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1152A - 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1152A
CN103951152A CN201410167032.0A CN201410167032A CN103951152A CN 103951152 A CN103951152 A CN 103951152A CN 201410167032 A CN201410167032 A CN 201410167032A CN 103951152 A CN103951152 A CN 103951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eolite
load
composition
nitrobacteria
compound for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670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1152B (zh
Inventor
苏蕾
乔毅
黄秀玲
王英丽
邓颖辉
杨浩文
钟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670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511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51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1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1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11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2River restoration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的如下组分:第一组合物20-50%和第二组合物50-80%;第一组合物由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按照重量比1:1-1.5:0.3-0.7:0.5-1:0.3-0.7的比例混合而成;第二组合物包括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的如下组分:2-10%的缓释氧剂和90-98%的第二沸石。本发明的复合制剂可直接沉入底泥,不影响河道排洪泄洪,微生物不易流失,并通过缓释氧剂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持续提供氧气,达到持续高效削减底泥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污染修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用水量不断增大,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农田径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一些河道几乎沦为纳污河。污染物浓度远远超出了河道的自净能力,大部分河道长期处于黑臭状态,严重影响了河道沿岸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水体污染物大量淤积,底泥厚度不断增加,河道过水断面减少,影响河道排洪、泄洪以及航运功能。黑臭底泥也是河道重要的内源污染,通过耗氧、释放有机污染物和N、P营养盐等,使上覆水体水质恶化。削减底泥对水体修复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规模底泥治理一般都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和原位生物氧化法。 
物理法包括如疏浚、覆盖等。疏浚主要通过人工机械方式清除污染水体中的底泥,以达到去除底泥中污染物质、增大水体环境容量的目的,但该法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而且对水体生态***扰动较大,清理出来的底泥易造成二次污染。覆盖是将清洁的沙、底泥、砾石或人造地基材料覆盖于污染底泥上面,使污染底泥与水体 隔离,从而防止底泥污染物向上覆水体迁移的原位固定技术,此种方法降低了水深,破坏了底栖生态***,在浮泥较多或水动力强度较大的水域应用效果较差,寻找大量清洁覆盖材料的问题也难以解决。 
化学法是通过向底泥中添加化学药剂使底泥中的污染物固化或无害化,从而减少沉积物的环境影响,但添加的化学药剂对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 
原位生物氧化法是通过添加微生物促进底泥分解,快速去除水体中的氮、磷营养元素和有机污染物。原位生物修复是近年来兴起的最新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以其投资小、见效快、操作方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公开号CN101607783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投加人工合成的复合菌剂削减底泥的方法,达到对河流底泥进行原位处理。申请公开号CN102674562A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负载微生物的颗粒物质,能快速絮凝和吸附水体中污染物并提高水体透明度,此后,沉降于底泥上的颗粒物质还能对污染底泥进行修复。这些修复制剂虽然能削减底泥,但是效果往往不能持续,原因是河流的水体一般都出于流动状态,微生物因缺少附着基质而随水流流动造成损失,使底泥削减效果不能持续。河道往往担负着排洪泄洪的重任,传统的微生物附着基质,如软性填料、生态基、生物飘带等对河道防洪有一定的影响,不适宜在河道修复中使用。此外,由于水体的溶解氧量小,不能为微生物分解底泥提供足够的氧,导致底泥的削减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该复合制剂可直接沉入底泥,不影响河道排洪泄洪,微生物不易流失,并通过缓释氧剂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持续提供氧气,达到持续高效削减底泥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的如下组分:第一组合物20-50%和第二组合物50-80%; 
第一组合物由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按照重量比1:1-1.5:0.3-0.7:0.5-1:0.3-0.7的比例混合而成;其中,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上的细菌的负载量均为107-1010个/g; 
第二组合物包括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的如下组分:2-10%的缓释氧剂和90-98%的第二沸石。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沸石和第二沸石为同一种沸石,它们的二氧化硅含量:62%-66%,密度:1.0-1.2g/cm3,粒径:0.5-1.0mm。沸石可购买于浙江神石矿业有限公司。 
优选地,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重量比1:1.3:0.5:0.7:0.5。 
优选地,第一组合物与第二组合物之间的重量比为1:2。 
优选地,缓释氧剂与第二沸石之间的重量比为5:95。 
优选地,缓释氧剂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缓慢释放氧气的药剂,本发明所用的缓释氧剂Plus,购买于FMC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Division公司,该缓释氧剂可持续释放氧气长达一年。 
本发明选用的光合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放线菌,可以分别利用与它们相适应的培养基放大培养。或者是,本发明所用的细菌也可以均为商业化细菌,本实施例中所用细菌可购买于湖北净水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市瀚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沸石对细菌的吸附作用直接负载上述细菌,使得第一沸石上的细菌的负载量均为107-1010个/g。 
所述光合细菌是一类以光作为能源、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对水体氨态氮、硫化氢、有机酸等物质的消除作用较强,能显著改善水质,平衡水体pH值。 
所述硝化细菌属化能自养菌,专性好氧,大多数是专性无机型。硝化细菌可分为2个亚群: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将水体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氮,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氧化为对水生态***无害的硝酸氮。硝化细菌在自然界的氮素循环中有重要的作用。 
所述酵母菌是碱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长。在缺氧环境下,酵母菌可将有机物分解二氧化碳为和酒精;在有氧的环境下,酵母菌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分解更彻底。酵母菌新陈代谢的速度在有氧环境中较快。酵母菌还是小型水生动物的饵料,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有利于维护水生生物的健康。 
所述芽孢杆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对环境有超强的适应力,在水体中能迅速降解有机质,降低氨态氮含量,促进硫化物和亚硝态氮的氧化,净化污水和污泥。对水体水质和底泥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所述放线菌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抗生素、维生素和酶,在难分解物质,如纤维素、木质素、甲壳素等的降解中有重要的作用,创造出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态环境。 
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第一组合物: 
1-1)分别制备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具体如下: 
在每升光合细菌培养基中加入50g沸石,在细菌生长4-7天进入稳定期后,继续培养2-3天待细菌形成芽孢;然后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获得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沸石上光合细菌的负载量为107-1010个/g; 
在每升硝化细菌培养基中加入50g沸石,在细菌生长4-7天进入 稳定期后,继续培养2-3天待细菌形成芽孢;然后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获得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沸石上硝化细菌的负载量为107-1010个/g; 
在每升酵母菌培养基中加入50g沸石,在细菌生长4-7天进入稳定期后,继续培养2-3天待细菌形成芽孢;然后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获得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沸石上酵母菌的负载量为107-1010个/g; 
在每升芽孢杆菌培养基中加入50g沸石,在细菌生长4-7天进入稳定期后,继续培养2-3天待细菌形成芽孢;然后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获得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沸石上芽孢杆菌的负载量为107-1010个/g; 
在每升放线菌培养基中加入50g沸石,在细菌生长4-7天进入稳定期后,继续培养2-3天待细菌形成芽孢;然后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获得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沸石上放线菌的负载量为107-1010个/g; 
1-2)将上述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按照重量比1:1-1.5:0.3-0.7:0.5-1:0.3-0.7的比例混合,得到第一组合物; 
2)制备第二组合物:将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的2-10%的缓释氧剂和90-98%的第二沸石进行混合,得到第二组合物; 
3)将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的20-50%的第一组合物和50-80%的第二 组合物混合均匀后,得到复合制剂。 
优选地,上述光合细菌培养基的配方为:醋酸钠1.145g/L、蛋白胨0.055g/L、碳酸氢钠0.6g/L、硫代硫酸钠0.4g/L、氯化钠0.3g/L、硫酸镁0.1g/L、磷酸二氢钾0.05g/L。pH=7.0。 
优选地,所述硝化细菌培养基配方为:硫酸铵0.5g/L、氯化钠0.3g/L、硫酸亚铁0.03g/L、磷酸二氢钠1g/L、硫酸镁0.03g/L、CaCl27.5g/L、pH=7.5。 
优选地,所述酵母菌培养基采用YPD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出粉10g/L、蛋白胨20g/L、葡萄糖20g/L。 
优选地,所述芽孢杆菌培养基购买于上海研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优选地,所述放线菌培养基购买于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优选地,在步骤1-1)中,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时,控制产品的含水率为25-3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将菌剂组合及缓释氧剂负载在沸石上制备的复合制剂属于一种沙状重介质,能够沉入水体而不流失,能起到持续净化底泥和水体的作用。本发明的治理目标:10天左右消除水体黑臭,2-3个月削减底泥20cm以上,底泥在菌剂作用下持续分解,使用1年后底泥削减40cm以上,不需多次填加药剂,可持续保持该效果。本发明采取的主要措施:根据水体和底泥的现状投入相应质量的本发明复合制剂,复合制剂沉入水体底部与底泥接触,药剂中的菌种开始大量繁 殖逐渐成为底泥中的优势菌群,药剂中的缓释氧剂持续释放氧气为菌群的生产营造良好的有氧环境。在菌群的作用下底泥中的有机物快速分解、转化、转移,底泥变黄、矿化、厚度减少,水体颜色变浅,臭味减弱,水质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做具体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第一组合物: 
1-1)分别制备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具体如下: 
在每升光合细菌培养基中加入50g沸石,在细菌生长4-7天进入稳定期后,继续培养2-3天待细菌形成芽孢;然后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控制产品的含水率为25-35%,获得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沸石上光合细菌的负载量为107-1010个/g; 
在每升硝化细菌培养基中加入50g沸石,在细菌生长4-7天进入稳定期后,继续培养2-3天待细菌形成芽孢;然后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控制产品的含水率为25-35%,获得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沸石上硝化细菌的负载量为107-1010个/g; 
在每升酵母菌培养基中加入50g沸石,在细菌生长4-7天进入稳定期后,继续培养2-3天待细菌形成芽孢;然后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控制产品的含水率为25-35%,获得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沸石上酵母菌的负载量为107-1010个/g; 
在每升芽孢杆菌培养基中加入50g沸石,在细菌生长4-7天进入稳定期后,继续培养2-3天待细菌形成芽孢;然后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控制产品的含水率为25-35%,获得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沸石上芽孢杆菌的负载量为107-1010个/g; 
在每升放线菌培养基中加入50g沸石,在细菌生长4-7天进入稳定期后,继续培养2-3天待细菌形成芽孢;然后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控制产品的含水率为25-35%,获得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沸石上放线菌的负载量为107-1010个/g; 
1-2)将上述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按照重量比1:1-1.5:0.3-0.7:0.5-1:0.3-0.7的比例混合,得到第一组合物; 
2)制备第二组合物:将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的5%的缓释氧剂和95%的第二沸石进行混合,得到第二组合物; 
3)将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按照重量比为1:2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得到复合制剂。 
某黑臭河道底泥原位修复实验案例: 
某黑臭河道周边有工业区、农业区和生活区,接纳工业废水3700 吨/天,生活污水9850吨/天,农业面源污染物COD4546吨/年、氨氮140.38吨/年、总磷479.24吨/年。大量污染物进入河道,严重超出了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底泥大量淤积,水体常年处于黑臭状态。在河道中选取不影响防洪的位置,设置三个相邻长×宽×高=1×1×2(米)的正方形钢管,建立3个生态模拟水箱。采用本发明的底泥分解复合制剂进行底泥原位修复实验。具体方法如下: 
(1)在河道中选取不影响防洪的位置,检测该位置水体及底泥的污染指标; 
(2)在该位置设置三个相邻长×宽×高=1×1×2(米)的正方形钢管,建立3个生态模拟水箱,分别为实验组A、B、C。 
(3)将不同菌剂组合制成的复合制剂均匀散播到实验组A、B、C中。 
复合制剂具体组合如下: 
A组复合制剂中的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按照重量比为1:0.8:0.3:0.5:0.3,总用量为100g; 
B组复合制剂中的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按照重量比为1:1.3:0.5:0.7:0.5,总用量150g; 
C组复合制剂中的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 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按照重量比为1:1.5:0.7:1:0.7,总用量150g。 
(4)检测河道水体及底泥的污染指标。 
复合制剂均匀撒播在水体表面,由于制剂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而沉于水体底部,复合制剂中的菌剂和缓释氧剂开始发挥作用。 
在撒播复合制剂后的3个月内跟踪测定底泥与水体的变化。测定的水质指标有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底泥的指标有厚度、有机质、总氮、总磷。7天左右水体颜色变浅,臭味消失,15天左右河流底泥颜色开始变淡,底泥变浅。 
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表2: 
表1河道水体水质指标 
表2河道底泥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投加复合制剂可以显著降低河道水体和底泥的污染。其中B组中复合制剂的修复效果最好,使用15d后,水体中COD、TN、TP的去除率可达到70%左右,底泥中的有机质、TN的去除率可达65%左右,底泥厚度削减25cm;B组中复合制剂的修复效果较好,使用15d后,水体中COD、TN、TP的去除率可达到50%左右,底泥中的有机质、TN的去除率可达50%左右,底泥厚度削减16cm;A组中复合制剂的修复效果相比之下较差,使用15d后,水体中COD、TN、TP的去除率可达到40%左右,底泥中的有机质、TN的去除率可达30%左右,底泥厚度削减13cm。 
本发明河流底泥修复方法中采用的复合制剂采用组合菌剂与缓释氧剂的复合,沸石可将组合菌剂和缓释氧剂带到底泥并为细菌生长提供附着基质。复合制剂施加到水体中后迅速沉入水体,缓释氧剂释放氧气提高水体的含氧量,细菌迅速繁殖,细菌对底泥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和转移。底泥中的底栖生物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多,促进底泥污染物的减少和无机化,从而使底泥削减,达到底泥原位修复的效果。 
实施例2:某黑臭河道底泥原位修复实施案例 
对实施例1中所述的河道实施原位修复,方法如下: 
(1)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配置复合制剂,区别在于复合制剂 中的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按照重量比为1:1.3:0.5:0.7:0.5配置;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2)测量水面面积,复合制剂投加量按200g/m2投加,计算复合制剂用量; 
(3)复合制剂均匀撒播到水体; 
(4)检测河道水体及底泥的污染指标 
施加复合制剂后,7天左右水体颜色变浅,臭味消失,15天左右河流底泥颜色开始变淡,底泥变浅。 
具体检测结果见表3、表4: 
表3河道水质指标 
表4河道底泥指标 
河道影响因素复杂,在实际底泥修复实施中复合制剂的修复效果比实验中的效果略差,但也达到了非常显著地修复效果,在复合制剂 使用30d后,水体中COD、TN、TP的去除率可达到60%左右,底泥中的有机质、TN的去除率可达60%左右,底泥厚度削减31c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特点是:在步骤2)中,制备第二组合物:将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的2%的缓释氧剂和98%的第二沸石进行混合,得到第二组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所述的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特点是:在步骤2)中,制备第二组合物:将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的10%的缓释氧剂和90%的第二沸石进行混合,得到第二组合物;其他与实施例1所述的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特点是:在步骤3)中,将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按照重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得到复合制剂。其他与实施例1所述的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特点是:在步骤3)中,将第一组合物和第二组合物按照重量比为1:4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得到复合制剂。其他与实施例1所述的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相同。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案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的如下组分:第一组合物20-50%和第二组合物50-80%;
第一组合物由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按照重量比1:1-1.5:0.3-0.7:0.5-1:0.3-0.7的比例混合而成;其中,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上的细菌的负载量均为107-1010个/g;
第二组合物包括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的如下组分:2-10%的缓释氧剂和90-98%的第二沸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沸石和第二沸石为同一种沸石,它们的二氧化硅含量:62%-66%,密度:1.0-1.2g/cm3,粒径:0.5-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重量比1:1.3:0.5:0.7: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组合物与第二组合物之间的重量比为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释氧剂与第二沸石之间的重量比为5:9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第一组合物:
1-1)分别制备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具体如下:
在每升光合细菌培养基中加入50g沸石,在细菌生长4-7天进入稳定期后,继续培养2-3天待细菌形成芽孢;然后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获得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沸石上光合细菌的负载量为107-1010个/g;
在每升硝化细菌培养基中加入50g沸石,在细菌生长4-7天进入稳定期后,继续培养2-3天待细菌形成芽孢;然后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获得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沸石上硝化细菌的负载量为107-1010个/g;
在每升酵母菌培养基中加入50g沸石,在细菌生长4-7天进入稳定期后,继续培养2-3天待细菌形成芽孢;然后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获得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沸石上酵母菌的负载量为107-1010个/g;
在每升芽孢杆菌培养基中加入50g沸石,在细菌生长4-7天进入稳定期后,继续培养2-3天待细菌形成芽孢;然后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获得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沸石上芽孢杆菌的负载量为107-1010个/g;
在每升放线菌培养基中加入50g沸石,在细菌生长4-7天进入稳定期后,继续培养2-3天待细菌形成芽孢;然后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获得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沸石上放线菌的负载量为107-1010个/g;
1-2)将上述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按照重量比1:1-1.5:0.3-0.7:0.5-1:0.3-0.7的比例混合,得到第一组合物;
2)制备第二组合物:将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的2-10%的缓释氧剂和90-98%的第二沸石进行混合,得到第二组合物;
3)将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的20-50%的第一组合物和50-80%的第二组合物混合均匀后,得到复合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合细菌培养基的配方为:醋酸钠1.145g/L、蛋白胨0.055g/L、碳酸氢钠0.6g/L、硫代硫酸钠0.4g/L、氯化钠0.3g/L、硫酸镁0.1g/L、磷酸二氢钾0.05g/L,pH=7.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化细菌培养基配方为:硫酸铵0.5g/L、氯化钠0.3g/L、硫酸亚铁0.03g/L、磷酸二氢钠1g/L、硫酸镁0.03g/L、CaCl27.5g/L,pH=7.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酵母菌培养基采用YPD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浸出粉10g/L、蛋白胨20g/L、葡萄糖20g/L。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1)中,采用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进行干燥时,控制产品的含水率为25-35%。
CN201410167032.0A 2014-04-23 2014-04-23 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9511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67032.0A CN103951152B (zh) 2014-04-23 2014-04-23 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67032.0A CN103951152B (zh) 2014-04-23 2014-04-23 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1152A true CN103951152A (zh) 2014-07-30
CN103951152B CN103951152B (zh) 2016-02-03

Family

ID=51328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67032.0A Active CN103951152B (zh) 2014-04-23 2014-04-23 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51152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3485A (zh) * 2015-04-17 2015-07-29 郑州慧泽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复合酶净水剂颗粒
CN105439405A (zh) * 2015-12-30 2016-03-30 天津市雷鸣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河湖有机底泥的降解方法
CN105481101A (zh) * 2015-12-28 2016-04-13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养殖用复合型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45375A (zh) * 2015-04-17 2016-11-23 南京莎菲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清除污水与复育河道的组合物的制备与应用方法
CN106946429A (zh) * 2017-05-08 2017-07-14 宁波市川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底泥消解剂
CN107226600A (zh) * 2017-06-16 2017-10-03 广州泰通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河道底泥修复***
CN108929023A (zh) * 2018-08-29 2018-12-04 合肥市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泥水分离方法
CN109354217A (zh) * 2018-12-21 2019-02-19 江西省科学院 一种河道水体及底泥综合处理剂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7680A (zh) * 2006-11-10 2008-05-14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混合菌固定化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1417840A (zh) * 2008-11-07 2009-04-29 黎赓桓 一种黑臭河涌污染治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7680A (zh) * 2006-11-10 2008-05-14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混合菌固定化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1417840A (zh) * 2008-11-07 2009-04-29 黎赓桓 一种黑臭河涌污染治理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3485A (zh) * 2015-04-17 2015-07-29 郑州慧泽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复合酶净水剂颗粒
CN106145375A (zh) * 2015-04-17 2016-11-23 南京莎菲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清除污水与复育河道的组合物的制备与应用方法
CN105481101A (zh) * 2015-12-28 2016-04-13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产养殖用复合型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9405A (zh) * 2015-12-30 2016-03-30 天津市雷鸣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河湖有机底泥的降解方法
CN106946429A (zh) * 2017-05-08 2017-07-14 宁波市川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底泥消解剂
CN107226600A (zh) * 2017-06-16 2017-10-03 广州泰通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河道底泥修复***
CN108929023A (zh) * 2018-08-29 2018-12-04 合肥市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泥水分离方法
CN109354217A (zh) * 2018-12-21 2019-02-19 江西省科学院 一种河道水体及底泥综合处理剂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1152B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1152B (zh) 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3570B (zh) 一种景观水环境的生态修复与净化方法
CN103820427B (zh) 微生物水质净化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10697907B (zh) 一种固定化复合菌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07762B (zh) 河流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CN101591068B (zh) 受污染河流的处理方法
CN101591069B (zh) 受污染湖泊水体的处理方法
CN105859060B (zh) 一种污水脱磷脱氮的处理方法
CN110078329A (zh) 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强化与底栖环境生态修复方法
KR101238262B1 (ko) 오폐수처리능을 가지는 미생물제제와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오폐수 정화방법
CN101224940A (zh) 一种河道底泥原位修复方法
CN105238728B (zh) 一种用于河流黑臭水体治理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制备方法、应用和应用方法
CN103723837A (zh) 一种应用复合微生物技术进行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方法
Wang et al. Improving denitrification efficiency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integrated with immobilized bacteria under high saline conditions
CN101885543A (zh) 高效微生物菌体及酶制剂共同处理污水的方法
CN206188508U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污染的治理***
CN106145375A (zh) 一种用于清除污水与复育河道的组合物的制备与应用方法
CN107673558B (zh) 一种黑臭水体净化方法
Lu et al. A review of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nd anaerobic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in the aquaculture pond environment in China
CN111689587A (zh) 一种微生物集成生态修复对河道治理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8996703B (zh) 一种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
CN104496031A (zh) 一种污水处理兼水生植物种植基质填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70739A (zh) 一种复合矿物耦合底栖藻类抑制内源污染释放的方法
CN210620557U (zh) 水体底泥修复***
CN108558001A (zh) 用于原位修复污染水体及底泥的生物激发剂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