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67800A - 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67800A
CN104567800A CN201410833586.XA CN201410833586A CN104567800A CN 104567800 A CN104567800 A CN 104567800A CN 201410833586 A CN201410833586 A CN 201410833586A CN 104567800 A CN104567800 A CN 104567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servation
over strait
vertical angle
elevation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335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67800B (zh
Inventor
吴迪军
熊伟
曹诗荣
李剑坤
郑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Major Bridg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335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678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67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7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67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67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5/00Measuring height; Measuring distances transverse to line of sight; Levelling between separated points; Surveyors' lev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根据跨海高程测量精度等级选择跨海图形,布置跨海场地;进行海中平台晃动量测试,得出平台全站仪垂直角变化幅度;根据跨海距离、测量等级及仪器级别确定跨海高程测量的测回数及半测回中垂直角观测组数;根据平台晃动量确定一次照准的垂直角读数次数;电子手簿与全站仪连接,设置一次照准垂直角读数次数及相邻两次读数之间的时间间隔等参数,按三角高程法进行同步对向观测,电子手簿自动记录并存储观测数据;利用内业软件计算并输出标准格式的垂直角观测成果表;根据跨海距离、垂直角及仪器高、目标高等观测数据,计算跨海高差观测值。本发明特别适用于测站晃动条件下的全站仪跨海高程传递测量。

Description

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海高程传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测站晃动条件下的全站仪跨海高程测量方法,适用于各种海况条件下海中测量平台或海中桥墩的跨海高程传递测量。
背景技术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规定的跨河水准测量方法,仅适用于跨海路线两端测站处于稳定结构上的跨海高程测量。安置在稳定地面或其他稳定结构物上的全站仪的垂直角变化值小于1秒,但在跨海高程传递测量中,跨海路线的一端或两端位于海中测量平台或桥墩等不稳定结构上,因受海洋潮汐、波浪及风力的作用和影响,这些海中测量平台或桥墩处于不停的轻微晃动之中,使得安置在海中不稳定结构上的全站仪处于不停的晃动之中,全站仪的垂直角变化值可达数十秒甚至数分。在这种测站晃动条件下,现行规范中规定的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含技术要求、限差标准等)不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测站晃动条件下一般跨海高程测量方法不再适用的难题,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海况条件下的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以实现海中测量平台及海中桥墩控制点高程的精确传递。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一种适用于测站晃动条件下的全站仪跨海高程测量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跨海高程测量精度等级选择跨海图形,布置跨海场地;
设置跨海点,用于安置仪器和观测目标,用全站仪或GPS静态相对测量方法精确测定各边长,用精密水准仪或全站仪测量同岸跨海点之间的高差;
2)进行海中测量平台或桥墩晃动量测试,得出平台或桥墩上全站仪垂直角变化幅度;
将全站仪安置在海中测量平台或海中桥墩跨海点上,瞄准对岸观测目标并保持固定;启动全站仪观测和记录程序,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记录n个垂直角数据;计算n个垂直角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即为垂直角变化幅度值;
3)根据跨海距离、测量等级及全站仪级别,确定跨海高程测量的测回数及半测回中垂直角观测组数;
4)根据平台晃动量,即垂直角变化幅度确定每半组观测中一次照准的垂直角读数次数;
5)将电子手簿与全站仪连接,配置电子手簿记录端口通讯参数;设置一次照准垂直角读数次数及相邻两次读数之间的时间间隔参数;按三角高程法进行同步对向观测,电子手簿自动记录并存储观测数据;
6)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完成观测数据的转换计算并输出标准格式的垂直角观测成果表;
7)根据跨海距离、垂直角及仪器高、目标高观测数据,计算跨海高差观测值。
本发明采用多次重复观测读数取均值的垂直角测量方法,结合跨海图形及成果限差标准的改造设计等措施,通过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并研制了自动观测记录及数据处理软件***,有效削弱了海上测站晃动对全站仪垂直角观测值的不利影响,显著提高了跨海高程测量的精度和速度,解决了复杂海况下高精度跨海高程传递测量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测站晃动条件下全站仪跨海高程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2a、b、c是本发明方法的跨海场地三种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平台垂直角测试数据散点图;
图4是本发明方法的全站仪跨海高程测量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述跨海高程测量流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跨海高程测量精度等级选择跨海图形,布置跨海场地;
两跨海测站均位于海中测量平台上,便于频繁调换仪器位置进行多测回观测,因此,一、二等跨海高程测量,按平行四边形[参见图2a]或等腰梯形[参见图2b]方式布置跨海场地,使用2台全站仪进行同步对向观测;三、四等跨海高程测量,按平行四边形[参见图2a]或等腰梯形[参见图2b]方式布置跨海场地,使用2台全站仪进行同步对向观测;或按Z字形[参见图2c]布设跨海场地,使用1台仪器进行观测。
按平行四边形或等腰梯形方式布置跨海场地的4个跨海点A、B、C、D既是仪器安置点,同时也是观测目标设置点,同岸两跨海点可交替安置仪器和目标。按Z字形方式布置跨海场地的B、D是仪器安置点,同时也是观测目标设置点。
各边长及同岸跨海点之间的高差按下列方法测定:
(1)跨海长边AC、BD的长度,采用全站仪或GPS静态相对测量方法精确测定;
(2)同岸跨海点之间的短边AB、CD[参见图2a或图2b],可采用GPS测量、全站仪测距或钢尺量距的方法测定;
(3)同岸跨海点之间的高差hAB、hCD,采用精密水准或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
图2a或图2b中跨海视线长度,即跨海长边AC、BD约为3.9km,按国家二等跨海高程测量精度施测。
2)进行海中测量平台或桥墩晃动量测试,得出平台或桥墩上全站仪垂直角变化幅度;
将全站仪安置在海中测量平台或海中桥墩跨海点上,利用激光对中器和电子水准器,完成仪器的精确整平和对中;转动仪器照准部和望远镜,概略瞄准对岸观测目标并保持固定;启动全站仪观测和记录程序,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记录n个垂直角数据,一般记录50~200个垂直角数据;计算50~200个垂直角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即为垂直角变化幅度值。
测试结果:一个平台上垂直角变化幅度值约150″[参见图3];另一个平台上垂直角变化幅度值约40″。取两个平台垂直角变化幅度值较大者(150″)作为本跨海测段观测方案设计使用的垂直角变化幅度参数值。
3)根据跨海视线长度、测量等级及仪器级别,按表1确定跨海高程测量的测回数及半测回中垂直角观测组数;
表1
注:①当使用0.5秒级及以上测角精度的全站仪,远岸设置单目标观测;或者使用0.5秒级以下测角精度的全站仪,远岸设置上、下两个目标观测时,直接按上表选定半组中的垂直角观测组数。②当使用0.5秒级及以上测角精度的全站仪,远岸设置上、下两个目标观测时,半测回中的组数按表列数值减半。③当使用0.5秒级以下测角精度的全站仪,远岸设置单个目标观测时,半测回中的组数取为表列数值的两倍。
本实施例中,跨海距离为3.9km,精度等级为国家二等,使用Leica TS30全站仪(测角精度为0.5″)进行观测,依据上表确定跨海高程测量的测回数为16×4=64,半测回中垂直角观测组数为10。
4)根据平台晃动量,即垂直角变化幅度确定每半组观测中一次照准的垂直角读数次数m;
根据测站处垂直角变化幅度大小,确定每半组中照准一次远岸目标连续记录的垂直角次数m。并且所需记录次数与垂直角变化幅度大小成正比,即垂直角变化幅度越大,记录次数越多。
本实施例中,垂直角变化幅度为150″,选定记录次数为50。
5)将电子手簿与全站仪连接,配置电子手簿记录端口通讯参数:设置一次照准垂直角读数次数及相邻两次读数之间的时间间隔等参数;按图4所示的三角高程法进行同步对向观测,要求进行外业测量数据自动采集和存储,电子手簿自动记录并存储观测数据。
按图2a平行四边形或图2b等腰梯形方式布设跨海场地,当跨海场地比较宽阔、便于频繁调换仪器、目标位置进行观测时,则应采用变测站双边同步对向观测法进行垂直角观测,观测程序如下:
(1)在A、D点设站,测定仪器及标志的高度;而后同步观测对岸目标,测定αAC、αDB
(2)将两岸仪器及目标的位置互换,即仪器换至B、C点,目标换至A、D点,同步观测对岸目标得αBD、αCA,而后测定仪器及目标的高度;
(3)至此第一个仪器位置的观测结束,两台仪器共完成两个单测回;
(4)在测完半数测回后两岸仪器、目标和观测员相互调岸,进行余下测回的观测。
按图2a平行四边形或图2b等腰梯形方式布设跨海场地,当跨海场地空间狭窄、不便于频繁调换仪器和目标位置进行观测时,则可采用固定测站双边同步对向观测法进行垂直角观测,观测程序如下:
(1)在A、D点设站,测定仪器及目标的高度;而后同步观测对岸远标志C、B,测定αAC、αDB
(2)两端仪器半测回高差分别为hBC=hBA+hAC和hCB=hCD+hDB,两台仪器同一时段对向观测的两个半测回取中数,计算一个单测回的观测高差;
(3)在测完半数测回后,两端仪器、观测员及目标相互调岸,进行余下测回的观测。
按图2c的Z字形布置跨海场地,跨海高程测量的垂直角观测程序是:
(1)将全站仪安置在B上,照准远岸D点的目标,按正、倒镜的顺序依次读记垂直角读数,完成规定组数观测后即构成上半测回观测;
(2)上半测回观测完成后,立刻将全站仪搬至对岸D点,照准远岸B点目标,按规定程序完成下半测回观测。
(3)以上两步构成一个单测回的观测,重复相同程序完成其他测回的观测。
6)利用行业内常用数据处理软件导出观测数据,完成观测数据的转换计算,生成如表2所示标准格式的垂直角观测成果表。
表2
表2中,全站仪三角高程法跨海高程测量每半组观测中一次照准的垂直角观测值等于m次记录的垂直角观测值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αk为第k次记录的垂直角观测值,k=1,2,…,m,m为半组观测中照准一次记录垂直角观测值的个数。
7)参照图3,全站仪三角高程法跨海高程测量半测回观测高差计算公式如下:
h=S tanα+i-v
式中,S为跨海边的水平距离,α为垂直角,i为仪器高,v为目标高。
当采用同步对向观测的方法进行观测时,一个测回的跨海高差按下式计算:
h = 1 2 S ( tan α 1 - tan α 2 ) + 1 2 ( i 1 + v 1 - i 2 - v 2 )
式中,S为跨海边的水平距离,α12为垂直角,i1,i2为仪器高,v1,v2为目标高。
观测高差限差验算公式如下:
(1)当跨海视线长度小于2km时,仍可采用现行规范中的限差公式。
每条边各单测回高差的互差应不大于下式规定的限值:
式中,dH为测回间高差互差限值(mm),MΔ为相应等级的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m),N为单测回的总测回数,S为跨海视线长度(km)。
由图2a、图2b所示平行四边形或等腰梯形的4条边组成的独立闭合环,用同一时段的各条边高差计算闭合差应不大于下式计算的限值:
式中,MW为每千米水准测量相应等级的全中误差限值(mm)。
(2)当跨海视线长度超过2km时,则按下列标准进行外业观测成果的限差验算:
每条边各单测回高差的互差应不大于下式规定的限值:
由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的4条边组成的独立闭合环的高差闭合差应不大于下式计算的限值:
测量成果:本实施例中,实际完成128个测回的观测,构成64个四边形闭合环。经测回高差互差及环闭合差验算后,选取其中88个符合限差规定的测回作为最后的成果,成果精度达到二等水准测量规定要求。
实施例2,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
1)根据跨海高程测量精度等级选择跨海图形,布置跨海场地;
一端测站位于海中测量平台上,便于调换仪器位置进行多测回观测,另一端测站位于空间狭小的海中桥墩墩顶上,不便于频繁调换仪器位置进行多测回观测。按图2a平行四边形或图2b等腰梯形方式布置跨海场地。A、D两点安置仪器,B、C两点上安置测量目标。跨海视线长度(AC、BD)约为2.1km,按国家二等跨海高程测量精度施测。
各边长及同岸跨海点之间的高差按下列方法测定:
(1)AC、BD的长度采用GPS静态相对测量或全站仪精密测距方法精确测定;
(2)同岸跨海点之间的高差[图2a或图2b中AB、CD]采用精密水准或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
2)进行海中测量平台及桥墩晃动量测试,得出平台及桥墩上全站仪垂直角变化幅度;
将全站仪安置在海中测量平台或桥墩跨海点上,利用激光对中器和电子水准器,完成仪器的精确整平和对中;转动仪器照准部和望远镜,概略瞄准对岸观测目标并保持固定;启动全站仪观测和记录程序,按一定间隔连续记录n个垂直角数据,一般按50~200个垂直角数据;计算n个垂直角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即为垂直角变化幅度值。
测试结果:测量平台上垂直角变化幅度约65″;桥墩上垂直角变化幅度小于10″。取垂直角变化幅度较大者(65″)作为本跨海测段观测方案设计使用的垂直角变化幅度参数值。
3)根据跨海距离、测量等级及仪器级别,确定跨海高程测量的测回数及半测回中垂直角观测组数;
根据跨海距离(2.1km)、测量等级(国家二等)及仪器级别(Leica TS30,0.5秒级),按表1确定跨海高程测量的测回数为16×2.1=33.6(取为40),半测回中垂直角观测组数为8。
4)根据平台晃动量,即垂直角变化幅度确定一次照准的垂直角读数次数;
根据测站处垂直角变化幅度大小,本实施例中,垂直角变化幅度为65″,选定记录次数为20。
5)将电子手簿与全站仪连接,配置电子手簿记录端口通讯参数,通过电子手簿设置一次照准垂直角读数次数及相邻两次读数之间的时间间隔等参数,按三角高程法进行同步对向观测,电子手簿自动记录并存储观测数据。
本实施例中,一端测站位于空间狭小的海中桥墩墩顶上,不便于频繁调换仪器和目标位置进行多测回观测,故采用“固定测站双边同步对向观测法”进行垂直角观测,观测程序如下:
(1)在A、D点设站,测定仪器及目标的高度;而后同步观测对岸远标志C、B,测定αAC、αBD
(2)两端仪器半测回高差分别为hBC=hBA+hAC和hCB=hCD+hDB,两台仪器同一时段对向观测的两个半测回取中数,计算一个单测回的观测高差;
(3)在测完半数测回后,两端仪器、观测员及目标相互调岸,进行余下测回的观测。
6)利用内业数据处理软件导出观测数据,并完成观测数据的转换计算,生成如表2所示标准格式的垂直角观测成果表。
7)根据跨海距离、垂直角及仪器高、目标高等观测数据,计算跨海高差观测值。
当采用同步对向观测的方法进行观测时,一个测回的跨海高差按下式计算:
h = 1 2 S ( tan α 1 - tan α 2 ) + 1 2 ( i 1 + v 1 - i 2 - v 2 )
式中:S为跨海边的水平距离,α12为垂直角,i1,i2为仪器高,v1,v2为目标(棱镜)高。
观测高差限差验算公式如下:
本实施例中,跨海视线长度超过2km,则按下列标准进行外业观测成果的限差验算:
每条边各测回高差的互差应不大于下式规定的限值:
式中:dH为测回间高差互差限值(mm),MΔ为相应等级的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m),N为单测回的总测回数,S为跨海视线长度(km)。
由平行四边形或等腰梯形的4条边组成的独立闭合环的高差闭合差应不大于下式计算的限值:
式中,MW为每千米水准测量相应等级的全中误差限值(mm)。
测量成果:本实施例中,实际完成65个单测回的观测。经测回高差互差验算后,选取其中48个符合限差规定的测回作为最后的成果,成果精度达到二等水准测量规定要求。
上述实施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了跨海高程的精确传递测量,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完成的海上高程传递难题。

Claims (12)

1.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跨海高程测量精度等级选择跨海图形,布置跨海场地;
设置跨海点,用于安置仪器和观测目标,用全站仪或GPS静态相对测量方法精确测定各边长,用精密水准仪或全站仪测量同岸跨海点之间的高差;
2)进行海中测量平台或桥墩晃动量测试,得出平台或桥墩上全站仪垂直角变化幅度;
将全站仪安置在海中测量平台或海中桥墩跨海点上,瞄准对岸观测目标并保持固定;启动全站仪观测和记录程序,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记录n个垂直角数据;计算n个垂直角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即为垂直角变化幅度值;
3)根据跨海距离、测量等级及全站仪级别,确定跨海高程测量的测回数及半测回中垂直角观测组数;
4)根据平台晃动量,即垂直角变化幅度确定每半组观测中一次照准的垂直角读数次数;
5)将电子手簿与全站仪连接,配置电子手簿记录端口通讯参数;设置一次照准垂直角读数次数及相邻两次读数之间的时间间隔参数;按三角高程法进行同步对向观测,电子手簿自动记录并存储观测数据;
6)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完成观测数据的转换计算并输出标准格式的垂直角观测成果表;
7)根据跨海距离、垂直角及仪器高、目标高观测数据,计算跨海高差观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一、二等跨海高程测量,按平行四边形或等腰梯形方式布设跨海场地,使用2台全站仪进行同步对向观测;
三、四等跨海高程测量按平行四边形或等腰梯形方式布设跨海场地,使用2台全站仪进行同步对向观测;或按Z字形布设跨海场地,使用1台仪器进行观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按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方式布置跨海场地的4个跨海点A、B、C、D既是仪器安置点,同时也可以是观测目标设置点,同岸两跨海点交替安置仪器和目标;按Z字形方式布置跨海场地的2个拐点B、D是仪器安置点,同时也是观测目标设置点;
各边长及同岸跨海点之间的高差按下列方法测定:
(1)跨海长边AC、BD的长度,采用全站仪或GPS静态相对测量方法精确测定;
(2)同岸跨海点之间的短边AB、CD,采用GPS测量、全站仪测距或钢尺量距的方法测定;
(3)同岸跨海点之间的高差hAB、hCD,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或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启动全站仪观测和记录程序,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记录50~200个垂直角数据,计算50~200个垂直角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即为垂直角变化幅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根据测站处垂直角变化幅度大小,确定每半组中照准一次远岸目标连续记录的垂直角次数m,并且所需记录次数与垂直角变化幅度大小成正比,即垂直角变化幅度越大,记录次数越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按平行四边形或等腰梯形方式布置跨海场地,当跨海测站处比较宽阔时,应采用变测站双边同步对向观测法进行垂直角观测,观测程序如下:
(1)在A、D点设站,测定仪器及标志的高度;而后同步观测对岸目标,测定αAC、αDB
(2)将两岸仪器及本岸目标的位置互换,即仪器换至B、C点,目标换至A、D点,同步观测对岸目标得αBD、αCA,而后测定仪器及目标的高度;
(3)至此第一个仪器位置的观测结束,两台仪器共完成两个单测回;
(4)在测完半数测回后两岸仪器、目标和观测员相互调岸,进行余下测回的观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按平行四边形或等腰梯形方式布置跨海场地,当跨海测站处空间狭窄、不便于频繁调换仪器和目标位置进行观测时,则采用固定测站双边同步对向观测法进行垂直角观测,观测程序如下:
(1)在A、D点设站,测定仪器及目标的高度;而后同步观测对岸远标志C、B,测定αAC、αDB
(2)两端仪器半测回高差分别为hBC=hBA+hAC和hCB=hCD+hDB,两台仪器同一时段对向观测的两个半测回取中数,计算一个单测回的观测高差;
(3)在测完半数测回后,两端仪器、观测员及目标相互调岸,进行余下测回的观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按Z字形布置跨海场地,跨海高程测量的垂直角观测程序是:
(1)将全站仪安置在B上,照准远岸D点的目标,按正、倒镜的顺序依次读记垂直角读数,完成规定组数观测后即构成上半测回观测;
(2)上半测回观测完成后,立刻将全站仪搬至对岸D点,照准远岸B点目标,按规定程序完成下半测回观测;
(3)以上两步构成一个单测回的观测,重复相同程序完成其他测回的观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全站仪三角高程法跨海高程测量每半组观测中一次照准的垂直角观测值等于m次记录的垂直角观测值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αk为第k次记录的垂直角观测值,k=1,2,…,m,m为半组观测中照准一次记录垂直角观测值的个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全站仪三角高程法跨海高程测量半测回观测高差计算公式如下:
h=Stanα+i-v
式中,S为跨海边的水平距离,α为垂直角,i为仪器高,v为目标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采用同步对向观测的方法进行观测时,一个测回的跨海高差按下式计算:
h = 1 2 S ( tan α 1 - tan α 2 ) + 1 2 ( i 1 + v 1 - i 2 - v 2 )
式中,S为跨海边的水平距离,α12为垂直角,i1,i2为仪器高,v1,v2为目标高。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观测高差限差验算公式如下:
当跨海视线长度小于2km时,采用现行规范中的限差公式,
每条边各单测回高差的互差应不大于下式规定的限值:
式中,dH为测回间高差互差限值(mm),MΔ为相应等级的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m),N为单测回的测回数,S为跨海视线长度(km);
平行四边形或等腰梯形的4条边组成的独立闭合环,用同一时段的各条边高差计算闭合差应不大于下式计算的限值:
式中,MW为每千米水准测量相应等级的全中误差限值(mm);
当跨海视线长度超过2km时,则按下列标准进行外业观测成果的限差验算:
每条边各单测回高差的互差应不大于下式规定的限值:
由平行四边形或等腰梯形的4条边组成的独立闭合环的高差闭合差应不大于下式计算的限值:
CN201410833586.XA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 Active CN104567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3586.XA CN104567800B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33586.XA CN104567800B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7800A true CN104567800A (zh) 2015-04-29
CN104567800B CN104567800B (zh) 2017-01-11

Family

ID=53084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33586.XA Active CN104567800B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6780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3077A (zh) * 2015-10-14 2015-12-30 刘海 一种全智能标高仪、标高***以及施工标高测量方法
CN106767738A (zh) * 2017-03-14 2017-05-31 中交第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跨海长距离角度测量方法及***
CN106840090A (zh) * 2017-03-14 2017-06-13 中交第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跨海高程测量方法及***
CN111688874A (zh) * 2020-05-27 2020-09-22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浪涌条件下的组合式稳定平台及应用
CN111750826A (zh) * 2020-06-29 2020-10-09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二等跨江水准外业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和***
CN113551643A (zh) * 2021-07-29 2021-10-26 中冀建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及***
CN114046770A (zh) * 2021-09-22 2022-02-15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沉降观测测量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8156A (zh) * 2011-07-20 2011-12-21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二等水准点上桥测量方法
CN103115609A (zh) * 2013-02-07 2013-05-22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温度的桥梁三角高程传递修正方法
KR101301667B1 (ko) * 2010-07-13 2013-08-29 유민규 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거리, 높이, 길이 측정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01667B1 (ko) * 2010-07-13 2013-08-29 유민규 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거리, 높이, 길이 측정 방법
CN102288156A (zh) * 2011-07-20 2011-12-21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二等水准点上桥测量方法
CN103115609A (zh) * 2013-02-07 2013-05-22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温度的桥梁三角高程传递修正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101-2009: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
吴迪军: "关于三角高程跨河水准测量限差的探讨", 《地理空间信息》 *
闵阳: "超长跨海GPS三角高程传递——以港珠澳大桥为例", 《铁道勘察》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3077A (zh) * 2015-10-14 2015-12-30 刘海 一种全智能标高仪、标高***以及施工标高测量方法
CN106767738A (zh) * 2017-03-14 2017-05-31 中交第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跨海长距离角度测量方法及***
CN106840090A (zh) * 2017-03-14 2017-06-13 中交第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跨海高程测量方法及***
CN106767738B (zh) * 2017-03-14 2019-07-16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跨海长距离角度测量方法及***
CN106840090B (zh) * 2017-03-14 2019-07-26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跨海高程测量方法及***
CN111688874A (zh) * 2020-05-27 2020-09-22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浪涌条件下的组合式稳定平台及应用
CN111750826A (zh) * 2020-06-29 2020-10-09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二等跨江水准外业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和***
CN113551643A (zh) * 2021-07-29 2021-10-26 中冀建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及***
CN113551643B (zh) * 2021-07-29 2022-09-09 中冀建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及***
CN114046770A (zh) * 2021-09-22 2022-02-15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沉降观测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67800B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7800A (zh) 一种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方法
CN110260840B (zh) 跨海长桥桥墩绝对沉降量的测量方法及***
CN104634267B (zh) 一种桥门式起重机上拱度测量方法
CN103499340B (zh) 一种实现大高差高程竖直传递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4280013A (zh) 基于测量坐标确定岩体结构面产状的方法
CN106595583A (zh) 一种rtk测量接收机倾斜测量方法
CN103090812A (zh) 一种隧道变形监测***及方法
CN109297463A (zh) 一种跨河水准测量方法
CN108871266A (zh) 一种基于中间法三角高程方法的自动化沉降监测方法
CN102621559B (zh) 便携式gps-rtk快速辅助测量墙角点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4674855B (zh) 一种基于差分技术的基坑位移监测方法
CN106840129A (zh) 一种快速测量地铁管片中心三维坐标的方法
CN102607516A (zh) 测量核电工程中的基准的高程的方法
CN101458077B (zh) 一种测量高差的方法及数字化装置
CN107677242A (zh) 一种垂线偏差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8917706A (zh) 一种gnss水准测量方法
CN103674065A (zh) 一种滑动式测斜仪检测装置
CN205712222U (zh) 一种基坑边缘竖向沉降的监测装置
CN102865853B (zh) 一种基于倾斜基面光电跟踪测量设备的快速高精度引导方法
CN113189660B (zh) 一种阵列式陆地时变重力和梯度场的观测方法和***
CN104596485A (zh) 一种摄影超站仪单相片测定竖直目标物任意处高度及宽度方法
CN204128566U (zh) 一种惯组标定用北向基准稳定性评估测试装置
CN207991553U (zh) 一种用于闸门门槽安装过程中的测量装置
CN206489178U (zh) 陆基船舶航速测量装置
CN106468549B (zh) 基于rtk***的建筑施工垂直度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