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0385A -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0385A
CN104010385A CN201410253512.9A CN201410253512A CN104010385A CN 104010385 A CN104010385 A CN 104010385A CN 201410253512 A CN201410253512 A CN 201410253512A CN 104010385 A CN104010385 A CN 104010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ciple
network
data
destination node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35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10385B (zh
Inventor
张晨璐
杨科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535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103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10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038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87829 priority patent/WO2015188526A1/zh
Priority to EP14894711.2A priority patent/EP3154305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10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0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0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geographic position or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一种数据传输***,其中,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根据网络侧接收到的或网络侧触发的业务请求,判断是否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承载网络节点、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确定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网络结构。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建立一种优化的直连通信网络模型以解决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问题和激励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共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一种数据传输***。
背景技术
终端直连技术是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化)和未来5G时代的关键核心技术,该技术为提高频谱使用效率、提高***吞吐量、降低用户设备能耗、降低运营商运营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持。
目前3GPP(The Third Generation Paternshi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已经展开了对直连通信(Device-to-Device)技术的研究,3GPP SA工作组在2013年初的相关课题研究中,定义了直连通信的多种应用场景,并在13年开启了RAN(Residential Access Network,居民层接入)侧的标准化工作。
但是,目前的RAN侧直连通信技术研究主要关注是物理层直连通信的建立方法,主要场景是如何建立两个UE之间的直连通信网络,学术界还提出了一个直连通信的未来应用场景,即将直连通信与P2P(Peer toPeer,对等计算)结合,以实现直连通信LAN中的数据共享。这个重要场景可以提高数据共享和转发的效率,降低网络侧负载(如图1所示)。
但在当前的3GPP标准化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两个UE(终端)之间如何建立直连通信,其潜在的工作假设是“满足直连通信物理建立条件(如距离足够近)的两个UE均可以实现直连通信”。并没有考虑UE的鉴权以及激励问题,即没有考虑中转UE进行数据中转传输时是否安全,也没有考虑给予激励进行数据中转UE。
因此,如何建立一种优化的直连通信网络模型以解决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问题和激励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建立一种优化的直连通信网络模型以解决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问题和激励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根据网络侧接收到的或网络侧触发的业务请求,判断是否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承载网络节点、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确定所述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网络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网络侧在接到业务请求或触发业务请求后,将会去判断是否通过建立直连通信网络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业务请求包括数据共享请求和普通业务请求。对于普通业务请求:网络侧判断是否有相同业务需求的节点存在,或是否有相同业务的共享网络存在;然后结合网络(核心网和/或接入网)负载情况,判断是否新建或加入已有的直连通信网络。对于数据传输请求: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利用直连通信的方式来实现数据传输。在确定源UE(数据源节点)和接收UE(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的基础上,通过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可以优选出符合一定误码率和延时要求的UE,进而通过增加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可以进一步地选出安全性和信用等级比较高的UE,并确定出安全系数比较高、数据传输性能比较好的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网络结构,最终确保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并有效地解决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问题和激励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物理域选网原则包括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所述商业模式域原则包括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
在该技术方案中,物理域选网原则是直连通信网络中下层物理域网络选择中转UE的原则,商业模式域原则是直连通信网络中承载网络选择数据中转UE的原则。其中,利用距离原则可以优选出与源UE和目标UE距离比较合适的中转UE,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速率;利用信号质量原则可以优选出信号强度比较好的UE,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率,所以,利用物理域选网原则选出的中转UE可以建立满足一定误码率和时延的底层直连通信网络;进一步地,承载网络通过利用商业模式域原则(信用原则和激励原则)则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问题和激励问题。
其中,基于信用的组网原则是根据网络侧或UE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对物理域网络拓扑进行限制性修改,以使实际承载网络满足信用原则。
信用原则分为:
网络侧维护的信用关系:
网络维护的信用关系由网络侧,如由基站或“直连通信策略与管理服务器”维护,其主要目的是引入基于运营商的接入控制。根据以下原则,网络侧可以确定,某节点是否被允许在基于直连通信的P2P数据传输网络中,是否可以承担数据传输或中转角色。其可能原则如下:
1、基于网络签约数据的接入控制:用户终端在入网签约时,确定是否可在直连通信网络中作为数据传输中继角色存在。该信息可由1bit标识,并在鉴权过程中,从用户签约数据库(如HSS/HLR)获得;被标识为Yes的节点,在没有其他判断规则的先验信息前,被作为“可信节点”存在;
2、基于历史记录的接入控制:网络侧对用户行为进行持续跟踪和记录。如用户完成数据传输中继服务的次数、时长和流量。根据上述信息对用户信用级别进行综合评分。满足一定条件时(如满足分数门限),被网络侧定义为“可信节点”。或者按照综合评分多少定义信任优先级。根据优先级进行中继选择。
UE侧维护的信用关系:
UE侧维护的信用关系有UE侧,如UE上层应用维护,或由UE汇报给网络侧专有服务器进行后台维护。主要目的是引入基于某些用户特有信息的信用机制。如:
1、UE上层应用维护的UE关系图谱:由UE上层应用提供关系图谱,再通过接入网信令面信令上报网络侧,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进行接入限制考虑。关系图谱可根据信用关系对每个“联系人”定义信用优先级。在考虑中继时,根据优先级先后顺序选择。
2、网络侧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关系图谱:有UE上层应用建立关系图谱,并有应用层和网络侧应用服务器实现图谱同步。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向应用服务器请求关系图谱,根据所获信息,进行接入控制;关系图谱可根据信用关系对每个“联系人”定义信用优先级。在考虑中继时,根据优先级先后顺序选择。
基于激励关系的组网原则是为支持直连通信的某商业模式,确立的奖惩机制。潜在的奖惩机制可以如下:
1、激励原则:UE或网络为UE或网络发布的直连通信数据传输业务定义一定的激励原则,根据该激励原则,潜在的数据传输中继节点可以选择承担或不承担数据中继业务。如某直连通信共享业务定义中继节点,每中继1Mbis数据或每中继数据1分钟或每中继数据传输1次可获得某种形式的奖励,如可免费接受其他用户对其进行中继服务1Mbis或1分钟或1次。中继节点每中继1Mbis数据或每中继数据1分钟或每中继数据传输1次,可获得虚拟积分N个。
2、收益限制原则:潜在的数据传输中继节点可为自己定义一个收益限制门限,当某直连通信数据传输业务发布的激励满足该门限时,该节点承诺为其提供中继服务;
3、基于协议的原则:UE可以通过加入互助群组的方式,在承诺获得组内成员给予的数据中继服务的同时,也承诺给予其他成员相应量的数据中继服务。如承诺每获得成员1Mbis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1Mbis或N Mbit的中继服务;每获得其他成员1分钟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1分钟或N分钟的中继服务;每获得其他成员1此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1次或N次中继服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具体包括:根据所述距离原则和/或所述信号质量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和/或信号质量或强度在预设信号质量或强度范围内的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根据所述信用原则和/或所述激励原则从所述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中选择出信用等级高于或等于预设信用等级和/或激励高于或等于预设激励的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并将所述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承载网络节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有效地解决直连通信网络的信用问题和激励问题,使直连通信网络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并建立安全性和信用级别比较高的承载网络,可以先根据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选择出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再根据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从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中选择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并将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作为承载网络节点,当然这只是建立优化直连通信网络,解决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用问题和激励问题的其中一种方法。其中,在选择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优选与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距离合适且信号质量品质高、强度好的节点;在选择承载网络节点时,优选信用等级高且激励高的目标节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具体包括:根据所述信用原则和/或所述激励原则选择出信用等级高于或等于预设信用等级和/或激励高于或等于预设激励的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根据所述距离原则和/或所述信号质量原则从所述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中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和/或信号质量在预设信号质量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物理域目标节点,并将所述至少一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作为承载网络节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先利用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选择出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再利用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从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中选择出承载网络节点,也可建立优化的直连通信网络并解决直连通信网络的信用问题和激励问题。该方案是解决直连通信网络的信用问题和激励问题的另一种方案。当然,在选择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仍然优选与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距离合适且信号质量品质高、强度好的节点;在选择承载网络节点时,仍然优选信用等级高且激励高的目标节点。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申请中的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包括但是不限于上述两种方式,还可以是同时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域选网原则选择出合适的承载网络节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确定与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具体包括:确定对应所述业务请求的数据源节点,并查找对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感兴趣的目标节点和/或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处于同一兴趣群的多个业务域中的目标节点,并将所述业务域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时,不仅可以根据源节点的业务请求搜寻与对该业务感兴趣的目标节点,进行数据的传输与共享,也可以在与数据源节点处于相同兴趣群的其他节点中搜寻对该业务感兴趣的目标节点。其中,该兴趣群可以是根据上层应用或签约数据形成的兴趣群组,如微信,QQ中的群组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送所述业务请求的所述数据源节点包括终端和基站。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送业务请求的节点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基站,当终端发送业务请求至基站时,基站根据终端的数据请求判断是否执行数据传输,并为其寻找对该数据传输感兴趣的其他终端,当基站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终端时,终端根据该数据传输请求判断是否对该业务请求感兴趣,基站根据终端的反馈选择进行数据传输的终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判断是否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具体包括:获取当前的接入网和/或核心网的负载量;当所述负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负载量时,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当所述负载量小于预设负载量时,不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网络侧接到请求后,根据当前的接入网和/或核心网负载情况,决定是否建立基于直连通信的共享网络,如当核心网和接入网的负载大于某门限时,建立基于直连通信的共享网络,小于该门限时,可采用基于基站的单播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包括:判断单元,在接收到的业务请求时,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是数据传输请求;节点确定单元,在判断结果为所述业务请求是数据传输请求时,确定与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节点选择单元,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结构确定单元,根据所述承载网络节点、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确定所述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网络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网络侧在接到业务请求或触发业务请求后,将会去判断是否通过建立直连通信网络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业务请求包括数据共享请求和普通业务请求。对于普通业务请求:网络侧判断是否有相同业务需求的节点存在,或是否有相同业务的共享网络存在;然后结合网络(核心网和接入网)负载情况,判断是否新建或加入已有的直连通信网络。对于数据传输请求: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利用直连通信的方式来实现数据传输。在确定源UE(数据源节点)和接收UE(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的基础上,通过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可以优选出符合一定误较好的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网络结构,最终确保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并有效地解决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问题和激励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物理域选网原则包括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所述商业模式域原则包括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
在该技术方案中,物理域选网原则是直连通信网络中下层物理域网络选择中转UE的原则,商业模式域原则是直连通信网络中承载网络选择数据中转UE的原则。其中,利用距离原则可以优选出与源UE和目标UE距离比较合适的中转UE,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速率;利用信号质量原则可以优选出信号强度比较好的UE,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率,所以,利用物理域选网原则选出的中转UE可以建立满足一定误码率和时延的底层直连通信网络;进一步地,承载网络通过利用商业模式域原则(信用原则和激励原则)则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问题和激励问题。
其中,基于信用的组网原则是根据网络侧或UE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对物理域网络拓扑进行限制性修改,以使实际承载网络满足信用原则。
信用原则分为:
网络侧维护的信用关系:
网络维护的信用关系由网络侧,如由基站或“直连通信策略与管理服务器”维护,其主要目的是引入基于运营商的接入控制。根据以下原则,网络侧可以确定,某节点是否被允许在基于直连通信的P2P数据传输网络中,是否可以承担数据传输或中转角色。其可能原则如下:
1、基于网络签约数据的接入控制:用户终端在入网签约时,确定是否可在直连通信网络中作为数据传输中继角色存在。该信息可由1bit标识,并在鉴权过程中,从用户签约数据库(如HSS/HLR)获得;被标识为Yes的节点,在没有其他判断规则的先验信息前,被作为“可信节点”存在;
2、基于历史记录的接入控制:网络侧对用户行为进行持续跟踪和记录。如用户完成数据传输中继服务的次数、时长和流量。根据上述信息对用户信用级别进行综合评分。满足一定条件时(如满足分数门限),被网络侧定义为“可信节点”。或者按照综合评分多少定义信任优先级。根据优先级进行中继选择。
UE侧维护的信用关系:
UE侧维护的信用关系有UE侧,如UE上层应用维护,或由UE汇报给网络侧专有服务器进行后台维护。主要目的是引入基于某些用户特有信息的信用机制。如:
1、UE上层应用维护的UE关系图谱:由UE上层应用提供关系图谱,再通过接入网信令面信令上报网络侧,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进行接入限制考虑。关系图谱可根据信用关系对每个“联系人”定义信用优先级。在考虑中继时,根据优先级先后顺序选择。
2、网络侧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关系图谱:有UE上层应用建立关系图谱,并有应用层和网络侧应用服务器实现图谱同步。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向应用服务器请求关系图谱,根据所获信息,进行接入控制;关系图谱可根据信用关系对每个“联系人”定义信用优先级。在考虑中继时,根据优先级先后顺序选择。
基于激励关系的组网原则是为支持直连通信的某商业模式,确立的奖惩机制。潜在的奖惩机制可以如下:
1、激励原则:UE或网络为UE或网络发布的直连通信数据传输业务定义一定的激励原则,根据该激励原则,潜在的数据传输中继节点可以选择承担或不承担数据中继业务。如某直连通信共享业务定义中继节点,每中继1Mbis数据或每中继数据1分钟或每中继数据传输1次可获得某种形式的奖励,如可免费接受其他用户对其进行中继服务1Mbis或1分钟或1次。中继节点每中继1Mbis数据或每中继数据1分钟或每中继数据传输1次,可获得虚拟积分N个。
2、收益限制原则:潜在的数据传输中继节点可为自己定义一个收益限制门限,当某直连通信数据传输业务发布的激励满足该门限时,该节点承诺为其提供中继服务;
3、基于协议的原则:UE可以通过加入互助群组的方式,在承诺获得组内成员给予的数据中继服务的同时,也承诺给予其他成员相应量的数据中继服务。如承诺每获得成员1Mbis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1Mbis或N Mbit的中继服务;每获得其他成员1分钟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1分钟或N分钟的中继服务;每获得其他成员1此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1次或N次中继服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节点选择单元包括:第一选择单元,根据所述距离原则和/或所述信号质量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和/或信号质量在预设信号质量范围内的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第二选择单元,根据所述信用原则和/或所述激励原则从所述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中选择出信用等级高于预设信用等级和/或激励低于预设激励的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并将所述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承载网络节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有效地解决直连通信网络的信用问题和激励问题,使直连通信网络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并建立安全性和信用级别比较高的承载网络,可以先根据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选择出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再根据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从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中选择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并将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作为承载网络节点,当然这只是建立优化直连通信网络,解决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用问题和激励问题的其中一种方法。其中,在选择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优选与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距离合适且信号质量品质高、强度好的节点;在选择承载网络节点时,优选信用等级高且激励高的目标节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节点选择单元包括:第一选择单元,根据所述信用原则和/或所述激励原则选择出信用等级高于预设信用等级和/或激励低于预设激励的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第二选择单元,根据所述距离原则和/或所述信号质量原则从所述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中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和/或信号质量在预设信号质量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物理域目标节点,并将所述至少一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作为承载网络节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先利用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选择出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再利用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从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中选择出承载网络节点,也可建立优化的直连通信网络并解决直连通信网络的信用问题和激励问题。该方案是解决直连通信网络的信用问题和激励问题的另一种方案。当然,在选择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仍然优选与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距离合适且信号质量品质高、强度好的节点;在选择承载网络节点时,仍然优选信用等级高且激励高的目标节点。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申请中的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包括但是不限于上述两种方式,还可以是同时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域选网原则选择出合适的承载网络节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节点确定单元包括:查找单元,在所述业务请求是数据传输请求时,确定发送所述业务请求的数据源节点,并查找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具有相同的业务请求和/或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处于同一兴趣群的多个业务域中的目标节点,并将所述业务域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时,不仅可以根据源节点的业务请求搜寻与对该业务感兴趣的目标节点,进行数据的传输与共享,也可以在与数据源节点处于相同兴趣群的其他节点中搜寻对该业务感兴趣的目标节点。其中,该兴趣群可以是根据上层应用或签约数据形成的兴趣群组,如微信,QQ中的群组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送所述业务请求的所述数据源节点包括终端和基站。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送业务请求的节点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基站,当终端发送业务请求至基站时,基站根据终端的数据请求判断是否执行数据传输,并为其寻找对该数据传输感兴趣的其他终端,当基站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终端时,终端根据该数据传输请求判断是否对该业务请求感兴趣,基站根据终端的反馈选择进行数据传输的终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获取当前的接入网和/或核心网的负载量;当所述负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负载量时,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当所述负载量小于预设负载量时,不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网络侧接到请求后,根据当前的接入网和/或核心网负载情况,决定是否建立基于直连通信的共享网络,如当核心网和接入网的负载大于某门限时,建立基于直连通信的共享网络,小于该门限时,可采用基于基站的单播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建立一种优化的直连通信网络模型以解决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问题和激励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将直连通信与P2P结合起来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选网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直连通信网络的建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直连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直连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02,在接收到的业务请求时,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是数据传输请求;步骤204,在判断结果为所述业务请求是数据传输请求时,确定与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步骤206,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步骤208,根据所述承载网络节点、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确定所述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网络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网络侧在接到业务请求或触发业务请求后,将会去判断是否通过建立直连通信网络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业务请求包括数据共享请求和普通业务请求。对于普通业务请求:网络侧判断是否有相同业务需求的节点存在,或是否有相同业务的共享网络存在;然后结合网络(核心网和接入网)负载情况,判断是否新建或加入已有的直连通信网络。对于数据传输请求: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利用直连通信的方式来实现数据传输。在确定源UE(数据源节点)和接收UE(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的基础上,通过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可以优选出符合一定误较好的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网络结构,最终确保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并有效地解决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问题和激励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物理域选网原则包括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所述商业模式域原则包括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
在该技术方案中,物理域选网原则是直连通信网络中下层物理域网络选择中转UE的原则,商业模式域原则是直连通信网络中承载网络选择数据中转UE的原则。其中,利用距离原则可以优选出与源UE和目标UE距离比较合适的中转UE,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速率;利用信号质量原则可以优选出信号强度比较好的UE,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率,所以,利用物理域选网原则选出的中转UE可以建立满足一定误码率和时延的底层直连通信网络;进一步地,承载网络通过利用商业模式域原则(信用原则和激励原则)则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问题和激励问题。
其中,基于信用的组网原则是根据网络侧或UE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对物理域网络拓扑进行限制性修改,以使实际承载网络满足信用原则。
信用原则分为:
网络侧维护的信用关系:
网络维护的信用关系由网络侧,如由基站或“直连通信策略与管理服务器”维护,其主要目的是引入基于运营商的接入控制。根据以下原则,网络侧可以确定,某节点是否被允许在基于直连通信的P2P数据传输网络中,是否可以承担数据传输或中转角色。其可能原则如下:
1、基于网络签约数据的接入控制:用户终端在入网签约时,确定是否可在直连通信网络中作为数据传输中继角色存在。该信息可由1bit标识,并在鉴权过程中,从用户签约数据库(如HSS/HLR)获得;被标识为Yes的节点,在没有其他判断规则的先验信息前,被作为“可信节点”存在;
2、基于历史记录的接入控制:网络侧对用户行为进行持续跟踪和记录。如用户完成数据传输中继服务的次数、时长和流量。根据上述信息对用户信用级别进行综合评分。满足一定条件时(如满足分数门限),被网络侧定义为“可信节点”。或者按照综合评分多少定义信任优先级。根据优先级进行中继选择。
UE侧维护的信用关系:
UE侧维护的信用关系有UE侧,如UE上层应用维护,或由UE汇报给网络侧专有服务器进行后台维护。主要目的是引入基于某些用户特有信息的信用机制。如:
1、UE上层应用维护的UE关系图谱:由UE上层应用提供关系图谱,再通过接入网信令面信令上报网络侧,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进行接入限制考虑。关系图谱可根据信用关系对每个“联系人”定义信用优先级。在考虑中继时,根据优先级先后顺序选择。
2、网络侧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关系图谱:有UE上层应用建立关系图谱,并有应用层和网络侧应用服务器实现图谱同步。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向应用服务器请求关系图谱,根据所获信息,进行接入控制;关系图谱可根据信用关系对每个“联系人”定义信用优先级。在考虑中继时,根据优先级先后顺序选择。
基于激励关系的组网原则是为支持直连通信的某商业模式,确立的奖惩机制。潜在的奖惩机制可以如下:
1、激励原则:UE或网络为UE或网络发布的直连通信数据传输业务定义一定的激励原则,根据该激励原则,潜在的数据传输中继节点可以选择承担或不承担数据中继业务。如某直连通信共享业务定义中继节点,每中继1Mbis数据或每中继数据1分钟或每中继数据传输1次可获得某种形式的奖励,如可免费接受其他用户对其进行中继服务1Mbis或1分钟或1次。中继节点每中继1Mbis数据或每中继数据1分钟或每中继数据传输1次,可获得虚拟积分N个。
2、收益限制原则:潜在的数据传输中继节点可为自己定义一个收益限制门限,当某直连通信数据传输业务发布的激励满足该门限时,该节点承诺为其提供中继服务;
3、基于协议的原则:UE可以通过加入互助群组的方式,在承诺获得组内成员给予的数据中继服务的同时,也承诺给予其他成员相应量的数据中继服务。如承诺每获得成员1Mbis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1Mbis或N Mbit的中继服务;每获得其他成员1分钟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1分钟或N分钟的中继服务;每获得其他成员1此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1次或N次中继服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具体包括:根据所述距离原则和/或所述信号质量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和/或信号质量或强度在预设信号质量或强度范围内的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根据所述信用原则和/或所述激励原则从所述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中选择出信用等级高于或等于预设信用等级和/或激励高于或等于预设激励的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并将所述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承载网络节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有效地解决直连通信网络的信用问题和激励问题,使直连通信网络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并建立安全性和信用级别比较高的承载网络,可以先根据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选择出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再根据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从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中选择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并将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作为承载网络节点,当然这只是建立优化直连通信网络,解决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用问题和激励问题的其中一种方法。其中,在选择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优选与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距离合适且信号质量品质高、强度好的节点;在选择承载网络节点时,优选信用等级高且激励高的目标节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具体包括:根据所述信用原则和/或所述激励原则选择出信用等级高于或等于预设信用等级和/或激励高于或等于预设激励的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根据所述距离原则和/或所述信号质量原则从所述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中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和/或信号质量在预设信号质量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物理域目标节点,并将所述至少一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作为承载网络节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先利用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选择出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再利用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从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中选择出承载网络节点,也可建立优化的直连通信网络并解决直连通信网络的信用问题和激励问题。该方案是解决直连通信网络的信用问题和激励问题的另一种方案。当然,在选择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仍然优选与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距离合适且信号质量品质高、强度好的节点;在选择承载网络节点时,仍然优选信用等级高且激励高的目标节点。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申请中的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包括但是不限于上述两种方式,还可以是同时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域选网原则选择出合适的承载网络节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确定与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具体包括:确定对应所述业务请求的数据源节点,并查找对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感兴趣的目标节点和/或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处于同一兴趣群的多个业务域中的目标节点,并将所述业务域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时,不仅可以根据源节点的业务请求搜寻与对该业务感兴趣的目标节点,进行数据的传输与共享,也可以在与数据源节点处于相同兴趣群的其他节点中搜寻对该业务感兴趣的目标节点。其中,该兴趣群可以是根据上层应用或签约数据形成的兴趣群组,如微信,QQ中的群组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送所述业务请求的所述数据源节点包括终端和基站。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送业务请求的节点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基站,当终端发送业务请求至基站时,基站根据终端的数据请求判断是否执行数据传输,并为其寻找对该数据传输感兴趣的其他终端,当基站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终端时,终端根据该数据传输请求判断是否对该业务请求感兴趣,基站根据终端的反馈选择进行数据传输的终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判断是否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具体包括:获取当前的接入网和/或核心网的负载量;当所述负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负载量时,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当所述负载量小于预设负载量时,不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网络侧接到请求后,根据当前的接入网和/或核心网负载情况,决定是否建立基于直连通信的共享网络,如当核心网和接入网的负载大于某门限时,建立基于直连通信的共享网络,小于该门限时,可采用基于基站的单播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直连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直连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3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判断单元302,在接收到的业务请求时,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是数据传输请求;节点确定单元304,在判断结果为所述业务请求是数据传输请求时,确定与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节点选择单元306,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结构确定单元308,根据所述承载网络节点、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确定所述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网络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网络侧在接到业务请求或触发业务请求后,将会去判断是否通过建立直连通信网络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业务请求包括数据共享请求和普通业务请求。对于普通业务请求:网络侧判断是否有相同业务需求的节点存在,或是否有相同业务的共享网络存在;然后结合网络(核心网和接入网)负载情况,判断是否新建或加入已有的直连通信网络。对于数据传输请求: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判断是否利用直连通信的方式来实现数据传输。在确定源UE(数据源节点)和接收UE(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的基础上,通过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可以优选出符合一定误较好的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网络结构,最终确保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并有效地解决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问题和激励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物理域选网原则包括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所述商业模式域原则包括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
其中,基于信用的组网原则是根据网络侧或UE侧维护的信用关系,对物理域网络拓扑进行限制性修改,以使实际承载网络满足信用原则。
信用原则分为:
网络侧维护的信用关系:
网络维护的信用关系由网络侧,如由基站或“直连通信策略与管理服务器”维护,其主要目的是引入基于运营商的接入控制。根据以下原则,网络侧可以确定,某节点是否被允许在基于直连通信的P2P数据传输网络中,是否可以承担数据传输或中转角色。其可能原则如下:
1、基于网络签约数据的接入控制:用户终端在入网签约时,确定是否可在直连通信网络中作为数据传输中继角色存在。该信息可由1bit标识,并在鉴权过程中,从用户签约数据库(如HSS/HLR)获得;被标识为Yes的节点,在没有其他判断规则的先验信息前,被作为“可信节点”存在;
2、基于历史记录的接入控制:网络侧对用户行为进行持续跟踪和记录。如用户完成数据传输中继服务的次数、时长和流量。根据上述信息对用户信用级别进行综合评分。满足一定条件时(如满足分数门限),被网络侧定义为“可信节点”。或者按照综合评分多少定义信任优先级。根据优先级进行中继选择。
UE侧维护的信用关系:
UE侧维护的信用关系有UE侧,如UE上层应用维护,或由UE汇报给网络侧专有服务器进行后台维护。主要目的是引入基于某些用户特有信息的信用机制。如:
1、UE上层应用维护的UE关系图谱:由UE上层应用提供关系图谱,再通过接入网信令面信令上报网络侧,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进行接入限制考虑。关系图谱可根据信用关系对每个“联系人”定义信用优先级。在考虑中继时,根据优先级先后顺序选择。
2、网络侧应用服务器提供的关系图谱:有UE上层应用建立关系图谱,并有应用层和网络侧应用服务器实现图谱同步。网络侧在构建承载网络时,向应用服务器请求关系图谱,根据所获信息,进行接入控制;关系图谱可根据信用关系对每个“联系人”定义信用优先级。在考虑中继时,根据优先级先后顺序选择。
基于激励关系的组网原则是为支持直连通信的某商业模式,确立的奖惩机制。潜在的奖惩机制可以如下:
1、激励原则:UE或网络为UE或网络发布的直连通信数据传输业务定义一定的激励原则,根据该激励原则,潜在的数据传输中继节点可以选择承担或不承担数据中继业务。如某直连通信共享业务定义中继节点,每中继1Mbis数据或每中继数据1分钟或每中继数据传输1次可获得某种形式的奖励,如可免费接受其他用户对其进行中继服务1Mbis或1分钟或1次。中继节点每中继1Mbis数据或每中继数据1分钟或每中继数据传输1次,可获得虚拟积分N个。
2、收益限制原则:潜在的数据传输中继节点可为自己定义一个收益限制门限,当某直连通信数据传输业务发布的激励满足该门限时,该节点承诺为其提供中继服务;
3、基于协议的原则:UE可以通过加入互助群组的方式,在承诺获得组内成员给予的数据中继服务的同时,也承诺给予其他成员相应量的数据中继服务。如承诺每获得成员1Mbis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1Mbis或N Mbit的中继服务;每获得其他成员1分钟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1分钟或N分钟的中继服务;每获得其他成员1此的中继服务,就承诺给予其他成员1次或N次中继服务。
在该技术方案中,物理域选网原则是直连通信网络中下层物理域网络选择中转UE的原则,商业模式域原则是直连通信网络中承载网络选择数据中转UE的原则。其中,利用距离原则可以优选出与源UE和目标UE距离比较合适的中转UE,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速率;利用信号质量原则可以优选出信号强度比较好的UE,进而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率,所以,利用物理域选网原则选出的中转UE可以建立满足一定误码率和时延的底层直连通信网络;进一步地,承载网络通过利用商业模式域原则(信用原则和激励原则)则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问题和激励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节点选择单元306包括:第一选择单元3062,根据所述距离原则和/或所述信号质量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和/或信号质量在预设信号质量范围内的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第二选择单元3064,根据所述信用原则和/或所述激励原则从所述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中选择出信用等级高于预设信用等级和/或激励低于预设激励的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并将所述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承载网络节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有效地解决直连通信网络的信用问题和激励问题,使直连通信网络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并建立安全性和信用级别比较高的承载网络,可以先根据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选择出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再根据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从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中选择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并将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作为承载网络节点,当然这只是建立优化直连通信网络,解决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用问题和激励问题的其中一种方法。其中,在选择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优选与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距离合适且信号质量品质高、强度好的节点;在选择承载网络节点时,优选信用等级高且激励高的目标节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节点选择单元306包括:第一选择单元3062,根据所述信用原则和/或所述激励原则选择出信用等级高于预设信用等级和/或激励低于预设激励的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第二选择单元3064,根据所述距离原则和/或所述信号质量原则从所述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中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和/或信号质量在预设信号质量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物理域目标节点,并将所述至少一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作为承载网络节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先利用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选择出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再利用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从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中选择出承载网络节点,也可建立优化的直连通信网络并解决直连通信网络的信用问题和激励问题。该方案是解决直连通信网络的信用问题和激励问题的另一种方案。当然,在选择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仍然优选与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距离合适且信号质量品质高、强度好的节点;在选择承载网络节点时,仍然优选信用等级高且激励高的目标节点。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申请中的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包括但是不限于上述两种方式,还可以是同时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域选网原则选择出合适的承载网络节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节点确定单元304包括:查找单元3042,在所述业务请求是数据传输请求时,确定发送所述业务请求的数据源节点,并查找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具有相同的业务请求和/或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处于同一兴趣群的多个业务域中的目标节点,并将所述业务域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源节点和目标节点时,不仅可以根据源节点的业务请求搜寻与对该业务感兴趣的目标节点,进行数据的传输与共享,也可以在与数据源节点处于相同兴趣群的其他节点中搜寻对该业务感兴趣的目标节点。其中,该兴趣群可以是根据上层应用或签约数据形成的兴趣群组,如微信,QQ中的群组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发送所述业务请求的所述数据源节点包括终端和基站。
在该技术方案中,发送业务请求的节点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基站,当终端发送业务请求至基站时,基站根据终端的数据请求判断是否执行数据传输,并为其寻找对该数据传输感兴趣的其他终端,当基站发送数据传输请求至终端时,终端根据该数据传输请求判断是否对该业务请求感兴趣,基站根据终端的反馈选择进行数据传输的终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获取当前的接入网和/或核心网的负载量;当所述负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负载量时,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当所述负载量小于预设负载量时,不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
在该技术方案中,业务请求的种类很多,不仅包括共享请求,还由普通的请求如反馈请求、发送请求等。有普通的业务请求如反馈请求、发送请求等。当业务请求是共享请求时,基站根据该共享请求为终端寻找可以进行数据传输的目标终端,当业务请求是普通业务请求时,基站接收到请求后,寻找是否有与该业务请求具有相同业务的请求或共享网络存在,进而根据寻找结果建立承载网络。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直连通信网络模型。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直连通信网络模型,包括:物理域网络、商业模式域网络和业务域网络。上述三个域的网络,分别从物理实现、商业模式和上层应用结构三个层面描述直连通信网络建立方式。
其中,物理域网络根据直连通信节点间的物理特征,建立满足一定的误码率和时延要求的底层直连通信网络;商业模式域网络根据定义的商业模式域限制特征(如信用和互惠原则),对物理域网络的接入节点进行控制和选择,以形成满足一定商业模式的承载网络;业务域网络根据已有的业务关系,在数据源节点和接收目标节点间建立逻辑连接网络。
以下将对物理域网络、商业模式域网络和业务域网络的内涵和组网原则进行一定的描述:
1.网络模型
1)“物理域”模型:
工作假设:所有UE(用户)都愿意无偿的为其他UE(用户)提供直连通信数据的分享和中转;
优先级:组成直连通信物理网络的必要限制性条件;
目的和解决问题:建立满足一定的误码率和时延要求的直连通信底层网络;
组网原则:
a)距离原则:根据UEs之间的距离来判定是否可以组成直连通信网络;
b)质量原则:根据探测信号质量/强度来判定是否可以组成直连通信网络;
2)“商业模式域”模型:
工作假设:并非所有的UE都愿意无偿的提供直连通信网络的共享和中转服务,需要付出一定的感情、精神或物质成本。
优先级:组成某种商业模式的直连通信网络的必要条件;
目的和解决问题:解决直连通信网络的信用和激励问题,使得直连通信网络可以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
组网原则:
a)信用原则:利用“信用关系”对直连通信网络进行信用筛选,使得筛选出来的直连通信网络满足一定的信用关系,以提高直连通信网络的信用级别;如,高于某信用等级才能与之建立直连通信数据分享网络;高于某信用等级的用户可以提供某特定类型的数据业务的中转和共享;
b)激励原则:利用“互惠关系”和“激励关系”对直连通信网络进行激励筛选,使得筛选出来的直连通信网络满可以支撑某种商业运营模式。如,数据传输收益UE向组成直连通信网络的协助UE提供一定量的物质或精神鼓励,以形成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的某种商业模式。此时,协助UE可以根据给予的物质或精神鼓励量,对是否参与直连通信网络的奖励进行判决。
3)“业务域”模型
工作假设:所有具有相同业务需求(一定区域内)的UE均可彼此间形成直连通信网络;
优先级:组成特定业务数据传输的必要条件;
目的和解决问题:形成基于业务的直连通信高层网络,以解决实际的业务数据传输问题;
组网原则:
a)按业务需求组网:按照特定的业务需求(数据传输需求),组成上层直连通信网络;以提供某特定业务数据传输为组网目的;
b)按兴趣群组网:按潜在业务需求,以兴趣群的方式组网;以提供某类型的潜在业务数据传输为组网目的;
2.组网原则
根据上述网络模型,定义如下建网原则:
1)“业务域”为上层应用或具体业务负责
“业务域”中的UE节点,是实现某业务实际的数据传输的目标和数据源节点集合。即,数据最终的目的地和数据源由“业务域”给出。
“业务域”中的UE节点间无需满足建立直连通信的物理层要求,也无需满足“商业模式域”定义的商业模式要求;
2)“物理域”为“业务域”提供形成网络的物理层基础
“物理域”节点间必须满足QoS要求,如节点间的时延要求,节点间的丢包率/误码率要求。该域负责节点间的数据的高效传输;
“物理域”节点并不一定是实际业务数据传输的起始/目标节点,而可以是数据传输的中继节点;
“物理域”节点并不要求满足某种商业支撑模式,如信用原则或激励原则。
3)“商业模式域”为“物理域”提供必要的信用和商业模式保障:
“商业模式域”节点间,必须满足特定的商业支撑模式,如信用原则或激励原则;
“商业模式域”节点并不一定是实际业务数据传输的起始/目标节点,但可以是满足物理域建网条件和商业模式域条件的承载节点。
4)“业务域”网络通过“商业模式域”和“物理域”形成承载网络
“业务域”通过“物理域”形成承载网络,并且参考“商业模式域”对承载网络进行商业模式的限制。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直连通信网络的建立流程示意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直连通信网络的建立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业务域网络:根据某触发机制,网络侧确定业务域网络结构(即确立数据源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并构建“业务域网络拓扑结构信息”。其中,“业务域网络拓扑结构信息”包含:节点所属区域,如节点所在的eNB id,GPS信息等均可指明节点所在区域的信息;节点属性,确定该节点属于“数据接收节点”或/和“数据源节点”;节点类型,指明节点是UE、基站或其他,如UE、宏基站、中继站等;节点标示符,标识UE身份,如IMSI id、eNB ID等。
2)网络侧发起包含“业务域网络结构信息”的“直连通信网络建立命令”。
3)建立物理域网络,根据“业务域网络拓扑结构信息”和物理域组网原则(可基于距离原则或Discovery原则),建立物理域网络。
4)商业模式域接入控制,根据“物理域网络方案”和“商业模式域网络组网原则”对进行物理网络接入控制。如直接根据“黑白名单”或/和“收益限制制度”,对物理网络进行接入限制,最终得到直连通信承载网络方案。
5)进入物理层直连通信连接建立流程。
下面将对图5中直连通信网络的建立步骤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5中的业务域根据某触发机制确定数据传输的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并建立业务域网络(图5中的业务域网络中的4个节点为数据传输的目标和源UE),同时构建出“业务域网络拓扑结构信息”;
根据“业务域网络拓扑结构信息”和物理域组网原则,建立物理域网络(图5中的物理域网络中除业务域中的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外,其他节点(白色圆球和黑色圆球代表的节点)均是满足物理域关系的节点);
根据“商业模式域网络组网原则”对进行物理网络接入控制,以筛选出不符合“商业模式域网络组网原则”的UE,并利用符合“商业模式域网络组网原则”的UE以及源UE和目标UE建立承载网络(图5中的承载网络中没有被连入的节点(黑色圆球代表的节点)即为满足物理域网络的物理域关系的节点但不满足商业域规则的节点)。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确定出安全系数比较高、数据传输性能比较好的直连通信数据传输网络结构,最终确保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并有效地解决直连通信网络中的信任问题和激励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接收到的或网络侧触发的业务请求,判断是否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根据
在判断结果为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时,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
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
根据所述承载网络节点、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确定所述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网络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域选网原则包括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所述商业模式域原则包括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距离原则和/或所述信号质量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和/或信号质量或强度在预设信号质量或强度范围内的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
根据所述信用原则和/或所述激励原则从所述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中选择出信用等级高于或等于预设信用等级和/或激励高于或等于预设激励的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并将所述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承载网络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信用原则和/或所述激励原则选择出信用等级高于或等于预设信用等级和/或激励高于或等于预设激励的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
根据所述距离原则和/或所述信号质量原则从所述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中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和/或信号质量在预设信号质量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物理域目标节点,并将所述至少一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作为承载网络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与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具体包括:
确定对应所述业务请求的数据源节点,并查找对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感兴趣的目标节点和/或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处于同一兴趣群的多个业务域中的目标节点,并将所述业务域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业务请求的所述数据源节点包括终端和基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是否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具体包括:
获取当前的接入网和/或核心网的负载量;
当所述负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负载量时,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当所述负载量小于预设负载量时,不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
8.一种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单元,根据网络侧接收到的或网络侧触发的业务请求,判断是否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
节点确定单元,在判断结果为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时,确定与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数据源节点和数据接收目标节点;
节点选择单元,根据物理域选网原则和商业模式域选网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对应的承载网络节点;
结构确定单元,根据所述承载网络节点、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确定所述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网络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域选网原则包括距离原则和/或信号质量原则,所述商业模式域原则包括信用原则和/或激励原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选择单元包括:
第一选择单元,根据所述距离原则和/或所述信号质量原则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和/或信号质量在预设信号质量范围内的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
第二选择单元,根据所述信用原则和/或所述激励原则从所述多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中选择出信用等级高于预设信用等级和/或激励低于预设激励的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并将所述至少一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承载网络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选择单元包括:
第一选择单元,根据所述信用原则和/或所述激励原则选择出信用等级高于预设信用等级和/或激励低于预设激励的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
第二选择单元,根据所述距离原则和/或所述信号质量原则从所述多个商业模式域目标节点中选择出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和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和/或信号质量在预设信号质量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物理域目标节点,并将所述至少一个物理域目标节点作为承载网络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节点确定单元包括:
查找单元,确定对应所述业务请求的数据源节点,并查找对所述业务请求对应的业务感兴趣的目标节点和/或与所述数据源节点处于同一兴趣群的多个业务域中的目标节点,并将所述业务域目标节点作为所述数据接收目标节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业务请求的所述数据源节点包括终端和基站。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当前的接入网和/或核心网的负载量;
当所述负载量大于或等于预设负载量时,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当所述负载量小于预设负载量时,不采用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
CN201410253512.9A 2014-06-09 2014-06-09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 Active CN104010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3512.9A CN104010385B (zh) 2014-06-09 2014-06-09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
PCT/CN2014/087829 WO2015188526A1 (zh) 2014-06-09 2014-09-29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
EP14894711.2A EP3154305B1 (en) 2014-06-09 2014-09-29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3512.9A CN104010385B (zh) 2014-06-09 2014-06-09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0385A true CN104010385A (zh) 2014-08-27
CN104010385B CN104010385B (zh) 2018-05-15

Family

ID=51370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3512.9A Active CN104010385B (zh) 2014-06-09 2014-06-09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154305B1 (zh)
CN (1) CN104010385B (zh)
WO (1) WO2015188526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88528A1 (zh) * 2014-06-09 2015-12-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器和数据传输方法
WO2015188526A1 (zh) * 2014-06-09 2015-12-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
WO2015188527A1 (zh) * 2014-06-09 2015-12-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
CN106021247A (zh) * 2015-07-14 2016-10-12 陈兆福 一种在互联网中传递信息的方法
CN111182611A (zh) * 2020-01-06 2020-05-19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784510A (zh) * 2020-07-07 2020-10-16 北京开科唯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账方法及装置
CN112291775A (zh) * 2020-10-19 2021-01-29 深圳市中诺通讯有限公司 终端获取业务的方法及设备
CN116634037A (zh) * 2023-07-25 2023-08-22 水利部机电研究所 一种用于水泵智能诊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1211B (zh) * 2020-08-19 2024-05-17 杭州甘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多方计算方法、装置及***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6190A (zh) * 2008-06-27 2008-10-29 清华大学 一种无线自组网中基于博弈论的协同通信方式
CN101330440A (zh) * 2007-06-18 2008-12-2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用户行为调节电信级p2p网络资源分配的方法
CN102571856A (zh) * 2010-12-17 2012-07-11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中转节点的选择方法、设备和***
US20130148526A1 (en) * 2011-12-07 2013-06-1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roup setting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3179575A (zh) * 2011-12-23 2013-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近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3533500A (zh) * 2012-07-04 2014-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临近终端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3684715A (zh) * 2013-09-27 2014-03-2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中继的d2d簇合作重传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CN104010300A (zh) * 2014-06-09 2014-08-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80344B1 (ko) * 2010-05-06 2016-11-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3731900B (zh) * 2013-12-10 2017-02-01 浙江大学 一种蜂窝异构网络下的用户接入模式选择方法
CN104009998B (zh) * 2014-06-09 2017-11-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器和数据传输方法
CN104010385B (zh) * 2014-06-09 2018-05-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0440A (zh) * 2007-06-18 2008-12-2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用户行为调节电信级p2p网络资源分配的方法
CN101296190A (zh) * 2008-06-27 2008-10-29 清华大学 一种无线自组网中基于博弈论的协同通信方式
CN102571856A (zh) * 2010-12-17 2012-07-11 ***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中转节点的选择方法、设备和***
US20130148526A1 (en) * 2011-12-07 2013-06-1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roup setting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3179575A (zh) * 2011-12-23 2013-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近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CN103533500A (zh) * 2012-07-04 2014-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临近终端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3684715A (zh) * 2013-09-27 2014-03-2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中继的d2d簇合作重传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CN104010300A (zh) * 2014-06-09 2014-08-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33940B2 (en) 2014-06-09 2019-06-25 Nanchang Coolpa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5188526A1 (zh) * 2014-06-09 2015-12-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
WO2015188527A1 (zh) * 2014-06-09 2015-12-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
WO2015188528A1 (zh) * 2014-06-09 2015-12-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器和数据传输方法
US10136463B2 (en) 2014-06-09 2018-11-20 Nanchag Coolpa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Server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6021247B (zh) * 2015-07-14 2020-01-21 陈兆福 一种在互联网中传递信息的方法
CN106021247A (zh) * 2015-07-14 2016-10-12 陈兆福 一种在互联网中传递信息的方法
CN111182611A (zh) * 2020-01-06 2020-05-19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182611B (zh) * 2020-01-06 2021-10-19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784510A (zh) * 2020-07-07 2020-10-16 北京开科唯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账方法及装置
CN112291775A (zh) * 2020-10-19 2021-01-29 深圳市中诺通讯有限公司 终端获取业务的方法及设备
CN116634037A (zh) * 2023-07-25 2023-08-22 水利部机电研究所 一种用于水泵智能诊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
CN116634037B (zh) * 2023-07-25 2023-09-29 水利部机电研究所 一种用于水泵智能诊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88526A1 (zh) 2015-12-17
CN104010385B (zh) 2018-05-15
EP3154305B1 (en) 2021-03-03
EP3154305A1 (en) 2017-04-12
EP3154305A4 (en) 2018-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0385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
CN104010300A (zh) 数据传输方法
Gaber et al. Trust-based secure clustering in WSN-base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alandrino et al. The role of parked cars in content downloading for vehicular networks
Meng et al. Cooperative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Social networking perspectives
CN109155985A (zh) 车辆(v2x)通信的资源选择
CN102158484B (zh) 移动社交网络中动态拼车***及拼车方法
CN107889082A (zh) 一种利用用户之间社交关系的d2d设备发现方法
CN104009998B (zh) 服务器和数据传输方法
CN109792600A (zh) 本地运营商的服务提供
CN105052191A (zh) 用于自组织无线网络的基于云的管理的方法和***
CN108307409A (zh) 一种实现cbr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30187A (zh) 一种实现家用基站本地访问控制的方法及***
CN110337092A (zh) 一种基于社交信任模型的低功耗中继选择方法
CN103338476B (zh) 一种基于信誉机制的延迟容忍网络数据传输方法
Tolba et al. A three-tier architecture for securing IoV communications using vehicular dependencies
Wang et al. Survey on cooperatively V2X downloading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Hu et al. Multi-principal multi-agent contract desig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o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Zheng et al. Joint optimization of link schedul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ooperative vehicular networks
Zheng et al. A novel link allocation method for vehicle‐to‐vehicle‐based relaying networks
Maccari et al. Towards scalable community networks topologies
Shi et al. OppNet: Enabling citizen-centric urban IoT data collection through opportunistic connectivity service
US9179494B2 (en) Integrating multi-hop mesh network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Khan et al. [Retracted] 5G‐EECC: Energy‐Efficient Collaboration‐Based Content Sharing Strategy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Lin et al. Statistical dissemination control in large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