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0107A - 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0107A
CN103880107A CN201410088161.0A CN201410088161A CN103880107A CN 103880107 A CN103880107 A CN 103880107A CN 201410088161 A CN201410088161 A CN 201410088161A CN 103880107 A CN103880107 A CN 103880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wall
reduction reaction
underground water
double
re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81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80107B (zh
Inventor
殷晓东
杨勇
崔夏
王颖
黄海
***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Dingsh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INGSH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INGSH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INGSH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881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801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80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0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80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0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由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构成,还原反应墙在前,吸附反应墙在后,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之间的间距为2.5-5m,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的底端均深入到不透水层至少0.60~0.8m,顶端均需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0.4~0.5m,使用时污染水流先通过还原反应墙,再通过吸附反应墙,当铬污染的地下水流经时,先经还原反应墙与零价铁粉发生还原反应,可使六价铬转化为三价铬,秸秆中的有机质可作为电子供体,促进六价铬的还原,吸附反应墙则通过生物质吸附剂具有巨大表面积、强力吸附剩余污染物,解决了还原剂被冲走、还原产物被稀释冲走、还原剂使用饱和而未达到六价铬的还原等问题,实现地下水中铬污染的经济、高效去除。

Description

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
背景技术
铬的毒性主要来自六价铬,其被列为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八种化学物质之一,是国际公认的三种致癌金属物之一,同时也是美国EPA公认的129种重点污染物之一。
受铬污染的地下水的修复通常采用抽出-地表化学处理法,但存在成本高、周期长、能耗大、易造成地面二次污染等缺点。近年来,零价铁PRB技术以其能耗低、不造成二次污染等优势迅速兴起,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有过量的还原剂的存在,因此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存在还原剂被冲走、还原产物被稀释冲走、还原剂使用饱和等问题。
同时,受铬污染的地下水治理也可通过吸附、化学沉淀、离子交换、过滤、膜技术等方法治理,其中,吸附法能较好的适应水量水质变化,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且吸附剂易于再生,不易造成二次污染,因而应用前景广泛。
蛭石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一般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在通常的pH范围内,对水中的金属离子通常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通过其表面官能团的离子交换和络合等作用吸附去除水中的铬污染物,工程应用也比较广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实现地下水中铬污染的经济、高效去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由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构成,还原反应墙在前,吸附反应墙在后,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之间的间距为2.5-5m,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的底端均深入到不透水层至少0.60~0.8m,顶端均需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0.4~0.5m。
所述的还原反应墙的反应墙填料粒径1~2cm,填充介质为有零价铁粉、秸秆、改性蛭石和硅酸盐,四者重量百分比为2-5%:15-20%:8-12%:63-75%;零价铁粉、秸秆、改性蛭石和硅酸盐的混合物的pH值为8.05±0.25;改性蛭石成分重量百分比为:SiO237~42%、Al2O39~14%、Fe2O35~9%、MgO11~23%、TiO22~6%、K2O3~6%、CaO5~33%;改性蛭石粒径范围为0.35~1.45mm;秸秆颗粒粒径范围为0.1~85mm;硅酸盐为硅酸盐水泥(标号325)。
所述的吸附反应墙的填充介质为生物质吸附材料和硅酸盐,二者重量百分比为20-35%:65-80%;生物质吸附材料为果壳、竹子或秸秆,生物质吸附材料颗粒粒径范围为10~50mm,硅酸盐为硅酸盐水泥(标号325)。
所述的还原反应墙填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粒度为0.35~1.45mm的蛭石用弱酸弱碱溶液在75~95℃条件下进行2~4次离子交换、洗涤后,放置于烘箱中在60℃~80℃条件下干燥2.5~3.5小时,通入保护气氮气在管式炉200℃条件下焙烧2.5~3.5小时,其中蛭石与弱酸弱碱的混合比例为体积比1:10-20;得到物料1;
2)向物料1中加入零价铁粉、秸秆粉继续混合均匀,得到物料2;
3)将所得物料2在搅拌下喷洒清水和硅酸盐水泥,充分混匀,得到物料3;
4)将所得物料3用挤压造粒机制成1~2cm球状颗粒,得物料4;
5)将物料4徐养护24小时,使其硬化备用;
零价铁粉、秸秆、改性蛭石和硅酸盐,四者重量百分比为2-5%:15-20%:8-12%:63-75%。
所述的吸附反应墙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粒度为10~50mm的生物质吸附材料和硅酸盐水泥(标号325)在搅拌下喷洒清水,生物质吸附材料和硅酸盐重量百分比为20-35%:65-80%,充分混匀,随后挤压造粒制成1~2cm球状颗粒,再养护24小时,使其硬化备用。
所述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的宽度为污染物羽流宽度的1.3~1.5倍。
所述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的修复体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预定位置挖出两条沟渠,两沟渠之间留有间距;
2)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的底端均深入到不透水层至少0.60~0.8m,顶端均需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0.4~0.5m;两墙的宽度取污染物羽流宽度的1.3~1.5倍,其中还原反应墙的厚度D可由公式D=vt计算,其中v为地下水平均流速,单位为cm/s,设计中采用最大流速值;t为修复污染物所需的反应时间,即污染物在反应墙的停留时间,单位为s,吸附反应墙的厚度与还原反应墙厚度接近即可;
满足以上双渗透反应墙的宽度、深度、厚度的要求,制作铁质框,并将其安装在沟渠内;
3)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均需采用厚度为3~5mm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备边长为1m的立方体填料箱,其中垂直于水流方向前后两墙面各布满半径为1cm的小孔64个;
4)将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各自的球状填充颗粒分别填至相应的还原与吸附填料箱,将还原与吸附填料箱顺序放入相应的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内;还原反应墙在前,吸附反应墙在后;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之间的间距为2.5-5m。
本发明提供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修复体系可用于修复铬污染的地下水,使用时污染水流首先通过还原反应墙,再通过吸附反应墙。当铬污染的地下水流经时,先经还原反应墙与零价铁粉发生还原反应,可使六价铬转化为三价铬。秸秆中的有机质可作为电子供体,促进六价铬的还原。吸附反应墙则通过生物质吸附剂具有巨大表面积、强力吸附剩余污染物,解决了还原剂被冲走、还原产物被稀释冲走、还原剂使用饱和而未达到六价铬的还原等问题。
本发明的优点:通过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形成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可实现地下水中铬污染的经济、高效去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由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构成,还原反应墙在前,吸附反应墙在后,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之间的间距为3m,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的底端均深入到不透水层0.6m,顶端均需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0.4m。
所述的还原反应墙的反应墙填料粒径1cm,填充介质为有零价铁粉、秸秆、改性蛭石和硅酸盐,四者重量百分比为5%:15%:10%:70%;零价铁粉、秸秆、改性蛭石和硅酸盐的混合物的pH值为8.15;改性蛭石成分重量百分比为:SiO238%、Al2O311%、Fe2O39%、MgO22%、TiO26%、K2O6%、CaO8%,改性蛭石粒径范围为0.55~1.45mm;秸秆颗粒粒径为13~33mm;硅酸盐为硅酸盐水泥(标号325)。
所述的吸附反应墙的填充介质为生物质吸附材料和硅酸盐,二者重量百分比为30%:70%;生物质吸附材料为果壳,生物质吸附材料颗粒粒径为40~50mm,硅酸盐为硅酸盐水泥(标号325)。
所述的还原反应墙填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粒度为1.05~1.35mm的蛭石用弱酸弱碱溶液在80℃条件下进行2次离子交换、洗涤后,放置于烘箱中在80℃条件下干燥3.5小时,通入保护气氮气在管式炉200℃条件下焙烧2.5小时,其中蛭石与弱酸弱碱的混合比例为体积比1:11;得到物料1;
2)向物料1中加入零价铁粉、秸秆粉继续混合均匀,得到物料2;
3)将所得物料2在搅拌下喷洒清水和硅酸盐水泥,充分混匀,得到物料3;
4)将所得物料3用挤压造粒机制成1cm球状颗粒,得物料4;
5)将物料4徐养护24小时,使其硬化备用;
零价铁粉、秸秆、改性蛭石和硅酸盐,四者重量百分比为5%:15%:10%:70%。
所述的吸附反应墙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粒度为40~50mm的生物质吸附材料和硅酸盐水泥(标号325)在搅拌下喷洒清水,生物质吸附材料和硅酸盐重量百分比为30%:70%,充分混匀,随后挤压造粒制成1cm球状颗粒,再养护24小时,使其硬化备用。
所述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的宽度为污染物羽流宽度的1.3倍。
所述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的修复体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预定位置挖出两条沟渠,两沟渠之间留有间距;
2)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的底端均深入到不透水层0.7m,顶端均需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0.5m;两墙的宽度取污染物羽流宽度的1.3倍,其中还原反应墙的厚度D可由公式D=vt计算,其中v为地下水平均流速,单位为cm/s,设计中采用最大流速值;t为修复污染物所需的反应时间,即污染物在反应墙的停留时间,单位为s,吸附反应强的厚度要求不严格,与渗透还原反应墙厚度接近即可。
满足以上双渗透反应墙的宽度、深度、厚度的要求,制作铁质框,并将其安装在沟渠内;
3)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均需采用厚度为5mm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备边长为1m的立方体填料箱,其中垂直于水流方向前后两墙面各布满半径为1cm的小孔64个;
4)将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各自的球状填充颗粒分别填至相应的还原与吸附填料箱,将还原与吸附填料箱顺序放入相应的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内;还原反应墙在前,吸附反应墙在后;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之间的间距为3m。
该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场地内双层渗透反应墙前后布设的监测井监测地下水中铬污染物浓度。结果表明:整个***运行220天后,铬污染物平均浓度由原来的143.5mg/L,降为15.3mg/L,去除率为89.4%。
实施例2
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由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构成,还原反应墙在前,吸附反应墙在后,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之间的间距为4m,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的底端分别深入到不透水层0.7m、0.8m,顶端分别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0.4m、0.5m。
所述的还原反应墙的反应墙填料粒径2cm,填充介质为有零价铁粉、秸秆、改性蛭石和硅酸盐,四者重量百分比为3%:20%:12%:65%;零价铁粉、秸秆、改性蛭石和硅酸盐的混合物的pH值为8.05;改性蛭石成分重量百分比为:SiO242%、Al2O314%、Fe2O39%、MgO11%、TiO22%、K2O3%、CaO19%,改性蛭石粒径范围为0.75~0.95mm;秸秆颗粒粒径为0.1~66mm;硅酸盐为硅酸盐水泥(标号325)。
所述的吸附反应墙的填充介质为生物质吸附材料和硅酸盐,二者重量百分比为35%:65%;生物质吸附材料为秸秆,生物质吸附材料颗粒粒径为15~50mm,硅酸盐为硅酸盐水泥(标号325)。
所述的还原反应墙填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粒度为0.35~1.15mm的蛭石用弱酸弱碱溶液在95℃条件下进行3次离子交换、洗涤后,放置于烘箱中在80℃条件下干燥3小时,通入保护气氮气在管式炉200℃条件下焙烧2.75小时,其中蛭石与弱酸弱碱的混合比例为体积比1:20;得到物料1;
2)向物料1中加入零价铁粉、秸秆粉继续混合均匀,得到物料2;
3)将所得物料2在搅拌下喷洒清水和硅酸盐水泥,充分混匀,得到物料3;
4)将所得物料3用挤压造粒机制成2cm球状颗粒,得物料4;
5)将物料4徐养护24小时,使其硬化备用;
零价铁粉、秸秆、改性蛭石和硅酸盐,四者重量百分比为3%:20%:12%:65%。
所述的吸附反应墙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粒度为15~50mm的生物质吸附材料和硅酸盐水泥(标号325)在搅拌下喷洒清水,生物质吸附材料和硅酸盐重量百分比为35%:65%,充分混匀,随后挤压造粒制成2cm球状颗粒,再养护24小时,使其硬化备用。
所述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的宽度为污染物羽流宽度的1.5倍。
所述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的修复体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预定位置挖出两条沟渠,两沟渠之间留有间距;
2)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的底端分别深入到不透水层0.7m、0.8m,顶端分别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0.4m、0.5m,两墙的宽度取污染物羽流宽度的1.5倍,其中还原反应墙的厚度D可由公式D=vt计算,其中v为地下水平均流速,单位为cm/s,设计中采用最大流速值;t为修复污染物所需的反应时间,即污染物在反应墙的停留时间,单位为s,吸附反应强的厚度要求不严格,与还原反应墙厚度接近即可。
满足以上双渗透反应墙的宽度、深度、厚度的要求,制作铁质框,并将其安装在沟渠内;
3)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均需采用厚度为4mm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备边长为1m的立方体填料箱,其中垂直于水流方向前后两墙面各布满半径为1cm的小孔64个;
4)将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各自的球状填充颗粒分别填至相应的还原与吸附填料箱,将还原与吸附填料箱顺序放入相应的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内;还原反应墙在前,吸附反应墙在后;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之间的间距为5m。
该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场地内双层渗透反应墙前后布设的监测井监测地下水中铬污染物浓度。结果表明:整个***运行200天后,铬污染物平均浓度由原来的122.5mg/L,降为27.5mg/L,去除率为77.6%。

Claims (7)

1.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由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构成,还原反应墙在前,吸附反应墙在后,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之间的间距为2.5-5m,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的底端均深入到不透水层至少0.60~0.8m,顶端均需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0.4~0.5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还原反应墙的反应墙填料粒径1~2cm,填充介质为有零价铁粉、秸秆、改性蛭石和硅酸盐,四者重量百分比为2-5%:15-20%:8-12%:63-75%;零价铁粉、秸秆、改性蛭石和硅酸盐的混合物的pH值为8.05±0.25;改性蛭石成分重量百分比为SiO237~42%、Al2O39~14%、Fe2O35~9%、MgO11~23%、TiO22~6%、K2O3~6%、CaO5~33%;改性蛭石粒径范围为0.35~1.45mm;秸秆颗粒粒径范围为0.1~85mm;硅酸盐为硅酸盐水泥(标号3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反应墙的填充介质为生物质吸附材料和硅酸盐,二者重量百分比为20-35%:65-80%;生物质吸附材料为果壳、竹子或秸秆,生物质吸附材料颗粒粒径范围为10~50mm,硅酸盐为硅酸盐水泥(标号3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还原反应墙填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粒度为0.35~1.45mm的蛭石用弱酸弱碱溶液在75~95℃条件下进行2~4次离子交换、洗涤后,放置于烘箱中在60℃~80℃条件下干燥2.5~3.5小时,通入保护气氮气在管式炉200℃条件下焙烧2.5~3.5小时,其中蛭石与弱酸弱碱的混合比例为体积比1:10-20;得到物料1;
2)向物料1中加入零价铁粉、秸秆粉继续混合均匀,得到物料2;
3)将所得物料2在搅拌下喷洒清水和硅酸盐水泥,充分混匀,得到物料3;
4)将所得物料3用挤压造粒机制成1~2cm球状颗粒,得物料4;
5)将物料4徐养护24小时,使其硬化备用;
零价铁粉、秸秆、改性蛭石和硅酸盐,四者重量百分比为2-5%:15-20%:8-12%:63-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反应墙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粒度为10~50mm的生物质吸附材料和硅酸盐水泥(标号325)在搅拌下喷洒清水,物质吸附材料和硅酸盐重量百分比为20-35%:65-80%,充分混匀,随后挤压造粒制成1~2cm球状颗粒,再养护24小时,使其硬化备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的宽度为污染物羽流宽度的1.3~1.5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的修复体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预定位置挖出两条沟渠,两沟渠之间留有间距;
2)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的底端均深入到不透水层至少0.60~0.8m,顶端均需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0.4~0.5m;两墙的宽度取污染物羽流宽度的1.3~1.5倍,其中还原反应墙的厚度D可由公式D=vt计算,其中v为地下水平均流速,单位为cm/s,设计中采用最大流速值;t为修复污染物所需的反应时间,即污染物在反应墙的停留时间,单位为s,吸附反应墙的厚度与还原反应墙厚度接近即可;
满足以上双渗透反应墙的宽度、深度、厚度的要求,制作铁质框,并将其安装在沟渠内;
3)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均需采用厚度为3~5mm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备边长为1m的立方体填料箱,其中垂直于水流方向前后两墙面各布满半径为1cm的小孔64个;
4)将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各自的球状填充颗粒分别填至相应的还原与吸附填料箱,将还原与吸附填料箱顺序放入相应的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内;还原反应墙在前,吸附反应墙在后;还原反应墙与吸附反应墙之间的间距为2.5-5m。
CN201410088161.0A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 Active CN1038801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8161.0A CN103880107B (zh)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8161.0A CN103880107B (zh)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0107A true CN103880107A (zh) 2014-06-25
CN103880107B CN103880107B (zh) 2015-12-02

Family

ID=50949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8161.0A Active CN103880107B (zh) 2014-03-11 2014-03-11 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80107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3486A (zh) * 2015-04-21 2015-07-29 江苏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一种修复地下水铬污染的可渗透反应墙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5236785A (zh) * 2015-08-26 2016-01-13 北京至清时光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活性渗滤墙填充剂
CN105399245A (zh) * 2015-12-18 2016-03-16 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CN105414160A (zh) * 2015-12-18 2016-03-23 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流式prb技术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5668680A (zh) * 2016-01-19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利用磁铁矿和铝土矿矿渣原位修复地下水中汞污染的方法
CN106115818A (zh) * 2016-08-31 2016-11-16 陈师楚 一种螺旋板压力池
CN109225133A (zh) * 2018-09-28 2019-01-1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FeCl3改性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方法
CN111112312A (zh) * 2019-12-16 2020-05-08 安徽洁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高渗透性水泥基的prb材料在长效管控场地的修复应用
CN111924905A (zh) * 2020-08-07 2020-11-13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实现预制混凝土渗透反应墙框体的方法及其外框装置
CN112110571A (zh) * 2020-09-23 2020-12-22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渗透反应墙和修复方法
CN114292061A (zh) * 2021-12-29 2022-04-08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泡泥浆和以其作为填料的渗透式反应墙
CN114477355A (zh) * 2022-01-06 2022-05-13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升河岸净污能力的增氧与吸附耦合的渗透反应墙及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3827A (zh) * 2012-03-01 2012-07-18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双层可渗透反应墙修复体系及制法和应用
KR20130087069A (ko) * 2012-01-27 2013-08-06 경남과학기술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화강풍화토를 포함하는 투수성 반응벽체 및 그를 이용한 오염물질 정화방법
CN103332793A (zh) * 2013-06-20 2013-10-02 北京大学 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方法及其可渗透反应墙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87069A (ko) * 2012-01-27 2013-08-06 경남과학기술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화강풍화토를 포함하는 투수성 반응벽체 및 그를 이용한 오염물질 정화방법
CN102583827A (zh) * 2012-03-01 2012-07-18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双层可渗透反应墙修复体系及制法和应用
CN103332793A (zh) * 2013-06-20 2013-10-02 北京大学 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方法及其可渗透反应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莺: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零价铁PRB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vol. 19, no. 1, 31 January 2007 (2007-01-31) *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3486A (zh) * 2015-04-21 2015-07-29 江苏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一种修复地下水铬污染的可渗透反应墙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4803486B (zh) * 2015-04-21 2017-01-18 上田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修复地下水铬污染的可渗透反应墙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5236785B (zh) * 2015-08-26 2017-06-06 北京至清时光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活性渗滤墙填充剂
CN105236785A (zh) * 2015-08-26 2016-01-13 北京至清时光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活性渗滤墙填充剂
CN105399245A (zh) * 2015-12-18 2016-03-16 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CN105414160A (zh) * 2015-12-18 2016-03-23 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流式prb技术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5414160B (zh) * 2015-12-18 2018-06-15 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流式prb技术修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5668680B (zh) * 2016-01-19 2018-05-0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利用磁铁矿和铝土矿矿渣原位修复地下水中汞污染的方法
CN105668680A (zh) * 2016-01-19 2016-06-1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利用磁铁矿和铝土矿矿渣原位修复地下水中汞污染的方法
CN106115818A (zh) * 2016-08-31 2016-11-16 陈师楚 一种螺旋板压力池
CN109225133A (zh) * 2018-09-28 2019-01-1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FeCl3改性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方法
CN111112312A (zh) * 2019-12-16 2020-05-08 安徽洁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高渗透性水泥基的prb材料在长效管控场地的修复应用
CN111924905A (zh) * 2020-08-07 2020-11-13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实现预制混凝土渗透反应墙框体的方法及其外框装置
CN112110571A (zh) * 2020-09-23 2020-12-22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渗透反应墙和修复方法
CN114292061A (zh) * 2021-12-29 2022-04-08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泡泥浆和以其作为填料的渗透式反应墙
CN114477355A (zh) * 2022-01-06 2022-05-13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升河岸净污能力的增氧与吸附耦合的渗透反应墙及应用
CN114477355B (zh) * 2022-01-06 2023-12-29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升河岸净污能力的增氧与吸附耦合的渗透反应墙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0107B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0107B (zh) 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双层可渗透反应墙***
CN101797496B (zh) 基于斜发沸石的无机-有机复合型吸附剂制备方法及其去除工业废水中Cr(Ⅵ)的应用
CN101549873B (zh) 一种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及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2142393B (zh) 一种再生轻骨料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51548B (zh) 一种用于处理含磷废水的吸附材料及用途
CN104803486B (zh) 一种修复地下水铬污染的可渗透反应墙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3755107B (zh) 一种城市中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CN203355732U (zh)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重金属吸附凝胶球
CN115041152B (zh) 一种基于树脂基载钕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深度去除水中磷酸根的应用
CN102614826B (zh) 一种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的改性膨胀珍珠岩及废水处理方法
W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common industrial solid waste in water treatment: a review
CN205668954U (zh) 一种微电解催化氧化塔
CN112159167A (zh) 一种夹心泡沫陶粒混凝土制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537916B (zh) 一种混凝土用铺撒式铁碳复合填料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17106A (zh) 一种吸附双酚a的磁性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81167A (zh) 生活污水整体地埋式处理设备
CN104474786B (zh) 一种空气净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47715A (zh) 一种高效原位无动力地下水污染修复装置
CN204298125U (zh) 一种修复铬污染地下水的连续注入式渗透反应墙***
CN104843820A (zh) 一种污水净化材料
CN203284288U (zh) 酸性矿山废水处理***
CN103500594B (zh) 低放废液“吸附-固化”一体化处理***及工艺
CN204474437U (zh) 一种含铊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CN204529458U (zh) 用于处理城市雨水径流的人工湿地
CN203490956U (zh) 低放废液“吸附-固化”一体化处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In charge of the real estate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patent Manager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not to be Propose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18

Address after: 100011 Beijing city Xicheng District Street No. 26 Building No. 4 hospital 503 branch Dingsh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atentee after: ZHONGKE DINGSH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atentee after: Tsinghua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00029,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No. 23 Sanhuan Road, Beijing Ding soli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ingsh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1 Beijing city Xicheng District Street No. 26 Building No. 4 hospital 503 branch Dingsh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Tsinghua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Ding D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1 Beijing city Xicheng District Street No. 26 Building No. 4 hospital 503 branch Dingsh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Tsinghua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ZHONGKE DINGSH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11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Huangsi Street 26 Courtyard 4 Building 503 Kedingsh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Tsinghua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ZHONGKE DINGSH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1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Huangsi Street 26 Courtyard 4 Building 503 Kedingsh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Tsinghua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Ding D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Limited by Share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