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3241B - 动作稳定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 - Google Patents

动作稳定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3241B
CN104423241B CN201410447648.3A CN201410447648A CN104423241B CN 104423241 B CN104423241 B CN 104423241B CN 201410447648 A CN201410447648 A CN 201410447648A CN 104423241 B CN104423241 B CN 1044232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art
bearing
wheel
stopping
escap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476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3241A (zh
Inventor
川内谷卓磨
新轮隆
中岛正洋
幸田雅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423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2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3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2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7/00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 G04B17/20Compensation of 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 G04B17/28Compensation of mechanisms for stabilising frequency for the effect of imbalance of the weights, e.g. tourbillon
    • G04B17/285Tourbillons or carrousel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1/00Driving mechanisms
    • G04B1/10Driving mechanisms with mainspring
    • G04B1/22Compensation of changes in the motive power of the mainspring
    • G04B1/225Compensation of changes in the motive power of the mainspring with the aid of an interposed power-accumulator (secondary spring) which is always tension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Gears, Cams (AREA)
  • Toy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动作稳定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其中,即使在具备恒力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因重力方向而引起的、摆轮机构的摆动周期的变化,并且能够使摆轮机构稳定地动作。具备:外承载件(33),其被传递轮系的驱动力,且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底板旋转;内承载件(34),其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外承载件(33)旋转;恒力弹簧,其被设置于这些外承载件(33)和内承载件(34)之间,对内承载件(34)施加旋转力,使得该内承载件(34)相对于外承载件(33)旋转;以及擒纵机构(102),其搭载于内承载件(34),通过使该内承载件(34)旋转来驱动所述擒纵机构(102)。

Description

动作稳定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作稳定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
背景技术
在机械式钟表中,当从条盒传递至擒纵机构的擒纵轮的转矩随着条盒的主发条的上紧松弛而变动时,摆轮机构的摆角发生变化,从而钟表的步率发生变化。因此,为了对传递至擒纵轮的转矩的变动进行抑制,提出了在条盒与擒纵机构之间配置恒力弹簧(预拉伸螺旋弹簧)的恒力装置。
作为恒力装置,例如提出有具备下述部分的结构:止动轮,其具有止动小齿轮部(止动轮小齿轮);擒纵轮,其具有擒纵小齿轮(擒纵轮轴);拉伸环,其被安装于拉伸环小齿轮;恒力弹簧,其被设置在拉伸环与擒纵轮之间;以及凸轮,其被安装于擒纵小齿轮。恒力弹簧以使擒纵轮相对于拉伸环旋转的方式对擒纵轮施加旋转力。
另外,在机械式钟表中,存在由摆轮机构的形状上的必然的不均匀性引起的运动重心的偏心误差,而且,在动作中还会发生因游丝的伸缩而引起的重心的移动。因此,在将钟表置于直立姿势的情况下,根据几点的方向处于上方,受到重力影响的、摆轮机构的摆动周期会发生变化。这样,作为防止摆轮机构的因重力方向引起的摆动周期变化的机构,存在被称作陀飞轮的机构。并且,提出了在陀飞轮机构中装入上述的恒力装置的技术。
该结构具备:固定轮(秒针固定轮);和承载件(驱动齿轮),以该固定轮的轴心为中心旋转,在承载件上设有擒纵轮和摆轮机构。并且,擒纵轮借助于恒力弹簧的动力而旋转。擒纵轮的旋转被第1固定器的托盘阻止或释放,另一方面,止动轮的旋转被第2固定器的托盘阻止或释放。
在此,当止动轮的旋转被释放时,止动轮旋转一个齿的量。这样,止动轮在固定轮的周围作行星运动,承载件旋转。另外,当止动轮的旋转被释放时,拉伸环旋转,由此,恒力弹簧被定期地上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05941号公报
然而,对于上述的现有技术而言,承载件随着止动轮的旋转而旋转,因此,承载件的旋转运动是间歇运动。因此,与承载件相关的惯性对摆轮机构产生冲击,从而存在摆轮机构的旋转变得不稳定的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提供如下这样的动作稳定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即使在具备恒力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因重力方向引起的、摆轮机构的摆动周期的变化,并且能够使摆轮机构稳定地动作。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动作稳定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动作稳定机构具备:第1承载件,其被传递轮系的驱动力,且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底板旋转;第2承载件,其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承载件旋转;恒力弹簧,其被设置于所述第1承载件与所述第2承载件之间,对所述第2承载件施加旋转力,使得所述第2承载件相对于所述第1承载件旋转;以及擒纵调速机构,其搭载于所述第2承载件上,通过使所述第2承载件旋转来驱动该擒纵调速机构。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使搭载有擒纵调速机构的第2承载件的旋转动作顺畅。即,能够减少第2承载件的间歇动作。因此,能够防止因重力方向而引起的、摆轮机构的摆动周期的变化,并且能够使摆轮机构稳定地动作。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涉及的动作稳定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擒纵调速机构具备:擒纵轮,其随着所述第2承载件的旋转而在所述第2承载件上旋转;和摆轮机构,其随着所述擒纵轮的旋转而在所述第2承载件上旋转摆动。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高效地驱动第2承载件,从而能够降低动作稳定机构的动力损失。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动作稳定机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承载件上设置有止动轮,该止动轮具备:止动轮轴承,其借助于所述第1承载件的旋转而以所述第1承载件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止动轮轴体,其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止动轮轴承;以及止动齿轮,其与所述止动轮轴体成为一体而旋转,在所述第2承载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止动齿轮卡合的止动件。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高效地驱动第1承载件,从而能够降低动作稳定机构的动力损失。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机芯的特征在于具备动作稳定机构。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具备恒力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因重力方向而引起的、摆轮机构的摆动周期的变化,并且能够使摆轮机构稳定地动作。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涉及的机械式钟表的特征在于具备机芯。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提供这样的机械式钟表:其能够防止因重力方向而引起的、摆轮机构的摆动周期的变化,并且能够使摆轮机构稳定地动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搭载有擒纵/调速机构的第2承载件的旋转动作顺畅。即,能够减少第2承载件的间歇动作。因此,能够防止因重力方向而引起的、摆轮机构的摆动周期的变化,并且能够使摆轮机构稳定地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机械式钟表的机芯正面侧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从固定轮支座侧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外承载件的立体图。
图5是从承载件支座侧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外承载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止动齿轮的俯视图。
图7是从固定轮支座侧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内承载件的立体图。
图8是从承载件支座侧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内承载件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擒纵机构轴承单元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擒纵机构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止动轮、止动件96以及擒纵轮的动作说明图,(a)~(d)表示随时间的变化。
图12是从固定轮支座侧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的要部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的止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从固定轮支座侧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的要部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的偏心销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的相位偏移限制机构的俯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外承载件的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恒力装置的俯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恒力装置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内承载件的侧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的动作说明图。
标号说明
1:机械式钟表;
3、203:恒力装置;
10:机芯;
11:底板;
22:条盒轮(轮系);
25:二号轮(轮系);
26:三号轮(轮系);
27:四号轮(轮系);
28:五号轮(轮系);
33、233:外承载件(第1承载件);
34、234:内承载件(第2承载件);
50、250:止动轮轴承单元(止动轮轴承);
52、252:第1止动轮轴承部(止动轮轴承);
53、253:第2止动轮轴承部(止动轮轴承);
68、268:恒力弹簧;
70、179:止动轮;
71、187:止动轮轴体;
72、186:止动齿轮;
101:摆轮机构(擒纵/调速机构);
102:擒纵机构(擒纵/调速机构);
111:擒纵轮;
171:止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机械式钟表)
接下来,基于图1~图11,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机械式钟表1的机芯正面侧的俯视图。
如该图所示,机械式钟表1由机芯10、和收纳该机芯10的未图示的壳体构成。
机芯10具有构成基板的底板11。在该底板11的背面侧配置有未图示的表盘。并且,将装入机芯10的正面侧的轮系称作正面侧轮系,将装入机芯10的背面侧的轮系称作背面侧轮系。
在底板11上形成有柄轴引导孔11a,柄轴12旋转自如地装入该柄轴引导孔11a。该柄轴12通过切换装置来决定轴向的位置,所述切换装置具有拨针杆13、离合杆14、离合杆弹簧15和拉档压簧16。另外,在柄轴12的引导轴部,旋转自如地设置有立轮17。
以这样的结构为基础,如果在柄轴12处于沿旋转轴方向与机芯10的内侧最接近的第1柄轴位置(第0级)的状态下使柄轴12旋转,则经由未图示的离合轮的旋转而使立轮17旋转。并且,通过该立轮17的旋转,使得与该立轮17啮合的小钢轮20旋转。并且,通过该小钢轮20的旋转,使得与该小钢轮20啮合的大钢轮21旋转。进而,通过该大钢轮21的旋转,将收纳于条盒轮22的未图示的主发条(动力源)上紧。
机芯10的正面侧轮系除了上述的条盒轮22之外还包括二号轮25、三号轮26、四号轮27以及五号轮28,起到了传递条盒轮22的旋转力的功能。另外,在机芯10的正面侧,配置有用于控制正面侧轮系的旋转的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30。
二号轮25成为与条盒轮22啮合的齿轮。三号轮26成为与二号轮25啮合的齿轮。四号轮27成为与三号轮26啮合的齿轮。五号轮28成为与四号轮27啮合的齿轮。并且,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30与五号轮28啮合。
(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
图2是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30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如图2、图3所示,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30是控制上述的正面侧轮系的旋转的机构。另外,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30具有所谓的陀飞轮机构,所述陀飞轮机构可以降低后述的摆轮机构101的方向对重力的影响,以抑制摆轮机构101的动作的混乱。另外,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30具备恒力装置3,该恒力装置3用于抑制被传递至后述的擒纵轮111的转矩的变动。
以下,对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30详细进行叙述。
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30具备:固定轮31,其被固定在固定轮支座29的底板11侧,该固定轮支座29被安装于底板11的正面侧;外承载件(输入部)33,其被安装于底板11的背面侧,并且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固定轮支座29(参照图3)、和对置地配置的承载件支座32之间;以及内承载件(输出部)34,其以相对于外承载件33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该外承载件33的内侧。
固定轮31具有大致圆板状的齿轮主体31a,在该齿轮主体31a的径向大致中央,设置有用于将外承载件33支承成旋转自如的宝石轴承31b。另外,在齿轮主体31a的宝石轴承31b的周围,形成有用于将固定轮31紧固地固定于固定轮支座29的螺钉贯穿***孔31c。未图示的螺钉被***该螺钉贯穿***孔31c。而且,在齿轮主体31a的外周部形成有齿部31d。
(外承载件)
图4是从固定轮支座29侧观察外承载件33的立体图,图5是从承载件支座32侧观察外承载件33的立体图。
如图2~图5所示,外承载件33具有:大致圆板状的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其被配置在固定轮支座29侧;和大致圆板状的第2外承载件轴承部36,其被配置在承载件支座32侧。这些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和第2外承载件轴承部36被固定在与固定轮31相同的轴线上。
另外,在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上,在与固定轮31的宝石轴承31b相同的轴线上,设置有宝石轴承35a。为了将内承载件34支承成旋转自如而使用了该宝石轴承35a。而且,在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的固定轮支座29侧的面上设置有第1外旋转体37。
第1外旋转体37是一体地成型有下述部分的结构:基座部37a,其以与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和榫头部37b,其从基座部37a的径向大致中央朝向固定轮支座29侧突出。并且,基座部37a通过螺钉38被紧固固定于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另外,榫头部37b被贯穿***固定轮31的宝石轴承31b,由此,第1外旋转体37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固定轮31。
另一方面,在第2外承载件轴承部36上,在与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的宝石轴承35a相同的轴线上设置有宝石轴承36a。该宝石轴承36a也是为了与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的宝石轴承35a协作地将内承载件34支承成旋转自如而使用的。另外,在第2外承载件轴承部36的承载件支座32侧的面上设置有第2外旋转体39。
第2外旋转体39是一体地成型有下述部分的结构:基座部39a,其以与第2外承载件轴承部36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和榫头部39b,其从基座部39a的径向大致中央朝向承载件支座32侧突出。该榫头部39b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承载件支座32的宝石轴承32a。另外,基座部39a通过螺钉40被紧固固定于第2外承载件轴承部36。
而且,在比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设置有环状的外齿齿轮部41。该外齿齿轮部41与五号轮28啮合。
另外,外齿齿轮部41和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通过3个第1臂部42互相连结。3个第1臂部42沿着径向延伸,并且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另一方面,在第2外承载件轴承部36的外周部,一体地成型有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3个第2臂部43。这些第2臂部43以与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侧的第1臂部42相对应的方式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在第1臂部42与外齿齿轮部41的连接部、和第2臂部43的末端,分别一体地成型有大致圆板状的轴安装座44、45。并且,在这些轴安装座44、45之间,分别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轴46。轴46的两端通过从轴安装座44、45的上方旋入的螺钉47被紧固固定于轴安装座44、45。
另外,在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与外齿齿轮部41之间设有支承梁48,该支承梁48以围绕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环状。支承梁48的内径被设定得与固定轮31的齿部31d的外径大致相同。
另外,支承梁48以与第1臂部42连结的方式一体地成型。在支承梁48上设置有止动轮轴承单元50和止动轮70,该止动轮70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止动轮轴承单元50。
在此,止动轮轴承单元50和止动轮70构成了恒力装置3,除了止动轮轴承单元50和止动轮70外,恒力装置3还具有后述的恒力弹簧68和止动件96。
止动轮轴承单元50由下述部分构成:环状的轴体***部51,其一体地成型于支承梁48上;第1止动轮轴承部52,其被安装于支承梁48的固定轮支座29侧;以及第2止动轮轴承部53,其被安装于支承梁48的承载件支座32侧。
第1止动轮轴承部52具有壁部54,该壁部54从支承梁48的与轴体***部51对应的位置朝向固定轮支座29侧延伸。壁部54以径向内侧开口的方式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状。在壁部54的末端的内周面侧,以与壁部54垂直的方式一体地成型有大致圆板状的轴承座55。并且,在轴承座55的径向大致中央,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孔55a。在该贯穿孔55a中设置有用于将止动轮70支承成旋转自如的宝石轴承56。
另外,在壁部54的基端侧一体地成型有一对安装撑条57,所述一对安装撑条57夹着该壁部54向两侧延伸。在一对安装撑条57的末端分别一体地成型有大致圆板状的螺钉座57a。该螺钉座57a被螺钉58紧固固定于支承梁48。
另一方面,第2止动轮轴承部53具有大致圆板状的轴承座61,所述轴承座61被配置在与形成于支承梁48的轴体***部51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在轴承座61的径向大致中央,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孔61a。在该贯穿孔61a中设置有用于将止动轮70支承成旋转自如的宝石轴承62。
另外,在轴承座61的外周部,一对安装撑条63夹着宝石轴承62一体地成型于两侧。在一对安装撑条63的末端分别一体地成型有大致圆板状的螺钉座63a。该螺钉座63a被螺钉64紧固固定于支承梁48。
在此,在螺钉座63a和安装撑条63的末端部分别形成有升高部63b,在轴承座61及安装撑条63与支承梁48之间形成有间隙S1。在该间隙S1中夹设有构成止动轮70的止动齿轮72。
除了止动齿轮72外,止动轮70还具有止动轮轴体71,该止动轮轴体71被***到形成于支承梁48的轴体***部51。在止动轮轴体71的两端分别一体地成型有榫头部71a、71b。固定轮支座29侧的榫头部71a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1止动轮轴承部52的宝石轴承56。另一方面,承载件支座32侧的榫头部71b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2止动轮轴承部53的宝石轴承62。
另外,在止动轮轴体71上,在从轴向大致中央至固定轮支座29侧的榫头部71a的近前位置之间,一体地成型有止动小齿轮部71c。在此,设置有止动轮轴承单元50的支承梁48的内径被设定为与固定轮31的齿部31d的外径大致相同,因此,止动小齿轮部71c与该齿部31d啮合。另一方面,在止动轮轴体71上的、靠承载件支座32侧的榫头部71b的根部附近,外嵌固定有止动齿轮72,止动轮轴体71和止动齿轮72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被一体化。
图6是止动齿轮72的俯视图。
如该图所示,止动齿轮72是由例如金属材料或单晶硅等具有结晶方位的材料等形成的部件,通过采用了电铸加工或光刻技术这样的光学方法的、LIGA(LithographieGalvanoformung Abformung:光刻电铸成型)工艺、DRIE(Deep Reactive Ion Etching:深反应离子蚀刻)、MIM(Metal Injection Molding:金属注射成型)等形成。
止动齿轮72是使下述部分一体地成型而成的:中央的轮毂部73,其被外嵌固定于止动轮轴体71;轮缘部74,其被配置在轮毂部73的径向外侧,且以围绕轮毂部73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环状;以及辐条部75,其连结这些轮毂部73和轮缘部74。
在轮缘部74的外周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钩部76。更具体来说,钩部76在沿轴向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在中央的大部分形成有大致三角形状的开口部76a。另外,钩部76形成为其顶点P1朝向止动齿轮72的旋转方向(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Y1,旋转方向Y1的前侧的侧边76b被设定得比旋转方向Y1的后侧的侧边76c短。换而言之,前侧的侧边76b形成为与辐条部75连接,另一方面,后侧的侧边76c形成为与轮缘部74连接。并且,对于止动齿轮72的旋转动作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
在此,辐条部75和前侧的侧边76b形成为圆弧状。并且,该圆弧的中心位于与固定轮31的轴心C1、即外承载件33的旋转中心相同的轴线上。
以这样的结构为基础,在内承载件34上设置的后述的止动件96与钩部76的前侧的侧边76b卡合/解除。
另外,如图4、图5所示,在支承梁48上,在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的、沿径向与轴体***部51相反的一侧,一体地成型有环状的轴承单元***部65。后述的擒纵机构轴承单元130的轴承部133被贯穿***该轴承单元***部65。另外,3个第1臂部42中的1个在轴承单元***部65的外周部突出。
而且,在支承梁48上的与轴承单元***部65相邻的位置一体地成型有外桩支承件66。外桩67被压入该外桩支承件66。恒力弹簧68的外端部被固定于外桩67。
恒力弹簧68相对于外承载件33向内承载件34施加旋转力,且形成为涡旋状。恒力弹簧68的内端部经内桩69被固定于内承载件34。
(内承载件)
图7是从固定轮支座29侧观察内承载件34的立体图,图8是从承载件支座32侧观察内承载件34的立体图。
如图2、图3、图7、图8所示,内承载件34具有:大致圆板状的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其被配置在固定轮支座29侧;和大致圆板状的第2内承载件轴承部82,其被配置在承载件支座32侧。这些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和第2内承载件轴承部82被配置在与外承载件33的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及第2外承载件轴承部36相同的轴线上。
另外,在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的靠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侧的面上设置有第1内旋转体83。第1内旋转体83是一体地形成有下述部分的结构:基座部83a,其以与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的形状相对应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板状;轴部83b,其从基座部83a的径向大致中央朝向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侧突出;以及榫头部83c,其从轴部83b的末端突出。
并且,基座部83a通过螺钉84被紧固固定于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另外,榫头部83c被贯穿***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的宝石轴承35a,由此,内承载件34被支承成相对于外承载件33旋转自如。
另外,恒力弹簧68的内桩69被固定于轴部83b。由此,相对于外承载件33,恒力弹簧68的作用力作用于内承载件34。即,相对于外承载件33,通过恒力弹簧68对内承载件34施加旋转力。
另一方面,在第2内承载件轴承部82的第2外承载件轴承部36侧的面上设置有第2内旋转体85。第2内旋转体85是一体地成型有下述部分的结构:基座部85a,其以与第2内承载件轴承部82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和榫头部85b,其从基座部85a的径向大致中央朝向第2外承载件轴承部36侧突出。该榫头部85b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2外承载件轴承部36的宝石轴承36a。另外,基座部85a通过螺钉86被紧固固定于第2内承载件轴承部82。
而且,在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和第2内承载件轴承部82上分别设置有耐震轴承87a、87b。耐震轴承87a、87b被配置在与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35的宝石轴承35a和第2外承载件轴承部36的宝石轴承36a相同的轴线上。耐震轴承87a、87b是用于将后述的摆轮机构101支承成旋转自如的部件。
另外,在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的外周部,一体地成型有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3个第1臂部88。而且,在第2内承载件轴承部82的外周部,一体地成型有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3个第2臂部89。这些第1臂部88和第2臂部89分别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而且,被配置成在轴向上对置。另外,各第1臂部88被配置成位于3个第1臂部42之间,这3个第1臂部42分别形成于外承载件33。而且,各第2臂部89被配置成位于3个第2臂部43之间,这3个第2臂部43分别形成于外承载件33。
另外,在各臂部88、89的末端分别一体地成型有大致圆板状的轴安装座91、92。并且,在这些轴安装座91、92之间,分别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轴93。轴93的两端通过从轴安装座91、92的上方旋入的螺钉94被紧固固定于轴安装座91、92。
而且,在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的径向外侧设置有支承梁95,该支承梁95以围绕该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环状。支承梁95的内径被设定得与固定轮31的齿部31d的外径大致相同。另外,支承梁95以与第1臂部88连结的方式一体地成型。
在支承梁95上设有止动件96。止动件96随着内承载件34或设置在外承载件33上的止动轮70的旋转运动而相对于止动轮70的钩部76卡合/解除(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止动件96由下述部分构成:爪部98,其与止动轮70的钩部76接触;和支承部99,其支承爪部98。支承部99形成为截面大致Z状,在固定轮支座29侧,以止动轮70侧开口的方式形成有缝隙99a。爪部98被收纳并固定于该缝隙99a。另外,支承部99的与固定有爪部9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通过螺钉97被紧固固定于支承梁95。
而且,在支承梁95上设置有擒纵机构轴承单元130。擒纵机构轴承单元130支承后述的擒纵机构102。
图9是擒纵机构轴承单元130的立体图。
如图7~图9所示,擒纵机构轴承单元130由下述部分构成:环状的轴体***部131和大致圆板状的轴承座132,它们在支承梁95上一体地成型;轴承部133,其被安装在支承梁95的固定轮支座29侧;以及擒纵机构按压件134,其被安装在支承梁95的承载件支座32侧。
轴体***部131和外承载件33的轴体***部51夹着第1内旋转体83配置在径向相反侧。另外,轴承座132与轴体***部131相邻,并且被配置在支承梁95和第1臂部88相连接的位置。在轴承座132的径向大致中央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孔132a,在该贯穿孔132a中设置有宝石轴承132b。
另外,轴承部133具有壁部135,该壁部135从支承梁95的与轴体***部131对应的位置朝向固定轮支座29侧延伸。该壁部135被贯穿***到外承载件33上形成的轴承单元***部65,并且延伸地形成至到达固定轮31。另外,壁部135以径向内侧开口的方式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状。在壁部135的末端的内周面侧,以与壁部135垂直的方式一体地成型有大致圆板状的轴承座136。并且,在轴承座136的径向大致中央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孔136a,在该贯穿孔136a中设置有宝石轴承137。
另外,在壁部135的基端侧一体地成型有一对安装撑条138,所述一对安装撑条138夹着该壁部135向两侧延伸。在一对安装撑条138的末端分别一体地成型有大致圆板状的螺钉座138a。该螺钉座138a被螺钉139紧固固定于支承梁95。
另一方面,擒纵机构按压件134具有大致圆板状的2个轴承座141、142,这2个轴承座141、142分别配置在与形成于支承梁95的轴体***部131和轴承座132相对应的位置。在这些轴承座141、142的径向大致中央,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孔141a、142a。在这些贯穿孔141a、142a中分别设置有宝石轴承143、144。
另外,擒纵机构按压件134具有连结各轴承座141、142的安装撑条145。安装撑条145以与支承梁95的形状相对应的方式形成为沿轴向俯视时大致呈圆弧状。在安装撑条145的两端,分别一体地成型有大致圆板状的螺钉座145a。螺钉座145a隔着间隔件146被安装于支承梁95。并且,螺钉座145a通过螺钉147被紧固固定于支承梁95。
在此,由于擒纵机构按压件134隔着间隔件146被固定于支承梁95,因此在该支承梁95与擒纵机构按压件134之间形成间隙S2。擒纵机构102被设置于该间隙S2。另外,在如上述这样构成的内承载件34的耐震轴承87a、87b之间设置有摆轮机构101。
(摆轮机构)
如图3、图8所示,摆轮机构101具备:摆轴103,其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的耐震轴承87a和第2内承载件轴承部82的耐震轴承87b;摆轮104,其被安装于摆轴103;以及游丝105。摆轮机构101借助于从游丝105传来的动力以固定的摆动周期进行正反旋转。
摆轴103是以下述方式形成的轴体:随着从轴向大致中央朝向轴向两端,阶梯地逐渐缩径。在摆轴103的两端,分别朝向轴向外侧突出形成有榫头部103a、103b。各榫头部103a、103b分别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耐震轴承87a、87b。另外,摆轮104被外嵌固定于轴向大致中央的、轴径最大的大径部103c,且与摆轴103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被一体化。在大径部103c上的、摆轮104的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侧形成有外凸缘部103c1。通过该外凸缘部103c1来决定摆轮104在轴向上的位置。
而且,在外凸缘部103c1的与摆轮104相反的一侧,外嵌固定有筒状的游盘106。在该游盘106的大径部103c侧的端部,一体地成型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凸缘部106a。在该凸缘部106a上设置有游盘宝石107(参照图3)。游盘宝石107是用于使构成擒纵机构102的后述的擒纵叉(anchor)112摆动的部件。
游丝105是例如在一个平面内卷成涡旋状的平面游丝,其内端部经由内桩108被固定在摆轴103的比大径部103c靠第2内承载件轴承部82侧的位置。另一方面,在游丝105的外端部,安装有外桩109。外桩109被固定于外桩支承件110,该外桩支承件110被设置于第2内承载件轴承部82。并且,游丝105发挥这样的作用:蓄积从擒纵机构102传递至游盘106的动力,并将该动力传递至摆轴103和摆轮104。
(擒纵机构)
图10是擒纵机构102的俯视图。
如图3、图10所示,擒纵机构102具备:擒纵轮111;和擒纵叉112,其使该擒纵轮111进行擒纵动作并使该擒纵轮111以正确的规则旋转。
擒纵轮111具备:轴体113;和擒纵齿轮部114,其被外嵌固定于轴体113。
在轴体113的两端一体地成型有第1榫头部113a和第2榫头部113b,所述第1榫头部113a和所述第2榫头部113b分别阶梯地缩径。轴体113被***支承梁95的轴体***部131,第1榫头部113a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擒纵机构按压件134的宝石轴承143,另一方面,第2榫头部113b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轴承部133的宝石轴承137。
另外,在轴体113上的、轴承部133的轴承座136侧,一体地成型有擒纵小齿轮部115。在此,设置有擒纵机构轴承单元130的支承梁95的内径被设定为与固定轮31的齿部31d的外径大致相同,因此,擒纵小齿轮部115与该齿部31d啮合。
如图10详细地所示,擒纵齿轮部114是由例如金属材料或单晶硅等具有结晶方位的材料等形成的部件,通过采用了电铸加工或光刻技术这样的光学方法的、LIGA(Lithographie Galvanoformung Abformung:光刻电铸成型)工艺、DRIE(Deep ReactiveIon Etching:深反应离子蚀刻)、MIM(Metal Injection Molding:金属注射成型)等形成。
擒纵齿轮部114具有被压入轴体113的大致圆环状的轮毂部116。轴体113被压入到形成于该轮毂部116的贯穿孔116a中。并且,轮毂部116成为夹设于支承梁95与擒纵机构按压件134之间的间隙S2中的状态。
在轮毂部116的径向外侧设置有轮缘部117,该轮缘部117以围绕该轮毂部116的方式形成为环状。该轮缘部117和轮毂部116通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辐条部118连结。辐条部118沿径向延伸,并且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另外,在轮缘部117的外周缘,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0个)齿部119,所述齿部119形成为特殊的钩状。后述的擒纵叉112的叉瓦125a、125b与这些齿部119的末端卡合/解除。
如图8~图10所示,擒纵叉112具备:擒纵叉轴121;以及擒纵叉体122和擒纵叉杆体126,它们被外嵌固定于擒纵叉轴121上。
擒纵叉轴121是被宝石轴承132b和宝石轴承144支承成旋转自如的轴体,该宝石轴承132b被设置于支承梁95,该宝石轴承144被设置于擒纵机构按压件134。
擒纵叉体122是将例如通过电铸加工形成的2个擒纵叉梁123a、123b连接在一起而成的,在2个擒纵叉梁123a、123b的连接部123c上,形成有能够将擒纵叉轴121贯穿***的贯穿***孔122a。并且,2个擒纵叉梁123a、123b成为从连接部123c分别向相反侧延伸的状态。
并且,作为形成擒纵叉体122的电铸金属,例如可以由硬度高的铬、镍、铁、以及含有这些金属的合金构成。
在2个擒纵叉梁123a、123b的末端,分别以擒纵轮111侧开口的方式形成有缝隙124a、124b。叉瓦125a、125b分别通过粘接剂等被粘接固定于这些缝隙124a、124b。叉瓦125是形成为大致四棱柱状的红宝石,叉瓦125成为从各擒纵叉梁123a、123b的末端朝向擒纵齿轮部114的齿部119突出的状态。
另一方面,擒纵叉杆体126也是通过例如电铸加工形成的,在其基端形成有能够将擒纵叉轴121贯穿***的贯穿***孔126a。并且,擒纵叉杆体126被从擒纵叉体122的擒纵机构按压件134侧***并固定于擒纵叉轴121。擒纵叉杆体126形成为从擒纵叉轴121朝向摆轴103侧延伸。
在擒纵叉杆体126的末端设置有一对铲形体127、和配置在一对铲形体127之间的剑尖128。并且,在一对铲形体127的内侧,形成有供摆轮机构101的游盘宝石107卡合或脱开的擒纵叉箱体129。
(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的动作)
接下来,对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3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基于图8~图10,对搭载于内承载件34的摆轮机构101和擒纵机构102的动作进行说明。摆轮机构101经由游盘宝石107受到擒纵轮111的旋转力,并借助于该旋转力和游丝105的弹力自由摆动。通过摆轮机构101的自由摆动,使得形成有能够与游盘宝石107卡合或脱开的擒纵叉箱体129的、擒纵叉杆体126以擒纵叉轴121为中心左右摆动。
并且,固定于擒纵叉轴121的擒纵叉体122也与擒纵叉杆体126一体地摆动。通过擒纵叉体122的摆动,2个叉瓦125a、125b交替地反复与擒纵齿轮部114的齿部119接触。由此,擒纵轮111总是以固定的速度旋转。
接下来,基于图11、图12,对外承载件33和内承载件34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1(a)~图11(d)是设置于外承载件33的止动轮70、和设置于内承载件34的止动件96及擒纵轮111的动作说明图。
首先,对外承载件33受到的旋转力、和受到了该旋转力的止动轮70的动作进行说明。
对于外承载件33而言,由于外齿齿轮部41与五号轮28啮合,因此,条盒轮22的旋转力经由正面侧轮系被传递至外承载件33。另外,止动轮70的止动小齿轮部71c与固定轮31的齿部31d啮合。因此,当外承载件33旋转时,止动轮70绕止动小齿轮部71c的轴心自转(图11(a)中的顺时针方向,参照箭头Y2),同时在固定轮31的周围公转(图11(a)中的顺时针方向,参照箭头Y3)。
接下来,对内承载件34受到的旋转力、和受到了该旋转力的擒纵轮111的动作进行说明。
内承载件34被支承成相对于外承载件33旋转自如,并且经由恒力弹簧68与外承载件33连结。因此,内承载件34受到恒力弹簧68的作用力而相对于外承载件33旋转。另外,擒纵轮111的擒纵小齿轮部115与固定轮31的齿部31d啮合。因此,当内承载件34旋转时,擒纵轮111绕擒纵轮111的轴心自转(图11(a)中的顺时针方向,参照箭头Y4),同时在固定轮31的周围公转(图11(a)中的顺时针方向,参照箭头Y5)。
在此,擒纵轮111是构成擒纵机构102的部件,通过擒纵叉112或摆轮机构101的作用,擒纵轮111总是以固定的速度旋转。即,通过使擒纵轮111以固定的速度旋转,由此,将该擒纵轮111支承成旋转自如的内承载件34以固定的速度旋转。具体来说,擒纵轮111以使内承载件34每1分钟旋转1圈的方式,按固定的速度旋转。换而言之,内承载件34每1秒钟旋转6度。并且,通过使内承载件34每1分钟旋转1圈,由此,二号轮25每1小时旋转1圈。
在此,止动轮70的钩部76和止动件96的爪部98反复卡合/解除。
如图11(a)所示,在止动轮70的钩部76和止动件96的爪部98卡合的初始状态(以下,将该初始状态设为0s地点)下,钩部76上的、以外承载件33和内承载件34的旋转轴为中心的相当于6度的范围、和爪部98卡合。并且,6度是指内承载件34在1秒钟内旋转的角度。
在这样的0s地点,止动轮70的旋转被止动件96限制,因此,成为外承载件33停止的状态。并且,只有内承载件34借助于恒力弹簧68的作用力旋转。通过内承载件34的旋转,使得擒纵轮111继续旋转。
并且,如图11(b)所示,当从0s地点经过了0.5秒时,内承载件34旋转了3度。并且,固定于内承载件34的止动件96也与内承载件34一体地移动(图11(b)中的顺时针方向,参照箭头Y6)。因此,止动件96的爪部98在钩部76的前侧的侧边76b上朝向解除方向滑动移动。并且,成为这样的状态:钩部76上的、以外承载件33和内承载件34的旋转轴为中心的相当于3度的范围、和爪部98卡合。
接下来,如图11(c)所示,在从0s地点马上要经过1秒之前时、即经过大约0.99秒时,爪部98进一步在钩部76的前侧的侧边76b上滑动移动,处于钩部76与爪部98的卡合状态马上要被解除的状态。并且,在接下来的瞬间、即经过1秒时,钩部76与爪部98的卡合状态被解除。
这样,如图11(d)所示,外承载件33旋转,与此相伴,止动轮70绕止动小齿轮部71c的轴心自转,同时在固定轮31的周围公转。换而言之,止动轮70一边朝向止动件96移动一边自转。然后,原本在0s地点与爪部98卡合的钩部76(76A)的、下一个钩部76(76B)与爪部98卡合,止动轮70再次停止。
另外,钩部76与爪部98的卡合状态被解除而使止动轮70旋转,至止动轮70再次停止为止,外承载件33旋转的角度是6度。
在此,通过使外承载件33旋转,由此,被固定于该外承载件33上的外桩67也与外承载件33一体地移动(图11(d)中的顺时针方向,参照箭头Y7)。通过使外桩67移动,由此恒力弹簧68被上紧。具体来说,恒力弹簧68被上紧了与外承载件33旋转6度相对应的量。
并且,在恒力弹簧68被上紧的状态下,外承载件33(止动轮70)停止,内承载件34借助于恒力弹簧68的作用力旋转。通过反复执行该动作,由此使内承载件34和擒纵轮111以固定的速度持续旋转。
因此,根据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虽然外承载件33的旋转运动是间歇运动,但是,能够使搭载有擒纵机构102和摆轮机构101的内承载件34的旋转动作顺畅。因此,内承载件34的惯性变小,能够防止对摆轮机构101施加冲击。因此,能够防止因重力方向所引起的、摆轮机构101的摆动周期的变化,并且能够使摆轮机构101稳定地动作。
另外,由于通过内承载件34的旋转来使擒纵机构102和摆轮机构101动作,因此能够高效地驱动内承载件34,从而能够降低恒力装置3的动力损失。
而且,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30相对于固定轮31被支承成旋转自如,并且构成为,设置有能够相对旋转的外承载件33和内承载件34,并将止动轮70设置于外承载件33。在此基础上,在内承载件34上设置有用于阻止或释放止动轮70的旋转的止动件96。并且,止动轮70构成为,随着外承载件33的旋转而绕止动小齿轮部71c的轴心自转,同时在固定轮31的周围公转。另一方面,止动件96构成为与内承载件34一体地移动。
因此,能够使止动件96与内承载件34一体地旋转,而且使止动轮70与外承载件33一体地旋转,并且阻止或释放止动轮70的旋转。因此,能够降低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30的动力损失。
另外,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30构成为,为了使止动轮70在自转的同时在固定轮31的周围公转,在止动轮70上设置止动小齿轮部71c,并使该止动小齿轮部71c与固定轮31的齿部31d啮合。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使止动轮70和止动件96卡合或解除。因此,能够实现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30的轻量/小型化、低成本化。
而且,使止动齿轮72的钩部76的、前侧的侧边76b形成为圆弧状,并将该圆弧的中心设定在与外承载件33的旋转中心相同的轴线上。即,前侧的侧边76b的形状与在该侧边76b上滑动移动的、止动件96的爪部98的移动轨迹相同。因此,当爪部98在侧边76b上滑动移动时,没有对止动齿轮72施加多余的载荷。
即,例如,如果钩部76比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进一步向外承载件33的旋转方向Y1(参照图6)的前方突出,则在使爪部98朝向解除方向滑动移动时,需要将止动齿轮72向反转方向推回的力。
因此,通过使钩部76的前侧的侧边76b形成为圆弧状,并将该圆弧的中心设定在与外承载件33的旋转中心相同的轴线上,由此不会对止动齿轮72施加多余的载荷,从而能够提高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30的动作效率。
另外,也可以与侧边76b相同地使爪部98的与钩部76的侧边76b接触的面形成为圆弧状。通过这样构成,钩部76和爪部98为面接触,能够防止对钩部76和爪部98局部地施加较高的压力。因此,能够延长止动齿轮72和爪部98的寿命。
(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接下来,基于图12、图13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2是从固定轮支座29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的内承载件34的一部分和设置于外承载件33的止动轮70的立体图,图13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的止动件196的立体图。并且,对于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形态,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关于以下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和第2实施方式,也同样如此)。
如图12、图13所示,第1实施方式、和该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之间的不同点在于:第1实施方式的止动件96和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止动件196的形状不同。
更具体来说,止动件196由下述部分构成:爪部98,其与止动轮70的钩部76接触;和支承部150,其支承爪部98。支承部199由下述部分构成:大致长方体状的爪保持器151,其保持爪部98;和环状的固定部152,其一体地成型于爪保持器151的一侧。
在爪保持器151上,以止动轮70侧开口的方式形成有爪收纳凹部151a,爪部98被收纳于爪收纳凹部151a。
并且,固定部152被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和第1内旋转体83夹持,从而使得止动件196被固定。更具体来说,止动件196在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与第1内旋转体83之间配置有固定部152。并且,利用螺钉84将第1内旋转体83紧固于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由此进行固定。
在此,固定部152的外径E1被设定得与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的外径大致相同。另外,固定部152的内径E2被设定为使得内周缘位于比螺钉84的配置位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由此,固定部152和螺钉84不会发生干涉。
而且,在固定部152处形成有缝隙152a,能够调整固定部152的外径E1和内径E2的制造误差。
以这样的结构为基础,在固定止动件196时,预先使螺钉84成为临时紧固状态。并且,在对爪保持器151的周向的位置进行了微调而使爪保持器151定位于规定的位置后,紧固螺钉84。
通过这样构成,在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在不使止动轮70的止动齿轮72和止动件196的爪部98相卡合的径向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来调整止动齿轮72和爪部98的卡合量。
(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接下来,基于图14~图16对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4是从固定轮支座29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的外承载件33的一部分、和内承载件34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第1实施方式和该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之间的不同点在于:仅在该第2变形例中设置有将外承载件33与内承载件34的相位偏移抑制在规定的角度以内的相位偏移限制机构160。
相位偏移限制机构160具备:限制环161,其一体地成型于外承载件33的支承梁48;和偏心销162,其设置于内承载件34的支承梁95,且被贯穿***限制环161。
限制环161被配置在支承梁48上的轴承单元***部65与轴体***部51之间。另一方面,在内承载件34的支承梁95上的、沿轴向与限制环161对置的位置,一体地形成有圆板状的销固定部163。偏心销162以朝向限制环161突出的方式被固定于该销固定部163。
图15是偏心销162的立体图,图16是相位偏移限制机构160的俯视图。
如图15所示,偏心销162由销主体162a和固定销162b构成,该固定销162b一体地成型于该销主体162a的基端。并且,通过将固定销162b压入内承载件34的销固定部163,由此将偏心销162固定于内承载件34。另外,在此所说的压入是所谓的轻轻压入,是以能够使偏心销162绕固定销162b的轴心旋转的程度进行压入。
在此,销主体162a的轴心C2和固定销162b的轴心C3错开了△d的量。另外,在销主体162a的末端,沿径向形成有凹部164,例如,可以使用一字改锥使偏心销162旋转。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限制环161的内周面成为周向两侧被双向取形的形状。双向取形的宽度W1以下述方式设定:在内承载件34相对于外承载件33旋转而使偏心销162与限制环161的内周面抵接时,内承载件34相对于外承载件33的旋转角度处于规定的角度。这里,该规定的角度例如优选为6度。这是因为:6度是止动轮70的止动齿轮72与止动件96的爪部98的卡合被解除的角度(换算为时间是1秒),只要确保内承载件34相对于外承载件33的旋转角度为6度的量,就足够了。
在此,通过使偏心销162旋转,能够调整销主体162a的轴心C2与固定销162b的轴心C3在周向上的偏移量。因此,即使在限制环161中产生有制造误差的情况下,通过使偏心销162旋转,也能够高精度地调整内承载件34相对于外承载件33的旋转限制量。
因此,根据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在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的基础上,例如即使在使机械式钟表1落下或施加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内承载件34相对于外承载件33过量地旋转。因此,例如能够防止恒力弹簧68完全松弛,从而能够可靠地使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30的动作稳定。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对限制环161被配置在支承梁48上的轴承单元***部65与轴体***部51之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可是,并不限于此,可以将限制环161的位置设定在支承梁48上的任意的位置。另外,也可以根据限制环161的位置来任意设定偏心销162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使止动轮70的钩部76的前侧的侧边76b形成为圆弧状,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将该圆弧的中心设定在与外承载件33的旋转中心相同的轴线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对将该圆弧的中心设定在与轴体231相同的轴线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可是,并不限于此,只要形成为能够与止动件96的爪部98卡合/解除的形状即可。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7~图22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7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230的立体图,图18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外承载件233的立体图,图19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恒力装置203的俯视图,图20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恒力装置203的立体图,图21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内承载件234的侧视图。
并且,在图17、图18、图20、图21中,下侧是固定轮支座29侧,上侧是承载件支座32侧。另外,在图17~图21中,省略了对固定轮支座29和承载件支座32的图示。
如图17~图21所示,第1实施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点在于:第1实施方式的恒力装置3和第2实施方式的恒力装置203不同。
更详细来说,如图18~图20中详细示出的那样,在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230的外承载件233上,在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235的径向大致中央设置有用于将内承载件234支承成旋转自如的宝石轴承235a,并且,构成恒力装置203的止动杆171被支承成旋转自如。
止动杆171以下述方式形成:止动杆171从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235的径向大致中央朝向径向外侧略微弯曲地延伸。止动杆171的基端部171a形成为大致圆板状,该基端部171a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235。
另外,在基端部171a处形成有贯穿***孔171b,该贯穿***孔171b能够供内承载件234上的第1内旋转体283的轴部283b(参照图21)贯穿***。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235的宝石轴承235a成为经由该贯穿***孔171b而露出的状态。
而且,止动杆171形成为随着朝向末端而逐渐变细。并且,在末端部171c上形成有沿周向开口的缝隙171d,爪部172被安装于该缝隙171d。爪部172成为从止动杆171的末端部171c沿周向突出的状态。
另外,在止动杆171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一体地成型有第1臂173a。而且,在止动杆171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以与第1臂173a对应的方式配置有第2臂173b。第2臂173b的基端部通过螺钉174紧固固定于止动杆171。
各臂173a、173b形成为从止动杆171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朝向与爪部172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且沿着周向弯曲地延伸。而且,各臂173a、173b形成为随着朝向末端逐渐变细。
另外,在各臂173a、173b的末端形成有大致圆板状的轴承座175a、175b。在这些轴承座175a、175b上分别设置有宝石轴承176。内承载件驱动轮177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这些宝石轴承176。另外,在第1臂173a的轴承座175b上设置有凸部175c。凸部175c以沿着第1臂173a的延伸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后述的恒力弹簧268的末端与凸部175c接触。
另外,如图17、图18详细地所示,在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235的周围设置有支承梁248,该支承梁248以围绕该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235的方式形成为环状。支承梁248的内径被设定得与固定轮31的齿部31d的外径大致相同。
在支承梁248上设置有止动轮轴承单元250、止动轮驱动轮178、以及止动轮179,其中,该止动轮驱动轮178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止动轮轴承单元250。
止动轮轴承单元250由下述部分构成:环状的轴体***部251,其一体地成型在支承梁248上;未图示的宝石轴承,其设置得比该轴体***部251靠止动杆171的爪部172;第1止动轮轴承部252,其被安装于支承梁248的固定轮支座29侧;以及第2止动轮轴承部53,其被安装于支承梁248的承载件支座32侧。
第1止动轮轴承部252具有壁部254,该壁部254从支承梁248的与轴体***部251对应的位置朝向固定轮支座29侧延伸。壁部254以径向内侧开口的方式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状。在壁部254的末端的内周面侧,以与壁部254垂直的方式一体地成型有大致圆板状的轴承座255。并且,在轴承座255上设置有用于将止动轮驱动轮178支承成旋转自如的未图示的宝石轴承。
另外,在壁部254的基端侧一体地成型有一对安装撑条257,所述一对安装撑条57夹着该壁部254向两侧延伸。在一对安装撑条257的末端分别一体地成型有大致圆板状的螺钉座257a。该螺钉座257a被螺钉258紧固固定于支承梁248。
另一方面,第2止动轮轴承部253具有:大致圆板状的轴承座261a,其被配置在与形成有支承梁248的轴体***部251相对应的位置;和大致圆板状的轴承座261b,其配置得比该轴承座261a靠止动杆171的爪部172。在这些轴承座261a、261b上分别设置有宝石轴承262a、262b。轴承座261a的宝石轴承262a与第1止动轮轴承部252的宝石轴承协作而将止动轮驱动轮178支承成旋转自如。另一方面,轴承座261b的宝石轴承262b与设置于支承梁248的未图示的宝石轴承协作而将止动轮179支承成旋转自如。
另外,第2止动轮轴承部253具有连结各轴承座261a、261b的安装撑条181。安装撑条181以与支承梁248的形状相对应的方式形成为沿轴向俯视时大致呈圆弧状。在安装撑条181的两端,分别一体地成型有大致圆板状的螺钉座181a。螺钉座181a隔着间隔件182被安装于支承梁248。并且,螺钉座181a通过螺钉183被紧固固定于支承梁248。
在此,由于第2止动轮轴承部253隔着间隔件182被固定于支承梁248,因此,在该支承梁248与第2止动轮轴承部253之间形成间隙S3。止动轮驱动轮178的驱动齿轮184和止动轮179被设置于该间隙S3。
如图18~图20详细地所示,除了驱动齿轮184外,止动轮驱动轮178还具有驱动轮轴体185,该驱动轮轴体185被***到支承梁248上形成的轴体***部251。在驱动轮轴体185的两端分别一体地成型有未图示的榫头部。这些榫头部分别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1止动轮轴承部252的宝石轴承(未图示)、和第2止动轮轴承部253的宝石轴承262a。
另外,在驱动轮轴体185的外周面上一体地成型有驱动轮小齿轮部185a。在此,设置有止动轮轴承单元250的支承梁248的内径被设定为与固定轮31的齿部31d的外径大致相同,因此,驱动轮小齿轮部185a与该齿部31d啮合。另外,驱动轮小齿轮部185a也与内承载件驱动轮177啮合。
另一方面,驱动齿轮184被外嵌固定在驱动轮轴体185的靠第2止动轮轴承部253侧的端部,驱动轮轴体185和驱动齿轮184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被一体化。构成止动轮179的止动小齿轮部187a与驱动齿轮184啮合。
止动轮179具有止动齿轮186和止动轮轴体187。并且,止动小齿轮部187a一体地成型于止动轮轴体187的外周面。另外,在止动轮轴体187的两端分别一体地成型有未图示的榫头部。这些榫头部分别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支承梁248上设置的未图示的宝石轴承、和第2止动轮轴承部253的宝石轴承262b。
而且,止动齿轮186被外嵌固定于止动轮轴体187的支承梁248侧的端部,止动轮轴体187和止动齿轮186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被一体化。在止动齿轮186的外周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形成有多个(例如,5个)钩部188。止动杆171的爪部172与该钩部188卡合/解除。
另外,在支承梁248上的、沿径向与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235的轴体***部251相反的一侧,一体地成型有环状的轴承单元***部265。设置于内承载件234的擒纵机构轴承单元130的轴承部133被贯穿***该轴承单元***部265。
另外,在支承梁248上,与轴承单元***部265相邻地设置有恒力弹簧268。恒力弹簧268相对于外承载件233向内承载件234施加旋转力。恒力弹簧268是一体地成型有下述部分的弹簧:固定部268a,其被配置成与支承梁248的轴承单元***部265相邻;和柱状的弹簧主体268b,其从该固定部268a朝向止动杆171上设置的第1臂173a的轴承座175b延伸。
并且,固定部268a通过螺钉189被紧固固定于支承梁248。另一方面,弹簧主体268b一直延伸至其末端到达第1臂173a的轴承座175b,从而,弹簧主体268b对突出形成于轴承座175b的凸部175c进行按压。
如图21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内承载件234的下述方面等的基本结构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具有配置在固定轮支座29侧的大致圆板状的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和配置在承载件支座32侧的大致圆板状的第2内承载件轴承部82;设置有以围绕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环状的支承梁95;以及,搭载有擒纵机构102和摆轮机构101。
在此,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承载件34与第2实施方式的内承载件234之间的不同点在于: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上设置的第1内旋转体83的形状与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上设置的第1内旋转体283的形状不同。
即,第2实施方式的第1内旋转体283是一体地形成有下述部分的结构:基座部283a,其以与第1内承载件轴承部81的形状相对应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板状;轴部283b,其从基座部283a的径向大致中央朝向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235侧突出;以及榫头部283c,其从轴部283b的末端突出。
榫头部283c通过贯穿***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235的宝石轴承235a而被支承成相对于外承载件233旋转自如。另外,轴部283b以末端侧阶梯地缩径的方式形成。并且,在阶梯部处形成有内承载件小齿轮部191。该内承载件小齿轮部191与设置于外承载件233的内承载件驱动轮177啮合。
(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的动作)
接下来,基于图22对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23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2是带恒力装置的陀飞轮230的动作说明图。
并且,在内承载件234上搭载的擒纵机构102和摆轮机构101的动作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首先,对外承载件233和设置于外承载件233的恒力装置203的动作进行说明。
对于外承载件33而言,外齿齿轮部41与五号轮28啮合,因此,条盒轮22的旋转力经由正面侧轮系被传递至外承载件33。另外,止动轮驱动轮178的驱动轮小齿轮部185a与固定轮31的齿部31d啮合。因此,在外承载件233旋转时,止动轮驱动轮178绕驱动轮小齿轮部185a的轴心自转(图22中的顺时针方向,参照箭头Y8),同时在固定轮31的周围公转(图22中的顺时针方向,参照箭头Y9)。
另外,止动轮驱动轮178的驱动齿轮184与止动轮179的止动轮小齿轮部187a啮合。因此,止动齿轮186与该止动轮小齿轮部187a一体地绕止动轮小齿轮部187a的轴心自转(图22中的逆时针方向,参照箭头Y10),同时在固定轮31的周围公转(图22中的顺时针方向,参照箭头Y11)。
在此,在止动杆171的爪部172与止动齿轮186的钩部188卡合的状态下,止动轮179的旋转受到限制。因此,止动轮179、止动轮驱动轮178和外承载件233成为停止的状态。
并且,0s地点处的、止动齿轮186的钩部188与止动杆171的爪部172的卡合量(啮合量)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即,钩部188上的、以外承载件233和内承载件234的旋转轴为中心的相当于6度的范围、和爪部172卡合。
另一方面,关于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外承载件233的第1外承载件轴承部235的止动杆171,固定于该止动杆171的第1臂173a被恒力弹簧268按压。因此,止动杆171以基端部171a的轴心为中心向使爪部172离开止动轮179的方向旋转(图22中的顺时针方向,参照箭头Y12)。
此时,与止动杆171一体地移动的内承载件驱动轮177与驱动轮小齿轮部185a啮合,而且,爪部172和止动轮179的钩部188卡合,由此,驱动轮小齿轮部185a停止,因此内承载件驱动轮177旋转(图22中的逆时针方向,参照箭头Y13)。
而且,由于内承载件小齿轮部191与内承载件驱动轮177啮合,因此,该内承载件小齿轮部191旋转(图22中的顺时针方向,参照箭头Y14)。并且,与内承载件小齿轮部191一体化的内承载件234旋转,驱动擒纵机构102和摆轮机构101(参照图21)。
接下来,当从0s地点经过1秒时,止动齿轮186的钩部188与止动杆171的爪部172的卡合状态被解除。这样,外承载件233旋转。并且,与此相伴,止动轮驱动轮178一边绕驱动轮小齿轮部185a的轴心自转,一边在固定轮31的周围公转,并且,止动轮179一边绕止动轮小齿轮部187a的轴心自转一边在固定轮31的周围公转。换而言之,止动轮179一边朝向止动杆171的爪部172自转一边移动。
然后,原本在0s地点处与爪部172卡合的钩部188(188A)的、下一个钩部188(188B)与爪部172卡合,止动轮179再次停止。并且,钩部188与爪部172的卡合状态被解除,止动轮179旋转,至止动轮179再次停止为止,外承载件233旋转的角度是6度。
因此,根据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有各种变更的情况。

Claims (5)

1.一种动作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作稳定机构具备:
第1承载件,其被传递轮系的驱动力,且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底板旋转;
第2承载件,其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承载件旋转;
恒力弹簧,其被设置于所述第1承载件与所述第2承载件之间,对所述第2承载件施加旋转力,使得所述第2承载件相对于所述第1承载件旋转;以及
擒纵调速机构,其被搭载于所述第2承载件,通过使所述第2承载件旋转来驱动所述擒纵调速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作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擒纵调速机构具备:
擒纵轮,其随着所述第2承载件的旋转而在所述第2承载件上旋转;和
摆轮机构,其随着所述擒纵轮的旋转而在所述第2承载件上旋转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作稳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承载件上设置有止动轮,
该止动轮具备:
止动轮轴承,其借助于所述第1承载件的旋转而以所述第1承载件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止动轮轴体,其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该止动轮轴承;以及
止动齿轮,其与所述止动轮轴体成为一体而旋转,
在所述第2承载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止动齿轮卡合的止动件。
4.一种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芯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作稳定机构。
5.一种机械式钟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式钟表具备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芯。
CN201410447648.3A 2013-09-04 2014-09-04 动作稳定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 Active CN1044232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3352A JP6143185B2 (ja) 2013-09-04 2013-09-04 動作安定機構、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機械式時計
JP2013-183352 2013-09-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241A CN104423241A (zh) 2015-03-18
CN104423241B true CN104423241B (zh) 2018-05-04

Family

ID=52583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47648.3A Active CN104423241B (zh) 2013-09-04 2014-09-04 动作稳定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64486B2 (zh)
JP (1) JP6143185B2 (zh)
CN (1) CN104423241B (zh)
CH (1) CH708525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6701B2 (ja) * 2015-03-09 2019-12-25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動作安定機構、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機械式時計
US9568887B2 (en) * 2015-03-09 2017-02-14 Seiko Instruments Inc. Operation stabilizing mechanism, movement, and mechanical timepiece
JP6591883B2 (ja) * 2015-12-08 2019-10-16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定力ばね調整機構、定力装置、および機械式時計
CN105717776A (zh) * 2016-04-22 2016-06-29 黄斌 一种擒纵结构
JP6847758B2 (ja) * 2017-05-09 2021-03-24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EP3579058B1 (fr) * 2018-06-07 2021-09-15 Montres Breguet S.A. Piece d'horlogerie comprenant un tourbillon
JP6566432B1 (ja) * 2018-06-07 2019-08-28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定トルク機構、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EP3588200B1 (en) 2018-06-29 2021-10-06 Glashütter Uhrenbetrieb GmbH Tourbillion with zero reset mechanism
JP7485506B2 (ja) * 2018-10-12 2024-05-16 ロレックス・ソシエテ・アノニム 小型時計ムーブメント用の調速装置
EP3667435B1 (fr) * 2018-12-10 2022-06-01 Montres Breguet S.A. Systeme de reglage de la position d'un premier mobile dente par rapport a un support sur lequel le premier mobile dente est monte pivotant et piece d'horlogerie comprenant un tel systeme
JP6703203B1 (ja) * 2020-01-29 2020-06-03 セイコーウオッチ株式会社 ひげぜんまい調整機構、てんぷ受ユニット、ムーブメント及び時計
EP4002016A1 (fr) * 2020-11-20 2022-05-25 Montres Breguet S.A. Montre a mouvement mecanique a mecanisme de controle de force
CN115091394B (zh) * 2022-08-22 2022-11-08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卡度摆轮的定位工装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19997A1 (de) * 2001-12-15 2003-06-18 Richemont International S.A. Konstantkraftvorrichtung
EP1772783A1 (fr) * 2005-10-10 2007-04-11 Montres Breguet S.A. Mouvement de montre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à force constante
CN102269967A (zh) * 2010-06-07 2011-12-07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手表的恒力装置
CN103038712A (zh) * 2010-06-17 2013-04-10 布朗潘有限公司 通过周期性跳变推进陀飞轮框架或卡罗素框架的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45669A1 (de) * 2003-02-10 2004-08-11 Richemont International S.A. Konstantkraftvorrichtung für Uhren mit indirekter Sekunde
CH697459B1 (fr) * 2003-04-03 2008-10-31 Franck Mueller Watchland S A Tourbillon bi-axial pour mouvement horloger, notamment pour montre-bracelet.
DE60322710D1 (de) * 2003-10-28 2008-09-18 Francois-Paul Journe Konstantkraftvorrichtung für eine Uhr
DE102005058321B4 (de) * 2005-12-07 2007-09-06 Lange Uhren Gmbh Uhr
EP2031465A1 (fr) * 2007-08-29 2009-03-04 Zenith International SA Pièce d'horlogerie
EP2166419B1 (fr) * 2008-09-18 2013-06-26 Agenhor SA Mouvement horloger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à force constant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19997A1 (de) * 2001-12-15 2003-06-18 Richemont International S.A. Konstantkraftvorrichtung
EP1772783A1 (fr) * 2005-10-10 2007-04-11 Montres Breguet S.A. Mouvement de montre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à force constante
CN102269967A (zh) * 2010-06-07 2011-12-07 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手表的恒力装置
CN103038712A (zh) * 2010-06-17 2013-04-10 布朗潘有限公司 通过周期性跳变推进陀飞轮框架或卡罗素框架的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241A (zh) 2015-03-18
US9164486B2 (en) 2015-10-20
JP2015049230A (ja) 2015-03-16
CH708525B1 (fr) 2018-12-14
US20150063083A1 (en) 2015-03-05
JP6143185B2 (ja) 2017-06-07
CH708525A2 (fr) 2015-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3241B (zh) 动作稳定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
CN104423242B (zh) 恒力装置、机芯和机械式钟表
CN107463082B (zh) 具有可调节惯性摆轮的钟表机构
CN104749933B (zh) 摆轮机构、机芯及钟表
US9052692B2 (en) Mechanism for advancing a karussel cage or tourbillon cage by periodic jumps
CN105264444B (zh) 用于机械表的调节***
US9058020B2 (en) Mechanism for advancing a karussel cage by periodic jumps
TWI675268B (zh) 陀飛輪機構
US9429914B2 (en) Mechanism for driving a jumping element
CN107463083B (zh) 具有可调节惯性摆轮的钟表机构
CN105954996B (zh) 动作稳定机构、机芯以及机械式钟表
CN103777510A (zh) 钟表用的恒转矩机构以及具备该机构的机芯及机械式钟表
CN102402174B (zh) 钟表用棘爪擒纵机构以及机械式钟表
US8628234B2 (en) Horological movement comprising a high oscillation frequency regulating device
CN105404130B (zh) 恒力机构、机芯以及钟表
US6712500B2 (en) Escapement device for timepiece
JP6626701B2 (ja) 動作安定機構、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機械式時計
CN114518702B (zh) 具有力控制机构的机械机芯手表
JP2015025721A (ja) 時計用歯車、脱進機構、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機械式時計
CN218037695U (zh) 机芯及手表
JP6222726B2 (ja) 時計用歯車、脱進機構、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機械式時計
CN114384783A (zh) 具有力控制机构的机械机芯手表
JP2021081299A (ja) 時計用部品及び時計
JP6153254B2 (ja) 時計用アンクル、脱進機構、時計用ムーブメントおよび機械式時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