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02249A - 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和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和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02249A
CN104402249A CN201410618115.7A CN201410618115A CN104402249A CN 104402249 A CN104402249 A CN 104402249A CN 201410618115 A CN201410618115 A CN 201410618115A CN 104402249 A CN104402249 A CN 104402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glass
coated glass
delivery roll
heating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181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02249B (zh
Inventor
尚贵才
张金树
林有雄
陈恒福
施家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Wanda Automobile Glass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Wanda Automobile Glas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Wanda Automobile Glas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Wanda Automobile Glas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181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022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02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2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02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022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2/00Thermal after-treatment of glass produc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3B19/00, C03B25/00 - C03B31/00 or C03B37/00, e.g. crystallisation, eliminating gas inclusions or other impurities; Hot-pressing vitrified, non-porous, shaped glass products
    • C03B32/005Hot-pressing vitrified, non-porous, shaped glass produc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用于加热交替加载在传输辊上的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所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在传输辊上传输进入加热炉并加热到设定温度后传出所述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传输辊的传输方向上,所述加热炉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线性排列的加热区,所述加热区的温度沿着所述传输辊的传输方向呈单调递增,所述加热区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可以根据各个加热区所加载的汽车玻璃进行调节。同时还提供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装置。优点在于能够解决炉内窜温问题和玻璃跑位问题,使得玻璃的加热更加均匀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和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尤其是用于在汽车镀膜夹层玻璃成型操作之前的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同时还提供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用夹层玻璃一般采用的是玻璃+高分子聚合物+玻璃的结构,我们习惯将位于车外的称为大片,将位于车内的称为小片,大片和小片常常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不同的组成、不同的厚度、不同的表面特性、以及它们的组合。汽车用夹层玻璃的现有技术中,有时希望通过先加热这些汽车玻璃然后再进行一个成型操作或者其他任何合适的操作,对于不同特性玻璃对的加热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一、对于不同特性的大小片,在同一种传送***中,分别根据大小片特性调整加热参数分别加热,即,可先根据大片特性调整大片加热参数,所有大片集中进行加热后成型,再根据小片特性调整小片加热参数,所有小片集中进行加热后成型;
二、发明专利201180031867.8中介绍了一种不同特性大小片在加热炉内交替加热的方式,通过将辐射加热与对流加热结合,同时根据玻璃不同特性,设置对流空气所加压力相对时间的轮廓线,从而实现在一个传送***上交替地加载两组特性不同的玻璃板,且每组玻璃板加热不同。
以上介绍的现有技术一,由于大片和小片是分开加热的,容易造成大小片匹配程度不高,配对时有开口;
现有技术二的不足之处在于:
(1)可能造成炉内“窜温”
由于两组玻璃板交替加载且不同加热,两组玻璃板在加热过程中的环境温度会不同,可能造成加热炉内不同空间之间“窜温”,导致两组玻璃都没有在预计的温度下进行加热。
(2)玻璃传输过程左右跑位
专利中介绍的对流加热,利用的是垂直相对方向的气流辅助加热,可能会导致玻璃在加热炉内的位置忽左忽右,无法确保最终成型时玻璃位置稳定,容易造成玻璃成型时裂片。
(3)对于镀膜玻璃加热实现难度大
汽车镀膜玻璃一般是大片或者小片与高分子聚合物接触的那一面被镀膜,由于镀膜之后玻璃的两个表面特性不同,有镀膜的表面会反射热,需要更多的热才能被加热到与未镀膜表面相同的温度,这样就造成了镀膜玻璃比未镀膜玻璃更难被加热:两面加热程度不一致会造成镀膜玻璃因内部受力不均而“翘曲”;为了让镀膜面达到成型温度,导致未镀膜面过热,会出现“辊道痕迹”、“烫伤”等外观缺陷;为了防止出现外观缺陷而导致镀膜面成型时低于所需成型温度,玻璃型面又会不合格。
针对镀膜玻璃难成型,虽然该专利中有提到“如果第二组G2的玻璃板各自在一侧配备有一个涂层,如低辐射系数的涂层,则该热空气分配***86可以***作以提供多个相应的加热区H2,这些加热区与其他加热区H1相比在玻璃板具有该涂层的一侧提供了更大量的对流加热。合适涂层的例子包括金属涂层,如热反射性涂层或金属的导电性涂层”,“当加热在上侧具有涂层的玻璃板G1或G2时,该涂层可以反射大部分辐射能量,使得可能必须要更大量的向下的强制对流加热来平衡该下表面的辐射、传导和自然对流加热。因此,该上部涂覆的表面90的对流加热的增加提供了所要求的平衡,这样使得这两个表面能以相同的速率被加热并且具有相同的温度,所以在其加热过程中,该玻璃保持是平坦的”,但是结合该专利的权利要求来看,该专利只提供了三种对流加热方式:1)仅上方对流加热;2)仅下方对流加热;3)上方和下方两者来提供对流加热,但加压空气流速相同。
对于例如大片一面镀膜、小片未镀膜的这样一对玻璃板,该专利并没有具体提到大片镀膜面和非镀膜面以及小片两面的加压空气流速关系,仅凭“需要更大量”这样模糊的文字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很难实现。
(4)未提及具体工艺参数、难实现
该专利虽然要求保护了加热方法和设备,但是就该篇专利整体而言比较偏重加热炉的介绍,对于方法仅提供了加热方式,未提及具体加热参数/工艺思路,可能实际生产中按照该专利中提到的加热方式较难达到预期效果。
(5)未涉及对流热空气喷嘴结构
根据该专利中揭示的内容,热空气流直接从热空气分配器传输管的孔口供应,这样的设计会导致热空气对玻璃板垂直加热,当玻璃板上方和下方均有热空气流时,两种相对方向的气流冲击玻璃易造成玻璃在传输过程中颠簸,另外,气流方向不可调,也不利于实际生产中对对流加热的控制。
(6)能耗大
专利中例举了远程加热***来提供热空气通入加热炉内,空气的额外加热造成能源消耗大,并且在传送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有热能损失,利用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加热均匀稳定的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同时还提供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用于加热交替加载在传输辊上的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所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用于配对在一起以形成夹层玻璃,所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在传输辊上传输进入加热炉并加热到设定温度后传出所述加热炉,所述加热炉具有与所述传输辊的传输方向平行的长度方向和与所述传输辊的轴向方向平行的宽度方向,所述加热炉包括炉体上部和炉体下部,所述加热炉通过炉体上部和炉体下部的对流加热以及炉体上部和炉体下部的辐射加热来加热所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传输辊的传输方向上,所述加热炉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线性排列的加热区,所述加热区的温度沿着所述传输辊的传输方向呈单调递增,所述加热区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可以根据各个加热区所加载的汽车玻璃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当所述加热区内加载的汽车玻璃为镀膜玻璃时,该镀膜玻璃的镀膜面与该镀膜玻璃的非镀膜面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之比为1.5:1~3:1;当所述加热区加载的汽车玻璃为与该镀膜玻璃配对的非镀膜玻璃时,该非镀膜玻璃的两个表面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均为该镀膜玻璃的非镀膜面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的1/4~2/3。
进一步地,在与所述传输辊的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所述加热区具有不同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上部和炉体下部均设有吹风管,所述吹风管的轴向与所述传输辊的轴向平行,所述吹风管的面向所述传输辊的一侧在沿着所述吹风管的轴向方向上设有至少一排吹风孔,所述吹风孔的方向朝着所述传输辊的传输方向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5°~60°,所述对流加热的空气通过吹风管的吹风孔吹到所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吹风管内的空气是利用各加热区的温度持续地被加热,然后吹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的表面进行对流加热。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传输辊、对流加热元件和辐射加热元件,所述加热炉包括炉体上部和炉体下部,所述炉体上部和炉体下部之间设有用于交替加载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的传输辊,所述炉体上部和炉体下部均设有对流加热元件和辐射加热元件,所述加热炉具有与所述传输辊的传输方向平行的长度方向和与所述传输辊的轴向方向平行的宽度方向,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传输辊的传输方向上,所述加热炉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线性排列的加热区,所述对流加热元件包括供气管和平行于所述传输辊的吹风管,所述供气管和所述吹风管相连,所述供气管上设有空气调节阀,所述吹风管的面向所述传输辊的一侧设有至少一排吹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吹风孔的方向朝着所述传输辊的传输方向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5°~60°。
进一步地,所述供气管在所述加热区内呈螺旋状盘绕。
进一步地,所述供气管依次通过连接管和软管连接所述吹风管,所述连接管依次包括第一支管、中间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管径大于所述中间支管的管径。
进一步地,在沿着所述加热炉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加热区依次包括左侧加热区、中间加热区和右侧加热区,所述左侧加热区、中间加热区和右侧加热区均设有对流加热元件,用以在所述加热炉的宽度方向上提供不同空气流速的对流加热。
本发明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加热炉内设置隔板,使得各个加热区的加热效果均匀稳定,解决现有技术中可能存在的炉内“窜温”问题;
2)通过设置吹风孔的方向,从而保证玻璃传输的稳定性,解决玻璃传输过程中的左右跑位问题;
3)通过设置独立的加热区,以及将加热区分为左侧加热区、中间加热区和右侧加热区使得在加热炉的宽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对流加热,解决对于镀膜玻璃加热实现难度大的问题;
4)设计具体工艺思路及参数,如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利于现有技术人员实现;
5)设计一种新的吹风结构利于充分加热;
6)利用内部炉温加热,使得各个加热区具有不同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温度,解决现有技术中远程加热空气存在的能耗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对流加热元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1为加热炉,11为炉体上部,12为炉体下部,13为加热区,14为左侧加热区,15为中间加热区,16为右侧加热区,2为传输辊,3为对流加热元件,31为供气管,32为吹风管,33为吹风孔,34为软管,35为连接管,36为第一支管,37为中间支管,38为第二支管,4为辐射加热元件,5为隔板,6为汽车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到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用于加热交替加载在传输辊2上的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所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用于配对在一起以形成夹层玻璃,所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在传输辊2上传输进入加热炉1并加热到设定温度后传出所述加热炉1,所述加热炉1具有与所述传输辊2的传输方向B平行的长度方向和与所述传输辊2的轴向方向平行的宽度方向,所述加热炉1包括炉体上部11和炉体下部12,所述加热炉1通过炉体上部11和炉体下部12的对流加热以及炉体上部11和炉体下部12的辐射加热来加热所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传输辊2的传输方向B上(即加热炉的长度方向),所述加热炉1通过隔板5分隔成若干个线性排列的加热区13,所述加热区13的温度沿着所述传输辊2的传输方向B呈单调递增,所述加热区13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可以根据各个加热区13所加载的汽车玻璃6进行调节。采用独立的加热区13,能够避免“窜温问题”,所述加热区13沿着所述传输辊2的传输方向B逐渐升温,另外还可以根据所加载汽车玻璃的不同特性调整对流加热的参数,最终实现均匀稳定的加热。
优选地,为了实现对所加载的不同汽车玻璃进行均匀的加热,当所述加热区13内加载的汽车玻璃6为镀膜玻璃时,该镀膜玻璃的镀膜面与该镀膜玻璃的非镀膜面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之比为1.5:1~3:1;当所述加热区13加载的汽车玻璃6为与该镀膜玻璃配对的非镀膜玻璃时,该非镀膜玻璃的两个表面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均为该镀膜玻璃的非镀膜面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的1/4~2/3。
优选地,受到汽车玻璃的形状影响,汽车玻璃的左右两侧与汽车玻璃的中间区域所需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并不相同,为实现均匀加热,在所述加热炉1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加热区13具有不同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
优选地,所述炉体上部11和炉体下部12均设有吹风管32,所述吹风管32的轴向与所述传输辊2的轴向平行,所述吹风管32的面向所述传输辊2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排吹风孔33,所述吹风孔33的方向朝着所述传输辊2的传输方向B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5°~60°,所述对流加热的空气通过吹风管32的吹风孔33吹到所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的表面上,从而避免汽车玻璃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左右跑位。
为了避免汽车玻璃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左右跑位,所述对流加热的空气通过吹风管32的吹风孔33吹到所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的表面上,所述吹风孔33设置在平行于所述传输辊2的吹风管32的面向所述传输辊2的一侧上,所述吹风孔33的方向C朝着所述传输辊2的传输方向B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5°~60°。
进一步地,所述吹风管32内的空气是利用各加热区13的温度持续地被加热,然后吹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的表面进行对流加热。利用内部炉温加热,使得各个加热区13具有不同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温度,各个加热区13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温度与各加热区13的炉温基本一致,从而实现均匀稳定的加热。另外,这种加热方式在炉内进行,传输过程没有热损耗,而且只需加热到合适的温度,从而节约了能源消耗。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1、传输辊2、对流加热元件3和辐射加热元件4,所述加热炉1包括炉体上部11和炉体下部12,所述炉体上部11和炉体下部12之间设有用于交替加载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的传输辊2,所述炉体上部11和炉体下部12均设有对流加热元件3和辐射加热元件4,所述加热炉1具有与所述传输辊2的传输方向B平行的长度方向和与所述传输辊2的轴向方向平行的宽度方向,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传输辊2的传输方向B上,所述加热炉1通过隔板5分隔成若干个线性排列的加热区13,所述加热区13的温度沿着所述传输辊的2传输方向B呈单调递增,所述加热区13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可以根据各个加热区13所加载的汽车玻璃6进行调节。采用独立的加热区13能够避免“窜温问题”,所述加热区13沿着所述传输辊2的传输方向B逐渐升温来加热玻璃,另外还可以根据玻璃的特性调整对流加热的参数,最终实现均匀稳定的加热。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对流加热元件3包括供气管31和平行于所述传输辊2的吹风管32,所述供气管31和所述吹风管32相连,所述供气管31上设有空气调节阀,所述吹风管32的面向所述传输辊2的一侧在沿着所述吹风管32的轴向方向上设有至少一排吹风孔33,所述吹风孔33的方向C朝着所述传输辊2的传输方向B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5°~60°。通过设置吹风孔的方向,实现对汽车玻璃进行均匀的加热,同时还能保证玻璃传输的稳定性,解决玻璃传输过程中的左右跑位问题。所述供气管31上设有空气调节阀,用于控制供气管31进入吹风管32内的空气流量,从而对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的对流加热。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供气管31依次通过连接管35和软管34连接所述吹风管32,所述连接管35依次包括第一支管36、中间支管37和第二支管38,所述第一支管36和第二支管38的管径大于所述中间支管37的管径。
进一步地,所述供气管31在所述加热区13内呈螺旋状盘绕。螺旋状盘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储存热气。
进一步地,在沿着所述加热炉1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加热区13依次包括左侧加热区14、中间加热区15和右侧加热区16,所述左侧加热区14、中间加热区15和右侧加热区16均设有对流加热元件3,以在所述加热炉的宽度方向上提供不同空气流速的对流加热。受到汽车玻璃6的形状影响,为实现均匀加热,汽车玻璃6的左右两侧的边缘区域与汽车玻璃6的中间区域所需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并不相同,通过在加热炉1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左侧加热区14、中间加热区15和右侧加热区16,从而实现不同的对流加热。
工艺思路:
1.采用独立加热方式解决炉内“窜温”问题
采用独立加热方式加热,以大片为镀膜玻璃,小片为非镀膜玻璃为例,大小片交替上片,进口处利用光眼感应玻璃是镀膜还是非镀膜,当一片玻璃进入某一独立加热区,根据设置的对流加热参数(也可以无对流加热)结合辐射加热(辐射加热利用的是炉丝加热),对玻璃进行加热,等该片玻璃离开该加热区后,再进一片不同特性的玻璃,再根据设置的对流加热参数(也可以无对流加热)结合辐射加热,对它进行加热,独立加热避免“窜温问题”。
2.选择合适的热空气流角度解决玻璃传输过程左右跑位问题
采用对流辅助加热时,对流空气的吹气孔的角度可调,优选与玻璃前进方向水平面呈35°~60°角,以不会造成玻璃“左右跑位”为宜。
3.上方和下方热空气流速可单独调整,解决现有技术对于镀膜玻璃加热实现难度大的问题
可根据玻璃的特性调整对流加热的参数,对镀膜玻璃板提供上方和下方对流加热时,上方和下方的加压空气流速可以不同。
具体的,以大片镀膜、小片不镀膜为例,大片镀膜面所需加压空气流速大,非镀膜面所需加压空气流速小,优选的,镀膜面和非镀膜面的加压空气流速之比控制在1.5:1~3:1(根据每片玻璃的出炉温度调整),能实现对镀膜玻璃较好加热。另外,小片与大片对比而言,小片也可选取适当的对流加热,但小片所需热空气流速要低于大片非镀膜面热空气流速,优选的,小片热空气流速为大片非镀膜面热空气流速的1/4~2/3(根据每片玻璃的出炉温度调整)。
4.具体参数设计,便于实现
1)辐射加热参数
加热炉内设置12个独立加热区,各加热区的目标加热温度从350°~680°逐级设置,任意一种合适的设置方式均可采用。
以每个加热区的目标温度增加30°为例,即
加热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目标温度 350° 380° 410° 440° 470° 500° 530° 560° 590° 620° 650° 680°
以目标温度增速不同为例(相邻加热区升温由30°—>40°—>20°),即
加热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目标温度 350° 380° 410° 440° 480° 520° 560° 600° 620° 640° 660° 680°
2)对流加热参数
以大片镀膜、小片不镀膜为例,利用电动比例调节阀来控制热空气阀门开启大小,具体为1~12号加热区,每个加热区利用独立的电动比例调节阀控制热空气阀门开启,开启范围为0~100%开启。优选的,镀膜面和非镀膜面的加压空气流速之比控制在1.5:1~3:1(根据每片玻璃的出炉温度调整),小片热空气流速为大片非镀膜面热空气流速的1/4~2/3(根据每片玻璃的出炉温度调整)。
5.对流热空气喷嘴结构设计,利于均匀加热
气管的结构上宽中紧下再宽,这样的结构有利于管路中的空气充分混合,并且吹风孔角度可调,便于实际生产中控制气流方向。
6.利用炉内温度加热空气,节省能耗
能节省炉外加热传输过程的热损耗是一方面;另外,根据对比专利内容,它的热空气流温度比炉内温度小20℃~30℃,因此为保证炉内各个区域被加热时通入的热空气温度为所需热空气温度,炉外加热必须要一直保证加热的热空气为各区段所需的最高温度,而本发明创造炉内各区段温度为从低到高,利用炉内加热只用根据各个加热区所需温度不同加热到合适温度即可,所以从这方面来讲,炉内加热也比炉外加热节省能耗。
设备构造:
1.加热炉由12个相对独立的加热区组成,呈线性分布;
2.传输辊道贯穿所有加热区;
3.每个加热区进出口室分别用隔板与其他加热区隔开,隔板留缝便于玻璃进出,缝隙高度可根据玻璃厚度不同进行调整,以玻璃能刚好通过为宜;
4.加热炉上、下方有通压缩空气的主管,气体通过主管被分配到各个支管,支管布置在炉丝和辊道之间,呈螺旋状盘绕,螺旋状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储存热气;
5.每根支管下接一个吹风管,以一个加热区的吹风管分布为例,在沿炉体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吹风管的间隔为30cm,在沿炉体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吹风管的间隔为10cm。连接管的结构上宽中紧下再宽,吹风孔的角度可调,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有助于空气充分混合,加热更均匀,吹风孔所出加压空气流速通过比例阀调节。
如图3所示,吹风管32用可弯曲软管34连接,吹风管32用电机控制旋转,由于我们只用实现吹风孔33与玻璃前进方向水平面呈35~60°角,所以用可弯曲软管34连接并不会影响旋转,图3为可实施方案中的一种,但不仅限于此。
以上内容对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和加热装置进行了具体描述,但是本发明不受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内容的局限,所以凡依据本发明的技术要点进行的任何改进、等同修改和替换等,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用于加热交替加载在传输辊上的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所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用于配对在一起以形成夹层玻璃,所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在传输辊的传输平面上传输进入加热炉并加热到设定温度后再传出所述加热炉,所述加热炉具有与所述传输辊的传输方向平行的长度方向和与所述传输辊的轴向方向平行的宽度方向,所述加热炉包括炉体上部和炉体下部,所述加热炉通过炉体上部和炉体下部的对流加热以及炉体上部和炉体下部的辐射加热来加热所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传输辊的传输方向上,所述加热炉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线性排列的加热区,所述加热区的温度沿着所述传输辊的传输方向呈单调递增,所述加热炉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的气流分配***,所述加热区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可以根据各个加热区所加载的汽车玻璃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热区内加载的汽车玻璃为镀膜玻璃时,该镀膜玻璃的镀膜面与该镀膜玻璃的非镀膜面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之比为1.5:1~3:1;当所述加热区加载的汽车玻璃为与该镀膜玻璃配对的非镀膜玻璃时,该非镀膜玻璃的两个表面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均为该镀膜玻璃的非镀膜面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的1/4~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炉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加热区具有不同的对流加热的空气流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上部和炉体下部均设有吹风管,所述吹风管的轴向与所述传输辊的轴向平行,所述吹风管的面向所述传输辊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排吹风孔,所述吹风孔的方向朝着所述传输辊的传输方向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5°~60°,所述对流加热的空气通过所述吹风孔吹到所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的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管内的空气是利用各加热区的温度持续地被加热,然后吹到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的表面进行对流加热。
6.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传输辊、对流加热元件和辐射加热元件,所述加热炉包括炉体上部和炉体下部,所述炉体上部和炉体下部之间设有用于交替加载镀膜玻璃和非镀膜玻璃的传输辊,所述炉体上部和炉体下部均设有对流加热元件和辐射加热元件,所述加热炉具有与所述传输辊的传输方向平行的长度方向和与所述传输辊的轴向方向平行的宽度方向,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传输辊的传输方向上,所述加热炉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线性排列的加热区,所述对流加热元件包括供气管和平行于所述传输辊的吹风管,所述供气管和所述吹风管相连,所述供气管上设有空气调节阀,所述吹风管的面向所述传输辊的一侧在沿着所述吹风管的轴向方向上设有至少一排吹风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玻璃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孔的方向朝着所述传输辊的传输方向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5°~6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玻璃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在所述加热区内呈螺旋状盘绕。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玻璃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依次通过连接管和软管连接所述吹风管,所述连接管依次包括第一支管、中间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管径均大于所述中间支管的管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玻璃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加热炉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加热区依次包括左侧加热区、中间加热区和右侧加热区,所述左侧加热区、中间加热区和右侧加热区均设有对流加热元件,用以在所述加热炉的宽度方向上提供不同空气流速的对流加热。
CN201410618115.7A 2014-11-05 2014-11-05 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和加热装置 Active CN1044022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8115.7A CN104402249B (zh) 2014-11-05 2014-11-05 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和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8115.7A CN104402249B (zh) 2014-11-05 2014-11-05 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和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2249A true CN104402249A (zh) 2015-03-11
CN104402249B CN104402249B (zh) 2017-02-15

Family

ID=52639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18115.7A Active CN104402249B (zh) 2014-11-05 2014-11-05 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和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0224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6084A (zh) * 2017-05-31 2017-08-18 信义节能玻璃(芜湖)有限公司 三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制造方法和应用
CN113636747A (zh) * 2021-09-14 2021-11-12 福耀集团(福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加热炉及玻璃加热方法
CN113845295A (zh) * 2021-09-14 2021-12-28 福耀集团(福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玻璃加热炉的对流加热元件
CN114630458A (zh) * 2022-03-14 2022-06-14 福建晶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半导体发热钢化玻璃的制作工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98759A2 (en) * 1989-05-19 1990-11-22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Method of heating glass sheet for laminated glass
CN1384072A (zh) * 2001-03-16 2002-12-11 泰姆格拉斯有限公司 在装备有辊子的回火炉中加热玻璃板的方法和装置
CN1526667A (zh) * 2003-09-22 2004-09-08 斌 王 水平无辊道双曲面钢化玻璃的制作方法
CN201634572U (zh) * 2010-02-01 2010-11-17 浙江鼎玻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单双式组合生产的玻璃钢化炉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98759A2 (en) * 1989-05-19 1990-11-22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Method of heating glass sheet for laminated glass
CN1384072A (zh) * 2001-03-16 2002-12-11 泰姆格拉斯有限公司 在装备有辊子的回火炉中加热玻璃板的方法和装置
CN1526667A (zh) * 2003-09-22 2004-09-08 斌 王 水平无辊道双曲面钢化玻璃的制作方法
CN201634572U (zh) * 2010-02-01 2010-11-17 浙江鼎玻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单双式组合生产的玻璃钢化炉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6084A (zh) * 2017-05-31 2017-08-18 信义节能玻璃(芜湖)有限公司 三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制造方法和应用
CN107056084B (zh) * 2017-05-31 2023-11-17 信义节能玻璃(芜湖)有限公司 三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制造方法和应用
CN113636747A (zh) * 2021-09-14 2021-11-12 福耀集团(福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加热炉及玻璃加热方法
CN113845295A (zh) * 2021-09-14 2021-12-28 福耀集团(福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玻璃加热炉的对流加热元件
CN113845295B (zh) * 2021-09-14 2023-10-13 福耀集团(福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玻璃加热炉的对流加热元件
CN113636747B (zh) * 2021-09-14 2023-10-13 福耀集团(福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加热炉及玻璃加热方法
CN114630458A (zh) * 2022-03-14 2022-06-14 福建晶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半导体发热钢化玻璃的制作工艺
CN114630458B (zh) * 2022-03-14 2023-10-27 福建晶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半导体发热钢化玻璃的制作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02249B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1778C (zh) 热风循环烘箱
CN104402249A (zh) 一种汽车玻璃的加热方法和加热装置
CN103276490B (zh) 一种高温热定型设备
CN102051696A (zh) 干热牵伸箱
CN106969632B (zh) 一种多层箱式混合加热炉
CN109354389B (zh) 一种球面玻璃加工工艺
CN104406385A (zh) 一种汽车零配件烘烤箱
CN104556643A (zh) 玻璃板的弯曲成型装置和方法
CN108101345B (zh) 一种玻璃基板成型设备用集成式厚度风调整***及方法
US20130291592A1 (en) Method for heating glass sheets
CN201354348Y (zh) 多点控温的复合加热箱
CN106587584A (zh) 一种玻璃钢化加热炉及包含该加热炉的钢化玻璃生产设备
CN108483885B (zh) 一种2mm玻璃的钢化方法
CN110818234A (zh) 一种大球面玻璃成型工艺
CN203144279U (zh) 高低压节能型钢化玻璃电炉
CN213924487U (zh) 一种降低钢化玻璃应力斑的风栅结构
CN103556425A (zh) 高温热定型设备
CN104178604A (zh) 一种能耗优化的等温正火炉
CN203700171U (zh) 一种玻璃板加热炉
CN102007078B (zh) 用于淬火成形的玻璃板的淬火台和方法
CN210048822U (zh) 带钢冷却设备及带钢生产线
CN201058845Y (zh) 一种加热平板玻璃的辊道加热炉
CN203999686U (zh) 一种能耗优化的等温正火炉
CN203754588U (zh) 一种带导流罩的风机强制热对流结构
CN202808604U (zh) 一种利用红外辐射烘干玻璃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Ltd.

Assignor: FUJIAN WANDA AUTOMOBILE GLASS INDUSTR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35000043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heating method and heating device for automotive glas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