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29693B - 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29693B
CN104529693B CN201410770188.8A CN201410770188A CN104529693B CN 104529693 B CN104529693 B CN 104529693B CN 201410770188 A CN201410770188 A CN 201410770188A CN 104529693 B CN104529693 B CN 1045296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nyl chloride
coupling reaction
chloromethanes
dichloromethane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701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29693A (zh
Inventor
师海波
罗云
邓敏
周杰
徐慧远
胡燕
邹斯国
杨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bin Tianyua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bin Tianyua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bin Tianyua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bin Tianyua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701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296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29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9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29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96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它以氯甲烷和二氯甲烷为原料,氯甲烷与氧气氧化偶联,二氯甲烷与氢气加氢偶联;在催化剂具有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活性的条件下,氯甲烷中通入氧气发生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在具有加氢活性的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二氯甲烷中通入氢气发生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将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生成的副产物二氯甲烷作为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的原料;将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生成的副产物氯甲烷作为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原料。本发明方法联合使用氯甲烷氧化偶联和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制备氯乙烯,相对于单一的反应,氯乙烯的选择性更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原料甲烷氯化物的利用率和氯乙烯单体收率。

Description

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氯乙烯单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以甲烷氯化物为原料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氯乙烯(CH2CHCl)是一种应用于高分子化工重要的单体,工业上大量用作生产聚氯乙烯(PVC)。目前,工业上生产氯乙烯单体的方法主要有乙烯法和乙炔法两种工艺路线。
乙炔法以乙炔为原料,在汞触媒(氯化汞负载于活性炭上)作用下,与氯化氢反应合成氯乙烯单体,氯乙烯单体聚合成为PVC。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乙炔转化率≥98%,氯乙烯选择性>99%,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PVC生产方法。该方法主要有两个缺点,一是需要使用汞触媒,存在严重的汞污染问题;二是用于生产乙炔的电石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高耗能和高污染问题。
乙烯法以乙烯为原料,与氯气发生氯化反应生成二氯乙烷,二氯乙烷热裂解生成氯乙烯单体,氯乙烯单体再聚合成为PVC。该方法具有生产装置规模大、综合能耗低、单体纯度高的优点。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石油乙烯法制PVC工艺路线也开始受到原料成本日益增加的困扰。
富煤贫油的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乙烯资源较为稀缺,而电石乙炔资源相对丰富,因此,在我国PVC行业中,氯乙烯单体生产以乙炔法为主,其产能约占总产能的80%左右。然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国内外针对乙炔法PVC行业制定了严厉的环保公约和环保法规,限期要求其实现低汞化和无汞化。此外,我国的汞资源也正在枯竭,而在国际上欧盟已经开始禁止汞的出口贸易,这表明即使不考虑汞污染问题,采用乙炔法生产PVC的企业也将面临无汞可用的尴尬局面。因此,对于乙炔法PVC行业来说,若想实现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彻底解决汞污染问题。
从上世纪50年代起,科研人员就开始了无汞触媒的探索工作。在此过程中,人们发现钯、金、铂等贵金属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但是其成本太高;铜、锡、铋、钡等贱金属催化剂成本较低,但是其催化效果较差。因此,直到目前为止,大家还没有找到一种经济高效的无汞触媒来替代汞触媒。
氯乙烯生产除了以乙烯或乙炔为原料外,也有一些科研工作者尝试以其他化合物为原料来合成氯乙烯。
在美国专利US4737594中,介绍了一种氯乙烯的制备方法,此方法与使用石油乙烯为原料生产氯乙烯的传统方法不同,其特点是使用天然气为起始原料,先直接氯化为氯甲烷,或先制成甲醇再转化为氯甲烷。然后使氯甲烷进行缩合反应,之后所得缩合产物进行氧氯化反应,最后氧氯化产物脱氯化氢得到氯乙烯。从该专利的内容看,其核心反应仍然是乙烯的氧氯化反应,只不过乙烯来源于天然气制成的氯甲烷缩合反应,而不是来源于传统石油工业中的石脑油或轻烃裂解反应。
在法国专利FR2711649中,介绍了一种生产不饱和烃,特别是氯乙烯的方法。其特点是将氯甲烷和氯气混合(氯甲烷和氯气摩尔比为3:1~100:1),然后在700~1300 ℃进行反应。在专利给出的一个实施例中,氯甲烷转化率为13%,产物选择性分别为氯乙烯31%,乙炔18%,乙烯10%,甲烷19%,二氯甲烷17%。该专利发明人Paul-Marie在《Methane to Vinyl Chloride by “Chloro-Pyrolysis” of Methyl Chloride》(Studies in Surface Science and Catalysis,1997,Vol. 107, 269-274)一文中,将这个工艺过程命名为MTVC(甲烷制氯乙烯工艺),并指出该工艺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甲烷的氯化,第二步是在氯气存在下,不使用固体催化剂,使氯甲烷发生热裂解生成氯乙烯和乙炔。Paul-Marie还认为反应属于自由基机理,C2烃类的选择性由下面两个反应控制:
CH2Cl• + CH2Cl• → C2H4Cl2 (1)
CH2Cl• + Cl2 → CH2Cl2 + Cl• (2)
在美国专利US7253328中,介绍了一种由氯甲烷和二氯甲烷反应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此方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氯甲烷和二氯甲烷气相反应生成氯乙烯和氯化氢,反应温度为300~500 ℃,催化剂可为氧化铝凝胶、γ-氧化铝、活性氧化铝负载氯化锌、硅铝酸盐、沸石、以及硅铝磷酸盐。
反应的方程式为:
CH3Cl + CH2Cl2 → CH2CHCl + 2HCl
可能的反应机理为:
CH3Cl + H2O → CH3OH + HCl (1)
CH3OH + CH2Cl2 → CH3OCH2Cl + HCl (2)
CH3OCH2Cl → CH2CHCl + H2O (3)
根据反应机理,该专利认为催化剂中含有适量的水会有助于反应的进行。
受到美国专利US7253328的启发,国内有关院校也初步开展了采用甲烷氯化物为起始原料合成氯乙烯的探索。
刘慧娟等人在《甲烷氯化物催化偶联合成氯乙烯单体新技术》(四川化工,2011年,第14卷,6~9页)一文中对甲烷氯化物合成氯乙烯进行了探索:(1)当以氯甲烷为主要原料时,无论是配以甲醇还是二氯甲烷,甚至在反应体系中引入一定比例的氧气或空气等氧化剂,在氧化铝系列催化剂上均没有生成氯乙烯单体。(2)当以二氯甲烷为原料时,在铜铝系列催化剂上反应可得到少量氯乙烯,此时二氯甲烷平均转化率为30%,氯乙烯平均选择性为2.2%。然而,氯甲烷在铜铝系列催化剂上却基本没有发生反应。反应条件:氮气体积空速为848.8 h-1,二氯甲烷体积空速为648.2 h-1,反应温度为500 ℃。(3)当采用SAPO系列分子筛为催化剂时,以氯甲烷为原料进行反应也可得到少量氯乙烯,此时氯甲烷平均转化率为83.6%,氯乙烯平均选择性为2.8%,乙烯和丙烯的平均选择性分别为23.8%和25.7%。当进一步提高分子筛中的磷铝比时,氯乙烯平均选择性可提高到5.3%。反应条件:氯甲烷体积空速为884.2 h-1,反应温度为450 ℃。
向叶楠等人在《SAPO分子筛上氯甲烷催化转化制氯乙烯单体》(工业催化,2011年,第19卷第12期,40~42页)一文中,考察了磷铝比对SAPO分子筛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当磷铝比为1.0时,合成的分子筛为SAPO-34,此时催化性能最稳定,氯甲烷转化率最高可达60%(4小时后降至<20%),最高氯乙烯、乙烯和丙烯选择性分别为7%、25%和65%。反应条件:氯甲烷空速为1250 h-1,反应温度为450 ℃。
除了上述直接以氯乙烯为目标产物的专利和研究论文之外,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在研究甲烷氯化物相关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少量氯乙烯生成。
在美国专利US4714796中,介绍了一种从甲烷生产乙烯和乙炔的方法。其特点是,先将甲烷转化为氯甲烷,然后在氧气存在且不发生燃烧反应的条件下,使氯甲烷进行氧化热解反应。使用氧气显著减少了氯甲烷热解时的烟灰生成量,同时保持了较高的乙烯和乙炔收率(二者选择性合计20~80%),此外还有少量甲烷(选择性10~15%)和氯乙烯生成(选择性<10%)。此方法的优选反应条件为:900~1200 ℃,1~5 atm,氯甲烷和氧气摩尔比为(5~20):1,反应时间为50~250毫秒。
YO-PING WU等人在Pyrolysis of chloromethanes(Combustion and Flame,2000年,122卷3期,312~326页)一文中,对甲烷氯化物在过量氢气存在情况下的热稳定性和加氢脱氯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是了解甲烷氯化物热分解反应机理,从而为氯代烃废物焚烧***提高转化率和减少有害有毒物质排放提供理论帮助。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可知,在1 atm,二氯甲烷与氢气摩尔比为1:24,停留时间为0.3~2.0 s的反应条件下,二氯甲烷在630 ℃附近开始热分解,在780 ℃才能达到99%的转化率。当在750 ℃反应时,产物主要是氯甲烷、氯化氢、甲烷、乙烯和乙烷,除此之外,还有少量氯乙烯(选择性不超过2%)生成。
综合上面对目前各种氯乙烯单体合成技术的回顾,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初步结论:
(1)富煤贫油的资源特点决定了中国PVC产能以乙炔法为主,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使乙炔法PVC行业对汞污染问题无法回避,但是研发出经济高效的无汞触媒却存在很大难度。
(2)与乙炔法相比,乙烯法氯乙烯合成路线工艺技术先进,没有环保方面问题的困扰。然而,随着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使用石油乙烯作为原料的PVC企业生产成本也随着水涨船高,盈利空间日益缩小。
(3)一方面为了解决乙炔法和乙烯法两条氯乙烯合成路线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另一方面为了拓宽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的开发利用范围,科研人员开始探索以甲烷氯化物为中介合成氯乙烯单体,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根据已经公开的专利和文献,对以甲烷氯化物为中介合成氯乙烯单体的技术进行分析,可知该系列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1)反应条件苛刻。在乙烯法氯乙烯单体合成工艺中,二氯乙烷热裂解炉的反应温度只有500~550 ℃,而在法国专利FR2711649中,氯甲烷和氯气需要在700~1300 ℃的高温下进行反应,这必然对反应装置的防腐性和高温耐受性要求更高,会大大增加反应装置的投资成本。
(2)氯乙烯合成路线可行性较低。美国专利US7253328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甲烷氯化物合成氯乙烯的新思路。然而,尽管该专利对氯甲烷和二氯甲烷反应合成氯乙烯进行了详尽的理论分析,但是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例。实际上,国内科研人员进行的跟踪研究表明,很难找出一种合适的催化剂,能使氯甲烷和二氯甲烷反应转化为氯乙烯。这说明,至少到目前为止,该专利所提供的氯乙烯合成新工艺从理论变为现实存在很大的难度。
(3) 氯乙烯选择性较低。在所有的技术路线中,只有法国专利FR2711649给出的氯甲烷和氯气高温热裂解路线可以得到相对较高的氯乙烯选择性,约30%左右,然而该路线反应条件苛刻,产物种类较多,大大降低了其经济可行性。至于其他的氯乙烯合成路线,氯乙烯选择性最高只有10%左右,基本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种种缺点,在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联合使用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和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可最大限度提高原料甲烷氯化物的利用率和氯乙烯单体收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以甲烷氯化物为原料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够得到较高的反应转化率和氯乙烯选择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本发明以氯甲烷和二氯甲烷为原料,氯甲烷与氧气进行氧化偶联反应,二氯甲烷与氢气进行加氢偶联反应;
在催化剂具有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活性的条件下,氯甲烷中通入氧气发生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制得氯乙烯单体,其反应方程式为:
4CH3Cl + O2 → 2C2H3Cl + 2H2O + 2HCl;
在具有加氢活性的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二氯甲烷中通入氢气发生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制得氯乙烯单体,其反应方程式为:
2CH2Cl2 + H2 → C2H3Cl + 3HCl。
所述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其反应热为-16.9 kcal/mol,属于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反应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根据计算,在反应温度为300~9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数量级为1010~1017,这表明该反应在热力学上非常容易进行。从理论上讲,反应平衡常数越大,其理论转化率越高,因此该反应中反应物几乎可以完全转化。
所述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主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为:
O2 → 2O• (1)
2CH3Cl + O•→ 2CH2Cl•+ H2O (2)
2CH2Cl• → CH2Cl-CH2Cl (3)
CH2Cl-CH2Cl → CH2CHCl + HCl (4)
其副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为:
CH3Cl→ CH3• + Cl• (5)
2CH3• + O• → C2H4 + H2O (6)
CH2Cl• + Cl• → CH2Cl2 (7)
根据反应机理,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可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氯乙烯选择性。
在这个反应机理中,首先是氧气的活化,即氧气解离为2个活泼氧原子(O•)。选用具有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活性的催化剂均可使氧气分子得到活化,如碱土金属(镁、钙、锶和钡)及其氧化物催化剂、过渡金属(钛、钒、铬、锰、铁、钴、铜、锆、钼、钌、铑、钯、银、钨和金)及其氧化物催化剂,均对氯甲烷氧化偶联制氯乙烯具有反应活性。根据具体的反应不同,这些催化剂可在300~900 ℃之间发挥催化作用。
其次,活泼氧原子(O•)夺取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生成氯甲基(CH2Cl•)。在此过程中,通过添加适当的助剂,如碱金属(锂、钠、钾、铷和铯)、稀土元素(镧、铈、钕和钐)化合物,或通过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载体,调节氯甲烷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强度和氧原子的反应活性,从而控制氯甲烷分子的活化方式,使其优先断裂碳氢键(C-H)生成氯甲基(CH2Cl•),而不是断裂碳氯键(C-Cl)生成甲基(CH3•)。最后,氯甲基(CH2Cl•)自身偶联生成二氯乙烷分子,二氯乙烷分子再接着脱去一个氯化氢分子生成最终产物氯乙烯。
对于氯甲烷加氧氧化偶联反应,为了减少副反应的发生,除了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来控制氯甲烷分子的活化方式(使其优先断裂碳氢键)之外,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也很重要,因为反应温度越高,碳氯键断裂几率也就越高,则氯乙烯的选择性也会相应下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制备氯乙烯单体,氧气的活化是引发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关键步骤。
因此,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所用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具有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活性的碱土金属(镁、钙、锶和钡)及其氧化物、过渡金属(钛、钒、铬、锰、铁、钴、铜、锆、钼、钌、铑、钯、银、钨和金)及其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催化剂的助剂为碱金属(锂、钠、钾、铷和铯)和稀土元素(镧、铈、钕和钐)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催化剂载体选自活性氧化铝、硅铝氧化物、硅胶和硅-铝-磷氧化物。催化剂可用多种制备方法进行制备,如机械混合法、沉淀法、浸渍法、热熔融法、浸溶法、离子交换法、溶胶凝胶法等。
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反应温度为300~900 ℃,反应压力为1~10 atm,氯甲烷与氧气的摩尔比为1∶(0.1~10)。
所述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其反应热为-6.86 kcal/mol,属于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反应进行。该反应的反应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计算,在反应温度为25~6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数量级为1012~1018,这表明该反应在热力学上非常容易进行。从理论上讲,反应平衡常数越大,其理论转化率越高,因此该反应中反应物几乎可以完全转化。
所述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的主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为:
H2 → 2H• (1)
CH2Cl2 + H• → CH2Cl• + HCl (2)
2CH2Cl• → CH2Cl-CH2Cl (3)
CH2Cl-CH2Cl → CH2CHCl + HCl (4)
其副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为:
CH2Cl•+ H• → CH3Cl (5)
CH2Cl2 + 2H• → CH2• + 2HCl (6)
CH2 • + 2H• → CH4 (7)
nCH2• →(CH2)n (n≥2)(乙烯、丙烯等) (8)
根据反应机理,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可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氯乙烯选择性。
在这个反应机理中,首先是氢气的活化,即氢气解离为2个活泼氢原子(H•)。选用具有加氢活性的催化剂均可使氢气分子得到活化,如金属催化剂(铁、钴、镍、铜、钌、铑、钯、铂等)、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氧化钼、氧化铬、氧化锌、氧化铜等)、金属硫化物催化剂(镍-钼硫化物、钴-钼硫化物、硫化钨、硫化钼等)、金属磷化物(磷化镍、磷化钴等)、金属碳化物(碳化钨、碳化钼等)、金属氮化物(氮化钨、氮化钼等)、络合物催化剂(RhCl[P(C6H5)3]3等)。根据具体的反应不同,这些加氢催化剂可在常温~600 ℃之间发挥催化作用。
其次,活泼氢原子(H•)与二氯甲烷分子发生加氢脱氯反应,生成氯甲基(CH2Cl•)。在此过程中,通过添加适当的助剂,如碱金属(锂、钠、钾、铷和铯)、碱土金属(镁、钙、锶和钡)或稀土元素(镧、铈、钕和钐)的化合物,或通过选择合适的催化剂载体,可调节氢原子的反应活性和二氯甲烷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强度,从而控制二氯甲烷分子的脱氯程度,使其部分脱氯生成氯甲基(CH2Cl•),而不是深度脱氯生成亚甲基(CH2•)。最后,氯甲基(CH2Cl•)自身偶联生成二氯乙烷分子,二氯乙烷分子再接着脱去一个氯化氢分子生成最终产物氯乙烯。
对于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为了减少副反应的发生,除了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来控制二氯甲烷分子的脱氯程度(使其部分脱氯)之外,选择合适的氢气和二氯甲烷摩尔比也很重要,因为氢气过量时不但可能会导致深度脱氯生成亚甲基(CH2•),进而生成甲烷和不含氯烯烃,还会使氯甲基(CH2Cl•)进一步加氢,生成氯甲烷。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本发明,氢气的活化是引发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的关键步骤,除了使用催化剂外,也可同时配合或单独使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实现氢气的活化。当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用于二氯甲烷加氢反应时,可大大降低反应温度。
根据上述分析,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所用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一般为具有加氢活性的过渡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如铜、钼、锌、铬、钨、铁、钴、镍、钌、铑、钯、锇,铱、铂、锰、铼和金等。这些过渡金属活性组分除了以金属状态发挥催化作用外,也可以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络合物等形式发挥催化作用。催化剂助剂为碱金属(锂、钠、钾、铷和铯)、碱土金属(镁、钙、锶和钡)或稀土元素(镧、铈、钕和钐)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催化剂载体选自活性氧化铝、硅胶、活性炭、碳纳米管、硅铝氧化物和沸石分子筛等。催化剂可用多种制备方法进行制备,如沉淀法、浸渍法、热熔融法、浸溶法、离子交换法、机械混合法、溶胶凝胶法等。
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5~600 ℃,反应压力为0.001~10 atm,氢气与二氯甲烷摩尔比为(0.01~20):1。
本发明方法采用加氧脱氢的方法对氯甲烷分子进行活化,采用加氢脱氯的方法对二氯甲烷分子进行活化,使氯甲烷分子和二氯甲烷分子高效率地转化为氯甲基,氯甲基再进一步自身偶联变为二氯乙烷,二氯乙烷再接着脱去氯化氢变为氯乙烯。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和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两个反应中,分别会产生副产物二氯甲烷和氯甲烷。将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副产物二氯甲烷用作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的原料,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的副产物氯甲烷用作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原料,可使这两个副产物得到循环利用。本发明联合使用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和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制备氯乙烯单体,相对于单一的氧化偶联反应或加氢偶联反应,氯乙烯的选择性更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原料甲烷氯化物的利用率和氯乙烯单体收率。
与现有的氯乙烯制备工艺相比,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如下:
1、与乙炔法合成氯乙烯工艺相比,可以避免使用高耗能、高污染的电石原料,有利于节能、降耗、减排;可以避免使用汞触媒,一劳永逸地解决汞污染问题和汞资源枯竭导致的无汞可用问题。本发明非常符合全球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与乙烯法合成氯乙烯工艺相比,可以使用成本低廉的甲烷氯化物原料,避免使用成本较高的乙烯原料,有助于缓解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现状,降低氯乙烯的生产成本。
3、本发明原料资源来源广泛。氯甲烷原料可通过甲烷氯化或甲醇氢氯化过程获得,二氯甲烷原料可由甲烷氯化或氯甲烷氯化过程获得。甲醇可由甲烷或煤炭通过合成气(CO和H2)制得。因此,本发明所用氯甲烷和二氯甲烷原料可由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含有甲烷组分的资源或煤炭资源制取,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尤其当使用价格低廉的天然气或页岩气为原料时,可以大幅降低氯乙烯的生产成本。因此,本发明对于天然气(页岩气)资源丰富的中东、北美地区极具诱惑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反应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图;
图2为本发明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的反应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在以下实施例中。
参见图3,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流程为:氧气和氯甲烷进入装有氯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2的反应器1中进行反应,从反应器1出来的产物进入急冷塔3降温后经水洗碱洗除氯化氢,冷凝除水后进入精馏塔4进行加压冷却分离,气相氯甲烷循环回用,液体主要是氯乙烯产品(包含副产物二氯甲烷、乙烯和二氯乙烷),根据需要,将液体进行进一步分离,可得到纯的氯乙烯单体、乙烯、二氯甲烷和二氯乙烷,该二氯甲烷用作下述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制备氯乙烯单体的原料。
氢气和二氯甲烷进入装有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催化剂6的反应器5中进行反应,从反应器5出来的产物进入急冷塔7,在急冷塔7中喷入二氯甲烷对反应产物降温,并吸收其中的有机产物;从急冷塔7出来的不凝气体(主要是氢气和氯化氢)进入变压吸附装置8,分离出氢气和氯化氢;从急冷塔7出来的液体(主要是二氯甲烷、氯乙烯、乙烯和氯甲烷)进入精馏塔9,根据沸点差异分离出氯乙烯、乙烯、氯甲烷和二氯甲烷,该二氯甲烷循环回用,氯甲烷用作上述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制备氯乙烯单体的原料。
根据所用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差异,本发明所用反应器可为固定床或流化床。
所述氯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2的活性组分为具有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活性的碱土金属(镁、钙、锶和钡)及其氧化物、过渡金属(钛、钒、铬、锰、铁、钴、铜、锆、钼、钌、铑、钯、银、钨和金)及其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催化剂助剂为碱金属(锂、钠、钾、铷和铯)和稀土元素(镧、铈、钕和钐)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催化剂载体选自活性氧化铝、硅铝氧化物、硅胶和硅-铝-磷氧化物。催化剂可用多种制备方法进行制备,如机械混合法、沉淀法、浸渍法、热熔融法、浸溶法、离子交换法、溶胶凝胶法等。
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反应温度为300~900 ℃,反应压力为1~10 atm,氯甲烷与氧气的摩尔比为1∶(0.1~10)。
所述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催化剂6的活性组分一般为具有加氢活性的过渡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如铜、钼、锌、铬、钨、铁、钴、镍、钌、铑、钯、锇,铱、铂、锰、铼和金等。这些过渡金属活性组分除了以金属状态发挥催化作用外,也可以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络合物等形式发挥催化作用。催化剂助剂为碱金属(锂、钠、钾、铷和铯)、碱土金属(镁、钙、锶和钡)或稀土元素(镧、铈、钕和钐)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催化剂载体选自活性氧化铝、硅胶、活性炭、碳纳米管、硅铝氧化物和沸石分子筛等。催化剂可用多种制备方法进行制备,如沉淀法、浸渍法、热熔融法、浸溶法、离子交换法、机械混合法、溶胶凝胶法等。
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5~600 ℃,反应压力为0.001~10 atm,氢气与二氯甲烷摩尔比为(0.01~20):1。
实施例1:单独使用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方法制备氯乙烯单体
将一定质量的钡、钨和钾的前驱物溶于水中,加入硅铝分子筛搅拌均匀后烘干、焙烧制得催化剂。将氯甲烷和氧气按摩尔比为1:1混合,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反应温度为600 ℃,反应压力为常压,反应流出物冷却至室温,水洗碱洗除去氯化氢,冷凝除水,加压冷却分离即可得到液态氯乙烯。氯甲烷转化率约为50.0%,氯乙烯选择性达到70.0%以上,二氯甲烷选择性为15.0%。计算可知氯乙烯收率为35.0%。
实施例2:单独使用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方法制备氯乙烯单体
将一定质量的钴、钼和铈的前驱物溶于水中,加入硅铝分子筛混合均匀后烘干、焙烧制得催化剂。将氯甲烷和氧气按摩尔比为1:1混合,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反应温度为600 ℃,反应压力为常压,反应流出物冷却至室温,水洗碱洗除去氯化氢,冷凝除水,加压冷却分离即可得到液态氯乙烯。氯甲烷转化率约为60.0%,氯乙烯选择性为70.0%以上,二氯甲烷选择性为23.0%。计算可知氯乙烯收率为42.0%。
实施例3:单独使用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方法制备氯乙烯单体
将钴、钼、铁、钾的前驱体化合物按照一定配比制成溶液,以氧化铝为载体,采用初湿浸渍法进行浸渍,然后烘干、焙烧制得催化剂。将氢气和二氯甲烷(加热气化)按照摩尔比为3:1进行混合,通入装填上述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在450 ℃,1 atm下进行反应。反应流出物经后续降温和分离***处理后,得到氯乙烯、乙烯和氯甲烷等产物,其选择性分别为42.0%、17.0%、25.0%。二氯甲烷转化率约为46.0%。计算可知氯乙烯收率为19.3%。
实施例4:单独使用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方法制备氯乙烯单体
将镍、钼、铁的前驱体化合物按照一定配比制成溶液,以氧化铝为载体,采用初湿浸渍法进行浸渍,然后烘干、焙烧制得催化剂。将氢气和二氯甲烷(加热气化)按照摩尔比为3:1进行混合,通入装填上述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在500℃,2 atm下进行反应。反应流出物经后续降温和分离***处理后,得到氯乙烯、乙烯和氯甲烷等产物,其选择性分别为27.0%、24.0%、28.0%。二氯甲烷转化率约为86.0%。计算可知氯乙烯收率为23.2%。
实施例5:联合使用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和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制备氯乙烯单体
将实施例1中的副产物二氯甲烷作为反应原料用于实施例3,计算可知氯乙烯实际收率从35.0%提高到36.4%。
实施例6:联合使用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和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制备氯乙烯单体
将实施例1中的副产物二氯甲烷作为反应原料用于实施例4,计算可知氯乙烯实际收率从35.0%提高到36.7%。
实施例7:联合使用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和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制备氯乙烯单体
将实施例2中的副产物二氯甲烷作为反应原料用于实施例3,计算可知氯乙烯实际收率从42.0%提高到44.7%。
实施例8:联合使用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和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制备氯乙烯单体
将实施例2中的副产物二氯甲烷作为反应原料用于实施例4,计算可知氯乙烯实际收率从42.0%提高到45.2%。
实施例9:联合使用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和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制备氯乙烯单体
将实施例3中的副产物氯甲烷作为反应原料用于实施例1,计算可知氯乙烯实际收率从19.3%提高到23.3%。
实施例10: 联合使用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和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制备氯乙烯单体
将实施例3中的副产物氯甲烷作为反应原料用于实施例2,计算可知氯乙烯实际收率从19.3%提高到24.2%。
实施例11: 联合使用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和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制备氯乙烯单体
将实施例4中的副产物氯甲烷作为反应原料用于实施例1,计算可知氯乙烯实际收率从23.2%提高到31.6%。
实施例12: 联合使用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和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制备氯乙烯单体
将实施例4中的副产物氯甲烷作为反应原料用于实施例2,计算可知氯乙烯实际收率从23.2%提高到33.3%。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方法联合使用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和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制备氯乙烯单体,相对于单一的氧化偶联反应或加氢偶联反应,其氯乙烯收率都要更高。

Claims (11)

1.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以氯甲烷和二氯甲烷为原料,氯甲烷与氧气进行氧化偶联反应,二氯甲烷与氢气进行加氢偶联反应;在催化剂具有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活性的条件下,氯甲烷中通入氧气发生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制得氯乙烯单体;在具有加氢活性的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二氯甲烷中通入氢气发生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制得氯乙烯单体;
所述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所用催化剂活性组分为具有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活性的碱土金属及其氧化物、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用催化剂助剂为碱金属、稀土元素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中所用催化剂活性组分为具有加氢活性的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用催化剂助剂为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元素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副产物二氯甲烷用作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的原料,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的副产物氯甲烷用作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活性的碱土金属为镁、钙、锶、钡,过渡金属为钛、钒、铬、锰、铁、钴、铜、锆、钼、钌、铑、钯、银、钨和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所用催化剂的助剂的碱金属为锂、钠、钾、铷和铯,所述稀土元素为镧、铈、钕和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所用催化剂载体选自活性氧化铝、硅铝氧化物、硅胶和硅-铝-磷氧化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氯甲烷与氧气的摩尔比为1∶(0.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反应温度为300~900 ℃,反应压力为1~10 at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加氢活性的过渡金属为铜、钼、锌、铬、钨、铁、钴、镍、钌、铑、钯、锇,铱、铂、锰、铼和金,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包括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和络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中所用催化剂助剂的碱金属为锂、钠、钾、铷和铯,碱土金属为镁、钙、锶和钡,稀土元素为镧、铈、钕和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中所用催化剂载体选自活性氧化铝、硅胶、活性炭、碳纳米管、硅铝氧化物和沸石分子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中氢气与二氯甲烷的摩尔比为(0.01~20):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氯甲烷加氢偶联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5~600 ℃,反应压力为0.001~10 atm。
CN201410770188.8A 2014-12-15 2014-12-15 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 Active CN1045296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0188.8A CN104529693B (zh) 2014-12-15 2014-12-15 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70188.8A CN104529693B (zh) 2014-12-15 2014-12-15 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9693A CN104529693A (zh) 2015-04-22
CN104529693B true CN104529693B (zh) 2017-01-11

Family

ID=52845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70188.8A Active CN104529693B (zh) 2014-12-15 2014-12-15 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2969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7594A (en) * 1982-07-06 1988-04-12 Produits Chimiques Ugine Kuhlman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vinyl chloride
CN1649808A (zh) * 2001-05-23 2005-08-03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从单碳原料的卤乙烯生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7474B2 (ja) * 1992-03-23 2001-03-19 東ソー株式会社 ハロゲン化炭化水素化合物の製造法
US7253328B2 (en) * 2005-01-24 2007-08-07 John Stauffer Method for producing vinyl chloride monom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7594A (en) * 1982-07-06 1988-04-12 Produits Chimiques Ugine Kuhlman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vinyl chloride
CN1649808A (zh) * 2001-05-23 2005-08-03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从单碳原料的卤乙烯生产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yrolytic Reaction Pathway of Dichloromethane in Excess Hydrogen;Yang-Soo Won;《J.Korean Ind.Eng.Chem.》;20061231;第17卷(第6期);638-643 *
甲烷氯化物催化偶联合成氯乙烯单体新技术;刘慧娟等;《四川化工》;20111231;第14卷(第1期);6-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9693A (zh)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02668B (zh) 一种二氯甲烷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
KR101433781B1 (ko) 탄화수소를 형성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A2727544C (en) Hydrogenation of multi-brominated alkanes
WO2019226416A1 (en) Natural gas conversion to chemicals and power with molten salts
US20100004494A1 (en) Conversion of methane into c3˜c13 hydrocarbons
US20100270167A1 (en) Process for converting hydrocarbon feedstocks with electrolytic and photoelectrocatalytic recovery of halogens
JP2010527358A (ja) ハロゲンの電解回収とともに炭化水素原料を変換させるプロセス
JP2008525377A (ja) 1,2−ジクロロエタンの製造方法
CN102267863B (zh) 一种以二氯乙烷为原料生产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方法
CN108368011A (zh) 氢氟烯烃的制造方法
CN100432033C (zh) 制备氯代甲烷和多氯代甲烷的方法
CN115108882B (zh) 一种1,1,1,2,3-五氯丙烷的连续制备方法
MXPA02005137A (es) Proceso para la fabricacion de cloruro de vinilo a partir de etano y etileno con consumo reactivo secundario de hci efluente del reactor.
EP2130813A1 (e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t least one ethylene derivative compound
WO2010043161A1 (zh) 甲烷制备溴甲烷、高碳烃、甲醇和二甲醚的方法
Liu et al. Higher hydrocarbons from methane condensation mediated by HBr
CN113135813B (zh) 一步法乙烯生产氯乙烯方法
CN104402669B (zh) 一种氯甲烷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
CN104529693B (zh) 一种甲烷氯化物制备氯乙烯单体的方法
Liu et al. Product oriented oxidative bromination of methane over Rh/SiO2 catalysts
CN106278805B (zh) 一种偏氯乙烯单体的制备方法
CN106316781B (zh) 一种二氯甲烷制备三氯乙烯的方法
CN105330501B (zh) 一种甲烷氯化偶联的方法
Lin et al. Oxidative bromination of methane on silica-supported non-noble metal oxide catalysts
CN106810416A (zh) 一种绿色催化生产氯乙烯和三氯乙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Assignee: YIBIN HAIFENG HERUI Co.,Ltd.

Assignor: YIBIN TIANYUAN GROUP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98002986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method for preparing vinyl chloride monomer from methane chlorid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