号发出;
步骤2008,发出间歇工作指令;
控制器向可编程直流电源发出间歇工作指令,可编程直流电源根据可编程直流电源工作流程进行间歇工作;
步骤2009,采集可编程直流电源输出电流值;
控制器通过电流采集装置获取可编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
步骤2010,电流值是否符合设定值;
控制器判断可编程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是否超过电流阈值,如果超过电流阈值,执行步骤2007,如果未超过电流阈值,执行步骤2011;
步骤2011,间歇采集电压信号并发送;
控制器通过电压采集卡间歇采集电压信号,并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将信号发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编程直流电源工作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01,开始;
可编程直流电源开始工作;
步骤3002,接收控制器指令;
可编程直流电源接收控制发出的工作状态指令;
步骤3003,是否为持续工作状态指令;
可编程直流电源判断控制器发出的是否为持续工作指令,如果是持续工作指令,执行步骤3004,否则执行步骤3005;
步骤3004,进入持续工作状态;
可编程直流电源向扑捉电极(4)提供持续电流激励信号;
步骤3005,进入间歇工作状态;
可编程直流电源向扑捉电极(4)提供间歇电流激励信号。
CN201510055395.XA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Active CN1046144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5395.XA CN104614439B (zh)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5395.XA CN104614439B (zh)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4439A true CN104614439A (zh) 2015-05-13
CN104614439B CN104614439B (zh) 2017-05-31

Family

ID=53148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5395.XA Active CN104614439B (zh) 2015-02-03 2015-02-03 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1443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2322A (zh) * 2015-12-18 2016-03-0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多方向电流采集***
CN105546354A (zh) * 2016-02-01 2016-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一种降低电场指纹法测试温度误差的装置及方法
CN105572211A (zh) * 2015-12-18 2016-05-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管道检测的多方向电流采集***
CN107917865A (zh) * 2016-10-11 2018-04-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多参数渗透率预测方法
CN108318570A (zh) * 2018-02-02 2018-07-2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挂片的模块化电场指纹检测***及检测方法
CN108756863A (zh) * 2018-04-18 2018-11-0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利用金属环提高电磁波随钻测量信号传输距离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94234A (en) * 1936-06-04 1937-09-28 Sperry Prod Inc Flaw detector for electrical conductors
US4914378A (en) * 1986-10-20 1990-04-03 Hitachi,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surface defects
EP2270483A1 (en) * 2009-07-03 2011-01-05 Roxar Flow Measurement As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a zone of metal
CN204405597U (zh) * 2015-02-03 2015-06-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94234A (en) * 1936-06-04 1937-09-28 Sperry Prod Inc Flaw detector for electrical conductors
US4914378A (en) * 1986-10-20 1990-04-03 Hitachi,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surface defects
EP2270483A1 (en) * 2009-07-03 2011-01-05 Roxar Flow Measurement As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a zone of metal
CN204405597U (zh) * 2015-02-03 2015-06-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甘芳吉等: "基于场指纹法的金属管道小腐蚀坑的监测方法", 《仪器仪表学报》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2322A (zh) * 2015-12-18 2016-03-0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多方向电流采集***
CN105572211A (zh) * 2015-12-18 2016-05-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管道检测的多方向电流采集***
CN105372322B (zh) * 2015-12-18 2016-08-2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多方向电流采集***
CN105546354A (zh) * 2016-02-01 2016-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一种降低电场指纹法测试温度误差的装置及方法
CN105546354B (zh) * 2016-02-01 2017-12-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电场指纹法测试温度误差的装置及方法
CN107917865A (zh) * 2016-10-11 2018-04-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多参数渗透率预测方法
CN107917865B (zh) * 2016-10-11 2020-01-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多参数渗透率预测方法
CN108318570A (zh) * 2018-02-02 2018-07-2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挂片的模块化电场指纹检测***及检测方法
CN108756863A (zh) * 2018-04-18 2018-11-0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利用金属环提高电磁波随钻测量信号传输距离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4439B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14439A (zh) 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428296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自加热装置及方法
CN104378068B (zh) 一种光伏组件阵列对地绝缘阻抗检测方法及电路
CN201628747U (zh) 悬式绝缘子绝缘电阻在线检测装置
CN204405597U (zh) 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
CN102157975B (zh) 一种铅酸电池智能充电***及充电方法
CN202693774U (zh) 蓄电池全自动电性能及极柱高度检测装置
CN104362969B (zh) 一种太阳能户外电源***
CN105978485A (zh) 一种光伏组件在线检测的方法及***
CN104333081A (zh) 分布式电源在线维护方法
CN103545568A (zh) 免维护电池
CN105486975A (zh) 一种对10kV配网单相接地故障检测方法
CN110412474B (zh) 一种站内直流在线监测辅助***
CN203159712U (zh) 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变电站接地网防腐蚀及监控装置
CN209182429U (zh) 一种电缆故障检测装置
CN205791802U (zh) 一种电力设备监控装置
CN104333082A (zh) 分布式电源在线维护***和方法
CN104333083A (zh) 分布式电源在线维护***
CN105259479B (zh) 一种接地故障检测设备
CN204389654U (zh) 基于电池电阻跟踪的电池电量检测***
CN204089304U (zh) 分布式电源在线维护***
CN103744029B (zh) 一种基于内阻测量单体电池剩余容量的估算方法
CN206259456U (zh) 一种具有通讯功能的新型电池包
CN205103363U (zh) 一种接地故障检测设备
CN107728079A (zh) 一种光伏储能电池快速检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23

Address after: 100728 Beijing,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No. 22, No.

Applicant after: Sinopec Corp.

Applicant after: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gli Oilfield Testing Center

Applicant after: China Petroleum University (East China)

Address before: 257062 West Dongying Road, Dongying, Shandong, No. two, No. 480

Applicant before: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gli Oilfield Testing Center

Applicant before: China Petroleum University (East Chin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17

Address after: 100728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gli Oilfield Testing Center

Patentee after: Sinopec Corp.

Address before: 100728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before: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gli Oilfield Testing Center

Patentee before: Sinopec Corp.

Co-patentee before: China Petroleum University (Ea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