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29213A - 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29213A
CN103929213A CN201310008674.1A CN201310008674A CN103929213A CN 103929213 A CN103929213 A CN 103929213A CN 201310008674 A CN201310008674 A CN 201310008674A CN 103929213 A CN103929213 A CN 103929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communication pattern
converted
energy value
consult volu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086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29213B (zh
Inventor
杜颖钢
程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086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29213B/zh
Priority to EP14738067.9A priority patent/EP2945295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4/070110 priority patent/WO2014108049A1/zh
Priority to KR1020157021199A priority patent/KR101670376B1/ko
Publication of CN103929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9213A/zh
Priority to US14/795,599 priority patent/US988848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29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29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27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assessing signal quality or detecting noise/interference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3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 H04B1/406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with more than one transmission mode, e.g. analog and digital m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以及装置,包括:根据预设的信道质量条件,获取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待转换通信模式满足信道质量条件;根据切换准则,分别对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获取每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保证了每一次的对通信***进行切换时都符合通信***和/或用户的实际需求,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且降低了通信***切换次数。

Description

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会对信道的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简称RSSI)、信噪比(Signal/Noise Rate,简称SNR)、信道变化、解码的误码率等一个或者多个传输质量指标进行检测,并在检测至少一个传输质量指标超过预定的门限值时,对该***的通信模式进行转换,以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其中,通信模式可以为全双工、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TDD)、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简称:FDD),以及其他可能的通信模式,
但是,由于现有技术只考虑了信道的传输质量指标,而没有充分考虑到通信***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对通信***的通信模式进行转换时,会造成通信***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以及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通信模式转换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的信道质量条件,获取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所述待转换通信模式满足所述信道质量条件;
根据切换准则,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获取每个所述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
将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根据切换准则,分别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获取每个所述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包括:
采用公式(1):
f i = Σ j = 1 N w ij u ij - - - ( 1 )
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计算获取每个所述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
其中,所述fi为第i所述通信模式的评估值,所述wij是第i所述通信模式下第j个代价参量的加权值,所述uij是第i通信模式下的第j代价参量值,并且i、j、N为整数。
结合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的方式,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和额外消耗能量值;或者,
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功率负载和/或资源负载;或者,
所述代价参量值第一代价参量值和第二代价参量值;其中,所述第一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额外消耗能量值;所述第二代价参量值包括:功率负载和/或资源负载。
结合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的方式,在第一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频谱效率和***实现复杂度;或者,
所述代价参量包括如下:吞吐量和***实现复杂度;或者,
所述代价参量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频谱效率、***实现复杂度和吞吐量。
结合第一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的方式,在第一个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第三代价参量值和***价参量值;其中,所述第三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额外消耗能量值、功率负载和资源负载;
所述***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频谱效率、***实现复杂度和吞吐量。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通信模式转换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信道质量条件,获取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所述待转换通信模式满足所述信道质量条件;
评估模块,用于根据切换准则,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获取每个所述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
切换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评估模块具体用于采用公式(1):
f i = Σ j = 1 N w ij u ij - - - ( 1 )
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计算获取每个所述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
其中,所述fi为第i所述通信模式的评估值,所述wij是第i所述通信模式下第j个代价参量的加权值,所述uij是第i通信模式下的第j代价参量值,并且i、j、N为整数。
结合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其中,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和额外消耗能量值;或者,
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功率负载和/或资源负载;或者,
所述代价参量值第一代价参量值和第二代价参量值;其中,所述第一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额外消耗能量值;所述第二代价参量值包括:功率负载和/或资源负载。
结合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个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其中,
所述代价参量值为包括如下:频谱效率和***实现复杂度;或者,
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吞吐量和***实现复杂度;或者,
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频谱效率、***实现复杂度和吞吐量。
结合第二个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个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其中,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第三代价参量值和***价参量值;所述第三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额外消耗能量值、功率负载和资源负载;
所述***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频谱效率、***实现复杂度和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以及装置,通过通信模式转换装置根据预设的信道质量条件,获取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待转换通信模式满足信道质量条件,再由通信模式转换装置根据切换准则,分别对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获取每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通信模式转换装置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保证了每一次的对通信***进行切换时都符合通信***和/或用户的实际需求,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且降低了通信***切换次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通信***,例如当前2G,3G通信***和下一代通信***,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频分多址(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ing)***,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FDMA(SC-F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以及其他此类通信***。本发明提供的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以及装置可用于作为发送端的用户、网元节点设备、基站上。
图1为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根据预设的信道质量条件,获取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待转换通信模式满足信道质量条件。
可选的,预设的信道质量条件用于保证传输所需信道质量的最低要求或者满足最基本传输的通信模式复杂度,例如,对于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可以将满足最低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简称:MCS)对应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值(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简称:SINR)作为最低要求,当SINR低于预设阈值时,则认为该通信模式为待转换通信模式,其中,该待转换通信模式无法进行信号传输。而对于满足最基本传输的通信模式复杂度的情况,例如在没有开通漫游或者信道条件较差的地方,此时,对于紧急通信不需要进行鉴权、计费等处理而进行传输,即为最基本传输。当预设的信道质量条件不能保证最基本传输时,则为不能满足最基本传输的通信模式复杂度。
对于某一特定频段,所有的通信模式为集合A,集合A中可以包括:全双工、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TDD)、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简称:FDD),以及其他可能的通信模式。通信模式转换装置根据预设的信道质量条件,从集合A中确定至少一个通信模式为待转换通信模式,待转换通信模式满足信道质量条件,即通信模式转换装置确定至少一个满足传输所需信道质量的最低要求或者满足最基本传输的通信模式复杂度的通信模式为待转换通信模式。通信模式转换装置获得包含所有待转换通信模式的集合B。
步骤101,根据切换准则,分别对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获取每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
具体的,通信模式转换装置根据切换准则,对集合B中的每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获取每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并且,切换准则根据不同的***需求或者用户需求、信道条件确定,此处不予限定。
步骤102,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具体的,例如,集合B中包括:全双工、TDD、FDD。其中通信模式转换装置根据切换准则得到全双工对应的评估值为5,TDD对应的评估值为6,FDD对应的评估值为7,若此时以考虑***的能耗需求的情况为主时,可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则此时排序为1的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为FDD,那么通信模式转换装置将***切换到FDD进行信号传输。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式转换方法,通过通信模式转换装置根据预设的信道质量条件,获取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待转换通信模式满足信道质量条件,再由通信模式转换装置根据切换准则,分别对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获取每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通信模式转换装置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保证了每一次的对通信***进行切换时都符合通信***和/或用户的实际需求,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且降低了通信***切换次数。
图2为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步骤101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
步骤101a、采用公式(1):
f i = Σ j = 1 N w ij u ij - - - ( 1 )
分别对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计算获取每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
其中,fi为第i待转换通信模式的评估值,wij是第i通信模式下第j个代价参量的加权值,uij是第i通信模式下的第j代价参量值,并且i、j、N为整数。
具体的,第i通信模式下的第j代价参量值uij根据切换准则的不同,可以进行相应的设置。第i通信模式下第j个代价参量的加权值wij则根据对应的uij对于***的影响程度进行相应设置,例如,若该uij与第i通信模式下的第j+1代价参量值uij+1相比而言,uij对***影响更大,则将对应加权值wij调整为与uij+1对应的wij+1比较而言的较大值。但是具体调整依据具体***的需求而定,此处不予限定。
在通信***进行通信模式切换时,可以从不同的需求角度来确定公式(1)中的价参量值以及价参量的加权值,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切换准则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的实施例三中,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优选的,在以***的能耗需求的情况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时,代价参量值可以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和额外消耗能量值。
具体的,ui1可以为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在第i通信模式下,由于可支持的编码调制方式、所分物理资源、发射功率参量、发射机的功放系数等参量会对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该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即为发射/传输信号时所需的能量值)造成影响。所以需要通过上述参量确定所以需要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ui1。其中,在实际传输时,所分物理资源可以为第i通信模式所需或者所分到的时频资源,例如,在长期演进网络(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中,可以为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简称:PRB)。由于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即为发射/传输信号时所需的能量)对于以考虑***的能耗需求为原则的情况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相应的,由于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ui2对于在考虑***的能耗需求的情况时的通信***的重要性大于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和额外消耗能量值,所以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ui2对应的加权值wi2可以设置为较大值(其分别大于切换所需能量值对应的加权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对应的加权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对应的加权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的加权值和额外消耗能量值对应的加权值),例如设置为2。
ui2可以为切换所需能量值,其代表进行信号传输时当前需要采用的第i通信模式与上一次采用的通信模式之间切换所需的能量。若第i通信模式与上一次采用的通信模式一样,则此时ui1取零。若不同,则根据***具体情况计算设定ui1,需要说明的是,在通信模式进行切换时,从第i通信模式转换到第i+1通信模式所需的能量与从第i通信模式切换到第i-1通信模式所需的能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所以在具体的切换过程中,需要根据***的具体情况设定ui1。由于切换所需能量值ui2对于在考虑***的能耗需求的情况时的通信***的重要性与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ui2相比要小,所以,例如在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ui2对应的加权值wi2设置为2时,相应的,切换所需能量值ui1对应的加权值wi1例如可以设置为1,需要说明的是,加权值wi1需要与其他代价参量的对***影响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后进行确定,其具体的大小此处不做限定。
ui3可以为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其代表第i通信模式下编码/加扰/调制等基带电路消耗能量,根据当前信道情况确定的第i通信模式下可支持的编码调制方式,来进行发送端基带处理消耗的电路能量值,相应的,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ui3对于在考虑***的能耗需求的情况时的通信***的重要性与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ui2相比要小,所以,例如在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ui2对应的加权值wi2设置为2时,相应的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ui3对应的加权值wi3可以设置为1。
ui4可以为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其代表第i通信模式下接收端处理接收到的信号所需的能量,由于在具体传输过程中,发送端与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已经互相进行了通知,所以可以对所采用的编码调制方式下接收端处理接收到的信号所需的能量进行计算。相应的,与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ui4对应的加权值wi4可以设置为0.5,之所以设置为0.5,是考虑到其为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wi6而对于发送端通信模式的切换影响并不大,所以为了避免误差,降低其加权值wi4
ui5可以为额外消耗能量值,其代表当前待传输的业务采用第i通信模式与其他ui6同时传输的业务采用的不同通信模式不同引起的额外能量消耗。需要说明的是,当通信***需要为多业务多用户同时进行操作时,有可能出现一部分用户/业务采用全双工通信模式,另一部分用户/业务采用半双工通信模式,为了支持不同的通信模式,需要考虑额外消耗能量值ui5。另外,对于一个用户同时发送多个业务时,也需要考虑额外消耗能量值ui5。额外消耗能量值ui5与切换所需能量值ui1类似,只是额外消耗能量值ui5针对的是不同用户的通信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行信号较少出现一个用户向不同基站同时传输不同的信号,所以额外消耗能量值ui5主要针对为发送端的基站,当发送端只向一个接收端只发送一个业务的信号时,额外消耗能量值ui5=0。
或者,在以***的负载的情况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时,代价参量值可以包括:功率负载和/或资源负载。
具体的,在***实现中,为了避免频繁的通信模式切换,可以考虑各待转换通信模式的负载情况。具体的,ui1为功率负载,其代表该待转换通信模式所需的功率。ui2为资源负载,其代表该待转换通信模式传输具体业务所需要的资源。
又或者,为了更加准确的进行通行模式的转换,提供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将***的负载的情况和***的能耗需求的情况均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则代价参量值包括第一代价参量值和第二代价参量值,其中,第一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和额外消耗能量值;第二代价参量值包括功率负载和/或资源负载。
具体的,例如,在考虑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ui1、切换所需能量值ui2、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ui3的情况,同时考虑负载,则可以设定ui4为功率负载、ui5为资源负载。
对于上述三种情况,在确定了上述代价参量后,将每一待通信模式的各代价参量带入公式(1)中得到相应的评估值fi。显然评估值fi越大,对应待通信模式被采用的可能性越小,所以在计算得到每一个待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fi后,步骤10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fi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在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的实施例四中,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优选的,在以***的频谱效率的情况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时,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频谱效率和/或***实现复杂度。
具体的,ui1可以为频谱效率,其代表第i通信模式的频谱效率。但是当传输数据例如为语音数据时,由于数据量小,即使采用最低MCS,也只需要分配很少的资源,对于这种情况,各通信模式的频谱效率基本一致,此时就需要以***实现复杂度的情况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则ui2为***实现复杂度值,其代表第i通信模式本身实现的复杂度以及从上次通信模式转换到第i通信模式的转换复杂度,需要说明的是,第i通信模式与相对于该第i通信模式的前一个通信模式相同时,***实现复杂度值ui2为0。增加***实现复杂度值ui2这一代价参量,可以在进行通信模式切换的过程中,在其他代价参量相同的条件下,将通信***切换到实现简单的通信模式中,提高通信***的效率,降低通信***的使用成本。
更为优选的,在以***的最大吞吐量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时,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吞吐量和***实现复杂度。
具体的,吞吐量为频谱效率与带宽的乘积,ui1可以为吞吐量,其代表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信号的数量,与考虑***的频谱效率的情况类似,当传输数据例如为语音数据时,由于数据量小,既是用最保守的编码调制方式,也只需要分配很少的资源,对于这种情况,各通信模式的吞吐量基本一致,此时就需要再考虑***实现复杂度,则ui2为***实现复杂度,该***实现复杂度与在考虑***的频谱效率时的统实现复杂度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为了更加准确的进行通行模式的转换,提供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将以***实现复杂度的情况和***的最大吞吐量共同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则代价参量包括频谱效率、吞吐量和***实现复杂度。
具体的,例如,ui1为频谱效率、ui2为***实现复杂度,若同时考虑最大吞吐量,可设置ui3为吞吐量。
对于上述三种情况,在确定了上述第二代价参量值后,将每一待通信模式的各代价参量带入公式(1)中得到相应的评估值fi。显然评估值fi越小,对应待通信模式被采用的可能性越小,所以在计算得到每一个待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后,步骤102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fi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三和实施例四种,针对上述四种情况,均通过将每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多个代价参量带入公式(1)中得到每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fi,并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fi按照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这样对于每一次切换,均可以从不同的需求,例如上述四种情况,对切换进行的评估值fi进行计算。将对于转换通信模式有影响的因素均包含在切换准则的范围内,这样保证了每一次的切换都是符合通信***和/或用户的需求,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且降低了通信***切换次数。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分别从***的能耗需求和/或负载、频谱效率和/或最大吞吐量确定待转换通信模式。为了更加准确的进行通行模式的转换,提供资源的利用率,显然,可以将上述不同实施例中的代价参量综合进行考虑,在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的实施例五中,代价参量值包括第三代价参量值和***价参量值,第三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额外消耗能量值、功率负载和资源负载。
***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频谱效率、***实现复杂度和吞吐量。
具体的,例如,从***的能耗需求角度,确定待转换通信模式时,除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ui1、切换所需能量值ui2、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ui3、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ui4和额外消耗能量值ui5等代价参量外,可以从最大吞吐量角度考虑再添加一个***价参量值ui6,代表吞吐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从***的能耗需求出发确定待转换通信模式时,对应待转换通信模式的评估值fi越大,对应待通信模式被采用的可能性越小。而对于从最大吞吐量角度出发确定待转换通信模式时,评估值fi越大,对应待通信模式被采用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为了统一各待转换通信模式最终排列方式,可以将添加的吞吐量对应的加权值wi6设为负值。并根据上述代价参量以及相应的加权值获得对应待转换通信模式的评估值,此时由于代表吞吐量的代价参量对应的加权值wi6设为负值,所以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fi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当然,若将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ui1、切换所需能量值ui2、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ui3、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ui4和额外消耗能量值ui5对应的加权值设置为负值,将吞吐量ui6对应的加权值wi6设为正值,此时,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fi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又例如,从频谱效率的角度,确定待转换通信模式时,除了频谱效率、***实现复杂度的第二代价参量值,还可以从负载角度再添加两个第一代价参量ui3、ui4,其中ui3可以为功率负载、ui4可以为资源负载,由于,从频谱效率的角度,确定待转换通信模式时,可以将功率负载ui3与资源负载ui4对应的加权值设为负值,则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fi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上述加权值正值或负值的设置,本发明不予限定,可以根据***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只要保证排序为1的待转换通信模式为***发送业务时最佳的通信模式,符合***和/或用户的实际要求,满足最优的资源利用率。
图3为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通信模式转换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0、评估模块21、切换处理模块22。其中,获取模块20,用于根据预设的信道质量条件,获取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待转换通信模式满足信道质量条件;评估模块21,用于根据切换准则,分别对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获取每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切换处理模块22,用于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本实施例的通信模式转换装置可以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式转换装置,通过通信模式转换装置中的获取模块根据预设的信道质量条件,获取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待转换通信模式满足信道质量条件,再由通信模式转换装置中的评估模块根据切换准则,分别对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获取每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通信模式转换装置中的切换处理模块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保证了每一次的对通信***进行切换时都符合通信***和/或用户的实际需求,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且降低了通信***切换次数。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装置的实施例二中,在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评估模块21具体用于采用公式(1):
f i = Σ j = 1 N w ij u ij - - - ( 1 )
分别对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计算获取每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其中,fi为第i通信模式的评估值,wij是第i通信模式下第j个代价参量的加权值,uij是第i通信模式下的第j代价参量值,并且i、j、N为整数。
在通信***进行通信模式切换时,可以从不同的需求来确定公式(1)中的价参量值以及价参量的加权值。
更进一步的,在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装置的实施例三中,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切换处理模块22具体用于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其中,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和额外消耗能量值。
或者,代价参量值包括:功率负载和/或资源负载。
或者,代价参量值第一代价参量值和第二代价参量值;其中,第一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额外消耗能量值;第二代价参量值包括:功率负载和/或资源负载。
具体的,在考虑***的能耗需求的情况时,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和额外消耗能量值。可以参照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中关于在考虑***的能耗需求的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的实施例三中已经进行了说明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考虑***的负载的情况时,代价参量值包括:功率负载和/或资源负载。可以参照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中关于在考虑***的负载的情况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中,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切换处理模块22具体用于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其中,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频谱效率和***实现复杂度。
具体的,在考虑***的频谱效率的情况时,代价参量包括如下:频谱效率和/或***实现复杂度。可以参照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中关于在考虑***的频谱效率的情况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或者,代价参量包括如下:吞吐量和***实现复杂度。
在考虑***的最大吞吐量的情况时,代价参量包括如下:吞吐量和/或***实现复杂度。可以参照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中关于在考虑***的最大吞吐量的情况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或者,代价参量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频谱效率、***实现复杂度和吞吐量。
即在考虑***的最大吞吐量的同时,也将***的最大吞吐量作为代价参量一并考虑。
进一步的,为了更加准确的进行通行模式的转换,提供资源的利用率,显然,可以将上述不同实施例中的代价参量综合进行考虑,切换处理模块22具体用于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其中,代价参量值包括第三代价参量值和***价参量值;第三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额外消耗能量值、功率负载和资源负载;
***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频谱效率、***实现复杂度和吞吐量。
具体的,参见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的实施例五,此处不在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模式转换装置,通信模式转换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且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根据预设的信道质量条件,获取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待转换通信模式满足信道质量条件;根据切换准则,分别对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获取每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式转换装置,采用了图1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通信模式转换方法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处理器具体用于采用公式(1):
f i = Σ j = 1 N w ij u ij - - - ( 1 )
分别对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计算获取每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其中,fi为第i所述通信模式的评估值,wij是第i通信模式下第j个代价参量的加权值,uij是第i通信模式下的第j代价参量值,并且i、j、N为整数。
更进一步的,处理器具体用于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其中,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和额外消耗能量值。
或者,代价参量值包括:功率负载和/或资源负载。
或者,代价参量值第一代价参量值和第二代价参量值;其中,第一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额外消耗能量值;第二代价参量值包括:功率负载和/或资源负载。
具体的,在考虑***的能耗需求的情况时,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和额外消耗能量值。可以参照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中关于在考虑***的能耗需求的情况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考虑***的负载的情况时,代价参量值包括:功率负载和/或资源负载。可以参照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中关于在考虑***的负载的情况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的,处理器具体用于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其中,
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频谱效率和***实现复杂度。
或者,代价参量包括如下:吞吐量和***实现复杂度。
或者,代价参量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频谱效率、***实现复杂度和吞吐量。
具体的,在考虑***的频谱效率的情况时,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频谱效率和***实现复杂度。可以参照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中关于在考虑***的频谱效率的情况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考虑***的最大吞吐量的情况时,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吞吐量和***实现复杂度。可以参照本发明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中关于在考虑***的最大吞吐量的情况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为了更加准确的进行通行模式的转换,提供资源的利用率,显然,可以将上述不同实施例中的代价参量综合进行考虑,处理器具体用于将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其中,代价参量值包括第三代价参量值和***价参量值;第三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额外消耗能量值、功率负载和资源负载;
***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频谱效率、***实现复杂度和吞吐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模式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预设的信道质量条件,获取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所述待转换通信模式满足所述信道质量条件;
根据切换准则,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获取每个所述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
将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切换准则,分别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获取每个所述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包括:
采用公式(1):
f i = Σ j = 1 N w ij u ij - - - ( 1 )
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计算获取每个所述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
其中,所述fi为第i所述通信模式的评估值,所述wij是第i所述通信模式下第j个代价参量的加权值,所述uij是第i通信模式下的第j代价参量值,并且i、j、N为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和额外消耗能量值;或者,
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功率负载和/或资源负载;或者,
所述代价参量值第一代价参量值和第二代价参量值;其中,所述第一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额外消耗能量值;所述第二代价参量值包括:功率负载和/或资源负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频谱效率和***实现复杂度;或者,
所述代价参量包括如下:吞吐量和***实现复杂度;或者,
所述代价参量包括:频谱效率、***实现复杂度和吞吐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第三代价参量值和***价参量值;其中,所述第三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额外消耗能量值、功率负载和资源负载;
所述***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频谱效率、***实现复杂度和吞吐量。
6.一种通信模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信道质量条件,获取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所述待转换通信模式满足所述信道质量条件;
评估模块,用于根据切换准则,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获取每个所述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
切换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模块具体用于采用公式(1):
f i = Σ j = 1 N w ij u ij - - - ( 1 )
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进行评估,计算获取每个所述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
其中,所述fi为第i所述通信模式的评估值,所述wij是第i所述通信模式下第j个代价参量的加权值,所述uij是第i通信模式下的第j代价参量值,并且i、j、N为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其中,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和额外消耗能量值;或者,
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功率负载和/或资源负载;或者,
所述代价参量值第一代价参量值和第二代价参量值;其中,所述第一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额外消耗能量值;所述第二代价参量值包括:功率负载和/或资源负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其中,
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频谱效率和***实现复杂度;或者,
所述代价参量包括如下:吞吐量和***实现复杂度;或者,
所述代价参量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频谱效率、***实现复杂度和吞吐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待转换通信模式对应的评估值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通信***从当前通信模式切换到排序为1所对应的待转换通信模式;
其中,所述代价参量值包括第三代价参量值和***价参量值;所述第三代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切换所需能量值、射频处理所需能量值、基带电路消耗能量值、接收端处理所需能量值、额外消耗能量值、功率负载和资源负载;
所述***价参量值包括如下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频谱效率、***实现复杂度和吞吐量。
CN201310008674.1A 2013-01-10 2013-01-10 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以及装置 Active CN1039292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08674.1A CN103929213B (zh) 2013-01-10 2013-01-10 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以及装置
EP14738067.9A EP2945295B1 (en) 2013-01-10 2014-01-03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communication modes
PCT/CN2014/070110 WO2014108049A1 (zh) 2013-01-10 2014-01-03 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以及装置
KR1020157021199A KR101670376B1 (ko) 2013-01-10 2014-01-03 통신 모드를 전환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4/795,599 US9888483B2 (en) 2013-01-10 2015-07-0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communication mod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08674.1A CN103929213B (zh) 2013-01-10 2013-01-10 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29213A true CN103929213A (zh) 2014-07-16
CN103929213B CN103929213B (zh) 2016-10-05

Family

ID=51147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08674.1A Active CN103929213B (zh) 2013-01-10 2013-01-10 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88483B2 (zh)
EP (1) EP2945295B1 (zh)
KR (1) KR101670376B1 (zh)
CN (1) CN103929213B (zh)
WO (1) WO201410804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8279A (zh) * 2015-06-16 2015-09-16 山东大学 一种共享式全双工大规模天线移动通信***及其调度方法
CN108496384A (zh) * 2017-07-31 2018-09-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方式控制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93823B2 (en) * 2016-09-12 2019-01-2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Rich resource management incorporating usage statistics for fairness
WO2018226047A1 (en) 2017-06-08 2018-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9613A (zh) * 2003-05-19 2004-11-24 �ʼҷ����ֵ��ӹɷ����޹�˾ 在无线通信***的p2p通信模式与传统通信模式之间软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78376A (zh) * 2007-08-28 2009-03-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峰值抑制方法
EP2234276A2 (en) * 2009-03-06 2010-09-29 Lg Electronics Inc. Dual-mode mobile terminal i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02480316A (zh) * 2010-11-25 2012-05-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分布天线***、分布天线切换方法、基站装置及天线切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5B2 (ja) * 1991-03-20 1995-01-11 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全自動炊飯装置
US6788670B1 (en) * 2000-10-27 2004-09-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forwarding in multi-hop networks
US7408900B2 (en) * 2002-06-28 2008-08-0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determination of inter-system border thresholds
JP4700065B2 (ja) * 2005-11-21 2011-06-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機、およびハンドオーバ制御サーバ
TWI321963B (en) * 2006-05-19 2010-03-11 Benq Corp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strongest neighbor cells in cell reselection tasks in a mobile station
US7894382B2 (en) 2006-12-29 2011-02-22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ode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DE602008003189D1 (de) * 2008-02-15 2010-12-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ntscheidung, ob eine Basisstation ein Endgerät nicht nutzen kann
US8825049B2 (en) * 2009-02-26 2014-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using unified operator and rat mapping and selection scheme
CN102196453B (zh) * 2010-03-16 2013-10-23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通信模式的方法
US9806789B2 (en) 2010-04-06 2017-10-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patial division duplex (SDD) for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69260B2 (en) 2010-04-09 2016-06-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ivision free duplexing networks
CA2819280C (en) * 2010-11-30 2016-10-0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Cell re-selection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9613A (zh) * 2003-05-19 2004-11-24 �ʼҷ����ֵ��ӹɷ����޹�˾ 在无线通信***的p2p通信模式与传统通信模式之间软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78376A (zh) * 2007-08-28 2009-03-0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峰值抑制方法
EP2234276A2 (en) * 2009-03-06 2010-09-29 Lg Electronics Inc. Dual-mode mobile terminal i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02480316A (zh) * 2010-11-25 2012-05-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分布天线***、分布天线切换方法、基站装置及天线切换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8279A (zh) * 2015-06-16 2015-09-16 山东大学 一种共享式全双工大规模天线移动通信***及其调度方法
CN108496384A (zh) * 2017-07-31 2018-09-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方式控制方法及设备
WO2019023902A1 (zh) * 2017-07-31 2019-02-0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方式控制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45295A1 (en) 2015-11-18
CN103929213B (zh) 2016-10-05
WO2014108049A1 (zh) 2014-07-17
US20150312921A1 (en) 2015-10-29
EP2945295B1 (en) 2018-12-05
KR20150103380A (ko) 2015-09-10
EP2945295A4 (en) 2016-01-20
US9888483B2 (en) 2018-02-06
KR101670376B1 (ko) 2016-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3349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transmit power control by interfering device with success probability adaptation in peer-to-peer wireless networks
US8270923B2 (en) Techniques for receiver beamforming and yielding-threshold adjustments in peer-to-peer networks
US8259743B2 (en) Methods for sending small packets in a peer-to-peer (P2P) network
CN101904194B (zh) 用于应用有条件cqi报告的方法、设备和网络节点
US200902272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load indication for intereference mitig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4919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tive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peer-to-peer networks
EP2171949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rate capping in peer-to-peer networks
US2009001776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three rate reports from interfering device in peer-to-peer networks
KR20170075745A (ko) 저 전력 스케줄링
CN104813727A (zh) 基于上行链路控制传送的内容的上行链路控制传送格式参数的选择
US885556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two rate feedback in peer-to-peer networks
US2009001778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ctive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one rate feedback and probability adaptation in peer-to-peer networks
RU2546617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в служебных сигналах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в сети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CN105099603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汇报方法及装置
KR10239422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대역폭을 결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TWI426723B (zh) 於正交分頻多重存取符號中功率分佈之重新塑造
CN103929213A (zh) 通信模式转换方法以及装置
EP3298743B1 (en) Modulation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5208511B (zh) 调制与编码策略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2027872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hannel state indication on unlicensed spectrum
CN110661557B (zh) 基于mumimo进行模式切换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Haddad et al. Power allocation Policies over multi-band/multi-user Cognitive Radio System
JP2010011174A (ja)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