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04875A - 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4875A
CN104204875A CN201380017184.6A CN201380017184A CN104204875A CN 104204875 A CN104204875 A CN 104204875A CN 201380017184 A CN201380017184 A CN 201380017184A CN 104204875 A CN104204875 A CN 104204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ping film
adhesive layer
tackifier
film
stri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71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04875B (zh
Inventor
张柱烈
李真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04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4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04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4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5/00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制造一种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25),是从作为第一剥离膜(2)/胶粘剂层(1)/第二剥离膜(3)的层叠物的胶粘剂片材(5)剥去第一剥离膜(2)、将露出的胶粘剂层(1)贴合在光学构件(20)上而制造。使用各剥离膜与胶粘剂层(1)之间的剥离力都大于0.02N/25mm且小于0.15N/25mm、并且差值小于0.01N/25mm的材料,在剥离点(P)处,使第一剥离膜(2)不弯曲地直行,将第二剥离膜(3)和胶粘剂层(1)不从胶粘剂层的相反侧施加推压力地沿与第一剥离膜(2)的直行方向不同的方向搬送,将第一剥离膜(2)剥离。

Description

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制造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从在胶粘剂层的两面设有剥离膜的胶粘剂片材剥去一方的剥离膜而将该胶粘剂层贴在光学构件上来制造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一般具备将偏振板、相位差膜等光学构件夹着胶粘剂层贴合在液晶单元上的构成。用于贴合在液晶单元上的光学构件一般被作为如下结构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生产,即,在与液晶单元的贴合面上形成胶粘剂层,再将其表面用剥离膜临时贴附而保护。
此种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多以如下的方法来制造,即,从在胶粘剂层的两面设有可以剥离的膜(剥离膜)的胶粘剂片材剥去一方的剥离膜,将该胶粘剂层贴附在光学构件上。即,胶粘剂片材在胶粘剂层的表面背面分别设有剥离膜,采用了作为一般的文具、工作用品使用的双面粘接胶带那样的结构,而一般的双面粘接胶带是胶粘剂层与剥离膜为1片∶1片相对应,然而胶粘剂片材则是在胶粘剂层的两面设有剥离膜,在这一点上不同。利用从该胶粘剂片材剥去一方的剥离膜、并将由此露出的胶粘剂面贴合在光学构件的表面的方法制造的设有胶粘剂层的光学构件、即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被以该状态保管或流通。此后,在即将向液晶单元上贴合之前剥去临时贴附而保护该胶粘剂面的剥离膜,将由此露出的胶粘剂面贴合在液晶单元上。而且,此处所说的胶粘剂有时也被称作压敏粘接剂,另外剥离膜有时也被称作隔膜或分离膜。
在贴附在胶粘剂片材的两面的剥离膜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相同的情况下,若意图将两方的剥离膜向外侧牵拉而剥去,则经常会有胶粘剂层的某个部分随着一方的剥离膜被剥下、胶粘剂层的其他部分随着另一方的剥离膜被剥下的情况。该现象也俗称为“泪别”,一旦发生泪别,就无法在光学构件中形成均匀的胶粘剂层。
所以,以往,作为胶粘剂片材,采用的是在胶粘剂层的两面分别贴合了相对于胶粘剂层而言显示出相对较小的剥离力的剥离膜(也称作“轻剥离膜”)和显示出相对较大的剥离力的剥离膜(也称作“重剥离膜”)的片材。剥离膜是通过在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之类的透明树脂的膜上涂布硅油之类的脱模剂而制造。此外,在市场上可以买到通过改变脱模剂的组成和/或处理方法而将相对于某一个胶粘剂层的剥离力设计为不同值的各种剥离膜。
以下举出对于为了在光学构件上形成胶粘剂层而使用在剥离膜上设有胶粘剂层的胶粘剂片材的方法进行公开的现有技术文献的例子。在日本特开2003-17724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用于在偏振板等光学构件(该文献中表述为“液晶显示器用构件”)上贴附胶粘剂层的胶粘剂片材(该文献中表述为“胶粘剂转印胶带”)。该文献中,提出了设为用粘合力不同的2层以上来构成胶粘剂层、并且将该胶粘剂层用2片剥离膜夹持的结构的方案。此外,还公开了使这2片剥离膜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具有差别、且两者的比处于一定范围的内容。
在日本特开2004-1064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过,在胶粘剂层的两面设有剥离膜的带有剥离膜的胶粘剂片材中,用聚烯烃系膜来构成剥离膜的至少一方,并且使得两面的剥离膜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的差为0.1N/25mm以上。在日本特开2004-196939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过,在同样地在胶粘剂层的两面设有剥离膜的带有剥离膜的胶粘剂片材中,在宽度方向两端设置1~50mm的没有胶粘剂层的部分,并且使得两面的剥离膜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的差为10mN/25mm以上,即为0.01N/25mm以上。另外,在日本特开2005-154689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过,在剥离膜的单面设有胶粘剂层的状态下制成卷轴状、并在该剥离膜的另一面接触胶粘剂层的带有剥离膜的胶粘剂片材中,将剥离膜的与胶粘剂层接触的两面的表面粗糙度都设为0.1μm以下,并且使得剥离膜两面的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的差为10mN/25mm以上、即0.01N/25mm以上。
此外,在国际公开第2010/038697号(专利文献5)中公开过,在胶粘剂层的一侧层叠轻剥离膜、在另一侧层叠重剥离膜的胶粘剂片材上,抵接搬送转向辊,在改变轻剥离膜的搬送方向和/或剥离后的胶粘剂层与重剥离膜的层叠物的搬送方向的同时,剥去轻剥离膜。
如上述专利文献4所示那样将剥离膜设为仅1片、并在其两面的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方面设置差别的方法由于根据胶粘剂的种类不同在剥离力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变更对作为对象的每种胶粘剂对剥离膜的两面实施的脱模处理,以提供与该胶粘剂相称的剥离力的方式进行设计。由此,由于将剥离膜设为仅1片的方法成本大幅度提高,因此在工业上无法采用,像专利文献1~3及5中公开的那样的在2片剥离膜之间夹持胶粘剂层、并使各个剥离膜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具有差别的方法成为主流。
基于此种情况,如前所述那样,在市场上可以买到通过改变脱模剂的组成和/或处理方法而将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设计为不同值的各种的剥离膜,从它们当中作为轻剥离膜及重剥离膜选择显示出适合于作为对象的胶粘剂层的剥离力的剥离膜,将它们贴附在胶粘剂层的两面,生产出胶粘剂片材。但是在该情况下,需要从多种剥离膜当中选择显示出适当的剥离力的轻剥离膜及重剥离膜,因此胶粘剂片材的设计管理变得烦杂,依然会使成本变高。
另一方面,当为了将轻剥离膜和重剥离膜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的差或两者的比设为一定范围而过度减小轻剥离膜的剥离力时,该轻剥离膜就会从胶粘剂层浮起,或在该轻剥离膜与胶粘剂层之间产生观察到伴随着局部的剥离出现的起皱、气泡的被称作隧道效应(tunneling)的不良。另外,当过度增大重剥离膜的剥离力时,重剥离膜就难以剥去,在从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剥去该重剥离膜而贴合在液晶单元上的阶段中引起重剥离膜的未剥离问题,在极端的情况下还会有导致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停止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等以采用在胶粘剂层的两面设有剥离膜的胶粘剂片材为基本,认为若将其中所用的2片剥离膜设为事实上相同的材料,不需要在两者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方面设置差别,则胶粘剂片材的设计管理就会变得容易,从而带来成本降低,从是不是不能在该状态下也不会引起所谓的泪别地从胶粘剂层剥去一方的剥离膜的观点出发,反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完成了本发明。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制造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方法,即,使用在胶粘剂层的两面设有剥离膜的胶粘剂片材,可以不依赖于各个剥离膜的剥离力地、并且不会引起所谓的泪别地、容易地将一方的剥离膜从胶粘剂层剥去,再将该剥离膜剥去后将露出的胶粘剂层贴合在光学构件上。
即,根据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方法,是经过从依次层叠有第一剥离膜、胶粘剂层及第二剥离膜的胶粘剂片材剥去第一剥离膜而使胶粘剂层露出的剥离工序、和将该剥离工序中露出的胶粘剂层贴合在光学构件上的贴合工序来制造依次层叠光学构件、胶粘剂层及第二剥离膜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方法,上述胶粘剂片材的第一剥离膜与胶粘剂层之间的剥离力、以及第二剥离膜与胶粘剂层之间的剥离力在以0.3m/分钟的剥离速度分别进行试验时,都处于大于0.02N/25mm、且小于0.15N/25mm的范围,并且两个剥离力之差小于0.01N/25mm,上述的剥离工序如下进行,即,在将第一剥离膜从胶粘剂层剥去的剥离点处,使第一剥离膜不弯曲地直行,对第二剥离膜不从与贴附有胶粘剂层的面的相反侧施加推压力地与胶粘剂层一起沿与第一剥离膜的直行方向不同的方向搬送,将第一剥离膜从胶粘剂层中剥离。
该方法中,构成胶粘剂片材的胶粘剂层既可以是普通的透明的胶粘剂层,也可以是含有光扩散剂的所谓的光扩散胶粘剂层。特别是,在将光扩散胶粘剂层的两面用剥离力没有什么差别的剥离膜夹持的情况下,当将各个剥离膜向外侧牵拉而意图剥去时,就容易引起所谓的泪别,然而若采用上述本发明的方法,则可以不引起泪别地将第一剥离膜从胶粘剂层剥去,因此即使在光学构件上贴合有光扩散胶粘剂层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地使用。另外,在这些方法中,贴合有胶粘剂层的光学构件的典型的例子是偏振板。
通过将利用这些方法制造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存在于其胶粘剂层上的第二剥离膜剥去,将由此露出的胶粘剂层贴合在液晶单元上,就可以制成液晶面板。
本发明的方法中,在对构成胶粘剂片材的第一剥离膜与胶粘剂层之间的剥离力、以及第二剥离膜与胶粘剂层之间的剥离力设为事实上没有差别的状态后,即设为第一剥离膜与第二剥离膜可以是事实上相同的膜的状态后,在将第一剥离膜从胶粘剂层剥去的剥离点处,使第一剥离膜不弯曲地直行,将第二剥离膜不从与贴附有胶粘剂层的面的相反侧施加推压力地沿与第一剥离膜的直行方向不同的方向搬送。
由此,就可以不太依赖于第一剥离膜及第二剥离膜各自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地将胶粘剂层从第一剥离膜自然地剥去,与第二剥离膜一起沿其搬送方向移送。由此,就难以产生在第一剥离膜上部分地残留胶粘剂层的所谓的泪别。如此所述,由于将胶粘剂层从第一剥离膜自然地剥去,因此不需要根据与胶粘剂层的关系来选择第一剥离膜及第二剥离膜的组合,从而使得胶粘剂片材的设计管理变得容易。此外,由于从第一剥离膜剥去、残留于第二剥离膜上的胶粘剂层是没有缺损等的良好的状态,因此通过将该露出的胶粘剂层在其后的贴合工序中贴合在光学构件上,就可以制造在胶粘剂层中没有缺陷的良好的品质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膜。
所以,根据该方法,可以降低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液晶面板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得到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前的各构件的层构成的剖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利用连续生产线制造胶粘剂片材时的装置的配置例的侧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利用连续生产线制造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时的装置的配置例的侧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剥离工序不满足本发明中规定的要件、从而容易引起泪别的几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后述的实施例中的测定剥离膜的剥离力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后述的实施例中的高速剥离试验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后述的实施例中的手剥离试验的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也适当地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利用示意性的剖面图来表示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前的各构件的层构成的图。
参照图1,本发明的方法中首先如同图(A)所示,准备依次层叠有第一剥离膜2、胶粘剂层1及第二剥离膜3的胶粘剂片材5。然后,从该胶粘剂片材5剥去第一剥离膜2,如同图(B)所示,制成作为第二剥离膜3与胶粘剂层1的层叠体的、露出了胶粘剂层1的贴合前胶粘剂片材10。另外地准备同图(C)中所示的光学构件20。此后,将同图(B)的贴合前胶粘剂片材10中露出的胶粘剂层1贴合在同图(C)的光学构件20上,如同图(D)中所示,制造出依次层叠有光学构件20、胶粘剂层1、以及第二剥离膜3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25。图1中,表示出光学构件20为在偏振膜15的两面贴合有透明保护膜16、17的偏振板的例子。除此以外,光学构件还可以是相位差膜等,一般而言对于具有光学特性、设有胶粘剂层的各种构件,都可以应用本发明的方法。
从图1的(A)中所示的胶粘剂片材5剥去第一剥离膜2、得到同图(B)中所示的贴合前胶粘剂片材10之前的工序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剥离工序。另外,将同图(B)中所示的贴合前胶粘剂片材10贴合在同图(C)中所示的光学构件20、得到同图(D)中所示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25之前的工序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贴合工序。
本发明中,作为图1(A)中所示的胶粘剂片材5,采用第一剥离膜2与胶粘剂层1之间的剥离力、以及第二剥离膜3与胶粘剂层1之间的剥离力都处于大于0.02N/25mm且小于0.15N/25mm的范围内、并且两个剥离力之差小于0.01N/25mm的片材。此处所说的剥离力是以0.3m/分钟的剥离速度进行试验时的值。
具体的剥离力的试验方法如后述的参照图5在实施例中所示。即,将以25mm宽度裁割出的胶粘剂片材的一方的剥离膜侧(图5中是第二剥离膜3侧)夹着双面粘接胶带贴在玻璃板上,在该状态下,捏住未与玻璃板贴合的剥离膜(图5中是第一剥离膜2)的长度方向(与宽度25mm的一边正交的方向)一端,通过将该捏住了的剥离膜(图5中是第一剥离膜2)沿180度方向(折回来沿着膜面的方向)以0.3m/分钟的剥离速度剥去,而求出该捏住了的剥离膜(图5中是第一剥离膜2)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将剥去一方的剥离膜后残留的胶粘剂贴附在另一方的剥离膜上的层叠体从先前为了贴在玻璃板上而使用的双面粘接胶带剥去后,将其胶粘剂层侧贴在玻璃板上,在该状态下,捏住处于与玻璃板相反侧的剥离膜(图5中是第二剥离膜3)的长度方向一端,通过将该捏住了的剥离膜(图5中是第二剥离膜3)沿180度方向(折回来沿着膜面的方向)以0.3m/分钟的剥离速度剥去,而求出该捏住了的剥离膜(图5中是第二剥离膜3)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
若第一剥离膜2与胶粘剂层1之间的剥离力和/或第二剥离膜3与胶粘剂层1之间的剥离力小到0.02N/25mm以下,就容易产生如下所示的不佳状况。即,容易产生剥离膜2、3与胶粘剂层1发生分层(层间剥离)、剥离膜2、3从胶粘剂层1中浮起的所谓的隧道效应现象。另外,在需要为了减小剥离力而涂布很多脱模剂时,在脱模剂含有硅油的情况下,涂布大量该含有硅油的脱模剂,其结果是,产生硅油的渗出,在将胶粘剂片材卷成卷筒状时,有可能还会产生涂布于一方的剥离膜上的脱模剂被二次转印(所谓的背面转印)到另一方的剥离膜的表面的现象。
另一方面,若第一剥离膜2与胶粘剂层1之间的剥离力和/或第二剥离膜3与胶粘剂层1之间的剥离力大到0.15N/25mm以上,则容易产生如下所示的不佳状况。即,在将从该胶粘剂片材剥去一方的剥离膜、贴在光学构件上而得的在胶粘剂层上贴合有剥离膜的状态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利用液晶面板生产线贴合到液晶单元上时,在剥离膜的表面粘接剥离用胶带,相反侧的光学构件由吸附板吸引,在该状态下提起剥离用胶带而剥去剥离膜、将胶粘剂层与液晶单元贴合时,若剥离膜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过大,则剥离用胶带对于剥离膜的粘接力的减退变快,剥离用胶带的更换周期加快,从而容易导致液晶面板的生产成本升高。另外,若剥离膜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过大,则即使牵拉剥离用胶带也无法将剥离膜从胶粘剂层剥去,因而也有可能使液晶面板生产线停止。
另外,如上所述,使第一剥离膜2从胶粘剂层1的剥离力与第二剥离膜3从胶粘剂层1的剥离力之差减小到小于0.01N/25mm。也可以是在两个剥离力中不设置差别的状态,即,第一剥离膜与第二剥离膜是事实上相同的膜。该情况下,第一剥离膜2和第二剥离膜3可以使用在相同条件下制造的膜,因此可以实现制造工序的缩短、制造成本的降低。本说明书中,有时分别将第一剥离膜2与胶粘剂层1之间的剥离力简称为“第一剥离膜2的剥离力”,将第二剥离膜3与胶粘剂层1之间的剥离力简称为“第二剥离膜3的剥离力”。
[胶粘剂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首先,参照图2对利用连续生产线制造胶粘剂片材的方法进行说明。图2是用示意性的侧视图表示利用连续生产线制造胶粘剂片材时的装置的配置例的图。图示的例子中,在第二剥离膜3的表面形成胶粘剂层,在该胶粘剂层的表面贴合第一剥离膜2,制造胶粘剂片材5,卷绕在卷绕辊35上。若逐一进行说明,则卷绕在送出辊30上的第二剥离膜3被从该处送出,在其脱模处理面上,涂布上由涂布机31供给的胶粘剂组合物。所涂布的胶粘剂组合物由干燥机32干燥后成为胶粘剂层,形成第二剥离膜3与胶粘剂层的层叠体10。卷绕在另一个送出辊33上的第一剥离膜2被从该处送出,以其脱模处理面层叠在从干燥机32送来的第二剥离膜3与胶粘剂层的层叠体10的胶粘剂层表面,利用贴合辊34的贴合压力将其贴合。将所得的胶粘剂片材5卷绕在卷绕辊35上并保管。图2中,曲线箭头表示辊的旋转方向。
如此所述,胶粘剂片材5一般而言是经过在第二剥离膜3上涂布胶粘剂组合物的涂布工序、将该胶粘剂组合物干燥而形成胶粘剂层的干燥工序、以及在所得的胶粘剂层上贴合第一剥离膜的贴合工序而制造。经过涂布工序及干燥工序得到的第二剥离膜3与胶粘剂层的层叠体10成为用于制造胶粘剂片材的中间体。
而且,如背景技术一项中说明所示,在适用于光学构件的以往的胶粘剂片材中,作为贴合在两面的剥离膜,多使用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不同的膜。该情况下,将剥离力相对而言大的重剥离膜设为图2中的第二剥离膜3,在其脱模处理面上设置胶粘剂层,将剥离力相对而言小的轻剥离膜设为图2中的第一剥离膜,通过在设于上述重剥离膜(第二剥离膜)3上的胶粘剂层上贴合该轻剥离膜(第一剥离膜)2的脱模处理面而制造。
本发明中如先前说明所示,在第一剥离膜2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与第二剥离膜3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之间,不需要设置实质性的差别。所以,图2中为了方便起见如下描画,即,在涂布工序中在第二剥离膜3的脱模处理面上涂布胶粘剂组合物,在所得的胶粘剂层上在其后的贴合工序中贴合第一剥离膜2的脱模处理面,然而第一剥离膜2与第二剥离膜3也可以反过来。即,本发明中所用的胶粘剂片材5只要参照图1,是在相对于胶粘剂层1的剥离力之差小于0.01N/25mm的2片剥离膜2、3之间夹持有胶粘剂层1的状态的片材即可,只要将这2片剥离膜当中的一方设为第一剥离膜2,将另一方设为第二剥离膜3,应用上面所述的本发明的方法即可。
胶粘剂组合物的涂布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来进行,例如可以使用模头涂布机、凹版辊涂机、逗号涂布机等。在胶粘剂组合物的涂布后,通过如图2所示地从干燥炉32通过,就可以形成胶粘剂层。胶粘剂层的厚度通常为1~100μm左右。
第一剥离膜2及第二剥离膜3一般由实施了脱模处理的树脂膜构成。作为构成剥离膜的树脂,例如可以采用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之类的聚酯系树脂、或聚烯烃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各种液晶性高分子、各种生物降解性树脂等。它们当中,从耐热性、其后的脱模处理的容易度等观点考虑,适合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若再考虑成本的方面,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最为实用。当然,若需要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的树脂。
上述的树脂既可以是未拉伸的树脂,也可以是单轴或双轴拉伸了的树脂。其中,优选取向主轴的最大应变为10度以下的单轴或双轴拉伸膜。在剥离膜中,既可以使用单体膜,也可以使用将多个单体膜层叠而成的层叠膜。剥离膜的厚度例如可以设为5~200μm左右。
对剥离膜的表面实施的脱模处理可以利用向膜表面涂布脱模剂的方法来进行。脱模剂可以使用任意的材料,然而特别优选脱模特性优异的硅酮系脱模剂。作为硅酮系脱模剂,可以使用在较低温度下固化的加成反应型硅酮系脱模剂、或不会赋予热的类型的丙烯酸硅酮系脱模剂、紫外线固化型的含有环氧基的硅酮系脱模剂等。剥离力可以根据脱模剂的厚度、添加到脱模剂中的低聚物的有无、其量来调节。
脱模剂的涂布量优选设为0.01~3g/m2左右。若脱模剂的涂布量小于0.01g/m2,则剥离膜的剥离力变大,然而剥离性能不足而难以从胶粘剂层剥去剥离膜。另一方面,若脱模剂的涂布量大于3g/m2,则虽然剥离力变小,然而在将实施了脱模处理的剥离膜卷成卷筒状时,容易引起涂布面上的脱模剂附着在没有实施脱模处理的另一面(背面)上而固化的所谓的粘连(blocking)。
[胶粘剂]
图1中所示的构成胶粘剂片材5的胶粘剂层1可以使用以丙烯酸系聚合物、硅酮系聚合物、聚酯系聚合物、聚氨酯系聚合物、聚醚系聚合物等作为基础聚合物的胶粘剂组合物来形成。其中,从透明性或润湿性、凝聚力、以及包含耐候性、耐热性的耐久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使用以丙烯酸系聚合物(丙烯酸树脂)作为基础聚合物的丙烯酸系胶粘剂。
作为构成丙烯酸系胶粘剂的丙烯酸树脂,一般而言有用的是以来自于(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作为主成分、并具有来自于具有游离羧基、羟基、氨基、以环氧环为首的杂环基之类的可以交联的极性官能团的不饱和单体的结构单元的丙烯酸系共聚物。具有极性官能团的不饱和单体也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构成丙烯酸系胶粘剂的丙烯酸树脂优选具有20℃以下、更优选具有0℃以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另外,借助凝胶渗透色谱(GPC)得到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万以上。
在以丙烯酸树脂作为主成分的胶粘剂组合物中通常配合有交联剂。交联剂是在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可以与构成丙烯酸树脂的极性官能团反应而形成交联结构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环氧系化合物、金属螯合化合物、氮丙啶系化合物等。
在以丙烯酸树脂作为主成分的胶粘剂组合物中,为了提高胶粘剂层与液晶单元玻璃的密合性,优选含有也被称作硅烷偶联剂的硅烷化合物。也可以在配合交联剂之前,向胶粘剂组合物中配合硅烷系化合物。
另外,也可以在胶粘剂组合物中含有离子性化合物。由此,就可以对胶粘剂层1赋予防静电性。作为离子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具有咪唑鎓阳离子、吡啶鎓阳离子、铵阳离子等的化合物。
胶粘剂层可以含有光扩散剂,由此就可以对胶粘剂层自身赋予光扩散性。将含有光扩散剂的胶粘剂层以2片剥离膜夹持的胶粘剂片材特别是在将一方的剥离膜剥去时容易产生泪别,因此在由此种胶粘剂片材来制造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方法是有效的。光扩散剂一般为有机或无机的微粒,其形状优选为球状。
有机微粒一般由树脂(高分子化合物)形成,若要举出可以成为光扩散剂的树脂的例子,则有聚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之类的聚烯烃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聚丙烯酸酯系树脂之类的丙烯酸树脂、硅酮树脂、苯并胍胺树脂、密胺树脂等。当然这些树脂也可以是由2种以上的单体得到的共聚物。此外,具有交联结构的树脂微粒也可以作为光扩散剂有效地使用。另一方面,若要举出可以成为光扩散剂的无机微粒的例子,则有二氧化硅微粒、氧化钛微粒、氧化铝微粒等。若考虑在构成胶粘剂组合物的丙烯酸树脂中的分散性、胶粘剂组合物的涂布性、所得的胶粘剂层的光学特性等,则作为光扩散剂,适合为由硅酮树脂或丙烯酸树脂(通常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形成的微粒。
在配合光扩散剂而赋予光扩散性的情况下,优选在该光扩散剂与构成胶粘剂组合物的丙烯酸树脂之间,具有0.01以上且0.07以下、更优选具有0.01以上且0.04以下的折射率差。若两者的折射率差为0.01以下,则无法对所得的胶粘剂层赋予所需的光扩散性,其结果是变为接近透明的胶粘剂。另一方面,若两者的折射率差过大,则会强烈地体现出光扩散性,因此会降低从正面观看液晶显示装置时的白度亮度。
将以上说明的各成分当中的光扩散剂以外的成分以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的状态混合。在配合光扩散剂的情况下,可以使光扩散剂分散在该混合溶液中而制备。胶粘剂组合物例如可以在甲苯、乙酸乙酯之类的有机溶剂中溶解丙烯酸树脂,另外还溶解或分散交联剂、硅烷化合物、离子性化合物及光扩散剂当中的必需的成分、以及根据所需配合的以下的各成分,以具有10~40重量%左右的固体成分浓度的溶液状态制备。
上述的胶粘剂组合物(溶液)也可以还含有交联催化剂、耐气候稳定剂、增粘剂、增塑剂、软化剂、染料、颜料等。若与交联剂一起地在胶粘剂组合物中配合交联催化剂,则可以利用短时间的熟化来制备胶粘剂层1。由此,在所得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或应用了它的液晶显示装置等中,可以抑制在胶粘剂层1与光学构件之间产生浮起或剥落、或在胶粘剂层1内产生发泡,另外还可以使得可维修性更加良好。作为交联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六亚甲基二胺、乙二胺、聚乙烯亚胺、六亚甲基四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异佛尔酮二胺、三亚甲基二胺、聚氨基树脂、密胺树脂之类的胺系化合物等。在胶粘剂中作为交联催化剂配合胺系化合物的情况下,作为交联剂适合为异氰酸酯系化合物。
[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制造方法]
图3是用示意性的侧视图来表示利用连续生产线制造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时的装置的配置例的图。图示的例子如下构成,即,从胶粘剂片材5剥去第一剥离膜2,将所得的作为第二剥离膜3与胶粘剂层1的层叠体的贴合前胶粘剂片材10的胶粘剂层1贴合在光学构件20的表面,将如此得到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25用卷绕辊42卷绕。图3中,直线箭头表示膜的搬送方向,曲线箭头表示辊的旋转方向。在参照图3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25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卷绕在送出辊36上的胶粘剂片材5被从该处送出。此后,在上游张力辊37与下游张力辊38之间,对构成胶粘剂片材5的第一剥离膜2施加张力,使第一剥离膜2不弯曲地直行,另一方面,在该直行区间L期间的某个点(剥离点P)处,将第二剥离膜3与胶粘剂层1一起,形成两者的层叠体,即向光学构件上的贴合前胶粘剂片材10,沿与第一剥离膜2的直行方向不同的方向搬送。此时,对第二剥离膜3,不从与贴附有该胶粘剂层1的面的相反的一侧施加推压力。
从送出辊36送出的胶粘剂片材5在图3中如在上游张力辊37的紧后方下游侧引出单点划线的指引线而以放大剖面图A所示,成为依次层叠了第一剥离膜2、胶粘剂层1、以及第二剥离膜3的状态,从该处起仅使第一剥离膜2朝向下游侧张力辊38的方向直行,从胶粘剂层1剥去。被剥去的第一剥离膜2在经过下游侧张力辊38后,卷绕在卷绕辊39上。另一方面,剥去第一剥离膜2后的作为第二剥离膜3与胶粘剂层1的层叠体的贴合前胶粘剂片材10的胶粘剂层1侧被叠加在从另外的送出辊40送出的光学构件20上,由贴合辊41贴合,形成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25。所得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25被卷绕在卷绕辊42上。
图3中,从胶粘剂片材5剥去第一剥离膜2的工序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剥离工序,将剥去第一剥离膜2后的作为第二剥离膜3与胶粘剂层1的层叠体的贴合前胶粘剂片材10利用贴合辊41与光学构件20贴合的工序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贴合工序。
〈剥离工序〉
在剥离工序中,如上所述,在上游张力辊37与下游张力辊38之间,对第一剥离膜2施加张力,使得第一剥离膜2不弯曲地在其间直行。此时的张力可以利用使送出辊36与卷绕辊39之间在圆周速度方面具有差异的方法、或将张力辊作为支承体而改变膜的搬送方向的方法等来赋予。在使圆周速度具有差异的情况下,通过使卷绕辊39的圆周速度比送出辊36的圆周速度更快,而对第一剥离膜2赋予张力。另外,在利用张力辊改变膜的搬送方向的情况下,例如如图3所示,当以下游张力辊38作为支承体而大幅度改变第一剥离膜2的搬送方向时,就可以在上游张力辊37与下游张力辊38之间赋予张力。
对第一剥离膜2赋予的张力的大小只要与第二剥离膜3与胶粘剂层1之间的剥离力相比相对较大即可。若对第一剥离膜2赋予的张力大于第二剥离膜3与胶粘剂层1之间的剥离力,则在沿与第一剥离膜2的搬送方向(张力方向)不同的方向不施加推压力地剥去第二剥离膜3时,就难以产生胶粘剂层1残留于第一剥离膜2的所谓的泪别。
剥去上述的第二剥离膜3时的速度根据生产性、操作性、后述的对胶粘剂层1和光学构件20实施的表面活性化处理等而变动,然而优选设定为3~50m/分钟左右。
剥离工序是在图3中所示的直行区间L中进行,而第一剥离膜2从胶粘剂层1剥去的剥离点P在直送区间L的范围内随着张力的变动等制造条件的变化而移动。对于剥离点P,例如在直行区间L中在剥离点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设置检测剥离点的传感器,在利用这些传感器检测到剥离面的情况下,通过调整送出辊36、卷绕辊39的圆周速度、或调整上游张力辊37与下游张力辊38的间隔,就可以恰当地调节加在第一剥离膜2上的张力,将剥离点P保持在传感器之间。作为所使用的传感器,只要是可以检测出剥离点,则可以从超声波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公知的传感器中适当地选择。为了将第一剥离膜2维持沿直行方向搬送而赋予的张力可以利用公知的张力控制器来测定、控制。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上述的剥离工序不满足本发明中规定的要件、因而容易引起泪别的几个例子的侧视图,将图3的直行区间L及其周边部放大地表示。图4中的直线箭头表示膜的搬送方向。图4(A)是对第二剥离膜3赋予张力而使之直行、将第一剥离膜2不施加推压力地剥去的方式的生产线的构成。该方式中,与本发明中规定的方法不同,对第二剥离膜3赋予了张力,因此在第一剥离膜2上附带胶粘剂层1。图4(B)是在对第一剥离膜2和第二剥离膜3施加的应力相同的条件下将膜剥去的方式的生产线的构成。该方式中,由于对第一剥离膜2和第二剥离膜3施加的张力没有差别,因此产生胶粘剂层1的泪别。另外,图4(C)是将第二剥离膜3及胶粘剂层1使用支承体剥离、即对第二剥离膜3赋予推压力而剥去的方式的生产线的构成。该方式中,由于利用支承体对第二剥离膜3也赋予张力,因此在胶粘剂层1中产生泪别。如此所述,在不满足本发明中规定的要件的剥离方式中,有在第一剥离膜2上附带胶粘剂层1、或胶粘剂层1引起泪别的趋势。
如上说明所示,本发明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对第一剥离膜2赋予比第二剥离膜3的剥离力大的张力,沿与第一剥离膜2的搬送方向不同的方向不施加推压力地将第二剥离膜3剥去。根据该方法,在使用具有本发明中规定的剥离力的剥离膜时,无论第一剥离膜2的剥离力及第二剥离膜3的剥离力的大小关系如何,都可以不产生泪别地从胶粘剂片材5剥去第一剥离膜2。此时,由于可以使用第一剥离膜2的剥离力和第二剥离膜3的剥离力事实上相同的膜,因此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将剥离力设定为规定的范围内。由此就不需要以使剥离力在规定的范围内的方式选择剥离膜、胶粘剂层,设计管理变得容易,从而可以降低胶粘剂片材5及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制造成本。
〈贴合工序〉
贴合工序中,在经过了剥离工序的作为第二剥离膜3与胶粘剂层1的层叠体的贴合前胶粘剂片材10中的胶粘剂层1的表面贴合光学构件20。对于贴合工序,在参照先前的图3的同时进行说明。上述的贴合前胶粘剂片材10在连续的贴合工序中,其胶粘剂层1侧层叠在从送出辊送出的光学构件20的表面,由贴合辊41施加贴合压力而贴合。由此就可以制造出在光学构件20上依次层叠了胶粘剂层1及第二剥离膜3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25。将所制造的带有胶粘剂的偏振板25卷绕在卷绕辊42上而保管。
为了提高胶粘剂层1与光学构件20的粘接力,优选事先对胶粘剂层1和/或光学构件20的粘接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所谓电晕放电处理,是对电极间施加高电压而放电、将配置于该处的树脂膜、胶粘剂层的表面活化的处理。优选将电晕放电处理的输出功率设定为200~1,000W左右而进行。若电晕放电处理的输出功率为200W以上,则该处理的效果就会明显,胶粘剂层1与透明树脂膜17之间的粘接力提高。另外,若电晕放电处理的输出功率为1,000W以下,则可以抑制容易因该处理而产生的粉尘的产生。电晕放电处理的效果随着电极的种类、电极间隔、电压、温度等而变动,然而优选将被处理物的移动速度设定为3~50m/分钟左右。
[光学构件]
如先前说明所示,本发明中设有胶粘剂层的光学构件是具有光学特性的构件,作为其典型的例子,可以举出偏振板、相位差膜。尤其适合使用偏振板。
所谓偏振板,是具有相对于自然光等入射光射出偏振光的功能的光学构件。在偏振板中,有显示出吸收具有某个方向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透过具有与之正交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的性质的直线偏振板;显示出反射具有某个方向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透过具有与之正交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的性质的偏振光分离板;将偏振板与相位差膜层叠而成的椭圆偏振板等。在它们当中,直线偏振板是代表。以下,对该直线偏振板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将直线偏振板简称为偏振板。
偏振板如图1(C)中以剖面示意图所示,多为在偏振膜15的两面分别贴合第一透明保护膜16及第二透明保护膜17的结构。
偏振膜15可以由在被单轴拉伸了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上吸附取向了像碘、二色性染料那样的二色性色素的膜来构成。此种偏振膜一般是通过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实施单轴拉伸、借助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及硼酸处理而制造。偏振膜15的厚度例如可以设为2~40μm左右。
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使用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得的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可以是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还可以是乙酸乙烯酯与能够与之共聚的其他的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可以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类等。
偏振膜15在其两面分别贴合有透明保护膜16、17。这些透明保护膜16、17例如可以由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之类的丙烯酸系树脂、烯烃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系共聚树脂、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缩醛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改性聚苯醚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等)、聚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氧杂环丁烷系树脂等来构成。这些透明树脂可以在不妨碍透明性、与偏振膜15的粘接性的范围内含有添加物。可以将透明保护膜16、17的厚度设为5~200μm左右,然而优选为20~120μm的范围。
可以将贴合在偏振膜的一个面的透明保护膜、特别是设置胶粘剂层1而制成液晶面板时位于液晶单元侧的第二透明保护膜17拉伸而制成赋予了相位差的膜。在采用了赋予相位差的膜、即相位差膜的情况下,只要根据应用该偏振板的液晶单元的模式来选择具有适当的相位差值的膜即可。例如,对于垂直取向(Vertical Alignment:VA)模式的液晶单元,可以使用将具有正的固有双折射的高分子膜单轴拉伸、折射率椭圆体具有nx>ny≈nz的关系的正A板、被实施横向拉伸或逐次双轴拉伸而具有nx>ny>nz的关系的双轴性的膜、或具有nx≈ny>nz的关系的负C板。另外,对于横向电场(In-Plane Switching:IPS)模式的液晶单元,优选使用折射率椭圆体具有nx≈ny≈nz的关系的大致无取向的膜。此处,nx是膜的面内慢轴(x轴)方向的折射率,ny是面内快轴(y轴:与慢轴在面内正交的轴)方向的折射率,此外nz是厚度(z轴)方向的折射率。
对于VA模式的液晶单元,作为第二透明保护膜17特别优选使用被双轴拉伸了的双轴性的相位差膜。在使用双轴性的相位差膜的情况下,成为其双轴性的基准的Nz系数由下式(1)来定义。另外,将膜厚设为d时的面内的相位差值Re及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分别由下式(2)及(3)来定义。
Nz=(nx-nz)/(nx-ny)     (1)
Re=(nx-ny)×d         (2)
Rth=〔(nx+ny)/2-nz〕×d   (3)
此外,根据上述式(1)~(3),可以将Nz系数与面内的相位差值Re及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的关系用下式(4)来表示。
Nz=Rth/Re+0.5            (4)
在作为第二透明保护膜17使用双轴性的相位差膜的情况下,该面内的相位差值Re优选处于30~300nm的范围,尤其优选处于50~260nm的范围。另外,Nz系数优选处于1.1~7的范围,尤其优选处于1.4~5的范围。只要从这些范围内与对所应用的液晶显示装置要求的视场角特性匹配地恰当选择光学特性的值即可。
另一方面,对于处于远离液晶单元的一侧的第一透明保护膜16,可以通过实施选自硬质涂层处理、防静电处理、防反射处理、防污处理、防眩处理等中的表面处理,来赋予防损伤、提高可视性等功能。
偏振板20可以通过在以上说明的偏振膜15上分别夹着粘接剂贴合第一透明保护膜16及第二透明保护膜17来得到。贴合中所用的粘接剂通常包含透明树脂,既可以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等水系的粘接剂,也可以使用利用紫外线的照射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形成设在偏振膜15的两面的粘接剂层的粘接剂既可以是相同种类,也可以是不同种类。
[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利用本发明制造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可以作为液晶面板的构成构件使用。对图1的(D)中所示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带有胶粘剂的偏振板)25,从其剥去第二剥离膜3,将由此露出的胶粘剂层1层叠在液晶单元上,制成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包含液晶单元、配置于液晶单元的可见侧的前面侧偏振板、以及配置于液晶单元的与可见侧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侧偏振板,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构件。
液晶显示装置由液晶面板、在与其可见侧相反的一侧依次配置的光扩散板及背光灯构成。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将液晶面板以使其背面侧偏振板处于背光灯侧的方式配置。此处所说的背面侧是指将液晶面板搭载于液晶显示装置中时的背光灯侧,所谓可见侧(前面侧),是将液晶面板搭载于液晶显示装置时的与背光灯相反的一侧,是指观看该显示装置的人所在的一侧。利用本发明制造的带有胶粘剂的偏振板25既可以用于前面侧偏振板,也可以用于背面侧偏振板。
液晶单元是通过对在玻璃基板之间封入了液晶物质的单元进行电控制来显示图像的元件。作为液晶单元的模式,可以采用VA模式、IPS模式、使用了蓝相的液晶的液晶驱动模式等公知的模式。
在将附着有胶粘剂的偏振板25贴合在液晶单元上时,将第二剥离膜3从胶粘剂层1剥去,将由此露出的胶粘剂层1的面贴合在液晶单元的表面。带有胶粘剂的偏振板25也可以是将以卷筒状保管的偏振板以片状送出而以卷对单元(roll-to-cell)方式贴合到液晶单元上,还可以是将以裁成片状的状态保管的偏振板以片对单元(sheet-to-cell)方式贴合到液晶单元上。
背光灯是用于向液晶单元提供显示用的光的装置。在背光灯中,有被称作侧光式的背光灯、被称作直下型的背光灯等。侧光式的背光灯由导光板、配置于其侧面的冷阴极管或LED等光源构成,来自光源的光从导光板通过而照射液晶面板。另外,直下型的背光灯由配置于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的多个光源构成,来自该处的光从上述光扩散板通过而照射液晶面板。背光灯的种类可以恰当地选择采用与液晶显示装置的用途对应的背光灯。
配置于液晶面板与背光灯之间的光扩散板是具有使来自背光灯的光扩散、将均匀化了的光向液晶面板提供的功能的光学构件。作为光扩散板,例如可以使用在热塑性树脂中分散了作为光扩散剂的粒子而赋予光扩散性的光扩散板、在热塑性树脂膜的表面形成凹凸而赋予光扩散性的光扩散板、在热塑性树脂膜的表面设置分散有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层而赋予光扩散性的光扩散板等。光扩散板通常具有0.1~5mm左右的厚度。
在光扩散板与液晶面板之间,也可以配置亮度提高膜〔与之相当的是由3M公司(在日本是住友3M(株))以“DBEF”的商品名销售的反射型偏振膜等〕、配置于背光灯的正上方的与光扩散板不同的光扩散膜等其他的显示出光学功能性的片或膜。其他的显示出光学功能性的片或膜根据需要也可以配置多种或多片。
实施例
以下给出具体的实验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受这些例子限定。在例子中,表示使用量或含量的份及%只要没有特别指出,就是重量基准。
[胶粘剂片材的制作]
(a)剥离膜
准备出实施了脱模处理的以下的4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分别作为剥离膜使用。以下所示的膜依照从胶粘剂层中的剥离力的顺序排列,上面是剥离力小的膜,下面是剥离力的大的膜。
剥离膜1:由三菱树脂(株)销售的商品名“'MRF”、
剥离膜2:由三菱树脂(株)销售的商品名“MRE(MT125)”、
剥离膜3:由三菱树脂(株)销售的商品名“MRV(08)”、
剥离膜4:由帝人(株)销售的商品名“A71-T1”。
(b)胶粘剂用丙烯酸树脂的制备
向具备冷却管、氮气导入管、温度计及搅拌机的反应器中,加入乙酸乙酯169.8份、丙烯酸丁酯98.6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1.0份、以及丙烯酸0.4份的混合溶液,在用氮气置换装置内的空气而使之不含氧的同时,将内温升高到55℃。然后,添加全量的在乙酸乙酯5份中溶解有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0.14份的溶液。其后,在将内温保持为54~56℃的同时保温12小时,最后添加乙酸乙酯,将丙烯酸树脂的浓度调节为28%。所得的丙烯酸树脂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得到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为134万,重均分子量Mw与数平均分子量Mn之比Mw/Mn为1.7,折射率为1.46。
(c)丙烯酸系胶粘剂组合物的制备
作为配合到胶粘剂组合物中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硅烷化合物、成为防静电剂的离子性化合物、以及光扩散剂,分别使用了如下的物质。用“”括起的名称为商品名。
(异氰酸酯系交联剂)
“COLONATE L”:以75%浓度含有甲苯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的乙酸乙酯溶液、得自日本聚氨酯工业(株)。
(硅烷化合物)
“KBM-403”: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液体、得自信越化学工业(株)。
(离子性化合物)
“FC-4400”:具有式(C4H9)3(CH3)N+(CF3 SO2)2N-的结构的三丁基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熔点26℃、得自住友3M(株)。
(光扩散剂)
“MX-1000”:平均粒径为10μm、折射率为1.49且为球形的丙烯酸树脂微粒、得自综研化学(株)。
向上面的(b)中制备的丙烯酸树脂的乙酸乙酯溶液(但是,以下作为其固体成分量来表示)中,分别以以下的比例配合上述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硅烷化合物、离子性化合物、以及光扩散剂,制备出丙烯酸系胶粘剂组合物。
(丙烯酸系胶粘剂组合物的组成)
(d)胶粘剂片材的制作
将上面的(a)中所示的4种剥离膜以表1中所示的组合作为第一剥离膜2及第二剥离膜3使用,在其间夹入由上面的(c)中制备的丙烯酸系胶粘剂组合物形成的胶粘剂层,制作出胶粘剂片材。具体的操作如下所示。首先,向第二剥离膜的脱模处理面上,使用点胶机以使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布上述的胶粘剂组合物,在90℃下干燥2分钟,得到片状胶粘剂。然后,在第一剥离膜的脱模处理面上利用层压机贴合上面得到的片状胶粘剂的与第二剥离膜相反侧的面(胶粘剂面)后,在温度23℃、相对湿度65%的条件下熟化10天,制作出胶粘剂片材A~D。
(e)隧道效应的有无的评价
在上面的(d)中制作胶粘剂片材时,在将形成于第二剥离膜上的胶粘剂层贴合到第一剥离膜的脱模处理面上后,立即利用目视观察第一剥离膜与胶粘剂层之间的分层现象(由隧道效应造成的起皱或气泡的存在)的有无。将结果表示于表1的“隧道效应”一栏中。
(f)第一剥离膜的剥离力的测定
对上面的(d)中制作的各个胶粘剂片材,利用以下的步骤测定出第一剥离膜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首先,使用超级切割机(Super cutter)从胶粘剂片材裁割出长150mm×宽25mm的试验片。此后,如图5(A)所示,在第二剥离膜3的表面贴附市售的双面粘接胶带45,继而,使用手压滚筒将双面粘接胶带45的相反面贴附在玻璃基板50〔Coming公司制的商品名“EAGLE XG”〕上。在该状态下,使用Autograph〔(株)岛津制作所制的制品名“AGS-X”〕捏住第一剥离膜2的长度方向一端(宽25mm的一边),以负荷范围5,000g及剥离速度0.3m/分钟沿180度方向(折回来沿着膜面的方向,图中的曲线箭头方向)牵拉而从胶粘剂层1剥去,将此时的剥离力记录在图表中。由于测定刚刚开始后和测定即将结束前的数据不稳定,因此截取测定开始后20%的数据和测定结束前20%的数据,仅由数据比较稳定的中间部分60%的范围内算出平均值,将其作为剥离力。对各胶粘剂片材A~D进行试验,将结果表示于表1中。
(g)第二剥离膜的剥离力的测定
将上面的(f)剥去第一剥离膜后的第二剥离膜/胶粘剂层的层叠体从双面粘接胶带45剥去。然后,如图5(B)所示,将该胶粘剂层1使用手压滚筒贴附在与上面的(f)中所示相同的玻璃基板“EAGLE XG”上。在该状态下,使用与上面的(f)中所示相同的Autograph“AGS-X”捏住第二剥离膜3的长度方向一端,除此以外在与上面的(f)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剥离力,将结果表示于表1中。
(h)第二剥离膜未剥离的可能性的评价
对上面的(g)中求出的第二剥离膜3的剥离力为0.15N/25mm的胶粘剂片材C,从其剥去第一剥离膜后将胶粘剂层贴在光学构件上而制成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判断为在即将向液晶单元上贴合前剥去第二剥离膜时,容易产生该第二剥离膜的未剥离的问题,在表1的“第二剥离膜未剥离的可能性”一栏中显示为“有”。其他的胶粘剂片材A、B及D由于第二剥离膜的剥离力在0.15N/25mm以下,因此判断为难以产生该未剥离问题,在表1的相同项目中显示为“无”。
表1
如表1中所示,在胶粘剂片材D中,由于第一剥离膜2的剥离力小到0.02N/25mm,因此产生了隧道效应。另外,在胶粘剂片材C中,由于第二剥离膜3的剥离力大到0.15N/25mm,因此在即将向液晶单元上贴合前剥去该第二剥离膜时,引起未剥离的问题的可能性大。
然后,使用上面制作的胶粘剂片材A~D当中在第一剥离膜中没有产生隧道效应、并且判断为在第二剥离膜中也不产生未剥离的问题的胶粘剂片材A及B进行剥离试验,给出评价了泪别的有无的实验例。
[实施例1]
(a)高速剥离试验
使用超级切割机,从胶粘剂片材A裁割出长500mm×宽25mm的试验片。此后,如图6(A)所示,在该第一剥离膜2的表面,贴附市售的厚约0.1mm的双面粘接胶带45,继而,使用手压滚筒,将双面粘接胶带45的相反面贴附在玻璃基板50〔Coming公司制的商品名“EAGLE XG”〕上。在该状态下,使用剥离试验机〔韩国的CHUNG BUK TECHNOLOGYCO.制的制品名“SSA-034-SD(Double Type)”〕,捏住第二剥离膜3的长度方向一端(宽25mm的一边),将负荷范围设为5,000g,使剥离速度以5m/分钟、10m/分钟、以及15m/分钟的3个水平变化,沿图中的曲线箭头方向牵拉而剥去第二剥离膜3,将此时的剥离力记录在图表中。由于测定刚刚开始后和测定即将结束前的数据不稳定,因此截取测定开始后20%的数据和测定结束前20%的数据,仅由数据比较稳定的中间部分60%的范围内算出平均值,将其作为剥离力。将结果表示于表2中。该试验是通过将第一剥离膜2沿水平方向固定、将第二剥离膜3沿与之不同的方向牵拉而进行,并且没有从第二剥离膜3的胶粘剂层的相反侧利用辊等施加特别的推压力。所以,相对而言相当于如下的状态,即,使第一剥离膜2不弯曲地直行,将第二剥离膜3不从胶粘剂层的相反侧施加推压力地沿与第一剥离膜2所处的水平方向不同的方向搬送。
(b)手剥离试验
使用超级切割机,从胶粘剂片材A中裁割出长400mm×宽25mm的试验片。此后,如图7(A)所示,由一个人用左右两手捏住第一剥离膜2的长度方向两端沿朝向图中的外侧的2条直线箭头方向牵拉,在沿该方向赋予一定程度的张力的状态下,由另一人捏住第二剥离膜3的一端而将其沿图中的曲线箭头方向提起,剥去第二剥离膜3。该试验也是通过将第一剥离膜2沿水平方向固定、将第二剥离膜3沿与之不同的方向牵拉而进行,并且没有从第二剥离膜3的胶粘剂层的相反侧利用辊等施加特别的推压力。所以,相对而言相当于如下的状态,即,使第一剥离膜2不弯曲地直行,将第二剥离膜3不从胶粘剂层的相反侧施加推压力地沿与第一剥离膜2所处的水平方向不同的方向搬送。
(c)泪别的有无的观察
在分别进行上面的(a)高速剥离试验及(b)手剥离试验后,利用目视观察了第一剥离膜2的表面。此后,根据残留于该第一剥离膜2的表面的胶粘剂的量,分为以下的级别0~3的4个层次,评价了泪别的有无。只有级别0相当于没有泪别地将胶粘剂层1全都转移到第二剥离膜3上的状态。而且,级别3的状态虽然不能称作泪别,然而是胶粘剂层1残留于意图之外的第一剥离膜2中的状态。将结果表示于表2中。
〈泪别的级别〉
级别3:胶粘剂全都残留于第一剥离膜2中。
级别2:胶粘剂的大于50%且小于100%未残留于第一剥离膜2中。
级别1:胶粘剂的大于0%且为50%以下残留于第一剥离膜2中。
级别0:胶粘剂完全没有残留于第一剥离膜2中。
[实施例2]
将胶粘剂片材A改为胶粘剂片材B,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了试验,将结果集中表示于表2中。
[比较例1]
(a)高速剥离试验
与实施例1的(a)相同,从胶粘剂片材A中裁割出长500mm×宽25mm的试验片,然而如图6(B)所示地变更,即,夹着双面粘接胶带45将第二剥离膜3侧贴在玻璃基板50上,将第一剥离膜2沿图中的曲线箭头方向牵拉而剥去,除此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的(a)相同地进行了试验。将结果表示于表2中。该试验是通过将第二剥离膜3沿水平方向固定、将第一剥离膜2沿与之不同的方向牵拉而进行,并且没有从第一剥离膜2的胶粘剂层的相反侧利用辊等施加特别的推压力。所以,相对而言相当于如下的状态,即,使第二剥离膜3不弯曲地直行,将第一剥离膜2不从胶粘剂层的相反侧施加推压力地沿与第二剥离膜3所处的水平方向不同的方向搬送。即,该试验相当于先前说明的图4(A)的状态。
(b)手剥离试验
与实施例1的(b)相同地从胶粘剂片材A中裁割出长400mm×宽25mm的试验片,然而如图7(B)所示,由一个人用左右两手捏住第二剥离膜3的长度方向两端沿朝向图中的外侧的2条直线箭头方向牵拉,在沿该方向赋予一定程度的张力的状态下,由另一人捏住第一剥离膜2的一端而将其沿图中的曲线箭头方向提起,剥去第一剥离膜2。对结果依照实施例1进行评价,表示于表2中。该试验也是通过将第二剥离膜3沿水平方向固定,将第一剥离膜2沿与之不同的方向牵拉而进行,并且没有从第一剥离膜2的胶粘剂层的相反侧利用辊等施加特别的推压力。所以,相对而言相当于如下的状态,即,使第二剥离膜3不弯曲地直行,将第一剥离膜2不从胶粘剂层的相反侧施加推压力地沿与第二剥离膜3所处的水平方向不同的方向搬送。
[比较例2]
将胶粘剂片材A改为胶粘剂片材B,其他与比较例1相同地进行了试验,将结果集中表示于表2中。
[比较例3]
(a)高速剥离试验
与实施例1的(a)相同地从胶粘剂片材A中裁割出长500mm×宽25mm的试验片,然而如图6(C)所示,仅在该试验片的第一剥离膜2的外侧长度方向一端(宽25mm的一端),以25mm的宽度贴附厚约0.1mm的双面粘接胶带45,继而将双面粘接胶带45的相反面贴附在玻璃基板50上。在该状态下,以将第二剥离膜3沿图中的曲线箭头方向牵拉而剥去的方式变更,其他与实施例1的(a)相同地进行试验,将结果表示于表2中。由于该试验如图6(C)中所示,是在第一剥离膜2及第二剥离膜3中产生了弯曲的状态下进行,因此是接近先前说明的图4(B)的状态。
(b)手剥离试验
与实施例1的(b)相同地从胶粘剂片材A中裁割出长400mm×宽25mm的试验片,然而如图7(C)所示,由一个人用左右两手分别捏住其长度方向一端的第一剥离膜2和第二剥离膜3,沿朝向图中的左右的曲线箭头方向牵拉,进行将两者剥下的试验。将结果表示于表2中。
[比较例4]
与比较例3的(a)相同地从胶粘剂片材A中裁割出长500mm×宽25mm的试验片,然而如图6(D)所示,仅在该试验片的第二剥离膜3的外侧长度方向一端(宽25mm的一端),以25mm宽度贴附厚约0.1mm的双面粘接胶带45,继而将双面粘接胶带45的相反面贴附在玻璃基板50上。在该状态下,以将第一剥离膜2沿图中的曲线箭头方向牵拉而剥去的方式变更,其他与比较例3的(a)相同地进行了实验,将结果表示于表2中。由于该试验也如图6(D)所示,是在第一剥离膜2及第二剥离膜3中产生了弯曲的状态下进行,因此是接近先前说明的图4(B)的状态。
而且,由于与该例子相当的手剥离试验与比较例3的(b)相同,因此在表2的“手剥离试验”一栏中,仅记为“同上”。是“与比较例3相同”的意思。
[比较例5及6]
将胶粘剂片材A改为胶粘剂片材B,其他与比较例3及4相同地进行了实验,将结果表示于表2中。
表2
如表2中所示,在剥去剥离膜时,若将第一剥离膜2设为水平状态、将第二剥离膜3沿与之不同的方向牵拉,则会不产生泪别地将胶粘剂层1随着第二剥离膜3一起剥去,与此相对,若将第二剥离膜3设为水平状态、将第一剥离膜沿与之不同的方向牵拉,则胶粘剂层1全都转移到牵拉了的第一剥离膜2侧,另外若在第一剥离膜弯曲的状态下牵拉,则会产生泪别。根据这些结果可知,若使第一剥离膜2不弯曲地直行,将第二剥离膜3不从贴附有胶粘剂层1的面的相反侧施加推压力地沿与第一剥离膜2的直行方向不同的方向搬送,则会将胶粘剂层1不引起泪别地随着第二剥离膜3一起剥去。
符号说明
1……胶粘剂层、
2……第一剥离膜、
3……第二剥离膜、
5……胶粘剂片材、
10……第二剥离膜与胶粘剂层的层叠体(是用于制造胶粘剂片材的中间体,也是向光学构件上的贴合前胶粘剂片材)、
15……偏振膜、
16、17……透明保护膜、
20……光学构件(偏振板)、
25……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
30、33、36、40……送出辊、
31……涂布机、
32……干燥机、
34、41……贴合辊、
35、39、42……卷绕辊、
37……上游张力辊、
38……下游张力辊、
L……第一剥离膜的直行区间、
P……剥离点、
A……胶粘剂片材的放大剖面图、
45……双面粘接胶带、
50……玻璃基板。

Claims (3)

1.一种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经过从依次层叠有第一剥离膜、胶粘剂层及第二剥离膜的胶粘剂片材剥去所述第一剥离膜而使所述胶粘剂层露出的剥离工序、和将所述剥离工序中露出的所述胶粘剂层贴合在光学构件上的贴合工序而制造依次层叠有所述光学构件、所述胶粘剂层及所述第二剥离膜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方法,
对于所述第一剥离膜与所述胶粘剂层之间的剥离力、以及所述第二剥离膜与所述胶粘剂层之间的剥离力,在以0.3m/分钟的剥离速度分别进行试验时,都处于大于0.02N/25mm且小于0.15N/25mm的范围,并且两个剥离力之差小于0.01N/25mm,
所述剥离工序如下进行,即,在将所述第一剥离膜从所述胶粘剂层剥去的剥离点处,使所述第一剥离膜不弯曲地直行,使所述第二剥离膜以不从贴附有所述胶粘剂层的面的相反侧施加推压力的方式与所述胶粘剂层一起沿与所述第一剥离膜的直行方向不同的方向搬送,从而将所述第一剥离膜从所述胶粘剂层剥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胶粘剂层含有光扩散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光学构件为偏振板。
CN201380017184.6A 2012-03-28 2013-03-27 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2048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3085 2012-03-28
JP2012073085A JP5903978B2 (ja) 2012-03-28 2012-03-28 粘着剤付き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PCT/JP2013/060139 WO2013147312A1 (ja) 2012-03-28 2013-03-27 粘着剤付き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4875A true CN104204875A (zh) 2014-12-10
CN104204875B CN104204875B (zh) 2016-08-24

Family

ID=49260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7184.6A Active CN104204875B (zh) 2012-03-28 2013-03-27 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903978B2 (zh)
KR (1) KR101738741B1 (zh)
CN (1) CN104204875B (zh)
TW (1) TWI569048B (zh)
WO (1) WO201314731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4753A (zh) * 2022-01-19 2022-05-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盖板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6011B2 (ja) * 2014-01-23 2017-08-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494844B1 (ja) * 2017-10-31 2019-04-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微小キズが少ない樹脂フィルム
JP2019112505A (ja) * 2017-12-21 2019-07-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離型フィルム付き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99021B1 (ko) * 2019-07-04 2021-09-06 정라파엘 대상체 라미네이팅 장치
JP7449723B2 (ja) * 2020-03-03 2024-03-1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音波セン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音波センサの設置方法
JP7130789B2 (ja) * 2021-02-01 2022-09-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JP2023013267A (ja) * 2021-07-15 2023-01-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機能層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JP7379420B2 (ja) * 2021-07-15 2023-11-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機能層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20110A (en) * 2008-09-30 2010-06-01 Lintec Corp Method for peeling a film,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optical film, apparatus for peeling a film,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film
CN102134454A (zh) * 2010-01-07 2011-07-27 电力支援有限公司 多层膜
JP2011224904A (ja) * 2010-04-21 2011-11-10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用離型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7591A (en) * 1996-10-08 1998-10-27 Tricor Direct, Inc. Removable adhesive notes for an industrial setting
JP5185313B2 (ja) * 2010-03-25 2013-04-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剥離方法および剥離装置
JP6016323B2 (ja) * 2010-07-21 2016-10-26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20110A (en) * 2008-09-30 2010-06-01 Lintec Corp Method for peeling a film,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optical film, apparatus for peeling a film,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film
CN102171122A (zh) * 2008-09-30 2011-08-31 琳得科株式会社 薄膜剥离方法和光学薄膜的制备方法及薄膜剥离机构以及光学薄膜制备装置
CN102134454A (zh) * 2010-01-07 2011-07-27 电力支援有限公司 多层膜
JP2011224904A (ja) * 2010-04-21 2011-11-10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用離型フィル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4753A (zh) * 2022-01-19 2022-05-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盖板组件
CN114464753B (zh) * 2022-01-19 2023-10-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盖板组件
US12048183B2 (en) 2022-01-19 2024-07-23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cover plate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4875B (zh) 2016-08-24
WO2013147312A1 (ja) 2013-10-03
KR101738741B1 (ko) 2017-05-22
JP5903978B2 (ja) 2016-04-13
KR20140146608A (ko) 2014-12-26
JP2013205545A (ja) 2013-10-07
TW201346355A (zh) 2013-11-16
TWI569048B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4875B (zh) 带有胶粘剂的光学构件的制造方法
CN102466835B (zh)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TWI783087B (zh) 光學積層體及該光學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CN101910890A (zh) 偏振板
TWI791058B (zh) 積層體
JP6647875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5093470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0888573B1 (ko) 광학 필름용 점착제, 광학 필름용 점착제층 및 그 제조방법, 점착형 광학 필름, 그리고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0730717B (zh) 光学膜、剥离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WO2017122732A1 (ja) 粘着剤層付片保護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WO2016010029A1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210120984A (ko) 점착제층을 갖는 광학 적층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190093509A (ko) 표면 보호 필름이 부착된 광학 적층체
CN107399095B (zh) 层叠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7132606A (zh) 偏振板组及液晶面板
CN107238876B (zh) 光学膜以及偏振板
CN106468797B (zh) 用于曲面图像显示面板的偏振板
KR20230129341A (ko)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KR20200047378A (ko) 액정층 적층체
KR102502463B1 (ko) 프로텍트 필름을 갖는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CN110275237B (zh) 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及附带粘合层的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JP2006143961A (ja) セパレータ付き感圧型接着シート及び光学部材組立体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08780178B (zh) 带有表面保护膜的偏振膜、及偏振膜的制造方法
CN115016055A (zh) 光学片
JP2009282482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