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88100A - 一种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88100A
CN104288100A CN201410241281.XA CN201410241281A CN104288100A CN 104288100 A CN104288100 A CN 104288100A CN 201410241281 A CN201410241281 A CN 201410241281A CN 104288100 A CN104288100 A CN 1042881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iposide
nano suspension
gained
acid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12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和素娜
牛永防
李�杰
刘玲
王淑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2412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881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88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81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每1ml纳米混悬剂中包含替尼泊苷0.1~50mg、稳定剂0.1~500mg、附加剂0~500mg,余量为水。本发明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与市售的替尼泊苷注射液(VUMON)、替尼泊苷静脉注射用乳剂、替尼泊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及磷脂复合物脂质体相比,载药量高、稳定性好,不含载体和共溶剂,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毒副作用低,降低了病人的不良反应,病人顺应性好;以高效、低毒的优势充分发挥了替尼泊苷的抗肿瘤活性,达到了更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同时还涉及一种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替尼泊苷是以从三尖杉属植物中提取的鬼臼毒素为原料,经缩合、还原、缩合而制得,又名足叶噻吩苷,鬼臼甲叉苷,化学名为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β-D-噻吩亚甲基吡喃葡萄糖苷。替尼泊苷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中性亲脂性物质,不溶于水和***,微溶于甲醇,在二氯甲烷中溶解性较好。
替尼泊苷是细胞周期特异性的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止细胞进入有丝***而起作用,使细胞停滞于S晚期或G2早期,能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使多聚核糖体解聚,干扰蛋白核糖体的功能;也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Ⅱ而引起DNA键的单股性和双股性断裂。替尼泊苷在临床上通常与其它抗癌药物联合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颅内恶性肿瘤等,目前已成为临床***的首选化疗药物之一。1992年7月14日,美国FDA首次批准替尼泊苷为一线治疗顽固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抗癌药,商品名为VUMON,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批准替尼泊苷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替尼泊苷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腹泻、腹痛等,由于替尼泊苷溶解性差,制剂中含有的Cremophor EL-35可引起过敏反应,这些均限制了替尼泊苷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对替尼泊苷相关剂型的改进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替尼泊苷的剂型有静脉注射用乳剂、固体脂质纳米粒、磷脂复合物脂质体等,但是这些剂型普遍存在着所用有机溶剂毒副作用较大,病人顺应性差,容易引起病人的不良反应,载药量小,药物包封率低等问题,还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
1994年,Müller等首次提出了纳米混悬剂(Nanosuspensions)的概念,它是利用表面活性剂或者高分子聚合物等稳定剂的稳定作用,将药物颗粒分散在水中,通过粉碎或者控制析晶技术形成的稳定的纳米胶态分散体系,特别适合大剂量、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和注射给药。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技术可分为自上而下(Top 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 up)两种。其中自上而下技术是将大的药物粒子破碎成小粒子的方法,主要包括高压均质法和介质研磨法等;自下而上技术是一种由溶液中的分子沉淀聚集形成纳米粒子的方法,主要包括控制沉淀法,反溶剂沉淀法,熔融乳化法和反溶剂沉淀超声法等。虽然目前工业化生产中多采用的是自上而下法,但是该方法耗能高,设备昂贵,所需的制备时间较长,难以得到粒度分布较窄的产品,因此近年来自下而上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解决现有替尼泊苷制剂载药量小、毒副作用较大、病人顺应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每1ml纳米混悬剂中包含替尼泊苷0.1~50mg、稳定剂0.1~500mg、附加剂0~500mg,余量为水。
所述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中,替尼泊苷与稳定剂的质量比为1~10:1~50。
优选的,替尼泊苷与稳定剂的质量比为1~3:1~10。
所述稳定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卵磷脂、卵磷脂衍生物、二十二碳六烯酸、聚氧乙烯蓖麻油、吐温80、泊洛沙姆、聚乙二醇、维生素E、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胆酸、胆酸衍生物、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卵磷脂衍生物为氢化卵磷脂、羟基化卵磷脂、合成磷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合成磷脂为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DSPG)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胆酸衍生物为胆汁酸、石胆酸、去氧胆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去氧胆酸为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所述纤维素衍生物为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纤维素乙酸丁酸酯、纤维素黄酸酯、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氰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所述附加剂为渗透压调节剂、pH值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抗氧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渗透压调节剂为丙二醇、丙三醇、甘露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pH值调节剂为盐酸、硫酸、磷酸、柠檬酸、山梨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金属离子络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钠盐、乙二胺四乙酸钾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抗氧剂为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维生素C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一种上述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取稳定剂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有机相A,取注射用水为水相;或者取稳定剂溶于注射用水中形成水相,取有机溶剂为有机相A;
2)取替尼泊苷,溶于有机相A中,形成有机相B;
3)将步骤2)所得有机相B与步骤1)所得水相充分混合后,除去有机溶剂,加入附加剂再进行分散,即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
步骤3)还可以为以下步骤所代替:
取步骤2)所得有机相B,除去有机溶剂,形成薄膜;用步骤1)所得水相对薄膜进行水化后,加入附加剂再进行分散,即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
所述有机溶剂为丙酮、甲醇或氯仿。
步骤3)中所述混合的方法为机械搅拌、超声、高组织分散或高压均质。
步骤3)中除去有机溶剂的方法为旋转蒸发和/或真空干燥;步骤3)的替代步骤中除去有机溶剂形成薄膜的方法为旋转蒸发、真空干燥、氮吹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真空干燥的温度为30~40℃,时间为12~24h。
步骤3)的替代步骤中,所述水化是在水浴超声、高速搅拌或高速剪切条件下进行的。
所述分散的方法为高速搅拌、高速剪切、超声、高压均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高速搅拌、高速剪切的转速为10000~25000rpm,时间为5~10min。
所述超声的功率为400~500W,时间为3~5min。
所述高压均质的压力为20MPa,循环4次或5次。
将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中加入冻干保护剂进行冻干处理,即得替尼泊苷冻干粉。使用时,将替尼泊苷冻干粉分散在水中,即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
所述冻干保护剂为葡萄糖、海藻糖、甘露醇、乳糖、蔗糖、氯化钠、右旋糖苷、山梨醇、甘氨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冻干保护剂的加入量为:冻干保护剂的质量是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质量的1%~40%。
所述冻干处理的方法为:将加入冻干保护剂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置于冷冻干燥机中,于-45℃条件下预冻6h,然后以5℃/h的速率降温至-50℃,维持12h后,再以5℃/h的速率升温至0℃,维持6h,最后升温至10℃保温12h后取出,密封保存。
本发明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中,附加剂的作用是增加制剂稳定剂、抗氧化性,调节渗透压等。
本发明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每1ml纳米混悬剂中包含替尼泊苷0.1~50mg、稳定剂0.1~500mg、附加剂0~500mg,所得纳米混悬剂载药量高,平均粒径为80-200nm,稳定性好;不含载体和共溶剂,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毒副作用低,降低了病人的不良反应,病人顺应性好;以高效、低毒的优势充分发挥了替尼泊苷的抗肿瘤活性,达到了更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与市售替尼泊苷注射液(VUMON)相比,本发明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不含Cremophor(氢化蓖麻油)、苯甲酸和N,N-二甲基乙酰胺,毒副作用小,降低了病人的不良反应,病人顺应性好;与替尼泊苷静脉注射用乳剂相比,本发明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载药量大,几乎无有机溶剂残留,稳定性好;与替尼泊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及磷脂复合物脂质体相比,本发明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载药量高,不存在包封率低与泄漏的问题,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
本发明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将替尼泊苷溶于有机相中,有机相与水相混合后除去有机溶剂,使替尼泊苷析出均匀分散在水相中;或者先除去将有机相中的有机溶剂形成薄膜,再用水相对薄膜进行水化处理,使替尼泊苷均匀分散在水相中,所得纳米混悬液中几乎无有机溶剂残留,毒副作用低,降低了病人的不良反应,病人顺应性好;所得纳米混悬剂中悬浮固体的粒径为80-200nm,稳定性好;进一步冷冻干燥制备冻干粉,可长期保存;临床使用时对冻干粉复分散后平均粒径也为80-200nm,复分散容易,方便使用;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分布图;
图2为实施例1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透射电镜图;
图3为实验例2中肿瘤体积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图4为实验例2中施用不同药剂的肿瘤重量比较结果示意图;
图5为实验例2中施用不同药剂的肿瘤外观比较结果示意图,其中A为5%葡萄糖组,B为参比制剂(VUMON)组,C为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每1ml纳米混悬剂中包含替尼泊苷5m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5mg,余量为注射用水。
本实施例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取500mg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注射用水中,形成水相;取丙酮为有机相A,备用;
2)取500mg替尼泊苷溶于有机相A中,形成有机相B;
3)在室温、转速10000rpm搅拌条件下,将步骤2)所得有机相B与步骤1)所得水相充分混合后,形成透明、有蓝色乳光的替尼泊苷乳液,然后旋转蒸发除去丙酮,并于真空干燥箱中在40℃条件下干燥12h进一步除去有机溶剂,用注射用水定容至100ml,高压均质(20MPa,循环4次)进行分散,即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
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置于4℃条件下密封保存,可直接作为静脉注射剂使用,或者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中供静脉滴注使用。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进行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其平均粒径为147nm,PDI0.126。
采用透射电镜对所得替尼泊苷混悬剂的形态进行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中替尼泊苷为短棒状结晶,大小较均匀,与粒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用于静脉注射给药。
将本实施例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中加入海藻糖进行冻干处理,具体为:将加入冻干保护剂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置于冷冻干燥机中,于-45℃条件下预冻6h,然后以5℃/h的速率降温至-50℃,维持12h后,再以5℃/h的速率升温至0℃,维持6h,最后升温至10℃保温12h后取出,即得替尼泊苷冻干粉。其中,所述海藻糖的质量浓度为15%。使用时,将替尼泊苷冻干粉按比例分散在注射用水中,即得复分散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所得复分散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进行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51n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每1ml纳米混悬剂中包含替尼泊苷5mg、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10mg,余量为注射用水。
本实施例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取100mg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溶于注射用水中,形成水相;取甲醇为有机相A,备用;
2)取50mg替尼泊苷溶于有机相A中,形成有机相B;
3)在室温、超声(400W)条件下,将步骤2)所得有机相B与步骤1)所得水相充分混合后,形成半透明、有蓝色乳光的替尼泊苷乳液,然后旋转蒸发除去甲醇,并于真空干燥箱中在40℃条件下干燥12h进一步除去有机溶剂,用注射用水定容至10ml,高速搅拌(10000rpm,5min),即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
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置于4℃条件下密封保存,可直接作为静脉注射剂使用,或者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中供静脉滴注使用。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进行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36nm,PDI0.131。
将本实施例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中加入甘露醇和蔗糖进行冻干处理(冻干处理方法同实施例1),即得替尼泊苷冻干粉。其中,甘露醇与蔗糖的质量比为1:1,甘露醇和蔗糖的总质量浓度为10%。使用时,将替尼泊苷冻干粉按比例分散在注射用水中,即得复分散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所得复分散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进行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35n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每1ml纳米混悬剂中包含替尼泊苷2mg、卵磷脂1mg、维生素E0.5mg,余量为注射用水。
本实施例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取1000mg卵磷脂、500mg维生素E溶于氯仿中,形成有机相A;取注射用水为水相,备用;
2)取2000mg替尼泊苷溶于有机相A中,形成有机相B;
3)将步骤2)所得有机相B旋转蒸发减压除去氯仿,并于真空干燥箱中在35℃条件下干燥10h,形成薄膜;用水相将薄膜水化涡旋,400W超声4min后,用注射用水定容至1000ml,用高压均质机(20MPa,循环5次)均质处理,即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
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置于4℃条件下密封保存,可直接作为静脉注射剂使用,或者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中供静脉滴注使用。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进行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14nm,PDI0.121。
将本实施例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中加入乳糖和海藻蔗糖进行冻干处理(冻干处理方法同实施例1),即得替尼泊苷冻干粉。其中,乳糖与海藻糖的质量比为1:1,乳糖和海藻糖的总质量浓度为10%。使用时,将替尼泊苷冻干粉按比例分散在注射用水中,即得复分散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所得复分散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进行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30n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每1ml纳米混悬剂中包含替尼泊苷25mg、泊洛沙姆(泊洛沙姆188)100mg,余量为注射用水。
本实施例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取1000mg泊洛沙姆188溶于注射用水中,形成水相;取氯仿为有机相A,备用;
2)取250mg替尼泊苷溶于有机相A中,形成有机相B;
3)在室温、转速6000rpm搅拌条件下,将步骤2)所得有机相B与步骤1)所得水相充分混合后,形成替尼泊苷乳液,然后旋转蒸发除去氯仿,并于真空干燥箱中在35℃条件下干燥24h,用注射用水定容至10ml,超声处理(500W,3min),即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
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置于4℃条件下密封保存,可直接作为静脉注射剂使用,或者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中供静脉滴注使用。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进行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27nm,PDI0.237。
将本实施例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中加入葡萄糖和蔗糖进行冻干处理(冻干处理方法同实施例1),即得替尼泊苷冻干粉。其中,葡萄糖与蔗糖的质量比为1:1,葡萄糖和蔗糖的总质量浓度为1%。使用时,将替尼泊苷冻干粉按比例分散在注射用水中,即得复分散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所得复分散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进行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36n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每1ml纳米混悬剂中包含替尼泊苷0.1mg、十二烷基磺酸钠5mg、乙二胺四乙酸钠8mg、亚硫酸钠2mg,余量为注射用水。
本实施例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取500mg十二烷基磺酸钠溶于注射用水中,形成水相;取氯仿为有机相A,备用;
2)取10mg替尼泊苷溶于有机相A中,形成有机相B;
3)将步骤2)所得有机相B氮吹除去氯仿,并于真空干燥箱中在35℃条件下干燥12h,形成薄膜;用水相将薄膜水化涡旋,400W超声4min后,加入800mg的乙二胺四乙酸钠、200mg的亚硫酸钠,用注射用水定容至100ml,用高压均质机(20MPa,循环5次)均质处理,即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
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置于4℃条件下密封保存,可直接作为静脉注射剂使用,或者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中供静脉滴注使用。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进行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25nm。
将本实施例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中加入甘露醇进行冻干处理(冻干处理方法同实施例1),即得替尼泊苷冻干粉。其中,甘露醇质量浓度为5%。使用时,将替尼泊苷冻干粉按比例分散在注射用水中,即得复分散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所得复分散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进行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27nm。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每1ml纳米混悬剂中包含替尼泊苷50mg、胆酸450mg、熊去氧胆酸50mg、维生素C0.5mg,余量为注射用水。
本实施例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取4500mg胆酸、50mg熊去氧胆酸溶于氯仿中,形成有机相A;取注射用水为水相;
2)取500mg替尼泊苷溶于有机相A中,形成有机相B;
3)将步骤2)所得有机相B旋转蒸发减压除去氯仿,并于真空干燥箱中在35℃条件下干燥12h,形成薄膜;用水相将薄膜水化涡旋,400W超声4min后,加入5mg维生素C,用注射用水定容至10ml,高速剪切(20000rpm,10min)进行分散处理,即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
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置于4℃条件下密封保存,可直接作为静脉注射剂使用,或者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中供静脉滴注使用。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进行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26nm。
将本实施例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中加入右旋糖酐进行冻干处理(冻干处理方法同实施例1),即得替尼泊苷冻干粉。其中,右旋糖酐的质量浓度为40%。使用时,将替尼泊苷冻干粉按比例分散在注射用水中,即得复分散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所得复分散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进行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28nm。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每1ml纳米混悬剂中包含替尼泊苷30mg、吐温803mg、甘露醇30mg、柠檬酸20mg,余量为注射用水。
本实施例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取30mg吐温80溶于注射用水中,形成水相;取甲醇为有机相A,备用;
2)取300mg替尼泊苷溶于有机相A中,形成有机相B;
3)在室温、超声(400W)条件下,将步骤2)所得有机相B与步骤1)所得水相充分混合后,形成替尼泊苷乳液,然后旋转蒸发除去甲醇,并于真空干燥箱中在30℃条件下干燥12h进一步除去甲醇,再加入300mg甘露醇、200mg柠檬酸,用注射用水定容至10ml,高速剪切(25000rpm,5min)进行分散,即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
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置于4℃条件下密封保存,可直接作为静脉注射剂使用,或者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中供静脉滴注使用。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进行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43nm。
将本实施例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中加入山梨醇进行冻干处理(冻干处理方法同实施例1),即得替尼泊苷冻干粉。其中,山梨醇的质量浓度为30%。使用时,将替尼泊苷冻干粉按比例分散在注射用水中,即得复分散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所得复分散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进行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52nm。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每1ml纳米混悬剂中包含替尼泊苷40mg、纤维素100mg、羧甲基纤维素50mg、丙三醇300mg、乙二胺四乙酸100mg、磷酸氢二钠100mg,余量为注射用水。
本实施例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取1000mg纤维素、500mg羧甲基纤维素溶于甲醇中,形成有机相A;取注射用水为水相,备用;
2)取400mg替尼泊苷溶于有机相A中,形成有机相B;
3)在室温、超声(400W)条件下,将步骤2)所得有机相B与步骤1)所得水相充分混合后,形成替尼泊苷乳液,然后旋转蒸发除去甲醇,并于真空干燥箱中在40℃干燥12h进一步除去剩余甲醇,再加入3000mg丙三醇、1000mg乙二胺四乙酸、1000mg磷酸氢二钠,用注射用水定容至10ml,超声进行分散(500W,5min),即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
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置于4℃条件下密封保存,可直接作为静脉注射剂使用,或者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中供静脉滴注使用。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进行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34nm。
将本实施例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中加入甘氨酸进行冻干处理(冻干处理方法同实施例1),即得替尼泊苷冻干粉。其中,甘氨酸的质量浓度为5%。使用时,将替尼泊苷冻干粉按比例分散在注射用水中,即得复分散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所得复分散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进行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30nm。
实验例1
本实验例对实施例1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液进行豚鼠过敏性试验。该试验按照“化学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豚鼠过敏性试验结果
其中,—:代表过敏反应为阴性;
+:代表过敏反应弱阳性;
++:过敏反应阳性;
+++:过敏反应强阳性;
++++:过敏反应极强阳性。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无过敏反应,与市售制剂VUMON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实施例2-8的豚鼠过敏性试验结果同实施例1。
实验例2
本实验例对实施例1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对荷载C6MG肿瘤的Wistar大鼠的抗肿瘤药效学进行研究。
取雄性Wistar大鼠(190~210g),于右侧腹股沟皮下接种0.5×106个C6细胞,接种后5天,肿瘤体积达到约100mm3后进行实验分组,分为5%葡萄糖阴性对照组A,参比制剂组B(替尼泊苷注射液,VUMON)和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组C,尾静脉给药,给药剂量为10mg/Kg,5%葡萄糖组给药体积与制剂组相同,连续给药3天。于每次给药前观察动物的体征和行为活动,并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组肿瘤的长短径,计算肿瘤体积V(V=[Length×(Width)2]/2),绘制肿瘤体积-时间变化图。于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2天处死动物,剥离肿瘤,称量瘤重,并进行照相记录。结果见图3-5。
由图3可以看出,在给药期间,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组与VUMON组肿瘤体积无明显差异,但是随着给药结束,纳米混悬剂组肿瘤体积增长缓慢,与VUMON组具有显著差异,这是由于纳米混悬剂给药后能够被动靶向于肿瘤产生“EPR”效应增加抗肿瘤效果。综合图3-5,可以看出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组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实施例2-8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对荷载C6MG肿瘤的Wistar大鼠的抗肿瘤药效学试验结果同实施例1。

Claims (10)

1.一种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每1ml纳米混悬剂中包含替尼泊苷0.1~50mg、稳定剂0.1~500mg、附加剂0~500mg,余量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卵磷脂、卵磷脂衍生物、二十二碳六烯酸、聚氧乙烯蓖麻油、吐温80、泊洛沙姆、聚乙二醇、维生素E、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胆酸、胆酸衍生物、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剂为渗透压调节剂、pH值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抗氧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压调节剂为丙二醇、丙三醇、甘露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pH值调节剂为盐酸、硫酸、磷酸、柠檬酸、山梨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金属离子络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钠盐、乙二胺四乙酸钾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抗氧剂为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维生素C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取稳定剂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有机相A,取注射用水为水相;或者取稳定剂溶于注射用水中形成水相,取有机溶剂为有机相A;
2)取替尼泊苷,溶于有机相A中,形成有机相B;
3)将步骤2)所得有机相B与步骤1)所得水相充分混合后,除去有机溶剂,加入附加剂再进行分散,即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还可以为以下步骤所代替:
取步骤2)所得有机相B,除去有机溶剂,形成薄膜;用步骤1)所得水相对薄膜进行水化后,加入附加剂再进行分散,即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丙酮、甲醇或氯仿。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除去有机溶剂的方法为旋转蒸发和/或真空干燥;步骤3)的替代步骤中除去有机溶剂形成薄膜的方法为旋转蒸发、真空干燥、氮吹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得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中加入冻干保护剂进行冻干处理,即得替尼泊苷冻干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冻干保护剂为葡萄糖、海藻糖、甘露醇、乳糖、蔗糖、氯化钠、右旋糖苷、山梨醇、甘氨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CN201410241281.XA 2014-05-28 2014-05-28 一种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2881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1281.XA CN104288100A (zh) 2014-05-28 2014-05-28 一种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1281.XA CN104288100A (zh) 2014-05-28 2014-05-28 一种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8100A true CN104288100A (zh) 2015-01-21

Family

ID=52308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1281.XA Pending CN104288100A (zh) 2014-05-28 2014-05-28 一种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8810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7943A (zh) * 2015-04-01 2016-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一种替尼泊苷静脉给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33483A (zh) * 2018-09-17 2019-06-04 山东大学 基于小分子伴侣的索拉非尼纳米药物的制备
CN112641950A (zh) * 2021-01-12 2021-04-13 北京德立福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难溶性抗肿瘤活性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2022505200A (ja) * 2018-10-17 2022-01-14 江▲蘇▼▲領▼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希釈安定性に優れたテニポシド注射用溶液及びその調製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7943A (zh) * 2015-04-01 2016-1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一种替尼泊苷静脉给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33483A (zh) * 2018-09-17 2019-06-04 山东大学 基于小分子伴侣的索拉非尼纳米药物的制备
JP2022505200A (ja) * 2018-10-17 2022-01-14 江▲蘇▼▲領▼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希釈安定性に優れたテニポシド注射用溶液及びその調製方法
JP7267640B2 (ja) 2018-10-17 2023-05-02 江▲蘇▼▲領▼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希釈安定性に優れたテニポシド注射用溶液及びその調製方法
CN112641950A (zh) * 2021-01-12 2021-04-13 北京德立福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难溶性抗肿瘤活性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52021A1 (zh) * 2021-01-12 2022-07-21 北京德立福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难溶性抗肿瘤活性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89529C (en) A novel blank liposome with ginsenoside rg3 or its analog as membrane materials and preparations and uses thereof
Lu et al. Free paclitaxel loaded PEGylated-paclitaxel nanoparticles: prepar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other paclitaxel systems in vitro and in vivo
EP2086513B1 (en) Submicron nanoparticle of poorly water soluble camptothecin derivatives and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CN101569607B (zh) 一种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前体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Wei et al. Lipid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10-hydroxycamptothecin–phospholipid complex developed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oma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JP2003521508A (ja) リポソーム
CN106083769A (zh) 一种还原响应的紫杉醇前药及制备纳米胶束载体方法
US11684575B2 (en) Liposome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1396346B (zh) 紫杉醇脂质复合物
US10646442B2 (en) Liposome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4288100A (zh) 一种替尼泊苷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96609C (zh) 一种稳定的脂质体组合物
CN104163915A (zh) 胆固醇-泊洛沙姆-胆固醇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hen et al. Enhanced uptake and cytotoxity of folate-conjugated mitoxantrone-loaded micelles via receptor up-regulation by dexamethasone
Patel et al. Structural transitions in mixed phosphatidylcholine/pluronic micellar systems and their in vitro therapeutic evaluation for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
CN101099733B (zh) 注射用紫杉醇冻干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58395A (zh) 一种卡巴他赛磷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 et al. Preparation and in vivo evaluation of an intravenous emulsion loaded with an aprepitant-phospholipid complex
EP2252304B1 (en) Platinum aggregat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352418B (zh) 吡柔比星或盐酸吡柔比星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74780B (zh) 一种提高脂质体包封率的制备方法
CN103040764B (zh) 一种盐酸平阳霉素脂质体注射剂
CN113521005A (zh) 一种用于递送白藜芦醇药物的纳米脂质颗粒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98589B (zh) 一种维生素e琥珀酸酯磷脂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2697720B (zh) 盐酸伊立替康脂质纳米粒注射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