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7823B - 电线绞合装置及方法、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线绞合装置及方法、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7823B
CN104217823B CN201410240067.2A CN201410240067A CN104217823B CN 104217823 B CN104217823 B CN 104217823B CN 201410240067 A CN201410240067 A CN 201410240067A CN 104217823 B CN104217823 B CN 1042178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ire
wire clamp
top ends
electric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00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7823A (zh
Inventor
永野充
莳田和则
国田昌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utomatic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utomatic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171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00981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022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8292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utomatic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utomatic Mach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17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7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7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78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利用一台装置进行电线端处理与绞合并且生产节拍时间较短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等。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1)具备将多根电线的经过端处理的顶部拉出的拉出装置(1300)以及对两端经过端处理的电线进行绞合的绞合装置(1400)。利用拉出装置(1300)拉出的电线的顶部利用交接装置(1600)传送至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尾部利用交接装置(1700)传送至尾端部旋转单元(1400B)。使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的线夹(1410)移动到尾侧并使电线松弛,之后使各旋转单元旋转,并且调整两个线夹彼此之间的间隔以及施加于电线的张力。

Description

电线绞合装置及方法、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多根(特别是两根)电线进行绞合的装置等,特别是涉及制造主要用于车载的绞合式(绞合)电缆的装置。
背景技术
绞合式电缆(对绞电线、绞合电线)通过使两端经过了端处理(端子压接等)的两根电线绞合而得到,主要使用于阻挡电磁波所带来的噪声等方面。由于比相同目的的同轴电缆廉价,因此广泛用作安装于汽车的各种信号线。绞合式电缆要求具有各种长度(0.55m~3.5m),并且,为了将电特性保持为恒定,需要电线之间的间隙较小,使绞合的间距为与长度对应的恒定值。因此,两根电线的长度相同,需要一边以适当的张力把持电线一边进行绞合。特别是,通过进行绞合,电线的长度比单体时的长度短,因此需要随着绞合的进行调整两端之间的间隔、张力。
作为制作这样的绞合式电缆的方法的一例,有以下方法:准备两端预先经过处理的电线(端子压接电线等),手工将其中的两根安装于绞合装置,利用该绞合装置进行绞合。作为这样的绞合装置,提出了以使电线本身的朝向相同的方式进行绞合以便防止因反绞而在电线之间产生间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由于这样的准备经过端处理的电线的工序与对电线进行绞合的工序并不连续,需借助手工,因此需要时间,而无法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本发明人们提出了在一台装置中并列地制造两根端子压接电线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2)。若将以两根电线并列的方式进行处理的机构应用于对电线进行绞合的机构,则能够在1台装置上进行准备端子压接电线的工序与对电线进行绞合的工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473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060657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方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电线长度方向的精度较高且具备适当的张力付与机构的电线绞合装置等。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一台装置进行端子压接等电线端处理与绞合并且生产节拍时间较短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等。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制造出的绞合式电缆的品质较高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等。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本发明的基础的电线绞合装置具备:顶端部线夹,其用于把持并列的多根电线的一端部;尾端部线夹,其用于把持该多根电线的另一端部;线夹旋转机构,其用于使上述顶端部线夹和/或上述尾端部线夹旋转;以及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其用于调整上述顶端部线夹与上述尾端部线夹彼此之间的间隔即线夹间隔以及施加于上述多根电线的张力。
本发明的第1电线绞合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具备:移动台,其用于安装上述顶端部线夹或者上述尾端部线夹;施力机构,其用于对该移动台向上述线夹间隔扩大的方向施力,并且随着上述电线的绞合的进行允许上述线夹向上述线夹间隔缩小的方向移动;限位器,其用于限定上述移动台的、上述线夹间隔扩大的方向上的行程终端;以及限位器移动致动器,其用于改变该限位器的位置,在开始对上述电线进行绞制时,使上述限位器向上述线夹间隔扩大的方向移动,而使上述电线松弛。
在开始绞制时使限位器移动,使施力机构移动,使电线松弛。之后,一边对电线施加由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而产生的张力,一边对电线进行绞合。能够使用比较简单的机构,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电线松弛并开始进行顺畅的绞合。
本发明的第1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具备:电线供给机构,其用于供给并列的多根电线;顶端部剥除机构,其用于对该电线的顶部的覆盖层进行剥除;顶端处理机构,其用于对剥除后的顶部实施处理;顶端部拉出机构,其用于拉出进行处理后的上述顶部;电线切断机构,其用于将上述电线切断为任意长度;尾端部剥除机构,其用于对切断后的上述电线的尾部的覆盖层进行剥除;尾端处理机构,其用于对进行剥除后的尾部实施处理;电线绞合装置,其具有对两端经过处理的上述并列的多根电线进行绞合的下述部分:顶端部线夹,其用于把持上述多根电线的顶部;尾端部线夹,其用于把持该多根电线的尾部;旋转机构,其用于使上述顶端部线夹和/或上述尾端部线夹旋转;以及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其用于调整上述顶端部线夹与上述尾端部线夹彼此之间的间隔以及施加于上述多根电线的张力;顶端部传送机构,其用于从上述顶端部拉出机构接收上述多根电线的顶部并传送至上述电线绞合装置的上述顶端部线夹;以及尾端部传送机构,其用于将上述多根电线的尾部传送至上述电线绞合装置的上述尾端部线夹。
本发明的第2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有在使上述电线传送至上述电线绞合装置之前使上述并列的多根电线彼此之间的间隔即电线间距缩小的机构。
在对并列的多根电线的端部进行剥除、切断等时,必须使并列的多根电线间距以某种程度扩大(例如20mm)。其原因在于需要用于容纳并列的剥除、切断的工具、装置等的空间。但是,在绞合工序中,由于作用于电线的负荷减少(后述)等,需要进一步缩小电线间距(例如10mm)。因此,设有在结束电线切断、剥除、端处理之后,将电线传送至电线绞合装置之前,使并列的多根电线彼此之间的间隔即电线间距缩小的机构。由此,能够进行多根电线的并列处理,并且能够提高绞合式电缆的品质。
本发明的第3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用于缩小上述电线间距的机构设于上述顶端部拉出机构或上述顶端部传送机构以及上述尾端部传送机构。这些机构适合设置使上述电线间距缩小的机构。
本发明的第4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供给电线长度计,其设于上述电线供给机构且用于测量上述多根电线中的每根电线被供给的距离;拉出电线长度计,其用于测量上述电线被上述顶端部拉出机构拉出的长度;以及电线长度异常判定机构,其在利用上述供给电线长度计测量到的各电线长度彼此之间产生规定以上的差的情况下、或利用上述供给电线长度计测量到的各电线长度与利用上述拉出电线长度计测量出的长度之间产生规定以上的差的情况下判断为异常。
本发明的第5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辊,其设于上述电线供给机构,用于夹持并输送上述多根电线中的每一根电线;以及用于控制该辊按压上述电线的按压力的机构,在输送上述电线时,利用上述辊的驱动使上述按压力比较高,在使上述辊处于自由旋转状态并利用上述顶端部拉出机构拉出上述电线时,在该辊不与电线之间发生打滑的范围内使上述按压力比较低。
本发明的第6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移动工作台,其使上述顶端部传送机构在电线长度方向上移动;以及安装于该移动工作台且用于使上述顶端部传送机构的电线线夹在与上述电线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移动的机构,在上述移动工作台的尾侧具有树脂制的缓冲带,该树脂制的缓冲带向被处理、搬运的电线的下侧扩展,并且与上述移动工作台一起在上述电线长度方向上移动。
本发明的其他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移动工作台,其使上述顶端部传送机构以及上述顶端部线夹在电线长度方向上移动;以及安装于该移动工作台且用于使上述顶端部传送机构的电线线夹在与上述电线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移动的机构。
本发明的第2电线绞合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电线绞合装置设有用于阻止绞合中的上述电线振动的振动阻挡件。
本发明的第3电线绞合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排出托盘,该排出托盘在电线绞合后载置上述顶端部线夹以及上述尾端部线夹松开而落下的绞合后的电线,上述顶端部线夹和/或上述尾端部线夹、该线夹的上述旋转机构以及用于一边对该线夹施力一边使线夹移动的上述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配设为从配置在上述排出托盘的上方的工作台悬挂的方式。尽可能消除了在绞合后松开线夹使产品落下的情况下勾挂掉落到排出托盘(滑槽)的产品那样的部位。由此,能够防止作业故障。
本发明的第1绞合式电缆制造方法利用顶端部线夹夹持多根电线的一端部即顶端部,利用尾端部线夹夹持该多根电线的另一端部即尾端部,一边调整上述顶端部线夹与上述尾端部线夹彼此之间的间隔以及施加于上述电线的张力,一边使上述顶端部线夹和/或上述尾端部线夹旋转,对多根电线进行绞合而制造绞合电线,其特征在于,在该绞合式电缆制造方法中使用上述电线绞合装置。
本发明的第2绞合式电缆制造方法包含:供给电线的工序;对供给的电线的顶部的覆盖层进行剥除的顶端部剥除工序;对剥除后的顶部实施压接端子等处理的顶端处理工序;将进行了顶部的端处理后的电线切断为任意长度的电线切断工序;对切断后的电线的尾部的覆盖层进行剥除的尾端部剥除工序;对剥除后的尾部实施端处理的尾端处理工序;以及对两端实施了端处理后的多根电线进行绞合的绞合工序,其特征在于,在该绞合电线制造方法中使用上述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
发明的效果
随着绞合进行,被绞合后的电线的长度逐渐变短。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对两根(多根)电线进行绞合时,拉动电线的一端部而施加张力,并且,与电线的缩短量相应地使该端部在电线的长边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以适当的张力维持电线。因此,能够制造绞合的间距均匀且电线之间的间隙较小的绞合式电缆。并且,若将该绞合装置组入于双线式(多线式)的端子压接装置,则能够与电线端处理(剥除、端子压接等)连续地进行绞合作业,因此不会耗费由手工向绞合装置进行安装等的工夫,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或者,能够提供生产节拍时间较短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等。另外,能够提供制造出的绞合式电缆的品质较高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电线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顶端部拉出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电线供给装置与顶端部拉出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5是顶端部拉出装置的线夹部的侧视图。
图6是顶端部拉出装置的线夹部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顶端部移交装置以及移动工作台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图7的顶端部移交装置以及移动工作台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从顶侧观察时的、图7的顶端部移交装置以及移动工作台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0的(A)是工作台移动机构的侧视图,图10的(B)是主视图。
图11是从尾端部移交装置的排出侧观察时的侧视图,主要示出线夹的上下机构。
图12是从尾端部移交装置的顶侧观察时的主视图,主要示出线夹的线夹间隔变更机构(电线间距变更机构)。
图13是尾端部移交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从排出侧观察顶端部旋转单元时的侧视图。示出电线绞合作业开始前的状态。
图15是从排出侧观察图14的顶端部旋转单元时的侧视图。是电线绞合作业结束后的状态。还示意性地示出了施力缸的气动配管***。
图16是从下方观察图14的顶端部旋转单元时的仰视图。与图14相同地示出电线绞合作业开始前的状态。
图17是从尾侧观察图14的顶端部旋转单元时的主视图。
图18是用于示出尾侧电线振动阻挡件以及X方向中央部电线振动阻挡件的、从顶侧向尾侧观察电线绞合装置时的图。
图19是用于对绞合式电缆制造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0是用于对绞合式电缆制造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1是用于对绞合式电缆制造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2是对绞合式电缆制造工序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绞合式电缆的一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的整体结构
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绞合式(绞合)电缆通过对图23所示的、实施了在两端压接端子T等端处理的两根电线W1、W2进行绞合而得到。
如图1所示,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1具备以下主要部分:电线供给装置(机构)100,其与本发明人们提出的双线式压接电线制造装置(日本专利第5060657号)相同地用于分别从两个电线束供给电线并且夹持该电线的前端部;剥除装置(机构)200,其用于对该电线的前端(顶端部)的覆盖层剥除;端子压接装置(机构)210,其用于将端子压接于剥除后的电线的前端;电线切断装置(机构)230,其用于将在前端压接有端子的电线切断为任意长度;线夹装置(机构)240,其用于夹持切断后的电线的后端部(尾端部);剥除装置(机构)250,其用于对切断后的电线的后端的覆盖层进行剥除;以及端子压接装置(端处理机构)260,其用于将端子压接于进行剥除后的后端。
并且,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1还具备不存在于上述专利的双线式压接电线制造装置的、以下主要部分。顶端部拉出装置(机构)1300,其用于把持利用切断装置230切断且压接有端子的电线的前端部并拉出任意长度。该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能够在拉出电线后将两根电线W1、W2的轴芯间距离(称作Y方向的尺寸、电线间距)从拉出时的20mm缩小到10mm。电线绞合装置1400,其用于对在两端压接有端子的两根电线进行绞合。电线绞合装置1400包括用于把持并旋转被切断后的电线的前端部(顶端部)的顶端部旋转单元(旋转机构)1400A和用于把持并旋转该电线的后端部(尾端部)的尾端部旋转单元1400B。在两单元之间的下方配置有用于容纳制造出的绞合式电缆的排出托盘1800。
并且,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1还具备以下主要部分。顶端部移交装置(交付机构)1600,其用于将切断后的电线的顶端部从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移至绞合装置的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该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也能够将接收到的两根电线W1、W2的轴芯间距离(称作Y方向的尺寸、电线间距)从拉出时的20mm缩小到10mm。尾端部移交装置(交付机构)1700,其用于将切断后的电线的尾端部从尾端部线夹装置240移至绞合装置的尾端部旋转单元1400B。该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能够将接收到的两根电线W1、W2的轴芯间距离(称作Y方向的尺寸、电线间距)从拉出时的20mm缩小到10mm。
另外,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1还具备以下部分。供给电线长度计,其设于上述电线供给机构且用于测量上述多根电线中的每根电线被供给的距离;拉出电线长度计,其用于测量上述电线被上述顶端部拉出机构拉出的长度;以及电线长度异常判定机构,其在利用上述供给电线长度计测量到的各电线长度彼此之间产生规定以上的差的情况下、或利用上述供给电线长度计测量到的各电线长度与利用上述拉出电线长度计测量出的长度之间产生规定以上的差的情况下判断为异常。上述各电线长度计是上述电线供给机构中的用于驱动单独输送各电线的供给辊的电动机的旋转计,一边使该电动机处于自由旋转状态并利用上述顶端部拉出机构拉出电线,一边测量上述各电线的拉出长度。
在以下说明中,将利用切断装置230切断后在电线束侧剩余的电线称作残留电线或者初级侧电线,将从电线束切断后的前部的电线称作切断电线或者次级侧电线(参照图1)。另外,对于电线供给装置100的电线供给方向,将电线的长度方向称作X方向,将X方向的前侧(+侧)称作顶侧,将后侧(-X侧)称作尾侧。另外,将与X方向正交且用于输送次级侧电线的方向称作Y方向,将Y方向的基侧(-侧)称作反排出侧,将前侧(+侧)称作排出侧。
在为了制造下一个绞合式电缆产品而开始将初级侧电线输送至电线供给装置100的初始状态下,电线供给装置100、切断装置230、尾端部线夹装置240以及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在从两个电线束送出的电线被输送的方向(X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以串联的方式按顺序排列。将该初始状态下的电线供给装置100等的Y方向位置称作电线供给位置Y0(也称作原点)。另外,将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的初始状态下的X方向位置称作初始位置X0。
电线供给装置100能够从电线供给位置Y0向-Y方向移动。顶端部剥除装置200配置于从电线供给位置Y0向-Y方向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Y1(顶端部剥除位置),顶端部端子压接装置210配置于从顶端部剥除位置Y1进一步向-Y方向离开的位置(顶端部端子压接位置)Y2。
尾端部线夹装置240能够从电线供给位置Y0向+Y方向移动。尾端部剥除装置250配置于从电线供给位置Y0向+Y方向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Y3(尾端部剥除位置),尾端部端子压接装置260配置于从尾端部剥除位置Y3进一步向+Y方向离开的位置Y4(尾端部端子压接位置)。
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能够从原点位置X0向X方向移动。电线绞合装置1400配置于从尾端部端子压接位置Y4向+Y方向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Y5。尾端部旋转单元1400B被固定在XY方向上,但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能够在X方向上移动(详细内容之后叙述)。
接下来,对各装置进行说明。
电线供给装置100
参照图2,对电线供给装置进行说明。电线供给装置100基本上具有与日本专利5060657号的双线式压接电线制造装置相同的结构、作用。
电线供给装置100在电线输送方向上平行地排列并夹住从两个电线束分别送出的电线的顶端部,并且沿着电线输送方向送出这些电线。电线供给装置100具备送出并且把持电线的辊单元110。辊单元110具备左右的辊对120、分别驱动左右辊对120的电动机130、左右辊对支承板140以及用于安装上述部件的底板150。此外,由于上述辊在夹住电线的同时进行输送,因此也可称作进给器、线夹辊。
左右的辊支承板140以与电线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在底板150的左右侧。向前方延伸的两根上下臂141、14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各辊支承板140的上部。构成辊对120的上下的辊121、12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各臂141、142的前端。上下辊121、122之间的间隔能够通过利用缸148使各臂141、142旋转来改变。另外,也能够调整上下辊121、122之间的按压力、即作用于被两个辊把持的电线的覆盖表面的压力。具体而言,利用空气压管路147的电控压力调整阀149控制施加于缸148的空气压。辊、臂、缸的详细结构记载于日本专利5060657号的图12、图5、说明书0053~0067段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线夹持时与电线供给时利用辊120向电线施加比较高的按压力,在电线拉出时利用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施加比较低的按压力(避免辊打滑的程度)。由此,能够防止在电线拉出时电线覆盖表面上产生压痕等。空气压力的值能够根据电线的尺寸、材质来选择。
在左右辊对的上下的辊121、122的同一轴线上固定有齿轮,这些的齿轮分别啮合于上下的驱动齿轮125、126。上下的驱动齿轮125、126配置为彼此啮合。在固定于下驱动齿轮126的同一轴线上的带轮与固定于电动机130的输出轴的带轮之间卷绕有同步带133。利用这样的结构,在电动机130停止的状态下,电线在上下辊121、122的外周面之间被夹持并被夹住,当电动机130被驱动时,上下辊121、122借助上下驱动齿轮125、126向相反方向旋转,送出电线。在上下辊121、122的接触面的前方安装有供电线***的管嘴135。
电动机130是内置有编码器的伺服电动机。该电动机将利用编码器测量到的旋转角度信号反馈到控制部(半闭环控制),控制动作量以达到目标移动量。另外,还能够设为断开电磁制动器而伺服自如(サーボフリー)的状态仅使编码器发挥功能。换句话说,在不驱动电动机而在自由旋转状态下拉出电线的情况下,电动机的旋转轴进行旋转,因此能够利用编码器测量拉出量。由此,能够独立地分别送出两根电线,并且能够得知每根电线的送出长度。
各辊支承板140利用弹簧(未图示)对底板150向上方施力,上限高度设定为上下辊121、122之间的高度达到规定的电线供给高度。并且,各辊支承板140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底板15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使上下辊121、122的接触面的高度能够在端子压接时追随于压接而下降(降落机构)。由此,能够防止在端子压接时电线在中高部分弯曲或折叠。
底板150借助由滚珠丝杠、驱动滚珠丝杠的电动机、线性引导件以及滑动件等构成的移动机构151被支承为能够在工作台160上沿X方向移动。在剥除时、端子压接时,底板150在X方向上向前方移动,进行剥除作业、端子压接作业。
并且,工作台160借助由旋转臂、驱动旋转臂的电动机、线性引导件以及滑动件等构成的移动机构161被支承为能够在机台3上沿Y方向移动。由此,电线供给装置100能够移动到顶端部剥除位置Y1、顶端部端子压接位置Y2。
切断装置230、剥除装置200等
接下来,对切断装置、剥除装置等进行说明。切断装置230、顶端部剥除装置200、顶端部端子压接装置210、尾端部剥除装置250、尾端部端子压接装置260以及尾端部线夹装置240基本上具有与双线式压接电线制造装置(日本专利5060657号)的各装置相同的结构、作用。以下对其概要进行说明。
切断装置230具有用于切断并列的两根电线的两组切断刀具,同时切断两根电线。尾端部线夹装置240具有用于夹持并列的两根电线的尾侧端部的线夹部,能够从电线供给位置Y0向尾端部剥除位置Y3、尾端部端子压接位置Y4移动。顶端部剥除装置200以及尾端部剥除装置250具有用于对并列的两根电线进行剥除的两组刀具,同时对两根电线进行剥除。顶端部端子压接装置210以及尾端部端子压接装置260具备一组端子压接机,错开时间以一根为单位对两根电线进行端子压接处理。
顶端部拉出装置
接下来,参照图3对顶端部拉出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具备:线夹部1310,其用于把持从电线供给装置100(图1)送出的两根电线的前端;以及移动机构320,其用于使线夹部1310在Y方向上的原点位置Y0沿X方向移动。朝向+X方向移动的移动长度根据绞合式电缆产品的进行绞合式前的长度确定(例如约3.5m)。
线夹部1310具有利用分别把持两根电线W1、W2共计两组上下成对的线夹1311以及该线夹1311的开闭机构(后述)。线夹部1310安装在横长的支承板315的尾侧端。
移动机构320具备以沿着X方向延伸的方式铺设在固定基体(未图示)上的线性引导件321、卡合于该引导件321的两个滑动件322、同步带325以及用于驱动同步带325的电动机327等。线性引导件321的长度约为4m。在线性引导件321的两端附近配置有带轮329,在其中一个(顶端侧)带轮329的旋转轴连结有电动机327的旋转轴。在两个带轮之间卷绕有同步带325。同步带325在多个位置处利用按压辊331调节张力。电动机327是带编码器的伺服电动机。
用于支承线夹部1310的支承板315在背面安装有卡合于线性引导件321的滑动件322,并且该支承板315借助连结板317固定于同步带325。当电动机327被驱动时,同步带325在两个带轮329之间循环行进。通过酌情使电动机327的旋转方向反转,连结板317与同步带325一起沿着线性引导件321在两个带轮329之间沿X方向上的两个方向移动。固定板317的两个移动极限由传感器等检测。
借助连结板317的移动,线夹部1310也能够在Y方向上的原点位置Y0沿X方向移动。详细内容如图4所示,线夹部1310在X方向上的原点位置X0处,即从电线供给装置100的管嘴135的前端向+X方向离开规定距离(作为一例约160mm)的位置待机。并且,在线夹部1310向-X方向移动该距离并靠近电线供给装置100(线夹位置、X1),夹持被电线供给装置100夹持的电线的顶端部之后,线夹部1310向+X方向移动,将电线从电线供给装置100拉出。拉出距离在该例中能够是最大限度3500mm以内的任意距离。此外,由于在电动机327内置有编码器,因此根据电动机327的旋转轴的转速计算出线夹部1310的从线夹位置(X1)移动的移动距离(电线拉出长度)。
这里,使电线供给装置100的各电线供给电动机130伺服自如,当利用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拉出电线(向+X方向移动)时,拉出长度(线夹部1310的移动距离)能够存在利用电线供给装置100的各电动机130的编码器计算出的每根电线的值(L1、L2)、利用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的电动机327的编码器计算出的值(M)这三种。理想的情况是这些值相同,但有时因电线的打滑、电线的伸长的影响等而使得L1与L2的值不同,或者即便L1、L2的值相同但该值也与M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担心制造出的绞合式电缆的电特性发生不良状况。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判断出工序异常。具体而言,若L1与L2之差、M与L1之差、M与L2之差在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下则判断为没有问题,若在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则判断为工序异常,还能够进行装置的检查、调整等。
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的线夹部1310
接下来,参照图5、6对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的线夹部1310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的线夹部1310的特征在于具有线夹间隔(电线间距)变更机构1350。图5是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的线夹部1310的侧视图。图6是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的线夹部1310的俯视图。
该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的线夹部1310安装于图5的右下所示的移动台1371(对应于图3的支承板315)的尾侧端部。如图6所示,线夹部1310具有在Y方向上相对的一对线夹(反排出侧线夹1311、排出侧线夹1311′)。各线夹1311分别把持两根电线W1、W2的一者和另一者。各线夹1311分别独立地具有线夹开闭连接机构1313。另外,还具有改变两个线夹1311的Y方向上的轴芯距离K(基本对应于电线间距)的线夹间隔变更机构1350。
首先对线夹1311自身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线夹1311呈阔嘴状地开闭,上下相同且成对。这里对上侧线夹1311进行说明。线夹主体1324以及其根部的臂1325呈棒状并绕销1327转动。在线夹主体1324的前端借助销1323附设有爪1321。该爪1321在线夹关闭时被按压在线W的绝缘覆盖层的外表面。此时,爪1321自由地绕销1323转动,因此爪1321的X方向上的各部分均匀且与线W的覆盖层外表面平行地接触该线W的覆盖层外表面。由此,防止爪1321的边缘单侧接触线W的绝缘覆盖层的外表面而损伤绝缘覆盖层。
在臂1325的根部借助销1327连结有由连接件A1329(与臂1325一体)、连接件B1333、销1331、销1335构成的线夹开闭连接机构1313。销1335借助U型夹(クレビス)1334被线夹开闭缸1339的杆1338(图6)沿X方向驱动。并且,图5是线夹1311打开的状态,当销1335从该状态向顶侧(+X)移动时,线夹1311关闭并把持线W。此外,上述连接机构1313配置在框1330内。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5对线夹间隔变更机构1350进行说明。线夹间隔变更机构1350示出于图5的下部,使板1351在Y方向(图5的纸面前后方向)上移动,该板1351安装有线夹开闭连接机构1313的框1330以及线夹开闭缸1339。在该板1351的下表面安装有气动卡盘滑动件1353与线性引导滑动件1361。气动卡盘滑动件1353借助供给至气动卡盘主体1357的空气压力在气动卡盘导轨1355上沿Y方向被驱动。线性引导滑动件1361在线性引导导轨1363上滑动。此外,气动卡盘、线性引导件能够使用在售品。此外,同时使用气动卡盘与线性引导件这两者是为了使较长的线夹部1310在X方向上顺畅地移动。
线夹间隔变更机构1350在两根电线W1、W2用的各线夹1311分别设置有一个。线夹间隔变更机构1350如上所述那样在电线顶端部拉出后使两个线夹1311、1311′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分别移动5mm,将两根电线W1、W2的间距缩小到10mm。此外,移动的行程能够通过调节图6的靠右侧的截断部分所示的行程调节螺栓1347的、图的上侧的头的位置来改变。即,行程调节螺栓1347的头与其相对面之间的尺寸K1的一半是各线夹1311、1311′的移动尺寸。
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
接下来,参照图7~图9对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以及使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和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向X方向移动的移动工作台1401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以及移动工作台1401的结构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图7的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以及移动工作台1401的结构的俯视图。图9是从顶侧示出图7的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以及移动工作台1401的结构的主视图。
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从拉出装置1300(参照图1、3)接收图8的左上方所示的并列的两根电线W1、W2的顶部,沿着附图中的假想线的箭头向排出(+Y)侧搬运,之后搬运到顶侧,移交至在附图下部假想线所示的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
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具备以下各主要部分:线夹部1610,其用于把持电线;旋转工作台1615,其用于使该线夹部1610旋转180°;滚珠丝杠1625、滑动件1622、导轨1621,它们用于沿Y方向驱动、引导该旋转工作台1615以及线夹部1610;X移动台1640,其安装有滚珠丝杠1625、导轨1621并向X方向移动;滚珠丝杠1647、螺纹驱动(ネジ駆動)电动机1650、导轨1661、导轨1662,它们用于沿X方向驱动、引导X移动台1640;以及移动工作台1401,其安装有各部分并根据产品电线长度向X方向大幅度移动。
线夹部1610具备用于把持两根电线W1、W2的一对线夹1611和用于开闭该一对线夹1611的气动卡盘1613。卡盘1613安装于以X方向的水平轴线作为中心而旋转的旋转工作台1615的臂1614。借助该旋转工作台1615,线夹1611在夹持被拉出装置1300(参照图1、3)夹持的电线W之后以X方向水平轴线作为中心向下旋转180°(也参照图9)。
如图7浅显地示出那样,旋转工作台1615固定于向上立起的支台1617的尾侧。支台1617的底面安装在线性引导滑动件1622上。滑动件1622沿着在Y方向上延伸的导轨1621滑动。另外,支台1617也连接于螺母保持器1626。螺母保持器1626内置有与滚珠丝杠1625啮合的滚珠螺母,当利用电动机1627(也示出于图8的上端部)使滚珠丝杠1625旋转时,螺母保持器1626以及支台1617、旋转工作台1615、线夹部1610沿着导轨1621在Y方向上移动。
如图8所示,沿着上述Y方向延伸的导轨1621以及滚珠丝杠1625安装在沿着Y方向延伸的X移动台1640上。如图7所示,在该X移动台1640的下表面固定有线性引导滑动件1642与螺母保持器1644。如图8所示,线性引导滑动件1642沿着在X方向上延伸的两根并列的导轨1661、1662滑动。螺母保持器1644以及X移动台1640被沿着X方向延伸的滚珠丝杠1647驱动而滑动。在该滚珠丝杠1647的顶侧端部连接有螺纹驱动电动机1650。
利用上述Y方向的滚珠丝杠1625、导轨1621在Y方向上驱动、引导线夹部1610。由此,将从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参照图1、3)接收的两根电线W1、W2搬运至与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的旋转轴线相同的Y方向位置。之后,X方向的滚珠丝杠1647、导轨1661、导轨1662向X方向顶侧驱动、引导线夹部1610,将两根电线W1、W2搬运到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的线夹部1410。
移动工作台1401
接下来,对移动工作台1401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移动工作台1401是XY面(水平面)大范围扩展的大致长方形的板。该移动工作台1401也示出于图7、图9的最下部附近。该移动工作台1401用于安装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以及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被下述的工作台驱动装置驱动,根据产品电线长度在X方向上大幅移动。
参照图10,对用于安装顶端部移交装置以及顶端部旋转单元的移动工作台1401的移动机构进行说明。图10的(A)是工作台移动机构的侧视图,图10的(B)是主视图。如上所述,移动工作台1401能够随着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参照图1、3)在X方向上移动。
在图10的(B)的下部所示的台650上,与顶端部拉出装置的线性引导件321平行地(沿X方向)铺设有两列线性引导件651。在工作台1401的背面安装有沿着上述线性引导件651滑动的滑动件652。利用该线性引导件651引导工作台1401在X方向上前进。
在移动工作台1401之下垂下有带连接部667。该带连接部667固定于移动工作台1401驱动用的同步带659,随着该同步带659的驱动,带连接部667与移动工作台1401在X方向上被驱动。如图10的(A)所示,在同步带659的两端部分别配置有带轮655、带轮656。顶侧的带轮655借助带658由电动机657驱动为进行正反转。使两个带轮655之间在X方向的双方向上移动。工作台1401的两个移动极限由传感器等检测。此外,随着工作台1401的移动,下述缓冲带660也在X方向上行进。
在同步带659的外周以卷绕的方式配设有树脂制的缓冲带660。在移动工作台1401的X方向两端的下表面固定有缓冲带660的两端。缓冲带660在同步带659的外侧由四个带轮663支承为旋转自如。
如图8的(B)所示,缓冲带660的Y方向的宽度与移动工作台1401的宽度大致相等。如图1或者图18所示,该树脂制的缓冲带660在移动工作台1401的尾侧向被处理、搬运的电线的下侧扩展。在电线从电线供给位置移至绞合位置期间,电线的中间部在带660之上被搬运,因此能够避免电线受损或勾挂于其他构件、部件。
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
接下来,对尾端部移交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在尾端部端子压接位置(Y4)从尾端部线夹装置240接收次级侧电线的尾侧端部并搬运到绞合位置(Y5),传送至尾端部旋转单元1400B。在该例中,能够使用应用了线夹部和使线夹部移动的旋转臂的机构。
图11是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的从排出侧观察时的侧视图,主要示出线夹的上下机构。图12是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的从顶侧观察时的主视图,主要示出线夹的线夹间隔变更机构(电线间距变更机构)。图13是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的俯视图。
该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从图11、图1所示的尾端部线夹装置240(在电线尾端部的剥除、端子压接时把持电线的尾侧端部)接收电线W的尾侧端部,缩小电线间距(20mm→10mm),之后传送到电线绞合装置1400的尾端部旋转单元1400B的线夹1410。
该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主要具备以下各部分(列举从简图12的下部朝向上部配置的顺序):位置固定线夹1749,其用于把持反排出侧电线W1;位置可动线夹1799,其用于把持排出侧电线W2,在改变两根电线W1、W2的轴中心间距离(电线间距)时向反排出侧移动;电线间距变更缸1770,其用于使上述位置可动线夹1799在Y方向上移动;线夹上下缸1720,其用于使两个线夹1749、1799上下移动;悬挂棒1711、旋转机构1701,它们悬挂两个线夹1749、1799及其电线间距可变机构、上下机构整体并在水平面(XY面)旋转(参照图1)。此外,图12所示的附图标记1706是用于防止电线勾挂的外罩。
如图12(主视图)的最下部、图13(俯视图)的最上部所示,位置固定线夹1749用于把持反排出侧电线W1,由在Y方向上相对的一对爪构成。如图11所示,线夹1749的上部连接于气动卡盘1740的臂1747。通过向气动卡盘1740供给空气压力而借助臂1747开闭线夹1749。位置固定线夹1749的气动卡盘1740被固定于图13所示的上下台1731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详细内容如后所述,还与悬挂棒1711一起旋转)。
如图12(主视图)的最下部、图13(俯视图)的上部所示,位置可动线夹1799用于把持排出侧电线W2,由在Y方向上相对的一对爪构成。如图11所示,位置可动线夹1799的上部向顶侧的斜上方向弯曲并延伸,其末梢连接于气动卡盘1790的臂1797。通过向气动卡盘1790供给空气压力而借助臂1797开闭线夹1799。位置固定线夹1799的气动卡盘1790被固定于图13所示的移动板1781,在Y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移动(详细内容如后所述,还与悬挂棒1711一起旋转)。
接下来,对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中的线夹上下机构进行说明。该线夹上下机构在使两个线夹1749、1799上下移动而从尾端部线夹装置240的线夹拆下电线时和使电线落入尾端部旋转单元1400B的线夹部1410时工作。
如图11所示,线夹上下缸1720的缸主体1721被固定于悬挂棒1711的下部。活塞杆1723在该缸主体1721之上伸出。在缸主体1721的顶侧侧方以及上侧存在有上下滑动件1725。该上下滑动件1725被活塞杆1723上下驱动,并且借助缸主体1721内的线性引导件被上下引导。上下滑动件1725是L字状的部件,具有沿着缸主体1725的侧面被上下引导的根部1727和从该根部1727的上端呈直角弯折并沿着缸主体1725的上表面的末梢部1729。在末梢部1729的下表面连接有活塞杆1723。这样的带滑动件的气缸能够使用在售品。
在上下滑动件1725的末梢部1729的上表面固定有上下台1731的缸连接部1733。如图13所示,上下台1731是平面形状为反Z型的台。在上下台1731的、上述缸连接部1733的排出侧形成有上下板连接部1735。在上下板连接部1735的尾侧以向尾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延长部1737。在该延长部1737的末梢形成有向排出侧延伸的气动卡盘连接部1739。如上所述,在气动卡盘连接部1739固定有开闭反排出侧的位置固定线夹1749的气动卡盘1740。
接下来,对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的电线间距变更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前述的上下台1731的上下板连接部1735的下表面以向下方垂下的方式固定有上下板1761。在该上下板1761的下部1763的尾侧(参照图13)以悬挂的形态固定有如下所述那样使位置可动线夹1799的位置在Y方向移动的电线间距变更缸1770的主体1771。
如图12所示,电线间距变更缸1770具有上述的主体1771、活塞杆1773,呈L字状的水平滑动件1775。该缸1770是与上述的上下缸1720相同的在售品。在水平滑动件1775的上部1777的上表面固定有水平移动板1781。如图13所示,在该水平移动板1781的尾侧固定有位置可动线夹1799的开闭气动卡盘1790。该开闭气动卡盘1790能够借助上述电线间距变更缸1770向图13中利用双点划线示出的反排出侧的位置(电线间距缩小的位置)移动10mm。
这样,排出侧的线夹1799能够移位到图13、图12所示的电线间距较宽(20mm)的状态和两图中利用假想线(双点划线)示出的电线间距较窄(10mm)的状态。在从尾端部线夹装置240接收带有端子的电线尾部时,以电线间距较宽的状态接收,之后缩小电线间距,以该状态将电线的尾侧端部传送到尾端部旋转单元1400B的线夹部1410。由此,能够缩小进行电线绞合时的两根电线W1、W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绞合端部处的电线的扩张角度(Y字的另一个角度)。其结果,具有能够减小作用于电线的力、变形并且能够降低电线损伤的危险性的效果。
绞合装置1400
接下来,对绞合装置140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绞合装置1400具备用于把持并旋转切断后的电线(次级侧电线)的顶部的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以及把持并旋转该电线的尾部的尾端部旋转单元1400B。两个单元在Y方向上的绞合位置Y5上相对地配置。此外,虽固定有尾端部旋转单元1400B(在X方向、Y方向上不动),但如图8所示,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与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一并配置在能够在X方向上移动的工作台1401上。两个旋转单元1400A、1400B的电线把持机构、旋转机构共用。
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
对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进行说明。图14是从排出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时的侧视图,且是电线绞合作业开始前的状态。图15是从排出侧观察图14的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时的侧视图,且是电线绞合作业结束后的状态。施力缸1510的气动配管***也示意性地示出。图16是从下观察图14的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时的仰视图。图14同样是电线绞合作业开始前的状态。图17是从尾侧观察图14的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时的主视图。
该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包括以下主要部分:用于把持所要绞合的电线的顶部的线夹部1410(带开闭缸1447等的开闭机构,也一并称作顶端部线夹);线夹旋转电动机1450等线夹旋转机构;施力缸1510、移动台1455等一边对线夹施力一边使线夹移动的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限位器1463、其移动缸1462等线松弛机构1460。
如图14、图15所示,上述顶端部线夹、线夹旋转机构以及一边对线夹施力一边使线夹移动的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还有线松弛机构1460配设为从连接于前述的工作台1401的基体1470垂下的形式。这是为了在对电线进行绞合后松开线夹使产品落下时,尽量消除勾挂掉落到滑槽(排出托盘)的产品那样的部位。
线夹部1410及其开闭机构
首先,对线夹部1410及其开闭机构进行说明。
线夹部1410用于把持并旋转两根电线W1、W2,且具有对两根电线W1、W2进行绞合的线夹片1411。线夹片1411如图17所示那样彼此相对且成对,彼此接近(关闭)来把持两根电线W1、W2,彼此分离(打开)来松开电线。线夹片1411具有靠根部1414的一侧较宽、顶端侧较窄的直角三角形状的主体1413。采用这样的线夹片1411的形状的原因在于,即便施加较强的夹持力,线夹片1411也不会变形而能够牢固地把持电线。在线夹片1411的顶端侧的相对部形成有锥度1415,以避免将电线W装入线夹片1411之间时发生勾挂。
如图16所示,线夹的开闭机构包括由连结于线夹片1411的根部的连接件421、422等构成的连接机构、容纳该连接机构的开闭连接件壳体1420、驱动连接机构的轴体1427、将该轴体1427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轴承1435、该轴承1435的保持器1430、使该保持器1430在X方向上移动的线夹开闭缸1447、接头1443等。此外,附图标记1408是电线的振动阻挡件(详细内容后述)。
线夹旋转机构
接下来,对线夹旋转机构进行说明。线夹片1411、使该线夹片1411开闭的开闭连接件壳体1420与轴体1427形成为一体,借助电动机1450被旋转驱动。电动机1450与轴体1427之间由联轴器1449连接。这些旋转的构件的旋转中心轴线位于两根电线W1、W2的大致正中央。开闭连接件壳体1420配置为大幅偏离旋转中心而成为不平衡重块,用于抵消该不平衡的平衡物1429在轴体前端部配置于以与开闭连接件壳体1420将旋转轴线隔在中间的方式与开闭连接件壳体1420相对的位置。
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
接下来,对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该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主要包括用于悬挂线夹装置1410、其旋转电动机1450的移动台1455以及用于对该移动台1455向顶侧施力(拉动)的施力缸1510。
在移动台1455的上表面安装有沿X方向排列的线性引导滑动件1476。该线性引导滑动件1476以及移动台1455在基体1470的下表面沿着在X方向上延伸的线性引导导轨1475而在X方向上移动。此外,还与导轨1475平行地设置有导轨1474(参照图16)。如图15所示,该移动台1455的前进极限(尾侧极限)通过固定在连接于基体1470的尾侧端部的L字型的撑杆1473的前端上的减震器1406与移动台1455的尾侧端抵接而限定。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移动台1455的后退极限(顶侧极限)通过固定于移动台1455的顶侧端的减震器1459与限位器1463(能够移动,后述)抵接而限定。
如图15的实线以及虚线所示,移动台1455的施力缸1510以向X方向延伸的方式悬挂安装在基体1470的下表面。杆1511从施力缸1510向尾侧延伸。杆1511的前端(尾侧端)连接于移动台1455上面的安装部1456。
施力缸1510在该例中为气压缸。如图15所示,在缸1510的靠近杆侧的空间连接有杆侧管路513,在靠杆相反侧的空间连接有活塞侧管路514。各管路经由开闭切换阀517、518连接于气压源519。在杆侧管路513还设置有压力调整阀516。
该压力调整阀516用于调整施加于活塞512的靠杆侧部分的压力,在为规定压力以上时从杆侧管路513抽出空气,在为规定压力以下时使空气进入杆侧管路513。由此,将施加于活塞1512的靠杆侧的面的空气压力控制为大致恒定,将杆1511的拉力即绞合过程中施加于电线的张力控制为大致恒定。并且,与随着电线的绞合进行而电线的长度变短配合地、施力缸1510的杆1511向尾侧被送出(实际上是杆1511借助绞合电线被拉出)。
线松弛机构1460
接下来,对由限位器1463、限位器移动缸1462等构成的线松弛机构1460进行说明。如图14、图15所示,该限位器移动缸1462固定于从基体1470垂下的板1468的靠排出侧的面。该限位器移动缸1462的杆1461能够向尾侧送出。在该杆1461的前端连接有限位器1463。另外,在限位器1463的上下设置有向顶侧延伸的限位器引导杆1465。该引导杆1465沿限位器移动缸1462的上下的引导孔(未图示)被引导。
对线松弛机构与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14的电线绞合开始前的状态下,限位器1463位于尾侧极限。此时,施力缸1510向杆侧施加空气压,对杆1511施加拉入方向的力。然后,移动台1455因限位器1463与减震器1459抵接而位于待机位置(电线松弛位置)。此外,此时,施力缸1510虽处于靠近杆拉入极限的状态,但只要是用于使电线松弛的尺寸(在该例中为30mm)还能够进一步拉入。
从该待机状态,利用线夹部1410把持从前述的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传送来的电线顶部。但是,此时施加于活塞杆1511的力F与减震器1459从限位器1463承受的力F′相互平衡,该力F没有施加于线夹部1410、电线W。进而,在线夹开始旋转之前驱动限位器移动缸1462,使限位器1463向顶侧移动30mm(参照图15)。于是,移动台1455、线夹部1410被施力缸1510拉动而向顶侧移动,使电线W松弛并向电线W施加张力。
这里,利用旋转电动机1450使线夹部1410旋转。于是,两根电线W被绞合,逐渐缩短。被该缩短的电线W拉动,施力缸1510的杆1511向电线W付与大致恒定的拉力并继续向尾侧被拉出。此外,在该例中,使用行程为250mm的施力缸1510。图15是活塞杆1511被送出后的状态。此外,如下所述,施力缸1510还没有达到送出极限,还剩下充裕的行程。
接下来,对绞合结束后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两个旋转单元1400A、1400B的线夹部1410旋转规定次数后,施力缸1510进一步送出杆1511,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向尾侧移动约50mm,电线略微松弛。之后,两个单元的线夹部1410在线夹1411转动为垂直方向后打开线夹1411,送出电线。由于电线以紧张的状态被绞合,因此若保持该状态打开线夹1411,则存在电线弹起而没有容纳于排出托盘1800的可能。因此,在使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移动并缓和电线的张力之后仅利用电线的自重使电线落下到排出托盘1800。
在该例的装置中,施力缸1510的行程250mm大体如下使用。在绞合开始时的松开电线时最大30mm。与绞合过程中电线变短相匹配地施加张力并送出的长度最大170mm(根据产品长度的不同而改变)。在绞合后松开电线(绞合式电缆)时最大50mm。
电线振动阻挡机构
接下来,对该电线绞合装置中的电线振动阻挡机构进行说明。
电线振动阻挡件机构在其装置中设置有以下三处电线振动阻挡构件:尾侧电线振动阻挡件1403、X方向中央部电线振动阻挡件1404(后述)以及顶侧电线振动阻挡件1408,该顶侧电线振动阻挡件1408设置为在拉紧的电线的大致正上方向前述的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图15、图17)的线夹部1410的尾侧和上方朝Y方向延伸的形态(图17)。抑制旋转的电线向上方振动,防止线夹部1410振动。另外,能够获得更整齐的电线的绞合形态。
图18是用于示出尾侧电线振动阻挡件1403以及X方向中央部电线振动阻挡件1404的、从顶侧向尾侧观察电线绞合装置时的图。在该图的左上示出尾侧旋转单元1400B及其线夹部1410。另一方面,在该图的右下示出顶侧旋转单元1400A的一部分、即尾侧的减震器1406、用于安装该减震器1406的撑杆1473。利用双点划线描绘连接两个旋转单元的中心的线(电线旋转中心线)。
如图18所示,尾侧电线振动阻挡件1403设置为向尾端部旋转单元1400B(图1)的线夹部1410的顶侧和上方在电线旋转中心线的大致正上方在Y方向上延伸的形态。同样地,如图18所示,中央部电线振动阻挡件1404设置为在被绞合的电线的X方向(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上方向电线旋转中心线的大致正上方的Y方向以及排出侧斜上方延伸的形态。上述电线振动阻挡件1403、1404的作用效果如上所述。
在图18的下部还示出产品排出托盘1800。另外,前述的树脂制缓冲带660也示出于排出托盘1800的反排出侧。
绞合式电缆制造工序
接下来,参照图19~图21对利用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制造绞合式电缆的工序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19的(A)是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的线夹1310接收(把持)由电线供给装置100供给且压接有端子的并列的两根电线W1、W2的顶部后的状态。两根电线中的反排出侧电线W1被线夹部1310的反排出侧线夹1311把持,排出侧电线W2被排出侧线夹1311′把持。此时,两根电线W1、W2的中心间距离(间距)为20mm。认为该间距20mm从电线供给装置100、剥除装置200的构造方面的制约来看难以进一步缩小。
接下来,如图19的(B)所示,将拉出装置1300的线夹部1310向顶侧拉出规定的长度(长度大致对应于产品的长度),同时以前述的方法测量电线的长度。接下来,如图19的(B′)所示,驱动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的线夹间隔变更机构1350(气动卡盘),使两个线夹1311、1311′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分别移动5mm,将两根电线W1、W2的间距缩小为10mm。此外,由于以此方式使两根电线W1、W2均衡地移动,因此两根电线的姿态相同(不会发生仅某根电线倾斜的情况)。因此,能够使施加于两根电线的负荷、尾侧的切断、剥除等工序的环境均匀。
并且,如图19的(C)所示,在利用尾端部线夹装置240夹住被拉出后的电线之后,利用切断装置230切断电线。由此,被拉出的电线(次级侧电线)的尾侧端部移至尾端部线夹装置240。在大致相同的时刻,被拉出的电线的顶侧端部从拉出装置1300的线夹部1310被传送至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的线夹部1610。此时,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的线夹部1610在比拉出装置1300的线夹部1310靠内侧(靠近尾端部)的位置夹持电线。
之后,如图19的(D)所示,安装有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的X移动台1640向尾侧略微移动,两个线夹之间的电线松弛。由此,在进行尾侧的处理(剥除、端子压接)时,尾端部容易向电线轴向以及与电线轴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在此期间,尾端部线夹装置240移动到尾端部剥除位置,利用剥除装置250对尾侧端部进行剥除。
并且,如图20的(E)所示,尾端部线夹装置240移动到尾端部端子压接位置,利用端子压接装置260压接端子。在大致相同的时刻,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的线夹部1610向下旋转180°。接下来,如图20的(F)所示,X移动台1640向顶侧移动,以使得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易于从尾端部线夹装置240接过尾侧端部。由此,使电线W1、W2松弛,使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的线夹1749、1799易于夹住电线。进而,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接收电线的尾侧端部,各线夹1749、1799夹住电线端部(尾端部线夹装置240的线夹部的略靠顶侧部分)。
接下来,如图20的(F′)所示,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的排出侧线夹1799向反排出侧移动10mm,将两根电线W1、W2的间距缩小到10mm。此外,在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的电线间距变更机构中仅使一个线夹1799移动是为了使机构更加简化、轻型。在该图18的(F′)的工序中,两根电线W1、W2的姿态的均等性基本不会产生问题。
之后,如图21的(G)所示,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以及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同时移动到绞合位置。进而,电线的尾侧端部从尾端部移交装置1700的线夹1749、1799被转交至尾端部旋转单元1400B的线夹部1410。另外,电线的顶侧端部从顶端部移交装置1600的线夹部1610被转交至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的线夹部1410。此外,各旋转单元1400的各线夹部1410在比各交接装置的线夹部靠外侧(靠近电线的端部)的位置夹持电线。
在图21的(G)的状态(旋转单元接收电线时)下,施力缸1510的杆1511处于从拉入极限略微送出的状态。并且,使搭载有线夹装置1410、其开闭缸1447、旋转电动机1450等的移动台1455处于向顶侧拉动的状态。此时,移动台1455借助减震器1459抵接并停止于顶侧极限限位器1463。在该图21的(G)的状态下,在两个旋转单元1400A、1400B之间使电线松弛。
之后,如图21的(H)所示,驱动限位器移动缸1462使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A的移动台1455的限位器1463向顶侧移动30mm。由此,能够拉入顶端部线夹的施力缸1510。其结果,施力缸1510向顶侧拉动顶端部线夹部1410,使电线松弛。
使该电线松弛后,开始两个单元1400A、1400B的旋转。进而,如图21的(I)所示,使线夹部1410以适当选择的速度、转速旋转,对两根电线进行绞合。在进行绞合时,一边利用施力缸1510对电线施加规定的张力一边将活塞杆1511送出绞合所带来的收缩量。在两个单元1400A、1400B的电动机以规定的转速旋转结束后,施力缸1510进一步送出杆1511(在该例中为50㎜),使电线略微松弛。之后,打开两个单元的线夹部1410,绞合后的电线不会弹起而是排出到排出托盘1800上。
这样,由于两根电线的长度的精度较高,并且一边对电线付与适当的张力一边进行绞合,因此绞合的间距大致均匀,能够制造电线之间的间隙较小的绞合式电缆。
参照图22的流程图对上述的各工序的概要进行说明。
首先,在S1中,利用电线供给装置供给电线,之后在S2中,利用拉出装置夹持电线的顶端部并拉出规定的距离。之后,在S3中,切断电线。在切断后,留在电线束侧的电线(初级侧电线)被电线供给装置夹持,在该状态下在S4中对顶端部进行剥除,在S5中压接端子。另一方面,在被切断后的电线(次级侧电线)的尾端部在S6中被剥除,之后在S7中压接端子。之后,尾端部以及顶端部分别被交接至旋转单元,利用该单元对电线进行绞合。在绞合后,制造出的绞合式电缆在S9中被排出。
在S5中压接端子后的初级侧电线如附图的虚线所示那样在下一个周期中利用电线供给装置供给,经过S2的拉出、S3的切断,作为次级侧电线进行处理。
这样,在切断电线之后,初级侧电线的端处理作业与次级侧电线的端处理作业彼此独立,并且,这些作业与电线绞合作业彼此完全独立,因此能够并行地进行这些作业。具体而言,能够在将次级侧电线的顶端部从顶端部拉出装置交接至顶端部移交装置机构后与电线绞合装置无关地进行使顶端部拉出装置返回到初始位置等电线端处理作业。特别是,绞合作业是比较需要时间的作业,因此在绞合作业中,能够预先准备下一次所用的电线。因此,能够缩短装置整体的生产节拍时间。
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使用在两端压接有端子的电线的绞合式电缆,但也能够制造两端被软钎焊后的电线、一端被软钎焊而另一端的端部压接有端子的电线、或者基于它们的组合的绞合式电缆。在该情况下,在图1的装置中代替设置端子压接机而设置软钎焊装置。
此外,还能够单独仅使用本发明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1的电线绞合装置1400。在该情况下,准备预先进行端部处理后的电线,以手工等将两根电线的各端部夹持于各旋转单元400A,400B的线夹410并进行绞合作业。在该情况下,与上述的说明相同,即便进行绞合也能够预先以适当的张力夹持电线。
另外,本发明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1在不进行电线绞合作业的情况下能够作为制造两根端处理电线的装置使用。在该情况下,若使用前述的电线供给装置100与顶端部拉出装置1300测量电线的长度,能够制造长度精度高的两根端处理电线。
附图标记的说明
W1、W2:电线;1: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3:机台;100:电线供给装置;110:辊单元;120:左右的辊对;121、122:辊;125、126:驱动齿轮;130:电线供给电动机;133:同步带;135:管嘴;140:左右辊对支承板;141、142:上下臂;147:空气压管路;148:缸;149:电控压力调整阀;150:底板;151:移动机构;160:工作台;161:移动机构;200:顶端部剥除装置;210:顶端部端子压接装置;230:切断装置;240:尾端部线夹装置;250:尾端部剥除装置;260:尾端部端子压接装置;315:支承板;317:连结板;320:移动机构;321:线性引导件;322:滑动件;325:同步带;327:电动机;329:带轮;331:按压辊;421、422:连接件;513:杆侧管路;514:活塞侧管路;516:压力调整阀;517、518:开闭切换阀;519:气压源;659:同步带;655、656:带轮;657:电动机;658:带;660:缓冲带;662:带端部;663:带轮;667:带连接部;1300:顶端部拉出装置;1310:线夹部;1311:线夹;1313:线夹开闭连接机构;1321:爪;1323:销;1324:线夹主体;1325:臂;1327:销;1329:连接件A;1330:框;1331:销;1333:连接件B;1334:U型夹;1335:销;1338:杆;1339:线夹开闭缸;1347:行程调整螺栓;1350:线夹间隔变更机构;1351:板;1353:气动卡盘滑动件;1355:气动卡盘导轨;1357:气动卡盘主体;1361:线性引导滑动件;1363:线性引导导轨;1371:移动台;1400:电线绞合装置;1400A:顶端部旋转单元;1400B:尾端部旋转单元;1401:工作台;1403:尾侧电线振动阻挡件;1404:X方向中央部电线振动阻挡件;1406:减震器;1408:顶侧电线振动阻挡件;1410:线夹部;1411:线夹片;1413:主体;1414:根部;1415:锥度;1420:开闭连接件壳体;1427:轴体;1429:平衡物;1430:保持器;1435:轴承;1443:接头;1447:线夹开闭缸;1449:联轴器;1450:线夹旋转电动机;1455:移动台;1456:安装部;1459:减震器;1460:线松弛机构;1461:杆;1462:限位器移动缸;1463:限位器;1465:限位器引导杆;1468:板;1470:基体;1473:撑杆;1474、1475:线性引导导轨;1476:线性引导滑动件;1510:施力缸;1511:杆;1512:活塞;1600:顶端部移交装置;1610:线夹部;1611:线夹;1613:气动卡盘;1614:臂;1615:旋转工作台;1617:支台;1621:导轨;1622:滑动件;1625:滚珠丝杠;1626:螺母保持器;1627:电动机;1640:X移动台;1642:线性引导滑动件;1644:螺母保持器;1647:滚珠丝杠;1650:螺纹驱动电动机;1651:线性引导件;1652:滑动件;1661、1662:导轨;1700:尾端部移交装置;1706:外罩;1701:旋转机构;1711:悬挂棒;1720:线夹上下缸;1721:缸主体;1723:活塞杆;1725:上下滑动件;1727:根部;1729:末梢部;1731:上下台;1733:缸连接部;1735:上下板连接部;1737:延长部;1739:气动卡盘连接部;1740:气动卡盘;1747:臂;1749:位置固定线夹;1761:上下板:1763:下部;1770:电线间距变更缸;1771:主体;1773:活塞杆;1775:水平滑动件;1777:上部;1781:移动板;1790:气动卡盘;1797:臂;1799:位置可动线夹;1800:排出托盘。

Claims (20)

1.一种电线绞合装置,具备:
顶端部线夹,其用于把持并列的多根电线的一端部;
尾端部线夹,其用于把持该多根电线的另一端部;
线夹旋转机构,其用于使上述顶端部线夹和/或上述尾端部线夹旋转;以及
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其用于调整上述顶端部线夹与上述尾端部线夹彼此之间的间隔即线夹间隔以及施加于上述多根电线的张力,
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具备:
移动台,其用于安装上述顶端部线夹或者上述尾端部线夹;
施力机构,其用于对该移动台向上述线夹间隔扩大的方向施力,并且随着上述电线的绞合的进行允许上述线夹向上述线夹间隔缩小的方向移动;
限位器,其用于限定上述移动台的、上述线夹间隔扩大的方向上的行程终端;以及
限位器移动致动器,其用于改变该限位器的位置,
在开始对上述电线进行绞制时,使上述限位器向上述线夹间隔扩大的方向移动,而使上述电线松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绞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施力机构具有压力调整阀,该压力调整阀通过调整气缸以及施加于该气缸的流体压力来调整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绞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线的绞合结束后,使上述气缸向上述线夹间隔缩小的方向移动,使绞合后的上述电线松弛,之后打开上述线夹。
4.一种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具备:
电线供给机构,其用于供给并列的多根电线;
顶端部剥除机构,其用于对该电线的顶部的覆盖层进行剥除;
顶端处理机构,其用于对剥除后的顶部实施处理;
顶端部拉出机构,其用于拉出进行处理后的上述顶部;
电线切断机构,其用于将上述电线切断为任意长度;
尾端部剥除机构,其用于对切断后的上述电线的尾部的覆盖层进行剥除;
尾端处理机构,其用于对进行剥除后的尾部实施处理;
电线绞合装置,其具有对两端经过处理的上述并列的多根电线进行绞合的下述部分:顶端部线夹,其用于把持上述多根电线的顶部;尾端部线夹,其用于把持该多根电线的尾部;旋转机构,其用于使上述顶端部线夹和/或上述尾端部线夹旋转;以及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其用于调整上述顶端部线夹与上述尾端部线夹彼此之间的间隔以及施加于上述多根电线的张力;
顶端部传送机构,其用于从上述顶端部拉出机构接收上述多根电线的顶部并传送至上述电线绞合装置的上述顶端部线夹;以及
尾端部传送机构,其用于将上述多根电线的尾部传送至上述电线绞合装置的上述尾端部线夹,
其特征在于,
设有在使上述电线传送至上述电线绞合装置之前使上述并列的多根电线彼此之间的间隔即电线间距缩小的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缩小上述电线间距的机构设于上述顶端部拉出机构和上述尾端部传送机构、或上述顶端部传送机构和上述尾端部传送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于上述顶端部拉出机构的用于缩小上述电线间距的机构通过使两根电线均匀地靠近来缩小上述电线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尾端部传送机构包含:
用于分别把持两根电线的两组线夹;
用于使该线夹中的一者移动从而缩小上述电线间距的机构;以及
使上述两组线夹上下移动的机构。
8.一种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线供给机构,其用于供给并列的多根电线;
顶端部剥除机构,其用于对该电线的顶部的覆盖层进行剥除;
顶端处理机构,其用于对剥除后的顶部实施处理;
顶端部拉出机构,其用于拉出进行处理后的上述顶部;
电线切断机构,其用于将上述电线切断为任意长度;
尾端部剥除机构,其用于对切断后的上述电线的尾部的覆盖层进行剥除;
尾端处理机构,其用于对进行剥除后的尾部实施处理;
电线绞合装置,其具有对两端经过处理的上述并列的多根电线进行绞合的下述部分:顶端部线夹,其用于把持上述多根电线的顶部;尾端部线夹,其用于把持该多根电线的尾部;旋转机构,其用于使上述顶端部线夹和/或上述尾端部线夹旋转;以及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其用于调整上述顶端部线夹与上述尾端部线夹彼此之间的间隔以及施加于上述多根电线的张力;
顶端部传送机构,其用于从上述顶端部拉出机构接收上述多根电线的顶部并传送至上述电线绞合装置的上述顶端部线夹;以及
尾端部传送机构,其用于将上述多根电线的尾部传送至上述电线绞合装置的上述尾端部线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供给电线长度计,其设于上述电线供给机构且用于测量上述多根电线中的每根电线被供给的距离;
拉出电线长度计,其用于测量上述电线被上述顶端部拉出机构拉出的长度;以及
电线长度异常判定机构,其在利用上述供给电线长度计测量到的各电线长度彼此之间产生规定以上的差的情况下、或利用上述供给电线长度计测量到的各电线长度与利用上述拉出电线长度计测量出的长度之间产生规定以上的差的情况下判断为异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电线长度计是上述电线供给机构中的用于驱动单独输送各电线的供给辊的电动机的旋转计,
一边使该电动机处于自由旋转状态并利用上述顶端部拉出机构拉出电线,一边测量上述各电线的拉出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具有:辊,其设于上述电线供给机构,用于夹持并输送上述多根电线中的每一根电线;以及用于控制该辊按压上述电线的按压力的机构,
在输送上述电线时,利用上述辊的驱动使上述按压力比较高,
在使上述辊处于自由旋转状态并利用上述顶端部拉出机构拉出上述电线时,在该辊不与电线之间发生打滑的范围内使上述按压力比较低。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移动工作台,其使上述顶端部传送机构在电线长度方向上移动;以及
安装于该移动工作台且用于使上述顶端部传送机构的电线线夹在与上述电线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移动的机构,
在上述移动工作台的尾侧具有树脂制的缓冲带,该树脂制的缓冲带向被处理、搬运的电线的下侧扩展,并且与上述移动工作台一起在上述电线长度方向上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移动工作台,其使上述顶端部传送机构以及上述顶端部线夹在电线长度方向上移动;以及
安装于该移动工作台且用于使上述顶端部传送机构的电线线夹在与上述电线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移动的机构。
14.一种电线绞合装置,具备:
顶端部线夹,其用于把持并列的多根电线的一端部;
尾端部线夹,其用于把持该多根电线的另一端部;
旋转机构,其用于使上述顶端部线夹和/或上述尾端部线夹旋转;以及
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其用于调整上述顶端部线夹与上述尾端部线夹彼此之间的间隔以及施加于上述多根电线的张力,
其特征在于,
该电线绞合装置设有用于阻止绞合中的上述电线振动的振动阻挡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线绞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振动阻挡件设在上述顶端部线夹的附近以及上述尾端部线夹的附近以及两个线夹之间的位置。
16.一种电线绞合装置,具备:
顶端部线夹,其用于把持并列的多根电线的一端部;
尾端部线夹,其用于把持该多根电线的另一端部;
旋转机构,其用于使上述顶端部线夹和/或上述尾端部线夹旋转;
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其用于调整上述顶端部线夹与上述尾端部线夹彼此之间的间隔以及施加于上述多根电线的张力;以及
排出托盘,其在电线绞合后载置上述顶端部线夹以及上述尾端部线夹松开而落下的绞合后的电线,
其特征在于,
上述顶端部线夹和/或上述尾端部线夹、该线夹的上述旋转机构以及用于一边对该线夹施力一边使线夹移动的上述线夹间隔、张力调整机构配设为从配置在上述排出托盘的上方的工作台悬挂的方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14或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绞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夹旋转机构具有用于把持上述电线的端部的线夹片,
该线夹片具有根部一侧宽阔且顶端侧窄的直角三角形状的主体。
18.一种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14、16或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绞合装置。
19.一种绞合式电缆制造方法,
利用顶端部线夹夹持多根电线的一端部即顶端部,
利用尾端部线夹夹持该多根电线的另一端部即尾端部,
一边调整上述顶端部线夹与上述尾端部线夹彼此之间的间隔以及施加于上述电线的张力,一边使上述顶端部线夹和/或上述尾端部线夹旋转,
对多根电线进行绞合而制造绞合电线,
其特征在于,
在该绞合式电缆制造方法中使用权利要求1、14、16或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绞合装置。
20.一种绞合电线制造方法,包含:
供给电线的工序;
对供给的电线的顶部的覆盖层进行剥除的顶端部剥除工序;
对剥除后的顶部实施端处理的顶端处理工序;
将进行了顶部的端处理后的电线切断为任意长度的电线切断工序;
对切断后的电线的尾部的覆盖层进行剥除的尾端部剥除工序;
对剥除后的尾部实施端处理的尾端处理工序;以及
对两端实施了端处理后的多根电线进行绞合的绞合工序,
其特征在于,
在该绞合电线制造方法中使用权利要求4、8、11、12或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
CN201410240067.2A 2013-06-03 2014-05-30 电线绞合装置及方法、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42178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7153A JP5400981B1 (ja) 2013-06-03 2013-06-03 電線撚り合わせ装置、撚り合わせ電線製造装置、撚り合わせ電線製造方法
JP2013-117153 2013-06-03
JP2014-102202 2014-05-16
JP2014102202A JP6282929B2 (ja) 2014-05-16 2014-05-16 電線撚り合わせ装置、ツイストケーブル製造装置、電線撚り合わせ方法、及びツイストケーブル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7823A CN104217823A (zh) 2014-12-17
CN104217823B true CN104217823B (zh) 2016-08-24

Family

ID=52099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0067.2A Active CN104217823B (zh) 2013-06-03 2014-05-30 电线绞合装置及方法、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178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1890B (zh) * 2015-04-29 2017-11-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线材固定治具
JP6689037B2 (ja) * 2015-06-22 2020-04-28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電線ツイスト装置
EP3163586B1 (de) * 2015-10-28 2018-07-04 Schleuniger Holding AG Verdrillvorrichtung für elektrische leitungen
WO2017119175A1 (ja) * 2016-01-07 2017-07-13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電線処理装置
JP6356730B2 (ja) * 2016-06-06 2018-07-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CN106782912B (zh) * 2016-12-24 2018-04-17 安徽长江精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中心式绞线机的张力检测控制装置
JP6475765B2 (ja) 2017-01-17 2019-02-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線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線製造方法
CN106848801B (zh) * 2017-03-10 2023-04-14 鹤壁海昌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双绞线加工设备
WO2019092681A1 (en) * 2017-11-13 2019-05-16 Curti Costruzioni Meccaniche S.P.A.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an end portion of a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
CN108154974B (zh) * 2018-01-30 2019-04-16 重庆市天宇电线电缆制造有限公司 电缆绞线装置
JP6916137B2 (ja) * 2018-03-26 2021-08-11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電線ツイスト装置およびツイスト電線の製造方法
JP7150052B2 (ja) * 2018-04-25 2022-10-07 シュロニガー アーゲー 撚り装置、および導線束の撚り長さを決定または検査する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装された方法、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およびそのためのアップグレードキット
CN108657807A (zh) * 2018-05-31 2018-10-16 鹤壁海昌专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后端中转机构
CN114566847A (zh) * 2018-06-28 2022-05-31 日本自动机械株式会社 端子压接机、伺服压力机、端子压接电线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9903932B (zh) * 2019-01-24 2020-05-01 深圳市新杰斯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扭线机
CN109936035A (zh) * 2019-04-23 2019-06-25 中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冲压式压线钳
CN113809608B (zh) * 2021-11-02 2023-12-01 安徽蓝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线束及其生产方法
CN114005608B (zh) * 2021-11-02 2023-11-24 安徽蓝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产长度相异的电源线束的设备
CN114204376B (zh) * 2021-12-02 2024-01-23 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通讯网关设备连接网线连接器镀金针脚排列切割设备
CN114289637A (zh) * 2022-01-12 2022-04-08 天长市富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贴合电源线生产工艺实现改变定位姿态的夹持工装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7657B2 (ja) * 2003-11-18 2009-06-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電線製造装置
JP2009129729A (ja) * 2007-11-26 2009-06-11 Toyota Motor Corp ツイスト線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12028199A (ja) * 2010-07-26 2012-02-09 Yazaki Corp 電線対撚り用バックテンション機構とそれを用いた対撚り線の製造方法
CN202307349U (zh) * 2011-10-29 2012-07-04 中山市国铨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绞线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7657B2 (ja) * 2003-11-18 2009-06-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電線製造装置
JP2009129729A (ja) * 2007-11-26 2009-06-11 Toyota Motor Corp ツイスト線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12028199A (ja) * 2010-07-26 2012-02-09 Yazaki Corp 電線対撚り用バックテンション機構とそれを用いた対撚り線の製造方法
CN202307349U (zh) * 2011-10-29 2012-07-04 中山市国铨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绞线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7823A (zh) 2014-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7823B (zh) 电线绞合装置及方法、绞合式电缆制造装置及方法
JP6282929B2 (ja) 電線撚り合わせ装置、ツイストケーブル製造装置、電線撚り合わせ方法、及びツイストケーブル製造方法
KR101975072B1 (ko) 트위스팅 장치
JP5400981B1 (ja) 電線撚り合わせ装置、撚り合わせ電線製造装置、撚り合わせ電線製造方法
EP1515403B1 (de) Kabelbearbeitungseinrichtung
CN101251566B (zh) 手机电池内部参数自动检测机
CN104795231A (zh) 一种全自动网络变压器绕线机
CN105229754B (zh) 双绞线的绑带缠绕方法和绑带缠绕装置
JP6014403B2 (ja) ワイヤ端部を加工ユニットに送り出す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4566848B (zh) 电线包覆层剥离装置、端子压接电线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6257600B (zh) 电线绞合装置
JP2017518619A (ja) ワイヤクランプを有する端子圧着機
CN107919228B (zh) 一种方便夹持的变压器骨架的绕线机
WO2013064916A1 (en) Wire positioning device
KR101964040B1 (ko) 브러시 홀더의 연속 자동화 제조 시스템
CN105846275A (zh) 端子压接装置
JP6282956B2 (ja) ツイストケーブル製造装置及びツイストケーブル製造方法
CN108233148A (zh) 多种端子供给装置、方法及复式压接装置
CN102992083A (zh) 胶带缠绕机
CN201259833Y (zh) 自动上下料的整理专机
US5931203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twisted, prepared lines and a device for executing the process
CN110422086A (zh) 一种接触网吊弦自动化预配生产线
US20170338011A1 (en) Conductor twis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ading a twisting head
CN211679783U (zh) 一种汽车线束的自动剥头切断装置
CN111710521A (zh) 一种全自动网络变压器理线机及理线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