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2859A - 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2859A
CN104462859A CN201410852345.XA CN201410852345A CN104462859A CN 104462859 A CN104462859 A CN 104462859A CN 201410852345 A CN201410852345 A CN 201410852345A CN 104462859 A CN104462859 A CN 1044628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very ratio
oil
recovery
geologic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523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民
李建忠
王文广
吴晓智
宋涛
李鹏
陈晓明
谢红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5234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628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62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28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开发区的标定采收率数据,对标定采收率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地质条件,对预处理后的标定采收率数据进行可采系数相关的油气赋存类型划分;确定影响采收率的多个地质因素和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采收率与地质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将所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作为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根据建立的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确定待开发区的最终可采系数。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地对待开发区和低勘探区的可采系数进行评价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对待开发区和低勘探区的可采系数进行评价,且评价结果准确有效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大型油田由于开采时间比较长,大通道中的油已经开采完毕,面临着如何提高采收率的难题。然而,当前资源评价中可采资源量的评价既针对高勘探开发程度的区带(或区块),也针对低勘探程度或待勘探开发的区带(或区块),因而亟需拓展可采资源量评价的空间范畴。
关于可采系数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依据高勘探开发区带(或区块)的动态开采资料,考虑动储量比例、水驱气藏原始与废弃时气饱和度的差异,通过修正容积法建立气藏采收率和可采储量的关系。此外,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主要就是:电声激励传质、石油降粘菌、降低原油弹性张力化学驱、表面活性剂和三元复合驱等技术,主要是针对高勘探开发的区带(或区块)。像塔里木油田塔东深层油气探区、新疆油田吉木萨尔致密油探区等处于勘探初期的油气田,许多区块没有实际的生产动态数据,无法采用EUR法来评价可采资源量,因而无法评价可采系数。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确定研究区带(或区块)的最终可采系数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地对待开发区和低勘探区的可采系数进行评价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
获取开发区的标定采收率数据;
对所述标定采收率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所述标定采收率数据中的局部异常高值和局部异常低值;
根据地质条件,对预处理后的标定采收率数据进行可采系数相关的油气赋存类型划分;
根据油气赋存类型的划分结果,确定影响采收率的多个地质因素;
依据预处理后的标定采收率数据,确定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
根据预处理后的标定采收率数据、和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从所述多个地质因素中剔除具有相关关系的地质因素,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采收率与地质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将所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作为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
确定建立所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时的复相关系数是否大于等于预定的精度阈值,如果是,则将当前的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作为确定的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如果否,则重新对获取的标定采收率数据进行预处理,直至建立的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大于等于预定的精度阈值;
根据建立的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确定待开发区的最终可采系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发区包括:开发区带和/或开发区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地质条件,对预处理后的标定采收率数据进行可采系数相关的油气赋存类型划分,包括:
根据储层岩性、圈闭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和渗透率为划分依据,进行可采系数相关的油气赋存类型的划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划分后的油气赋存类型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整装高渗砂岩型、整装低渗砂岩型、断块高渗砂岩型、断块低渗砂岩型、缝洞碳酸盐岩型、古潜山碳酸盐岩型、砾岩型、火山岩型、变质岩型、稠油型、致密油型、页岩油型、油页岩油型和油砂岩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油气赋存类型的划分结果,确定影响采收率的多个地质因素,包括:
通过对划分为不同油气赋存类型的标定采收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建立每种油气赋存类型的可采系数的累计概率分布图,根据建立的概率分布图确定出多个影响采收率的地质因素。
在一个实施例中,依据预处理后的标定采收率数据,确定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包括:
确定采收率分布特征和采收率增长趋势特征;
根据确定出的采收率分布特征和采收率增长趋势特征,确定出二次采油和/或三次采油对总采收率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多个地质因素中剔除具有相关关系的地质因素,包括:
通过采收率与不同地质因素之间的单因素的相关关系散点图,确定出与采收率之间为正相关关系的地质因素和与采收率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的地质因素;
根据确定出的与采收率之间为正相关关系的地质因素和与采收率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的地质因素,对地质因素进行归类分析,确定出影响采收率的相对独立的地质因素。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出的影响采收率的相对独立的地质因素包括:储层孔隙度、原油粘度、和原始气油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采收率与地质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过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方差分析表;
根据所述方差分析表进行F检验,以检验确定出的影响采收率的相对独立的地质因素是否能够进行采收率地质评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可采系数的主控因素分析和可采系数评价模型的建立,使得可采系数的评价从高勘探区带具体到低勘探区带和未开发区带,扩展了可采系数评价的空间范畴,使得对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的评价从以往的可采储量/地质储量的评价具体为用地质因素评价区带(或区块)油气资源可采系数,从有开发井评价区带(或区块)油气资源可采系数具体到所有区带(或区块)油气资源可采系数评价,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生产数据无法评价区带(或区块)可采资源量的技术问题,且该方法综合考虑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开发因素,评价出来的可采系数更具可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石油可采系数评价标准累计概率分布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然气可采系数评价标准累计概率分布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收率与最大空气渗透率之间的单因素相关关系散点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收率与孔隙度之间的单因素相关关系散点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收率与地面原油密度之间的单因素相关关系散点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收率与地面原油粘度之间的单因素相关关系散点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收率与地面原油密度之间的单因素的相关关系散点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层原油密度与地层原油粘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渗透率与孔隙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预测采收率与实测采收率之间的对比分析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大庆探区某油田可采系数累积概率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为了解决可采资源量评价难的问题,在本例中提出了一种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该方法结合数学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等多门学科,重点解析高勘探开发的区带(或区块),确定影响可采系数的主控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剔除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达到可采系数评价模型中各变量相互独立的要求,建立用地质因素评价可采系数的模型,如图1所示,该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开发区的标定采收率数据;
步骤102:对所述标定采收率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所述标定采收率数据中的局部异常高值和局部异常低值;
步骤103:根据地质条件,对预处理后的标定采收率数据进行可采系数相关的油气赋存类型划分;
步骤104:根据油气赋存类型的划分结果,确定影响采收率的多个地质因素;
步骤105:依据预处理后的标定采收率数据,确定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
步骤106:根据预处理后的标定采收率数据、和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从所述多个地质因素中剔除具有相关关系的地质因素,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采收率与地质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将所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作为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
步骤107:确定建立所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时的复相关系数是否大于等于预定的精度阈值,如果是,则将当前的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作为确定的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如果否,则重新对获取的标定采收率数据进行预处理,直至建立的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大于等于预定的精度阈值;
步骤108:根据建立的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确定待开发区的最终可采系数。
在本例中,通过基于地质因素的评价可采系数的模型的建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地对待开发区带(或区块)和低勘探区带(或区块)的可采系数进行评价的技术问题,使得对可采系数的评价从高勘探开发的区带(或区块)具体到低勘探区带(或区块)和待开发区带(或区块),为区带(或区块)是否进行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具体的上述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收集整理已有开发区带(或区块)的标定采收率数据,例如,可以收集全国各油气田(区带/区块)的标定采收率数据、提交的地质储量数据与可采地质储量数据;
步骤2:采收率数据预处理,即对离群数据(局部异常高值和异常低值)进行判定和处理,例如:可以通过查证储量公报确定储量核销年份与核销储量数据,剔除异常信息点;
步骤3:依据地质条件进行可采系数相关的油气赋存类型划分,具体的,不同地质条件下油气赋存状态是不同的,其采收率或可采系数也因地质条件不同而存在差别,例如:①石油方面,为了得到影响可采系数的地质因素以及建立可采系数与地质因素的关系模型,可以按圈闭类型对数据进行分类(每种圈闭类型内确定对其产生影响的地质因素),然后在圈闭类型分类基础上,建立每种圈闭类型的采收率与地质因素的对应关系进行对比,从而确立出不同类型的含油圈闭中影响可采系数的地质因素与可采系数的关系模型;②天然气方面,可采系数的研究内容包括天然气藏分类及判识、可采系数影响因素的确定、不同类型气藏可采系数取值标准的建立、新标准检验和各大含气盆地的可采系数等五部分;
步骤4:可采系数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依据步骤3中的数据分类结果,分析影响采收率的地质因素,通过建立地质因素与采收率相关关系,确定出影响采收率的主控地质因素;
步骤5: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分析,例如,可以基于高勘探程度陆相油气田采收率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等技术在提高采收率潜力方面的影响效果,确定出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对最终采收率的贡献;
步骤6:地质参数评价可采系数模型的建立,可以结合步骤4中确定的影响采收率主控地质因素和步骤5中确定的开发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以及步骤2中预处理后的油田标定采收率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剔除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达到可采系数评价模型中各变量相互独立性的要求,建立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
步骤7:进行可采系数评价模型的合理性验证,具体的,可以结合研究区内(勘探程度高、有实际油藏采收率数据)的地质参数,建立可采系数评价模型,并推广应用可采系数评价模型,如果计算值与实测值达到精度要求(例如,可以设定ξ=0.725),则表明建立的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是准确的,可以推广应用,如果未达到精度要求,则返回上述步骤2,查看是否存在离散异常点,直至建立的模型达到精度要求,从而得出一套符合地质概念的区带(或区块)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的评价模型;
步骤8:确定可采系数,具体确定可采系数的时候可以结合上述步骤5至7来评价含油气区带(或区块)的最终可采系数。
考虑到影响天然气的地质因素比较少,因此在上述流程中,如果是对天然气可采系数的评价,那么只需要按照步骤1至3收集整理已标定的天然气藏可采系数,剔除异常信息点,建立天然气藏类型的可采系数评价标准,其它区块直接依据天然气藏类型结合天然气藏可采系数评价标准给定可采系数即可,如果是对石油可采系数的评价,因为涉及到的地质因素较多,需要按照上述步骤1至8形成一套完整的地质参数评价区带(或区块)油气资源可采系数评价标准进行可采系数的评价。
在上述步骤3中,依据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可采系数相关的油气赋存类型划分,对所评价油田的油藏进行圈闭类型划分、对气藏进行气藏类型识别,以确保计算出来的可采系数合理、可靠,具体的,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油气赋存类型的划分:
1)依据岩性与特殊油气资源类型划分为:砂岩型、碳酸盐岩型、砾岩型、火山岩型、变质岩型、稠油型、致密油型、页岩油型、油页岩油型和油砂岩型;
2)依据目前油气开发实践与油藏实际特征划分为:整装砂岩型、断块砂岩型、整装碳酸盐岩型、断块碳酸盐岩型,对于其它的岩性类型与特殊资源类型不存在整装与断块的分别;
3)依据油气藏渗透率高低与油田品质差异划分为:高渗型、低渗型;
综合上述原则1至3可以组合建立可采系数相关的油气赋存类型划分方案,将油气赋存类型划分为:整装高渗砂岩型、整装低渗砂岩型、断块高渗砂岩型、断块低渗砂岩型、缝洞碳酸盐岩型、古潜山碳酸盐岩型、砾岩型、火山岩型、变质岩型、稠油型、致密油型、页岩油型、油页岩油型和油砂岩型,共14种类型。
发明人通过对各油气田已标定的采收率数据的收集整理,共筛选出16个盆地石油可采系数数据18000个点,然后按照上述步骤3以储层岩性、圈闭类型、储集空间类型、渗透率为划分依据,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石油可采系数评价标准表;共统计分析了3200多个天然气可采系数数据点,以储层岩性、圈闭类型、储集空间类型、渗透率为划分依据,建立了如表2所示的天然气可采系数评价标准表:
表1
表2
在不确定分析中,由于可采系数相对较低,采用累积概率法计算不同概率下的可采系数,可以很好地了解某一可采系数发生在某一区间的可能性,从而建立有效的可采系数应用体系。如图2所示是石油可采系数的概率分布图,如图3所示是天然气可采系数的概率分布图,即通过对划分为不同油气赋存类型的标定采收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建立每种油气赋存类型的可采系数的累计概率分布图,根据建立的概率分布图确定出多个影响采收率的地质因素。
在上述步骤5中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分析可以是在成熟勘探开发区块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实际效果基础上完成分析研究的,并且结合步骤3和步骤4中所评价油田的油藏可采系数资料,确保可采系数模型与可采系数取值标准合理、可靠,具体的可以根据油田开采深度和选取方法不同的采油技术,可以将油田开采阶段划分为依赖地层天然气压力采油的一次采油和利用注水补充地层压力的二次采油,以及应用微生物法、化学法、混相法、热力法等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等。根据选用的化学物质的不同,化学法还可以分为聚合物驱、碱驱、复合驱和表面活性剂驱等多种,混相法又可以分为惰性气体混相驱、烃混相驱和溶剂混相驱等,热力法又包括火烧油层和蒸汽驱等。在一次采油基础上,二次采油、三次采油技术是目前提高采收率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本例中,可以通过陆相油田的地质特征,详细解剖陆相油田成熟勘探开发区块,确定其主要采收率分布特征与采收率增长趋势特征,例如,发明人总结出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对总采收率的贡献,大约年提高采收率0.2%左右。
在上述步骤6建立地质参数评价可采系数模型的过程中,可以是结合步骤3中依据地质条件进行可采系数相关的油气赋存类型划分结果和可采系数标准建立的,同时还依据步骤4中确定的可采系数主控因素、步骤5中所评价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分析结果等建立的,从而确保计算出来的可采系数模型合理、可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影响可采系数的主控因素的分析:
通过对不同类型区带(或区块)的可采系数进行聚类分析,解剖已开发油气藏的产能特征,确定影响其可采系数的主控因素,例如可以通过采收率与主要地质因素之间的单因素的相关关系散点图,分析出哪些地质因素(也可称之为地质变量)与采收率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或负相关关系,哪些地质因素与可采系数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进行地质因素的归类分析,从而确定出影响可采系数的相对独立的地质因素。
2)油气资源可采系数预测模型的建立:
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设因变量y与自变量x1、x2…xm共有n组实际观测数据,假定因变量y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数学模型为:
yj=b0+b1x1j+b2x2j+……+bmxmj+ej
其中,j=1、2……n,yj=b0+b1x1j+b2x2j+……+bmxmj+ej,x1、x2…xm为可以观察的一组变量,y表示观测的随机变量,y随x1、x2…xm的改变而改变,且受到试验误差的影响,ej为相互独立且都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在该公式中x1、x2…xm可以表示影响可采系数的主控因素,y可以表示油田标定可采系数。
②可采系数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的前提是要求自变量之间各自独立,因此,需要首先进行自变量相关性检验,剔除其中存在相关关系的地质因素,然后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以确定出影响可采系数并相互独立的地质因素,为建立地质因素评价可采系数的模型奠定基础。
③回归方程的建立
通过逐步“剔除”回归法,得到采收率和地质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分析该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如果该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大于0.725则可以认为该方程较为可靠。
④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根据计算过程列出方差分析表,根据方差分析表进行F检验,从而判断模型是否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在上述步骤8确定含油气区块的最终可采系数的过程中,可以包括地质因素评价的可采系数和二次三次提高采收率潜力两个部分,结合步骤5中的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对最终采收率的年贡献率0.2%,和步骤6中地质参数评价出的可采系数,来对油田的油藏最终可采系数进行评价,从而确保计算出的最终可采系数合理、可靠: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评价单元的类型,由地质变量评价含油气区块(或区带)可采系数的评价模型,评价出油藏的可采系数,同时综合考虑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对最终可采系数的年贡献率0.2%,以最终确定含油气区带(或区块)的可采系数,该可采系数考虑了油气基础地质因素与油田动态开发过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同时采用累积概率法评价出可采系数累积概率曲线分布规律,从而可以清楚地表达不同地质条件下某一可采系数发生的概率,从而有效建立不同概率条件下的可采系数取值标准应用体系。即基于***分析油田标定采收率数据,划分不同圈闭类型,确定影响可采系数的主控因素,建立主控因素与油田可采系数的评价模型,将可采系数评价延伸到低开发区块或待开发区块,拓展了可采系数评价的范畴,且本例所提出的采用地质因素评价区带(或区块)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的方法,可有效地解决勘探程度较低或待勘探开发的区带(或区块)可采系数评价难的问题,解决了油田科研人员面对无动态生产井资料而无从下手的问题。
下面以整装高渗砂岩型油藏为例对上述的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进行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本例中,该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1:收集整理已有开发区带(或区块)标定采收率数据:以某一含油气区块采收率相关资料为例进行说明,如表3所示为北一二排西部二次采油三次采油采收率提高值:
表3
步骤2:采收率数据预处理;
步骤3:依据地质条件进行可采系数相关的油气赋存类型划分;
步骤4:可采系数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采收率与主要地质因素之间的单因素的相关关系散点图如图4至8所示,储层渗透率和采收率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而原油密度、原油粘度、储层孔隙度、以及原始气油比等变量与采收率之间的这种关系不是很明显,考虑到采收率受多种地质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变量归类,进行进一步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的前提是要求自变量各自独立,首先进行自变量相关性检验,如图9和图10所示,由图9可以看出地面原油密度与粘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剔除其中一个自变量,在本例中剔除原油密度。同样地,也可以利用附图10剔除渗透率这一自变量。
由对多个数据评测后发现原始含油饱和度对采收率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影响可采系数的地质因素自变量主要就是:储层孔隙度、原油粘度、以及原始气油比。
步骤5: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分析,例如,统计出目前已开发油田采收率为30.1%,采收率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老油田年提高采收率在0.5-0.2%,而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主要包括: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改善水驱技术、三次采油技术和高效采油工艺措施等。
步骤6:地质参数评价可采系数模型的建立:
从上述数据中挑选出80%来,通过逐步“剔除”回归法,得到采收率和地质变量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y=0.282x1+0.182x2+0.153x3+2.442
其中,x1表示平均孔隙度,x2表示原始气油比,x3表示地面原油粘度,因该拟合公式的复相关系数为0.732,大于0.725,因此符合相关系数的要求。
步骤7:可采系数评价模型的合理性验证,根据计算过程列出线性回归关系方差分析表,如表4所示,进行F检验:
表4
由df1=3、df2=114,查F值表得F0.05(3,114)=2.70,因为F<F0.05(3,114)表明:采收率与储层孔隙度、原油粘度、以及原始气油比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另外,回归方程检验的P值为0.59,因而回归方程是极显著的,x1、x2、x3的P值分别为0.4、0.2、0.06,均大于0.05,因此可以确定出这三个解释变量也是显著的,可以用来预测。
步骤8:结合步骤5至7三步,假设一次采油的采收率为32.5,二次和三次采油对未来提高采收率的贡献为每年增长0.2,则根据年份数可推导出如下公式:
采收率=32.5+0.2*(i-10)
其中,i表示生产年限,i=11,11…30,其中,10是油田一次采油的年限,11-30是油田二次三次采油的年限。
以大庆探区某油田为例,采用步骤8中的评价公式进行检验,评价采收率与实测采收率吻合度很高,所得到的采收率多元线性回归预测表如表5所示:
表5
由图11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实际采收率和预测采收率吻合度很高,误差百分比均不超过15%,说明油气资源可采系数评价方法可以接受,具备高效准确评价低勘探区带或待勘探区带可采系数的能力。采用累积概率法,评价出可采系数累积概率曲线分布规律如图12所示,可以清楚的表达不同地质条件下某一可采系数发生的概率,从而有效建立不同概率条件下可采系数取值标准应用体系。
在上述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将其应用在石油地质勘探领域,以确定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可动资源量评价的重要参数,从而可以影响油气勘探部署决策与后期油气开发规划的效果。基于可采系数的主控因数分析和可采系数评价模型的建立,使得可采系数的评价从高勘探区带具体到低勘探区带和未开发区带,扩展了可采系数评价的空间范畴,使得广大油田科研人员对区带(或区块)油气资源可采系数评价从以往的可采储量/地质储量的评价具体为用地质因素评价区带(或区块)油气资源可采系数,从有开发井评价区带(或区块)油气资源可采系数具体到所有区带(或区块)油气资源可采系数评价,这一方法的提出具有科学性和普适性。依据地质参数评价区带(或区块)油气资源可采系数评价方法,结合该地区的地质资源量,实现快速定量地评价区带(或区块)的可采资源量的目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生产数据无法评价区带(或区块)可采资源量的问题,这对于判定待开发区带(或区块)是否具备开发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且该方法综合考虑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开发因素,评价出来的可采系数更具可靠性,提供了区带(或区块)油气资源可采系数评价的具体流程,为油田的实际可采资源量评价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于油气资源评价与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开发区的标定采收率数据;
对所述标定采收率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所述标定采收率数据中的局部异常高值和局部异常低值;
根据地质条件,对预处理后的标定采收率数据进行可采系数相关的油气赋存类型划分;
根据油气赋存类型的划分结果,确定影响采收率的多个地质因素;
依据预处理后的标定采收率数据,确定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
根据预处理后的标定采收率数据、和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从所述多个地质因素中剔除具有相关关系的地质因素,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采收率与地质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将所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作为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
确定建立所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时的复相关系数是否大于等于预定的精度阈值,如果是,则将当前的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作为确定的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如果否,则重新对获取的标定采收率数据进行预处理,直至建立的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大于等于预定的精度阈值;
根据建立的采收率地质评价模型确定待开发区的最终可采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发区包括:开发区带和/或开发区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地质条件,对预处理后的标定采收率数据进行可采系数相关的油气赋存类型划分,包括:
根据储层岩性、圈闭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和渗透率为划分依据,进行可采系数相关的油气赋存类型的划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划分后的油气赋存类型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整装高渗砂岩型、整装低渗砂岩型、断块高渗砂岩型、断块低渗砂岩型、缝洞碳酸盐岩型、古潜山碳酸盐岩型、砾岩型、火山岩型、变质岩型、稠油型、致密油型、页岩油型、油页岩油型和油砂岩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油气赋存类型的划分结果,确定影响采收率的多个地质因素,包括:
通过对划分为不同油气赋存类型的标定采收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建立每种油气赋存类型的可采系数的累计概率分布图,根据建立的概率分布图确定出多个影响采收率的地质因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预处理后的标定采收率数据,确定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包括:
确定采收率分布特征和采收率增长趋势特征;
根据确定出的采收率分布特征和采收率增长趋势特征,确定出二次采油和/或三次采油对总采收率的影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多个地质因素中剔除具有相关关系的地质因素,包括:
通过采收率与不同地质因素之间的单因素的相关关系散点图,确定出与采收率之间为正相关关系的地质因素和与采收率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的地质因素;
根据确定出的与采收率之间为正相关关系的地质因素和与采收率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的地质因素,对地质因素进行归类分析,确定出影响采收率的相对独立的地质因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出的影响采收率的相对独立的地质因素包括:储层孔隙度、原油粘度、和原始气油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采收率与地质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方差分析表;
根据所述方差分析表进行F检验,以检验确定出的影响采收率的相对独立的地质因素是否能够进行采收率地质评价。
CN201410852345.XA 2014-12-31 2014-12-31 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 Pending CN1044628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2345.XA CN104462859A (zh) 2014-12-31 2014-12-31 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52345.XA CN104462859A (zh) 2014-12-31 2014-12-31 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2859A true CN104462859A (zh) 2015-03-25

Family

ID=52908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52345.XA Pending CN104462859A (zh) 2014-12-31 2014-12-31 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62859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8583A (zh) * 2015-11-23 2016-04-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预测致密油待评价区域可采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51966A (zh) * 2016-01-18 2016-06-08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页岩油气优质储层评价方法及参数确定方法
CN108319743A (zh) * 2017-12-14 2018-07-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0469300A (zh) * 2019-09-03 2019-11-1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计算方法
CN111241652A (zh) * 2018-11-29 2020-06-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地层原油粘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11832962A (zh) * 2020-07-23 2020-10-27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探明储量品质快速评价图版的建立方法
CN111859280A (zh) * 2019-04-25 2020-10-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层原油物性的评价方法及评价装置
CN112257919A (zh) * 2020-10-19 2021-01-22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利用直井侧钻的重力火驱效果预测方法
CN112380489A (zh) * 2020-11-03 2021-02-19 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时间计算方法、数据处理平台评价方法及***
CN114240212A (zh) * 2021-12-22 2022-03-2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参数对资源量影响权重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4592838A (zh) * 2020-12-04 2022-06-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及***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7157A (zh) * 2011-05-13 2012-11-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o2驱油气水异井注入油藏混驱开发方法
CN103046910A (zh) * 2013-01-10 2013-04-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特高含水期油藏水驱开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7157A (zh) * 2011-05-13 2012-11-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o2驱油气水异井注入油藏混驱开发方法
CN103046910A (zh) * 2013-01-10 2013-04-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特高含水期油藏水驱开发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端辰等: "新增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经验公式的研究与确定", 《油气采收率技术》 *
刘成林等: "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 《石油学报》 *
吕远: "水驱油藏单井控制可采储量影响因素定量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 *
王永诗等: "新增探明储量技术采收率主控因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8583A (zh) * 2015-11-23 2016-04-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预测致密油待评价区域可采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88583B (zh) * 2015-11-23 2019-11-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预测致密油待评价区域可采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51966A (zh) * 2016-01-18 2016-06-08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页岩油气优质储层评价方法及参数确定方法
CN108319743A (zh) * 2017-12-14 2018-07-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8319743B (zh) * 2017-12-14 2022-02-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1241652A (zh) * 2018-11-29 2020-06-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地层原油粘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41652B (zh) * 2018-11-29 2022-11-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地层原油粘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11859280B (zh) * 2019-04-25 2023-12-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层原油物性的评价方法及评价装置
CN111859280A (zh) * 2019-04-25 2020-10-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层原油物性的评价方法及评价装置
CN110469300B (zh) * 2019-09-03 2022-02-0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计算方法
CN110469300A (zh) * 2019-09-03 2019-11-1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计算方法
CN111832962A (zh) * 2020-07-23 2020-10-27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探明储量品质快速评价图版的建立方法
CN111832962B (zh) * 2020-07-23 2023-12-15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探明储量品质快速评价图版的建立方法
CN112257919A (zh) * 2020-10-19 2021-01-22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利用直井侧钻的重力火驱效果预测方法
CN112257919B (zh) * 2020-10-19 2023-07-25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利用直井侧钻的重力火驱效果预测方法
CN112380489A (zh) * 2020-11-03 2021-02-19 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时间计算方法、数据处理平台评价方法及***
CN112380489B (zh) * 2020-11-03 2024-04-16 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时间计算方法、数据处理平台评价方法及***
CN114592838A (zh) * 2020-12-04 2022-06-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及***
CN114592838B (zh) * 2020-12-04 2023-08-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状超稠油油藏蒸汽驱潜力评价方法及***
CN114240212A (zh) * 2021-12-22 2022-03-2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参数对资源量影响权重的确定方法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2859A (zh) 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确定方法
CN104747185B (zh) 非均质油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方法
Lee et al. Gas-reserves estimation in resource plays
CN101266299B (zh) 利用地震数据体结构特征预测油气的方法
Lee et al.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thod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N108643875A (zh) 一种低渗透碎屑岩油藏的注水开发调整方法、装置及***
Masoudi et al. Net pay determination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ase study on Iranian offshore oil fields
CN105257285A (zh) 油气由烃源岩层向岩溶储层充注能力的评价方法
Steineder et al. Maximizing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of a Horizontal Polymer Pilot Under Uncertainty Incorporating the Risk Attitude of the Decision Maker
CN116910638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优势渗流通道智能识别方法
Castineira et al. Augmented AI Solutions for Heavy Oil Reservoirs: Innovative Workflows That Build from Smart Analytics, Machine Learning And Expert-Based Systems
Tao et al. Refracturing candidate selection for MFHWs in tight oil and gas reservoirs using hybrid method with data analysis techniques and fuzzy clustering
CN105718720A (zh) 一种复杂气藏储量品质分类综合评价方法
CN111155980B (zh) 一种水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及装置
Arslan et al. Practical automated detection of remaining oil in mature fields using production and geology data
CN106291712B (zh) 一种针对钻后数据的数据处理方法
Schiozer et al. Integration of history matching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Artun Machine Learning Assisted Forecasting of Reservoir Performance
Shiyun et al. A fine assessment technology for medium-high exploration degree plays
CN107818189B (zh) 一种计算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的方法
CN104933282A (zh) 多层圈闭含油气概率的获取方法和***
Martini et al. Use of quality maps in reservoir management
Rabiei et al. Excess water production diagnosis in oil fields using ensemble classifiers
CN113032996B (zh) 一种用于低渗裂缝型油藏水平井的水窜通道识别方法
CN116011234B (zh) 一种融合地质力学和贝叶斯的压前套变风险等级判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