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2610A - 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2610A
CN104102610A CN201310115313.7A CN201310115313A CN104102610A CN 104102610 A CN104102610 A CN 104102610A CN 201310115313 A CN201310115313 A CN 201310115313A CN 104102610 A CN104102610 A CN 1041026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ory
peripheral interface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operating system
central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53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志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YNET TECHNOLOGIES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YNET TECHNOLOGIES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YNET TECHNOLOGIES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SKYNET TECHNOLOGIES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1531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026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02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26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档位控制器接通档位开关上与第一存储器对应的档位或接通档位开关上与第二存储器对应的档位;当接通档位开关上与第一存储器对应的档位时,中央处理器与第一存储器进行通信连接,启动第一存储器上的操作***,发送指令给外设接口控制器以屏蔽外设接口,并发送指令给无线通信模块,使得第一操作***通过无线通信模块的特定网络登入到指定服务器;当接通档位开关上与第二存储器对应的档位时,中央处理器与第二存储器进行通信连接,启动第二存储器上的操作***,恢复外设接口。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员工入职时,企业会员工配备相应的电子设备(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以作为办公之用,例如,金融企业给员工配备安装连接到该金融企业内部***的电脑。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通常员工自己也会购买相应的电子设备,例如,购买电脑上网、购物、娱乐等。若可以将办公电子设备与私人使用的电子设备整合成一台电子设备,可以为企业节省一大笔费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可在同一个电子装置上设置互不干扰的两种操作***,且两种操作***运行时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使得员工在同一台电子设备上既能办公又可以作为员工私人使用,方便了用户,为企业节约了大笔费用。
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档位控制器接通档位开关上与第一存储器对应的档位或接通档位开关上与第二存储器对应的档位;当接通档位开关上与第一存储器对应的档位时,中央处理器与第一存储器进行通信连接,启动第一存储器上的操作***,发送指令给外设接口控制器以屏蔽外设接口,并发送指令给无线通信模块,使得第一操作***通过无线通信模块的特定网络登入到指定服务器;当接通档位开关上与第二存储器对应的档位时,中央处理器与第二存储器进行通信连接,启动第二存储器上的操作***,恢复外设接口。
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的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可在同一个电子装置上设置互不干扰的两种操作***,且两种操作***运行时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使得员工在同一台电子设备上既能办公又可以作为员工私人使用,方便了用户,为企业节约了大笔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子装置较佳实施例的运行环境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的电子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启动第一操作***的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启动第二操作***的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验证电子装置的RFID读取器读取信息是否正常的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修改电子装置的RFID标签中的标签数据的流程图;
图7是电子装置的RFID读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电子装置的RFID读取器和RFID标签共用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是本发明电子装置较佳实施例的运行环境图。所述的电子装置1是指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及任意包括两个以上存储器,且每个存储器上都运行有独立的操作***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1为安装有两个操作***的平板电脑。该电子装置1通过网络2与指定服务器3或普通服务器4连接。
其中,所述网络2可以是互联网或局域网。
所述指定服务器3是指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指定的服务器,电子装置1需要进行相应的网络设置,例如,通过VPN方式的网络设置,以和指定服务器3连接。所述指定服务器3可以是一台,也可以是多台,企业或者事业单位通过指定服务器3搭建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内部***(例如,企业的邮件***、考勤***、办公***等),用户通过电子装置1连接到指定服务器3,以登陆所述内部***,从而实现远程办公。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信息安全,防止用户将内部***中的资料外泄,当电子装置1连接到指定服务器3时,电子装置1的数据存储功能及外设接口将会被屏蔽或者失效。具体实现方式,将在后面做详细描述。
所述普通服务器4是指员工私人使用电子装置1时所访问的服务器,通常是指能够公开访问的服务器,例如,门户网站的服务器、企业公开的官方网站的服务器等。当电子装置1连接到普通服务器4时,电子装置1上的存储功能或者外设接口都正常运行。
换句话说,用户在使用电子装置1时,当连接到指定服务器3时,该电子装置1将作为办公电脑进行使用,该电子装置1上的一些功能会被屏蔽或者禁止,以满足企业对安全性的要求。当连接到普通服务器4时,该电子装置1作为用户的私人电脑进行使用,该电子装置1上的所有功能都能够使用,以满足用户私人使用电子装置1的需求。
参照图2所示,是本发明电子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所述电子装置1包括第一存储器201、第二存储器202、无线通信模块20、转换电路30、档位开关40、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50、档位控制器60、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读取器72、RFID标签74、外设接口控制器80及外设接口90。其中,无线通信模块20、转换电路30、档位控制器60、RFID读取器72、RFID标签74、外设接口控制器80及外设接口90都与CPU50连接。
第一存储器201上安装有一个操作***,第二存储器202上安装有另外一个操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存储器201上的安装的操作***与第二存储器202上安装的操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操作***,可以是桌面操作***,也可以是移动设备的操作***。若电子装置1是个人计算机,则操作***为桌面操作***,例如,微软公司的视窗操作***(如,WINDOWS8操作***),或者LINUX操作***。若电子装置1是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则操作***为移动操作***(如,谷歌公司的安卓操作***等)。为了方便说明,以下描述中,将第一存储器201上安装的操作***称为第一操作***,将第二存储器202上安装的操作***称为第二操作***。
在电子装置1上集合两个操作***,可以使得用户拥有两个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操作空间,例如,第一存储器201上的操作***只是用来办公,通过在第一存储器201上的操作***上设置(如,VPN设置),并通过网络2连接由指定服务器3搭建的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内部***,实现访问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内部***,以进行办公(例如,使用内部***上安装的邮件***进行邮件发送等),而第二存储器202上的操作***可以作为用户自己使用的操作***,用户可以通过第二存储器202上的操作***的网络设置,连接到网络2,并访问普通服务器4(例如,大型新闻网站的服务器)。
为了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用户可以设置通过验证身份证信息的方式启动第一存储器201或第二存储器202。第一存储器201与第二存储器202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在本发明中,除非另外特别指出用于描述普通元件的序列形容词“第一”,“第二”等的用法,否则,“第一”及“第二”仅仅是为了区别相同元件,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描述的元件必须依照给定的顺序,或者时间、空间、等级或其它的方式。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20用于通过网络2与指定服务器3及普通服务器4进行通信连接。
转换电路30与第一存储器201及第二存储器202连接。
档位开关40与转换电路30及档位控制器60连接,档位开关40包括三个档位,档A,档B及档C,其中,当档C与档A连接时,中央处理器50通过转换电路60与第一存储器201进行通信连接,以启动第一存储器201的第一操作***,当档C与档B连接时,中央处理器50通过转换电路60与第二存储器202进行通信连接,以启动第二存储器202上的第二操作***。
所述RFID读取器72用于读取RFID卡片(例如,身份证或员工工卡)上的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可是身份证上的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性别、姓名、出生年月、地址、照片等信息),也可以员工工卡的员工信息(例如,员工姓名、工号、所任职部门名称、入职日期等信息),即身份证或员工工卡靠近RFID读取器72时,该RFID读取器72能够读取身份证或员工工卡上的验证信息。RFID读取器72包括一个处理芯片720,一接收链路722,一发送链路724及一个或多个天线700,其中处理芯片720与接收链路722及发送链路724相连接,接收链路720及发送链路724还与天线700相连接,用于通过天线接收或发送数据。所述接收链路720用于通过天线700接收从RFID卡片上发送过来的信号,并将接收的信号转换成数据,并传送给处理芯片720。所述发送链路724用于从处理芯片720获得要发送的指令,并将指令转换成适当的信号(例如,询问信号)从而通过天线700发送给靠近RFID读取器72的身份证卡片。所述接收链路720及发送链路724可使用各种类型的电路,例如,当不限于,状态机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通过在RFID读取器72中加入接收链路720及发送链路724可以减小RFID读取器72的处理等待时间,更快的获取身份证卡片上的身份证信息。
所述RFID读取器72还可以与RFID标签74进行通信连接,在RFID读取器72与RFID卡片进行通信之前,通过RFID标签74以验证RFID读取器72读取信息是否正常。验证的方式将在图5中做详细描述。
所述RFID标签74可以是无源的RFID标签(即:无需连接电源,只是通过电磁响应就能激活该RFID标签),也可以是有源的RFID标签(即:本身自带电源或连接外界电源)。当电子装置1接通电源时,该RFID标签能够与电子装置1中的电源连接,从而成为一个有源的RFID标签,当电子装置1关机时,该RFID标签成为一个无源的RFID标签。
所述RFID读取器72及RFID标签74还可以共用相同的天线700,其共用相同的天线700的结构如图8所示。所述天线700还涂有荧光材料,以增强信号的接收能力。
该RFID读取器72还可以结合档位控制器60来登入第一存储器201的第一操作***或第二存储器202的第二操作***。
具体而言,当档位控制器60将档C与档A连接时,启动第一存储器201上的第一操作***,为了提高数据安全,在第一操作***启动之后,用户还不能登入到第一操作***,而是进入第一操作***的解锁界面,此时,需要通过RFID读取器72进行身份验证,即当用户将员工工卡靠近RFID读取器72时,该RFID读取器72能够读取员工工卡中的员工信息,若读取的员工信息与RFID读取器72中预先存储的员工信息一致时,第一操作***的解锁界面解锁,用户才能登入第一操作***。而当用户通过档位控制器60将档C与档B连接,启动第二存储器202上的第二操作***之后,为了提高数据安全,在第二操作***启动之后,用户还不能登入到第二操作***,而是进入第二操作***的解锁界面,此时,需要通过RFID读取器72进行身份验证,即当用户将身份证靠近RFID读取器72时,该RFID读取器72能够读取身份证中的身份信息,若读取的身份信息与RFID读取器72中预先存储的身份信息一致时,第二操作***的解锁界面解锁,用户才能登入第二操作***。
所述档位控制器60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操作,具体而言,该档位控制器60上包括两个按钮,分别为按钮a1和按钮b1,当按下按钮a1,且按钮b1弹起时,档C与档A连接,当按钮a1弹起且按钮b1按下时,档C与档B连接,两个按钮同时按下或弹起时,档C处于空挡。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也可以不包括RFID读取器72及RFID标签74,也就是说,不需要通过RFID读取器72及RFID标签74来启动第一存储器201的第一操作***或第二存储器202的第二操作***。电子装置1还可以安装其他装置以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进而间接控制档位控制60,例如,在电子装置1上安装指纹识别器,通过指纹识别的方式来启动第一存储器201的第一操作***或第二存储器202的第二操作***)。所述电子装置1还可以安装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装置,以实现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通过NFC装置可以间接控制档位60,从而启动第一存储器201的第一操作***或第二存储器202的第二操作***。
此外,档位控制器60还记录有档C的状态信息(例如,用数字或字母的方式表示),档C连接档A时,档位控制器60中记录档C的状态信息为数字“1”,档C连接档B时,档位控制器60中记录档C的状态信息为“2”,档C为空档时,档位控制器60中记录档C的状态信息为“0”。当员工使用工卡靠近RFID读取器72且验证通过时,中央处理器50发送指令给档位控制器60,将档位控制器60中档C的状态信息设置为“1”,此时,档位控制器60控制档C与档A连接。当员工使用身份证靠近RFID读取器72且验证通过时,中央处理器50发送指令给档位控制器60,将档位控制器60中档C的状态信息设置为“2”,此时,档位控制器60控制档C与档B连接。
所述中央处理器50用于控制与其连接的电子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器50控制无线通信模块20、转换电路30、档位控制器60、RFID读取器72、RFID标签74及外设接口控制器80,需要说明的是,若电子装置1中RFID读取器72与RFID标签74由NFC装置代替,则中央处理器50也控制NFC装置。中央处理器50通过定期扫描的方式对与其连接的上述元件进行处理(如,发送指令)。通常,电子元件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噪声。每个电子元件在某些频率产生的噪声都有一个峰值(噪声峰值),且会周期性的出现,若各个电子元件在运行过程中的噪声峰值出现叠加,会造成电子装置1的工作出现异常,影响用户的使用。中央处理器50根据每个电子元件的出现的噪声峰值的时间点进行计算,以错开各个电子元件的噪声峰值,使得电子元件在运行过程中的噪声峰值不会叠加。具体而言,在一个周期内,对上述电子元件(仅以RFID读取器72、RFID标签74及外设接口控制器80为例)进行扫描,其中,中央处理器50每十毫秒对外设接口控制器80进行扫描,若外设接口控制器80的噪声峰值在第三毫秒与第五毫秒之间,则中央处理器在对其它电子元件扫描的同时,避开第三毫秒与第五毫秒对其它电子元件进行扫描,以错开外设接口控制器80的噪声峰值。
所述外设接口控制器80用于控制外设接口90,具体而言,当档位控制器60将空挡C与档A连接时,启动第一存储器201上的第一操作***,同时CPU50发送指令给外设接口控制器80,屏蔽外设接口90,使得外设接口90无法工作,用户无法通过外设接口90传输数据,此时,第一存储器201也将转换成只读功能,中央处理器50与一微型开关(微型MOS管开关)连接,该微型MOS管开关与第一存储器201的读写口控制线(即第一存储器201的电路图中的数据写入的针脚)的进行连接,当第一存储器201启动时,中央处理器50控制该微型MOS管开关切断与读写口控制线的电源,使得第一存储器201失去数据存储功能,如此一来,用户无法通过电子设备1将特定存储器3上的数据存储到电子装置1中。此外,也可以将第一存储器201的存储容量定制为刚好只够满足第一操作***正常运行且无法提供额外存储空间的容量,如此一来,即便电子装置1执行了将数据长传到电子装置1的第一存储器201中的指令,也会因为没有第一存储器201没有存储空间而返回错误提示指令(即弹出对话框,提示没有存储空间,无法执行存储动作)。进一步地,在某些情况下,第一操作***使用的容量是一个动态的,例如,第一操作***最大使用率的情况下(即假设第一操作***有一百项功能,该一百项功能都开启的情况下),第一操作***所占用的第一存储器201的容量为1.5G,而当第一操作***最低使用率(即除了必须要启动的功能以保证第一操作***正常)的情况下,第一操作***所占用的第一存储器201的容量为1.2G,此时,为了保证用户在最大使用率的情况下还能运行第一操作***,将第一存储器201配备1.5G的容量,这样可以覆盖用户使用第一操作***的所有使用情况。然而,在使用第一操作***的过程下,大部分时间都不会达到第一操作***最大使用率的情形,如此一来,第一操作***运行时,还会有剩余的存储容量,例如,第一操作***所占用的第一存储器201的容量为1.2G,还会有0.3G的剩余容量,为了避免在剩余容量中存储数据,可以在第一次操作***的任务管理器中监听所启动的功能,以得到第一操作***当前运行时所占用的存储容量,从而计算出剩余的存储容量,之后对剩余的存储容量进行管理,在剩余的存储容量中填满某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数据(例如,配置文件),使得第一操作***在运行时,即便用户想存储指定服务器3的数据,也会因为第一存储器201将没有其它储存空间而无法进行存储。由于剩余的存储容量是动态变化的,当第一操作***的某一个功能开启时,计算该功能所需要的存储容量,并在剩余的存储容量中删除一些数据,以在剩余的存储容量中腾出空间给该开启的功能。
指定服务器3也可以对传输出去的数据进行标签管理,即在通过数据包传输给电子装置1时,附加某一个加密的序列号标签(例如,还有公司名称及传送日期及时间所组成的序列号),该序列号标签在数据包中被隐藏,电子装置1在接收到从指定服务器3传送过来的数据包时,数据包都会带上该序列号标签,进一步地,当电子装置1对传送过来的数据包进行处理时,该序列号的标签内容将会自动扩充,即序列号标签将会包含用户信息(即授权使用该电子装置1连接到指定服务器3的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名及操作时间等),也就是说,要对附加有序列号标签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必须将电子装置1的用户名及操作时间添加到加密的序列号标签中,否则,无法对该数据包进行处理,如此一来,即便用户通过电子装置1获取了数据,也可以通过解密的方式得到数据由谁来处理的,方便数据的稽核,确保了数据的可追踪性及安全性。
所述外设接口90可以是,但不限于,蓝牙传输接口、火线、USB接口、红外线接口或NFC接口等能够通过电子装置1向外界设备传输数据的接口。
使得外设接口90无法工作的方式有多种,在某一实施例中,将外设接口90的驱动程序嵌入到外设接口控制器80中,所述驱动程序可以设置为可用状态及不可用状态,当启动第一存储器201上的第一操作***时,将外设接口90的驱动程序设置为不可用状态,此时,外设接口90将无法工作,即外设接口将无法传输数据。当启动第二存储器202上的第二操作***时,将外设接口90的驱动程序设置为可用状态,此时,外设接口90可以工作,即外设接口90可以传输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当同一种外设接口90包含多种功能时,只是将外设接口90的驱动程序中的数据传输功能设置为不可用状态,也就是说将该外设接口90的数据传输功能屏蔽,而其它功能仍旧会继续有效。例如,若外设接口90为USB接口,该USB接口同时具备数据传输功能及对电子装置1进行充电的功能,将USB接口的数据传输功能设置为不可用状态,该USB接口无法进行数据传输,而该USB接口的充电功能继续有效,仍旧能够通过该USB接口对电子装置1进行充电。
在另外一实施例中,所述外设接口控制器80与外设接口90之间设置有一微型开关(图中未示出),该微型开关用于控制该外设接口90的电源供应,当启动第一存储器201上的第一操作***时,外设接口控制器80断开与外设接口90之间的微型开关,以切断外设接口90的电源,此时,外设接口90将无法工作,及外设接口将无法传输数据。当启动第二存储器202上的第二操作***时,外设接口控制器80闭合与外设接口90之间的微型开关,以接通外设接口90的电源,此时,外设接口90将工作,即外设接口90将可以传输数据。
而对CPU50中的指令集进行权限管理也可以作为屏蔽外设接口90的一种方式,具体而言,CPU50可以通过读取操作***的属性信息(操作***的版本号、操作***的名称、操作***的版权信息、操作***运行时所需要的硬件参数等信息)判断当前运行的是第一操作***还是第二操作***,若当期运行的是第一操作***,则CPU50自动屏蔽对外设接口90支持的指令集,使得CPU50无法兼容外设接口90,从而间接屏蔽外设接口90。若当期运行的是第二操作***,则CPU50恢复对外设接口90支持的指令集,使得CPU50兼容对外设接口90,从而使得外设接口90能够传输数据。
此外,该电子装置1还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存储器,相应的档位开关40也包括多个档位,例如,如电子装置1包括四个存储器,相应的档位开关40有五个档位,即一个空挡及对应每一个存储器的档位,当档位控制器60控制空挡连接到某一个存储器对应的档位时,中央处理器50与该存储器通信连接,以启动该存储器上的操作***。
由此通过操作档位控制器60,即通过档C与档A、档B之间进行切换,激活转换电路30控制第一存储器201及第二存储器201,实现双储存器的隔离和保护。
例如,在金融领域使用本电子装置1时,用户在启动第一存储器201的第一操作***时,该第一操作***通过设置的专用网络连线(如,VPN)与指定服务器3所组成的金融***连接,从而使得金融办公人员远程访问金融***,实现远程办公(例如,股票交易、金融信息查询等),同时由于电子装置的外设接口90被屏蔽,金融***的信息不会被外泄,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而用户在启动第二存储器202的第二操作***时,开启外设接口90,不影响用户私人使用该电子装置1。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启动第一操作***的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步骤S10,电子装置1接通电源。
步骤S11,档位控制器60接通档位开关40上与第一存储器201对应的档位。具体而言,档位控制器60将档C与档A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控制档位控制器将档C与档A连接。用户也可以通过RFID读取器72控制档位控制器60,进而使得档位控制器60控制档位C与档A连接,例如,通过将员工工卡靠近RFID读取器72,若该员工工卡上的员工信息与该RFID读取器72上的预先存储的员工信息一致,则CPU50发送指令给档位控制器60,使得档位控制器60控制档C与档A连接。
步骤S12,CPU50与第一存储器201进行通信连接,启动第一存储器201上的第一操作***。
步骤S13,屏蔽外设接口90及第一存储器201的存储功能。
屏蔽外设接口90使得外设接口90无法工作的方式有多种,在某一实施例中,将外设接口90的驱动程序嵌入到外设接口控制器80中,所述驱动程序可以设置为可用状态及不可用状态,当启动第一存储器201上的第一操作***时,将外设接口90的驱动程序设置为不可用状态,此时,外设接口90将无法工作,即外设接口将无法传输数据。当启动第二存储器202上的第二操作***时,将外设接口90的驱动程序设置为可用状态,此时,外设接口90可以工作,即外设接口90可以传输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当同一种外设接口90包含多种功能时,只是将外设接口90的驱动程序中的数据传输功能设置为不可用状态,也就是说将该外设接口90的数据传输功能屏蔽,而其它功能仍旧会继续有效。例如,若外设接口90为USB接口,该USB接口同时具备数据传输功能及对电子装置1进行充电的功能,将USB接口的数据传输功能设置为不可用状态,该USB接口无法进行数据传输,而该USB接口的充电功能继续有效,仍旧能够通过该USB接口对电子装置1进行充电。
在另外一实施例中,所述外设接口控制器80与外设接口90之间设置有一微型开关(图中未示出),该微型开关用于控制该外设接口90的电源供应,当启动第一存储器201上的第一操作***时,外设接口控制器80断开与外设接口90之间的微型开关,以切断外设接口90的电源,此时,外设接口90将无法工作,及外设接口将无法传输数据。当启动第二存储器202上的第二操作***时,外设接口控制器80闭合与外设接口90之间的微型开关,以接通外设接口90的电源,此时,外设接口90将工作,即外设接口90将可以传输数据。
而CPU50中的指令集也可以作为屏蔽外设接口90的一种方式,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读取操作***的属性信息(操作***的版本号、操作***的名称、操作***的版权信息、操作***运行时所需要的硬件参数等信息)判断当前运行的是第一操作***还是第二操作***,若当期运行的是第一操作***,则CPU50自动屏蔽对外设接口90支持的指令集,使得CPU50无法兼容外设接口90,从而间接屏蔽外设接口90。若当期运行的是第二操作***,则CPU50恢复对外设接口90支持的指令集,使得CPU50兼容对外设接口90,从而使得外设接口90能够传输数据。
屏蔽第一存储器201的存储功能,使得其转换成只能功能的方式有多种。在某一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50与一微型开关(微型MOS管开关)连接,该微型MOS管开关与第一存储器201的读写口控制线(即第一存储器201的电路图中的数据写入的针脚)的进行连接,当第一存储器201启动时,中央处理器50控制该微型MOS管开关切断与读写口控制线的电源,使得第一存储器201失去数据存储功能,如此一来,用户无法通过电子设备1将特定存储器3上的数据存储到电子装置1中。
此外,也可以将第一存储器201的存储容量定制为刚好只够满足第一操作***正常运行且无法提供额外存储空间的容量,如此一来,即便电子装置1执行了将数据长传到电子装置1的第一存储器201中的指令,也会因为没有第一存储器201没有存储空间而返回错误提示指令(即弹出对话框,提示没有存储空间,无法执行存储动作)。进一步地,在某些情况下,第一操作***使用的容量是一个动态的,例如,第一操作***最大使用率的情况下(即假设第一操作***有一百项功能,该一百项功能都开启的情况下),第一操作***所占用的第一存储器201的容量为1.5G,而当第一操作***最低使用率(即除了必须要启动的功能以保证第一操作***正常)的情况下,第一操作***所占用的第一存储器201的容量为1.2G,此时,为了保证用户在最大使用率的情况下还能运行第一操作***,将第一存储器201配备1.5G的容量,这样可以覆盖用户使用第一操作***的所有使用情况。然而,在使用第一操作***的过程下,大部分时间都不会达到第一操作***最大使用率的情形,如此一来,第一操作***运行时,还会有剩余的存储容量,例如,第一操作***所占用的第一存储器201的容量为1.2G,还会有0.3G的剩余容量,为了避免在剩余容量中存储数据,可以在第一次操作***的任务管理器中监听所启动的功能,以得到第一操作***当前运行时所占用的存储容量,从而计算出剩余的存储容量,之后对剩余的存储容量进行管理,在剩余的存储容量中填满某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数据(例如,配置文件),使得第一操作***在运行时,即便用户想存储指定服务器3的数据,也会因为第一存储器201将没有其它储存空间而无法进行存储。由于剩余的存储容量是动态变化的,当第一操作***的某一个功能开启时,计算该功能所需要的存储容量,并在剩余的存储容量中删除一些数据,以在剩余的存储容量中腾出空间给该开启的功能。
步骤S14,中央处理器50发送控制指令给无线通信模块20,使得第一操作***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设定的特征网络配置与指定服务器3连接。指定服务器3也可以对传输出去的数据进行标签管理,即在通过数据包传输给电子装置1时,附加某一个加密的序列号标签(例如,还有公司名称及传送日期及时间所组成的序列号),该序列号标签在数据包中被隐藏,电子装置1在接收到从指定服务器3传送过来的数据包时,数据包都会带上该序列号标签,进一步地,当电子装置1对传送过来的数据包进行处理时,该序列号的标签内容将会自动扩充,即序列号标签将会包含用户信息(即授权使用该电子装置1连接到指定服务器3的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名及操作时间等),也就是说,要对附加有序列号标签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必须将电子装置1的用户名及操作时间添加到加密的序列号标签中,否则,无法对该数据包进行处理,如此一来,即便用户通过电子装置1获取了数据,也可以通过解密的方式得到数据由谁来处理的,方便数据的稽核,确保了数据的可追踪性及安全性。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启动第二操作***的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步骤S20,电子装置1接通电源。
步骤S21,档位控制器60接通档位开关40上与第二存储器202对应的档位。具体而言,档位控制器60将档C与档B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控制档位控制器将档C与档B连接。用户也可以通过RFID读取器72控制档位控制器60,进而使得档位控制器60控制档位C与档B连接,例如,通过将身份证靠近RFID读取器72,若该身份证上的身份信息与该RFID读取器72上的预先存储的身份信息一致,则CPU50发送指令给档位控制器60,使得档位控制器60控制档C与档B连接。
步骤S22,CPU50与第二存储器202进行通信连接,启动第一存储器202上的第二操作***。
步骤S23,恢复外设接口90。具体而言,将外设接口控制器80中外设接口的驱动程序可以设置为可用状态。将外设接口控制器80与外设接口90之间设置的微型开关接通,使得外设接口90接通电源。释放CPU50中有关外设接口90的指令集,使得CPU50能够兼容外设接口,并支持外设接口90的数据传输功能。
如图5所示,是验证电子装置的RFID读取器读取信息是否正常的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步骤S201,RFID读取器201在发送询问信号给RFID标签74。RFID读取器201发送询问信号给RFID标签74之后,将接收从RFID标签74传来的返回信号。
步骤S202,确定返回信号是否来自RFID标签74。具体而言,RFID读取器72将返回信号中的信息与存储在RFID读取器72的信息进行比较,若比较的结果为返回信号中的信息与存储在RFID读取器72的信息是相同的,则该返回信号来自RFID标签74,若比较的结果为返回信号中的信息与存储在RFID读取器72的信息不相同,则该返回信号来自其他RFID标签。一般而言,若RFID读取器72周围只有RFID标签74,则返回的信号来自RFID标签74,若电子装置1周围有多个RFID标签,则返回的信号不一定来自RFID标签74。
步骤S203,RFID读取器72统计来自RFID标签74的返回信号数量。
步骤S204,判断轮询(polling)是否结束。判断轮询是否结束的方式是判断发送询问信号的次数是否达到用户设定的次数。例如,假设用户设定的次数为10次,若发送询问信号的此次到达10次,则轮询结束,RFID读取器72不再发送询问信号,流程进入步骤S205。
步骤S205,根据统计的返回信号数量以确定RFID读取器72是否接收了RFID标签74的正确响应。一般而言,若返回信号的数量与发送询问信号的次数一致,则RFID读取器72接收到了RFID标签74的响应正确。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信号传送出现的误差,接收的返回信号的数量不会与发送询问信号的次数一致,此时,若统计的返回信号的数量在某个范围之内(例如,8到10次之间),也可视为RFID读取器72接收到了RFID标签的正确响应。一般而言,当RFID读取器72接收了RFID标签74的正确响应时,则RFID读取器72读取信息正常,该RFID读取器72可以正确的读取其它RFID标签(例如,身份证卡片)上的信息。在某些情况下,若RFID读取器72与RFID标签74非常接近,且直接与RFID,可能会出现误判,则可以通过在RFID读取器72与RFID标签74之间设置一个模拟芯片(未示出),该模拟芯片能够衰减返回信号,以变化模拟RFID读取器72与RFID标签74之间的不同距离,以获得RFID读取器72通过该模拟芯片衰减返回信号的衰减幅度。衰减的方式是通过变化模拟RFID读取器72与RFID标签74之间的距离,直到RFID读取器72不能接收到RFID标签的返回信号为止,在衰减的过程中,获得返回信号的衰减幅度。
步骤S206,比较返回信号的衰减幅度与设定的衰减幅度,判断返回信号的衰减幅度是否等于或大于设定的衰减幅度。若返回信号的小于设定的衰减幅度,则表明该RFID读取器72没有从RFID标签74接收到足够强的信号或者该RFID读取器72读取信号的灵敏度不够。
步骤S207,根据上述验证的结果,提示用户RFID读取器72读取信息是否正常。当返回信号的衰减幅度小于设定的衰减幅度时,提示用户该RFID读取器72读取信息不正常。提示的方式为在触摸屏90上显示该RFID读取器72读取信息不正常。当返回信号的衰减幅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衰减幅度时,提示用户该RFID读取器72读取信息正常。提示的方式为在触摸屏90上显示该RFID读取器72读取信息正常。此外,当结果验证得出RFID读取器72读取数据正常时,为避免RFID读取器72在获取身份证卡片信息时受到RFID标签74的干扰,中央处理器50关闭RFID标签74(例如,断开RFID标签74内部的天线),使得该RFID标签74停止工作。提示的方式还可以是通过无线发送模块20发送短信通知用户。此外,电子装置1还可以安装警示灯或蜂鸣器(例如,红灯),若当返回信号的衰减幅度小于设定的衰减幅度时,警示灯亮或者蜂鸣器发出声音,以提示用户该RFID读取器72不能正常工作。
如图6所示,是修改电子装置的RFID标签中的标签数据的流程图。
步骤S301,激活RFID标签74。激活RFID标签74的方式是通过外部的RFID读取器(不是安装在电子装置上的RFID读取器72)靠近RFID标签74时,RFID标签74接收到询问信号,并产生响应,此时RFID标签74被激活。为了避免电子装置1上的RFID读取器72的干扰,在对RFID标签74上的标签数据进行修改时,中央处理器50关闭RFID读取器72(例如,切断RFID读取器72的电源,或者切断RFID读取器72与天线700之间的连接,使该RFID读取72失去发送信号的能力)。
步骤S302,中央处理器发送控制指令给RFID标签74,禁止RFID标签74上的数据传输功能。具体而言,所述RFID标签74上储存有一数据修改标志,该数据修改标志用一个字符来表示,例如,Y或N,当数据修改标志为Y时,RFID标签74上的数据传输功能是正常的,也就是说,外部的RFID读取器能够获取RFID标签74上的信息,当数据修改标志为N时,RFID标签74上的数据传输功能被关闭,外部的RFID读取器不能够获取RFID标签74上的信息。
步骤S303,中央处理器50请求靠近电子装置1的RFID读取器(即外部的RFID读取器)发送其惟一标识符(unique identifier,UID)。所述UID具有唯一性,用于区分不同的RFID读取器。
步骤S304,当中央处理器50确定接收到了靠近电子装置1的RFID读取器的UID时,判断是否存在与接收到的UID对应的RFID标签数据。具体而言,电子装置1中的存储介质(例如,第一存储器201、第二存储器202上的存储空间)上保存有一个RFID标签数据列表,所述RFID标签数据列表保存有多个RFID读取器的UID所对应的RFID标签数据,每个UID都对应一个RFID标签数据。若RFID标签数据列表中存在接收到的UID,则表明该UID有对应的RFID标签数据,否则,若RFID标签数据列表中不存在接收到的UID,则表明没有该UID有对应的RFID标签数据。
步骤S305,将与UID对应的RFID标签数据保存到RFID标签74中,以替换RFID标签74中原来的标签数据。
步骤S306,中央处理器50开启RFID标签74的数据传输功能。具体而言,中央处理器50将RFID标签74中的数据修改标志由N修改为Y,之后RFID标签74能够进行数据传输。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通过档位控制器接通档位开关上与第一存储器对应的档位或接通档位开关上与第二存储器对应的档位;
当接通档位开关上与第一存储器对应的档位时,中央处理器与第一存储器进行通信连接,启动第一存储器上的操作***,发送指令给外设接口控制器以屏蔽外设接口,并发送指令给无线通信模块,使得第一操作***通过无线通信模块的特定网络登入到指定服务器;
当接通档位开关上与第二存储器对应的档位时,中央处理器与第二存储器进行通信连接,启动第二存储器上的操作***,恢复外设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操作***启动时,所述外设接口控制器中安装的外设接口的驱动程序设置为不可用状态,以屏蔽外设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所述外设接口控制器与所述外设接口之间还安装一微型开关,该微型开关连接外设接口的电源,当第一操作***运行时,该外设接口控制器断开该微型开关,切断外设接口的电源,以屏蔽外设接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操作***运行时,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屏蔽中央处理器上有关外设接口的指令集,从而屏蔽屏蔽外设接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与第一存储器之间连接有一微型MOS管开关,该微型MOS管开关与第一存储器的读写口控制线的电源连接,当第一存储器启动时,中央处理器控制该微型MOS管开关切断与读写口控制线的电源,使得第一存储器失去数据存储功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操作***运行时,所述电子装置对从指定服务器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时,在数据中添加使用该电子装置的用户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括一RFID读取器或NFC装置,该RFID读取器或NFC装置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档位开关控制器结合RFID读取器接通档位开关上与第一存储器对应的档位或接通档位开关上与第二存储器对应的档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档位开关控制器结合NFC装置接通档位开关上与第一存储器对应的档位或接通档位开关上与第二存储器对应的档位。
10.如权利要求1或5或7所述的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定期扫描的方式对与其连接的电子元件进行处理,并根据每个电子元件的出现的噪声峰值的时间点进行计算,以错开各个电子元件的噪声峰值,使得每个电子元件在运行过程中的噪声峰值不会叠加。
CN201310115313.7A 2013-04-01 2013-04-01 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 Pending CN1041026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5313.7A CN104102610A (zh) 2013-04-01 2013-04-01 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5313.7A CN104102610A (zh) 2013-04-01 2013-04-01 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2610A true CN104102610A (zh) 2014-10-15

Family

ID=51670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5313.7A Pending CN104102610A (zh) 2013-04-01 2013-04-01 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0261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6515A (zh) * 2015-01-21 2015-05-27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双***智能设备的远程控制方法和***
CN111722894A (zh) * 2019-03-21 2020-09-29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741161A (zh) * 2019-03-25 2020-10-02 质子世界国际公司 电子***
US11303745B2 (en) 2019-03-25 2022-04-12 Proton World International N.V. Electronic system
US11561921B2 (en) 2019-03-25 2023-01-24 Proton World International N.V. Electronic syste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5739A (en) * 1993-10-26 2000-11-14 Intellect Australia Pty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transactions and an intelligent device therefor
CN202306531U (zh) * 2011-09-20 2012-07-04 深圳市顶星数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切换装置及计算机
CN102929731A (zh) * 2011-08-09 2013-02-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多***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5739A (en) * 1993-10-26 2000-11-14 Intellect Australia Pty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transactions and an intelligent device therefor
CN102929731A (zh) * 2011-08-09 2013-02-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多***电子装置
CN202306531U (zh) * 2011-09-20 2012-07-04 深圳市顶星数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切换装置及计算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6515A (zh) * 2015-01-21 2015-05-27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双***智能设备的远程控制方法和***
CN104656515B (zh) * 2015-01-21 2017-09-29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双***智能设备的远程控制方法和***
CN111722894A (zh) * 2019-03-21 2020-09-29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722894B (zh) * 2019-03-21 2023-04-18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741161A (zh) * 2019-03-25 2020-10-02 质子世界国际公司 电子***
US11303745B2 (en) 2019-03-25 2022-04-12 Proton World International N.V. Electronic system
US11561921B2 (en) 2019-03-25 2023-01-24 Proton World International N.V. Electronic system
US11593905B2 (en) 2019-03-25 2023-02-28 Proton World International N.V. Electronic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91973U (zh) 一种具有双***的电子装置
US20140145823A1 (en) Access control system
US20100022239A1 (en) Portable telephone and access control method
US20130171967A1 (en) Providing Secure Execution of Mobile Device Workflows
US2013012523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 multiplicity of credentials
CN103647587A (zh) 为移动终端解锁的方法、***、移动终端及穿戴电子设备
KR101895220B1 (ko)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장치에서 보안 요소를 선택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4134253A (zh) 一种门禁***及门禁打开方法
CN103186955A (zh) 无线设备可操作的具有生物测定、数据库和消息收发能力的现金抽屉
CN105590201A (zh) 移动支付装置及移动支付***
CN102136085B (zh) 电信智能卡及基于电信智能卡的非接触应用管理方法
CN104102610A (zh) 一种使用具有双***的电子装置的方法
CN106470049A (zh) 具有多个安全元件的nfc设备
US20090141896A1 (en) Processing module operating methods, processing modules,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s
EP2095297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tion control of rfid system
US2015017853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4102611A (zh) 一种具有双***的电子装置
CN101009555B (zh) 一种智能密钥装置与主机信息交互的方法
CN104166917A (zh) Nfc交易事件的通知方法及***
CN103425603A (zh) 一种具有rfid功能的电子装置
CN102368852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US947791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ext specific identity in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ty (RFID) chip
CN104700020B (zh) 一种设备解锁的方法及***
KR20140082949A (ko) 엔에프씨 통신을 이용한 출입통제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US894721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firming location of product within shelf using RF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kyNet Technologies (Shenzhen) Ltd.

Document name: the First Notification of an Office Ac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kyNet Technologies (Shenzhen) 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to be Withdraw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