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5008B - 重心重建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重心重建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5008B
CN104205008B CN201280071379.4A CN201280071379A CN104205008B CN 104205008 B CN104205008 B CN 104205008B CN 201280071379 A CN201280071379 A CN 201280071379A CN 104205008 B CN104205008 B CN 1042050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vity
acceleration
ascent
terminal
atti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13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5008A (zh
Inventor
邓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05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5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0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ingle or a set of motion sensors for pointer control or gesture input obtained by sensing movements of the portable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重心重建的方法,包括步骤有:获取通信终端的磁感系数;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姿态角系数;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姿态角系数;将所述第二姿态角系数与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进行差值运算,得出所述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姿态角系数;根据所述第三姿态角系数和所述磁感系数,换算出所述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信终端。借此,本发明能够让重力感应去适应用户不同的姿势习惯,以满足用户在各种姿势下正常使用重力感应,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重心重建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心重建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iPhone等通信终端中设置了重力感应功能,其能够感应重心指向,并且重心指向都是垂直向下的。简单说,用户本来把通信终端拿在手里是竖着的,若将通信终端旋转90度,那么通信终端根据垂直向下的重心指向,自动将显示界面相应旋转90度,极具人性化。现有技术只能通过开关重力感应或者是否旋转界面进行界面控制,但不能改变重心指向。由于人的下意识中重心指向是等于躯干指向,因此使用者的姿势改变将会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现有的重力感应功能。例如用户在侧卧时,主观的重心指向应该为客观世界的水平方向,而目前的通信终端仍旧以垂直向下作为重心指向,若此时开启了重力感应,导致用户在侧卧状态下:1)浏览网页时,屏幕显示的界面总是与视线成旋转90度角显示,即使用户把通信终端顺势旋转,但旋转完毕后,***会根据重力感应再次旋转界面;2)进行重力感应游戏时,例如赛车类,一开始游戏时,用户就会发现赛车疯狂地向右转,用户必须让屏幕与自己成90度角,才能让赛车笔直向前。由于现有通信终端的重力感应不能根据用户姿势改变重心指向,因此无法满足用户在各种姿势下正常使用重力感应。
综上可知,现有通信终端的重力感应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心重建的方法及通信终端,其能够让重力感应去适应用户不同的姿势习惯,以满足用户在各种姿势下正常使用重力感应,提高了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心重建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获取通信终端的磁感系数;
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姿态角系数;
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
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姿态角系数;
将所述第二姿态角系数与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进行差值运算,得出所述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姿态角系数;
根据所述第三姿态角系数和所述磁感系数,换算出所述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重心重建的方法,所述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用户第一触发指令,显示重心修改设置界面;
根据所述重心修改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修改设置指令,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重心重建的方法,所述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用户第二触发指令,显示重心恢复设置界面;
根据所述重心恢复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恢复设置指令,将所述默认姿态角系数恢复为原始姿态角系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重心重建的方法,所述获取通信终端的磁感系数的步骤由电子罗盘模块实现;
所述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姿态角系数的步骤由电子罗盘模块实现;
所述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姿态角系数的步骤由电子罗盘模块实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信终端,包括有: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通信终端的磁感系数;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姿态角系数;
第一设置单元,用于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姿态角系数;
第一差值运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姿态角系数与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进行差值运算,得出所述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姿态角系数;
换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姿态角系数和所述磁感系数,换算出所述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第一设置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一显示子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第一触发指令,显示重心修改设置界面;
第一设置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重心修改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修改设置指令,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第一设置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二显示子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第二触发指令,显示重心恢复设置界面;
第二设置子单元,根据所述重心恢复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恢复设置指令,将所述默认姿态角系数恢复为原始姿态角系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第二获取单元和第三获取单元由电子罗盘模块实现。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重心重建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
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
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
将所述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与所述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进行差值运算,得出所述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重心重建的方法,所述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步骤包括:
根据用户第一触发指令,显示重心修改设置界面;
根据所述重心修改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修改设置指令,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重心重建的方法,所述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用户第二触发指令,显示重心恢复设置界面;
根据所述重心恢复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恢复设置指令,将所述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恢复为原始重力加速度系数。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通信终端,包括有: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
第二设置单元,用于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
第二差值运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与所述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进行差值运算,得出所述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第二设置单元包括:
第三显示子单元,根据用户第一触发指令,显示重心修改设置界面;
第三设置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重心修改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修改设置指令,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通信终端,所述第二设置单元包括:
第四显示子单元,根据用户第二触发指令,显示重心恢复设置界面;
第四设置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重心恢复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恢复设置指令,将所述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恢复为原始重力加速度系数。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重心重建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预设至少一种终端姿态模式;
根据用户第一触发指令,显示终端姿态模式选择界面;
根据所述终端姿态模式选择界面接收到的用户选择指令,将终端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与所述终端姿态模式对应的重力加速度系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重心重建的方法,所述终端姿态模式包括:倾侧模式、躺仰模式、俯卧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重心重建的方法,所述将终端默认重力加速度***设置为与所述终端姿态模式对应的重力加速度系数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用户第二触发指令,显示终端姿态模式恢复界面;
根据所述终端姿态模式恢复界面接收到的用户恢复指令,将终端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恢复为原始重力加速度系数。
本发明在用户以侧卧等某种姿势下操作通信终端时,预先将通信终端在所述姿势下的第一终端姿势修改设置为默认终端姿势,并获取用户后期操作时的第二终端姿势,计算出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通过修改重力加速度系数来改变重心指向,确保重力感应的重心指向与用户主观的重心指向一致。具体的是,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姿态角系数,并将第一姿态角系数设置为默认姿态角系数,再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姿态角系数,将第二姿态角系数与第一姿态角系数进行差值运算得出第三姿态角系数;根据第三姿态角系数和磁感系数,换算出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或者,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并将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再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将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与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进行差值运算,得出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通过修改重力加速系数而达到显示适应用户姿势的方法,优于通过直接改变显示的方法,其根本原因是,修改重力加速系数不会影响***或应用的原来的显示策略,不会产生显示异常的情况。借此,本发明能够让重力感应能够适应用户不同的姿势习惯,从而满足用户在各种姿势下正常使用重力感应,用户始终能够通过重力感应功能进行重力游戏、网页浏览等,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通信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设置单元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3是姿态角系数中俯仰角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姿态角系数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电子罗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通信终端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重心重建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重心设置过程的优选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重心设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通信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第二设置单元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重心重建的方法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重心设置过程的优选流程图;以及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重心重建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通信终端的结构,所述通信终端100可以是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平板电脑等,且所述通信终端100包括有第一获取单元10、第二获取单元20、第一设置单元30、第三获取单元40、第一差值运算单元50以及换算单元60,其中:
第一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通信终端100的磁感系数,所述第一获取单元10可以由电子罗盘模块实现。
第二获取单元20,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姿态角系数(H`,P`,R`),所述第二获取单元20可以由电子罗盘模块实现,其中H`代表航向系数,P`代表俯仰系数,R`代表横滚系数。例如,用户需要以侧卧等某种姿势下操作通信终端100时,此时通信终端100与该姿势相适应的终端姿势便称为第一终端姿势。
第一设置单元30,用于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第一姿态角系数(H`,P`,R`),即将第一终端姿势作为参照点,而不再以原始姿态角系数作为默认姿态角系数,所述原始姿态角系数优选为(0,0,0)。重心指向修改后进行应用,通信终端100实际应用的重力加速度系数不等于通过重力加速度传感器而直接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系数,而是为通过换算后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系数。
第三获取单元40,用于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姿态角系数(H,P,R),所述第三获取单元40可以由电子罗盘模块实现。所述第二终端姿势是指用户修改默认姿态角系数后,用户后期操作通信终端100时的终端姿势,该第二终端姿势显然可以根据用户的控制而任意改变。
第一差值运算单元50,用于将第二姿态角系数(H,P,R)与第一姿态角系数(H`,P`,R`)进行差值运算,得出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姿态角系数(H-H`,P-P`,R-R`)。
换算单元60,用于根据第三姿态角系数(H-H`,P-P`,R-R`)和第一获取单元10获取的磁感系数,可以换算出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再根据新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得到适应于第一终端姿势下的重力感应。
本发明通过修改重力加速度系数来改变重心指向,确保重力感应的重心指向与用户主观的重心指向一致,以便让重力感应能够适应用户不同的姿势习惯,因此用户可以在各种姿势下,均能够正常通过重力感应功能进行重力游戏、网页浏览等。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设置单元的优选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设置单元30可以包括:
第一显示子单元31,用于根据用户第一触发指令,显示重心修改设置界面。
第一设置子单元32,用于根据重心修改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修改设置指令,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第一姿态角系数。当用户改变使用姿势时,可以通过通信终端100的***主界面的托盘或者导航栏等入口进入重心修改设置界面进行设置,就可即时修改通信终端100的重心指向,从而使得此时重力感应功能适应当前的姿势。
第二显示子单元33,用于根据用户第二触发指令,显示重心恢复设置界面。需指出的是,所述重心恢复设置界面和重心修改设置界面可以在某一界面同时显示。
第二设置子单元34,根据重心恢复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恢复设置指令,将默认姿态角系数恢复为原始姿态角系数,所述原始姿态角系数优选为(0,0,0)。当用户以正常姿势操作通信终端100时,便可将默认姿态角系数恢复为原始姿态角系数。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获取单元10、第二获取单元20和第三获取单元40由电子罗盘模块实现。电子罗盘是一种重要的导航工具,能实时提供移动物体的航向和姿态,并可向***反馈三个系数:HPR(Heading,Pitch,&Roll;航向,俯仰,&横滚)。在电子罗盘中若X轴指向与地磁北极指向相同;若Y轴指向为水平方向上与地磁北极指向成顺时针90度,那么:航向,即水平方向上物体自身x轴指向与X轴的顺时针夹角;仰俯,即垂直方向上物体自身x轴指向与X轴的顺时针夹角;横滚,即垂直方向上物体自身y轴指向与Y轴的顺时针夹角。任意一姿态角的改变不会影响到另外两个姿态角的大小,如图3所示,p1为姿态角A状态下的仰俯角,p2为姿态角B下的仰俯角。可看出,p2相对于p1(即p1为默认的仰俯角为0状态)的仰俯角为p`=p2-p1。如图4所示,同理可得,对于任意姿态角A(h,p,r),以另一个姿态角B(h`,p`,r`)为参照时的姿态角为(h-h`,p-p`,r-r`)。
图5是电子罗盘的结构示意图,传统的电子罗盘与重力感应都使用重力加速传感器。所不同的是,重力感应直接使用重力加速系数。而电子罗盘需根据重力加速系数与磁感系数进行一系列换算后实现电子罗盘功能。电子罗盘通过磁阻传感器获取磁感系数,通过重力加速度传感器来获取重力加速度系数(X,Y,Z),A/D转换器将磁感系数和重力加速度系数进行A/D转换后发给处理器,由处理器计算生成姿态角系数(H,P,R)。而当已知电子罗盘的姿态角系数及磁感系数时,可反推重力加速系数,也就可得到重力感应的具体属性,即此时的重心指向。据此可知,若想改变重心指向,那么需修改在各种姿势下的重力加速系数。例如,默认状态下重力加速度系数为(0,0,9),姿态角系数为(0,0,0),在侧卧时,通信终端的重力加速系数为(0,9,0),姿态角系数为(0,90,0)。那么若要重力感应适应在侧卧状态,则需让重力加速度系数从(0,9,0)改变为(0,0,9)。即当姿态角系数为(0,90,0)的状态下告诉应用此时的姿态角系数为(0,0,0)。再通过流程算法的反推,将重力加速系数改变为(0,0,9)。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通信终端的优选结构示意图,其通过对电子罗盘模块的改造实现。当用户在第一终端姿态的第一姿态角系数(H`,P`,R`)时进行记录,则将第一姿态角系数(H`,P`,R`)设置为默认姿态角系数,而代替原始姿态角系数(0,0,0)。当用户旋转通信终端100到第二终端姿态,电子罗盘模块通过所获取的重力加速度系数(X,Y,Z)和磁感系数,运算获得通信终端100此时的第二终端姿态的第二姿态角系数(H,P,R),将第二姿态角系数(H,P,R)与第一姿态角系数(H`,P`,R`)进行差值运算,得出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姿态角系数(H-H`,P-P`,R-R`),再通过算法反推,可得到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系数(X`,Y`,Z`),***再根据第三重力加速系数(X`,Y`,Z`)得到适应于此前的第一终端姿态下的重力感应,从而达到改变重心指向的效果。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重心重建的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可通过如图1或者图6所示的通信终端100实现,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S701,获取通信终端100的磁感系数,本步骤可由电子罗盘模块实现。
步骤S702,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姿态角系数(H`,P`,R`),本步骤可由电子罗盘模块实现。用户需要以侧卧等某种姿势下操作通信终端100时,此时通信终端100与该姿势相适应的终端姿势便称为第一终端姿势。
步骤S703,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第一姿态角系数(H`,P`,R`)。而不再以原始姿态角系数(0,0,0)作为默认姿态角系数。
步骤S704,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姿态角系数(H,P,R),本步骤可由电子罗盘模块实现。
步骤S705,将第二姿态角系数(H,P,R)与第一姿态角系数(H`,P`,R`)进行差值运算,得出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姿态角系数(H-H`,P-P`,R-R`)。
步骤S706,根据第三姿态角系数(H-H`,P-P`,R-R`)和磁感系数,换算出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再根据新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得到适应于第一终端姿势下的重力感应。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重心设置过程的优选流程图,其可通过如图2所示的第一设置单元30实现,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S801,根据用户第一触发指令,显示重心修改设置界面。
步骤S802,根据重心修改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修改设置指令,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第一姿态角系数。
步骤S803,根据用户第二触发指令,显示重心恢复设置界面。
步骤S804,根据重心恢复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恢复设置指令,将默认姿态角系数恢复为原始姿态角系数。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重心设置的原理示意图,当用户需修改重心指向时:a)确定通信终端100的方向位置;b)进入重心修改设置界面,点击重心设置;c)***记录此时通信终端100的姿态角系数(α,β,γ)作为默认姿态角系数;d)若从没有进行修改或者重置记录参数,则记录参数为(0,0,0)。当用户需恢复原始的重心指向时:a)进入重心修改设置界面,点击重心恢复;b)***将默认姿态角系数恢复为(0,0,0)。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通信终端的结构,所述通信终端200可以是手机、PDA、平板电脑等,且所述通信终端200包括有第四获取单元210、第二设置单元220、第五获取单元230以及第二差值运算单元240,其中:
第四获取单元210,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所述第四获取单元210可由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实现。例如,用户需要以侧卧等某种姿势下操作通信终端200时,此时通信终端200与该姿势相适应的终端姿势便称为第一终端姿势。
第二设置单元220,用于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即将第一终端姿势作为参照点,而不再以原始重力加速度系数作为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所述原始重力加速度系数优选为(0,0,9)。重心指向修改后进行应用,通信终端200实际应用中的重力加速度系数不等于通过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直接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系数,而是为通过换算后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系数。
第五获取单元230,用于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所述第五获取单元230可由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实现。所述第二终端姿势是指用户修改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后,用户后期操作通信终端200时的终端姿势,该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显然可以根据用户的控制而任意改变。
第二差值运算单元240,用于将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与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进行差值运算,得出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再根据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得到适应于第一终端姿势下的重力感应。
本实施例中直接获取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并设置为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将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与所获取的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进行差值运算,获得适应第一终端姿态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其相对于第一实施例通过姿态角系数和磁感系数换算得到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的方案而言更为简便。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第二设置单元的优选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设置单元220进一步包括:
第三显示子单元221,根据用户第一触发指令,显示重心修改设置界面。
第三设置子单元222,用于根据重心修改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修改设置指令,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当用户改变使用姿势时,可以通过通信终端200的***主界面的托盘或者导航栏等入口进入重心修改设置界面进行设置,就可即时修改通信终端200的重心指向,从而使得此时重力感应功能适应当前的姿势。
第四显示子单元223,根据用户第二触发指令,显示重心恢复设置界面。需指出的是,所述重心恢复设置界面和重心修改设置界面可以在某一界面同时显示。
第四设置子单元224,用于根据重心恢复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恢复设置指令,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恢复为原始重力加速度系数。所述原始重力加速度系数优选为(0,0,9)。当用户以正常姿势操作通信终端200时,便可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恢复为原始重力加速度系数。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重心重建的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可通过如图10所示的通信终端200实现,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S121,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本步骤可由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实现。
步骤S122,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
步骤S123,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本步骤可由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实现。
步骤S124,将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与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进行差值运算,得出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再根据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得到适应于第一终端姿势下的重力感应。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重心设置过程的优选流程图,其可通过如图11所示的第二设置单元220实现,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S131,根据用户第一触发指令,显示重心修改设置界面。
步骤S132,根据重心修改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修改设置指令,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
步骤S133,根据用户第二触发指令,显示重心恢复设置界面。
步骤S134,根据重心恢复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恢复设置指令,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恢复为原始重力加速度系数。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重心重建的方法流程图,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S141,预设至少一种终端姿态模式。所述终端姿态模式包括倾侧模式、躺仰模式、俯卧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S142,根据用户第一触发指令,显示终端姿态模式选择界面。
步骤S143,根据所述终端姿态模式选择界面接收到的用户选择指令,将终端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与所述终端姿态模式对应的重力加速度系数。优选的是,本步骤之后还包括:根据用户第二触发指令,显示终端姿态模式恢复界面;根据所述终端姿态模式恢复界面接收到的用户恢复指令,将终端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恢复为原始重力加速度系数。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用户以侧卧等某种姿势下操作通信终端时,预先将通信终端在所述姿势下的第一终端姿势修改设置为默认终端姿势,并获取用户后期操作时的第二终端姿势,计算出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通过修改重力加速度系数来改变重心指向,确保重力感应的重心指向与用户主观的重心指向一致。具体的是,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姿态角系数,并将第一姿态角系数设置为默认姿态角系数,再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姿态角系数,将第二姿态角系数与第一姿态角系数进行差值运算得出第三姿态角系数;根据第三姿态角系数和磁感系数,换算出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或者,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并将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再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将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与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进行差值运算,得出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通过修改重力加速系数而达到显示适应用户姿势的方法,优于通过直接改变显示的方法,其根本原因是,修改重力加速系数不会影响***或应用的原来的显示策略,不会产生显示异常的情况。借此,本发明能够让重力感应能够适应用户不同的姿势习惯,从而满足用户在各种姿势下正常使用重力感应,用户始终能够通过重力感应功能进行重力游戏、网页浏览等,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重心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获取通信终端的磁感系数;
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姿态角系数;
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
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姿态角系数;
将所述第二姿态角系数与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进行差值运算,得出所述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姿态角系数;
根据所述第三姿态角系数和所述磁感系数,换算出所述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心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用户第一触发指令,显示重心修改设置界面;
根据所述重心修改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修改设置指令,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心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用户第二触发指令,显示重心恢复设置界面;
根据所述重心恢复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恢复设置指令,将所述默认姿态角系数恢复为原始姿态角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重心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通信终端的磁感系数的步骤由电子罗盘模块实现;
所述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姿态角系数的步骤由电子罗盘模块实现;
所述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姿态角系数的步骤由电子罗盘模块实现。
5.一种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通信终端的磁感系数;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姿态角系数;
第一设置单元,用于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姿态角系数;
第一差值运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姿态角系数与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进行差值运算,得出所述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姿态角系数;
换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姿态角系数和所述磁感系数,换算出所述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置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一显示子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第一触发指令,显示重心修改设置界面;
第一设置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重心修改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修改设置指令,将默认姿态角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姿态角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置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二显示子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第二触发指令,显示重心恢复设置界面;
第二设置子单元,根据所述重心恢复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恢复设置指令,将所述默认姿态角系数恢复为原始姿态角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第二获取单元和第三获取单元由电子罗盘模块实现。
9.一种重心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
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
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
将所述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与所述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进行差值运算,得出所述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重心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步骤包括:
根据用户第一触发指令,显示重心修改设置界面;
根据所述重心修改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修改设置指令,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重心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用户第二触发指令,显示重心恢复设置界面;
根据所述重心恢复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恢复设置指令,将所述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恢复为原始重力加速度系数。
12.一种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
第二设置单元,用于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终端姿势的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
第二差值运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重力加速度系数与所述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进行差值运算,得出所述第二终端姿势相对于所述第一终端姿势的第三重力加速度系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置单元包括:
第三显示子单元,根据用户第一触发指令,显示重心修改设置界面;
第三设置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重心修改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修改设置指令,将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所述第一重力加速度系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置单元包括:
第四显示子单元,根据用户第二触发指令,显示重心恢复设置界面;
第四设置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重心恢复设置界面收到的用户恢复设置指令,将所述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恢复为原始重力加速度系数。
15.一种重心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预设至少一种终端姿态模式;
根据用户第一触发指令,显示终端姿态模式选择界面;
根据所述终端姿态模式选择界面接收到的用户选择指令,将终端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与所述终端姿态模式对应的重力加速度系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重心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姿态模式包括:
倾侧模式、躺仰模式、俯卧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重心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终端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设置为与所述终端姿态模式对应的重力加速度系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用户第二触发指令,显示终端姿态模式恢复界面;
根据所述终端姿态模式恢复界面接收到的用户恢复指令,将终端默认重力加速度系数恢复为原始重力加速度系数。
CN201280071379.4A 2012-03-30 2012-03-30 重心重建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050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73332 WO2013143127A1 (zh) 2012-03-30 2012-03-30 重心重建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5008A CN104205008A (zh) 2014-12-10
CN104205008B true CN104205008B (zh) 2017-05-17

Family

ID=49258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137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05008B (zh) 2012-03-30 2012-03-30 重心重建的方法及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05008B (zh)
WO (1) WO2013143127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02951A (ja) * 2007-11-26 2008-05-01 Olympus Corp 操作入力装置
CN101669084A (zh) * 2007-03-15 2010-03-10 诺基亚公司 用于姿态检测的装置、方法和***
CN101800816A (zh) * 2010-04-08 2010-08-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的横竖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2178815U (zh) * 2011-08-12 2012-03-28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情景模式的手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7533B2 (ja) * 2003-01-15 2006-10-25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姿勢角処理装置および姿勢角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9084A (zh) * 2007-03-15 2010-03-10 诺基亚公司 用于姿态检测的装置、方法和***
JP2008102951A (ja) * 2007-11-26 2008-05-01 Olympus Corp 操作入力装置
CN101800816A (zh) * 2010-04-08 2010-08-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触摸屏的横竖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2178815U (zh) * 2011-08-12 2012-03-28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情景模式的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43127A1 (zh) 2013-10-03
CN104205008A (zh)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0802B (zh) 使用指谷操作车辆内的用户界面的***和方法
JP579023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906671B (zh) 手势输入装置及手势输入方法
CN101001433B (zh) 向配备倾斜感应器的通信设备输入命令和/或字符的方法
CN103645844A (zh) 一种页面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0493018B (zh) 一种群聊创建方法和装置
CN108073334B (zh) 一种基于矢量运算的悬浮触控方法及装置
EP234141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
KR102057531B1 (ko) 제스처를 이용하여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모바일 기기들
CN107168539A (zh) 一种设备唤醒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1526192A5 (zh)
CN101930286A (zh) 操作控制装置、操作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CN109257488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DE202013100255U1 (de) Anzeigevorrichtung, Fernbedienungsvorrichtung sowie Bedienungsfunktion derselben
CN103885685B (zh) 页面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242780B (zh) 一种交互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445374A (zh) 移动终端及其交互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598143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唤醒方法
CN103200304A (zh) 一种移动终端智能光标控制***及方法
CN108905198A (zh) 一种虚拟对象跳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4641341B (zh) 一种手持设备和在手持设备上实现输入区位置调整的方法
CN105824534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277032A (zh) 一种视频清晰度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6598422A (zh) 基于指向型的操控、混合操控方法及操控***和电子设备
WO2014076803A1 (ja)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