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1892B - 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1892B
CN104581892B CN201410736932.2A CN201410736932A CN104581892B CN 104581892 B CN104581892 B CN 104581892B CN 201410736932 A CN201410736932 A CN 201410736932A CN 104581892 B CN104581892 B CN 1045818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node
port
subset
open state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369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1892A (zh
Inventor
涂屹
万嘉
黄西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369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818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81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1892A/zh
Priority to EP15865431.9A priority patent/EP3220694B1/en
Priority to EP20178879.1A priority patent/EP3793266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83695 priority patent/WO2016086664A1/zh
Priority to US15/612,987 priority patent/US1017805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1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1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04L49/3054Auto-negotiation, e.g. access control between switch gigabit interface connector [GBIC] and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1Inter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or service data unit [SDU] definitions; Interfaces betwee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6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transport layer [OSI layer 4]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终端通过第一端口经由第一接入节点与服务器交互应用的数据;在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基于多路径TCP传输协议经由与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应用的数据,实现了数据传输链路的聚合或切换中,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WIFI网络的不断普及,在飞机场、足球场、商场或餐厅等公共场所,大多部署一个甚至多个无线网络的AP。而通用的技术中,终端设备大多只能一次接入一个AP,并使用这个AP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很难实现终端设备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一个AP提供的网络信号不稳定,很容易影响数据传输的效率,使得应用软件与网络的数据传输不流畅,增加用户的等待时间。
一方面,为保持数据传输的效率,目前,大多移动终端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切换数据传输的链路,接入其他信号较好的AP。然而,终端上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如果在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中切换网络,则需要先断开在原AP下建立的TCP连接再建立新的AP下的TCP连接才能继续数据的传输,由此需要重新加载数据,仍然影响数据传输的效率,增加用户的等待时间。具体的,如果APP是浏览器,则网页将重新载入,如果APP是优酷等网络视频播放软件,则原先播放的视频要从片头重新载入和缓冲数据,仍存在影响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应用软件与网络的数据传输不流畅,增加用户的等待时间的问题。
另一方面,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oration)研发的虚拟WIFI技术复用物理网卡,将一个物理网卡虚拟出多个无线适配器,能实现终端接入多个无线网络对应的多个AP。然而,这项技术支持的多个无线局域网的虚拟连接,仍然只能在同一时间段内使用一个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所能做到的仅仅是使数据传输链路切换到另一无线网络时,无需手动转换和认证而直接连接,并且切换过程中仍然需要重建TCP连接。这种实质上的传输链路切换,无法实现终端设备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仍然存在数据传输的效率不高,应用软件与网络的数据传输不流畅,用户的等待时间较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实现了终端对网络资源更充分的利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网卡,其中一个物理网卡对应多个虚拟网卡,所述多个虚拟网卡与多个端口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端口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二端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端口,所述终端处于第一接入节点以及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服务覆盖范围内,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以及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属于同一类型的无线网络,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包括至少一个接入节点,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端口经由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服务器交互应用的数据;
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
或者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多个端口中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基于多路径TCP传输协议,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经由与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应用的数据,所述多路径TCP传输协议用于将所述数据分发到所述接入节点对应的数据链路上。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节点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
相应的,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在所述第一子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一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一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节点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
相应的,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包括:
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
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
在所述第二子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节点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和信号频率;
相应的,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
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
根据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获得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的交集;
在所述交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交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交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第一至第三种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
或者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状态调整到关闭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状态调整到关闭状态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第一端口。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第一至第五种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包括:
打开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
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
或者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包括:
打开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
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网卡,其中一个物理网卡对应多个虚拟网卡,所述多个虚拟网卡与多个端口一一对应,所述终端处于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服务覆盖范围内,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入节点,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属于同一类型的无线网络,包括:
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每个端口都对应一个不同的接入节点;
基于多路径TCP传输协议,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经由所述至少两个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应用的数据,所述多路径TCP传输协议用于将所述数据分发到所述接入节点对应的数据链路上。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
相应的,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在所述第一子集包括不少于两个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一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
相应的,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包括:
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
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
在所述第二子集中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和信号频率;
相应的,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
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
根据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获得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的交集;
在所述交集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第一至第三种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每个端口都对应一个不同的接入节点,包括:
打开不少于两个端口;
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每个端口都对应一个不同的接入节点。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所述装置位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网卡,其中一个物理网卡对应多个虚拟网卡,所述多个虚拟网卡与多个端口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端口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二端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端口,所述终端处于第一接入节点以及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服务覆盖范围内,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以及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属于同一类型的无线网络,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包括至少一个接入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端口经由第一接入节点与服务器交互应用的数据;以及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多个端口中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多路径TCP传输单元,用于基于多路径TCP传输协议,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经由与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应用的数据,所述多路径TCP传输协议用于将所述数据分发到所述接入节点对应的数据链路上。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节点前,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
相应的,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以及在所述第一子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一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一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节点前,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
相应的,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在所述第二子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节点前,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和信号频率;
相应的,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根据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获得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的交集;在所述交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交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交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第一至第三种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状态调整到关闭状态。
结合第三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第一端口。
结合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第一至第五种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打开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以及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
或者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打开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以及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所述装置位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网卡,其中一个物理网卡对应多个虚拟网卡,所述多个虚拟网卡与多个端口一一对应,所述终端处于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服务覆盖范围内,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入节点,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属于同一类型的无线网络,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每个端口都对应一个不同的接入节点;
多路径TCP传输单元,用于基于多路径TCP传输协议,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经由所述至少两个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应用的数据,所述多路径TCP传输协议用于将所述数据分发到所述接入节点对应的数据链路上。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前,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
相应的,在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以及在所述第一子集包括不少于两个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一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前,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
相应的,在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在所述第二子集中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前,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和信号频率;
相应的,在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
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
根据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获得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的交集;
在所述交集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结合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第一至第三种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每个端口都对应一个不同的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打开不少于两个端口,以及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每个端口都对应一个不同的接入节点。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通过对应于同一个物理网卡的多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多个接入节点,使终端上某应用通过终端接入的接入节点所对应的传输链路与网络侧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数据交互中执行了多路径TCP传输协议,从而能在所述应用的同一TCP连接下复用多条传输链路同时传输数据,以及在增加或者变化传输链路的过程中也能够不重建所述应用的TCP连接,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实现了终端设备对网络资源的充分的利用,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使终端上应用软件与网络侧服务器间的数据传输在变更传输网络时更加流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终端总体架构图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两种流程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说明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步骤302的一种具体执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步骤303的切换操作的一种具体执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的总体架构图,其中按照逻辑架构的层次关系示意性地包括了终端各层次的结构,尤其是实现虚拟网卡技术的部件或者模块,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基于图1的架构实现。需要说明的是,虚拟网卡技术可以基于一个无线电硬件虚拟出多个虚拟网卡,并可以用在台式机、笔记本、蜂窝电话或PDA等终端设备上,并可扩展到任何操作***。
具体的,所述终端包括:
物理层,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硬件设备,如天线等射频器件,用于完成物理层通信,无线电硬件设备是终端实现通过多个无线网络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的硬件基础。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终端可以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无线电硬件设备,但是仍然可以通过配置,优选其中一个无线电设备参与通信和数据传输。物理层还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等其他硬件设备。
硬件驱动层,采用微软虚拟网卡技术,安装了微型端口驱动器,该驱动包括MP播放器,用于控制驱动器与操作***之间的交互;MP/端口接口,用于处理MP层与多个端口之间的通信;多个端口以及与其中每个端口所对应的一个虚拟网卡(Virtual NetworkInterface Card,VNIC),每一个端口可以与对应的无线网络相关联,且因此控制无线电硬件与对应的无线网络之间的通信,每个端口维持无线客户机与对应无线网络连接所需的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状态,该MAC状态相对于其它端口是唯一的;VNIC提供其对应端口需要的所有硬件层服务,一个VNIC对应的端口打开则这个VNIC也打开,VNIC与硬件虚拟化层(Hardware Virtual Layer,HVL)通信,该层多路复用或者多路分解各VNIC与物理无线电之间的信号,以允许VNIC将状态从VNIC传送到无线电硬件,并将无线电硬件用于代表对应端口与对应网络进行无线通信。综上,在图1所示的硬件驱动层中,微型端口驱动器可以将一个无线电硬件虚拟出多个虚拟网卡VNIC和多个端口,不同的端口和VNIC可以接入不同的接入节点,从而终端可以同时保持与多个接入节点的连接。而且,微型端口驱动的内部结构对应用层是透明的,应用层只知道终端有多个网卡,应用层只需要利用微型端口驱动提供的接口就可以控制每个端口和VNIC的通断,并使各个端口和VNIC接入指定的AP。
传输层,用于运行传输协议,维护与网络侧服务器建立的TCP连接。
应用层,用于操控和协调其他层的结构或模块完成任务及实现功能,包括终端上安装的应用软件及客户端,如通讯录、时钟、优酷客户端等。
特别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传输层包括支持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Multipath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MPTCP)的模块,MPTCP协议是传统TCP协议的扩展,即在传输层上使用多条路径实现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协议。传统TCP协议的通信只能在一对地址间建立连接,当连接中的任一个地址不可达时,连接必须中断,而为了恢复数据传输智能重新建立连接。MPTCP可以支持多路径传输,则使得TCP连接中的两个地址间有多条路径,从而降低地址不可达的风险,也使得在增加或者变化传输路径的过程中,TCP连接不中断。MPTCP协议的拥塞机制决定了其数据吞吐量的提高,一个多路径传输的实际吞吐量不能低于单个最优路径传输的最大吞吐量。MPTCP层可以将传统的TCP数据分流,分别在不同的TCP子流上传输,多个路径就意味着多个TCP子流,而本发明实施例使一个物理无线电虚拟出多个虚拟网卡,从而使多个TCP子流能通过一个物理网卡进行传输。一旦检测到有多个可用的虚拟网卡已经接入了网络,则MPTCP协议将TCP连接的数据分流成多个子流对应到多个到可用的网卡,从而实现了单个TCP连接下的多条传输链路的聚合;不仅如此,当终端现有的端口和VNIC全部断开后,只要及时打开新的端口和VNIC并接入网络,原来的TCP连接不会断开,TCP的数据流会通过新的端口和VNIC,走新的网络,这就实现了同一个TCP连接在不同网络间的无缝切换的。需要说明的是,此模块的功能可以通过使用和配置支持MPTCP协议的芯片实现,MPTCP协议是与TCP协议完全兼容的协议,MPTCP的所有管理信息都是通过TCP选项字段来传输,所以只要数据交互双方设备均支持MPTCP协议,则初始连接时携带一个MP_CAP(Multipath Capable)选项。
图2a和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均用于终端。其中,图2a所示的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网卡,其中一个物理网卡对应多个虚拟网卡,所述多个虚拟网卡与多个端口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端口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二端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端口,所述终端处于第一接入节点以及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服务覆盖范围内,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以及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属于同一类型的无线网络,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包括至少一个接入节点。终端无线电可以是网卡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前,终端应安装了支持MPTCP协议的操作***以及微型端口的驱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入节点,专指无线网络的接入节点,具体的,可以是无线WI-FI网络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路由器、或者Winmax网络的接入点或者无线蜂窝移动网络的基站等等,本发明不限定无线网络的种类以及无线网络的接入节点具体的形式。并且,同一类型的无线网络是指同属于无线WI-FI网络的接入节点,或者同属于Winmax网络,或者同属于无线蜂窝网络的接入节点如2G网络、3G网络或者4G网络等等。即相当于,图2a和图2b所述的实施例中,只表述终端的其中一个物理网卡所接入的接入节点,所描述的虚拟网卡与同一终端物理网卡间实现通信和连接。因此所提及的接入节点均与第一接入节点同属于无线WI-FI网络,或者同属于Winmax网络,或者同属于无线蜂窝移动网络如2G网络、3G网络或者4G网络等等。
另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位置被至少两个接入节点的服务范围覆盖,可以解释为在终端所处的位置上,至少有两个接入节点可提供终端与服务器之间交互数据的传输链路,其中每个不同的接入节点对应一条不同的传输链路。
图2a所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a: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端口经由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服务器交互应用的数据;
可选的,在S201a前,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
则此种情况下,具体的,步骤S201a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在所述第一子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一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一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强度阈值表示终端对所述接入节点所提供的网络资源的使用能力。进一步,可解释为,对于所述终端,如果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则接入节点所在的传输链路,适合传输数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通常,描述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阈值,与信号强度单位一致,单位为dbm。
在另一种情况下,在S201a前,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
则此种情况下,具体的,步骤S201a包括:
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
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
在所述第二子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在又一种情况下,在S201a前,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和信号频率;
则此种情况下,具体的,步骤S201a包括:
获得覆盖所述终端的除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外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和频率;
所述通过除所述第一端口外的至少一个端口,接入除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外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
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
根据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获得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的交集;
在所述交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交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交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网络是无线WI-FI网络或者无线蜂窝移动网络。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依据无线WI-FI网络的标准,可以将WI-FI网络所使用的频段分为多个信道,每个信道规定了对应的频率范围,如通行的802.11a、802.11b、802.11g或者802.11n等,另一方面,无线蜂窝移动网络同样也依据相关标准分为多个信道,每个信道规定了对应的频率范围,本发明对两种网络的信道划分所依据的标准不做限定。
S202a: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
在这种情况下,可选的,S202a执行为:打开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
或者S202a为: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在这种情况下,可选的,S202a执行为:打开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可选的,在执行S202a后,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状态调整到关闭状态。
优选的,在执行S202a后,在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第一端口。
关闭第一端口,实现了终端与服务器间对于某应用的数据传输链路的切换。
S203a:基于多路径TCP传输协议,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经由与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应用的数据,所述多路径TCP传输协议用于将所述数据分发到所述接入节点对应的数据链路上。
具体的,S203a包括:
根据多路径TCP传输协议,将所述数据分段,以及在所述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间建立包含多个子流的一个TCP连接,每条所述子流与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一一对应;通过所述多个子流,经由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以及与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分段的数据,其中每段所述分段的数据对应一个所述子流。
综上,图2a所示的实施例描述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通过多个端口,接入多个接入节点,在终端已通过一个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与服务器交互数据的情况下,变更至少一个端口到打开状态,以执行多路径TCP传输协议,使所述终端上某应用通过打开的端口所对应的无线网络与网络侧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多条数据传输链路的聚合,在另一种情况下,还可以关闭更新端口状态前打开的端口,从而实现数据传输链路的切换,在聚合或/和切换过程中,数据交互中执行了多路径TCP传输协议,从而能在所述应用的同一TCP连接下复用多条传输链路同时传输数据,以及在增加或者变化传输链路的过程中也能够不重建所述应用的TCP连接,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实现了终端设备对网络资源的充分的利用,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使终端上应用软件与网络侧服务器间的数据传输在变更传输网络时更加流畅。
图2b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网卡,其中一个物理网卡对应多个虚拟网卡,所述多个虚拟网卡与多个端口一一对应,所述终端处于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服务覆盖范围内,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入节点,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属于同一类型的无线网络的接入节点。终端无线电可以是物理网卡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图2b所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b: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每个端口都对应一个不同的接入节点;
可选的,在S201b前,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
则此种情况下,具体的,步骤S201b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在所述第一子集包括不少于两个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一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强度阈值表示终端对所述接入节点所提供的网络资源的使用能力。进一步,可解释为,对于所述终端,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接入节点所在的传输链路,适合传输数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通常,描述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阈值,与信号强度单位一致,单位为dbm。
在另一种情况下,在S201b前,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
则此种情况下,具体的,步骤S201b包括:
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在所述第二子集中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在又一种情况下,在S201b前,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和信号频率;
则此种情况下,具体的,步骤S201b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
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
根据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获得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的交集;
在所述交集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S202b:基于多路径TCP传输协议,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经由所述至少两个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应用的数据,所述多路径TCP传输协议用于将所述数据分发到所述接入节点对应的数据链路上。
具体的,S202b包括:
根据多路径TCP传输协议,将所述数据分段,以及在所述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间建立包含多个子流的一个TCP连接,每条所述子流与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一一对应;通过所述多个子流,经由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以及与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分段的数据,其中每段所述分段的数据对应一个所述子流。
可选的,在S202b后,还可以包括一个增加传输链路的步骤,即S203b:
通过至少一个处于打开状态的其他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至少一个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其他接入节点;
基于多路径TCP传输协议,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经由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相应的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应用的数据,所述多路径TCP传输协议用于将所述数据分发到所述接入节点对应的数据链路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S203b中,终端端口状态的改变、接入节点的选择以及与服务器间数据交互的具体实现方法,参看图2a所示的实施例以及步骤S201b和S202b,在S203b中不再赘述。当然,在S203b后,还可以再次增加或者变化传输链路,实施方法同样参考图2a所示的实施例以及步骤S201b和S202b,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数据交互中执行了多路径TCP传输协议,S203b或者S203b后增加或者变化传输链路的过程中也能够不重建所述应用的TCP连接。
综上,图2b所示的实施例描述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至少两个接入节点与服务器交互应用的数据,数据交互中执行了多路径TCP传输协议,从而能在所述应用的同一TCP连接下复用多条传输链路同时传输数据,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实现了终端设备对网络资源的充分的利用,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使终端上应用软件与网络侧服务器间的数据传输在变更传输网络时更加流畅。
本发明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根据终端所处的具体的网络环境,可以完成数据传输链路的自动调度,具体的可以是数据链路的聚合、切换或者保持,并且在变更数据传输链路的过程中不断开数据传输的TCP连接,从而达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效果。
图3所示的是一种具体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作为一个优选方案,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接入节点的信号信息包括了HZ和信号强度Signal。为了方便说明,以终端通过同一个物理网卡与服务器间交互某应用的数据为例描述,同一物理网卡对应的虚拟网卡只能同时接入一种无线网络,比如无线WI-FI网络或者无线蜂窝网络,终端所处的位置至少被两个同属于无线WI-FI网络的接入节点的服务范围覆盖,或者,终端所处的位置至少被两个同属于无线蜂窝网络的接入节点的服务范围覆盖。终端也可以是还未通过任何接入节点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这里的AP取其广义的概念,包括无线WI-FI网络中的接入点,也包括无线蜂窝移动网络中的基站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无线网络的种类做限定,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以当下的主流技术无线WI-FI网络和/或无线蜂窝移动网络举例。
具体的,在S301之前,终端可以已经通过一个接入节点,称第一AP,与服务器进行一个应用的数据传输,显然终端处于第一AP的服务覆盖范围内,终端通过物理网卡获得第一AP的信号信息,包括信号频率HZ和信号强度Signal,在第一AP是无线WI-FI网络的接入节点的情况下,其他服务范围覆盖终端的无线WI-FI网络的接入节点构成候选接入节点集合;而在第一AP是无线蜂窝移动网络的接入节点的情况下,其他服务范围覆盖终端的无线蜂窝移动网络的接入节点构成候选接入节点集合。
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得最近一次来自虚拟网卡的覆盖终端的至少两个AP信号的信息,每个AP信号的信息包括信号频率HZ和信号强度Signal。
具体的,可以主动从虚拟网卡处获取,也可以虚拟网卡上报。
可选的,终端可以在S301之前,已经通过一个接入节点,如第一AP与服务器进行一个应用的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至少两个AP的信号信息包括第一AP的信号信息。
可选的,终端可以在S301之前,已经通过一个接入节点,如第一AP与服务器进行一个应用的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S301也可以是:
获得最近一次来自虚拟网卡的覆盖终端的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AP信号的信息,每个AP信号的信息包括信号频率HZ和信号强度Signal。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如果在S301之前通过一个接入节点,如第一AP与服务器进行一个应用的数据传输,则S301中获得了AP信号的信息的至少两个AP都是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AP。
具体的,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覆盖终端的AP信号的信息是由终端的同一个物理网卡检测的,即AP的信号均为无线WI-FI网络或者均为无线移动蜂窝网络,物理网卡具备感知覆盖终端的AP信号的变化的能力。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为节省资源,物理网卡能够被设置为每隔一段时间检测AP信号的信息,终端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从虚拟网卡处获得物理网卡检测的AP信号的信息,本发明不做限定。
终端可以维护来自虚拟网卡的AP的信息,AP的信息是由物理网卡搜索到的,信息还可以包括AP的信号的带宽和/或Qos等,维护包括获得、更新、存储、删除、传输或发送来自虚拟网卡的AP的信息等。
S302:根据避免同频干扰的原则、信号强度阈值以及获得的AP信号的信息,选择用于变更或增加传输链路的AP,AP信号的信息包括AP的信号强度和信号频率。
同频干扰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无线信号的频段间有重叠,从而在接收端造成互相干扰,无法保证信号质量和数据传输质量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强度阈值表示终端对所述接入节点所提供的网络资源的使用能力。进一步,可解释为,对于所述终端,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接入节点所在的传输链路,适合传输数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通常,描述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阈值,与信号强度单位一致,单位为dbm。
具体的,S302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框图如图4所示。图4包括以下步骤:
S401:根据得到的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AP的信息,将所述AP按照无线网络信道的频率范围进行分组。
具体的,在无线网络是无线WI-FI网络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现行较为通用的标准为802.11a、802.11b、802.11g或者802.11n等。例如,我国无线WI-FI网络AP的设置通常遵循802.a或者802.11g标准,支持中心频率约为2.4GHz的频段应用,并将无线WI-FI网络的频段划分为11个或者13个信道(又被称为频道),HZ Analyzer可以按照无线WI-FI网络这11个或13个信道的频率范围,将所述AP分为11组或者13组。优选的,由于在11个信道中只有1、6和11信道是独立的,在13个信道中只有1、6和13信道是独立的,独立理解为这几个信道间没有重叠的频段,无线WI-FI的AP在布网时大多只采用1、6和11(或13)这三个信道,HZ Analyzer可以按照无线WI-FI网络这3个信道的频率范围,将所述AP分为3组,简化了方案,节省了处理资源。类似的,在无线网络是无线蜂窝移动网络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由于网络布局时,每个小区一般至少有一个基站,相邻小区的基站同样要避免发出的信号产生同频干扰,因此相关标准同样规定了信道划分方法,HZ Analyzer可以按照无线蜂窝移动网络的信道划分方法,将所述AP进行分组。
S402:将分组后的每组AP分别按信号强度(signal)排序,在每组AP中选出一个信号最强的AP,将这些AP的信息组成集合Q。
S403:将集合Q中的AP的信号强度Signal与信号强度阈值(S)进行比较,获得最终集合R,R中的AP的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具体的,S403可以采取以下执行方式:
从集合Q中按照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选取一个AP,将该AP的信号强度Signal与信号强度阈值(S)进行比较;
对于选取的AP,如果信号强度小于信号强度阈值(Signal<S),就结束比较,将最终集合R反馈给Processor,如果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信号强度阈值(Signal>=S),就将该AP的信息加入最终集合R;
如果此AP已经是信号强度最小的AP,则结束比较,将最终集合R反馈给Processor,如果此AP不是信号强度最小的AP,则选取下一个AP进行比较,直到结束比较,获得最终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定施行以上描述的AP算法的具体指令。可选的,信号强度单位取dbm,在linux操作***中,AP的信号强度可以通过命令“iwlistwlan0scanning”获取。
S303:根据用于变更或增加传输链路的AP的信息以及第一AP的信息,进行传输链路的调度,即控制传输链路切换或者传输链路聚合或者不改变传输链路,使得终端与服务器间通过调度后的传输链路,基于多路径TCP传输协议交互应用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理解为将终端与服务器间交互所述应用数据的传输链路,由接入第一AP对应的传输链路,变更为接入至少一条除第一AP的传输链路外的传输链路;聚合理解为将终端与服务器间交互所述应用数据的传输链路,由接入第一AP对应的传输链路,变更为接入第一AP对应的传输链路和至少一条除第一AP的传输链路外的传输链路;不改变传输链路理解为不增加新的传输链路,也不关闭第一AP对应的传输链路。
具体的,S303中,频率分析单元选择出的用于变更传输链路的AP的信息可以是最终集合R,则控制单元根据最终集合R以及第一AP的信息,进行传输链路的网络调度,其网络调度方法下:
在最终结果集R为空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终端检测到周围AP的信号强度都比较弱,没有达到终端与服务器间数据传输的信号强度要求,既不进行数据链路的聚合也不进行数据链路的切换。
在最终结果集R不为空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终端检测到周围某些AP的信号强度很好,达到了终端与服务器间数据链路传输的信号强度要求,则进一步比较第一AP的信号强度(Signal)与信号信号强度阈值S的大小。
在第一AP信号强度小于信号信号强度阈值(Signal>S)的情况下,进行数据链路的切换,通过控制端口以及虚拟网卡变更数据链路,具体包括断开与第一AP信号的连接和接入最终集合R中的AP。
在第一AP信号强度大于信号信号强度阈值(Signal>S)的情况下,进行数据链路的聚合,在不断开与第一AP信号的连接的基础上,通过控制端口的状态以及其对应的虚拟网卡接入最终集合R中的AP。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的,在进行传输链路切换的情况下,一方面向第一AP对应的虚拟网卡发送关闭指令,指示关闭第一AP对应的端口。具体的,断开指令可以是if configdown,本发明实施例对断开指令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另一方面向虚拟网卡发送打开指令,指示打开端口,所述端口用于终端接入选择出的用于变更传输链路的AP,其中,一个端口对应一个不同的AP,打开指令包括用于变更传输链路的AP的信息。另外,端口可以在未打开的情况下接入AP,但只有在端口打开的情况下,终端才能够通过打开的端口接入的AP进行数据传输。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在进行传输链路切换过程中发送指令的顺序;本发明实施例中,端口与AP间的对应关系不做绑定,可以变化,并且某一端口与某一AP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在端口打开后确定。
在S303中,传输链路切换或者聚合过程中,由于执行了多路径TCP传输协议,从而能在所述应用的同一TCP连接下复用多条传输链路同时传输数据,以及在增加或者变化传输链路的过程中也能够不重建所述应用的TCP连接。
优选的,传输链路的切换可以采用图5所示的流程实现:
S501:终端关闭第一AP对应的虚拟网卡。
具体的,指令可以是if config down。
S502:从最终集合R中按照信号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定R中一个AP信息对应的AP;
S503:控制终端打开一个处于关闭状态的端口及其对应的VNIC,将选定的AP接入打开的VNIC。
具体的,指令可以是if config up。
S504:在R中存在信号强度小于S602选定的AP的AP、并且终端还有未打开的VNIC的情况下,再次执行S602到S604以选定另一个AP,或者在选定的AP是R中信号强度最小的AP或者终端没有未打开VNIC的情况下,则终止从R中选定AP的过程;在检测到有VNIC打开的情况下,将终端与服务器间数据传输的TCP连接分流到打开的VNIC对应的数据链路上。
具体的,在进行传输链路聚合的情况下,向虚拟网卡发送打开指令,指示打开处于关闭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所述端口用于接入选择出的用于增加传输链路的AP,其中,一个端口对应一个不同的AP,打开指令包括用于变更传输链路的AP的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端口与AP间的对应关系不做绑定,可以变化。
优选的,传输链路的聚合可以采用图5中的部分流程实现,具体的,是S502到S504的步骤所示的流程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是以终端通过同一个物理网卡与服务器间交互某应用的数据为例描述,终端通过无线WI-FI网络(如图6所示,图6中示意了终端通过接入点1和接入点2与服务器交互)或者无线蜂窝移动网络(如图7所示,图7中示意了终端与附近的基站1、基站2以及基站3的通信)与服务器交互,因为终端通常使用不同的物理网卡接入无线WI-FI网络和无线蜂窝移动网络。在另一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包括两个无线电硬件,可分别用于接入无线WI-FI网络和无线蜂窝移动网络,由于无线蜂窝移动网络往往按流量收费,在终端处于可用于数据传输的无线WI-FI的接入节点的服务覆盖范围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无线WI-FI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其中包括依据无线WI-FI网络候选接入点的信号信息而进行聚合、切换等等,而将用于接入无线蜂窝网络的无线网卡作为备用,在linux***下可以使用命令“ip link set dev eth1multipath backup”将无线蜂窝网络作为备用。当网络环境变化,无线WI-FI网络无法覆盖终端或者不具备足够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关闭接入无线WI-FI网络的物理网卡对应的虚拟网卡以及端口,打开备用的接入无线蜂窝网络的物理网卡对应的端口,由于采用多路径TCP传输协议,数据传输链路的切换过程中不会断开TCP连接,并且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当然,如果不考虑无线蜂窝移动网络的收费,可以通过程序设定打开无线WI-FI网络的物理网卡对应的虚拟网卡和端口以及打开无线蜂窝移动网络的物理网卡对应的端口,使网络环境允许下,数据流在无线WI-FI网络的链路和无线蜂窝移动网络的链路传输,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也不限制无线WI-FI网络的链路的数量和无线蜂窝移动网络的链路的数量,例如某些场景下,可以是多条无线WI-FI网络链路以及无线蜂窝移动网络链路的聚合。
综上,图3对应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通过对应于同一个物理网卡的多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多个接入节点,使终端上某应用通过终端接入的接入节点所对应的传输链路与网络侧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数据交互中执行了多路径TCP传输协议,从而能在所述应用的同一TCP连接下复用多条传输链路同时传输数据,以及在增加或者变化传输链路的过程中也能够不重建所述应用的TCP连接,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实现了终端设备对网络资源的充分的利用,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使终端上应用软件与网络侧服务器间的数据传输在变更传输网络时更加流畅。
图8所示的是一种数据传输装置800的示意图,这种数据传输装置800位于终端,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网卡,其中一个物理网卡对应多个虚拟网卡,所述多个虚拟网卡与多个端口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端口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二端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端口,所述终端处于第一接入节点以及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服务覆盖范围内,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以及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属于同一类型的无线网络,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包括至少一个接入节点。这种数据传输装置800包括:
控制单元801,用于控制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端口经由第一接入节点与服务器交互应用的数据;以及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多个端口中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多路径TCP传输单元802,用于基于多路径TCP传输协议,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经由与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应用的数据,所述多路径TCP传输协议用于将所述数据分发到所述接入节点对应的数据链路上。
请参看图1所示的本发明涉及的终端的架构图,图8对应的实施例描述的数据传输的装置,对应于图1中所示终端的应用层和传输层,具体的,通过应用层的控制单元801和传输层的多路径TCP传输单元对终端的硬件层的物理网卡以及驱动层的虚拟网卡和端口进行驱动和调用,从而完成数据传输。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同一类型的无线网络是指同属于无线WI-FI网络的接入节点或者同属于无线蜂窝网络的接入节点。
具体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节点前,所述控制单元801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
相应的,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801具体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以及在所述第一子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一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一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具体的,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节点前,控制单元801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
相应的,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801具体用于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在所述第二子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具体的,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在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入节点前,所述控制单元801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和信号频率;
相应的,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801具体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根据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获得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的交集;在所述交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交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交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801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状态调整到关闭状态。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8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第一端口。
具体的,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801具体用于打开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以及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
或者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801具体用于打开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以及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具体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多路径TCP传输单元802用于使用多路径传输TCP协议,将所述数据分段,以及在所述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间建立包含多个子流的一个TCP连接,每条所述子流与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一一对应;通过所述多个子流,经由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以及与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分段的数据,其中每段所述分段的数据对应一个所述子流。
图8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800还可以有另一种实现方式,数据传输装置800仍然位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网卡,其中一个物理网卡对应多个虚拟网卡,所述多个虚拟网卡与多个端口一一对应,所述终端处于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服务覆盖范围内,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入节点,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属于同一类型的无线网络,数据传输装置800包括:
控制单元801,用于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每个端口都对应一个不同的接入节点;
多路径TCP传输单元802,用于基于多路径TCP传输协议,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经由所述至少两个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应用的数据,所述多路径TCP传输协议用于将所述数据分发到所述接入节点对应的数据链路上。
同样,请参看图1所示的本发明涉及的终端的架构图,作为图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数据传输的装置,同样对应于图1中所示终端的应用层和传输层,具体的,通过应用层的控制单元801和传输层的多路径TCP传输单元对终端的硬件层的物理网卡以及驱动层的虚拟网卡和端口进行驱动和调用,从而完成数据传输。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同一类型的无线网络是指同属于无线WI-FI网络的接入节点或者同属于无线蜂窝网络的接入节点。
具体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下,在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前,所述控制单元801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相应的,在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801具体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以及在所述第一子集包括不少于两个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一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具体的,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下,在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前,所述控制单元801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相应的,在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801具体用于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在所述第二子集中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具体的,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下,在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前,所述控制单元801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和信号频率;相应的,在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801还用于: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根据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获得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的交集;在所述交集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可选的,在所述通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每个端口都对应一个不同的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801具体用于打开不少于两个端口,以及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每个端口都对应一个不同的接入节点。
具体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多路径TCP传输单元802用于使用多路径传输TCP协议,将所述数据分段,以及在所述终端与所述服务器间建立包含多个子流的一个TCP连接,每条所述子流与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一一对应;通过所述多个子流,经由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以及与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分段的数据,其中每段所述分段的数据对应一个所述子流。
综上,图8所示是实施例描述了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这种装置位于终端,可以通过对应于同一个物理网卡的多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多个接入节点,使终端上某应用通过终端接入的接入节点所对应的传输链路与网络侧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数据交互中执行了多路径TCP传输协议,从而能在所述应用的同一TCP连接下复用多条传输链路同时传输数据,以及在增加或者变化传输链路的过程中也能够不重建所述应用的TCP连接,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实现了终端设备对网络资源的充分的利用,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使终端上应用软件与网络侧服务器间的数据传输在变更传输网络时更加流畅。
图9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900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终端设备900。该终端设备9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网络接口904,网络接口904包括至少一个物理网卡,这个物理网卡对应多个虚拟网卡,所述多个虚拟网卡与多个端口一一对应,图中未标出,存储器9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902。通信总线9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该终端设备900可选的包含用户接口903,包括显示器(例如,触摸屏、LCD、CRT、全息成像(Holographic)或者投影(Projector)等),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存储器905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901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905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905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9051,包含各种***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模块905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桌面(launcher)、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905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901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口经由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服务器交互应用的数据;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多个端口中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基于多路径TCP传输协议,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经由与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应用的数据,所述多路径TCP传输协议用于将所述数据分发到所述接入节点对应的数据链路上。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901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
相应的,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处理器901具体用于: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在所述第一子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一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一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901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
相应的,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处理器901具体用于: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在所述第二子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901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和信号频率。
相应的,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处理器901具体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根据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获得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的交集;在所述交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交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交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901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状态调整到关闭状态。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器9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第一端口。
具体的,在所述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处理器901具体用于打开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处理器901具体用于打开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类似的,终端设备900还可执行图2b以及图3的方法及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见,采用上述方案后,终端可以通过对应于同一个物理网卡的多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多个接入节点,使终端上某应用通过终端接入的接入节点所对应的传输链路与网络侧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数据交互中执行了多路径TCP传输协议,从而能在所述应用的同一TCP连接下复用多条传输链路同时传输数据,以及在增加或者变化传输链路的过程中也能够不重建所述应用的TCP连接,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实现了终端设备对网络资源的充分的利用,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使终端上应用软件与网络侧服务器间的数据传输在变更传输网络时更加流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例如处理器)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网卡,其中一个物理网卡对应多个虚拟网卡,所述多个虚拟网卡与多个端口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端口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二端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端口,所述终端处于第一接入节点以及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服务覆盖范围内,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以及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属于同一类型的无线网络,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包括至少一个接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第一端口经由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与服务器交互应用的数据;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
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
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
在所述第二子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并且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
或者在所述第二子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并且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多个端口中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基于多路径TCP传输协议,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经由与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应用的数据,所述多路径TCP传输协议用于将所述数据分发到所述接入节点对应的数据链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
相应的,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根据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获得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的交集;
在所述交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交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交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
或者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之前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状态调整到关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状态调整到关闭状态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第一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包括:
打开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
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
或者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包括:
打开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
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6.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网卡,其中一个物理网卡对应多个虚拟网卡,所述多个虚拟网卡与多个端口一一对应,所述终端处于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服务覆盖范围内,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入节点,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属于同一类型的无线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
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
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
在所述第二子集中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基于多路径TCP传输协议,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经由所述至少两个接入节点,与服务器交互应用的数据,所述多路径TCP传输协议用于将所述数据分发到所述接入节点对应的数据链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
相应的,所述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包括: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根据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获得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的交集;
在所述交集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交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包括:
打开不少于两个端口;
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9.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所述装置位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网卡,其中一个物理网卡对应多个虚拟网卡,所述多个虚拟网卡与多个端口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端口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集合,所述第二端口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端口,所述终端处于第一接入节点以及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服务覆盖范围内,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以及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属于同一类型的无线网络,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包括至少一个接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端口经由第一接入节点与服务器交互应用的数据;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具体用于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以及在所述第二子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并且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多个端口中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多路径TCP传输单元,用于基于多路径TCP传输协议,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经由与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对应的接入节点,与所述服务器交互所述应用的数据,所述多路径TCP传输协议用于将所述数据分发到所述接入节点对应的数据链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
相应的,在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打开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根据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获得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的交集;在所述交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唯一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交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或者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交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端口的状态调整到关闭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端口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第一端口。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打开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一个端口,以及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端口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一个接入节点;
或者在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打开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的多个端口,以及通过所述第二端口集合中处于打开状态的至少一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一个接入节点。
14.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所述装置位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一个或多个物理网卡,其中一个物理网卡对应多个虚拟网卡,所述多个虚拟网卡与多个端口一一对应,所述终端处于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服务覆盖范围内,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入节点,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的接入节点属于同一类型的无线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具体用于根据无线网络的信道的频率范围,获得所述信号频率的分组结果,所述分组结果中,每个所述分组对应一个不同的所述信道;根据所述分组结果,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二子集,所述第二子集中的所述接入节点的信号频率属于不同的所述分组;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子集中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多路径TCP传输单元,用于基于多路径TCP传输协议,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经由所述至少两个接入节点,与服务器交互应用的数据,所述多路径TCP传输协议用于将所述数据分发到所述接入节点对应的数据链路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中接入节点的信号强度;
相应的,在所述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获得所述候选接入节点集合的第一子集,所述第一子集中的接入节点对应的所述信号强度大于信号强度阈值;
根据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获得所述第一子集和所述第二子集的交集;
在所述交集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处于打开状态端口中的至少两个端口一一对应地接入所述第二子集中的至少两个接入节点的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打开不少于两个端口,以及过至少两个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端口,接入至少两个所述接入节点,所述至少两个端口中的每个端口都对应一个不同的接入节点。
CN201410736932.2A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45818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36932.2A CN104581892B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EP15865431.9A EP3220694B1 (en) 2014-12-05 2015-07-09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EP20178879.1A EP3793266B1 (en) 2014-12-05 2015-07-09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PCT/CN2015/083695 WO2016086664A1 (zh) 2014-12-05 2015-07-09 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5/612,987 US10178051B2 (en) 2014-12-05 2017-06-02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36932.2A CN104581892B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1892A CN104581892A (zh) 2015-04-29
CN104581892B true CN104581892B (zh) 2018-08-21

Family

ID=53096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36932.2A Active CN104581892B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78051B2 (zh)
EP (2) EP3220694B1 (zh)
CN (1) CN104581892B (zh)
WO (1) WO20160866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1892B (zh) 2014-12-05 2018-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084754B2 (en) * 2015-12-11 2018-09-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aggregation
CN105848236A (zh) * 2016-03-25 2016-08-10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多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5848234A (zh) * 2016-03-29 2016-08-10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多链路的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和***
CN106060012A (zh) * 2016-05-17 2016-10-26 北京神州绿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复用方法及装置
CN107770085B (zh) * 2016-08-23 202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负载均衡方法、设备及***
CN108075987B (zh) 2016-11-17 202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7342899B (zh) * 2017-07-10 2020-02-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蜂窝网聚合链路控制方法
CN110072234A (zh) * 2017-10-31 2019-07-30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无线保真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US20190334862A1 (en) * 2018-04-27 2019-10-3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amless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For Hardware Isolated Virtualized Environments
CN111031078B (zh) * 2018-10-09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451498B (zh) * 2018-12-04 2021-04-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认证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491570A (zh) * 2019-09-11 2021-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网卡链路状态设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730479B (zh) * 2019-10-24 2021-02-09 北京大学 一种用于多路径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US11726524B2 (en) * 2020-08-11 2023-08-15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amlessly transitioning a network connection via a wireless dock
CN112040564B (zh) * 2020-08-25 2023-02-28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453233B (zh) * 2021-05-26 2022-02-11 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主机与天线单网卡连接的方法及***
CN114844745B (zh) * 2022-03-29 2024-03-15 西安广和通无线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8156A (zh) * 2007-10-19 2010-09-08 微软公司 使用单个无线电来维护多个同时的无线网络连接
WO2012051493A1 (en) * 2010-10-15 2012-04-1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ocket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api) extension
CN102893642A (zh) * 2010-02-24 2013-01-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多个无线网络中的参与进行管理的方法和***
CN103532878A (zh) * 2013-09-26 2014-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网络流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和***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64353B2 (en) * 2011-09-22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ubflow control for a multipath transport conn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947160B (zh) * 2011-12-07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基于trill的网络承载fcoe帧的方法
US8824480B2 (en) * 2012-01-31 2014-09-02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d-host based mobility, multi-homing and multipath protocols
US8805375B2 (en) * 2012-03-09 2014-08-12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to enable simultaneous use of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8923880B2 (en) 2012-09-28 2014-12-30 Intel Corporation Selective joinder of user equipment with wireless cell
CN104581892B (zh) * 2014-12-05 2018-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8156A (zh) * 2007-10-19 2010-09-08 微软公司 使用单个无线电来维护多个同时的无线网络连接
CN102893642A (zh) * 2010-02-24 2013-01-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多个无线网络中的参与进行管理的方法和***
WO2012051493A1 (en) * 2010-10-15 2012-04-1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ocket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api) extension
CN103532878A (zh) * 2013-09-26 2014-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网络流量的管理方法及装置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93266B1 (en) 2023-11-22
US20170324680A1 (en) 2017-11-09
EP3793266A1 (en) 2021-03-17
US10178051B2 (en) 2019-01-08
EP3220694B1 (en) 2020-12-23
EP3220694A1 (en) 2017-09-20
WO2016086664A1 (zh) 2016-06-09
CN104581892A (zh) 2015-04-29
EP3220694A4 (en) 2017-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1892B (zh) 一种终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340891B (zh) 多模终端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US10231177B2 (en) Interface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router
CN103905463B (zh) 一种适用于多路径传输的连接管理与控制方法
WO20180825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teful control of forwarding elements
Lei et al. SWAN: An SDN based campus WLAN framework
CN107409428A (zh) Wlan与3gpp之间的业务聚合建立方法与装置
US1001573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CN103686883B (zh) 用于在多无线接入网络中进行数据流迁移的方法与装置
CN102711164A (zh) 一种移动终端数据通信链路智能管理方法
CN103391596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370516A (zh) 一种小区测量报告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5744540B (zh) 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5027620B (zh) 切换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接入点
CN105744597A (zh) 一种终端及其无线连接方法
US84009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 selection in a multi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8307458B (zh) 一种业务会话处理方法及核心网
CN106998573B (zh) 一种载波聚合***中的负荷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08541031A (zh) 业务切换方法、装置及***
Nakauchi et al. Bring your own network—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virtualized WiFi network
CN102300253B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
CN109922489A (zh) 一种ap聚合方法、装置和介质
Fan et al. A generic framework for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virtualization: Virtual MAC design
CN103857003B (zh) 一种用于为用户设备接入无线局域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40957B (zh) 一种以用户终端为中心的切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