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1771A - 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装置和基站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装置和基站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1771A
CN104581771A CN201310468285.7A CN201310468285A CN104581771A CN 104581771 A CN104581771 A CN 104581771A CN 201310468285 A CN201310468285 A CN 201310468285A CN 104581771 A CN104581771 A CN 1045817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ty
base station
grid
area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82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1771B (zh
Inventor
熊廷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682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817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81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1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1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17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装置和基站控制器,涉及通信领域,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全网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以便运营商能有针对性得展开网络优化调整,提升网络服务性能。其方法为:首先筛选出待识别越区覆盖的区域,而后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获取覆盖所述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基站和所述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最后通过分析所述主服务小区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所述区域的相对位置获知那些基站在所述区域存在越区覆盖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越区覆盖识别。

Description

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装置和基站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装置和基站控制器。
背景技术
移动运营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通信用户需求,需要不断得扩大网络规模,而新建基站是最有效、最常见的方法,但随着不同阶段的新建基站的投入运行,基站间距越来越小,基站越区覆盖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网络整体干扰越来越大,因此就迫切需要找到一种能便捷、快速、高效发现网络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的方法。
在现有技术中,一共有三种方法用来识别越区覆盖,即驱车测试、话音质量测试和用户投诉法。
驱车测试法,即通过大量路测,根据测试路线经过的地理位置和服务小区的地理位置关系,通过人工以及软件辅助分析哪些小区存在越区覆盖。
话音质量测试法,即通过定点测试,根据测试地点的地理位置和服务小区的地理位置关系,通过人工分析哪些小区存在越区覆盖。
用户投诉法,即通过现场处理用户投诉,经测试后发现网络哪些小区存在越区覆盖。
在实现上述对越区覆盖的识别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驱车测试法只能够测试到那些供车辆通行的区域、并且成本高,需要人工分析的测试数据处理工作量巨大。
话音质量测试法对网络越区覆盖区域的发掘不完整,只能发现测试位置点是否存在越区覆盖,并且成本高,效率较低。
用户投诉法中的用户投诉地点在地理位置上存在突发性和离散型,对于越区覆盖区域发现不完整并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装置和基站控制器,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全网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以便运营商能有针对性得展开网络优化调整,从而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栅格内获取至少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第二小区测量报告,所述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对应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测量报告对应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二小区;
若所述第一小区所属的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栅格间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二小区所属的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栅格间的第二距离,且
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位于同一方向且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位于同一方向,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不同且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所述第二小区在所述第一栅格越区覆盖。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位于同一方向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栅格的第一位置角和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栅格的第二位置角的差值小于第一门限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位于同一方向,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栅格的第一方向角与所述第二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栅格的第二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第一栅格内获取至少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第二小区测量报告包括:
在所述第一栅格内获取的小区测量报告数量大于第三门限值。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距离、所述位置角和所述方向角根据所述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和所述第一栅格的坐标值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小区的坐标值和所述第二小区的坐标值由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所述第二小区测量报告获得。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层覆盖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站址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门限值,且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栅格的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位置角包括:
以第一栅格为基点且以所述基点的纵轴正方向重合的第一射线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当所述第一射线经过所述第一基站时,此时所述第一射线转动的角度即为所述第一位置角;
所述第二位置角包括:以所述第一栅格为基点且以所述基点的纵轴正方向重合的第二射线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当所述第二射线经过所述第二基站时,此时所述第二射线转动的角度即为所述第二位置角。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角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栅格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所述第二方向角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栅格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所述第一栅格和所述第二栅格对应的主服务小区均为第一小区;
若第二小区位于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所述第二小区所属的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小区所属的第一基站位于同一方向,且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一区域越区覆盖。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小区位于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相对于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夹角小于第五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一夹角为所述第二基站相对于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线的夹角;且
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以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基站坐标点为对角顶点的正方形区域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以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基站坐标点为对角顶点的正方形区域内,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到所述第一区域中线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基站到所述第一基站的距离的和值不超过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之间距离的倍;且
所述第二基站到所述第一基站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基站到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且所述第二基站到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基站到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也小于45度。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位于同一方向,包括:
所述第二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的第二方向角与所述第一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线点的第一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六门限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层覆盖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站址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门限值,且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栅格的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方向角包括:
所述第二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所述第一方向角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至第四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距离、所述夹角和所述方向角根据所述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和所述第一栅格的坐标值得到,所述第一小区的坐标值和所述第二小区的坐标值由获取到的所述小区测量报告获得。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包括:
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获取到的栅格数量大于第七门限值。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测量报告获取单元,用于在第一栅格内获取至少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第二小区测量报告,所述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对应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测量报告对应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二小区;
第一越区覆盖识别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小区所属的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栅格间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二小区所属的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栅格间的第二距离,且
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位于同一方向且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位于同一方向,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不同且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所述第二小区在所述第一栅格越区覆盖。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越区覆盖识别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栅格的第一位置角和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栅格的第二位置角的差值小于第一门限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报告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栅格的第一方向角与所述第二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栅格的第二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报告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栅格内获取的小区测量报告数量大于第三门限值。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距离、所述位置角和所述方向角根据所述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和所述第一栅格的坐标值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小区的坐标值和所述第二小区的坐标值由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所述第二小区测量报告获得。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层覆盖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站址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门限值,且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栅格的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位置角包括:
以第一栅格为基点且以所述基点的纵轴正方向重合的第一射线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当所述第一射线经过所述第一基站时,此时所述第一射线转动的角度即为所述第一位置角;
所述第二位置角包括:以所述第一栅格为基点且以所述基点的纵轴正方向重合的第二射线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当所述第二射线经过所述第二基站时,此时所述第二射线转动的角度即为所述第二位置角。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角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栅格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所述第二方向角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栅格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区域获取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所述第一栅格和所述第二栅格对应的主服务小区均为第一小区;
第二越区覆盖识别单元,用于若第二小区位于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所述第二小区所属的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小区所属的第一基站位于同一方向,且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一区域越区覆盖。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越区覆盖识别单元具体用于:
确认所述第二基站相对于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夹角小于第五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一夹角为所述第二基站相对于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线的夹角;且
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以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基站坐标点为对角顶点的正方形区域内。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越区覆盖识别单元具体用于:
确认所述第二基站到所述第一区域中线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基站到所述第一基站的距离的和值不超过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之间距离的倍;且
所述第二基站到所述第一基站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基站到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且所述第二基站到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基站到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也小于45度。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越区覆盖识别单元具体用于:
确认所述第二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的第二方向角与所述第一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线点的第一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六门限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层覆盖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站址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门限值,且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栅格的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方向角包括:
所述第二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所述第一方向角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距离、所述夹角和所述方向角根据所述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和所述第一栅格的坐标值得到,所述第一小区的坐标值和所述第二小区的坐标值由获取到的所述小区测量报告获得。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区域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获取到的栅格数量大于第七门限值。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基站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
如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七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越区覆盖识别装置;或
如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至第第七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越区覆盖识别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装置和基站控制器,首先筛选出待识别越区覆盖的区域,而后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获取覆盖所述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基站和所述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最后通过分析所述主服务小区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所述区域的相对位置获知那些基站在所述区域存在越区覆盖问题,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全网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以便运营商能有针对性得展开网络优化调整,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区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小区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越区覆盖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栅格区域汇聚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区分布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小区分布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01、在第一栅格内获取至少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第二小区测量报告,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对应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一小区,第二小区测量报告对应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二小区。
S102、若第一小区所属的第一基站与第一栅格间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二小区所属的第二基站与第一栅格间的第二距离,且
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位于同一方向且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位于同一方向,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不同且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第二小区在第一栅格越区覆盖。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首先筛选出待识别越区覆盖的区域,而后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获取覆盖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基站和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最后通过分析主服务小区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区域的相对位置获知那些基站在区域存在越区覆盖问题,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全网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以便运营商能有针对性得展开网络优化调整,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一种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如图2所示,方法包括:
S201、获取第一区域,在第一区域内接收到的测量报告数量大于第一门限值。
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终端用户会在移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定期或者随机地上报测量报告MR(Measure Report),该MR中包含的信息采用相关的定位算法可获知上报该MR的终端设备在话务地图上所处的地理位置,在话务地图中,所有地理位置信息都是以栅格的形式展现的,每个栅格代表一个区域范围,虽然由于定位误差,个别的MR记录的地理位置可能与实际的地理位置相差较远,但在统计意义上,当在某个栅格区域中接收到的MR个数大于第一门限值时,则可相对准确地确定该栅格所处的区域可能会存在越区覆盖;
第一门限值是预先设定的,根据不同的话务情况可进行不同值的设定,如果在话务较密集的地方可以将第一门限值设置的相对高一些,在话务较稀疏的地方可以将第一门限值设置的相对低一些。
S202、获取与第一区域处于相同方向的主服务小区列表。
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从MR中获取第一区域的经纬度和第一区域的主服务小区的经纬度,其中,主服务小区的确定可以通过接收到的对应每个小区的MR的个数来确定,若接收到的对应a小区的MR个数超过一定数量后则可确定第一区域的主服务小区为a小区;
通过得到的第一区域中所有主服务小区的经纬度和第一区域的经纬度计算所有主服务小区与该区域的夹角,当计算得出的夹角在一定范围内时,则可确定处于该夹角范围内的小区与第一区域处于同一方向;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假定确定第一区域为栅格Gi,假设当各个主服务小区相对于栅格Gi的夹角差在45度以内时则可确定各个主服务小区处于栅格Gi的同一方向,其中该夹角差的范围可视具体情况而定,设Azimuthi_ab表示a、b两个小区相对于栅格Gi的夹角差,Azimuthi_a表示a小区相对于栅格Gi的位置角;
Azimuthi_ab可以表示为Azimuthi_ab=Max(Azimuthi_a,Azimuthi_b)-Min(Azimuthi_a,Azimuthi_b),其中位置角的表示如下:
当B点位于A点的第一象限时:AzimuthA_B=∠CAB;
B点位于A点的第二象限:AzimuthA_B=∠ABC+90度;
B点位于A点的第三象限:AzimuthA_B=∠BAC+180度;
B点位于A点的第四象限:AzimuthA_B=∠ABC+270度。
则图3中a、b、c、d四个小区相对于栅格Gi的夹角差都小于45度,则建立小区列表List0(a、b、c、d)。
S203、在与第一区域处于相同方向的主服务小区列表中过滤出相对于第一区域方向角差小于第三门限值且相对于第一区域的距离差大于第四门限值的主服务小区,生成第一小区列表。
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每个主服务小区都有各自基站的服务范围,而每个基站在各个小区的服务范围是有一定方向性的,例如图3中a小区的A基站的服务范围为图中黑色三角形区域,可以看出a小区的A基站的辐射范围是向左下方的,一般以a小区服务范围夹角的中心角方向作为该小区的服务方向,从MR中获取的各个主服务小区的坐标值和栅格Gi的坐标值,计算各个主服务小区相对于栅格Gi的方向角,并计算各个主服务小区相对于栅格Gi的方向角差,并筛选出该方向角差小于门限值的所有主服务小区,这样做的目的是筛选出主服务小区的覆盖范围包括栅格Gi的小区,覆盖范围不包括栅格Gi的小区是在栅格Gi不存在越区覆盖问题的;
在筛选出方向角差符合要求的主服务小区后,还将从中筛选出距栅格Gi的距离差大于第四门限值的所有主服务小区,
示例性的,定义Directioni_ab表示为小区a、b相对于栅格Gi的方向角差,Directioni_a表示a小区的辐射方向与a小区所属的a基站与栅格Gi连线的夹角,Directioni_ab可以表示为Directioni_ab=Max(Directioni_a,Directioni_b)-Min(Directioni_a,Directioni_b)如图4所示,在栅格Gi的主服务小区中,a、c、d小区相对于栅格Gi的方向角差都比较小,而b小区相对于栅格Gi的方向角比较大,若设置方向角差的门限值比较小的时候,则b小区将不会被筛选出来;
在筛选出a、c、d小区后,还将在a、c、d小区中筛选出相对于栅格Gi的距离差大于第四门限值的主服务小区,一般第四门限值设置的不会很大,因为这是为了排除分层覆盖的场景,在分层覆盖的场景中,如图5所示,图中覆盖范围以白色表示的第一基站和覆盖范围以黑色表示的第二基站的站址相同或者很相近,其中,第一基站主要覆盖基站附近的区域,作用是用来吸收热点话务,第二基站覆盖的范围更广,作用是为了保证网络覆盖的连续性;
图4中a、c、d小区相对于栅格Gi的距离差都比较大,因此都被筛选出来,生成小区列表List1(a、c、d)。
S204、获取第二小区列表,第二小区列表中的小区是除开在第一小区列表中距第一区域的距离最小的小区之后所剩下的小区。
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在获得第一小区列表后,计算第一小区列表中的小区距栅格Gi的距离,而后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小区列表中各个小区距栅格Gi的距离从中找出距离栅格Gi最近的小区,然后将该距离栅格Gi最近的小区从第一小区列表中删除,得到第二小区列表,该表中的小区即是在栅格Gi中存在越区覆盖的小区;
示例性的,在图4中,A基站的a小区距离栅格Gi的距离最近,将a小区从小区列表List0(a、c、d)中删除,得到列表List0(c、d),即List0(c、d)表示在栅格Gi中存在越区覆盖的主服务小区为c小区和d小区。
S205、在话务地图中通过步骤S201至S204得到所有存在越区覆盖问题的栅格区域,而后将栅格区域在话务地图中进行汇聚,得到话务地图中的越区覆盖区域。
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在话务地图中,每个栅格都有各自的坐标值,可通过各自坐标值计算出各个栅格之间的距离,通过步骤S201至S204得到所有存在越区覆盖问题的栅格区域后,若其中某两个栅格之间的距离小于汇聚门限值时,则可将这两个栅格汇聚到一起,汇聚门限值表示可将两个存在越区覆盖问题的栅格区域进行汇聚所满足的距离差值;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当经过步骤S201至S204在话务地图中得到的栅格为P1、P2、P3、P4,P5图中P1、P2、P3之间的距离较近,P4与P5的距离较近但距离P1、P2、P3较远,则可以将P1、P2、P3划为一个区域,P4和P5划分为另一个区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首先筛选出待识别越区覆盖的区域,而后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获取覆盖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基站和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最后通过分析主服务小区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区域的相对位置获知那些基站在区域存在越区覆盖问题,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全网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以便运营商能有针对性得展开网络优化调整,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如图7所示,方法包括:
S301、确定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包括至少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对应的主服务小区均为第一小区。
S302、若第二小区位于第一小区与第一区域之间,第二小区所属的第二基站与第一小区所属的第一基站位于同一方向,且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第一小区在第一区域越区覆盖。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首先筛选出待识别越区覆盖的区域,而后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获取覆盖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基站和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最后通过分析主服务小区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区域的相对位置获知那些基站在区域存在越区覆盖问题,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全网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以便运营商能有针对性得展开网络优化调整,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一种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如图8所示,方法包括:
S401、获取第一区域,第一区域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一小区,第一区域内包括的话务地图中的栅格数量大于一定的门限值。
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在话务地图中的区域是以栅格形式表现的,在一个栅格中若接收到的MR数量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则可确定该MR对应的小区是该栅格区域的主服务小区,确定第一区域,在该第一区域中以第一小区为主服务小区的栅格数量大于一定的门限值,因为若把只有很少栅格的区域若确定为考察对象的话,则很可能会最终选出很多过覆盖的区域,该门限值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S402、获取处于第一区域和第一小区之间一定角度范围内的第二小区。
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第二小区相对于第一小区的位置角大于第一区域的中心点相对于第一小区的位置角与固定门限值的差值,且位置角小于第一区域的中心点相对于第一小区的位置角与固定门限值的和值;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A基站的a小区是A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在A区域与A基站的a小区之间存在B基站的三个小区,分别为b1、b2和b3,且该三个小区相对于A基站的a小区的位置角满足处于a小区和A区域之间一定角度范围内的条件,AzimuthA_ARegion–T2门限<AzimuthA_B<AzimuthA_ARegion+T2门限,其中,AzimuthA_ARegion是A区域的中心点相对于A基站的位置角,AzimuthA_B是B基站相对于A基站的位置角,T2门限是约束条件,生成小区列表ListP(b1、b2、b3)。
S403、确认第二小区对应的第二基站位于以第一区域的中心点与第一小区的第一基站坐标点为对角顶点的正方形区域内。
示例性的,如图10中,B基站的位置位于以A基站与A区域中心点为对角顶点的正方形区域内,Min(LonA,LonARegion)≤LonB≤Max(LonA,LonARegion)且Min(LatA,LatARegion)≤LatB≤Max(LatA,LatARegion),其中LonA和LatA分别为A基站的经纬度,LonB和LatB分别为B基站的经纬度,LonARegion和LatARegion分别为A区域中心点的经纬度,而C基站虽然处于a小区和A区域中心点之间的一定角度范围内,但是C基站没有处于以A基站与A区域中心点为对角顶点的正方形区域内,这样是为了排除处于A基站和A区域之间以外的基站。
S404、判断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是否共同覆盖第一区域。
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从MR中获取的各个主服务小区的方向角,计算各个主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的方向角差,并筛选出该方向角差小于门限值的所有主服务小区,即Min(|Direction_a-Direction_b1|,|Direction_a-Direction_b2|,|Direction_a-Direction_b3|)<T3门限,其中Direction_a为A基站a小区的方向角,Direction_bx为B基站第x小区的方向角,这样做的目的是判断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是否共同覆盖所述第一区域,若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没有共同覆盖所述第一区域,则所述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一区域不存在越区覆盖问题的;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图中B基站的b1和b3小区和a小区没有共同覆盖A区域,而b2小区和a小区共同覆盖A区域,则建立小区列表ListP(b2)。
S405、确认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距离大于预设的门限值。
这一步是为了排除分层覆盖的场景;
示例性的,ListP中的b2小区的B基站与a小区的A基站距离较远,因此不存在分层覆盖的问题,即可最终确认a小区在A区域存在越区覆盖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首先筛选出待识别越区覆盖的区域,而后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获取覆盖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基站和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最后通过分析主服务小区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区域的相对位置获知那些基站在区域存在越区覆盖问题,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全网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以便运营商能有针对性得展开网络优化调整,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装置01,如图11所示,装置01包括:
测量报告获取单元011,用于在第一栅格内获取至少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第二小区测量报告,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对应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一小区,第二小区测量报告对应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二小区;
第一越区覆盖识别单元012,用于若第一小区所属的第一基站与第一栅格间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二小区所属的第二基站与第一栅格间的第二距离,且
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位于同一方向且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位于同一方向,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不同且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第二小区在第一栅格越区覆盖。
进一步的,第一越区覆盖识别单元012具体用于:
确定第一基站与第一栅格的第一位置角和第二基站与第一栅格的第二位置角的差值小于第一门限值。
再进一步的,测量报告获取单元011具体用于:
确定第一小区相对于第一栅格的第一方向角与第二小区相对于第一栅格的第二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再进一步的,测量报告获取单元011具体用于:
在第一栅格内获取的小区测量报告数量大于第三门限值。
优选的,距离、位置角和方向角根据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和第一栅格的坐标值计算得到,第一小区的坐标值和第二小区的坐标值由获取到的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第二小区测量报告获得。
优选的,分层覆盖包括:
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站址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门限值,且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相对于第一栅格的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优选的,第一位置角包括:
以第一基站为基点且以基点的纵轴正方向重合的第一射线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一射线与第一基站和第一栅格的连线重合时,第一射线转动的角度即为第一位置角;
第二位置角包括:以第二基站为基点且以基点的纵轴正方向重合的第二射线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二射线与第二基站和第一栅格的连线重合时,第二射线转动的角度即为第二位置角。
优选的,第一方向角包括:
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第一栅格和第一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第二方向角包括:第二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第一栅格和第二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装置,首先筛选出待识别越区覆盖的区域,而后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获取覆盖所述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基站和所述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最后通过分析所述主服务小区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所述区域的相对位置获知那些基站在所述区域存在越区覆盖问题,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全网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以便运营商能有针对性得展开网络优化调整,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装置02,如图12所示,装置02包括:
区域获取单元021,用于确定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包括至少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对应的主服务小区均为第一小区;
第二越区覆盖识别单元022,用于若第二小区位于第一小区与第一区域之间,第二小区所属的第二基站与第一小区所属的第一基站位于同一方向,且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第一小区在第一区域越区覆盖。
进一步的,第二越区覆盖识别单元022具体用于:
确认第二基站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夹角小于第五门限值,其中第一夹角为第二基站相对于第一基站与第一区域中心线的夹角;且
第二基站位于以第一区域的中心点与第一基站坐标点为对角顶点的正方形区域内。
再进一步的,第二越区覆盖识别单元022具体用于:
确认第二基站到第一区域中线点的距离与第二基站到第一基站的距离的和值不超过第一基站与第一区域中心点之间距离的倍;且
第二基站到第一基站的连线与第一基站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且第二基站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与第一基站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也小于45度。
再进一步的,第二越区覆盖识别单元022具体用于:
确认第二小区相对于第一区域的中心点的第二方向角与第一小区相对于第一区域的中线点的第一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六门限值。
优选的,分层覆盖包括:
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站址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门限值,且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相对于第一栅格的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优选的,第二方向角包括:
第二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第一区域中心点和第二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第一方向角包括: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第一区域的中心线和第一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优选的,距离、夹角和方向角根据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和第一栅格的坐标值得到,第一小区的坐标值和第二小区的坐标值由获取到的小区测量报告获得。
更进一步的,区域获取单元021具体用于:
在第一区域内获取到的栅格数量大于第七门限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装置,首先筛选出待识别越区覆盖的区域,而后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获取覆盖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基站和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最后通过分析主服务小区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区域的相对位置获知那些基站在区域存在越区覆盖问题,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全网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以便运营商能有针对性得展开网络优化调整,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设备03,如图13所示,设备03包括第一总线034;以及连接到第一总线034上的第一接口031、第一存储器032、以及第一处理器033,其中第一存储器032用于存储第一指令,该第一处理器033用于执行该第一指令用于:
在第一栅格内获取至少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第二小区测量报告,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对应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一小区,第二小区测量报告对应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二小区;
若第一小区所属的第一基站与第一栅格间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二小区所属的第二基站与第一栅格间的第二距离,且
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位于同一方向且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位于同一方向,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不同且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第二小区在第一栅格越区覆盖。
进一步的,该第一处理器033用于执行该第一指令具体用于:
确定第一基站与第一栅格的第一位置角和第二基站与第一栅格的第二位置角的差值小于第一门限值。
再进一步的,该第一处理器033用于执行该第一指令具体用于:
确定第一小区相对于第一栅格的第一方向角与第二小区相对于第一栅格的第二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再进一步的,该第一处理器033用于执行该第一指令具体用于:
在第一栅格内获取的小区测量报告数量大于第三门限值。
优选的,距离、位置角和方向角根据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和第一栅格的坐标值计算得到,第一小区的坐标值和第二小区的坐标值由获取到的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第二小区测量报告获得。
优选的,分层覆盖包括:
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站址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门限值,且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相对于第一栅格的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优选的,第一位置角包括:
以第一基站为基点且以基点的纵轴正方向重合的第一射线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一射线与第一基站和第一栅格的连线重合时,第一射线转动的角度即为第一位置角;
第二位置角包括:以第二基站为基点且以基点的纵轴正方向重合的第二射线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二射线与第二基站和第一栅格的连线重合时,第二射线转动的角度即为第二位置角。
优选的,第一方向角包括:
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第一栅格和第一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第二方向角包括:第二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第一栅格和第二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设备,首先筛选出待识别越区覆盖的区域,而后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获取覆盖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基站和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最后通过分析主服务小区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区域的相对位置获知那些基站在区域存在越区覆盖问题,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全网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以便运营商能有针对性得展开网络优化调整,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设备04,如图14所示,设备04包括第二总线044;以及连接到第二总线044上的第二接口041、第二存储器042、以及第二处理器043,其中第二存储器042用于存储指令,该第二处理器043用于执行该第二指令用于:
确定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包括至少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对应的主服务小区均为第一小区;
若第二小区位于第一小区与第一区域之间,第二小区所属的第二基站与第一小区所属的第一基站位于同一方向,且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第一小区在第一区域越区覆盖。
进一步的,该第二处理器043用于执行该第二指令具体用于:
确认第二基站相对于第一基站的第一夹角小于第五门限值,其中第一夹角为第二基站相对于第一基站与第一区域中心线的夹角;且
第二基站位于以第一区域的中心点与第一基站坐标点为对角顶点的正方形区域内。
再进一步的,该第二处理器043用于执行该第二指令具体用于:
确认第二基站到第一区域中线点的距离与第二基站到第一基站的距离的和值不超过第一基站与第一区域中心点之间距离的倍;且
第二基站到第一基站的连线与第一基站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且第二基站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与第一基站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也小于45度。
再进一步的,该第二处理器043用于执行该第二指令具体用于:
确认第二小区相对于第一区域的中心点的第二方向角与第一小区相对于第一区域的中线点的第一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六门限值。
优选的,分层覆盖包括:
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站址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门限值,且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相对于第一栅格的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优选的,第二方向角包括:
第二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第一区域中心点和第二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第一方向角包括: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第一区域的中心线和第一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优选的,距离、夹角和方向角根据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和第一栅格的坐标值得到,第一小区的坐标值和第二小区的坐标值由获取到的小区测量报告获得。
更进一步的,该第二处理器043用于执行该第二指令具体用于:
在第一区域内获取到的栅格数量大于第七门限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设备,首先筛选出待识别越区覆盖的区域,而后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获取覆盖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基站和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最后通过分析主服务小区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区域的相对位置获知那些基站在区域存在越区覆盖问题,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全网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以便运营商能有针对性得展开网络优化调整,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控制器05,如图15所示,基站控制器包括:
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报告获取单元011和第一越区覆盖识别单元012,其中,测量报告获取单元011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确定栅格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并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获取栅格、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地理位置信息,并将该地理位置信息传送给第一越区覆盖识别单元012,第一越区覆盖识别单元012根据该地理位置信息判断若第一小区所属的第一基站与第一栅格间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二小区所属的第二基站与第一栅格间的第二距离,且
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位于同一方向且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位于同一方向,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不同且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第二小区在第一栅格越区覆盖;或
该基站控制器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区域获取单元021和第二越区覆盖识别单元022,其中区域获取单元021确定出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包括至少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对应的主服务小区均为第一小区,在区域获取单元021确定第一区域后,将第一区域传送给第二越区覆盖识别单元022,第二越区覆盖识别单元022在该第一区域中判断若第二小区位于第一小区与第一区域之间,第二小区所属的第二基站与第一小区所属的第一基站位于同一方向,且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第一小区在第一区域越区覆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控制器,首先筛选出待识别越区覆盖的区域,而后从接收到的测量报告中获取覆盖区域的主服务小区基站和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最后通过分析主服务小区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区域的相对位置获知那些基站在区域存在越区覆盖问题,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全网哪些扇区存在越区覆盖,以便运营商能有针对性得展开网络优化调整,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3)

1.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栅格内获取至少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第二小区测量报告,所述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对应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测量报告对应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二小区;
若所述第一小区所属的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栅格间的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小区所属的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栅格间的第二距离,且
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位于同一方向且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位于同一方向,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不同且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所述第二小区在所述第一栅格越区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位于同一方向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栅格的第一位置角和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栅格的第二位置角的差值小于第一门限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位于同一方向,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栅格的第一方向角与所述第二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栅格的第二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栅格内获取至少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第二小区测量报告包括:
在所述第一栅格内获取的小区测量报告数量大于第三门限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所述位置角和所述方向角根据所述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和所述第一栅格的坐标值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小区的坐标值和所述第二小区的坐标值由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所述第二小区测量报告获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覆盖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站址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门限值,且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栅格的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角包括:
以第一栅格为基点且以所述基点的纵轴正方向重合的第一射线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当所述第一射线经过所述第一基站时,此时所述第一射线转动的角度即为所述第一位置角;
所述第二位置角包括:以所述第一栅格为基点且以所述基点的纵轴正方向重合的第二射线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当所述第二射线经过所述第二基站时,此时所述第二射线转动的角度即为所述第二位置角。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角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栅格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所述第二方向角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栅格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9.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所述第一栅格和所述第二栅格对应的主服务小区均为第一小区;
若第二小区位于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所述第二小区所与所述第一小区位于同一方向,且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一区域越区覆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小区位于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相对于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夹角小于第五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一夹角为所述第二基站相对于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线的夹角;且
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以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基站坐标点为对角顶点的正方形区域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以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基站坐标点为对角顶点的正方形区域内,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到所述第一区域中线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基站到所述第一基站的距离的和值不超过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之间距离的倍;且
所述第二基站到所述第一基站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基站到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且所述第二基站到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基站到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也小于45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位于同一方向,包括:
所述第二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的第二方向角与所述第一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线点的第一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六门限值。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覆盖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站址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门限值,且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栅格的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角包括:
所述第二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所述第一方向角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所述夹角和所述方向角根据所述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和所述第一栅格的坐标值得到,所述第一小区的坐标值和所述第二小区的坐标值由获取到的所述小区测量报告获得。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包括:
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获取到的栅格数量大于第七门限值。
17.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测量报告获取单元,用于在第一栅格内获取至少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第二小区测量报告,所述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对应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测量报告对应的主服务小区为第二小区;
第一越区覆盖识别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小区所属的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栅格间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二小区所属的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栅格间的第二距离,且
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位于同一方向且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位于同一方向,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不同且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所述第二小区在所述第一栅格越区覆盖。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越区覆盖识别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栅格的第一位置角和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栅格的第二位置角的差值小于第一门限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报告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栅格的第一方向角与所述第二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栅格的第二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报告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栅格内获取的小区测量报告数量大于第三门限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所述位置角和所述方向角根据所述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和所述第一栅格的坐标值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小区的坐标值和所述第二小区的坐标值由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小区测量报告和所述第二小区测量报告获得。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覆盖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站址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门限值,且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栅格的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角包括:
以第一栅格为基点且以所述基点的纵轴正方向重合的第一射线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当所述第一射线经过所述第一基站时,此时所述第一射线转动的角度即为所述第一位置角;
所述第二位置角包括:以所述第一栅格为基点且以所述基点的纵轴正方向重合的第二射线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当所述第二射线经过所述第二基站时,此时所述第二射线转动的角度即为所述第二位置角。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角包括:
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栅格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所述第二方向角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栅格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25.一种越区覆盖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区域获取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至少第一栅格和第二栅格,所述第一栅格和所述第二栅格对应的主服务小区均为第一小区;
第二越区覆盖识别单元,用于若第二小区位于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所述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位于同一方向,且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存在分层覆盖,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在所述第一区域越区覆盖。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越区覆盖识别单元具体用于:
确认所述第二基站相对于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夹角小于第五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一夹角为所述第二基站相对于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线的夹角;且
所述第二基站位于以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基站坐标点为对角顶点的正方形区域内。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越区覆盖识别单元具体用于:
确认所述第二基站到所述第一区域中线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基站到所述第一基站的距离的和值不超过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之间距离的倍;且
所述第二基站到所述第一基站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基站到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且所述第二基站到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基站到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也小于45度。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越区覆盖识别单元具体用于:
确认所述第二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点的第二方向角与所述第一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线点的第一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六门限值。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覆盖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的站址之间的距离小于第四门限值,且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相对于所述第一栅格的方向角的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角包括:
所述第二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区域中心点和所述第二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所述第一方向角包括:所述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一基站的连线所成的角度。
31.根据权利要求25至29中任一项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所述夹角和所述方向角根据所述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和所述第一栅格的坐标值得到,所述第一小区的坐标值和所述第二小区的坐标值由获取到的所述小区测量报告获得。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获取到的栅格数量大于第七门限值。
33.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控制器包括:
如权利要求17至24任一项所述的越区覆盖识别装置;或
如权利要求25至32所述的越区覆盖识别装置。
CN201310468285.7A 2013-10-09 2013-10-09 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装置和基站控制器 Active CN1045817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8285.7A CN104581771B (zh) 2013-10-09 2013-10-09 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装置和基站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8285.7A CN104581771B (zh) 2013-10-09 2013-10-09 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装置和基站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1771A true CN104581771A (zh) 2015-04-29
CN104581771B CN104581771B (zh) 2018-05-18

Family

ID=53096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8285.7A Active CN104581771B (zh) 2013-10-09 2013-10-09 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装置和基站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8177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2777A (zh) * 2015-11-19 2017-05-3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越区覆盖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6937292A (zh) * 2015-12-31 2017-07-07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栅格划分方法及装置
CN109963286A (zh) * 2017-12-22 2019-07-02 ***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小区越区覆盖判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996279A (zh) * 2017-12-31 2019-07-09 ***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过覆盖小区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866916A (zh) * 2019-11-11 2021-05-28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无线通讯网络覆盖范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30596A1 (en) * 2006-03-02 2007-09-0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wireless user equipment for position assisted network scanning
CN102333320A (zh) * 2011-09-23 2012-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越区覆盖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2480743A (zh) * 2010-11-25 2012-05-30 ***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越区覆盖的定位方法、装置和***
CN102547762A (zh) * 2012-01-17 2012-07-04 华中科技大学 无线蜂窝网络中的越区覆盖自动检测方法
CN102970694A (zh) * 2012-11-26 2013-03-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覆盖检测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30596A1 (en) * 2006-03-02 2007-09-0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wireless user equipment for position assisted network scanning
CN102480743A (zh) * 2010-11-25 2012-05-30 ***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越区覆盖的定位方法、装置和***
CN102333320A (zh) * 2011-09-23 2012-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越区覆盖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2547762A (zh) * 2012-01-17 2012-07-04 华中科技大学 无线蜂窝网络中的越区覆盖自动检测方法
CN102970694A (zh) * 2012-11-26 2013-03-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覆盖检测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2777A (zh) * 2015-11-19 2017-05-3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越区覆盖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6937292A (zh) * 2015-12-31 2017-07-07 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栅格划分方法及装置
CN109963286A (zh) * 2017-12-22 2019-07-02 ***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小区越区覆盖判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963286B (zh) * 2017-12-22 2022-04-05 ***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小区越区覆盖判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996279A (zh) * 2017-12-31 2019-07-09 ***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过覆盖小区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866916A (zh) * 2019-11-11 2021-05-28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无线通讯网络覆盖范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866916B (zh) * 2019-11-11 2022-09-27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无线通讯网络覆盖范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1771B (zh) 2018-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2330B2 (en) Automatic adaptive network planning
CN111742568B (zh) 检测无线电覆盖问题
CN104581771A (zh) 一种越区覆盖识别方法、装置和基站控制器
CN102480739B (zh) 邻区优化方法、以及邻区优化装置
CN101431758B (zh) 一种预测用户位置分布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56147B (zh) 一种室分小区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2083084B (zh) 确定无线网络设备服务覆盖范围的方法及***
WO2014190561A1 (zh) 网络覆盖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929751A (zh) 一种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28393B (zh) 一种***间邻区配置方法及装置
US9820175B2 (en) Geolocation data prioritization system
CN104378776A (zh) 一种检测小区越区覆盖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38833B (zh) 一种邻区优化的方法和设备
CN107113633A (zh) 优化通信网络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KR20210123799A (ko) 기지국의 방위각을 보정하는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11405598A (zh) 室分信号外泄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9218963B (zh) 位置指纹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30359B (zh) 确定网络覆盖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363614A (zh) 一种小区的覆盖方向异常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EP2538710A1 (en)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allocation device and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allocation method
CN113905324A (zh) 基于nsa模式的锚点站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16866976B (zh) 用于农村区域移动网络服务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033434B (zh) 网络覆盖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075690A1 (en) Reduction and geo-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ining data for geolocation predic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CN109996276A (zh) 网络话务定位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