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6506A - 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6506A
CN103986506A CN201310049398.3A CN201310049398A CN103986506A CN 103986506 A CN103986506 A CN 103986506A CN 201310049398 A CN201310049398 A CN 201310049398A CN 103986506 A CN103986506 A CN 103986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io
stream
dual
thresholding
defa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93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6506B (zh
Inventor
张亚文
刘龙
李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31004939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8650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71836 priority patent/WO201412174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986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6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6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65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利用SRS信道估计确定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并利用SRS信道估计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利用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或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非选择性发送的SRS信道信息(即通过SRS信道估计获得的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或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的切换,使得单双流波束赋形的选择更加精准,并保证能够根据频谱效率和信道相关性及时选择最优的传输模式,获得更好的***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以及其他无线应用的开发,使得无线频谱资源日趋紧张,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容量,满足用户数量增加和新业务开展的需要,则需要提高***的频谱利用率。基于此,波束赋形由于其明确指向性波束可以增加覆盖距离,改善信号质量,提高穿透建筑物的能力,
而且能够增加小区边缘用户的吞吐量,从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中,传输模式8的波束赋形包括单流波束赋形和双流波束赋形,在不同传输环境下,单流波束赋形和双流波束赋形具有各自性能的优势;因此,基站设备根据当前传输环境自适应的在单双流波束赋形之间进行切换,可以获得更好的传输性能。
在LTE***中规定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可配置选择性发送和非选择性发送两种情况;如果SRS选择性发送,基站设备可获得完整信道信息,并利用完整信道信息在单双流波束赋形之间进行切换,获得更好的传输性能;如果SRS非选择性发送,基站设备不能够获得完整信道信息,仅利用信道频谱效率在单双流波束赋形之间进行切换。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在SRS非选择性发送时,基站设备仅通过信道频谱效率在单双流波束赋形之间进行切换,当信道频谱效率大于预设门限时,采用双流波束赋形,当信道频谱效率小于预设门限时,采用单流波束赋形;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针对所有场景均采用单一的门限值,但该门限值不能适用于所有场景,并会导致一些场景下无法选择最优传输模式,不能获得最好的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和设备,以选择更优的传输模式,并获得更好的传输性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包括:
利用探测参考信号SRS信道估计确定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并利用所述SRS信道估计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
利用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或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探测参考信号SRS信道估计确定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SRS信道估计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
处理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或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非选择性发送的SRS信道信息(即通过SRS信道估计获得的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或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的切换,使得单双流波束赋形的选择更加精准,并保证能够根据频谱效率和信道相关性及时选择最优的传输模式,获得更好的***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该方法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LTE***的传输模式8场景;本实施例中,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具体为:将传输模式由单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双流波束赋形、或将传输模式由双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单流波束赋形、或保持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或保持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进一步的,单流波束赋形和双流波束赋形具体包括:在LTE***中,传输模式8场景下的单流波束赋形和双流波束赋形。
如图1所示,该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利用SRS信道估计确定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SRS信道估计确定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在SRS的发送带宽上,通过SRS信道估计hSRS计算对应的相关矩阵并对相关矩阵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相关矩阵;之后,对平均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最大特征值和次大特征值;之后,确定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即主次特征值之比)。其中,hSRS为1×KaR大小的矩阵,上行KaR为接收天线数。
步骤102,利用SRS信道估计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SRS信道估计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通过双流波束赋形矢量[v1,v2]和SRS信道估计hSRS构造等效信道[h1,h2]=hSRS *[v1,v2](即部分下行等效信道),计算等效信道的相关矩阵R=[h1,h2]H[h1,h2],并在SRS发送带宽上对等效信道的相关矩阵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等效信道相关矩阵,并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即双流传输时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为平均等效信道相关矩阵的斜对角线元素的实部和与主对角线元素和的比值。
步骤103,利用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或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或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情况一、利用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
具体的,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一门限,则说明此时信道相关性很强,需要进行单流波束赋形传输,因此需要保持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一门限,则说明此时信道相关性很强,需要进行单流波束赋形传输,因此需要将传输模式由双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单流波束赋形。
情况二、利用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
具体的,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二门限,且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三门限,则说明此时信道相关性较弱,需要进行双流波束赋形传输,因此需要将传输模式由单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双流波束赋形。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二门限,且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三门限,则说明此时信道相关性较弱,需要进行双流波束赋形传输,因此需要保持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
情况三、利用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
具体的,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门限且小于预设第一门限,和/或,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三门限,则说明此时信道相关性较强,并需要通过频谱效率进行判断;进一步的,如果频谱效率大于预设第四门限,则将传输模式由单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双流波束赋形;如果频谱效率小于预设第四门限,则保持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门限且小于预设第一门限,和/或,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三门限,则说明此时信道相关性较强,并需要通过频谱效率进行判断;进一步的,如果频谱效率大于预设第四门限,则保持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如果频谱效率小于预设第四门限,则将传输模式由双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单流波束赋形。
需要说明的是,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门限且小于预设第一门限,和/或,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三门限,包括:(1)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三门限,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门限且小于预设第一门限;(2)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三门限,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门限且小于预设第一门限;(3)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三门限,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二门限。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频繁切换,还可以考虑在一定时长内,统计用于传输模式切换判断的参量,从而通过利用更多的信道信息,使得判断更为精准。例如,当传输模式8从单流波束赋形切换到双流波束赋形时,需要信道的频谱效率连续M1次大于预设第四门限;当传输模式8从双流波束赋形切换到单流波束赋形时,需要信道的频谱效率连续M2次小于预设第四门限。又例如,在对信道相关性进行判断时,需要满足在统计时长内,超过半数的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三门限时才有效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LTE***的传输模式8下,在SRS非选择性发送时,在信道的频谱效率作为判断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信道相关性情况进行判断,即利用非选择性发送的SRS信道信息(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或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的切换,使得单双流波束赋形的选择更加精准,并保证能够根据频谱效率和信道相关性及时选择最优的传输模式,获得更好的***传输性能。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该方法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LTE***的传输模式8场景;本实施例中,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具体为:将传输模式由单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双流波束赋形、或将传输模式由双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单流波束赋形、或保持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或保持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进一步的,单流波束赋形和双流波束赋形具体包括:在LTE***中,传输模式8场景下的单流波束赋形和双流波束赋形。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时,如图2所示,该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利用SRS信道估计确定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SRS信道估计确定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在SRS的发送带宽上,通过SRS信道估计hSRS计算对应的相关矩阵并对相关矩阵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相关矩阵;之后,对平均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最大特征值和次大特征值;之后,确定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即主次特征值之比)。其中,hSRS为1×KaR大小的矩阵,上行KaR为接收天线数。
步骤202,利用SRS信道估计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SRS信道估计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通过双流波束赋形矢量[v1,v2]和SRS信道估计hSRS构造等效信道[h1,h2]=hSRS *[v1,v2](即部分下行等效信道),计算等效信道的相关矩阵R=[h1,h2]H[h1,h2],并在SRS发送带宽上对等效信道的相关矩阵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等效信道相关矩阵,并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即双流传输时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为平均等效信道相关矩阵的斜对角线元素的实部和与主对角线元素和的比值。
步骤203,判断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一门限;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7;如果否,则执行步骤204。
步骤204,判断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是否小于预设第二门限,且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三门限;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5;如果否,则执行步骤206。
步骤205,将传输模式由单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双流波束赋形。
步骤206,判断频谱效率是否大于预设第四门限;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5,如果否,则执行步骤207。
基于上述步骤的判断过程,可获知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门限且小于预设第一门限,且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三门限;在该情况下,本步骤中,如果频谱效率大于预设第四门限,则将传输模式由单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双流波束赋形,即执行步骤205;如果频谱效率小于预设第四门限,则保持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即执行步骤207。
步骤207,保持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LTE***的传输模式8下,在SRS非选择性发送时,在信道的频谱效率作为判断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信道相关性情况进行判断,即利用非选择性发送的SRS信道信息(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或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的切换,使得单双流波束赋形的选择更加精准,并保证能够根据频谱效率和信道相关性及时选择最优的传输模式,获得更好的***传输性能。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该方法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LTE***的传输模式8场景;本实施例中,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具体为:将传输模式由单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双流波束赋形、或将传输模式由双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单流波束赋形、或保持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或保持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进一步的,单流波束赋形和双流波束赋形具体包括:在LTE***中,传输模式8场景下的单流波束赋形和双流波束赋形。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时,如图3所示,该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利用SRS信道估计确定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SRS信道估计确定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在SRS的发送带宽上,通过SRS信道估计hSRS计算对应的相关矩阵并对相关矩阵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相关矩阵;之后,对平均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最大特征值和次大特征值;之后,确定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即主次特征值之比)。其中,hSRS为1×KaR大小的矩阵,上行KaR为接收天线数。
步骤302,利用SRS信道估计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SRS信道估计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通过双流波束赋形矢量[v1,v2]和SRS信道估计hSRS构造等效信道[h1,h2]=hSRS *[v1,v2](即部分下行等效信道),计算等效信道的相关矩阵R=[h1,h2]H[h1,h2],并在SRS发送带宽上对等效信道的相关矩阵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等效信道相关矩阵,并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即双流传输时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为平均等效信道相关矩阵的斜对角线元素的实部和与主对角线元素和的比值。
步骤303,判断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一门限;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07;如果否,则执行步骤304。
步骤304,判断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是否小于预设第二门限,且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三门限;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05;如果否,则执行步骤306。
步骤305,保持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
步骤306,判断频谱效率是否大于预设第四门限;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05,如果否,则执行步骤307。
基于上述步骤的判断过程,可获知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门限且小于预设第一门限,且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三门限;在该情况下,本步骤中,如果频谱效率大于预设第四门限,则保持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即执行步骤305;如果频谱效率小于预设第四门限,则将传输模式由双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单流波束赋形,即执行步骤307。
步骤307,将传输模式由双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单流波束赋形。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LTE***的传输模式8下,在SRS非选择性发送时,在信道的频谱效率作为判断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信道相关性情况进行判断,即利用非选择性发送的SRS信道信息(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或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的切换,使得单双流波束赋形的选择更加精准,并保证能够根据频谱效率和信道相关性及时选择最优的传输模式,获得更好的***传输性能。
实施例四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设备(即基站设备),如图4所示,该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1,用于利用探测参考信号SRS信道估计确定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
第二确定模块12,用于利用所述SRS信道估计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
处理模块13,用于利用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或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1,具体用于计算所述SRS信道估计对应的相关矩阵,对所述相关矩阵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相关矩阵,并对所述平均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最大特征值和次大特征值,并确定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2,具体用于通过双流波束赋形矢量和所述SRS信道估计构造等效信道,在SRS发送带宽上对所述等效信道的相关矩阵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等效信道相关矩阵,并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为所述平均等效信道相关矩阵的斜对角线元素的实部和与主对角线元素和的比值。
所述处理模块13,具体用于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一门限,保持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一门限,将传输模式由双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单流波束赋形。
所述处理模块13,具体用于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二门限,且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三门限,将传输模式由单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双流波束赋形;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二门限,且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三门限,保持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
所述处理模块13,具体用于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门限且小于预设第一门限,和/或,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三门限,则当频谱效率大于预设第四门限时,将传输模式由单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双流波束赋形,当频谱效率小于预设第四门限时,保持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门限且小于预设第一门限,和/或,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三门限,则当频谱效率大于预设第四门限时,保持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当频谱效率小于预设第四门限时,将传输模式由双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单流波束赋形。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单流波束赋形和双流波束赋形具体包括:在长期演进LTE***中,传输模式8场景下的单流波束赋形以及双流波束赋形。
其中,本发明装置的各个模块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上述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LTE***的传输模式8下,在SRS非选择性发送时,在信道的频谱效率作为判断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信道相关性情况进行判断,即利用非选择性发送的SRS信道信息(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或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的切换,使得单双流波束赋形的选择更加精准,并保证能够根据频谱效率和信道相关性及时选择最优的传输模式,获得更好的***传输性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探测参考信号SRS信道估计确定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并利用所述SRS信道估计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
利用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或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探测参考信号SRS信道估计确定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包括:
计算所述SRS信道估计对应的相关矩阵,对所述相关矩阵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相关矩阵,并对所述平均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最大特征值和次大特征值,并确定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SRS信道估计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包括:
通过双流波束赋形矢量和所述SRS信道估计构造等效信道,并在SRS发送带宽上对所述等效信道的相关矩阵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等效信道相关矩阵,并确定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为所述平均等效信道相关矩阵的斜对角线元素的实部和与主对角线元素和的比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包括: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一门限,保持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一门限,将传输模式由双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单流波束赋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包括: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二门限,且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三门限,将传输模式由单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双流波束赋形;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二门限,且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三门限,保持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包括: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门限且小于预设第一门限,和/或,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三门限,则当频谱效率大于预设第四门限时,将传输模式由单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双流波束赋形,当频谱效率小于预设第四门限时,保持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门限且小于预设第一门限,和/或,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三门限,则当频谱效率大于预设第四门限时,保持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当频谱效率小于预设第四门限时,将传输模式由双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单流波束赋形。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流波束赋形和双流波束赋形具体包括:在长期演进LTE***中,传输模式8场景下的单流波束赋形以及双流波束赋形。
8.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探测参考信号SRS信道估计确定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SRS信道估计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
处理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和/或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进行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计算所述SRS信道估计对应的相关矩阵,对所述相关矩阵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相关矩阵,并对所述平均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最大特征值和次大特征值,并确定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双流波束赋形矢量和所述SRS信道估计构造等效信道,并在SRS发送带宽上对所述等效信道的相关矩阵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等效信道相关矩阵,并确定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为所述平均等效信道相关矩阵的斜对角线元素的实部和与主对角线元素和的比值。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一门限,保持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一门限,将传输模式由双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单流波束赋形。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二门限,且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三门限,将传输模式由单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双流波束赋形;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二门限,且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三门限,保持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门限且小于预设第一门限,和/或,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三门限,则当频谱效率大于预设第四门限时,将传输模式由单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双流波束赋形,当频谱效率小于预设第四门限时,保持传输模式为单流波束赋形;
在当前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时,如果所述流间干扰与有用信号功率的比值大于预设第二门限且小于预设第一门限,和/或,所述最大特征值与次大特征值的比值小于预设第三门限,则当频谱效率大于预设第四门限时,保持传输模式为双流波束赋形,当频谱效率小于预设第四门限时,将传输模式由双流波束赋形切换为单流波束赋形。
14.如权利要求8-13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流波束赋形和双流波束赋形具体包括:在长期演进LTE***中,传输模式8场景下的单流波束赋形以及双流波束赋形。
CN201310049398.3A 2013-02-07 2013-02-07 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39865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9398.3A CN103986506B (zh) 2013-02-07 2013-02-07 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和设备
PCT/CN2014/071836 WO2014121744A1 (zh) 2013-02-07 2014-01-30 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9398.3A CN103986506B (zh) 2013-02-07 2013-02-07 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6506A true CN103986506A (zh) 2014-08-13
CN103986506B CN103986506B (zh) 2017-11-17

Family

ID=51278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9398.3A Active CN103986506B (zh) 2013-02-07 2013-02-07 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86506B (zh)
WO (1) WO201412174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5592A (zh) * 2015-09-02 2015-12-02 深圳奥博瑞脑健科技有限公司 颅腔振动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161290A (zh) * 2015-03-23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间干扰计算方法、装置及通信***
CN106656290A (zh) * 2015-10-28 2017-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流功率注水方法、装置及基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2006B (zh) * 2017-06-15 2021-06-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波束的确认方法及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4477A1 (en) * 2004-05-17 2005-1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eamforming method for an SDM/MIMO system
CN101359953A (zh) * 2007-08-01 2009-0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d-scdma***室外宏蜂窝中应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方法
CN101365229A (zh) * 2007-08-08 2009-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单流模式和双流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4477A1 (en) * 2004-05-17 2005-1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eamforming method for an SDM/MIMO system
CN101359953A (zh) * 2007-08-01 2009-0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d-scdma***室外宏蜂窝中应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方法
CN101365229A (zh) * 2007-08-08 2009-0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单流模式和双流模式自适应切换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1290A (zh) * 2015-03-23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间干扰计算方法、装置及通信***
CN105115592A (zh) * 2015-09-02 2015-12-02 深圳奥博瑞脑健科技有限公司 颅腔振动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656290A (zh) * 2015-10-28 2017-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流功率注水方法、装置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6506B (zh) 2017-11-17
WO2014121744A1 (zh) 2014-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1168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nergy efficient signal transmission in massive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226351B (zh) 一种广播波束域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7820259B (zh) 一种基于波束的信道空闲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4052700A (zh) 一种lte***抗干扰方法和装置
CN102014440B (zh) 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装置和***
CN103906153A (zh) 一种基于节能的基站休眠方法和设备
EP3669566B1 (en) Community detection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with constraints
CN111316570B (zh) 并行调度器架构
CN103945418A (zh) 一种辅服务小区配置方法及设备
US9807702B2 (en) Pr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3986506A (zh) 一种单双流波束赋形切换方法和设备
CN114071443A (zh) 参考信号测量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Ghosh et al. Coverage and rate analysis in two‐tie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nder suburban and urban scenarios
Shrivastava et al. A Study on 5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Telecommunications
EP301762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witching communications from a first channel to a second channel of higher-frequency
CN10930951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US928246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ilot sequence desig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8011597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Ghazzai et al. Optimized LTE cell planning for multiple user density subareas using meta-heuristic algorithms
CN109391310B (zh) 波束配置方法和波束配置装置
US20230318684A1 (en)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CN105323196A (zh) 用于稳健的干扰抑制合并的***、方法、和程序
CN105578559A (zh) 一种超密集组网下的接入方法、设备及***
CN103379500A (zh) 基于双载波下行链路***的同频干扰消除方法和设备
KR101393141B1 (ko) 이종 셀룰러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다중 무선접속기술 선택 접속과 동시 접속 및 부하 분산하는 기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0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