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8886B - 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 - Google Patents

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8886B
CN103978886B CN201410230869.5A CN201410230869A CN103978886B CN 103978886 B CN103978886 B CN 103978886B CN 201410230869 A CN201410230869 A CN 201410230869A CN 103978886 B CN103978886 B CN 1039788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engine
torque adjustment
clutch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08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8886A (zh
Inventor
郑萍
白金刚
程路明
许兵
张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igh tech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23086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88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8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8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8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88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属于汽车动力装置的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丰田Prius的混合动力***采用行星齿轮机构是纯机械装置,存在传动损耗、齿轮振动、噪声、磨损的问题。本发明方案:发动机的输出轴依次连接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的永磁转子、调制环转子的转子、转矩调节电机、主减速器和汽车车轮;该***中不同工作模式是通过保持机构中制动器和两个离合器的切换来实现的。调制环转子输出的电磁转矩大于发动机输入转矩,且调制环转子输出的电磁转矩等于发动机输入转矩与定子电磁转矩之和。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实现对发动机转速的解耦,转矩调节电机实现对发动机转矩的解耦,使发动机的转速转矩不依赖负载的转速转矩。

Description

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属于汽车动力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1997年,日本丰田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辆量混合动力汽车Prius。丰田prius因其具有低能耗、低排放和良好的整车性能等优点,受到了很多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截止2013年底,丰田prius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300万辆,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款混合动力汽车。
丰田Prius虽然经历了几代车型的改变,但是其内部的混合动力***基本构成方式是相同的。丰田Prius的混合动力***由发动机、电动/发电机1、电动/发电机2、行星齿轮机构、蓄电池/超级电容和减速器构成,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电气连接,实线表示机械连接。通过电动/发电机1和行星齿轮机构实现了发动机和车轮之间的转速解耦,通过电动发电机2的转矩调节作用实现了发动机和车轮之间的转矩解耦。综上可知,发动机工作的转速、转矩完全独立于车轮负载的转速、转矩,因此发动机能够始终工作在最优工作曲线上,从而使丰田Prius整车的油耗低、尾气排放低。
然而丰田Prius的混合动力***也存在一些问题。行星齿轮机构是纯机械装置,不可避免的存在传动损耗、齿轮振动、噪声、磨损以及定期维护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丰田Prius的混合动力***采用行星齿轮机构是纯机械装置,存在传动损耗、齿轮振动、噪声、磨损以及需要定期维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
本发明所述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它包括发动机、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保持机构、转矩调节电机、主减速器和汽车控制部;
所述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包括定子、调制环转子和永磁转子;
所述保持机构包括第一离合器、制动器和第二离合器;
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永磁转子的转子输入轴,永磁转子的转子输出轴通过第一离合器连接调制环转子的转子输入轴,调制环转子的转子输出轴连接制动器的输入轴,制动器的输出轴连接第二离合器的输入轴,第二离合器的输出轴连接转矩调节电机的转子输入轴,转矩调节电机的转子输出轴连接主减速器的输入轴,主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汽车车轮;
汽车控制部包括蓄电池、第一速度传感器、第二速度传感器、第三速度传感器、速度信号采集电路、ECU、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和主控单元;第一速度传感器设置在发动机的输出轴上;第二速度传感器设置在调制环转子转子输出轴上;第三速度传感器设置在转矩调节电机的转子输出轴上;第一速度传感器、第二速度传感器和第三速度传感器的速度信号输出端均与速度信号采集电路的速度信号输入端相连;速度信号采集电路速度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单元的速度反馈信号输入端相连;
主控单元的发动机控制指令输出端通过ECU与发动机的控制端相连;
主控单元的双转子电机控制指令输出端与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主控单元的转矩调制电机控制指令输出端与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主控单元的蓄电池控制指令输出端与蓄电池的使能端相连;
蓄电池的第一电能输入输出端与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的第一直流电源输入输出端相连;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的交流电源输入输出端与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的交流输入输出端相连;
蓄电池的第二电能输入输出端与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的第一直流电源输入输出端相连;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的交流电源输入输出端与转矩调节电机的交流输入输出端相连;
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的第二直流电源输入输出端与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的第二直流电源输入输出端相连。
本发明的优点:该混合动力***和丰田“Prius”的混合动力***异曲同工,不仅使发动机的转矩和转速得到同时控制,实现了车辆的无级变速功能,而且在汽车运行的各种工况下,使发动机能始终工作在最高效率区,从而达到了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的控制目标。更重要的是,由于本发明中采用的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在功能上可以等效成行星齿轮机构和电机的集成效果,因此本发明完全可以做成与丰田Prius相同的混合动力***而比丰田Prius混合动力***结构上省去了行星齿轮机构。同时,通过该***中保持机构的切换作用,可以使本***工作在串联、并联、混联、发动机自锁防盗、容错等多种工作模式。因此,本发明的整车结构更加简化紧凑,其控制更加灵活,智能性更高,而且可以减少汽车自重,也降低了对蓄电池的容量和发动机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涉及的Prius混合动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的结构示意图,采用径向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
图3是本发明所述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的结构示意图,采用轴向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
图4是本发明所述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处于工作模式一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处于工作模式二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处于工作模式三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处于工作模式四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处于工作模式五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述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处于工作模式六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处于工作模式七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处于工作模式八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2至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它包括发动机1、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保持机构、转矩调节电机4、主减速器5和汽车控制部;
所述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包括定子2-1、调制环转子2-2和永磁转子2-3;
所述保持机构包括第一离合器3-1、制动器3-2和第二离合器3-3;
发动机1的输出轴连接永磁转子2-3的转子输入轴,永磁转子2-3的转子输出轴通过第一离合器3-1连接调制环转子2-2的转子输入轴,调制环转子2-2的转子输出轴连接制动器3-2的输入轴,制动器3-2的输出轴连接第二离合器3-3的输入轴,第二离合器3-3的输出轴连接转矩调节电机4的转子输入轴,转矩调节电机4的转子输出轴连接主减速器5的输入轴,主减速器5的输出轴连接汽车车轮;
汽车控制部包括蓄电池6、第一速度传感器7、第二速度传感器8、第三速度传感器9、速度信号采集电路10、ECU13、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和主控单元16;第一速度传感器7设置在发动机1的输出轴上;第二速度传感器8设置在调制环转子2-2转子输出轴上;第三速度传感器9设置在转矩调节电机4的转子输出轴上;第一速度传感器7、第二速度传感器8和第三速度传感器9的速度信号输出端均与速度信号采集电路10的速度信号输入端相连;速度信号采集电路10速度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单元16的速度反馈信号输入端相连;
主控单元16的发动机控制指令输出端通过ECU13与发动机1的控制端相连;
主控单元16的双转子电机控制指令输出端与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的输入端相连;主控单元16的转矩调制电机控制指令输出端与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的输入端相连;主控单元16的蓄电池控制指令输出端与蓄电池6的使能端相连;
蓄电池6的第一电能输入输出端与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的第一直流电源输入输出端相连;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的交流电源输入输出端与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的交流输入输出端相连;
蓄电池6的第二电能输入输出端与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的第一直流电源输入输出端相连;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的交流电源输入输出端与转矩调节电机4的交流输入输出端相连;
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的第二直流电源输入输出端与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的第二直流电源输入输出端相连。
可以实现的几种情况: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控制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的运行,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的机械能可以转化成电能,并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为蓄电池6充电;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控制转矩调节电机4的运行,转矩调节电机4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并通过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为蓄电池6充电;蓄电池6可以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并为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提供电能;蓄电池6可以通过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并为转矩调节电机4提供电能;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输出的交流电经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转换成直流电,再经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逆变为交流电,为转矩调节电机4提供电能;转矩调节电机4输出的交流电经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转换成直流电,再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逆变为交流电,为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提供电能。
ECU13实现对发动机1的控制;ECU是Electronic Control Unit的缩写,中文含义是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车载电脑”,从用途上讲则是汽车专用微机控制器,也叫汽车专用单片机。
主控单元16实现整车控制。转矩调节电机4是一种传统结构的电机,由定子和转子构成,它的作用是通过输入驱动转矩或者制动转矩来使发动机转矩独立于车轮负载转矩。
主减速器5的功能是进行等功率传递能量,使输出端的转速比输入端的转速低,同时使输出端的转矩比输入端的转矩高,因此它起到降低输出转速同时增大输出转矩的作用。而这样的低转速高转矩的能量形式与车轮负载17的需求更符合。
蓄电池6的作用是存储和释放电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采用的已授权专利“径向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其专利公告号为101951090A,如图2所示,或采用已授权专利“轴向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其专利公告号为101924436A,如图3所示。
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的作用是实现对发动机转速的解耦,使发动机1的转速不依赖负载的转速,同时将发动机1输入的转矩成比例的传递出去。下面以图2为例对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进行简要说明,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包括定子2-1、调制环转子2-2和永磁转子2-3;定子2-1上放置三相或多相绕组;永磁转子2-3和传统永磁转子相同,可以采用表贴式、内置式等多种形式。该电机结构的特殊性在于中间的调制环转子2-2,它是由导磁块和非导磁块间隔构成,通过调制环转子的磁场调制作用,使得内外层气隙磁场发生明显变化,从而使电机实现了机电能量转换。
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比传统双转子电机具有如下优势:
(1)传统双转子电机的一个转子上需要放置绕组,因此需要电刷滑环结构对转子上绕组进行馈电。电刷滑环结构会导致电机运行效率下降、可靠性降低而且需要经常维护,正是由于这个致命的结构缺点使传统双转子电机无法应用到车辆当中。相比之下,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的绕组只放置在定子侧,不需要电刷滑环结构进行馈电,因此该电机无上述传统双转子电机的问题。
(2)传统双转子电机中转子上的绕组发热严重而且很难冷却,相比之下,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中转子上无绕组,因此不存在转子发热严重的问题。
(3)传统双转子电机中带有绕组的转子由于绕组端部在旋转过程中动平衡很容易被破坏,因此在工作一定时间后传统双转子电机会出现振动噪声等问题。相比之下,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因其转子上无绕组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所满足的工作特性,并在说明之前有如下假设:
1.定子电枢磁场极对数、调制环转子导磁块单元数和永磁磁场极对数分别是p、q和n。
2.定子电枢磁场转速、调制环转子转速和永磁转子转速分别是Ω2、Ω3和Ω1
3.作用在定子、调制环转子和永磁转子的电磁转矩分别是T2、T3和T1
则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中磁场极对数、转速和各部件间转矩的关系满足如下关系:
q=p+n (1)
Ω 2 = nΩ 1 - qΩ 3 n - q - - - ( 2 )
T 2 = p n T 1 - - - ( 3 )
T 3 = - q n T 1 - - - ( 4 )
由上述电机工作特性可知,该电机有如下特点:
1.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中定子电枢磁场极对数可以不同于永磁磁场极对数,只要二者之和等于调制环转子中导磁块单元数即可。
2.定子电枢磁场转速由调制环转子转速和永磁转子转速共同决定,而且通过改变定子电枢磁场转速,可以调节调制环转子和永磁转子的转速差,从而实现两个转子转速的独立运行。
3.永磁转子2-3、调制环转子2-2和定子2-1三者之间的电磁转矩存在一定的比例,改变其中任何一个转矩,其它转矩都会相应改变。
根据实施方式,可知发动机1与永磁转子2-3相连。假设发动机1输出的转矩为TICE,在稳态情况下,由作用力力矩与反作用力矩平衡,可知
TICE=-T1 (5)
由公式(1)、(3)、(4)和(5)可得
T 2 = - p n T ICE - - - ( 6 )
T 3 = q n T ICE - - - ( 7 )
T 3 = - ( T 1 + T 2 ) = T ICE + p n T ICE - - - ( 8 )
在公式(3)至(8)中,负号表示方向相反。由于q=p+n,所以q/n>1。由公式(6)至(8)可知,调制环转子2-2输出的电磁转矩大于发动机1输入转矩,且调制环转子2-2输出的电磁转矩等于发动机1输入转矩与定子2-1电磁转矩之和,因此,从***输入端看,该***被称为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当发动机1输入转矩一定时,调制环转子2-2输出的电磁转矩传递到下一级的转矩大于发动机1输入转矩,这将有利于减小***中转矩调节电机4的额定转矩值。由电机理论可知,电机额定转矩小有利于减小电机的体积和重量,有利于电机的转矩密度和功率密度。这对安装空间有限、转矩密度和功率密度要求较高的车辆来说,使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下面对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的工作模式进行说明。该***中不同工作模式是通过保持机构3中第一离合器3-1、制动器3-2和第二离合器3-3的切换来实现的。为了使各个工作模式的表现形式更加清晰,在每个工作模式示意图中只画出了主体部件的连接,而汽车控制部则没有给出。在各个工作模式示意图中,第一离合器3-1或第二离合器3-3结合用线段将与离合器相连部件连接上;第一离合器3-1或第二离合器3-3分离则与离合器相连部件之间无线段连接;制动器3-2结合用阴影标记表示,与阴影标记相连部件被固定;制动器3-2分离则阴影标记被去除,与制动器3-2相连部件处于自由状态。
模式I:第一离合器3-1分离、制动器3-2结合、第二离合器3-3结合,如图4所示。此时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中的调制环转子2-2和转矩调节电机4中的转子均被固定,即车辆处于停车状态。调制环转子2-2被固定,即Ω3=0,则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可看成是传统结构的单转子电机,电机中的转矩转速关系可由公式(1)至(8)确定。该模式下,当蓄电池6电量不足时,由发动机1进行驱动,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作为发电机运行,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对蓄电池6进行充电。若发动机1需要启动时,则蓄电池6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为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提供电能,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作为电动机运行,带动发动机1达到一定速度后再进行点火启动。这可以降低发动机1启动过程中油耗,尤其是在需要频繁启动工况下可以大大降低启动油耗。
模式II:第一离合器3-1分离、制动器3-2结合、第二离合器3-3分离,如图5所示。此时车辆由转矩调节电机4单独进行驱动,可以实现车辆的加速、巡航、减速、倒车功能。而且在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中的调制环转子2-2被固定的情况下,该混合动力***可实现串联模式运行。所谓串联模式是指发动机1先将机械能通过电机转化成电能,电能再通过另一个电机转化成车轮负载17所需要的机械能。在该***中,由于调制环转子2-2被固定,则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可看成是传统结构的单转子电机。此时,发动机1通过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再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6中,而蓄电池6通过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为转矩调节电机4提供电能,此时转矩调节电机4作为电动机运行,对车轮负载17进行驱动;或者发动机1通过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直接将电能经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输入给转矩调节电机4,转矩调节电机4作为电动机运行,对车轮负载17进行驱动。当车轮负载17需要制动时,转矩调节电机4作为发电机运行,车轮负载17的机械能经转矩调节电机4转换成电能,在通过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6中。因为发动机1驱动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进行发电运行与转矩调节电机4驱动或制动车轮负载17之间仅存在电气连接,因此两个环节之间可以独立进行。因此串联模式能够保证发动机1始终做到最高效率运行,而转矩调节电机4的工作状态由车轮负载17需求确定。因为发动机1在低速状态下燃油效率很低,因此该模式能够提高整车在低速运行下的燃油经济性。
模式III:第一离合器3-1分离、制动器3-2分离、第二离合器3-3结合,如图6所示。此时该***可实现并联模式或混联模式运行,可以实现车辆的加速、巡航、减速、倒车功能。所谓并联模式是指发动机1直接将机械能传递给车轮负载17,同时转矩调节电机4将蓄电池6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也传递给车轮负载17或将部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存储到蓄电池6中。在图6中,当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中定子2-1磁场转速为零时,由电机理论可知,定子电端口侧没有电能转换,即发动机1输出到永磁转子2-3的机械能全部从调制环转子2-2传递出去。在Ω2=0时,调制环转子2-2和发动机1之间的转矩转速关系可根据公式(1)至(8)确定。同时转矩调节电机4将蓄电池6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也传递给车辆负载17,或将部分多余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存储到蓄电池6中。因此模式III可实现并联模式运行。
所谓混联模式是指***兼有串联模式和并联模式的特点。在图6中,当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中定子磁场转速不为零时,则表明在定子2-1端口侧进行了电能和机械能的转换。
一种情况是:发动机1输出到永磁转子2-3机械能的一部分在定子2-1端口产生了电能,再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将电能存储在蓄电池6中,而蓄电池6通过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为转矩调节电机4提供电能,此时转矩调节电机4作为电动机运行,对车轮负载17进行驱动;或者发动机1输出到永磁转子2-3的机械能一部分在定子2-1端口产生了电能,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直接将电能经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输入给转矩调节电机4,转矩调节电机4作为电动机运行,对车轮负载17进行驱动。而发动机1的另一部分机械能通过调制环转子2-2和转矩调节电机4的转子直接传递给车轮负载17,并对车轮负载17进行驱动。因此,从能量传输的路径上看,发动机1的一部分机械能通过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产生了电能,这部分电能又经过转矩调节电机4转换成了机械能最终输出到车轮负载17;发动机1的另一部分机械能直接输出到车轮负载17。
另一种情况是:调制环转子2-2输出机械能的一部分经转矩调节电机4转换成电能,此时转矩调节电机4作为发电机运行,这部分电能通过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存储在蓄电池6中,而蓄电池6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为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提供电能,此时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作为电动机运行,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从调制环转子2-2输出;或者调制环转子2-2输出的机械能一部分经转矩调节电机4转换成电能,通过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直接将电能经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输入给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此时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作为电动机运行,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从调制环转子2-2输出。而调制环转子2-2输出机械能的另一部分通过转矩调节电机4的转子直接传递给车轮负载17并对车轮负载17进行驱动。调制环转子2-2输出的总机械能一方面来自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作为电动机运行时转换的机械能,另一方面来自发动机1输入的机械能。因此,从能量传输的路径上看,发动机1输出的机械能与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作为电动机运行时转换的机械能一同从调制环转子2-2传递出去,而调制环转子2-2输出的总机械能一部分经转矩调节电机4转换成电能又回馈给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另一部分直接输出到车轮负载17。
在上述的两种情况下,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和转矩调节电机4的工作状态的变化,实际上就保证了发动机1的工作状态能够独立于车轮负载17。
因此在模式III下,一方面通过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和转矩调节电机4对转速和转矩的调节作用使发动机1的转速和转矩独立于车轮负载17的转速和转矩,使发动机1始终工作在最佳燃油曲线上,从而达到降低油耗和尾气排放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对并联模式或混联模式运行区间进行优化,可以极大地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
模式IV:第一离合器3-1分离、制动器3-2分离、第二离合器3-3分离,如图7所示。此时车辆由转矩调节电机4单独进行驱动,可以实现车辆的加速、巡航、减速、倒车功能。蓄电池6通过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为转矩调节电机4提供电能,此时转矩调节电机4作为电动机运行,对车轮负载17进行驱动;当车轮负载17需要制动时,转矩调节电机4作为发电机运行,车轮负载17的机械能经转矩调节电机4转换成电能,在通过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6中。而对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来说,由于它的调制环转子2-2处于自由状态,无外加转矩使其达到平衡状态同时它的转速也不确定,由公式(1)至(8)可知,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无法进行能量转换。但模式IV可当作一种过渡模式,用于模式II和模式III之间的切换。因为通常情况下过渡模式时间比较短,而且保持机构中第一离合器3-1分离、制动器3-2分离、或第二离合器3-3的结合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力,因此该模式可以避免发动机因瞬时速度变化过高导致的失控。
模式V:第一离合器3-1结合、制动器3-2结合、第二离合器3-3结合,如图8所示。此时发动机1、永磁转子2-3、调制环转子2-2和转矩调节电机4的转子均被固定,即车辆处于停车状态。同时由于发动机1被固定,即发动机1被锁住,因此该模式可使该混合动力***在停车状态下具有防盗功能。
模式VI:第一离合器3-1结合、制动器3-2结合、第二离合器3-3分离,如图9所示。此时车辆由转矩调节电机4单独进行驱动,可以实现车辆的加速、巡航、减速、倒车功能。蓄电池6通过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为转矩调节电机4提供电能,此时转矩调节电机4作为电动机运行,对车轮负载17进行驱动;当车轮负载17需要制动时,转矩调节电机4作为发电机运行,车轮负载17的机械能经转矩调节电机4转换成电能,在通过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6中。同时发动机1、永磁转子2-3和调制环转子2-2被固定,即发动机1和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均被锁住。当发动机1或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出现故障时,该模式可实现故障切除,使该混合动力***具有很强的容错功能。
模式VII:第一离合器3-1结合、制动器3-2分离、第二离合器3-3结合,如图10所示。此时车辆可由发动机1单独驱动,或由发动机1和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共同驱动,或由发动机1和转矩调节电机4共同驱动,或由发动机1、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和转矩调节电机4共同驱动,可以实现车辆的加速、巡航、减速功能。
当车辆由发动机1单独驱动时,该***处于直传模式。从图10中可以看出,发动机1可直接将它的转矩转速传递给车轮负载17。当发动机1工作在最佳燃油曲线上且车轮负载17对转矩转速的需求恰好和发动机的转矩转速相一致的情况下,可以使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和转矩调节电机4都不工作,而直接将发动机的功率传递给车轮负载17,此时的***效率最高。
当车辆由发动机1和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共同驱动时,该***处于并联模式运行。在永磁转子2-3和调制环转子2-2相连情况下,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可看成传统形式的单转子电机,定子2-1、调制环转子2-2和永磁转子2-3之间的转矩转速关系仍可由公式(1)至(8)来确定。在发动机1直接将自身功率传递给车轮负载17的情况下,若车轮负载17又需要额外的驱动或制动功率时,则可使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工作在电动机状态或发电机状态对车轮负载17提供驱动功率或制动功率,即该***实现并联模式运行。当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工作在电动机状态时,蓄电池6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为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提供电能;当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工作在发电机状态时,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将产生的电能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存储在蓄电池6中。
当车辆由发动机1和转矩调节电机4共同驱动时,该***处于并联模式运行。在发动机1直接将自身功率传递给车轮负载17的情况下,若车轮负载17又需要额外的驱动或制动功率时,则可使转矩调节电机4工作在电动机状态或发电机状态对车轮负载17提供驱动功率或制动功率,即该***实现并联模式运行。当转矩调节电机4工作在电动机状态时,蓄电池6通过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为转矩调节电机4提供电能;当转矩调节电机4工作在发电机状态时,转矩调节电机4将产生的电能通过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存储在蓄电池6中。
当车辆由发动机1、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2和转矩调节电机4共同驱动时,该***处于并联模式运行。在发动机1直接将自身功率传递给车轮负载17的情况下,若车轮负载17又需要更大的额外驱动或制动功率时,则可使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和转矩调节电机4同时工作在电动机状态,或发电机状态共同对车轮负载17提供驱动功率或制动功率,即该***实现并联模式运行。当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和转矩调节电机4都工作在电动机状态时,蓄电池6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为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提供电能,同时蓄电池6通过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为转矩调节电机4提供电能;当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转矩调节电机4都工作在发电机状态时,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将产生的电能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存储在蓄电池6中,转矩调节电机4将产生的电能通过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存储在蓄电池6中。
模式VIII:第一离合器3-1结合、制动器3-2分离、第二离合器3-3分离,如图11所示。此时车辆由转矩调节电机4单独进行驱动,可以实现车辆的加速、巡航、减速、倒车功能。而且在永磁转子2-3和调制环转子2-2相连情况下,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可看成传统形式的单转子电机,定子2-1、永磁转子2-3和调制环转子2-2之间的转矩转速关系仍可由公式(1)至(8)来确定。同时永磁转子2-3和调制环转子2-2又与发动机1相连,则此时该***可实现串联模式运行。发动机1通过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再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6中,而蓄电池6通过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为转矩调节电机4提供电能,此时转矩调节电机4作为电动机运行,对车轮负载17进行驱动;或者发动机1通过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直接将电能经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输入给转矩调节电机4,转矩调节电机4作为电动机运行,对车轮负载17进行驱动。当车轮负载17需要制动时,转矩调节电机4作为发电机运行,车轮负载17的机械能经转矩调节电机4转换成电能,在通过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6中。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模式VIII和模式II都可实现串联模式运行,但是定子2-1、永磁转子2-3和调制环转子2-2之间的转矩转速关系是不同的。而模式VIII更有利于降低定子2-1中磁场旋转速度,从而使定子2-1中的铁心损耗大大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汽车控制部还包括加速踏板11和制动踏板12;加速踏板11的加速指令输出端与主控单元16的加速指令输入端相连;制动踏板12的制动指令输出端与主控单元16的制动指令输入端相连。

Claims (2)

1.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发动机(1)、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保持机构、转矩调节电机(4)、主减速器(5)和汽车控制部;
所述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包括定子(2-1)、调制环转子(2-2)和永磁转子(2-3);
所述保持机构包括第一离合器(3-1)、制动器(3-2)和第二离合器(3-3);
发动机(1)的输出轴连接永磁转子(2-3)的转子输入轴,永磁转子(2-3)的转子输出轴通过第一离合器(3-1)连接调制环转子(2-2)的转子输入轴,调制环转子(2-2)的转子输出轴连接制动器(3-2)的输入轴,制动器(3-2)的输出轴连接第二离合器(3-3)的输入轴,第二离合器(3-3)的输出轴连接转矩调节电机(4)的转子输入轴,转矩调节电机(4)的转子输出轴连接主减速器(5)的输入轴,主减速器(5)的输出轴连接汽车车轮;
汽车控制部包括蓄电池(6)、第一速度传感器(7)、第二速度传感器(8)、第三速度传感器(9)、速度信号采集电路(10)、ECU(13)、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和主控单元(16);第一速度传感器(7)设置在发动机(1)的输出轴上;第二速度传感器(8)设置在调制环转子(2-2)转子输出轴上;第三速度传感器(9)设置在转矩调节电机(4)的转子输出轴上;第一速度传感器(7)、第二速度传感器(8)和第三速度传感器(9)的速度信号输出端均与速度信号采集电路(10)的速度信号输入端相连;速度信号采集电路(10)速度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单元(16)的速度反馈信号输入端相连;
主控单元(16)的发动机控制指令输出端通过ECU(13)与发动机(1)的控制端相连;
主控单元(16)的双转子电机控制指令输出端与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的输入端相连;主控单元(16)的转矩调制电机控制指令输出端与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的输入端相连;主控单元(16)的蓄电池控制指令输出端与蓄电池(6)的使能端相连;
蓄电池(6)的第一电能输入输出端与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的第一直流电源输入输出端相连;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的交流电源输入输出端与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的交流输入输出端相连;
蓄电池(6)的第二电能输入输出端与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的第一直流电源输 入输出端相连;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的交流电源输入输出端与转矩调节电机(4)的交流输入输出端相连;
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的第二直流电源输入输出端与转矩调节电机控制电路(15)的第二直流电源输入输出端相连;
该混合动力***包括八种工作模式:
模式I:第一离合器(3-1)分离、制动器(3-2)结合、第二离合器(3-3)结合,此时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中的调制环转子(2-2)和转矩调节电机(4)中的转子均被固定,即车辆处于停车状态;当蓄电池(6)电量不足时,由发动机(1)进行驱动,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作为发电机运行,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对蓄电池(6)进行充电;当发动机(1)需要启动时,则蓄电池(6)通过双转子电机控制电路(14)为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提供电能,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作为电动机运行,带动发动机(1)达到一定速度后再进行点火启动;
模式II:第一离合器(3-1)分离、制动器(3-2)结合、第二离合器(3-3)分离,此时车辆由转矩调节电机(4)单独进行驱动,实现车辆的加速、巡航、减速、倒车功能;实现串联模式运行,所谓串联模式是指发动机(1)先将机械能通过电机转化成电能,电能再通过另一个电机转化成车轮负载(17)所需要的机械能;
模式III:第一离合器(3-1)分离、制动器(3-2)分离、第二离合器(3-3)结合,此时该***可实现并联模式或混联模式运行,实现车辆的加速、巡航、减速、倒车功能,所谓并联模式是指发动机(1)直接将机械能传递给车轮负载(17),同时转矩调节电机(4)将蓄电池(6)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也传递给车轮负载(17)或将部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存储到蓄电池(6)中;所谓混联模式是指***兼有串联模式和并联模式的特点;
模式IV:第一离合器(3-1)分离、制动器(3-2)分离、第二离合器(3-3)分离,此时车辆由转矩调节电机(4)单独进行驱动,实现车辆的加速、巡航、减速、倒车功能;为一种过渡模式,用于模式II和模式III之间的切换;
模式V:第一离合器(3-1)结合、制动器(3-2)结合、第二离合器(3-3)结合,此时发动机(1)、永磁转子2-3、调制环转子(2-2)和转矩调节电机(4)的转子均被固定,即车辆处于停车状态;
模式VI:第一离合器(3-1)结合、制动器(3-2)结合、第二离合器(3-3)分离,此时车辆由转矩调节电机(4)单独进行驱动,可以实现车辆的加速、巡航、减速、倒车功能; 发动机(1)和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均被锁住,该模式能实现故障切除;
模式VII:第一离合器(3-1)结合、制动器(3-2)分离、第二离合器(3-3)结合,此时车辆可由发动机(1)单独驱动,或由发动机(1)和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共同驱动,或由发动机(1)和转矩调节电机(4)共同驱动,或由发动机(1)、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和转矩调节电机(4)共同驱动,可以实现车辆的加速、巡航、减速功能;当车辆由发动机(1)单独驱动时,该***处于直传模式;当车辆由发动机(1)和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共同驱动时,该***处于并联模式运行;当车辆由发动机(1)和转矩调节电机(4)共同驱动时,该***处于并联模式运行;当车辆由发动机(1)、磁场调制型无刷双转子电机(2)和转矩调节电机(4)共同驱动时,该***处于并联模式运行;
模式VIII:第一离合器(3-1)结合、制动器(3-2)分离、第二离合器(3-3)分离,此时车辆由转矩调节电机(4)单独进行驱动,可以实现车辆的加速、巡航、减速、倒车功能;实现串联模式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其特征在于,汽车控制部还包括加速踏板(11)和制动踏板(12);加速踏板(11)的加速指令输出端与主控单元(16)的加速指令输入端相连;制动踏板(12)的制动指令输出端与主控单元(16)的制动指令输入端相连。
CN201410230869.5A 2014-05-28 2014-05-28 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 Active CN1039788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0869.5A CN103978886B (zh) 2014-05-28 2014-05-28 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0869.5A CN103978886B (zh) 2014-05-28 2014-05-28 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8886A CN103978886A (zh) 2014-08-13
CN103978886B true CN103978886B (zh) 2016-09-07

Family

ID=51271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0869.5A Active CN103978886B (zh) 2014-05-28 2014-05-28 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88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82330B1 (en) * 2015-05-12 2016-11-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ybrid transmission
CN105235495B (zh) * 2015-10-23 2018-02-27 江苏大学 适应多工况的二档多模混合动力***及其控制方法
CN107612286A (zh) * 2017-11-07 2018-01-19 重庆大学 一种组合式无刷电机
CN111016641A (zh) 2018-10-09 2020-04-17 北京致行慕远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装置及行驶设备
CN110497786B (zh) * 2019-09-24 2024-06-25 黄敏丽 双转子串联电机功率分流分段的无级变速传动***
CN110962568B (zh) * 2019-11-22 2023-03-03 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用智能动力***及其动力舱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2844B2 (ja) * 1995-11-14 2000-06-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出力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駆動装置
JP3402236B2 (ja) * 1999-01-13 2003-05-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車両並びにその制御方法
JP3391750B2 (ja) * 1999-10-28 2003-03-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補機駆動装置
US7240751B2 (en) * 2005-05-09 2007-07-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ual rotor motor for a hybrid vehicle transmission
CN101177118A (zh) * 2007-11-05 2008-05-14 郭颖 混合动力车及其控制方法
JP4877382B2 (ja) * 2009-11-20 2012-02-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8886A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8886B (zh) 输入合成型混合动力***
CN107235043B (zh) 混合动力车辆***
US8602144B2 (en) Direct electrical connection for multi-motor hybrid drive system
CN100386956C (zh) 电磁偶合无级变速传动***
CN101380887B (zh) 含有驱动电机工作模式切换装置的混合动力轿车驱动***
CN101468646B (zh) 双电机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控制***及控制方法
CN101028799B (zh) 四轮驱动汽车的双转子混合动力装置及驱动方法
US6817432B2 (en) Hybrid vehicle
CN108349369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设备的运行和混合动力车辆
CN102085795A (zh) 一种车用离合器动力藕合同步器换档混合动力驱动***
CN101659203A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及其驱动方法
CN101683817A (zh) 混合动力驱动***及其驱动方法
CN101177118A (zh) 混合动力车及其控制方法
Yang et al. Integrated 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JP2018052320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01451597A (zh) 混合动力输出装置
CN104742717B (zh) 采用双转子电机的混合动力***及其实现方法
CN103978889B (zh) 输出分配型混合动力***
CN102310760A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的驱动方法
CN103072459B (zh) 变速器、混合动力***和混合动力汽车
CN109866596B (zh) 串联混合动力机动车
JP3099723B2 (ja) 車輌のエンジン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659204B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及其驱动方法
CN201291754Y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
CN103978887B (zh) 输入分配型混合动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31

Address after: 150001 No. 118 West straight street, Nangang District, Heilongjiang, Harbin

Patentee after: Harb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igh tech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150001 Harbin, Nangang, West District, large straight street, No. 92

Patentee befor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