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95449B -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及其制造方法和铸造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及其制造方法和铸造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95449B
CN104195449B CN201410476836.9A CN201410476836A CN104195449B CN 104195449 B CN104195449 B CN 104195449B CN 201410476836 A CN201410476836 A CN 201410476836A CN 104195449 B CN104195449 B CN 1041954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cast steel
steel material
quality
tough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768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95449A (zh
Inventor
杜万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China Coal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Zhongme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Zhongme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Zhongme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768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954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95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95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95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95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Steel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及其制造方法和铸造品。所述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具有的组成包含0.25至0.30质量%的C、0.20至0.40质量%的Si、0.50至1.10质量%的Mn、2.20至2.80质量%的Ni、0.25至0.60质量%的Cr、0.05至0.10质量%的Al、0.20至0.50质量%的Cu、0.20至0.40质量%的Mo,还包含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由于本发明的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具有特定的组成,所以即使在大型铸钢材中,在淬火时通过空气冷却或风扇冷却也可以获得充分高的强度和韧性而无需实施塑性加工且无需实施液体冷却如水冷却或油冷却。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及其制造方法和铸造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材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适用于具有大的壁厚和复杂形状的大型铸钢制品并还能够进行焊接的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能够进行焊接并具有高韧性和高强度的铸钢材,公知的有日本工业标准中所述的SCW480、SCW550等。此外,过去,已经发明了更多的钢材。
日本特开2005-82814号公报所示的钢是用于塑料用模具的预硬化钢,且已经在将含有预定成分的钢热加工之后进行了时效硬化热处理。在日本特公表2004-514060号公报示出的钢中,通过实施塑性加工如锻造和压延而实现了高强度和高韧性,或者在热处理如淬火、正火等中,通过使用显示高冷却效果的方法如水冷却或油冷却进行冷却而获得了高强度和高韧性。在日本特开2001-181783号公报示出的钢中,为了确保机械性能,将奥氏体化处理时的平均冷却速度控制为约250℃/分钟,其是对于板厚约300mm的大型铸钢制品可与水冷却相匹敌的冷却速度。此外,在日本特开2000-2693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制造方法,其中将含有预定成分的板坯在所述板坯的凝固温度和1000℃之间以0.5℃/秒以上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
然而,在铸钢材中,鉴于冷却时的热应力所导致的裂纹发生的问题以及安全问题如水蒸汽***,对于具有大的壁厚和复杂形状且重量超过1吨的大型制品难以实施水冷却或油冷却,因此,通常在热处理如淬火和正火中实施空气冷却或风扇冷却。当冷却速度如上所述低时,存在的问题是,在SCW480或SCW550或上述专利文献的每一个中所述的成分范围中难以确保充分的强度和韧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确保上述大型铸钢制品中的高强度和高韧性,提供一种即使通过空气冷却或风扇冷却也能够获得充分高的强度和韧性的铸钢材,以及所述材料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以下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及其制造方法和铸造品。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其具有的组成包含0.25至0.30质量%的C、0.20至0.40质量%的Si、0.50至1.10质量%的Mn、2.20至2.80质量%的Ni、0.25至0.60质量%的Cr、0.05至0.10质量%的Al、0.20至0.50质量%的Cu、0.20至0.40质量%的Mo,还包含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其中制品的质量为1吨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其中制品的质量为5吨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还包含0.05质量%以下的V作为组成成分。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还包含20至150质量ppm的N作为组成成分。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其中所述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包含小于0.01质量%的Ti、0.025质量%以下的Sn、小于0.015质量%的P和小于0.015质量%的S作为所述不可避免的杂质。
一种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铸块在1000至1100℃下实施热处理的退火步骤,在850至950℃下实施热处理的淬火步骤,以及在610至670℃下实施热处理的回火步骤。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回火步骤之后在低于610℃下实施热处理的应力消除退火步骤。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退火步骤和所述淬火步骤各自包括冷却步骤,且其中在两个冷却步骤中,以比通过液体浸渍进行冷却的情况下的冷却速度更低的冷却速度实施冷却。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铸造品,以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为材料铸造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如上所说明的,由于本发明的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具有特定的组成,所以即使在大型铸钢材中,在淬火时通过空气冷却或风扇冷却也可以获得充分高的强度和韧性而无需实施塑性加工且无需实施液体冷却如水冷却或油冷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因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铸钢材)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以“%”和“ppm”简单描述的情况分别指“质量%”和“质量ppm”。
本发明的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下文中也称之为“本发明的铸钢材”)包含0.25至0.30质量%的C、0.20至0.40质量%的Si、0.50至1.10质量%的Mn、2.20至2.80质量%的Ni、0.25至0.60质量%的Cr、0.05至0.10质量%的Al、0.20至0.50质量%的Cu、0.20至0.40质量%的Mo,还包含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作为其他成分。此外,如果需要,其包含V:0.05质量%以下以及N:20至150ppm的一种或两种。
以下将示出本发明中上述组成的限定理由。
C(碳):0.25至0.30%
C是提高强度和淬透性的元素。然而,当过量添加C时,变得难以获得预定的韧性,且对焊接裂纹的敏感性变高。考虑到这些因素,将C含量确定为0.25至0.30%。由于相同的原因,期望的下限为0.27%,且期望的上限为0.29%。
Si(硅):0.20至0.40%
Si用作脱氧剂,且是提高淬透性的元素。然而,由于当过量添加Si时,偏析增大并过多地形成非金属夹杂物而降低韧性,因此将该含量确定为0.20至0.40%。由于相同的原因,期望的下限为0.25%,且期望的上限为0.35%。
Mn(锰):0.50至1.10%
Mn是提高强度和淬透性的元素。然而,当含量小于0.50%时,不能获得预定强度。另一方面,当含量超过1.10%时,强度太高而不能获得预定的延展性和韧性,且会出现回火脆化。因此,将Mn的含量确定为0.50至1.10%。由于相同的原因,期望的下限为0.60%,且期望的上限为1.00%。
Ni(镍):2.20至2.80%
Ni是提高强度和淬透性的元素,并具有提高低温韧性的效果。另一方面,Ni具有因过量添加而相反地降低强度和韧性的作用,并存在发生焊接裂纹的担忧。此外,由于Ni是高价金属,因此期望抑制其添加量。考虑到上述事实,确定Ni的含量为2.20至2.80%。由于相同的原因,期望的下限为2.30%,且期望的上限为2.70%。
Cr(铬):0.25至0.60%
Cr是提高强度和淬透性的元素。由于因碳化物的形成而提高了强度,因此当含量低时不能获得预定强度。另一方面,其过量添加导致焊接性下降。因此,确定Cr的含量为0.25至0.60%。由于相同的原因,期望的下限为0.30%,且期望的上限为0.55%。
Mo(钼):0.20至0.40%
Mo是提高淬透性并降低回火脆化的元素。另一方面,其过量添加导致焊接性下降。因此,确定Mo的含量为0.20至0.40%。由于相同的原因,期望的下限为0.25%,且期望的上限为0.35%。
Al(铝):0.05至0.10%
Al对于钢的脱氧是重要的元素,为了充分降低钢中的氧浓度,需要至少含有0.05%的Al。另一方面,在超过0.10%而过剩添加Al的情况下,不仅脱氧效果小,而且大量生成成为使钢材强度及韧性降低的原因的粗大氧化物。为此,将Al的上限规定为0.10%。因此,将Al量规定为0.05至0.10%。
Cu(铜):0.20至0.50质量%
Cu如果含有0.20%以上,则使钢材强度显著增大。但是,如果Cu超过0.50%,则容易产生起因于Cu的表面裂纹。因此,将Cu量规定为0.20至0.50质量%。
如果需要,本发明的铸钢材可还包含以下组成成分。
V(钒):0.05%以下
V是通过析出硬化而提高强度的元素,因此如果需要可包含在内。另一方面,其是抑制焊接性的元素,并还因过量添加而显著降低韧性。因此,当含有V时,确定其含量为0.05%以下。为了充分获得由析出硬化造成的效果,优选以0.02%以上的量包含钒。
N(氮):20至150ppm
N是不可避免地包含的成分,但是通过与V等形成氮化物而具有使晶粒微细化并增大屈服强度的效果。然而,存在TiN的过量析出会造成韧性下降的担忧。为了确保机械性能,20至150ppm的残存量是期望的,更期望的是下限为50ppm,上限为120ppm。
(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的铸钢材可还包含容许含量的不可避免的杂质。作为本发明的铸钢材中包含的不可避免的杂质,优选将Al、Ti、Sn、P和S限制在上文中示出的特定量内。此外,对于除上述杂质之外的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优选为了提高机械性能而抑制其含量。
Ti(钛):小于0.01%
Ti是通过析出TiN而提高强度的元素。另一方面,过量析出TiN导致韧性下降。由于在通过在空气气氛下进行铸造而制成的大型铸钢制品中,一定程度的N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期望尽可能地降低Ti的量以确保高韧性,因此小于0.01%的量是更期望的。
Sn(锡):0.025%以下
Sn是通过以0.03%以上的量添加而显著降低韧性的元素。为了确保高韧性,期望将其含量控制为0.025%以下,且小于0.01%的含量是更期望的。
P(磷):小于0.015%
S(硫):小于0.015%
P和S是不可避免地包含的杂质成分,但是P使晶粒边界变脆,而S结合至Mn等以形成夹杂物,因此,两者均具有降低机械性能的作用。为了确保机械性能,期望尽可能地减少残存量,且小于0.015%的含量是适合的。
(制造方法)
以下将描述制造本发明的铸钢材的方法。
对于本发明的铸钢材,通过根据常见方法进行铸造可获得铸钢材(粗形材),且铸造方法不受特别限制。
对于本发明的上述铸钢材,例如,在通过根据常见方法进行熔融而制备熔融原料并将其调整为上述组分之后,通过使用模具进行铸造而获得铸块。之后,实施在1000至1100℃下的热处理作为退火步骤,随后实施在850至950℃下的热处理作为淬火步骤,此外实施在610至670℃下的热处理作为回火步骤,此外,如果需要,实施在低于610℃下的热处理作为随后的应力消除退火步骤,由此可以制造铸钢材。
退火步骤:1000至1100℃
为了消除在铸造时在模具中产生的应力并使在凝固时产生的成分均匀化而实施退火,并在至少1000℃以上实施加热。然而,由于当在超过1100℃的温度下实施加热时晶粒过度粗化且韧性下降,因此将加热限制为1000至1100℃的温度范围。
淬火步骤:850至950℃
实施淬火和回火以确保机械性能。在淬火中,必须将温度控制为850℃以上以实现奥氏体单相状态,但是当温度超过950℃时开始晶粒的粗大化且韧性过度下降,因此,将温度限制为850至950℃的温度范围。
回火步骤:610至670℃
由于当温度过高时拉伸强度下降,且当奥氏体相通过逆相变而析出时韧性下降,因此必须在670℃以下实施回火。此外,当在过低温度下实施回火时,强度与韧性之间的平衡变差,且韧性下降,从而期望在610℃以上实施回火。因此,将回火限制为610至670℃的温度范围。
顺便提及,在上述退火、淬火和回火时的加热保持时间根据制品的厚度而确定,但是期望将加热保持10小时以上以获得充分的效果。
应力消除退火步骤:低于610℃
为了消除在构造焊接和补焊时产生的应力而实施应力消除退火步骤,且如果需要,在回火步骤之后添加其。为了充分发挥应力消除效果,必须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实施本步骤。然而,当在与回火温度相等的温度下实施其时,机械性能受到影响,因此期望在低于610℃下实施该步骤。此外,保持时间也根据焊接量而确定,但是期望将温度保持4小时以上以获得充分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即使当在包括退火和淬火的所谓的奥氏体化处理时,以比通过液体浸渍而实现的冷却速度更低的冷却速度实施冷却时,也可以获得充分高的强度和韧性。作为以这种冷却速度的冷却方法,例如可提及空气冷却和风扇冷却。
通过上述制造方法获得的本发明的铸钢材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所述材料可适当地用于质量为1吨以上且最大壁厚为100nm以上的最终制品。
本发明的铸钢材适用于制品质量特别是1吨以上,进一步优选5吨以上,更优选10吨以上的铸钢制品。此外,其适用于最大壁厚为100mm至300mm的复杂形状的制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制品质量或最大壁厚落入上述范围内的那些制品。
实施例
以下通过将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进行对比来描述本发明。
将表1中所示的成分在真空感应熔融炉(下文中称为VIM)中熔融,并浇铸到长240mm、高250mm且宽90mm的砂型中以获得铸块。将该铸块切割为具有长80mm、高120mm和宽30mm的尺寸,在将切割的铸块在1050℃下保持20小时之后,通过以50℃/小时的速度进行冷却而实施退火。随后,在将其于890℃下保持20小时之后,通过以300℃/小时的速度进行冷却而实施淬火。淬火时的冷却速度模拟了在从大型铸钢制品的表面起125mm深度的地点处进行风扇冷却时的冷却速度。
此外,在610℃下保持20小时之后,通过以50℃/小时的速度进行冷却而实施回火,而且,在600℃下保持6小时之后,通过以75℃/小时的速度进行冷却而实施退火。所述退火模拟了消除由焊接等负载的残余应力的应力消除退火。
由热处理之后的上述切割铸块制备拉伸试验片和却贝冲击(Charpy impact)试验片,随后对其进行试验。利用JIS14-A号试验片实施拉伸试验,且利用JIS4号试验片实施却贝冲击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表2
实施例 拉力强度(Mpa) 伸长率(%) 断面收缩率(%)
1 645 27.1 65.2
2 653 27.0 64.1
3 667 26.5 63.2
4 680 26.7 63.0
5 690 26.1 62.5
6 689 25.8 62.1
7 701 25.5 61.8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详细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特征以及详细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特征以及详细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选用组分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其具有的组成包含0.28质量%的C、0.3质量%的Si、0.8质量%的Mn、2.5质量%的Ni、0.5质量%的Cr、0.08质量%的Al、0.4质量%的Cu、0.3质量%的Mo、0.04质量%的V、0.01质量%的N、0.01质量%的Ti、0.01质量%的Sn、0.01质量%的P、0.01质量%的S,还包含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各组分在真空感应熔融炉中熔融,并浇铸到长240mm、高250mm且宽90mm的砂型中以获得铸块;将该铸块切割为具有长80mm、高120mm和宽30mm的尺寸,在将切割的铸块在1050℃下保持20小时之后,通过以50℃/小时的速度进行冷却而实施退火;随后,在将其于890℃下保持20小时之后,通过以300℃/小时的速度进行冷却而实施淬火;在610℃下保持20小时之后,通过以50℃/小时的速度进行冷却而实施回火,而且,在600℃下保持6小时之后,通过以75℃/小时的速度进行冷却而实施退火。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各组分在真空感应熔融炉中熔融,并浇铸到长240mm、高250mm且宽90mm的砂型中以获得铸块;将该铸块切割为具有长80mm、高120mm和宽30mm的尺寸,在将切割的铸块在1050℃下保持20小时之后,通过以50℃/小时的速度进行冷却而实施退火;随后,在将其于890℃下保持20小时之后,通过以300℃/小时的速度进行冷却而实施淬火;在610℃下保持20小时之后,通过以50℃/小时的速度进行冷却而实施回火,而且,在600℃下保持6小时之后,通过以75℃/小时的速度进行冷却而实施退火。
3.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铸造品,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为材料铸造而成。
CN201410476836.9A 2014-09-17 2014-09-17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及其制造方法和铸造品 Active CN104195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6836.9A CN104195449B (zh) 2014-09-17 2014-09-17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及其制造方法和铸造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6836.9A CN104195449B (zh) 2014-09-17 2014-09-17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及其制造方法和铸造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95449A CN104195449A (zh) 2014-12-10
CN104195449B true CN104195449B (zh) 2016-08-17

Family

ID=52080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76836.9A Active CN104195449B (zh) 2014-09-17 2014-09-17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及其制造方法和铸造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954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1667B (zh) * 2016-07-06 2017-10-20 安徽红桥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优质机械性能冲压件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8338A (zh) * 2009-12-31 2010-06-23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铁路车辆的车钩用高强度铸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99551A (zh) * 2009-05-26 2010-12-01 宁波市鄞州商业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耐磨合金铸钢的热处理工艺
CN102296241A (zh) * 2011-08-16 2011-12-28 山西中条山建筑有限公司机电设备制造安装分公司 低碳合金铸钢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2421A (ja) * 1983-10-26 1985-05-24 Kawasaki Steel Corp 超高張力鋳鋼の製造方法
JP5229823B2 (ja) * 2009-09-25 2013-07-03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高強度高靭性鋳鋼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9551A (zh) * 2009-05-26 2010-12-01 宁波市鄞州商业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耐磨合金铸钢的热处理工艺
CN101748338A (zh) * 2009-12-31 2010-06-23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铁路车辆的车钩用高强度铸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96241A (zh) * 2011-08-16 2011-12-28 山西中条山建筑有限公司机电设备制造安装分公司 低碳合金铸钢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95449A (zh)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29823B2 (ja) 高強度高靭性鋳鋼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969200C (en) Thick-walled high-toughness high-strength steel pl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7249338B2 (ja) ステンレス鋼、ステンレス鋼をアトマイズすることにより得られるプレアロイ粉及びプレアロイ粉の使用
KR20120075376A (ko) 내열 주강, 내열 주강의 제조 방법, 증기 터빈의 주조 부품 및 증기 터빈의 주조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JP5659758B2 (ja) 優れた生産性と溶接性を兼ね備えた、PWHT後の落重特性に優れたTMCP−Temper型高強度厚鋼板の製造方法
TW201538751A (zh) 用於塑膠鑄模之不鏽鋼及由該不鏽鋼所製成之鑄模
KR20150101734A (ko) 압력용기 강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195449B (zh)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铸钢材及其制造方法和铸造品
KR101537158B1 (ko) 금형강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435320B1 (ko) 강재 제조 방법
JP5043529B2 (ja) 鏡面性に優れたプラスチック成形金型用鋼
KR20140056765A (ko) 형강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012100B1 (ko) 강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400662B1 (ko) 압력용기 강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302693B1 (ko) 편석 저감을 통한 경도균일성 및 가공성이 우수한 플라스틱 금형강
JP6744247B2 (ja) 溶接構造用大型鋳鋼品
JP7141944B2 (ja) 非調質鍛造部品および非調質鍛造用鋼
KR101685824B1 (ko) 냉간단조용 선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6488684B2 (ja) 連続鋳造鋳片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05964B1 (ko) 금형강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534240B2 (ja) B含有鋼の連続鋳造鋳片
KR101467048B1 (ko) 후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4363628A1 (en) A super bainite steel, an object comprising said steel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id object
KR20140141840A (ko) 강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EA040769B1 (ru) Заготовки с бейнитной структурой, имеющие высокую прочность,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Du Wanqing

Inventor before: Zhu Zhongli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622

Address after: 030027, No. 426, block N, Business Plaza, No. 188 Xinghua street, Wan Berlin District, Shanxi, Taiyuan

Applicant after: Shanxi China Coal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Lake Town, Xishan District People's road 214000 Jiangsu city of Wuxi province and red Ju Wei Village No. 100

Applicant before: Zhu Zhonglia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43, No. 202, No. 2, No. 43, Taiyuan Xuefu Park, Taiyuan Xuefu Park,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xi middle coal electric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030027, No. 426, block N, Business Plaza, No. 188 Xinghua street, Wan Berlin District, Shanxi, Taiyuan

Patentee before: Shanxi Zhongmei Electric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