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36057A - 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36057A
CN104536057A CN201410840218.8A CN201410840218A CN104536057A CN 104536057 A CN104536057 A CN 104536057A CN 201410840218 A CN201410840218 A CN 201410840218A CN 104536057 A CN104536057 A CN 104536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vity
value
monitoring
relative
monitoring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402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36057B (zh
Inventor
郭金运
于红娟
孔巧丽
刘新
刘智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84021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360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36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6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36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60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其以物理大地测量理论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理论依据,采用在矿区内选择重力观测基准点,并在煤矿开采的地表下沉区域内或煤层主断面上选择特征点作为监测点,根据煤层开采工作面的进度,使用相对重力仪,分期对监测点与重力观测基准点之间的相对重力值进行监测;进而计算出该监测点在该相邻两期之间的重力变化值,进而计算出该监测点的地表下沉值。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监测基础数据采集仪器简单,测量精度高、监测结果准确可靠,且操作高效、简便等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仅能提供几何意义上的数值,而且能够反映出某些物理机制,如地下物质的迁移和地表高程的变化。

Description

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监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地表沉陷将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煤矿开采沉陷监测是煤矿采动过程中的一项必要任务,此项任务的完成不仅能够揭示煤矿沉陷的基本规律,可以用来判别建筑物构筑物等受开采影响的程度,及时对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搬迁,或就地重建,而且对促进矿井安全生产和正常生产、提高经济技术效益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而如何能够及时高效地监测煤矿引起的地表沉陷,这就需要高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监测地面沉降的经典方法主要是精密水准测量,基于卫星技术的GPS、合成孔径雷达(InSAR)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也逐步用于地表沉陷监测。其中,GPS可以高效率的监测高程变化,但是需要足够长时间的数据记录和专用的环境影响改正模型来获取毫米级的观测精度;InSAR提供有限空间分辨率的二维表面的变形,但精度通常由于SAR图像、地形效应和大气效应的空间改正而降低;精密水准测量在获取高精度的水准测量数据,尤其区域较大时,既费时又费力;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极高的数据采集率,但是在采集数据时需要考虑视场的通视情况,此外,由于地面激光三维扫描采样的非连续性,可能导致设定的变形监测点未能成为激光扫描仪的采样点,从而不适合煤矿沉陷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监测效率高、操作简便、测量精度高、监测结果真实可靠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矿区内选择一个重力观测基准点,并在煤矿开采的地表下沉区域内或煤层主断面上选择特征点作为监测点,根据煤层开采工作面的进度,使用相对重力仪,分期对监测点相对于重力观测基准点的相对重力值进行监测;
第二步,选取相邻两期的相对重力值,以在后一期的相对重力值减去在前一期的相对重力值,计算出该监测点在该相邻两期之间的重力变化值;
第三步,使用相对重力仪,先在监测点位置处的零高度处先测定第一重力值,后在监测点位置处的上方某单位高度处测定第二重力值,将第二重力值减去第一重力值得到重力值差;
重复上述第一重力值和第二重力值的测定数次,取所得重力差值的平均值;
再用所得重力差值的平均值除以单位高度的数值,得到该监测点的重力梯度值;
或者,
将相对重力仪置于支架的不同高度位置处h2、h1,分别测出上、下高度的相对重力值g2、g1,按如下公式(4)计算出重力梯度值:
grad ( g ) = g 2 - g 1 h 2 - h 1 - - - ( 4 )
第四步,按如下公式(3)计算出该监测点的地表下沉值:
ΔH = 1 grad ( g ) ( Δg + GM 0 R 2 ) - - - ( 3 )
上式(3)中:
grad(g)为重力垂直梯度;
G为万有引力常数;
R为开采煤炭质心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
M0为采出的煤炭重量;
△g为监测点在相邻两期之间的重力变化值。
优选为,上述采出的煤炭重量由称重计量的方式获得。
进一步优选,上述采出的煤炭重量是按照如下公式(2)计算得出:
上式(2)中:
L2为煤层开采宽度;
L1为煤层开采长度;
m煤厚为开采煤层厚度;
ρ为煤层密度;
v为沿煤层开采长度方向上的采掘工作面的推进速度。
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相对于繁琐费时的水准测量方法,上述重力观测监测点的布置比较自由,观测过程中不需要考虑能见度或视野的通视情况,受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小;
更为重要的是,上述技术方案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其不仅能提供几何意义上的数值,而且能够反映出某些物理机制(如,地下物质的迁移和地表高程的变化);而现有技术中,无论是GPS,水准测量还是其他的观测技术,它们只是给出了几何意义上的数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煤矿开采沉降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重力测量所用的相对重力仪的观测精度可达10-8m/s2量级,测量精度较高(例如,加拿大Scintrex公司制造的数字式CG-5相对重力仪,其采用微处理器装置,可以实现自动测量;其传感器为无静电熔石英弹簧,设计精度可达5×10-8m/s2,读数分辨率为1×10-8m/s2),因而,监测结果准确度高、真实可靠;
而且,由于监测过程简单,所需测量的数据(项目)少,偶然误差出现的几率相对较小。这进一步保证了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上述技术方案的煤矿开采沉降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所用工器具少、监测过程的操作十分简便,可有一人独立操作,并且每个监测点用时很短,尤其在区域较大时,上述相对重力测量方法的监测效率优势十分明显。
为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详细说明其工作原理和理论依据:
煤矿开采沉陷引起的地面监测站重力的变化主要包括地表观测站的下沉引起的重力变化和煤层开采后地下质量的减少而引起的地表观测站重力值的变化。
一般地区的重力变化与高程变化呈线性负相关,可以通过重力梯度值实现重力变化和高程变化之间的相互转换;而质量变化所造成的重力变化与质量变化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煤矿开采区域,除了煤矿开采之外没有其他的质量变化,那么地表监测点重力变化是由地下煤炭质量减少和地表高程降低共同引起的。
根据物理大地测量理论,在质量没有变化情况下,重力变化与高程变化成反比;在没有高程变化前提下,重力变化反映了地下质量迁移;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重力变化应与质量变化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设在煤矿采掘区的地表布设了监测点A(x,y),高程沉降为(设沉降为正值),采出的煤炭重量(或煤炭开采量)为M0,那么在点A的重力变化△g为:
上式(1)中:
grad(g)为重力垂直梯度;
G为万有引力常数;
ρ为煤层密度;
R为开采煤炭质心点(x0,y0,z0)与监测点(x,y,z)之间的距离,即
R = ( x - x 0 ) 2 + ( y - y 0 ) 2 + ( z - z 0 ) 2 ;
△gH为地表观测站的下沉引起的重力变化;
△gm为煤层开采后地下质量的减少而引起的地表观测站重力值的变化。
采出的煤炭重量可由煤炭称重计量的方式获得;
或者,
通过如下公式(2)计算得到:
上式(2)中:
L2为煤层开采宽度;
L1为煤层开采长度;
m煤厚为开采煤层厚度;
ρ为煤层密度;
v为沿煤层开采长度方向上的采掘工作面的推进速度。
如果进行某一监测点的重力测量,已知开采区域位置和开采量,就可以由上述公式(1)计算出该监测点的地表下沉值:
ΔH = 1 grad ( g ) ( Δg + GM 0 R 2 ) - - - ( 3 )
基于以上原理,可以看出:根据矿区实际情况布设由若干监测点组成的重力监测网,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就可对各监测点进行重力测量和煤炭质量称重,并根据上式(3)计算出各监测点的地表下沉值。
简言之,相对重力测量是测定两个位置的重力差值,也就是由一已知重力点位作为基准,利用其与未知点位的重力较差求得该未知点位的相对重力值。
从上述工作原理不难看出,本发明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监测基础数据采集仪器简单,测量精度高、监测结果准确可靠,且操作高效、简便等有益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上述技术方案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其不仅能提供几何意义上的数值,而且能够反映出某些物理机制(如,地下物质的迁移和地表高程的变化);而现有技术中,无论是GPS,水准测量还是其他的观测技术,它们只是给出了几何意义上的数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相对重力监测点布置情况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K:重力监测基准点;
矩形ABDE区域:采空区;
XOY:直角坐标系;
线段DE:工作面推进停采线;
测线1:沿走向主断面的观测线;
测线2:沿倾向主断面的观测线;
线段BC:工作面长度;
线段AB:工作面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以某一煤矿为例,在矿区内有一重力观测基准点K,该点的重力值不变。如图1所示,工作面走向长1000米,倾向宽200米。
为简便,图1中仅给出了沿煤层走向主断面和倾向主断面的监测点的点位布置情况。如图1所示,图中共47个重力监测点。
就以前两期的相对重力监测为例,在工作面开采前使用相对重力仪对重力监测点进行一次相对重力监测,当工作面推进约240米时,如图中线DE所示的位置时,再进行一次相对重力监测。
第二步,计算得到此相邻两期的监测点的重力变化值(详见下表1)
表1:各监测点的重力变化值(单位10-8m/s2)
监测点编号 9 25 41 57 73 89 105 121 137 153 169
重力变化值 -1 -1 -1 -1 -1 -1 -1 -2 -2 -2 -2
监测点编号 185 201 217 233 249 257 258 259 260 261 269
重力变化值 -2 -3 -3 -3 -3 -3 -3 -3 -3 -3 -3
监测点编号 270 271 272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81
重力变化值 -3 -3 -3 -3 -3 -2 -2 -2 -3 -3 3
监测点编号 297 313 329 345 361 377 393 409 425 441 457
重力变化值 19 57 124 214 303 362 368 318 232 140 68
监测点编号 473 489 505
重力变化值 25 5 -2
第三步,由于煤矿区域较小,区域重力垂直梯度的变化不大,在该区域内选择一些监测点测量重力梯度值,并取平均得到该区域的重力垂直梯度值。即使用相对重力仪,先在监测点位置处的零高度处先测定第一重力值,后在监测点位置处的上方某单位高度处测定第二重力值,将第二重力值减去第一重力值得到重力值差;重复上述第一重力值和第二重力值的测定数次,取所得重力差值的平均值;再用所得重力差值的平均值除以单位高度的数值,得到该监测点的重力梯度值;
或者,
将相对重力仪置于支架的不同高度位置处h2、h1,分别测出上、下高度的相对重力值g2、g1,按如下公式(4)计算出重力梯度值:
grad ( g ) = g 2 - g 1 h 2 - h 1 - - - ( 4 )
经过多测量得到该区域的重力梯度值大小约为0.3086mGal/m。
第四步,按如下公式(3)计算出该监测点的地表下沉值:
ΔH = 1 grad ( g ) ( Δg + GM 0 R 2 ) - - - ( 3 )
上式(3)中:
grad(g)为重力垂直梯度,由第三步知其值大小约为0.3086mGal/m;
G为万有引力常数,取值为6.67259×10-11Nm2/kg2
R为开采煤炭质心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煤炭质心位置不断移动,所以R和工作面的推进位置有关;
M0为采出的煤炭重量;
△g为监测点在相邻两期之间的重力变化值(详见表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出的煤炭重量由称重计量的方式获得。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出的煤炭重量是按照如下公式(2)计算得出:
上式(2)中:
L2为煤层开采宽度200米;
L1为煤层开采推进长度约240米;
m煤厚为开采煤层厚度3.67米;
ρ为煤层密度为1.2×103kg/m3
v为沿煤层开采长度方向上的采掘工作面的推进速度。
由上述所述,可以计算得到当工作面推进240米时,根据煤炭称重或公式(2)得到煤炭开采质量约为21.14万吨,由此可以计算出煤炭开采引起的重力变化值,进一步可得到第四步所要求的各监测点的下沉值(详见下表2)。
表2:本实施例所计算出的各重力监测点的下沉值与水准法测量所得下沉值对比情况表
                                           (单位:mm)
监测点编号 9 25 41 57 73 89 105 121 137 153 169
本实施例 0 0 0 0 0 0 0 0 0 0 0
水准法测量 -1 1 -2 1 1 3 -2 -4 3 5 -4
监测点编号 185 201 217 233 249 257 258 259 260 261 269
本实施例 0 0 0 0.2 1.1 0 0 0.2 0.5 1.3 1.3
水准法测量 -3 2 -3 4 6 -4 -3 5 1 4 -8
监测点编号 270 271 272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81
本实施例 0.5 0.2 0 2.5 4.0 5.3 5.8 5.3 4.0 2.5 24.0
水准法测量 -8 5 7 -3 8 6 4 2 8.0 5 34
监测点编号 297 313 329 345 361 377 393 409 425 441 457
本实施例 78.1 201.8 419.8 712.7 1004.8 1195.8 1214.6 1054.1 774.4 474.0 237.7
水准法测量 74 207 411 718 1011 1191 1208 1050 771 479 230
监测点编号 473 489 505
本实施例 96.1 31.0 7.9
水准法测量 102 34 10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可靠性,用四等水准测量监测点进行了水准测量,与本发明观测值进行了对比,并计算了所有监测点残差的统计值(详见下表3)。
表3:本实施例所得结果与水准法测量所得结果二者之间的残差值统计表
统计量 MAX MIN MEAN RMS STD
残差(mm) 9.3 -10.0 -0.1 4.7 4.7
从上表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所得结果与水准法测量所得结果二者之间的最大残差值MAX为9.3mm,最小残差值MIN为-10mm,均方根RMS和标准偏差STD均小于5mm。
根据煤矿开采相关规定,地表下沉值达到10mm的点认为是移动盆地的边界点,即认为是开始下沉的点。
因此,相对于水准测量,本发明的重力测量得到的下沉值与水准测量值是基本一致的。

Claims (3)

1.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矿区内选择一个重力观测基准点,并在煤矿开采的地表下沉区域内或煤层主断面上选择特征点作为监测点,根据煤层开采工作面的进度,使用相对重力仪,分期对监测点相对于重力观测基准点的相对重力值进行监测;
第二步,选取相邻两期的相对重力值,以在后一期的相对重力值减去在前一期的相对重力值,计算出该监测点在该相邻两期之间的重力变化值;
第三步,使用相对重力仪,先在监测点位置处的零高度处先测定第一重力值,后在监测点位置处的上方某单位高度处测定第二重力值,将第二重力值减去第一重力值得到重力值差;
重复上述第一重力值和第二重力值的测定数次,取所得重力差值的平均值;
再用所得重力差值的平均值除以单位高度的数值,得到该监测点的重力梯度值;
或者,
将相对重力仪置于支架的不同高度位置处h2、h1,分别测出上、下高度的相对重力值g2、g1,按如下公式(4)计算出重力梯度值:
grad ( g ) = g 2 - g 1 h 2 - h 1 - - - ( 4 )
第四步,按如下公式(3)计算出该监测点的地表下沉值:
ΔH 1 grad ( g ) ( Δg + GM 0 R 2 ) - - - ( 3 )
上式(3)中:
grad(g)为重力垂直梯度;
G为万有引力常数;
R为开采煤炭质心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
M0为采出的煤炭重量;
△g为监测点在相邻两期之间的重力变化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出的煤炭重量由称重计量的方式获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出的煤炭重量是按照如下公式(2)计算得出:
上式(2)中:
L2为煤层开采宽度;
L1为煤层开采长度;
m煤厚为开采煤层厚度;
ρ为煤层密度;
v为沿煤层开采长度方向上的采掘工作面的推进速度。
CN201410840218.8A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360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0218.8A CN104536057B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40218.8A CN104536057B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6057A true CN104536057A (zh) 2015-04-22
CN104536057B CN104536057B (zh) 2017-08-25

Family

ID=52851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4021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36057B (zh) 2014-12-30 2014-12-30 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3605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6780A (zh) * 2016-01-15 2017-02-22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一种利用重力非跨越式探测地下空间的方法
CN106772651A (zh) * 2016-12-06 2017-05-31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利用高精度重力勘探寻找覆盖区矽卡岩型铜金矿的方法
CN106908031A (zh) * 2017-02-27 2017-06-30 黑龙江科技大学 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的监测方法
CN107219560A (zh) * 2017-05-27 2017-09-29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量及稳定性评估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93222A1 (en) * 1999-12-13 2003-05-15 Ola Eik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seafloor subsidence and for gravity monitoring an underground hydrocarbon reservoir
US20080115374A1 (en) * 2006-11-20 2008-05-22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Pty - Limited Gravity Gradiometer
CN103234519A (zh) * 2013-04-22 2013-08-07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gps和静力水准测量的地面沉降监测预警***
CN203908552U (zh) * 2014-04-30 2014-10-29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一种地面沉降水准测量监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93222A1 (en) * 1999-12-13 2003-05-15 Ola Eik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seafloor subsidence and for gravity monitoring an underground hydrocarbon reservoir
US20080115374A1 (en) * 2006-11-20 2008-05-22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Pty - Limited Gravity Gradiometer
CN103234519A (zh) * 2013-04-22 2013-08-07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gps和静力水准测量的地面沉降监测预警***
CN203908552U (zh) * 2014-04-30 2014-10-29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一种地面沉降水准测量监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华昌才 等: "微重力监测地面沉降", 《地壳形变与地震》 *
玄松柏 等: "现今太原盆地重力变化与地表沉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赵珞成 等: "重力梯度同步观测方法",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6780A (zh) * 2016-01-15 2017-02-22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一种利用重力非跨越式探测地下空间的方法
CN106436780B (zh) * 2016-01-15 2018-08-17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一种利用重力非跨越式探测地下空间的方法
CN106772651A (zh) * 2016-12-06 2017-05-31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 利用高精度重力勘探寻找覆盖区矽卡岩型铜金矿的方法
CN106908031A (zh) * 2017-02-27 2017-06-30 黑龙江科技大学 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的监测方法
CN106908031B (zh) * 2017-02-27 2019-11-01 黑龙江科技大学 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的监测方法
CN107219560A (zh) * 2017-05-27 2017-09-29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量及稳定性评估方法
CN107219560B (zh) * 2017-05-27 2018-03-16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重力异常的矿山采空区变形量及稳定性评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6057B (zh) 2017-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9322B (zh) 一种输电线路塔基三维位移轨迹高精度监测方法
CN104007464B (zh) 一种tsp炮孔量测及装药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CN104536057A (zh) 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的相对重力监测方法
CN102607512A (zh) 矿区沉陷车载式激光测量方法
Prokešová et al. Kinematic behaviour of a large earthflow defined by surface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DEM differencing, and ERT imaging
CN103727920B (zh) 基于大地水准面模型测量水准高差的方法
CN110118516B (zh) 开采沉陷区地表裂缝测量方法
Mantey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ockpile volume estimation using UAV and GPS techniques
Owczarz A review of geodetic and remote sensing methods used for detecting surface displacements caused by mining
CN205482763U (zh) 一种基于三维坐标系的煤矿巷道底鼓测量装置
Lyness The gravimetric detection of mining subsidence
CN105589104A (zh) 一种断裂构造对冲击地压影响的确定方法
Marendić et 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Kostanjek landslide in Croatia using multiple sensor networks and UAV
Mihalinec et al. Risk identification in landslide monitoring
Froese et al. Mapping and monitoring coal mine subsidence using LiDAR and InSAR
Samieinejad et al. A field investigation of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rrestrial photogrammetry to characterize geometric properties of discontinuities in open-pit slopes
CN205317207U (zh) 一种地质测绘架
Brady et al. Surface-gravity monitoring of the gas cap water injection project, Prudhoe Bay, Alaska
Zahorec et al. Estimation of Bouguer correction density based on underground and surface gravity measurements and precise modelling of topographic effects–two case studies from Slovakia
Bányai et al. Monitoring strategy of geological hazards using integrated three-dimensional InSAR and GNSS technologies with case study
Mentes et al. Recurring mass movements on the Danube's bank at Dunaszekcső (Hungary) observed by geodetic methods
Dai et al. Application of UAV photogrammetry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bandoned open-pit mines,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China
CN113031091A (zh) 一种判断高密度直立矿体深部延伸的坑道重力方法
Voina et al. CONSIDERATIONS ON THE WAYS OF DETERMINING THE MOVEMENT OF THE EARTH'S SURFACE DUE TO THE PHENOMENON OF SUBSIDENCE.
Even Tzur et al. Two-steps analysis of movement of the Kfar-Hanassi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