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0708B - 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0708B
CN104180708B CN201410392569.7A CN201410392569A CN104180708B CN 104180708 B CN104180708 B CN 104180708B CN 201410392569 A CN201410392569 A CN 201410392569A CN 104180708 B CN104180708 B CN 1041807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on
fluid
heat exchanger
output port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925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0708A (zh
Inventor
张翔
朱铁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PHS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ST Corp filed Critical PHST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3925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807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80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0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0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07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通过采用两台冰水机循环液压力联动控制,使两种不同温度的循环液体在具有毛细管导通的两个腔体内部具有同等的压力,这个压力平衡状态可使两个循环液处于动态隔离(在毛细管处不流通,或减少流通量),使之既控制两循环液体的温度,又避免了循环流体蓄液罐产生过满溢水或过少停机,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以及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用两种不同温度对两个容器或腔体进行温度控制。当两个容器或腔体存在毛细管(细微的)连通状态时,两个容器或腔体中各自循环的循环液体便会互相混合,其最终结果将会导致温度控制效果不好,以及两台循环流体蓄液罐产生过满溢水或过少停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解决两个容器或腔体中液体温度控制效果不好,循环流体蓄液罐容易产生过满溢水或过少停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其包括第一循环流体通路、第二循环流体通路、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一循环流体入口和第一循环流体出口,第一循环流体与第一冷却流体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与第二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二输出端口,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出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入端口流入,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流出,所述第一冷却流体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输入端口流入,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输出端口流出,
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五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五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入口相连通,
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包括第二热交换器、第二循环流体入口和第二循环流体出口,第二循环流体与第二冷却流体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包括第三输入端口、与第三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三输出端口、第四输入端口和与第四输入端口连通的第四输出端口,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入端口流入,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出端口流出,所述第二冷却流体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四输入端口流入,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四输出端口流出,
所述第二腔体的第六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第六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入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毛细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循环流体流量的第一电动阀门,所述第一电动阀门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电动阀门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液体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循环流体流量的第二电动阀门,所述第二电动阀门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二电动阀门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液体出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循环流体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循环流体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循环流体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循环流体温度来控制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的开关比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的开关比例是可控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第一循环流体的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第二循环流体的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出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输出端口处的第一泵、第一马达和第一变频器,以驱动所述第一循环流体的流动,
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输出端口处的第二泵、第二马达和第二变频器,以驱动所述第二循环流体的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测量第一循环流体通路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测量第二循环流体通路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基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循环流体通路压力来控制第一变频器的运转频率,或控制第一电动阀门的开度比例,基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循环流体通路压力来控制第二变频器的运转频率,或控制第二电动阀门的开度比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流体和第二冷却流体为氟利昂制冷剂或冷却水。
更进一步的,所述毛细管的条数为复数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采用两台冰水机循环液压力联动控制,使两种不同温度的循环液体在具有毛细管导通的两个腔体内部具有同等的压力,这个压力平衡状态可使两个循环液处于动态隔离(在毛细管处不流通,或减少流通量),使之既控制两循环液体的温度,又避免了循环流体蓄液罐产生过满溢水或过少停机,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为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110为第一循环流体通路,111为第一循环流体入口,112为第一热交换器,113为第一循环流体出口,114为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115为第一温度传感器,116为第一电动阀门,117为第一压力传感器,118为第一泵和第一马达,119为第一变频器,120为第二循环流体通路,121为第二循环流体入口,122为第二热交换器,123为第二循环流体出口,124为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125为第二温度传感器,126为第二电动阀门,127为第二压力传感器,128为第二泵和第二马达,129为第二变频器,130为第一冷却流体通路,140为第二冷却流体通路,150为第一腔体,151为第五输出端口,152为第五输入端口,160为第二腔体,161为第六输出端口,162为第六输入端口、170为毛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与所述实施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至少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必须都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必须是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单独或选择实施例。此外,表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或功能框图中的模块顺序并非固定的指代任何特定顺序,也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中的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100包括第一循环流体通路110、第二循环流体通路120、第一冷却流体通路130、第二冷却流体通路140、第一腔体150和第二腔体160。
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110包括第一热交换器112、第一循环流体入口111和第一循环流体出口113。所述第一冷却流体通路130包括第一热交换器112、第一冷却流体入口(未图示)和第一冷却流体出口(未图示)。第一循环流体与第一冷却流体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12处进行热交换。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12包括第一输入端口(未图示)、与第一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一输出端口(未图示)、第二输入端口(未图示)和与第二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二输出端口(未图示)。
所述第一循环流体从第一腔体150的第五输出端口151流出后,经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入口111由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12的第一输入端口流入第一热交换器112,第一循环流体从第一热交换器112的第一输出端口流出,并通过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出口113流出,最终流向第一腔体150的第五输入端口152。
所述第一冷却流体从所述第一冷却流体入口流出后,经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12的第二输入端口流入第一热交换器112,第一冷却流体从第一热交换器112的第二输出端口流出,并通过所述第一冷却流体出口流出。
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120包括第二热交换器122、第二循环流体入口121和第二循环流体出口123。所述第二冷却流体通路140包括第二热交换器122、第二冷却流体入口(未图示)和第二冷却流体出口(未图示)。第二循环流体与第二冷却流体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22处进行热交换。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22包括第三输入端口(未图示)、与第三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三输出端口(未图示)、第四输入端口(未图示)和与第四输入端口连通的第四输出端口(未图示)。
所述第二循环流体从第二腔体160的第六输出端口161流出后,经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入口121由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22的第三输入端口流入第二热交换器122,流体从第二热交换器122的第三输出端口流出,并通过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出口123流出,最终流向第二腔体160的第五输出端口162。
所述第二冷却流体从所述第二冷却流体入口流出后,经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22的第四输入端口流入第二热交换器122,第二冷却流体从第二热交换器122的第四输出端口流出,并通过所述第二冷却流体出口流出。
所述第一腔体150与所述第二腔体160通过毛细管170连接。毛细管170的条数可以为多条。
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110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循环流体流量的第一电动阀门116,所述第一电动阀门116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12的第一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电动阀门116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液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120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循环流体流量的第二电动阀门126,所述第二电动阀门126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22的第三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二电动阀门126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液体出口连通。
其中第一电动阀门116和第二电动阀门126的开关比例是可调的,比如100%开启至0%开启,每5%一个调整等级,那么则有0%,5%,10%,…——95%,100%这么多的开关比例等级,这样相对于整体控制***流量口径来讲,可以非常精确的调整流量,从而可以精确的控制热交换的功率,进而精确的控制循环流体的温度。每个电动阀门带有控制开关比例的步进电机或直流电机,通过控制所述步进电机或直流电机来控制所述电动阀门的开关比例。高温时,如第一循环流体或第二循环流体80摄氏度,需降至20摄氏度,则让第一电动阀门116或第二电动阀门126开启调大,增加第一冷却流体与第一循环流体,或第二冷却流体与第二循环流体的热交换量,以达到高幅度降低第一循环流体和第二循环流体温度的目的;低温时,如第一循环流体或第二循环流体25摄氏度,需降至20摄氏度,则让第一电动阀门116或第二电动阀门126开启调小,减小第一冷却流体与第一循环流体,或第二冷却流体与第二循环流体的热交换量,以达到低幅度降低循环流体温度的目的。
可以看出,本***具备两条回路、两条通路:
第一条回路是:所述第一腔体150的第五输出端口151、第一循环流体入口111、第一热交换器112、第一电动阀门116、第一循环流体出口113和第一腔体150的第五输入端口152形成的回路,具体的,所述第一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一腔体150的第五输出端口151流入第一循环流体入口111,流经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12,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12处进行热交换,随后经第一电动阀门116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出口113流出,流至第一腔体150的第五输入端口152,完成回流至第一腔体150。
第二条回路是:所述第二腔体160的第六输出端口161、第二循环流体入口121、第二热交换器122、第二电动阀门126、第二循环流体出口123和第二腔体160的第六输入端口162形成的回路,具体的,所述第二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二腔体160的第六输出端口161流入第二循环流体入口121,流经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22,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22处进行热交换,随后经第二电动阀门126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出口123流出,流至第二腔体160的第六输入端口162,完成回流至第二腔体160。
第一条通路是:所述第一冷却流体入口、第一热交换器112、第一冷却流体出口形成的通路,具体的,所述第一冷却流体从所述第一冷却流体入口流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12的第二输入端口,在第一热交换器112内与第一循环流体进行热交换后,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12的第二输出端口流出,再从第一冷却流体出口流出。
第二条通路是:所述第二冷却流体入口、第二热交换器122、第二冷却流体出口形成的通路,具体的,所述第二冷却流体从所述第二冷却流体入口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22的第四输入端口,在第二热交换器122内与第二循环流体进行热交换后,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22的第四输出端口流出,再从第二冷却流体出口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110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第一循环流体的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114,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114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12的第一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114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出口113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120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第二循环流体的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124,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124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22的第三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124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出口123连通。
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110还包括用于增加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循环动力的第一泵和第一马达118,所述第一泵和第一马达118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12的第一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一泵和第一马达118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出口113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120还包括用于增加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循环动力的第二泵和第二马达128,所述第二泵和第二马达128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22的第三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泵和第二马达128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出口123连通。
在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110上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15,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循环流体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15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泵和第一马达118的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15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电动阀门116相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一换热器112的第一输出端口流出,经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114、第一泵和第一马达118、第一温度传感器115、第一电动阀门116,到达第一循环流体出口113。在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120上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125,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循环流体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25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泵和第二马达128的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25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电动阀门126相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二换热器122的第三输出端口流出,经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124、第二泵和第二马达128、第二温度传感器125、第二电动阀门126,到达第二循环流体出口123。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15检测到的第一循环流体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25检测到的第二循环流体温度来控制第一电动阀门116和第二电动阀门126的开关比例。
由此可知,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114和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124具有两大作用:第一,其具有为第一循环流体通路110和第二循环流体通路120微调温度的作用;第二,其在保证第一循环流体通路110和第二循环流体通路120所需换热温度的前题下,为第一泵和第一马达118、第二泵和第二马达128提供了压力来源。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110还包括用于测量第一循环流体通路110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17,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120还包括用于测量第二循环流体通路120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27,基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7检测到的第一循环流体通路110压力来控制第一变频器119的运转频率,或控制第一电动阀门116的开度比例,基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27检测到的第二循环流体通路120压力来控制第二变频器129的运转频率,或控制第二电动阀门126的开度比例。所述第一变频器119与所述第一泵和第一马达118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变频器129与所述第二泵和第二马达128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和第二循环流体为液体或气体,所述第一冷却流体和第一冷却流体为氟利昂制冷剂或冷却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100,其具体工作原理为:1:所述第一循环流体经第一换热器112后,由第一变频器119控制第一泵和第一马达118,以达到设定第一循环流体110在某一压力下;所述第二循环流体经第二换热器122后,由第二变频器129控制第二泵和第二马达128,以达到设定第二循环流体120在与第一循环流体110的压力值相同或相近似。2:直接通过调节第一电动阀门116和第二电动阀门126控制第一循环流体110和第二循环流体120的压力值。通过上述两种方法使得流入第一腔体150和第二腔体160的压力值达到平衡,以达到两个循环液体处于动态隔离,即在毛细管170处不流通,或极少流通。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循环流体通路、第二循环流体通路、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一循环流体入口和第一循环流体出口,第一循环流体与第一冷却流体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一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与第二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二输出端口,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出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入端口流入,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流出,所述第一冷却流体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输入端口流入,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输出端口流出,
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五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五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入口相连通,
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包括第二热交换器、第二循环流体入口和第二循环流体出口,第二循环流体与第二冷却流体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处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包括第三输入端口、与第三输入端口连通的第三输出端口、第四输入端口和与第四输入端口连通的第四输出端口,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流体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入端口流入,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出端口流出,所述第二冷却流体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四输入端口流入,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四输出端口流出,
所述第二腔体的第六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第六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入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毛细管连接,
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第一循环流体的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第二循环流体的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出口连通,
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循环流体流量的第一电动阀门,所述第一电动阀门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电动阀门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液体出口连通,
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循环流体流量的第二电动阀门,所述第二电动阀门的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三输出端口连通,所述第二电动阀门的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液体出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循环流体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循环流体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循环流体温度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循环流体温度来控制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的开关比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阀门和第二电动阀门的开关比例是可控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蓄液罐的输出端口处的第一泵、第一马达和第一变频器,以驱动所述第一循环流体的流动,
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流体蓄液罐的输出端口处的第二泵、第二马达和第二变频器,以驱动所述第二循环流体的流动。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测量第一循环流体通路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循环流体通路还包括用于测量第二循环流体通路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基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循环流体通路压力来控制第一变频器的运转频率,或控制第一电动阀门的开度比例,基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循环流体通路压力来控制第二变频器的运转频率,或控制第二电动阀门的开度比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流体和第二冷却流体为氟利昂制冷剂或冷却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的条数为复数条。
CN201410392569.7A 2014-08-11 2014-08-11 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 Active CN1041807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2569.7A CN104180708B (zh) 2014-08-11 2014-08-11 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2569.7A CN104180708B (zh) 2014-08-11 2014-08-11 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0708A CN104180708A (zh) 2014-12-03
CN104180708B true CN104180708B (zh) 2016-03-30

Family

ID=51961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92569.7A Active CN104180708B (zh) 2014-08-11 2014-08-11 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807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2392A (zh) * 2016-12-01 2017-03-08 无锡溥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温度一体冰水机精密热交换***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3152A (en) * 1991-11-05 1993-05-25 Abb Air Preheater, Inc.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a heat detector on a heat exchanger
WO1999035698A2 (en) * 1997-10-29 1999-07-15 Blacklight Power, Inc. Hydrogen catalysis power cell for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
CN2716693Y (zh) * 2004-07-09 2005-08-10 上海实翔机电设备工程成套有限公司 常压电蓄热供水***
CN200941032Y (zh) * 2006-06-23 2007-08-29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冷却水装置
CN103217058A (zh) * 2013-04-19 2013-07-24 无锡溥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冰水机热交换量控制***
CN204064096U (zh) * 2014-08-11 2014-12-31 无锡溥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3152A (en) * 1991-11-05 1993-05-25 Abb Air Preheater, Inc.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a heat detector on a heat exchanger
WO1999035698A2 (en) * 1997-10-29 1999-07-15 Blacklight Power, Inc. Hydrogen catalysis power cell for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
CN2716693Y (zh) * 2004-07-09 2005-08-10 上海实翔机电设备工程成套有限公司 常压电蓄热供水***
CN200941032Y (zh) * 2006-06-23 2007-08-29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冷却水装置
CN103217058A (zh) * 2013-04-19 2013-07-24 无锡溥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冰水机热交换量控制***
CN204064096U (zh) * 2014-08-11 2014-12-31 无锡溥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0708A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4629B (zh) ***结构性能试验设备及试验方法
CN203376225U (zh) 热循环试验设备
EP2853839A1 (en) Hot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3574954B (zh) 一种能量回馈型热交换***
CN104368504A (zh) 一种温度控制装置
CN104180709B (zh) 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压力控制水箱
EP2722599B1 (en) Water heater
CN103574953B (zh) 一种单一压缩机冷媒控制的多温度热交换***
CN104180708B (zh) 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
CN204064096U (zh) 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控制***
CN204386715U (zh) 用于发动机冷却液的恒温控制装置
CN204064097U (zh) 一种相通容器的液体循环压力控制水箱
CN104405731A (zh) 液压油液加热***
CN106440595A (zh) 一种双温一体冰水机的液体压力控制***
CN203642544U (zh) 一种单一压缩机冷媒控制的多温度热交换***
CN204220413U (zh) 温度控制装置
CN103217058A (zh) 一种冰水机热交换量控制***
CN104454119A (zh) 用于发动机冷却液的恒温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58324A (zh) 一种快速精准控温加热装置
CN102980335B (zh) 变频式热交换***
CN203642543U (zh) 一种能量回馈型热交换***
CN204166412U (zh) 自动恒温控制***
CN206531325U (zh) 一种双温一体冰水机的液体压力控制***
CN203824162U (zh) 一种二氧化碳热泵***
CN203240954U (zh) 一种冰水机热交换量控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u Tiem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ang

Inventor before: Zhu Tiem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10

Address after: 730000 Nanchang Road, Chengguan District,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No. 509

Patentee after: Modern Physics Ins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214192 Xiangyun four, 312, Furong three road, Xi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xi, Jiangsu, 312

Patentee before: PHST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