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8770B -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38770B
CN104238770B CN201410455999.9A CN201410455999A CN104238770B CN 104238770 B CN104238770 B CN 104238770B CN 201410455999 A CN201410455999 A CN 201410455999A CN 104238770 B CN104238770 B CN 1042387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attitude parameter
spatial attitude
luminescence uni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559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38770A (zh
Inventor
蔡明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559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387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38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8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38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8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发光单元未发光的第一状态时,通过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然后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判定结果表明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则控制电子设备进入第二发光单元为发光的第二状态。由此达到可以通过调整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控制电子设备的第二发光单元是否为发光的目的,实现了能够快速调整电子设备的强光源发光,提高电子设备操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电子设备的强光源照明功能往往需要用户进行相应的按键操作或者进入特定的菜单程序选择才能开启,当用户忽然置身于光线较暗的环境需要立即开启照明功能时,现有智能电子设备虽然可以通过立即点亮屏幕背光的方式实现照明,但是该种方式照明时间短、光度低,不适合在光线亮度低且需要长时间照明的环境,因此,当用户需要打开较强光源,实现长时间照明功能时,则必须通过各种繁琐的操作以打开相应的强光源照明***。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着智能电子设备的强光源照明***开启操作繁琐,操作效率不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电子设备的强光源照明***开启操作繁琐,操作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发光亮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发光亮度,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其中,所述空间姿态参数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调整至第二姿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处于未发光的状态;
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当判定结果表明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处于发光状态。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检测单元,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包括:
在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前的第一预设时长内,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是否获得第一输入指令;
若检测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或,
在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后的第二预设时长内,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是否获得所述第一输入指令;
若检测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或,
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在持续采集所述第一输入指令的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
若检测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优选地,在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处于未发光时,获取第二输入指令,其中,所述第二输入指令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从未发光状态调整为发光状态;
确定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光时为所述第一状态。
优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状态,具体为: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处于发光状态,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为未发光状态的所述第二状态。
优选地,所述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具体为:
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是否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在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朝向预设方向。
优选地,所述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具体为:
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是否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在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朝向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朝向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在所述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亮度,获得环境亮度值,所述环境亮度值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线亮度等级;
在所述环境亮度值低于预设亮度阈值时,执行步骤: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检测单元,所述当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状态,包括:
当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则通过所述第三检测单元获取一检测参数,所述检测参数表征了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是否照射向人眼;
当所述检测参数表征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未照射向人眼时,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发光亮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发光亮度,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空间姿态参数获取单元,用以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其中,所述空间姿态参数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调整至第二姿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处于未发光的状态;
判定单元,用以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控制单元,用以当判定结果表明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处于发光状态。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检测单元,用以在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前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是否获得第一输入指令;或,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以在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后的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是否获得所述第一输入指令;或,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在持续采集所述第一输入指令的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
所述判定单元具体为,用以在检测结果为是时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输入指令获取单元,用以当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处于未发光时,获取第二输入指令,其中,所述第二输入指令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从未发光状态调整为发光状态,并确定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光时为所述第一状态。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具体为:
用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处于发光状态,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为未发光状态的所述第二状态。
优选地,所述判定单元具体为:
用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是否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在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朝向预设方向。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判定单元具体为:
用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是否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在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朝向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朝向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用以在所述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前,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亮度,获得环境亮度值,所述环境亮度值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线亮度等级;
所述空间姿态参数获取单元具体为,用以在所述环境亮度值低于预设亮度阈值以及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检测单元,用以当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则通过所述第三检测单元获取一检测参数,所述检测参数表征了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是否照射向人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为:
用以当所述检测参数表征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未照射向人眼时,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发光单元未发光的第一状态时,通过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然后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判定结果表明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则控制电子设备进入第二发光单元为发光的第二状态。由此达到可以通过调整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控制电子设备的第二发光单元是否为发光的目的,实现了能够快速调整电子设备的强光源发光,提高电子设备操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增设电子设备启动第二发光单元的前提条件,降低误操作的概率,使得电子设备在不必要的时候使第二发光单元发光,从而避免电子设备的能源浪费,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误操作概率低,避免电子设备能源浪费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当前环境的光线亮度决定是否开启调整第二发光单元为发光的流程,避免了在光线亮度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调整第二单元为发光的情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用户感受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发光单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为强光源,因此通过检测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是否会照射向人眼,保证了第二发光单元发光时不会直射人眼,可以有效保护用户的眼睛不受强光刺激,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存在使用安全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电子设备的强光源照明***开启操作繁琐,操作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发光单元未发光的第一状态时,通过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然后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判定结果表明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则控制电子设备进入第二发光单元为发光的第二状态。由此达到可以通过调整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控制电子设备的第二发光单元是否为发光的目的,实现了能够快速调整电子设备的强光源发光,提高电子设备操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发光亮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发光亮度。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光单元可以为两个物理上独立的发光单元,其设置位置可以为不同,其朝向也可以为不同,也就是说,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光线照射方向也可以为不同,例如,第一发光单元为设置在电子设备主视面的显示屏,第二发光单元为设置在电子设备后视面上的闪光灯;又例如,第一发光单元为设置在电子设备左视面上的闪光灯,第二发光单元为设置在电子设备俯视面上的专用照明灯。可见,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为两个独立单元时,其在电子设备中的设置位置可以为多种方式。
并且,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在普通应用状态下其功能也可以为不同,例如,第一发光单元可以为液晶显示屏,其普通应用状态下的功能为提供背光亮度以方便用户清楚识别屏幕上的信息内容,第二发光单元可以为闪光灯,其普通应用状态下的功能为在摄影状态下提供强光效果,也就是说,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可以作为其它功能应用而设置,并非只能作为照明专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也可以为被复用的发光单元,例如,可以同时实现闪光灯功能及背光功能的液晶显示屏,当该液晶显示屏处于背光亮度效果时,其可以作为第一发光单元,当该液晶显示屏处于闪光灯亮度效果时,其可以作为第二发光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光单元还可以为专用作照明而设置的照明单元,而第二发光单元可以作为其它功能应用而设置的发光装置,并非照明专用;当然,也可以为第一发光单元为其它功能应用而设置的发光装置,而第二发光单元为照明专用的照明单元;同时,还可以为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均为照明专用的照明单元。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发光亮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发光亮度,在此包括了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当第一发光单元为发光时其整体亮度值小于第二发光单元为发光时的整体亮度值,又或者是指,第一发光单元发光时的单位面积亮度小于第二发光单元发光时的单位面积亮度。
可见,只要是发光亮度不同的两个单元,或者在不同状态下发光亮度不同的同一单元,均可以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光单元或第二发光单元,并且第一发光单元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其发光亮度小于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亮度。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其中,所述空间姿态参数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调整至第二姿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处于未发光的状态。
所述第一状态具体是指,第二发光单元未发光时候的状态,也就是说,第一状态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电子设备的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均没有发光的情况,另一种是电子设备的第一发光单元发光,而第二发光单元未发光的情况。
所述空间姿态参数用以表征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调整至第二姿态,其具体含义包括两种:
一种是所述空间姿态参数表征电子设备的某一面的具体朝向,例如,当以显示界面为主视面时,空间姿态参数表征为一长方体电子设备的主视面(显示屏幕所在面)中心点、右视面中心点、俯视面中心点三个点位置在以电子设备的中心点为原点,x、y轴所在面为水平面的立体坐标轴中的位置时,其具体参数数值为(0,25,0):(50,0,0):(0,0,100),此时该空间姿态参数表征了电子设备处于主视面和左视面均垂直于水平面的姿态,如果空间姿态参数为时,则表征了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为垂直于水平面,且显示界面为向右倾斜45度的右倾姿态。当电子设备的从第一姿态调整至第二姿态时,第一姿态对应的空间姿态参数也会相应的调整至第二姿态对应的空间姿态参数,因此,可以通过所述空间姿态参数表征电子设备是否从第一姿态调整至与第一姿态不同的第二姿态,以及电子设备当前所处的具体姿态。
另一种是所述空间姿态参数表征第一姿态调整至第二姿态的调整过程,例如,当空间姿态参数表征为电子设备中某一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走的弧度或角度时,比如一采用陀螺仪的手机在某一时刻获得在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姿态参数具体为50°/sec时,则表征了电子设备在该时刻以50°每秒的速度往右方发生旋转,又或者该手机在另一时刻获得在延重力方向上的空间姿态参数为(-80)°/sec时,则表征了电子设备在该时刻以80°每秒的速度以面向用户方向发生旋转,再通过获取该旋转持续时间,则可获得电子设备实际发生的旋转总弧度。
又例如,当空间姿态参数表征为电子设备中某一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加速度时,比如一采用加速度传感器的手机在某一时刻获得在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姿态参数具体为20m/sec2时,则表征了电子设备在该时刻以20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往右方发生平行移动,又或者该手机在另一时刻获得在延重力方向上的空间姿态参数为(-30)m/sec2时,则表征了电子设备在该时刻以30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延重力方向发生移动,再通过获取该移动持续的时间,则可获得电子设备实际发生的移动距离。
因此,当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调整至第二姿态时,可以通过所述空间姿态参数表征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调整至第二姿态的具体调整方向及调整程度。
在步骤101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感应单元,例如陀螺仪、重力加速感应器等具体装置获取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
步骤102: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所述预设条件可以为电子设备的某一具体姿态所对应的参数,例如,电子设备为向右倾斜45度的姿态,通过对应的空间姿态参数可以表示为
当然,所述预设条件也可以为电子设备具体的姿态变化过程,例如,电子设备由左向右进行360度翻转,通过对应的空间姿态参数则可以表示为120°/sec,且获得持续旋转时间为3秒。
在步骤102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空间姿态参数具体所表征的内容来判定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该预设条件可以为电子设备在第一时刻以及与第一时刻不同的第二时刻时的具体姿态,该具体姿态可以为电子设备的某一面的具体朝向,例如,预设条件可以为在第一时刻时电子设备为显示屏幕朝向地面的姿态,在第二时刻时电子设备为显示屏幕朝向天空的姿态。
该具体姿态也可以为电子设备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内所作的姿态调整过程,例如,预设条件可以为电子设备在被握持状态下,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内完成一次水平向右翻转90度的姿态调整过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为两个独立单元时,其在电子设备中的设置位置可以为多种方式,当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设置位置不同时,其进行姿态调整后的姿态参数表现也不同,因此,当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预设条件相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设置位置不同,以及参考标准的不同,其具体所表现出的空间姿态参数也不同,因此在姿态调整过程中,电子设备的姿态调整方向及调整距离/弧度也不尽相同。
例如,预设条件具体为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二发光单元的光线照射方向与电子设备在第一姿态时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照射方向一致,现有两种相同规格的电子设备,第一种电子设备为如下设置:第一发光单元为电子设备主视面上的显示屏,第二发光单元为电子设备左视面上的第一闪光灯;第二种电子设备为如下设置:第一发光单元为电子设备俯视面上的第二闪光灯,第二发光单元为电子设备仰视面上的专用照明灯。
当空间姿态参数表征为电子设备的某一面的具体朝向时,第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姿态下为主视面(显示屏所在面)及左视面(第一闪光灯所在面)均垂直于水平面的姿态,其空间姿态参数可以具体为(0,(-30),0):(60,0,0):(0,0,90),第一种电子设备只需要在第一姿态下将第一种电子设备进行水平向右90度翻转调整为第二姿态即可满足预设条件,因此,其在第二姿态下的空间姿态参数具体为(30,0,0):(0,60,0):(0,0,90);而第二种电子设备在第一姿态下为主视面(第二闪光灯所在面)及左视面(第一闪光灯所在面)均垂直于水平面的姿态,其空间姿态参数可以具体为(0,(-90),0):(60,0,0):(0,0,30),而第二种电子设备则需要延重力方向进行180度翻转调整为第二姿态才可满足预设条件,因此,其在第二姿态下的具体参数可以为(0,90,0):(60,0,0):(0,0,(-30))。
当空间姿态参数表征为电子设备的姿态调整过程时,第一种电子设备只需要在第一姿态下将第一种电子设备进行水平向右90度翻转调整为第二姿态即可满足预设条件,因此,其在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姿态参数可以为30°/sec,持续时长3秒,表示第一种电子设备进行了以30度每秒的速度发生水平向右的转动,且转动时长为3秒,最终完成了水平向右翻转90度的调整过程;而第二种电子设备则需要进行延重力方向进行180度翻转调整为第二姿态才可满足预设条件,因此,其在延重力方向上的空间姿态参数可以为(-90°)/sec,持续时长2秒,表示第二种电子设备进行了以90度每秒的速度发生延重力方向向上的转动,且转动时长为3秒,最终完成了延重力方向进行180度翻转的调整过程。
步骤103:当判定结果表明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处于发光状态。
所述第二状态具体是指,第二发光单元发光时候的状态,也就是说,第二状态也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电子设备的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均发光的情况,另一种是电子设备的第一发光单元未发光,而第二发光单元发光的情况。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检测单元,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包括:
在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前的第一预设时长内,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是否获得第一输入指令;若检测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具体可以为电子设备上设置的按键,也可以为电子设备上设置的感应单元,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入指令可以为电子设备响应按键操作而生成的指令,也可以为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感应单元基于获得的感应信息而生成的指令,例如,当感应单元具体为红外感应单元时,用户将手指放入红外感应区域时红外感应单元可获得一感应信息,基于该感应信息电子设备可以相应生成一指令,即所述第一输入指令。
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为***中预设的一段时长,具体可以为30秒以内,或1分钟以内。
在该步骤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电子设备首先获得第一输入指令,然后获得空间姿态参数,紧接着判断获得第一输入指令的时刻与电子设备获得空间姿态参数的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时长,若超过第一预设时长,则不会进入步骤: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整个方法流程结束。
或,本步骤还可以为另一种实现方式:
在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后的第二预设时长内,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是否获得所述第一输入指令;若检测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在该种方式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电子设备首先获得空间姿态参数,然后获得第一输入指令,紧接着判断获得空间姿态参数的时刻与获得第一输入指令的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长是否超过第二预设时长,若超过第二预设时长,则不会进入步骤: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整个方法流程结束。
或,本步骤还可以为第三种实现方式:
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在持续采集所述第一输入指令的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若检测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在该种方式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执行步骤: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前提条件包括三个,一是电子设备需要持续采集所述第一输入指令,例如,当第一检测单元为按键时,电子设备在按键被持续按压的情况下持续采集到所述第一输入指令,又例如,当第一检测单元为触摸感应单元时,该触摸感应单元持续获得触摸感应信息,从而持续采集到所述第一输入指令;二是电子设备持续采集所述第一输入指令的时长要达到第三预设时长,例如,当第一检测单元为按键时,电子设备的按键被持续按压的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三是电子设备获取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在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基础上方可执行步骤: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否则整个方法流程结束。
需要指出的是,在该种方式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取空间姿态参数的时刻可以为电子设备持续采集第一输入指令的持续时间之中,也可以为电子设备持续采集第一输入指令的持续时间之前,还可以为电子设备持续采集第一输入指令的持续时间之后。
可见,通过上述几种实现方式可以增设电子设备启动第二发光单元的前提条件,降低误操作的概率,使得电子设备在不必要的时候使第二发光单元发光,从而避免电子设备的能源浪费,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具有误操作概率低,避免电子设备能源浪费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在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处于未发光时,获取第二输入指令,其中,所述第二输入指令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从未发光状态调整为发光状态;确定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光时为所述第一状态。
在该步骤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输入指令的获取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可以采取特定功能键操作的方式,也可以为采用感应单元进行感应操作的方式,可以为采用菜单选择的方式调用相关程序进行第二输入指令的获取,还可以为采用预定动作触发的方式,例如,通过陀螺仪检测获得电子设备在握持状态下左右摇晃幅度超过一阈值,则被判定为获取第二输入指令,再例如,通过加速度感应器检测获得电子设备在握持状态下的移动速度变化超过预定阈值,则被判定为获取第二输入指令。
总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取第二输入指令的方式为多种,可以视实际需要而定。
同时,当获取第二输入指令从而将第一发光单元调整为发光时,确定此时的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发光单元发光而第二发光单元未发光的第一状态。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状态,具体为: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处于发光状态,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为未发光状态的所述第二状态,由此可以避免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同时发光消耗大量能源的情况,实现进一步节省能耗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所述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可以为:
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是否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在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朝向预设方向。
也就是说,所述预设条件具体是判定该电子设备在处于第二姿态时,该电子设备的第二发光单元是否朝向一个预设方向。以用户为参考位置,该预设方向可以为水平向前,也可以为垂直于水平面向上,还可以具体为延重力向下的方向,具体设置也以实际需要而定。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以第二发光单元的光线投射方向作为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朝向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判断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可以为:
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是否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在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朝向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朝向的方向。
也就是说,所述预设条件具体可以是判定该电子设备在处于第二姿态时,该电子设备的第二发光单元的朝向是否与该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姿态时的第一发光单元的朝向一致。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以以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投射方向作为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朝向。
例如,一在显示屏幕背面设置有闪光灯的手机,该手机在第一状态下时显示屏幕的背光光线投射方向为垂直射向地面,因此,可以认为该手机的第一发光单元在第一状态下的朝向为垂直向地面,并且,当空间姿态参数表征为电子设备的主视面(显示屏幕所在面)中心点、右视面中心点、俯视面中心点三个点位置在以电子设备的中心点为原点,x、y轴所在面为水平面的立体坐标轴中的位置时,在第一状态下该手机的具体空间姿态参数为(0,0,(-25)):(50,0,0):(0,(-100),0),当该手机的姿态参数变更为(0,0,25):((-50),0,0):(0,(-100),0)时,则可以通过参数变更判定为该手机进行了水平180度翻转,调整成为了第二姿态,此时闪光灯的光线投射方向也调整为了垂直向地面,此时可以认为该手机在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二发光单元的朝向与该手机处于第一姿态时,其第一发光单元的朝向一致。
又例如,一在显示屏幕左侧设置有闪光灯的手机,该手机在第一状态下时显示屏幕的背光光线投射方向为垂直射向地面,此时可以认为该手机的第一发光单元在第一状态下的朝向为垂直向地面,并且在第一状态下时该手机的姿态参数为(0,0,(-25)):(50,0,0):(0,(-100),0),当该手机的姿态参数变更为(25,0,0):(0,0,50):(0,(-100),0),则可以通过参数变更判定为该手机进行了水平向左90度翻转,调整成为了第二姿态,此时闪光灯的光线投射方向也调整为了垂直向地面,此时可以认为该手机在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二发光单元的朝向与该手机处于第一姿态时,其第一发光单元的朝向一致。再例如,一显示屏幕与闪光灯复用的手机,该手机在第一状态下时显示屏幕的背光光线投射方向为垂直射向地面,并且,当空间姿态参数表征为电子设备中某一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加速度时,在一预设时间3秒内该手机获得了在水平方向的空间姿态参数包括:20m/sec2、(-20)m/sec2,此时则可判定该手机调整为了进行水平方向上晃动的第二姿态,并且由于为水平晃动,所以闪光灯的光线投射方向与显示屏幕的光线投射方向一致,此时可以认为该手机在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二发光单元的朝向与该手机处于第一姿态时,其第一发光单元的朝向一致。
同时,还可以通过姿态参数判定该手机在处于第二姿态时,其中心点位置是否偏离该手机在处于第一姿态时的中心点位置超过一预设距离,如果判定结果为超过该预设距离,则认为该手机在处于第二姿态时满足了预设条件否则为不满足预设条件。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在所述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亮度,获得环境亮度值,所述环境亮度值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线亮度等级;在所述环境亮度值低于预设亮度阈值时,执行步骤: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
在该步骤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光线感应单元检测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亮度,并获得相对应的环境亮度值。
需要指出的是,该环境亮度值可以为根据需要设置的,与不同光线明暗等级相对应的数值。
当获得的环境亮度值低于一预设亮度阈值时,则表明此时的环境光线较暗,有调整第二发光单元为发光的必要,由此进一步判定为可以执行步骤: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
并且,该步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表现为,电子设备在平常应用中处于第一模式,所述第一模式为普通应用模式,即不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模式,也就是说,在电子设备处于第一模式状态下,当电子设备所获得的参数或操作满足了本方案的执行前提条件时,电子设备要么执行其它预定指令,要么不作任何响应处理;当电子设备获得的环境亮度值低于一预设亮度阈值时,则调整进入第二模式,当电子设备在第二模式下则可在所获得的参数或操作满足了本方案的执行前提条件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当前环境的光线亮度决定是否开启调整第二发光单元为发光的流程,避免了在光线亮度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调整第二单元为发光的情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用户感受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检测单元,所述当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状态,包括:
当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则通过所述第三检测单元获取一检测参数,所述检测参数表征了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是否照射向人眼;当所述检测参数表征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未照射向人眼时,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设置图像、图片采集装置,在与第二发光单元的光线照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进行图像、图片采集,再通过图像、图片分析技术判定是否存在人眼;又或者,可以通过在电子设备上设置光影感应装置,通过光影投射的方式,查看是否在与第二发光单元的光线照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存在瞳孔反射光线,再经过对反射光线的数据分析判定是否存在人眼。
需要指出的是,本步骤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在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了预设条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检测,当检测参数表征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未照射向人眼时,才实际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当然,在判断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是否照射向人眼,也可以通过判断在延与第二发光单元的光线照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是否存在人眼的方式得到判定结果,此时具体执行过程为:若存在人眼,则判定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不会照射向人眼;若不存在人眼,则判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会照射向人眼。
例如,一闪光灯(第二发光单元)设置于显示屏幕(第一发光单元)所在面左侧的手机,当预设条件具体为: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二发光单元的光线照射方向与电子设备在第一姿态时第一发光单元的光线照射方向一致,且空间姿态参数表征为电子设备的某一面的具体朝向时,该手机在第一姿态下为主视面(显示屏所在面)及左视面(第一闪光灯所在面)均垂直于水平面的姿态,其空间姿态参数可以具体为(0,(-30),0):(60,0,0):(0,0,90),因此,当该手机获得的空间姿态参数调整为(30,0,0):(0,60,0):(0,0,90)时,则表明其进行了水平向右90度翻转调整为第二姿态,且满足了预设条件,因此,在基于手机满足了所述预设条件的基础上可以执行后续步骤,通过调用该手机在显示屏幕所在面上设置的摄像头采集延显示屏幕背光光线投射方向的图片,获得的图片表征为在延显示屏幕背光光线投射方向上不存在人眼,因此,最终调整电子设备进入第二发光单元发光的第二状态。
又例如,一显示屏幕与闪光灯复用的手机,该手机在第一状态下时显示屏幕的背光光线投射方向为垂直射向地面,所述预设条件为电子设备在3秒内进行水平左右晃动,且晃动时的加速度应超过10m/sec2,因此,当空间姿态参数表征为电子设备中某一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加速度时,在一预设时间3秒内该手机获得了在水平方向的空间姿态参数包括:20m/sec2、(-20)m/sec2,此时则可判定该手机调整为了进行水平方向上晃动的第二姿态,如果以(±10)m/sec2作为一预设阈值的话,则此时的空间姿态参数超过了该预设阈值,该手机满足了所述预设条件,因此,在基于手机满足了所述预设条件的基础上可以执行后续步骤,通过调用该手机在主视面、后视面、俯视面、仰视面、右视面上设置的摄像头采集从上述五个面上发出的光线投射方向上的图片,获得的图片表征为在从上述五个面上发出的光线投射方向上存在人眼,因此,可以判定在与闪光灯的光线照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不存在人眼,最终调整电子设备进入第二发光单元发光的第二状态。
由于第二发光单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为强光源,因此通过检测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是否会照射向人眼,用以保证第二发光单元发光时不会直射人眼,有效保护用户的眼睛不受强光刺激,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存在使用安全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2,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发光单元201和第二发光单元202,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1的第一发光亮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202的第二发光亮度,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空间姿态参数获取单元203,用以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其中,所述空间姿态参数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调整至第二姿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处于未发光的状态;
判定单元204,用以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控制单元205,用以当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处于发光状态。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检测单元,用以在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前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是否获得第一输入指令;或,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以在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后的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是否获得所述第一输入指令;或,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在持续采集所述第一输入指令的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
所述判定单元204具体为,用以在检测结果为是时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输入指令获取单元,用以当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处于未发光时,获取第二输入指令,其中,所述第二输入指令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从未发光状态调整为发光状态,并确定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光时为所述第一状态。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控制单元205具体为:
用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发光单元202处于发光状态,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1为未发光状态的所述第二状态。
具体地,所述判定单元204具体为:
用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是否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在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202朝向预设方向。
具体地,所述判定单元204具体为:
用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是否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在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202朝向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1朝向的方向。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用以在所述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前,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亮度,获得环境亮度值,所述环境亮度值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线亮度等级;
所述空间姿态参数获取单元具体为,用以在所述环境亮度值低于预设亮度阈值以及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
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检测单元,用以当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则通过所述第三检测单元获取一检测参数,所述检测参数表征了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是否照射向人眼;
所述控制单元205具体为:用以当所述检测参数表征所述第二发光单元202在发光时光线未照射向人眼时,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发光单元未发光的第一状态时,通过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然后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判定结果表明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则控制电子设备进入第二发光单元为发光的第二状态。由此达到可以通过调整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控制电子设备的第二发光单元是否为发光的目的,实现了能够快速调整电子设备的强光源发光,提高电子设备操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增设电子设备启动第二发光单元的前提条件,降低误操作的概率,使得电子设备在不必要的时候使第二发光单元发光,从而避免电子设备的能源浪费,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误操作概率低,避免电子设备能源浪费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当前环境的光线亮度决定是否开启调整第二发光单元为发光的流程,避免了在光线亮度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调整第二单元为发光的情况,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用户感受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发光单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为强光源,因此通过检测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是否会照射向人眼,保证了第二发光单元发光时不会直射人眼,可以有效保护用户的眼睛不受强光刺激,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存在使用安全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具体来讲,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在单位面积的第一发光亮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所述单位面积的第二发光亮度,所述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一种***控制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当判定结果表明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处于发光状态。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发光亮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发光亮度,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其中,所述空间姿态参数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调整至第二姿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处于未发光的状态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处于发光的状态;
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当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处于发光状态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为未发光状态;
所述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具体为:
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是否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在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朝向预设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检测单元,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包括:
在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前的第一预设时长内,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是否获得第一输入指令;
若检测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或,
在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后的第二预设时长内,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是否获得所述第一输入指令;
若检测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或,
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在持续采集所述第一输入指令的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
若检测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处于未发光时,获取第二输入指令,其中,所述第二输入指令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从未发光状态调整为发光状态;
确定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光时为所述第一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一预设条件,具体为:
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是否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在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朝向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朝向的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在所述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亮度,获得环境亮度值,所述环境亮度值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线亮度等级;
在所述环境亮度值低于预设亮度阈值时,执行步骤: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检测单元,所述当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状态,包括:
当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则通过所述第三检测单元获取一检测参数,所述检测参数表征了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是否照射向人眼;
当所述检测参数表征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未照射向人眼时,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7.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发光亮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发光亮度,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空间姿态参数获取单元,用以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其中,所述空间姿态参数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姿态调整至第二姿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处于未发光的状态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处于发光的状态;
判定单元,用以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控制单元,用以当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处于发光状态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为未发光状态;
所述判定单元具体为:
用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是否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在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朝向预设方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表面还设置有第一检测单元,用以在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前的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是否获得第一输入指令;或,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以在所述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后的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是否获得所述第一输入指令;或,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以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在持续采集所述第一输入指令的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
所述判定单元具体为,用以在检测结果为是时判定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二输入指令获取单元,用以当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处于未发光时,获取第二输入指令,其中,所述第二输入指令用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从未发光状态调整为发光状态,并确定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光时为所述第一状态。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单元具体为:
用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是否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在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朝向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朝向的方向。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用以在所述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之前,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环境亮度,获得环境亮度值,所述环境亮度值表征了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光线亮度等级;
所述空间姿态参数获取单元具体为,用以在所述环境亮度值低于预设亮度阈值以及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参数。
12.如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检测单元,用以当所述空间姿态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则通过所述第三检测单元获取一检测参数,所述检测参数表征了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是否照射向人眼;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为:
用以当所述检测参数表征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发光时光线未照射向人眼时,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二状态。
CN201410455999.9A 2014-09-09 2014-09-09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2387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55999.9A CN104238770B (zh) 2014-09-09 2014-09-09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55999.9A CN104238770B (zh) 2014-09-09 2014-09-09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8770A CN104238770A (zh) 2014-12-24
CN104238770B true CN104238770B (zh) 2018-01-23

Family

ID=52227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55999.9A Active CN104238770B (zh) 2014-09-09 2014-09-09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387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8700A (zh) * 2015-11-09 2016-01-27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空鼠的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888780B (zh) * 2017-11-29 2021-04-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照明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300502B (zh) * 2019-06-30 2021-03-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CN110445933A (zh) * 2019-08-06 2019-1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调节终端设备的照明模式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50532U (zh) * 2009-06-04 2010-05-0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2572040A (zh) * 2010-12-30 2012-07-11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2957805A (zh) * 2012-11-16 2013-03-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进入手电筒模式的方法
CN103025019A (zh) * 2012-12-13 2013-04-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快捷照明方法
CN103389596A (zh) * 2012-05-09 2013-11-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593597A (zh) * 2013-11-15 2014-02-19 青岛尚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手电筒控制方法
TW201417557A (zh) * 2012-10-31 2014-05-01 Chi Mei Comm Systems Inc 手電筒應用開啟系統及方法
EP2760186A1 (en) * 2013-01-29 2014-07-30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with external cas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50532U (zh) * 2009-06-04 2010-05-0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2572040A (zh) * 2010-12-30 2012-07-11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3389596A (zh) * 2012-05-09 2013-11-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TW201417557A (zh) * 2012-10-31 2014-05-01 Chi Mei Comm Systems Inc 手電筒應用開啟系統及方法
CN102957805A (zh) * 2012-11-16 2013-03-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进入手电筒模式的方法
CN103025019A (zh) * 2012-12-13 2013-04-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快捷照明方法
EP2760186A1 (en) * 2013-01-29 2014-07-30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with external case
CN103593597A (zh) * 2013-11-15 2014-02-19 青岛尚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手电筒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8770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8770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641727B (zh) 一种经由手持式计算机设备控制一个或多个光源的方法、装置及***
JP2021052832A (ja) 遊技機
KR102002390B1 (ko) 다트 게임 시스템
JP2020174825A (ja) 遊技機
JP2020195850A (ja) 遊技機
JP2020174828A (ja) 遊技機
JP2021053074A (ja) 遊技機
JP2020199190A (ja) 遊技機
JP2020199191A (ja) 遊技機
JP2020199189A (ja) 遊技機
JP2020199194A (ja) 遊技機
JP2020199192A (ja) 遊技機
JP2020199193A (ja) 遊技機
JP2021053073A (ja) 遊技機
CN109324739A (zh) 虚拟对象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2020505079A (ja) イベント効果を出力するダーツゲーム装置及びダーツゲームシステム
JP2020174830A (ja) 遊技機
JP2015155065A (ja) 遊技機
CN110448905A (zh) 虚拟环境中的虚拟对象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1168944A (ja) ダーツゲーム装置
JP6791947B2 (ja) レッスン映像を提供するダーツゲーム装置及びダーツゲームシステム
CN10520461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KR101963774B1 (ko) 조명부를 구비한 타겟 다트 게임 장치 및 다트 게임 시스템
KR20190079009A (ko) 이벤트 영상을 출력하는 다트 게임 장치 및 다트 게임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