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1486B - 人体背散射安检***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人体背散射安检***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1486B
CN103901486B CN201210580869.9A CN201210580869A CN103901486B CN 103901486 B CN103901486 B CN 103901486B CN 201210580869 A CN201210580869 A CN 201210580869A CN 103901486 B CN103901486 B CN 1039014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body
back scattering
scanning device
scanned
inspected o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08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1486A (zh
Inventor
赵自然
陈志强
李元景
吴万龙
阮明
刘以农
金颖康
唐乐
温燕杰
陈秀玮
丁富华
桑斌
沈宗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5808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014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01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1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1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14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人体背散射安检***及其方法。本专利通过对人体进行多视角同步扫描,加强人体侧面检查,既消除可能的安检隐患,同时使人体检查速度得到提高。本专利对人体侧面位能很好地检查,尤其对紧贴人体、较薄状的物体如刀片等的检查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人体背散射安检***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辐射成像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人体背散射安检***及其方法,能够消除安检隐患并且能够提高安检扫描的速度。
背景技术
现有X射线人体背散射扫描检查装置,均采用飞点扫描方式,分别对人体正面和背面逐点平面扫描,如此对人体两侧形成一定盲区,可能造成安检漏洞。当前通用的技术路线有:X光机和探测器上下同步移动纵向扫描、X光机转动(或平移),探测器横向平移扫描。但无论何种方式,均是对人体的一个平面进行了扫描,对人体两侧位不能很好地检查,对紧贴人体、较薄状的物体如刀片等检查效果较差。因此如何消除该安检隐患,是本领比较关心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紧贴人体的侧位物体无法识别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人体背散射安检***及其方法,能够消除安检隐患并且能够提高安检扫描的速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人体背散射安检***中的方法,所述人体背散射安检***包括至少部分围绕被检查对象而设置的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和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所述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发出X射线束,对所述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第一侧进行扫描;所述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与所述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同步地发出X射线束,对所述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第二侧进行扫描,所述人体第二侧与所述人体第一侧相邻。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人体背散射安检***,包括:至少部分围绕被检查对象而设置的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和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被配置为发出X射线束,对所述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第一侧进行扫描;所述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同步地发出X射线束,对所述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第二侧进行扫描,所述人体第二侧与所述人体第一侧相邻。
根据上述方案,采取多个视角同步扫描的方式,加强人体侧位的检查,消除安检漏洞,同时提高了检查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的附图表明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这些附图和实施方式以非限制性、非穷举性的方式提供了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人体背散射安检***中的扫描设备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在背散射检查过程中散射的X射线的分布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人体背散射安检***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散射扫描设备中的飞点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发明。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材料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紧贴人体的侧位物体无法识别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人体背散射安检***及其方法。该人体背散射安检***包括至少部分围绕被检查对象而设置的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和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在该方法中,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发出X射线束,对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第一侧(例如左侧)进行扫描。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与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同步地发出X射线束,对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第二侧(例如正面侧)进行扫描,所述人体第二侧与所述人体第一侧相邻。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可以为正面侧,第二侧可以为右侧。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可以为右侧,第二侧可以为后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可以为后侧,第二侧可以为左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对人体不同侧的扫描时,第一背散射设备和第二背散射设备可以配置为发出的X射线束之间的距离较远,从而降低减小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沿着被检查对象的人体横向方向对人体第一侧的上部进行扫描时,对被检查对象的人体横向方向对人体第二侧的下部进行扫描。再如,沿着被检查对象的人体横向方向对人体第一侧的下部进行扫描时,沿着被检查对象的人体横向方向对人体第二侧的上部进行扫描。再如,为沿着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纵向方向对人体第一侧的上部进行扫描时,沿着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纵向方向对人体第二侧的下部进行扫描。再如,为沿着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纵向方向对人体第一侧的下部进行扫描时,沿着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纵向方向对人体第二侧的上部进行扫描。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对第一侧的扫描和对第二侧的扫描都可以针对人体的上部或者下部进行。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人体背散射安检***中的扫描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扫描设备是通常的横向平移扫描方式,包括:X光机及束流准直器1、转筒飞点装置2、背散射探测器3、检查界面5、和信号采集处理装置,对人体4进行扫描。X光机及束流准直器1和转筒飞点装置2可以同轴转动(或平移),背散射探测器3可以横向平移。飞点束流进行上下扫描。
背散射探测器3和人体4比较贴近,致使背向散射回来的射线强度在人体纵向和横向的强度分布有很大变化,如附图2所示,如将背散射探测器分割成多个独立探测器,近靶点和远靶点背散射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相差极大。同时对两组左右分离一定距离的探测器,相互间的信号干扰也可以忽略不计。鉴于此,在一定的空间间隔下同时设置多组扫描装置进行同步扫描,并且两两机组间成一定夹角,实现多视角同步扫描,使人体侧面信息得到充分反映,同时加快扫描速度。
例如,以两组成30度夹角的扫描设备为例进行详细论述,图3所示:机组一和机组二成30度夹角,当机组一从A处扫描到B处时,机组二刚好从B处扫描到C处,并且双方的扫描速度和方向一致,如此人体两侧A和C处均可以很好地检查,二两个机组在空间上离开一定距离,人体离背散射探测器又较近,因此两个机组间的信号干扰较小。同时,散射信号强度在人体纵向分布差异很大,可以对每个机组探测器在纵向作多个的分离模块,并独立采集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机组一在扫描人体上部时,机组二在扫描人体下部,而各个机组只采用离扫描点较近的探测器模块的信号,如此可以更好地消除信号间的相互干扰。
作为人体背散射检查装置的例子,飞点束流为非连续束流如图4所示点状飞点装置,扫描束流点与点之间存在无束间隙时间,本申请利用该条件进行双机组双视角交替同时扫描,即其中一个机组处于出束时,另一个机组当好处于屏蔽状态,如此能更好地减少双机组双视角间的信号干扰,实现双机组双视角同步扫描。
利用上述实施例的方案,由于同时对相邻的侧面进行扫描,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对侧面扫描不足的问题,并且同时提高了扫描速度。
以上的详细描述通过使用示意图、流程图和/或示例,已经阐述了人体背散射安检***及其方法的众多实施例。在这种示意图、流程图和/或示例包含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操作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种示意图、流程图或示例中的每一功能和/或操作可以通过各种结构、硬件、软件、固件或实质上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单独和/或共同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主题的若干部分可以通过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其他集成格式来实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在整体上或部分地可以等同地实现在集成电路中,实现为在一台或多台计算机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例如,实现为在一台或多台计算机***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实现为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程序(例如,实现为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程序),实现为固件,或者实质上实现为上述方式的任意组合,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将具备设计电路和/或写入软件和/或固件代码的能力。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公开所述主题的机制能够作为多种形式的程序产品进行分发,并且无论实际用来执行分发的信号承载介质的具体类型如何,本公开所述主题的示例性实施例均适用。信号承载介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可记录型介质,如软盘、硬盘驱动器、紧致盘(CD)、数字通用盘(DVD)、数字磁带、计算机存储器等;以及传输型介质,如数字和/或模拟通信介质(例如,光纤光缆、波导、有线通信链路、无线通信链路等)。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人体背散射安检***中的方法,所述人体背散射安检***包括至少部分围绕被检查对象而设置的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和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包括在纵向方向的多个背散射探测器模块,所述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包括在纵向方向的多个背散射探测器模块,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所述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发出X射线束,对所述被检查对象的人体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中的第一侧进行扫描;
所述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发出X射线束,针对所述被检查对象的人体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中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同步地进行扫描,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相邻;
其中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在扫描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第一侧上部时,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扫描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第二侧下部,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在扫描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第一侧下部时,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扫描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第二侧上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第一侧进行扫描的步骤具体为沿着被检查对象的人体横向方向对所述第一侧的上部进行扫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第二侧进行扫描的步骤具体为沿着被检查对象的人体横向方向对所述第二侧的下部进行扫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第一侧进行扫描的步骤具体为沿着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纵向方向对所述第一侧的上部进行扫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第二侧进行扫描的步骤具体为沿着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纵向方向对所述第二侧的下部进行扫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扫描过程中,所述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的X射线出束与所述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的X射线出束在时间上是交错的。
7.一种人体背散射安检***,包括:至少部分围绕被检查对象而设置的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和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包括在纵向方向的多个背散射探测器模块,所述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包括在纵向方向的多个背散射探测器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被配置为发出X射线束,对所述被检查对象的人体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中的第一侧进行扫描;
所述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被配置为发出X射线束,针对所述被检查对象的人体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中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同步地进行扫描,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一侧相邻;
其中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在扫描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第一侧上部时,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扫描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第二侧下部,第一背散射扫描设备在扫描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第一侧下部时,第二背散射扫描设备扫描被检查对象的人体第二侧上部。
CN201210580869.9A 2012-12-27 2012-12-27 人体背散射安检***及其方法 Active CN1039014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0869.9A CN103901486B (zh) 2012-12-27 2012-12-27 人体背散射安检***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0869.9A CN103901486B (zh) 2012-12-27 2012-12-27 人体背散射安检***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1486A CN103901486A (zh) 2014-07-02
CN103901486B true CN103901486B (zh) 2018-04-24

Family

ID=50992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0869.9A Active CN103901486B (zh) 2012-12-27 2012-12-27 人体背散射安检***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0148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0196A (en) * 1984-11-27 1988-06-07 U.S. Philips Corp. Device for examining a body by means of gamma rays or X-rays
US6151381A (en) * 1998-01-28 2000-11-21 Americ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c. Gated transmission and scatter detection for x-ray imaging
CN101387610A (zh) * 2008-10-14 2009-03-18 重庆大学 双源双能量直线式安检ct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2275162U (zh) * 2011-10-20 2012-06-13 天津重方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飞点人体扫描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73415A2 (en) * 2000-03-28 2001-10-04 Americ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c. Detection of fissile material
CN1995992A (zh) * 2006-12-29 2007-07-11 金海润通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性化的人体和手提箱包检测设备
BRPI0820773B1 (pt) * 2007-11-19 2019-02-05 American Science & Eng Inc acúmulo e síntese de múltiplas imagens para inspeção de funcionários
WO2009082762A1 (en) * 2007-12-25 2009-07-02 Rapiscan Security Products, Inc. Improved security system for screening people
JP5575666B2 (ja) * 2008-02-22 2014-08-20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分散型線源によるx線イメージングのための高解像度の略静的セットアップ
EP2502056A4 (en) * 2009-11-18 2017-12-13 Rapiscan Systems, Inc. X-ray base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nspecting a person's shoes for aviation security threats
CN102540268A (zh) * 2010-12-31 2012-07-04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安检***和扫描方法
US9453936B2 (en) * 2011-06-06 2016-09-27 Steven Winn Smith Body scanner with improved x-ray transmission imaging
US20120314836A1 (en) * 2011-06-08 2012-12-13 Steven Winn Smith X-ray Shoe Inspection
CN202562861U (zh) * 2012-03-09 2012-11-28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射线扫描成像的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0196A (en) * 1984-11-27 1988-06-07 U.S. Philips Corp. Device for examining a body by means of gamma rays or X-rays
US6151381A (en) * 1998-01-28 2000-11-21 Americ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c. Gated transmission and scatter detection for x-ray imaging
CN101387610A (zh) * 2008-10-14 2009-03-18 重庆大学 双源双能量直线式安检ct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2275162U (zh) * 2011-10-20 2012-06-13 天津重方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飞点人体扫描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1486A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8820B (zh) 用于对人安检的改进的安全***
CN103901491B (zh) 人体背散射安检***
Zhong et al. Nondestructive defect identification with terahertz time-of-flight tomography
CN103529480B (zh) 对飞机进行检查的***和方法
US11525929B2 (en) Pass-through X-ray backscatter personnel scanner
US20130279645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olumetric reconstruction using radiography
US20140114181A1 (en) Time reversal optical tomography for locating targets in a highly scattering turbid medium
US20110222647A1 (en) X-ray inspection apparatus and x-ray inspection method
JP2009536322A (ja) スパイラルスキャンによる荷物セキュリティ検査方法
CN105849772B (zh) 检查***及方法
EP3388868B1 (en) Inspec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specting a container
CN106643581A (zh) 玻璃平整度检测仪及检测方法
WO2015010619A1 (zh) 人体安全检查的隐私保护方法和人体安全检查***
CN103784120A (zh) 基于扫频oct技术的肿瘤边界术中探查仪
CN105372713B (zh) X射线衍射成像***及操作其的方法
Thornton et al. The effect of L mode filaments on divertor heat flux profiles as measured by infrared thermography on MAST
CN103901486B (zh) 人体背散射安检***及其方法
CN105476605B (zh) 高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和方法
EP3112909B1 (en) Method for positioning target in three-dimensional ct image and security check ct system
CN109375220A (zh) 安全检查***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AU2019227845A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artefacts and/or inclusions in a gemstone, mineral, or sample thereof
CN103901056A (zh) 增强背散射图像的图像质量的方法和设备
CN210982777U (zh) 毫米波安检舱***
CN103903299B (zh) 背散射人体检查图像的三维增强方法和设备
CN105223624A (zh) 一种快速人体安全检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563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9563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