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59799A - 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59799A
CN104459799A CN201410764314.9A CN201410764314A CN104459799A CN 104459799 A CN104459799 A CN 104459799A CN 201410764314 A CN201410764314 A CN 201410764314A CN 104459799 A CN104459799 A CN 104459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depth
geological data
excitation
seismic data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643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宇生
晋志刚
李可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7643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597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59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97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及***。利用本发明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S1:获取勘探区域的最大设计激发井深;S2:采用微测井的方式获取所述勘探区域的地震数据;S3:根据预定规则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的一道地震数据,并将所述抽取的地震数据按照微测井的激发深度顺序排列形成激发地震数据记录;S4:对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进行频谱分析,获取激发地震数据的频率带宽;S5:选取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中符合预先设置的振幅、频率带宽、相邻道波形一致性要求的微测井的井深作为震源最佳激发段。利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可以在复杂地表区域设计得到合理的震源激发井深,提高震源激发效果,提高采集的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Description

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及***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石油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复杂地表勘探区域中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及***。
背景技术
由于地下油气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目前世界范围内对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要求越来越精细化。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地震波反射的方法勘探油气资源分布,利用地层震源激发、地表接收地震波数据,根据接收的数据分析地下构造和油气资源分布。
在利用地震波数据勘探油气资源时,地震波的震源激发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震源激发位置包括地表位置和激发井深,所述地表位置可以根据勘探区域的实际地形分布和测线布设需求等进行设置,而激发井深位于地表以下,通常需要借助于其他辅助手段进行预先设计。如果震源的激发位置设置不合理,常常会导致接收的地震波数据能量较弱、分辨率较差、干扰较多等。现有技术中震源激发井深的设计常常采用基于层速度的方式,在该方式中,主要结合采集的地震数据资料获取地层速度模型,再结合其他测井资料设计每个震源激发点的位置。
但是在复杂地表区域时,由于近地表介质厚度的变化,不同地表条件的低降速带厚度差异很大。例如山前或山地表层厚薄变化很大,有些地方沉积很厚,有些地方却又较薄。或者例如近地表火成岩发育期近地表结构纵横向结构差异变化大,有致密坚硬的玄武岩、多孔玄武岩、小火山砾石粘在一起的熔结火山碎屑岩,还有疏松的火山碎屑沉积形成的砾岩、凝灰岩等,导致复杂地表区域速度不稳定、起伏变化很大。基于层速度的设计方法则难以完成合理的震源激发井深设计。如果采取常规固定深度的激发井深进行震源激发,由于复杂地表地下介质的影响,激发效果明显降低,激发能量很可能无法完全到达目标层,导致所采集的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将低,为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增大难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及***,可以在复杂地表区域设计得到合理的震源激发井深,提高震源激发效果,提高采集的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及***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获取勘探区域的最大设计激发井深;
S2:采用微测井的方式获取所述勘探区域的地震数据;所述微测井的最大激发井深不小于所述勘探区域的最大设计激发井深;
S3:根据预定规则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的一道地震数据,并将所述抽取的地震数据按照微测井的激发深度顺序排列形成激发地震数据记录;
S4:对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进行频谱分析,获取所述激发地震数据中激发点所对应的激发地震数据的频率带宽;
S5:选取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中符合预先设置的振幅、频率带宽、相邻道波形一致性要求的激发地震数据记录所对应的微测井的井深作为震源最佳激发段。
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所述***包括:
资料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勘探区域微测井的地震数据;
数据抽取模块,用于根据预定规则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的一道地震数据,并将所述抽取的地震数据按照微测井的激发深度顺序排列形成激发地震数据记录;
频谱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进行频谱分析,获取所述激发地震数据中每个激发点所对应的激发地震数据的频率带宽;
设计井深选取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振幅、频率带宽、相邻道波形一致性要求选取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中符合所述要求的激发地震数据记录所对应的微测井的井深作为所述微测井的震源最佳激发段。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及***,以获取的微测井资料为基础,采用了选取地震数据资料中振幅大、频带宽、波形一致性好的激发所对应的井深位置为最佳激发段,进一步可以获取震源的最佳激发井深位置,在对速度不敏感的复杂地表区域,尤其是火成岩发育区勘探区域提供了一种可靠、准确、激发效果好的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为复杂地表区域勘探数据采集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井中激发、地面接收的微测井施工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利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拟合出的震源激发高程平面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另一个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另一个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所述的复杂地表区域可以包括山地、河流、火成岩发育期等地形起伏波动大或者地表结构复杂的勘探区域。本申请所述的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可以适用于包括上述所述的复杂地表区域。下面是本申请以火成岩发育区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方法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的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可以包括:
S1:获取勘探区域的最大设计激发井深。
所述获取勘探区域的最大设计激发井深可以根据所述勘探区域的其他资料,例如可以根据石油钻井岩性剖面、测井、录井或者以往微测井资料的分析获取的勘探区域的最大激发井深为所述勘探区域的最大设计激发井深。在没有上述资料时,也可以根据勘探区域的地形、地貌、位置分布等特定估算出一个最大设计激发井深的经验值,例如中国东部某勘探油田属于火成岩发育区,根据类似地形构造的勘探开发经验,可以将其最大设计激发井深设置为45米。当然,在一些其他复杂地表区域,也可以根据现有设备资源以及合理成本控制的条件下,或者任务设计要求设置所述勘探区域的最大激发井深。
获取勘探区域的最大设计激发井深,可以用于指导微测井的井深设计。
S2:采用微测井的方式获取所述勘探区域的地震数据;所述微测井的最大激发井深不小于所述勘探区域的最大设计激发井深。
本实施例中利用上述S1获取的最大设计激发井深指定微测井井深的设计。为尽可能的全面准确找到震源最佳的激发井深位置(激发深度大于此深度时,激发效果不在改善甚至变差时的激发深度),保证设计井深包括勘探区域的最佳的激发井深位置,通常采用所述微测井获取地震数据时所述微测井的最大激发井深略大于所述勘探区域的最大设计激发井深,本申请中最起码应当不小于所述最大设计激发井深。
所述的微测井具体钻井孔径小、施工简单方便、效果明显等特定,对微测井采集的地震数据可以利用数据处理解释和波动力学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根据微测井地震数据建立表层速度厚度模型,并据此确定测线上个炮点的最佳激发深度。本实施中所述的微测井采集地震数据的方法可以包括井中激发、地面接收的方式。具体的可以在某一微测井中根据所述勘探区域的地层构造等因素间隔不同深度分别设置激发点,在每一个微测井的激发点布置***或其他形式的***和引线。然后可以在所述微测井周围布设检波器采集地震数据,所述布设的检波器的测线可以呈直角状排列,也可以为其他例如扇形状排列等。然后可以在微测井中由深至浅逐点激发,在地面接收地震数据。图2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井中激发、地面接收的微测井施工示意图。
通常的,因为低速层、降速层厚度在不同的区域变化很大,为尽可能的保证复杂区域所包括的每个速度层都有足够的采集数据,提高数据采集精度,激发点可以根据勘探区域表层结构的不同岩性的地层厚度进行设计,通常每个不同岩性地层至少有一个激发点。
进一步的,为保障采集数据的可靠性,更加准确的反映近地表结构地下井的构造,在微测井中每个激发点采用的激发药量尽可能保持相同,可以允许一定的药量误差。具体的微测井激发点位置设计、药量控制等可以根据实际现场需求进行设置。
S3:根据预定规则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的一道地震数据,并将所述抽取的地震数据按照微测井的激发深度顺序排列形成激发地震数据记录。
在获取微测井地震数据资料后,可以选取所述地震数据中数据资料质量相对较好的一道地震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为精确的设计得到震源的最佳激发井深,通常选取的一道地震数据可以为所述微测井地震数据中信噪比相对高的地震数据。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根据预定规则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的一道地震数据具体的可以包括:
S301:计算所述地震数据中地震道的信噪比,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信噪比最高的一道地震数据。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考虑到实际测井资料中通常第二道或者第二个地面检波点受微测井的井口噪音影响较小,并且靠近井口激发点,通常该道地震数据信噪比相对较高且干扰较小。因此,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快速选取合适的激发地震数据记录,所述的根据预定规则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的一道地震数据可以包括:
S302: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的第二道地震数据。
当然,所述从地震数据中选取一道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预定规则也可以根据信噪比和波形的稳定性,或者其他评定检波器接收的地震数据质量的参数标准进行设置。
根据预定规则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信噪比相对较高的一道地震数据,并所述抽取的地震数据按照所述微测井的激发深度排列形成激发地震数据记录。
S4:对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进行频谱分析,获取所述激发地震数据中每个激发点所对应的激发地震数据的频率带宽。
所述的频谱分析可以包括基于傅里叶变换对提取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也可以采用专用的频谱分析软件,例如用于三维地震资料频谱分析的GeoTFA对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进行频谱分析,获取所述每个激发点所对应的激发地震数据所对应的频率带宽。
S5:选取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中符合预先设置的振幅、频率带宽、相邻道波形一致性要求的激发地震数据记录所对应的微测井的井深作为震源最佳激发段。
根据获取的激发地震数据记录和频谱分析结果,选取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中振幅能量强、频率分布范围宽、相邻到波形一致性好的激发地震数据记录所对应的微测井的井深作为该井所对应的震源最佳激发段。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振幅能量强、频率分布范围宽、相邻道波形一致性好具体的条件要求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选取振幅能量最强、频率带宽最宽,同时该激发点的波形一致性的误差在设定阀值范围内的激发点井深作为所述最佳激发段。当然,所述预先设置的振幅、频率带宽、相邻道波形一致性要求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包括连续的多个激发点,例如所述预先设置的要求可以包括振幅值达到预定值或者预定比例内的最大振幅值,如振幅最大的连续三个微测井的激发点,该三个激发点的频率带宽大于B赫兹,并且所述三个激发点中每个激发点井深附近N个相邻检波器接收的地震波相似性好,波形较为一致,波形一致性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通常,符合预先设置的振幅能量强、频率分布范围宽、相邻道波形一致性好的激发段的地层结构弹性好,在此激发段进行震源激发可以使震源******形成的地震波能量最大范围的向周边地层传播,有利于地面地震数据的接收,为后续地震数据分析和处理打下良好基础。
所述预先设置的振幅、频率带宽、相邻道波形一致性要求可以设置为同时满足上述三者的要求,在某些地震数据资料中,也可以设置为满足上述三者中的两者的要求。例如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某一个A1激发点振幅能量最强,但该A1激发点激发的地震数据频率带宽很窄,相邻道波形波动起伏大,一致性较差,另外的三个连续激发点B1、B2、B3的地震数据中虽然振幅能量不是最大的值,但在地震数据中属于能量相对较强的地震振幅,并且所述三个激发点B1、B2、B3的频率带宽,由该三个激发点获取的相邻地震道波形一致性好,因此,可以选取所述选取的三个连续激发点B1、B2、B3所对应的井深作为勘探区域该井的震源最佳激发段。
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加清楚直观的判断微测井地震道数据振幅的变化,在还可以对微测井的地震数据振幅进行相同增益显示。因此,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还可以包括:
S2’:将获取的地震数据的振幅放大相同的倍数:
或者,
S3’:将形成的激发地震数据记录的振幅放大相同的倍数。
为确保不同深度的地震波能量处于相同分析条件,按照相同倍数放大振幅显示,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振幅的相对变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在微测井获取地震数据后对获取的所有地震数据进行相同振幅增益显示,也可以在抽取信噪比高的地震数据形成的激发地震数据记录中进行相同振幅增益显示,可以更加清楚、直观的判断振幅的变化。
进一步的,通过上方法获取震源最佳激发段后,还可以进一步获取震源的最佳激发井深位置。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6:以所述震源最佳激发段的顶面井深加上设计药柱的长度作为震源的最佳激发井深位置。
通过前述实施例可以得知,所述震源最佳激发段为一个微测井的激发点时,所对应的最佳激发段的顶面井深为该微测井相对应激发点的井深。在所述震源最佳激发段为多个连续激发点时,所述最佳激发段的顶面井深为所述多个连续激发点中位置最接近地面的激发点所对应的井深。然后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根据设计得到的震源的最佳激发井深位置获得安置震源***的钻井深度等,为复杂地表勘探区提供有力、可靠的钻井深度依据。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勘探区域中设计多个微测井,获取每个微测井所在位置的震源的最近激发井深位置,然后可以根据设计得到的每个震源的最佳激发井深位置拟合出所述勘探区域全区的震源激发高程平面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本申请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S7:根据在所述勘探区域设置的至少三个微测井的震源的最佳激发井深位置或者震源最佳激发段拟合出所述勘探区域的震源激发高程平面图。
为拟合出所述震源激发高程平面图,至少需要在所述勘探区域布置三个微测井,获取所述三个微测井的最佳激发井深位置。通常的,在实际勘探过程中,设计的微测井个数可以远远大于三个。获取的每个最佳激发井深位置为离散是深度位置数据,然后可以根据每个最佳激发井深位置拟合出该区域较为平滑的震源激发高程平面图,可以根据拟合出的震源激发高程平面图设计其他震源激发炮点的最佳激发井深。
当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至少三个震源最佳激发段拟合出所述勘探区域的震源激发高程平面图。具体的,在所述震源最佳激发段为一段距离时,可以根据预先设置选择所述震源最佳激发段的某一指定位置为震源激发井深,用于拟合出震源激发高程平面图。例如可以指定以所述震源最佳激发段的顶面井深或者地面井深或者中间位置所对应的井深位置震源激发井深来拟合出所述震源激发高程平面图。
下面为本申请所述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的一个具体应用实例。
利用本申请方法在中国东部某东部复杂地形的油田地震勘探项目进行了实施,得到了良好实施效果,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具体的应用场景如下:
收集该区以往表层调查资料,可知探区表层火成岩最大埋深超过50m,勘探区域东北和西北区域火成岩发育,南部地表火山锥发育。通过点试验及以往试验资料显示,勘探区域震源激发井深一般大于35m后激发效果没有明显改善,大于45m后激发效果逐渐变差,因此本实例中最大设计激发井深设置为50m。微测井激发点间隔设计方式采取:0-5m范围为0.5m,5-20m范围间隔1m,20-50m范围为2m,激发药量3个***。地面检波器采取直角排列接收,道间隔为1m。岩性变化进行现场岩性录取及记录。微测井由深至浅逐个激发点激发,获取地震数据。抽取微测井地震数据中每炮的第二道地震数据,按照激发深度顺序排列形成激发地震数据记录。对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进行相同增益显示及频谱分析。选取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中振幅最宽、频率带宽最宽、相邻道波形一致性好的激发地震数据记录所对应的微测井的井深作为震源最佳激发段。
根据所述震源最佳激发段加上设计药柱的长度得到微测井位置的震源的最佳激发井深位置。根据获取的勘探区域所有微测井的震源的最佳激发井深申请拟合出该勘探区域的震源激发高程平面图,如图5所示,图5是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拟合出的震源激发高程平面图。图5中,各个方形点为在勘探区域设置的微测井的最佳激发井深位置,由多个最佳激发井深位置可以拟合出该勘探区域平滑的震源激发高程平面图。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以获取的微测井资料为基础,采用了选取地震数据资料中振幅大、频带宽、波形一致性好的激发点所对应的井深位置为最佳激发段,进一步可以获取震源的最佳激发井深位置,在对速度不敏感的复杂地表区域,尤其是火成岩发育区勘探区域提供了一种可靠、准确、激发效果好的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为复杂地表区域勘探数据采集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所述***可以基于本申请所述的微测井地震数据资料中振幅大、频带宽、波形一致性好的激发点所对应的井深位置为最佳激发段设计得到合理的震源激发井深。图6是本申请所述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可以包括:
资料获取模块101,可以用于获取勘探区域微测井的地震数据;
数据抽取模块102,可以用于根据预定规则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的一道地震数据,并将所述抽取的地震数据按照微测井的激发深度顺序排列形成激发地震数据记录;
频谱分析模块103,可以对用于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进行频谱分析,获取所述激发地震数据中每个激发点所对应的激发地震数据的频率带宽;
设计井深选取模块104,可以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振幅、频率带宽、相邻道波形一致性要求选取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中符合所述要求的激发地震数据记录所对应的微测井的井深作为所述微测井的震源最佳激发段。
具体的,所述数据抽取模块102可以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项:
信噪比抽取模块,可以用于计算所述地震数据中地震道的信噪比,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信噪比最高的一道地震数据形成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
快速抽取模块,可以用于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的第二道地震数据形成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
图7是本申请所述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另一个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还可以包括:
振幅放大模块105,可以用于将获取的地震数据或者形成的激发地震数据记录的振幅放大相同的倍数。
地震数据振幅放大后,可以更加清楚、直观的选取震源最佳激发段。
图8是本申请所述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另一个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还可以包括:
激发高程平面模块106,可以用于基于在所述勘探区域获取的至少三个微测井的震源最佳激发段拟合出所述勘探区域的震源激发高程平面图。
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所述最佳激发段设置震源的最佳激发井深位置,例如以所述震源最佳激发段的顶面井深加上药柱长度为所述最佳激发井深位置,或者以所述震源最佳激发段的中间位置为所述最佳激发井深位置等。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利用微测井获取的地震数据资料,可以选取资料数据资料中振幅大、频带宽、波形一致性好的微测井的激发点为震源激发段,提供了不同于常规利用层速度获取震源激发位置的方法,并且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包括火成岩发育区等复杂地表的勘探区域,为复杂地表区域的资源勘探奠定了激发井深设计基础和依据。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模块,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基于微处理器的***、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移动终端、包括以上任何***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10)

1.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获取勘探区域的最大设计激发井深;
S2:采用微测井的方式获取所述勘探区域的地震数据;所述微测井的最大激发井深不小于所述勘探区域的最大设计激发井深;
S3:根据预定规则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的一道地震数据,并将所述抽取的地震数据按照微测井的激发深度顺序排列形成激发地震数据记录;
S4:对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进行频谱分析,获取所述激发地震数据中激发点所对应的激发地震数据的频率带宽;
S5:选取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中符合预先设置的振幅、频率带宽、相邻道波形一致性要求的激发地震数据记录所对应的微测井的井深作为震源最佳激发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定规则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的一道地震数据包括:
S301:计算所述地震数据中地震道的信噪比,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信噪比最高的一道地震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定规则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的一道地震数据包括:
S302: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的第二道地震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S2’:将获取的地震数据的振幅放大相同的倍数:
或者,
S3’:将形成的激发地震数据记录的振幅放大相同的倍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S6:以所述震源最佳激发段的顶面井深加上设计药柱的长度作为震源的最佳激发井深位置。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S7:根据在所述勘探区域设置的至少三个微测井的震源的最佳激发井深位置或者震源最佳激发段拟合出所述勘探区域的震源激发高程平面图。
7.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
资料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勘探区域微测井的地震数据;
数据抽取模块,用于根据预定规则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的一道地震数据,并将所述抽取的地震数据按照微测井的激发深度顺序排列形成激发地震数据记录;
频谱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进行频谱分析,获取所述激发地震数据中每个激发点所对应的激发地震数据的频率带宽;
设计井深选取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振幅、频率带宽、相邻道波形一致性要求选取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中符合所述要求的激发地震数据记录所对应的微测井的井深作为所述微测井的震源最佳激发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抽取模块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项:
信噪比抽取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地震数据中地震道的信噪比,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信噪比最高的一道地震数据形成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
快速抽取模块,用于抽取所述地震数据中的第二道地震数据形成所述激发地震数据记录。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
振幅放大模块,用于将获取的地震数据或者形成的激发地震数据记录的振幅放大相同的倍数。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
激发高程平面模块,用于基于在所述勘探区域获取的至少三个微测井的震源最佳激发段拟合出所述勘探区域的震源激发高程平面图。
CN201410764314.9A 2014-12-11 2014-12-11 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及*** Pending CN1044597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64314.9A CN104459799A (zh) 2014-12-11 2014-12-11 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64314.9A CN104459799A (zh) 2014-12-11 2014-12-11 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59799A true CN104459799A (zh) 2015-03-25

Family

ID=52906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64314.9A Pending CN104459799A (zh) 2014-12-11 2014-12-11 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5979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5631A (zh) * 2016-08-31 2017-02-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电火花震源激发方法、震源设置方法
CN106569282A (zh) * 2016-10-17 2017-04-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采集激发井深设计方法
CN107462926A (zh) * 2016-06-03 2017-12-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野外试验最佳激发井深的选择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杰烈 等: ""实时动态激发井深设计"",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
刘杰烈 等: "《地震资料采集理论与实践》", 30 November 2009 *
刘绍新 等: ""三分量地震微测井技术在激发井深设计中的应用"", 《天然气工业》 *
刘绍新 等: ""利用三分量微测井技术预测激发井深"", 《中国地球物理》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2926A (zh) * 2016-06-03 2017-12-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野外试验最佳激发井深的选择方法
CN106405631A (zh) * 2016-08-31 2017-02-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电火花震源激发方法、震源设置方法
CN106569282A (zh) * 2016-10-17 2017-04-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采集激发井深设计方法
CN106569282B (zh) * 2016-10-17 2019-03-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采集激发井深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99750B2 (en) Electroseismic surveying in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Markovic et al. Deep reflection seismic imaging of iron‐oxide deposits in the Ludvika mining area of central Sweden
CN107526101B (zh) 一种获取地震反射波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CN102788991B (zh) 基于z分量的透射槽波高密度快速探测方法
Urosevic et al. Targeting nickel sulfide deposits from 3D seismicreflection data at Kambalda, Australia
CN102495434A (zh) 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
CN102866417A (zh) 一种地下溶洞地震跨孔ct探测及层析成像装置及方法
Juhojuntti et al. 3D seismic survey at the Millennium uranium deposit, Saskatchewan, Canada: Mapping depth to basement and imaging post-Athabasca structure near the orebody
Ahmadi et al. High-resolution 2D seismic imaging and forward modeling of a polymetallic sulfide deposit at Garpenberg, central Sweden
CN104216023A (zh) 矿井掘进巷道高密度三维直流勘探方法
Zhao et al. Key seismic survey technologies for deep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s: A case study of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Fold Belt in the Sichuan Basin
Peterie et al. Shallow tunnel detection using SH-wave diffraction imaging
Brodic et al. Three-component seismic land streamer study of an esker architecture through S-and surface-wave imaging
CN108919337A (zh) 城市地下空间地震数据采集***
CN105093314B (zh) 一种测定微地震震源的方法
CN104459799A (zh) 一种震源激发井深设计方法及***
Cheng et al. Time-lapse VSP data processing for monitoring CO 2 injection
CN104914463B (zh) 小尺度裂缝预测的成像方法
Wu et al. Seismic attribute method for concealed collapse column identification in coal fields
Lanzarone et al. The value of VSP data through early phases of field appraisal and development: A modeling and acquisition case study in the Gulf of Mexico
Hao et al. Detecting goaf ahead of the mine tunnel using SAP: a case study in iron mine, China
CN104375187A (zh) 一种基于微测井和非地震资料设计大炮井深的方法
Che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small fixed-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water-bearing structures in tunnels
Wang et al. Polarization migration of multi-component seismic data for survey in the tunnel of mountain cities
Tertyshnikov et al. 3D DAS VSP for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CO2 shallow release site: CSIRO In-Situ Laboratory case stu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