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10435B - 触发组网的方法、节点及网关 - Google Patents

触发组网的方法、节点及网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10435B
CN104410435B CN201410507863.8A CN201410507863A CN104410435B CN 104410435 B CN104410435 B CN 104410435B CN 201410507863 A CN201410507863 A CN 201410507863A CN 104410435 B CN104410435 B CN 1044104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gateway
internet
information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078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10435A (zh
Inventor
郑少华
黎剑辉
张圳
朱伟
朱一伟
罗海彬
湛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tem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ntem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41019028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3957036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41020546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3974269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41022157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3997797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tem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ntem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078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104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10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0435A/zh
Priority to US14/659,196 priority patent/US2015032644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104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104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7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interrog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5Multiple levels of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using a network of reference devices, e.g. beac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物联网领域,提供了触发组网的方法、节点及网关,所述方法包括: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便捷的触发方式,将节点和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中,同时保证节点加入到正确的网络中,便于用户进行触发组网操作。

Description

触发组网的方法、节点及网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触发组网的方法、节点及网关。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硬件设备之间需要进行更多和更广泛的网络连接,传统的物联网设备在进行网络连接时,通常采用的方式为设备开机上电后自动连接,通过开机上电后自动连接的方式在操作上较为简单,但是容易产生网络连接错误的问题,为了保证所连接的网络是正确的网络,还可以采用在物联网设备上设置物理按键,当需要将物联网设备加入到物联网网络时,通过按压物联网设备上的物理按键进行组网触发,通过物理按键的方式可以对组网工作状态进行有效控制,但是按压触发的方式对于安装设置在高处的物联网设备来说,通过物理按键触发在操作上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触发组网的方法、节点及网关,旨在提供一种便捷的触发方式,将节点和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中,同时保证节点加入到正确的网络中,便于用户进行触发组网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发组网的方法,包括:
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
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进一步的,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包括:
节点通过接收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或者,
节点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
进一步的,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包括:
节点通过非接触式触发接收所述节点与网关加入同一网络的组网识别信息。
进一步的,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之后还包括:
节点根据接收到的触发感应生成第一无线组网命令,之后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无线组网命令。
进一步的,第一无线组网命令还包括:
节点的识别认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触发组网的方法,包括:
网关接收组网信息;
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网关根据所述接收到的组网信息生成反馈命令,之后网关将所述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
进一步的,网关接收组网信息包括:
网关通过接收无线命令接收组网信息;和/或者,
网关通过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接收组网信息。
进一步的,网关通过接收无线命令接收组网信息包括:
网关通过接收节点发送的无线命令接收组网信息;和/或,
网关通过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无线命令接收组网信息。
进一步的,网关通过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包括:
网关通过接收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或者
网关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
进一步的,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具体包括:
网关根据所述接收到的组网信息生成反馈命令;
之后网关将所述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
进一步的,网关根据所述接收到的组网信息生成反馈命令包括:
网关根据接收到的组网信息验证节点信息;
网关对节点的验证通过后,网关生成反馈命令。
进一步的,网关将所述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包括:
网关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将所述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或者,
网关通过无线命令的方式将所述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节点,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
第一组网单元,用于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节点接收反馈命令,之后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反馈命令加入到网关所在网络中。
进一步的,第一接收单元包括:
第一射频接收单元,用于节点通过接收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或者,
第一位移接收单元,用于节点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
进一步的,节点还包括:
组网信息接收单元,用于节点通过非接触式触发接收所述节点与网关加入同一网络的组网识别信息。
进一步的,节点还包括:
第一命令单元,用于节点根据接收到的触发感应生成第一无线组网命令,之后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无线组网命令。
进一步的,第一无线组网命令第一命令还包括:
节点的识别认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网关,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网关接收组网信息;
第二组网单元,用于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网关根据所述接收到的组网信息生成反馈命令,之后网关将所述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
进一步的,第二接收单元包括:
第二无线接收单元,用于网关通过接收无线命令接收组网信息;和/或者,
第二感应接收单元,用于网关通过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接收组网信息。
进一步的,第二无线接收单元包括:
第二无线节点接收单元,网关通过接收节点发送的无线命令接收组网信息;和/或,
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单元,网关通过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无线命令接收组网信息。
进一步的,第二感应接收单元包括:
第二射频单元,用于网关通过接收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或者
第二位移单元,用于网关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
进一步的,第二组网单元包括:
第二反馈生成单元,用于网关根据所述接收到的组网信息生成反馈命令;
第二反馈发送单元,用于网关将所述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
进一步的,第二反馈生成单元第二组网单元包括:
第二验证单元,用于网关根据接收到的组网信息验证节点信息;
第二反馈单元,用于网关对节点的验证通过后,网关生成反馈命令。
进一步的,第二反馈发送单元第二组网单元包括:
第二射频反馈单元,用于网关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将所述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或者,
第二无线反馈单元,用于网关通过无线命令的方式将所述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触发组网的方法、节点及网关,通过节点接收触发感应,节点接收触发感应以后做出相应的反应,网关接收到组网信息以后,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中,完成网关与节点之间的网络组建,在组网过程中根据具体的节点的触发方式和预设的组网方式的不同,网关和节点可以进行不同操作反馈,最终实现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中,完成节点与网关之间的组网操作,通过提供不同的节点与网关加入同一网络中的组网方式,根据具体的应用可以针对节点设置不同的加入到网关所在网络中的操作反馈,同时针对不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不同的组网配置方式,可以实现即方便用户进行组网操作又同时保障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在安装前对节点进行设置,使得节点的易用性更高,便于进行安装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组网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组网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的结构图;以及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关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节点处接收触发,之后节点再接收网关发送给节点的反馈命令,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反馈命令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网关通过接收组网信息,在接收到组网信息以后根据组网信息生成反馈命令,网关将反馈命令发送到节点,最终实现将节点方便的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完成对节点的入网操作。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组网的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0中,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用户需要将节点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时,用户可以对节点进行操作,通过相应的操作,节点接收触发感应,在节点接收到触发感应以后节点的功能被激活,在节点的功能被激活后,节点可以进行命令的发送和接收,此时节点处于有效状态,其中将节点激活为有效状态的方式具体可以通过控制节点功能激活的相关模块的通电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信号来控制节点功能激活的相关模块来实现,其中具体的信号可以为电信号,包括数字信号和模型信号,其中节点接收触发感应时所接收到的触发感应信号具体可以是电流变化的信号,也可以是具体的识别信息或信号,例如NFC识别信息,磁感应信号。
在步骤S105中,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在处于激活状态以后,节点可以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中,具体可以是节点接收反馈命令,节点通过接收反馈命令并对反馈命令进行解析操作,节点可以根据反馈命令的信息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从而完成节点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的操作,其中节点在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前,网关可以是处于已经组网的状态,也可以是处于孤立的没有组网的状态。
结合上述方法,其中优选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当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时,节点可以直接与网关进行配合触发,也可以是节点与其他设备例如节点与智能设备进行配合进行非接触式触发,通过节点与触发设备进行配合节点可以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其中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的方式具体可以是以下接收触发方式中的任一种:
节点通过接收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
节点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具体可以包括:射频识别感应,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中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包括采用:霍尔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释传感器、现象接近传感器等各种类型的位移信息变化检查传感器,当检测到位移信息发生变化时,通过检测即可获取得到信号。
结合上述方法,其中优先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当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时,节点还可以在通过非接触式触发接收感应时接收节点与网关加入同一网络的组网识别信息,例如节点通过射频识别的方式、NFC的方式以及无线命令的方式,接收触发设备或者网关发送至节点的节点与网关加入同一网络的组网识别信息,其中节点在接收节点与网关加入同一网络的组网识别信息时,在通过射频识别的方式具体如节点端采用无源NFC的方式时,节点还可以在节点处于未上电的情况下接收节点与网关加入同一网络的组网识别信息,在这种方式下,可以在节点安装前等具体的应用环境中进行操作,在对节点安装完成并上电以后节点即可自动加入到正确的网络内,方便用户进行安装使用,其中节点与网关加入同一网络的组网识别信息可以为节点登陆网关所在网络的登陆账户和密码,也可以是网关分配给节点的网内地址,通过网内地址节点可以直接加入网关所在的网络。
结合上述方法,其中优先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当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时,节点还可以在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时接收触发设备发送至节点的识别或认证信息,例如节点与触发设备通过射频识别或NFC方式进行触发,在触发时,节点可以接收触发设备通过射频识别或者NFC方式或者无线通信的方式向节点传输的第一识别信息,节点通过接收触发设备发送到节点的设备信息,在节点与网关进行组网时,网关可以通过识别信息实现网关对节点的识别认证,例如当通过其他设备与节点进行触发时,其他设备可以分别向节点和网关发送识别信息,网关通过接收到的识别信息对节点进行入网操作时,就可以通过节点的识别信息对节点进行必要的认证,从而避免网关将不必要的节点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节点也可以通过在触发时接收认证信息,例如节点在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时,节点接收加入网关的入网认证信息,通过在节点触发时接收加入网关的入网认证信息,节点可以通过接收到的入网认证信息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
结合上述方法,其中优先的,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在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之后,节点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触发感应生成第一无线组网命令,例如节点与第一设备进行触发,节点在接收到触发感应以后,节点生成一无线组网命令,并将节点生成的无线组网命令通过节点所具有的通信方式对外发送,例如节点和网关之间都支持网状网协议,节点即通过网状网协议将第一无线组网命令发送出去,如果节点需要将第一无线组网命令发送至触发设备,节点则通过可以与触发设备进行通信的方式将第一无线组网命令发送至触发设备,触发设备可以再通过触发设备与网关之间的通信方式将第一无线组网命令转发至网关。进一步的,在第一无线组网命令中还可以包括有节点的识别认证信息,当节点在生成第一无线组网命令时,节点可以在组网命令中添加节点的识别认证信息,通过在第一无线组网命令中添加节点的识别认证信息,在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的过程中,网关可以对节点进行身份认证,其中节点发送第一无线组网命令时可以是:预设格式的无线命令;预设加密方式的无线命令;预设命令组合方式的无线命令,其中在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的过程中,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无线命令的反馈信息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具体加入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节点首先根据无线命令的反馈信息直接或间接与网关建立网络连接,之后根据建立的网络连接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其中节点与网关直接连接即为节点与网关不通过智能设备进行桥接,其中间接连接即节点与网关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智能设备进行桥接;或者,节点或智能设备,直接根据无线命令的反馈信息,从反馈信息中获取得到网关分配给节点的网络配置信息,之后节点或智能设备直接根据网络配置信息完成节点网络的配置设置,当节点的网络配置设置完成以后,节点即加入到了网关所在的网络中,实现了节点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方式,一种触发组网的方法,通过节点接收触发感应,根据具体的节点的触发方式和预设的组网方式的不同,节点可以进行不同操作反馈,最终实现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中,完成节点与网关之间的组网操作,通过提供不同的节点与网关加入同一网络中的组网方式,根据具体的应用可以针对节点设置不同的加入到网关所在网络中的操作反馈,同时针对不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不同的组网配置方式,可以实现即方便用户进行组网操作又同时保障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在安装前对节点进行设置,使得节点的易用性更高,便于进行安装配置,同时本发明通过节点与网关之间的配合组网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网络的组网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的避免错误的设备加入到网络中,从而进一步的保证网络的整体安全性能。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发组网的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200中,网关接收组网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用户需要将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中时,用户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通过相应的操作,网关能够接收到组网信息,网关在接收到组网信息以后可以获知得到节点的基本信息。
在步骤S205中,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网关在接收到组网信息以后,网关对组网信息进行操作,识别出必要的参数信息,之后网关根据网关的网络状态为节点分配合适的加入到网关所在网络中的方式。
结合上述方法,其中优选的,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网关接收组网信息时,网关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接收组网信息,例如网关通过接收无线命令接收组网信息,其中网关通过接收无线命令接收组网信息时,网关可以只接收节点发送的无线组网命令,也可以只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无线组网命令,还可以接收智能设备和节点同时发送的无线组网命令来实现接收组网信息,网关除了通过接收无线命令的方式接收组网信息以外,还可以通过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接收组网信息,例如网关通过接收节点和/或智能设备对网关的非接触式触发实现接收组网信息,具体包括:网关通过接收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或者网关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网关在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的过程中,具体可以通过射频芯片接收,也可以通过NFC来接收,例如通过射频芯片接收节点或者智能设备的触发,接收组网信息,其中在通过射频芯片或者NFC来接收触发信息时还可以接收识别认证信息。网关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时,具体可以通过霍尔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释传感器、现象接近传感器等类型的传感器中实现接收触发感应,另外网关还可以通过如wifi direct或者移动通信数据网络或者网状网协议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
结合上述方法,其中优选的,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当网关接收到组网信息以后,网关需要对组网信息进行操作,网关首先检查接收到的组网信息是通过什么方式接收到的,例如是通过非接触式触发的方式接收到的组网信息还是通过无线命令的方式接收到的组网信息,由于通过不同的方式所接收到的组网信息类型不同,组网信息中可以携带的数据信息也是不相同的,同时在接收到组网信息时还有可能是只接收到节点或智能设备发送的组网信息,也有可能是接收到节点和/或智能设备分别发送的组网信息,网关根据接收到的信息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的操作,将节点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实现将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在网关将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的过程中:网关首先根据接收到的组网信息生成反馈命令,之后再将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实现将节点加入到网关,其中网关在接收到节点和智能设备分别发送的组网信息时,节点和智能设备发送的组网信息可以是分别带有第一识别秘钥和第二识别秘钥的组网信息,网关在接收到带有第一识别秘钥和第二识别秘钥的组网信息后可以通过两个配合使用的识别秘钥完成信息的解密处理或者是信息的认证处理,从而进一步的保证网络整体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其中优选的,网关根据接收到的组网信息生成反馈命令的过程具体包括:网关根据接收到的组网信息验证节点信息;在网关对节点的验证通过后,网关生成反馈命令,而在网关将反馈命令发送到节点的过程中,网关可以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将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或者通过无线命令的方式将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网关需要根据所接收到组网命令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处理,以使得节点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完成网关与节点的组网操作,以下描述部分针对不同的组网命令进行组网操作的方式。例如当只有节点与网关通过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进行相互触发,节点和网关在触发以后,节点和网关可以通过自身所支持的网状网协议进行组网通信,实现网关将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中;其中网状网协议具体可以包括:Z-Wave无线组网协议,ZigBee无线组网协议,其中在网关与节点之间进行通信组网的过程中网关也可以对节点进行识别认证的操作,其中网关与节点之间进行操作时也可以是网关通过NFC在节点中写入节点加入网关所在网络中的登陆信息,通过在节点的存储设备中写入登陆网关所在网络中的登陆信息实现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
在另一具体实施过程中,智能设备与节点进行触发,智能设备中转节点与网关组网前的所有信息,此时智能设备触发节点以后,节点在触发以后根据预设的方法将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之后智能设备再将信息发送至网关,智能设备再接收网关发送给节点的反馈命令,将节点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完成节点与网关之间的组网操作,同样的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在节点的存储设备中写入节点登陆网关所在网络中的登陆信息等入网信息实现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智能设备对节点进行触发,之后节点和智能设备共同向网关发送组网信息,网关根据节点和智能设备发送的组网信息对节点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将节点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方式,一种触发组网的方法,网关接收组网信息以后,针对组网信息的接收方式、接收到的数量以及接收到的具体组网信息中的内容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操作,最终将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中,在用户针对不同的节点选择不同的组网方式的情况下,网关也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判断,从而针对组网信息接收方式,接收到的数量,以及接收到的内容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反馈,最终将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实现将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中的操作,同时根据组网信息接收方式,接收到的数量,以及接收到的内容的不同网关可以进行不同的认证和识别操作,通过不同的认证识别操作能够保证网关所连接的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能方便的将节点加入到网络中,便于针对性的进行组网操作。
实施例三: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的结构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第一接收单元300,用于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当用户需要将节点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时,用户可以对节点进行操作,通过相应的操作,节点接收触发感应,在节点接收到触发感应以后节点的功能被激活,在节点的功能被激活后,节点可以进行命令的发送和接收,此时节点处于有效状态,其中将节点激活为有效状态的方式具体可以通过控制节点功能激活的相关模块的通电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信号来控制节点功能激活的相关模块来实现,其中具体的信号可以为电信号,包括数字信号和模型信号,其中节点接收触发感应时所接收到的触发感应信号具体可以是电流变化的信号,也可以是具体的识别信息或信号,例如NFC识别信息,磁感应信号。
第一组网单元305,用于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组网单元用于节点在处于激活状态以后,节点可以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中,具体可以是节点接收反馈命令,节点通过接收反馈命令并对反馈命令进行解析操作,节点可以根据反馈命令的信息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从而完成节点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的操作,其中节点在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前,网关可以是处于已经组网的状态,也可以是处于孤立的没有组网的状态。
结合上述方法,其中优选的,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当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时,节点可以直接与网关进行配合触发,也可以是节点与其他设备例如节点与智能设备进行配合进行非接触式触发,通过节点与触发设备进行配合节点可以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其中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的方式具体可以是以下接收触发方式中的任一种:节点通过接收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节点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其中通过第一射频接收单元接收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通过第一位移接收单元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具体可以包括:射频识别感应,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中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包括采用:霍尔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释传感器、现象接近传感器等各种类型的位移信息变化检查传感器,当检测到位移信息发生变化时,通过检测即可获取得到信号。
结合上述方法,其中优先的,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当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时,节点还可以通过组网信息接收单元来实现非接触式触发接收感应时接收节点与网关加入同一网络的组网识别信息,例如节点通过射频识别的方式、NFC的方式以及无线命令的方式,接收触发设备或者网关发送至节点的节点与网关加入同一网络的组网识别信息,其中节点在接收节点与网关加入同一网络的组网识别信息时,在通过射频识别的方式具体如节点端采用无源NFC的方式时,节点还可以在节点处于未上电的情况下接收节点与网关加入同一网络的组网识别信息,在这种方式下,可以在节点安装前等具体的应用环境中进行操作,在对节点安装完成并上电以后节点即可自动加入到正确的网络内,方便用户进行安装使用,其中节点与网关加入同一网络的组网识别信息可以为节点登陆网关所在网络的登陆账户和密码,也可以是网关分配给节点的网内地址,通过网内地址节点可以直接加入网关所在的网络。
结合上述方法,其中优先的,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当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时,节点还可以在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时接收触发设备发送至节点的识别或认证信息,例如节点与触发设备通过射频识别或NFC方式进行触发,在触发时,节点可以接收触发设备通过射频识别或者NFC方式或者无线通信的方式向节点传输的第一识别信息,节点通过接收触发设备发送到节点的设备信息,在节点与网关进行组网时,网关可以通过识别信息实现网关对节点的识别认证,例如当通过其他设备与节点进行触发时,其他设备可以分别向节点和网关发送识别信息,网关通过接收到的识别信息对节点进行入网操作时,就可以通过节点的识别信息对节点进行必要的认证,从而避免网关将不必要的节点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节点也可以通过在触发时接收认证信息,例如节点在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时,节点接收加入网关的入网认证信息,通过在节点触发时接收加入网关的入网认证信息,节点可以通过接收到的入网认证信息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
结合上述方法,其中优先的,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在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之后,节点还可以通过第一命令单元根据接收到的触发感应生成第一无线组网命令,例如节点与第一设备进行触发,节点在接收到触发感应以后,节点的第一命令单元生成一无线组网命令,并将节点生成的无线组网命令通过节点所具有的通信方式对外发送,例如节点和网关之间都支持网状网协议,节点即通过网状网协议将第一无线组网命令发送出去,如果节点需要将第一无线组网命令发送至触发设备,节点则通过可以与触发设备进行通信的方式将第一无线组网命令发送至触发设备,触发设备可以再通过触发设备与网关之间的通信方式将第一无线组网命令转发至网关。进一步的,在第一无线组网命令中还可以包括有节点的识别认证信息,当节点在生成第一无线组网命令时,节点可以在组网命令中添加节点的识别认证信息,通过在第一无线组网命令中添加节点的识别认证信息,在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的过程中,网关可以对节点进行身份认证,其中节点发送第一无线组网命令时可以是:预设格式的无线命令;预设加密方式的无线命令;预设命令组合方式的无线命令,其中在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的过程中,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无线命令的反馈信息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具体加入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节点首先根据无线命令的反馈信息直接或间接与网关建立网络连接,之后根据建立的网络连接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其中节点与网关直接连接即为节点与网关不通过智能设备进行桥接,其中间接连接即节点与网关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智能设备进行桥接;或者,节点或智能设备,直接根据无线命令的反馈信息,从反馈信息中获取得到网关分配给节点的网络配置信息,之后节点或智能设备直接根据网络配置信息完成节点网络的配置设置,当节点的网络配置设置完成以后,节点即加入到了网关所在的网络中,实现了节点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装置,一种节点,通过节点接收触发感应,根据具体的节点的触发方式和预设的组网方式的不同,节点可以进行不同操作反馈,最终实现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中,完成节点与网关之间的组网操作,通过提供不同的节点与网关加入同一网络中的组网方式,根据具体的应用可以针对节点设置不同的加入到网关所在网络中的操作反馈,同时针对不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不同的组网配置方式,可以实现即方便用户进行组网操作又同时保障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在安装前对节点进行设置,使得节点的易用性更高,便于进行安装配置,同时本发明通过节点与网关之间的配合组网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网络的组网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的避免错误的设备加入到网络中,从而进一步的保证网络的整体安全性能。
实施例四: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关的结构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第二接收单元400,用于网关接收组网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用户需要将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中时,用户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通过相应的操作,网关能够接收到组网信息,网关在接收到组网信息以后可以获知得到节点的基本信息。
第二组网单元405,用于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网关在接收到组网信息以后,网关对组网信息进行操作,识别出必要的参数信息,之后网关根据网关的网络状态为节点分配合适的加入到网关所在网络中的方式。
结合上述方法,其中优选的,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下,网关接收组网信息时,网关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接收组网信息,例如网关通过接收无线命令接收组网信息,其中网关通过接收无线命令接收组网信息时,网关可以只接收节点发送的无线组网命令,也可以只接收智能设备发送的无线组网命令,还可以接收智能设备和节点同时发送的无线组网命令来实现接收组网信息,网关除了通过第二无线接收单元通过接收无线命令的方式接收组网信息以外,还可以通过第二感应接收单元通过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接收组网信息,例如网关通过第二无线节点接收单元和/或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单元接收节点和/或智能设备对网关的非接触式触发实现接收组网信息,具体包括:网关通过接收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或者网关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另外网关还可以通过如wifi direct或者移动通信数据网络或者网状网协议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网关在通过第二射频单元接收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的过程中,具体可以通过射频芯片接收,也可以通过NFC来接收,例如通过射频芯片接收节点或者智能设备的触发,接收组网信息,其中在通过射频芯片或者NFC来接收触发信息时还可以接收识别认证信息。网关通过第二位移单元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时,具体可以通过霍尔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释传感器、现象接近传感器等类型的传感器中实现接收触发感应。
结合上述方法,其中优选的,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下,当网关接收到组网信息以后,网关需要对组网信息进行操作,网关首先检查接收到的组网信息是通过什么方式接收到的,例如是通过非接触式触发的方式接收到的组网信息还是通过无线命令的方式接收到的组网信息,由于通过不同的方式所接收到的组网信息类型不同,组网信息中可以携带的数据信息也是不相同的,同时在接收到组网信息时还有可能是只接收到节点或智能设备发送的组网信息,也有可能是接收到节点和/或智能设备分别发送的组网信息,网关根据接收到的信息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的操作,将节点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实现将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在网关将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的过程中:网关首先根据接收到的组网信息生成反馈命令,之后再将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实现将节点加入到网关,其中网关在接收到节点和智能设备分别发送的组网信息时,节点和智能设备发送的组网信息可以是分别带有第一识别秘钥和第二识别秘钥的组网信息,网关在接收到带有第一识别秘钥和第二识别秘钥的组网信息后可以通过两个配合使用的识别秘钥完成信息的解密处理或者是信息的认证处理,从而进一步的保证网络整体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其中优选的,网关根据接收到的组网信息生成反馈命令的过程具体包括:网关根据接收到的组网信息通过第二验证单元验证节点信息;在网关对节点的验证通过后,网关通过第二反馈单元生成反馈命令,而在网关将反馈命令发送到节点的过程中,网关可以通过第二射频反馈单元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将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或者通过第二无线反馈单元通过无线命令的方式将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网关需要根据所接收到组网命令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处理,以使得节点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完成网关与节点的组网操作,以下描述部分针对不同的组网命令进行组网操作的方式。例如当只有节点与网关通过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进行相互触发,节点和网关在触发以后,节点和网关可以通过自身所支持的网状网协议进行组网通信,实现网关将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中;其中网状网协议具体可以包括:Z-Wave无线组网协议,ZigBee无线组网协议,其中在网关与节点之间进行通信组网的过程中网关也可以对节点进行识别认证的操作,其中网关与节点之间进行操作时也可以是网关通过NFC在节点中写入节点加入网关所在网络中的登陆信息,通过在节点的存储设备中写入登陆网关所在网络中的登陆信息实现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
在另一具体实施过程中,智能设备与节点进行触发,智能设备中转节点与网关组网前的所有信息,此时智能设备触发节点以后,节点在触发以后根据预设的方法将信息发送至智能设备,之后智能设备再将信息发送至网关,智能设备再接收网关发送给节点的反馈命令,将节点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完成节点与网关之间的组网操作,同样的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在节点的存储设备中写入节点登陆网关所在网络中的登陆信息等入网信息实现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智能设备对节点进行触发,之后节点和智能设备共同向网关发送组网信息,网关根据节点和智能设备发送的组网信息对节点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将节点加入到网关所在的网络中。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装置,一种网关,网关接收组网信息以后,针对组网信息的接收方式、接收到的数量以及接收到的具体组网信息中的内容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操作,最终将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中,在用户针对不同的节点选择不同的组网方式的情况下,网关也可以根据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判断,从而针对组网信息接收方式,接收到的数量,以及接收到的内容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反馈,最终将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实现将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中的操作,同时根据组网信息接收方式,接收到的数量,以及接收到的内容的不同网关可以进行不同的认证和识别操作,通过不同的认证识别操作能够保证网关所连接的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能方便的将节点加入到网络中,便于针对性的进行组网操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有关于节点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的说明,也有关于网关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的说明,在进行上述触发感应时,通常是至少有两个设备相互进行的,例如一个为节点,那么另一个就可能是网关,为了便于描述清楚,将这两个设备分别称为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关于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进而组网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种方案:
步骤S1001,第一物联网设备根据与第二物联网设备的相对位移信息变化触发第一感应信号。
在本方案中,第一物联网设备在与第二物联网设备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变化时,由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位移发生变化时,物联网设备上的位移传感器会产生相应的感应,例如在第一物联网设备上安装有霍尔元件,在第二物联网设备上安装有磁性元件,当第二物联网设备与第一物联网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移发生变化时,第一物联网设备上的霍尔元件会对第二物联网设备上的磁性元件产生磁性感应,在磁性感应变化的情况下,霍尔元件产生电信号,电信号可以直接传送至第一物联网设备上的处理器或者经过放大处理后再传送至第一物联网设备上的处理器,第一物联网设备根据传送的电信号触发第一感应信号,其中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位移感应触发可以采用霍尔式传感器,也可以采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释传感器、现象接近传感器等其他类型的传感器。
步骤S1002,第二物联网设备根据与第一物联网设备的相对位移信息变化触发第二感应信号。
在本方案中,第二物联网设备也可以根据第一物联网设备的相对位移变化触发第二感应信号,产生触发感应信号的方法可以与第一物联网设备产生信号的方式相同,同时为了保证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上的元器件感应不发生错乱,优选的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产生位移感应触发时采用不同种类的位移传感器,从而避免物联网设备上的感应元器件产生自感应。
步骤S1003,第一物联网设备根据第一感应信号触发组网请求,第二物联网设备根据第二感应信号触发组网请求。
在本方案中,由于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都是在相对位移发生变化时触发产生感应信号,第一物联网设备所触发的第一感应信号与第二物联网设备所触发的第二感应信号近乎在同时发出,第一物联网设备根据第一感应信号触发组网请求,第二物联网设备根据第二感应信号触发组网请求,在此时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位移也较为接近,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可以快速的在设备之间组建物联网。
本方案通过上述方式,当物联网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移发生变化时,具体可以为物联网设备之间发生近距离接触或非接触时,物联网设备根据位移传感器分别触发组网请求,从而在物联网设备之间组建物联网网络。
第二种方案:
步骤S2001,当第二物联网设备与第一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位移信息发生变化时,第一物联网设备检测第二物联网设备的位移变化。
在本方案中,当第二物联网设备与第一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位移发生变化时,具体可以为当用户手持第二物联网设备与第一物联网设备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变化,其中相对位移变化具体可以为物联网设备之间的空间距离接近,也可以为空间位移的迅速变化以及空间位移的指定位置变化,当第一物联网设备在与第二物联网设备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变化时,由于物联网设备上设置有配合使用的位移传感器,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变化时,物联网设备上的位移传感器就会检测物联网设备之间发生的相对位移,例如在第一物联网设备上安装有霍尔元件,在第二物联网设备上安装有磁性元件,当第二物联网设备与第一物联网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移发生变化时,第一物联网设备上的霍尔元件就会检测第二物联网设备上的磁性元件产生的磁场变化,从而根据磁场变化检测到第二物联网设备的位移变化。其中物联网设备之间采用的位移传感器可以为霍尔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释传感器、现象接近传感器等传感器,也可以采用射频识别类的识别设备作为位移传感器,还可以使用NFC近距离通讯的设备作为位移传感器。
步骤S2002,当第二物联网设备的位移变化符合预设的相对位移信息变化时,第一物联网设备触发第一感应信号。
在本方案中,第一物联网设备上的位移传感器检测第二物联网设备与第一物联网设备之间发生的相对位移,当第二物联网设备与第一物联网设备之间发生的位移变化符合预设的位移变化时,其中第二物联网设备发生的位移变化符合预设的位移变化可以为空间距离的接近距离,也可以为空间位移的迅速变化以及空间位移的指定动作变化,其中空间位移的移动变化可以为空间位移的变化方向和/或变化速度,其中空间位移的指定动作变化可以为指定的手势变化,当第二物联网设备的位移变化符合预设的位移变化时,位移传感器接收到相应的位移变化信息,位移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位移变化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变化或传输通讯数据信息,其中转化为电信号变化时主要采用的位移传感器可以为:霍尔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释传感器、现象接近传感器以及射频识别类的识别设备,其中转化为传输通讯数据信息进行感应信号触发时,主要针对使用NFC近距离通讯的设备作为位移传感器,其中对位移变化的判断可以通过配合使用的多个传感器来进行判断,也可以通过对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号判断来判断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位移变化是否符合预设的位移变化,在判断第二物联网设备的位移变化符合预设的相对位移信息变化时第一物联网设备触发第一感应信号。
步骤S2003,当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位移信息发生变化时,第二物联网设备检测第一物联网设备的位移变化。
在本方案中,第二物联网设备在检测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位移变化时,可以采用与第一物联网设备检测第二物联网设备时相同的位移信息感应检测方案进行,但是为了避免信号受到干扰,第二物联网设备在检测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位移变化时,可以采用与第一物联网设备检测第二物联网设备时不同种类的位移信息感应检测方案或者同种类不同频率波段的位移信息感应检测方案,其中优选的还可以采用第二物联网通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方式来检测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位移变化,例如在第一物联网设备上设置NFC标签,在第二物联网设备上设置NFC标签读写装置,当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位移信息发生变化时,第二物联网设备的NFC标签读写装置检测第二物联网设备与第一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距离,在可读距离内,NFC标签读写装置读取NFC标签上的信息,从而实现通过距离检测第二物联网设备对第一物联网设备的位移变化检测。
步骤S2004,当第一物联网设备的位移变化符合预设的相对位移信息变化时,第二物联网设备触发第二感应信号。
在本方案中,当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之间发生的位移变化符合预设的位移变化时,第二物联网设备触发第二感应信号,其中第一物联网设备发生的位移变化符合预设的位移变化可以为空间距离的接近距离,也可以为空间位移的迅速变化以及空间位移的指定动作变化,其中空间位移的移动变化可以为空间位移的变化方向和/或变化速度,其中空间位移的指定动作变化可以为指定的手势变化,其中第二物联网设备触发第二感应信号的方式可以为电位信号变化,也可以为传输通讯数据信息,其中转化为电信号变化时可以采用以下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释传感器、现象接近传感器以及射频识别类的识别设备,其中转化为传输通讯数据信息进行感应信号触发时,主要针对使用NFC近距离通讯的设备作为位移传感器,在第一物联网设备和第二物联网设备同时采用射频识别类的方案作为信号触发方案时,可以通过第一物联网设备和第二物联网设备采用不同频率波段的信号进行信号之间的区分,从而避免信号受到干扰,具体通过NFC建立数据通讯数据的传输,通过电位信号变化或通讯数据信息触发第二感应信号,其中在通过通讯数据信息触发第二感应信号时,还可以在通讯数据信息中传输设备的认证信息,例如NFC标签读写装置对NFC标签进行读写认证,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为当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距离接近到一定的距离时,第二物联网设备的NFC标签读写装置能够读取到第一物联网设备的NFC标签时,第二物联网设备根据读取到的NFC标签触发第二感应信号,其中第二物联网设备与第一物联网设备之间的NFC识别方式还可以替换为其他的射频识别方式,其中优选NFC方式时,通过NFC在进行数据通讯过程中还可以实现第二物联网设备对第一物联网设备的识别以及通过读取第一物联网设备的NFC标签读取到第一物联网设备的设备相关信息,例如读取第一物联网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以及第一物联网设备的认证数据。
步骤S2005,第一物联网设备根据第一感应信号触发组网请求,第二物联网设备根据第二感应信号触发组网请求。
在本方案中,由于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都是在相对位移发生变化时触发产生感应信号,第一物联网设备所触发的第一感应信号与第二物联网设备所触发的第二感应信号近乎在同时发出,第一物联网设备根据第一感应信号触发组网请求,第二物联网设备根据第二感应信号触发组网请求,在此时第一物联网设备通常与第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空间位置也较为接近,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可以快速的在设备之间组建物联网。
本方案通过上述方式,通过第一物联网设备根据第二物联网设备相对于第一物联网设备的位移变化触发第一感应信号,同时第二物联网设备根据第一物联网设备相对于第二物联网设备的位移变化触发第二感应信号,第一物联网设备和第二物联网设备分别根据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进行组网操作,完成对物联网设备的组网动作,其中第一物联网设备与第二物联网设备之间可以相互对调,第一物联网设备上与第二物联网设备上的位移信息感应***件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互对调,在通过NFC触发感应信号时,NFC标签可以预先写入设备的相关信息,例如设备的使用说明,NFC标签读写装置在读写NFC标签时即可以产生触发感应信号,同时还可以获取设备的相关信息,通过NFC标签上读写的信息,还可以对设备进行必要的验证操作,从而保证组网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关于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的具体实现方式,其中包括了节点通过非接触式触发接收所述节点与网关加入同一网络的组网识别信息的这一方式,实际上这也就是主控设备(如:网关)如何让终端设备(如: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的问题,这一方式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
方案一:
步骤S1101,主控设备通过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在终端设备的标签内写入组网识别信息。
在本方案中,当需要在物联网设备之间构建物联网网络时,首先在主控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识别,其中主控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识别可以通过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进行识别,当主控设备与终端设备通过NFC进行识别以后,主控设备通过NFC在终端设备的标签内写入终端设备加入到主控设备所在网络中的组网识别信息,其中组网识别信息可以为主控设备所在网络的网络识别信息,通过网络识别信息,终端设备可以识别出主控设备所在网络,组网识别信息还可以为加密网络传输数据的秘钥,通过秘钥,终端设备可以解密主控设备所在网络内的设备发送的加密网络传输数据,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对不同的网络进行网络识别。
步骤S1102,当终端设备上电激活后,终端设备根据标签内写入的组网识别信息加入到主控设备所在的网络中。
在本方案中,终端设备可以在未上电的情况下通过NFC在终端设备的标签内写入组网识别信息,终端设备也可以在上电的情况下通过NFC在终端设备的标签内写入组网识别信息,当终端设备上电激活以后,终端设备读取标签内的组网识别信息,然后根据组网识别信息加入到对应的网络中,其中根据组网识别信息的不同,终端设备加入到主控设备所在的网络时在操作上也有所不同,当组网识别信息为网络识别信息时,终端设备直接根据网络识别信息就可以确定所要加入的具体网络,从而根据网络识别信息加入到主控设备所在的网络中,当组网识别信息为秘钥时,终端设备接收各个网络发送的信息,并通过秘钥对信息进行解密,当通过秘钥可以解密出对应的网络发送的信息时,终端设备根据解密的内容确定秘钥所匹配的网络,进而根据秘钥加入到所能解密的网络中,完成组网操作。
本方案通过上述方式,主控设备通过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在终端设备的标签内写入组网识别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组网识别信息加入到主控设备所在的网络中,通过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写入组网识别信息时可以在终端设备没有上电的情况下写入,使得终端设备在安装使用时更加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同时可以保证组建的网络的安全性。
方案二:
步骤S2101,主控设备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与终端设备进行识别感应。
在本方案中,当用户需要为主控设备所在的网络中增加新的终端设备或者配置新的主控设备网络时,用户可以将主控设备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的方式与终端设备进行识别感应,其中非接触式射频识别的方式,优选的采用NFC的射频识别方式。
步骤S2102,主控设备根据与终端设备的识别感应,对终端设备进行设备认证,并保存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
在本方案中,为了保证加入到主控设备所在网络中的设备都是安全的,主控设备在添加终端设备时可以对终端设备进行必要的认证,如当主控设备与终端设备进行感应识别以后,主控设备读取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并根据读取到的设备类型由用户进行设备认证,在终端设备被认证通过以后主控设备根据对终端设备的认证信息将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保存在主控设备所在的网络中,只有被保存了设备认证信息的终端设备才可以在网络中进行正常的使用,从而进一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步骤S2103,主控设备通过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将组网识别信息写入到终端设备的标签内。
在本方案中,当主控设备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与终端设备产生感应并被有效的认证后,主控设备通过NFC的方式向终端设备的NFC标签内写入终端设备加入到主控设备所在网络的组网识别信息,其中对NFC标签的写入操作可以在终端设备没有上电工作的状态下进行,其中写入到终端设备NFC标签内的组网识别信息可以为:主控设备所在网络的网络识别信息,主控设备所在网络的网络传输数据的秘钥。其中对于主控设备所在网络的网络识别信息可以采用网络地址的形式,例如区分不同网络的网络地址,对于网络地址的具体设置可以采用十六位进制的数据。其中对于主控设备所在网络的网络传输数据的秘钥可以采用公共秘钥的方式进行,即在同一个主控设备所组建的网络内,数据传输采用统一的秘钥进行加解密,通过统一的秘钥实现不同的网络之间的区分,对于秘钥的使用还可以采用每个终端设备配置私有的秘钥,根据终端设备的不同配置与终端设备对应的秘钥,通过私有的秘钥即可以实现网络间的区分,还可以实现网络内不同设备的区分,其中主控设备在将组网识别信息写入到终端设备的标签内时,还可以为终端设备写入一串激活指令,只有被主控设备写入激活指令的设备在开机上电以后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
步骤S2104,当终端设备上电激活后,终端设备读取标签内的组网识别信息。
在本方案中,主控设备在终端设备的NFC标签内写入组网识别信息可以在终端设备上电后进行,也可以在终端设备未上电的情况下进行,当终端设备上电处激活后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时,终端设备首先读取NFC标签内的组网识别信息,终端设备读取NFC标签内的组网识别信息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与NFC标签之间的数据连接进行,其中当终端设备的标签内被写入了一串激活指令时,当终端设备上电后处于能够正常工作的状态时,终端设备首先读取激活指令,然后终端设备在被激活以后再读取NFC标签内的组网识别信息。
步骤S2105,终端设备根据读取到的组网识别信息加入到主控设备所在的网络中。
在本方案中,终端设备在读取到NFC标签内的组网识别信息以后,终端设备根据不同的组网识别信息加入到主控设备所在的网络中,当组网识别信息为主控设备所在网络的网络识别信息时,终端设备直接根据网络识别信息加入到对应的网络中,完成网络的组建,当组网识别信息为主控设备所在网络的网络传输数据的秘钥时,直接根据秘钥加入到加密的主控设备所在的网络中,完成网络的组建。
步骤S2106,终端设备根据组网协议对主控设备所在网络内的终端设备进行网状物联网的组建。
在本方案中,终端设备在加入到主控设备所在的网络中以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组网协议对主控设备所在网络内的其他终端设备进行组网,终端设备与其他终端设备进行网络组建,组网网状的物联网,其中组网网状物联网的协议具体可以采用:Z-Wave无线组网协议,ZigBee无线组网协议。
本方案通过上述方式,主控设备与终端设备通过NFC进行通讯,主控设备在终端设备的NFC标签内写入组网识别信息,在写入组网识别信息前,主控设备还可以对终端设备进行必要的验证,从而保证加入到主控设备所在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是安全可靠的,当终端设备上电工作以后,终端设备根据NFC标签内的组网识别信息加入到主控设备所在的网络中,并在加入到主控设备所在的网络以后组建网状物联网,完成网状物联网的组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有关于节点通过接收非接触式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的说明,也有关于网关通过接收非接触式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的说明,在进行上述触发感应时,通常是至少有两个物联网设备(例如节点和网关)相互进行的,关于至少两个物联网设备通过接收非接触式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的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
方案一:
步骤S1201,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方式在物联网设备之间触发感应识别信号。
在本方案中,当需要在物联网设备之间构建一个新的物联网网络或者将新的物联网设备加入到已经建立的物联网网络中时,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方式在物联网设备之间触发感应识别信号,以下以组建新的物联网网络作为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介绍,具体为当组建新的物联网网络时,将从属物联网设备与主控物联网设备进行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从属物联网设备在与主控物联网设备进行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时,从属物联网设备与主控物联网设备进行感应识别,在进行感应识别以后,从属物联网设备和主控物联网设备分别触发一个感应识别信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物联网设备之间采用的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方式可以采用普通的射频芯片进行,例如通过获取射频芯片在非接触式感应时输入输出接口的信号或者电位变化来实现感应识别,其中优选的可以采用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通过NFC进行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在物联网设备之间触发一个感应识别信号,物联网设备之间在通过NFC芯片进行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后,产生一个感应信号,感应信号发送至物联网设备的处理器,物联网设备的处理器进而触发一个感应识别信号。
步骤S1202,根据所述触发的感应识别信号在物联网设备之间组建物联网网络。
在本方案中,当从属物联网设备和主控物联网设备分别触发一个感应识别信号后,主控物联网设备可以与从属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有效的通信机制,此时主控物联网设备为主控物联网设备以及从属物联网设备分别分配一个网络地址,主控物联网设备将主控物联网设备和从属物联网设备分配到一个局域网网络内,其中将主控物联网设备与从属物联网设备分配到一个局域网网络内的方式可以为,为主控物联网设备和从属物联网设备配置一个网络间的区分标识,如网段地址,通过网段地址区分不同的网络,之后主控物联网设备与从属物联网设备根据分配的网络地址在物联网设备之间组建物联网网络,组建的物联网优选的为组建无线网状网,具体组网采用的组网协议可以为Z-Wave无线组网协议,ZigBee无线组网协议等。
本方案通过上述方式,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方式在物联网设备之间触发感应识别信号,物联网设备根据触发的感应识别信号在物联网设备之间组建物联网网络,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可以方便用户进行组网的操作,同时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可以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有效的识别认证,避免设备的错误加入。
方案二:
步骤S2201,物联网设备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方式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识别信息。
在本方案中,当需要在物联网设备之间构建一个新的物联网网络或者将新的物联网设备加入到已经建立的物联网网络中时,首先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方式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识别信息,以下以将新的物联网设备加入到已经建立的物联网网络中进行介绍,具体为,当需要将新的物联网设备加入到已经建立的物联网网络中时,首先将新的物联网设备与已经建立的物联网网络中的主控物联网设备进行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在已经构建出的物联网网络中,主控物联网设备具有为其他物联网设备分配物联网网络内地址的权限,当新的物联网设备与主控物联网设备进行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时,主控物联网设备首先与新的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识别信息。
步骤S2202,根据所述建立的识别信息,物联网设备触发感应识别信号。
在本方案中,当主控物联网设备与新的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识别信息后,主控物联网设备和新的物联网设备分别触发一个感应识别信号,主控物联网设备触发的感应识别信号为在物联网网络中增加新的物联网设备的感应识别信号,新的物联网设备触发一个加入到物联网网络的触发识别信号。
步骤S2203,根据所述触发的感应识别信号将物联网设备组建到同一局域网网络内。
在本方案中,当主控物联网设备和新的物联网设备分别触发一个感应识别信号后,主控物联网设备根据识别信息将新的物联网设备加入到主控物联网设备所在的物联网局域网网络内,其中主控物联网设备和从属物联网设备之间可以相互对调主从关系,具体采用的方式为,为新的物联网设备分配一个与主控物联网设备相同的局域网的网络地址,通过局域网网络地址新的设备可以识别出所要加入到的局域网,同时主控物联网设备还为新的物联网设备配置一个物联网设备在局域网网络内的地址,新的设备分配到的局域网网络内的地址用于在局域网网络内与其他物联网设备进行区分和识别。
步骤S2204,根据物联网设备所在的局域网网络,对物联网设备组建物联网网络。
在本方案中,根据物联网设备所加入的局域网网络,对物联网设备进行物联网网络的组建,具体为当新的物联网设备分配到一个网络地址时,新的物联网设备对处于同一局域网网络内的物联网设备发送物联网组网请求,其他物联网设备若在有效网络识别距离内,其他物联网设备在接收到新的物联网设备发送的物联网组网请求时会对新的物联网设备进行组网回复,此时新的物联网设备便与其他物联网设备之间组建出一个物联网网络,其中组建的物联网网络为网状物联网网络,在组建物联网网络时优选的网络协议为,采用Z-Wave无线组网协议。
本方案通过上述方式,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方式在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识别信息,根据建立的识别信息触发感应识别信号,在触发了感应识别信号后,物联网设备之间建立物联网网络连接,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组网触发操作,在进行组网触发操作时更加方便和快捷,同时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物联网设备之间由于建立了有效的识别认证,组建的物联网网络中不会出现错误的物联网设备。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触发组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
节点和智能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非接触式触发感应生成组网信息,之后节点和智能设备分别发送具有第一识别秘钥的组网信息和具有第二识别秘钥的组网信息给网关;
网关通过配合使用的第一识别秘钥和第二识别秘钥验证节点,在网关对节点验证通过之后,将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包括:
节点通过接收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或者,
节点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
3.一种触发组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关接收组网信息,该组网信息包括节点和智能设备分别发送具有第一识别秘钥的组网信息和具有第二识别秘钥的组网信息;
网关通过配合使用的第一识别秘钥和第二识别秘钥验证节点,在网关对节点验证通过之后,将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接收组网信息包括:
网关通过接收无线命令接收组网信息;和/或,
网关通过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接收组网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通过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包括:
网关通过接收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或者
网关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具体包括:
网关根据所述接收到的组网信息生成反馈命令;
之后网关将所述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根据所述接收到的组网信息生成反馈命令包括:
网关根据接收到的组网信息验证节点信息;
网关对节点的验证通过后,网关生成反馈命令。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将所述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包括:
网关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将所述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或者,
网关通过无线命令的方式将所述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
9.一种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节点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
第一组网单元,用于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
节点和智能设备根据接收到的非接触式触发感应生成组网信息,之后节点和智能设备分别发送具有第一识别秘钥的组网信息和具有第二识别秘钥的组网信息给网关,网关通过配合使用的第一识别秘钥和第二识别秘钥验证节点,在网关对节点验证通过之后,第一组网单元将节点与网关加入到同一网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包括:
第一射频接收单元,用于节点通过接收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或者,
第一位移接收单元,用于节点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
11.一种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网关接收组网信息;
第二组网单元,用于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
其中,组网信息包括节点和智能设备分别发送具有第一识别秘钥的组网信息和具有第二识别秘钥的组网信息,网关通过配合使用的第一识别秘钥和第二识别秘钥验证节点,在网关对节点验证通过之后,第二组网单元将网关与节点加入到同一网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包括:
第二无线接收单元,用于网关通过接收无线命令接收组网信息;和/或,
第二感应接收单元,用于网关通过接收非接触式触发感应接收组网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接收单元包括:
第二射频单元,用于网关通过接收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接收触发感应;或
第二位移单元,用于网关通过检测相对位移信息的变化接收触发感应。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网单元包括:
第二反馈生成单元,用于网关根据所述接收到的组网信息生成反馈命令;
第二反馈发送单元,用于网关将所述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生成单元包括:
第二验证单元,用于网关根据接收到的组网信息验证节点信息;
第二反馈单元,用于网关对节点的验证通过后,网关生成反馈命令。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发送单元包括:
第二射频反馈单元,用于网关通过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感应的方式将所述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或者,
第二无线反馈单元,用于网关通过无线命令的方式将所述反馈命令发送至节点。
CN201410507863.8A 2014-05-07 2014-09-28 触发组网的方法、节点及网关 Active CN1044104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07863.8A CN104410435B (zh) 2014-05-07 2014-09-28 触发组网的方法、节点及网关
US14/659,196 US20150326442A1 (en) 2014-05-07 2015-03-16 Method, node, and gateway for triggering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02811 2014-05-07
CN201410190281.1A CN103957036A (zh) 2014-05-07 2014-05-07 一种组建物联网的方法及物联网装置
CN2014102054650 2014-05-15
CN201410205465.0A CN103974269A (zh) 2014-05-15 2014-05-15 一种触发组建物联网的方法及物联网装置
CN2014102215756 2014-05-22
CN201410221575.6A CN103997797A (zh) 2014-05-22 2014-05-22 一种物联网的组建方法及物联网装置
CN2014103841140 2014-08-06
CN201410384114 2014-08-06
CN201410507863.8A CN104410435B (zh) 2014-05-07 2014-09-28 触发组网的方法、节点及网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10435A CN104410435A (zh) 2015-03-11
CN104410435B true CN104410435B (zh) 2017-06-16

Family

ID=52648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07863.8A Active CN104410435B (zh) 2014-05-07 2014-09-28 触发组网的方法、节点及网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26442A1 (zh)
CN (1) CN1044104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76120B2 (en) * 2014-12-29 2017-02-21 Paypal, Inc. Authenticating activities of accounts
CN106200520A (zh) * 2015-05-05 2016-12-07 硕宁(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气呼吸器监控***
CN104898930B (zh) * 2015-06-11 2019-01-01 丰唐物联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工作场景的设置方法及***
US9954956B2 (en) * 2015-08-26 2018-04-24 Intel IP Corporation Secure discovery and connection to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in a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CA2959907A1 (en) * 2016-03-03 2017-09-03 Hossam S. Hassane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detecting equipment failure
CN108770039B (zh) * 2018-04-08 2021-04-13 山东比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状网络路由重置方法
US10862807B2 (en) * 2018-09-19 2020-12-08 Cisco Technology, Inc. Packet telemetry data via first hop node configuration
CN109274445B (zh) * 2018-10-10 2021-09-24 长沙中天电子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配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31589A (zh) * 2019-12-24 2020-04-17 深圳奇迹智慧网络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1372231A (zh) * 2020-03-11 2020-07-03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Z-Wave S2设备入网方法及其***和设备
CN111556504A (zh) * 2020-05-06 2020-08-18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无线网络通信方法及***
CN116405989A (zh) * 2021-12-27 2023-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WiFi Mesh网络的方法、节点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67008B (en) * 2004-03-03 2012-06-21 Univ Columbia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ducing mac layer handoff latency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070268360A1 (en) * 2006-05-19 2007-11-22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Remote control programm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1552978B (zh) * 2008-03-31 2011-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路由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US20100012433A1 (en) * 2008-07-18 2010-01-21 Challenger Hardware Company Self-locking extendable ladder for use with a boat
KR20110003282A (ko) * 2009-07-03 2011-01-11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적층 필름 및 점착 테이프
RU2572629C2 (ru) * 2010-12-13 2016-01-20 Шлюмбергер Текнолоджи Б.В. Способ оптимизации бурения с забойным бескомпрессорным двигателем
US8634771B2 (en) * 2011-06-15 2014-01-21 Microsoft Corporation Simple peer-to-peer network formation
US8763094B1 (en) * 2011-09-14 2014-06-24 Google Inc.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authorization
CN102448194A (zh) * 2011-11-15 2012-05-09 邓超 一种基于Zigbee的多媒体智能家居网络
US9143402B2 (en) * 2012-02-24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nsor based configuration and control of network devices
US9008045B2 (en) * 2012-04-12 2015-04-14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Handoffs between access points in a Wi-Fi environment
EP2804424B1 (en) * 2012-08-16 2016-05-18 Huawei Device Co., Ltd. Connection setup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network
CN103634170B (zh) * 2012-08-21 2018-1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网络互联方法及装置
CN103680192B (zh) * 2012-09-07 2016-12-21 祝怀月 一种车辆与车位精确识别***
US9055390B2 (en) * 2012-10-19 2015-06-09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 group formation for mobile devices by proximity sensing
US9066197B2 (en) * 2013-01-22 2015-06-2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ower save control for tethering connections
CN103713608B (zh) * 2013-12-27 2017-03-15 广东康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物联家居***分级网络架构及其组网通信方法
US9998326B2 (en) * 2014-02-13 2018-06-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ouch-less commissioning of 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s
US9832648B2 (en) * 2014-03-11 2017-11-28 Alcatel Lucent Access control of geo-fenced services using co-located witnesses
EP3059919A1 (en) * 2015-02-19 2016-08-24 Nxp B.V.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network joining
US9633197B2 (en) * 2015-03-06 2017-04-25 Verisig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vice detection and authorization in a IOT frame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26442A1 (en) 2015-11-12
CN104410435A (zh) 201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10435B (zh) 触发组网的方法、节点及网关
EP3158540B1 (en) Electronic access control device and access control method
CN105321240B (zh) 智能门锁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及智能门控***
CN103825871B (zh) 一种鉴权***及其发射终端、接收终端和权限认证方法
CN103778705A (zh) 一种nfc电子锁的实现方法、***及nfc电子锁读卡器
CN103763107A (zh) 智能家电***密钥控制方法及智能家电***
CN102202302A (zh) 结合网络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终端加入网络的方法
CN107466463A (zh) 用于屏障操作器的远程监视和控制***
CN210006113U (zh) 一种使用二维码安全配对的智能锁***
CN102202298A (zh) 结合网络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终端加入网络的方法
CN109410396A (zh) 一种智能锁数据加密传输方法以及应用其的租赁设备
CN101009555B (zh) 一种智能密钥装置与主机信息交互的方法
CN202998485U (zh) 安全射频识别***
CN105488871A (zh) 一种门禁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控制服务器
CN106416187B (zh) 使用短程通信的网络节点安全
CN103997797A (zh) 一种物联网的组建方法及物联网装置
CN104660307B (zh) 基于近场磁中继及用户软重置加密无线通信***
CN105208554B (zh) 一种实现zigbee终端设备入网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67697A (zh) 阅读器、rfid标签及其读取方法
CN104794788B (zh)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互联网应用***及其实现方法
CN102905257A (zh)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非接触式信息传输***及其传输方法
KR100847787B1 (ko) 알에프아이디 리더(또는 단말)를 인증하는 보안알에프아이디 태그와 알에프아이디 리더(또는 단말) 인증방법 및 시스템과 이를 위한 기록매체
JP2012500424A (ja) カード及び読取装置を有する承認システム
KR100862009B1 (ko) 알에프아이디 리더(또는 단말)를 인증하는 보안 알에프아이디 태그와 알에프아이디 리더(또는 단말) 인증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0827813B1 (ko) 태그를 이용한 블루투스 장치 간 페어링 방법과 이를 위한블루투스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