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0633B - 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 - Google Patents

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0633B
CN104170633B CN201410425078.8A CN201410425078A CN104170633B CN 104170633 B CN104170633 B CN 104170633B CN 201410425078 A CN201410425078 A CN 201410425078A CN 104170633 B CN104170633 B CN 1041706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hroom stick
waste mushroom
waste
bacterium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50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0633A (zh
Inventor
陈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ngzi Fengyu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NGZI XINGM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NGZI XINGM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NGZI XINGM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250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706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70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0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6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具体是:去除废菌棒的塑料膜,将其埋于果树树冠下、遮荫的土壤中,让土壤中的水分、养分自然渗入废菌棒内部,激活菌丝生长,萌发出新的菌株,增加鲜菇产量;采收鲜菇,直到不出菇时,在菌坑中洒放发酵剂后覆土发酵,3-4个月后成为有机肥供果树吸收。当年以树干为中心,半径为不小于50cm的圆周上取三分之一开出菌坑,埋棒前2天,在每个坑内撒放生石灰消毒,将废菌棒横放于坑内覆土,此后每年埋三分之圆周直到埋完后又在更大的圆上进行埋栽循环。本发明让自然环境去激活、诱发废菌棒残留菌丝的生物活性,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重新生长出菌株,增加鲜菇产量,进而发酵降解为有机肥供果树吸收利用,改善果园土壤结构,实现了废旧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利用。

Description

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农业技术,具体指一种废弃食用菌菌棒进行处理后形成新资源,实施生态栽培的处理法,简称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
背景技术
废菌棒是人工大棚栽培或工厂化生产后的食用菌菌棒,已经采收不到食用菌或者虽然可以再发部份新菇,但产量及效益已经非常低,没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这种菌棒被普遍认为已不再出菌,营养和生物学生长潜力已经耗尽,已经没有经济价值。
现食用菌菌生产普遍采用了工厂化生产方式,原料生产、菌棒制作、菌棒管理、发菌、采收等工序均在工厂里进行,规模较大,所产生的废菌棒也相当多。对于这种废旧菌棒,人们还没有找到一种被公认的好的处理办法,大多数情况下是被成堆抛弃在厂房周围,任凭风吹日晒雨淋、让其酶变发臭,污染环境。有的厂家对部分废旧菌棒实行回收利用,去除塑料膜,重新打碎,添加新的配料再制作成新的菌棒。但这种做法并不普遍,原因是废菌棒去膜粉碎、加工、重新制做工序较多、工艺较为复杂、生物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不高,较之新料生产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产出较低。所以,这种回收再利用的做法目前还属于试验性的,并没有形成大规模、循环、可持续性的生产作业。
因此,如何将这种废旧菌棒变废为宝,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找到一种经济、高效、生态、环保、可持续的资源循环利用的处理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这样的技术虽然迫切,但至今还没有找到,有待于人们的不断努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该方法能够重新激发和增大废旧菌棒的生物学潜力,促进二次生长,成倍提高食用菌产量,改善质量,增加经济收益,推动旧棒回收循环利用,实现废菌棒经济、高效、生态、环保的资源化利用,以此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出的这种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其特征在于它有如下步骤:
(1)去除废菌棒的塑料膜,即菌袋,将其埋于果园内果树树冠下、遮荫的土壤中,让土壤中的水分、养分自然渗入废菌棒内部,重新激活菌丝生长,萌发出新的菌株;
(2)采收食用菌,直到不出菇时,在菌坑中洒放发酵剂后覆土,让菌棒自行发酵,3-4个月后成为有机肥,为果树提供生长所需养分。
步骤(1)中,栽埋方式为:当年以树干为中心,半径为不小于50cm的圆周上取三分之一段开出菌坑,埋棒前2天,在每个坑内撒放50-100g生石灰消毒,然后将废菌棒横放于坑内,覆上5-10cm厚的土。
菌坑规格为宽10cm,深30cm,长40cm,坑距5cm。菌棒规格一般是长40cm直径10cm,此规格刚好与菌棒一致。
步骤(2)中,菌坑施放发酵剂前,先剥去覆土,露出菌棒,直接在菌棒上洒上发酵剂,或者不剥覆土,将发酵剂调成水溶液浇在覆土上,然后再盖上10-15cm厚的土层。
第二年和第三年,先后在同一圆周上剩下的弧段上重复相同步骤,直到整个圆周均栽埋过菌棒,完成一个周期的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果树的根系受到全面损坏,影响生长,同时也利于废菌棒充分发酵腐烂,发挥肥效。
第4-6年,在更大的圆周上重复相同的操作,完成第二个周期的菌棒栽埋,以适应果树根系的扩张。相邻两圆周之间的距离为15-40cm。
连续进行3-4个圆周的栽埋后,又回到最初的圆周上,开始相同的周期循环。
所用发酵剂为市售FM发酵剂,调配水溶液的比例按其说明书进行,施放量每个菌坑5-10g(干量计)。
所述果树为梨、桃、李、柿、石榴等品种,废菌棒的埋种时节为夏季和秋季。
覆土层上覆盖一层腐叶或腐草,以增加水汽附着量。
如果遇到干旱,需对所埋菌棒进行浇水、施肥等常规管理。
控制采收时间,食用菌出土后长到3-7cm及时采摘上市出售,保持菌体的鲜嫩。
对于树荫稀疏的地方,白天用树枝、稻草、野草等进行遮盖,以减少水分蒸发,晚上撤去,让菌体尽量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和养分。
本发明通过长期的试验研究,大胆将被普遍认为不能再出菌的废旧菌棒埋于果园内果树树荫下的土壤中,让自然环境去激活、诱发残留菌丝的生物学活性,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重新生长出菌株,以增加每个菌棒的出菌量。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这种做法的效果出乎发明人的预料,在土壤中埋种的时间与在厂房或大棚中的时间相当的情况下,重新产出的鲜食用菌竟然超出厂房15-20%,总产量是原来的2-2.2倍。林荫地里种出的食用菌因为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无污染、营养全面,口感明显优于工厂或大棚中栽培的食用菌。经过一定的宣传和市场试销,果园的食用菌价格高出厂房、大棚里的50%,还供不应求。这样一来,仅食用菌一项的收入就较原来翻了一番。扣除去膜、运棒和埋棒等必要的成本支出后,纯收入增加了50-60%。在此基础上,废旧菌棒的回收利用就不会增加额外的支出,营造了资源良性循环利用的有利条件。做到了废旧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利用,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本发明还适用于非果林木的快速培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申请人公司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厂房1000平方和菇棚500平方米,以生产平菇为主,月产生废菌棒20000棒。每月随着食用菌生产周期的结束,大批量废弃菌棒如何处理及减少垃圾堆放便成了问题。公司此前一直丢弃于厂房及菇棚外或者免费让农户自行拉走,但农户又无定地点堆放,只能沿公路堆放,或倾倒到河流边,或房前屋后乱堆乱放,造成交通堵塞,河道堵塞和环境污染,连续几年不间断的食用菌生产,使得公司周围土壤、空气和水中病虫几乎呈几何倍数增加,严重影响了公司食用菌生产环境,导致食用菌菌棒发菌、成活率和单产大幅降低。
当地农民拉去的废菌棒一部分是晒干后粉碎,开始时是作为制作新菇棒的一部分配料,后来发现,由于废菌棒结块较重,软绵难散,粉碎起来比较困难,生产作业、工艺控制不好的话,制作成本反而高于纯新料制作的。因此,农民使用的数量极其有限。
有的农民,把废菌棒拉去地里简单覆埋,不作任何处理,想直接作为有机肥来改善土地肥力结构。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后发现,废菌棒带有大量的微生物,包括各种病菌,入土后导致庄稼病虫害增加,而不加处理的废菌棒在土里的发酵降解速度十分缓慢,其中的有效成分不能及时释放出来被作物吸收利用,因而肥效很差。由于有这些情况,渐渐地农民对废菌棒的兴趣也就消失了,废棒污染环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申请人公司用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在自己的20亩红皮梨果林地中进行试验。经过近6年的反复试验,终于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如下:
夏秋两季,将废菌棒,在运出厂房或者运出菌棚后两天之内,及时拉走并及时按上述方法步骤操作,以避免在空气中被污染。
废菌棒自埋入土壤到出完新菇,时间控制在2个月内,一般7-15天采收一次鲜菇,连续采收3-5次结束。经过统计,每个菌棒长出鲜菇0.8-1.2Kg,平均1kg,产量较厂房、大棚里的增加15-20%。6年20亩地累计产新菇5.3万Kg,新增销售收入25万余元。而且地里长出的鲜菇,营养更全面,口感更佳,售价略高于厂、棚菇,消费者更愿意购买。
由于废菌棒在果园内不出菇后就能够及时就地发酵,腐化降解,且肥效快,相当于为果树进行了一次施肥,取代了原来种植管理中的冬季施农家肥,这样就为每亩节约施肥投资2000元。
反复实验证明,本发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特别是打破了废菌棒不能再出菇的旧观念,使废菌棒重新焕发了生机,找到了可持续、良性循环生产的途径,成倍增加了经济效益,避免了污染环境,做到了生态良性发展。
随着对当地特定农户的技术培训的进行,让他们逐渐掌握了废菌棒二次循环利用技术,近两年来申请人公司废菌棒大量被农户拉去使用,大大缓解了废菌棒无序堆放、污染环境的压力。今年废菌棒的利用率已突破80%,预计明年将会实现无废菌棒积存,实现废菌棒有偿循环利用的目标。

Claims (6)

1.一种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其特征在于它有如下步骤:
(1)去除废菌棒的塑料膜,将其埋于果树树冠下、遮荫的土壤中,让土壤中的水分、养分自然渗入废菌棒内部,激活菌丝生长,萌发出新的菌株,增加鲜菇产量;栽埋方式为:当年以树干为中心,半径为不小于50cm的圆周上取三分之一段开出菌坑,埋棒前2天,在每个坑内撒放50-100g生石灰消毒,然后将废菌棒横放于坑内,覆上5-10cm厚的土;覆土层上覆盖一层腐叶或腐草,以增加水汽附着量;第二年和第三年,先后在同一圆周剩下的弧段上重复相同步骤,直到整个圆周均栽埋过菌棒,完成一个周期的操作;第4-6年,在更大的圆周上重复相同的操作,完成第二个周期的菌棒栽埋,以适应果树根系的扩张,相邻两圆周之间的距离为15-40cm;
(2)采收鲜菇,直到不出菇时,在菌坑中洒放发酵剂后覆土,让菌棒自行发酵,3-4个月后成为有机肥供果树吸收;废菌棒自埋入土壤到出完新菇,时间控制在2个月内,7-15天采收一次鲜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其特征在于菌坑规格为宽10cm,深30cm,长40cm,坑距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菌坑施放发酵剂前,先剥去覆土露出菌棒,直接在菌棒上施放发酵剂,或者不剥覆土,将发酵剂调成水溶液浇在覆土上,然后再盖上10-15cm厚的土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其特征在于连续进行3-4个圆周的栽埋后,又回到最初的圆周上,开始新的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其特征在于所用发酵剂为市售FM发酵剂,施放量每个菌坑按干重计5-10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果树为梨、桃、李、柿、石榴,废菌棒的埋种时节为夏季和秋季。
CN201410425078.8A 2014-08-27 2014-08-27 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70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5078.8A CN104170633B (zh) 2014-08-27 2014-08-27 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5078.8A CN104170633B (zh) 2014-08-27 2014-08-27 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0633A CN104170633A (zh) 2014-12-03
CN104170633B true CN104170633B (zh) 2016-05-18

Family

ID=51952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507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70633B (zh) 2014-08-27 2014-08-27 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706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1296B (zh) * 2019-12-11 2021-09-10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一种废弃菌棒的利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6958A (zh) * 2006-09-27 2007-03-14 西南大学 果树肥水穴填埋食用菌废料穴灌节水方法
CN101960963A (zh) * 2010-10-26 2011-02-02 镇江市京口区瑞京农业科技示范园 一种梨园套种鸡腿菇的方法
CN102132665A (zh) * 2010-12-03 2011-07-27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利用菌渣提高脐橙糖酸比的施肥方法
CN103553784A (zh) * 2013-10-30 2014-02-05 安徽万利生态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食用菌渣生产的果树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1463A (zh) * 2014-04-24 2014-07-23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利用废弃菌渣的果树一体化施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6958A (zh) * 2006-09-27 2007-03-14 西南大学 果树肥水穴填埋食用菌废料穴灌节水方法
CN101960963A (zh) * 2010-10-26 2011-02-02 镇江市京口区瑞京农业科技示范园 一种梨园套种鸡腿菇的方法
CN102132665A (zh) * 2010-12-03 2011-07-27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利用菌渣提高脐橙糖酸比的施肥方法
CN103553784A (zh) * 2013-10-30 2014-02-05 安徽万利生态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食用菌渣生产的果树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1463A (zh) * 2014-04-24 2014-07-23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利用废弃菌渣的果树一体化施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林下反季节种植平菇技术;王俊山等;《河北农业科技》;20070602(第06期);全文 *
食用菌废菌料回填脐橙果园改土试验;肖胜刚等;《食用菌》;20051130(第0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0633A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6257B (zh) 一种滇重楼的生态复合种植方法
CN103843585B (zh) 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
CN105875178A (zh) 乌天麻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5993613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多季种植方法
CN103348894B (zh) 一种提高龙眼产量的管理方法
CN102257918A (zh) 谢君魔芋与幼龄橡胶套种的优质高效栽培方法
CN105474938A (zh) 豫西伏牛山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的修复方法
CN102140040A (zh) 植物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方法
CN106942007A (zh) 一种葡萄高产种植技术
CN108059492A (zh) 一种蔬菜残体原位、快速肥料化利用的方法
CN110192487A (zh) 一种沃柑幼龄树的管理方法
CN107347561B (zh) 果树的伞式钢构树气雾栽培法
Nabi et al. Biodynamic farming in vegetables
CN104737765A (zh) 一种美丽胡枝子容器育苗方法
CN108293635A (zh) 一种林下农业循环***
CN109997583A (zh) 一种利用水稻秸秆防治果树农田杂草生长的方法
CN106305132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黑虎掌高效种植方法
CN105993530A (zh) 一种甘蔗套种高温型食用菌的方法
CN106034960A (zh) 一种提高龙眼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
CN104170633B (zh) 废菌棒的资源化生态处理法
CN104303966B (zh) 一种野生金线莲的栽培方法
CN102219612A (zh) 一种种植猪苓的方法及种植猪苓用的腐植酸
CN104996230A (zh) 一种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方法
CN109121629A (zh) 北方果园生态涵养土壤培肥方法
CN104365435A (zh) 一种葡萄的生态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1

Address after: 661106 No. 226 zhaxia street, xin'ansuo Town, Mengzi City, Honghe Hani and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Mengzi Fengyu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661106 Jiaochang garden, Xin'an Suo Town, Mengzi City, Honghe Hani and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ENGZI XINGM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