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3113A - 近场通信***、方法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近场通信***、方法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3113A
CN103873113A CN201410035742.8A CN201410035742A CN103873113A CN 103873113 A CN103873113 A CN 103873113A CN 201410035742 A CN201410035742 A CN 201410035742A CN 103873113 A CN103873113 A CN 103873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mmunication
coupling capacitance
preset value
induction cha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57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3113B (zh
Inventor
阙滨城
廖志川
汪成
陈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357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731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73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3113A/zh
Priority to KR1020167018345A priority patent/KR101871085B1/ko
Priority to PCT/CN2014/084435 priority patent/WO2015109823A1/zh
Priority to EP14879321.9A priority patent/EP3098974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3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3113B/zh
Priority to US15/218,002 priority patent/US9742467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2Capaci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近场通信***、方法和终端。其中,所述***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用于当检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小于预设值时,调整所述第二终端中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连接关系,以调整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所述耦合电容值,并在检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所述耦合电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建立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通信。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近场通信***,避免屏信号出现耦合差的情况,使得用户使用第二终端在任何角度均可以与第一终端正常通信,提升了通信时的成功率和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用户额外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近场通信***、方法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近场通信***、方法和终端。
背景技术
终端之间采用电容式触摸屏之间相互耦合的方式进行近距离通信时,在原有电容屏触摸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主从收发模式来实现信号的交互。这种通信方式具有通信距离可控、信号安全等特点,可用于身份确认及密要传输。
目前,上述近距离通信的方式是通过触摸屏的电场信号进行耦合的,由于通信过程中受到很多的分布参数的影响,采用这些分布参数很容易使电场信号耦合效果变差,甚至完全抵消。因此,会导致终端的触摸屏与触摸屏之间的通信失败。即使是在终端的触摸屏与触摸屏紧贴得很近的情况下,仍然会出现终端之间通信不成功问题,通常我们称此终端之间通信不成功时终端的方位或终端之间的角度为通信盲区或者通信死区。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当终端之间出现通信导常的情况时,用户通常只能通过改变终端之间的方位,重新尝试建立终端之间的通信。然而这种方式不仅会导致终端之间通信时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终端之间通信时的成功率很差、效率低。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用户的操作负担,影响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近场通信***。该***避免屏信号出现耦合差的情况,使得用户使用第二终端在任何角度均可以与第一终端正常通信,提升了通信时的成功率和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用户额外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终端。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近场通信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近场通信***,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用于当检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小于预设值时,调整所述第二终端中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连接关系,以调整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所述耦合电容值,并在检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所述耦合电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建立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近场通信***,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如果第二终端发现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之间通信信号的质量不好,可通过切换第二终端的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电气连接关系。由此,可以在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通信不成功时,通过软件切换收发通道的方式,避免通信信号出现耦合差的情况,使得用户使用第二终端在任何角度均可以与第一终端正常通信,提升了通信时的成功率和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用户额外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终端,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终端与其他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调整模块,用于当检测所述终端与所述其他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小于所述预设值时,调整所述终端中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连接关系,以调整所述终端和所述其他终端之间的所述耦合电容值;以及建立模块,用于在检测所述终端与所述其他终端之间的所述耦合电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建立所述终端和所述其他终端之间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在其它终端和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如果终端发现终端和其它终端之间的通信信号的质量不好,可通过切换终端的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电气连接关系。由此,可以在终端与其它终端通信不成功时,通过软件切换收发通道的方式,避免通信信号出现耦合差的情况,使得用户使用终端在任何角度均可以与其它终端正常通信,提升了通信时的成功率和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用户额外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检测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小于预设值时,调整所述终端的中驱动通道和/或显示通道的连接关系,以调整所述终端和所述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以及在检测所述终端与所述其它终端之间的所述耦合电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建立所述终端和所述其它终端之间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的方法,在其它终端和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如果终端发现终端和其它终端之间的通信信号的质量不好,可通过切换终端的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电气连接关系。由此,可以在终端与其它终端通信不成功时,通过软件切换收发通道的方式,避免通信信号出现耦合差的情况,使得用户使用终端在任何角度均可以与其它终端正常通信,提升了通信时的成功率和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用户额外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终端之间通信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终端中触摸屏和触控管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终端中触摸屏和开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终端之间通信的等效模型的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终端之间通信的等效模型的电路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终端的感应通道切换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终端的驱动通道切换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近场通信***、方法和终端。
图1是现有技术中终端之间通信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之间进行近距离通信时,虽然终端之间是互相紧贴着的,但是终端之间通常会存在一定的夹角。当夹角在某几个特定位置时,终端的触摸屏与触摸屏之间的信号耦合会非常差,导致终端之间通信失败。当出现这种通信导常的情况时,用户只能通过改变终端之间的方位,重新建立通信,这种方式会很大程序上增加用户的负担,影响用户体验效果。
举例而言,图2是现有技术终端中触摸屏和触控管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终端10’中包括触摸屏11’和触控管理器12’。其中,触摸屏11’是终端10’的输入设备,通常为电容式触摸屏,在触摸屏之间近距离通信中起到接收数据和发射数据的作用。触控管理器12’是管理触摸屏11’的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对用户的触摸操作进行传感解析的处理,并且向终端中的处理器上报用户触摸操作的位置坐标。触摸屏11’包含两路通道,一路是驱动信号的通道Y1~Yn,另一路是感应信号的通道X1~Xm,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均有若干条走线。应当理解的是,也可以是驱动通道为X1~Xm,感应通道为Y1~Yn
触摸屏11’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会将用户触摸操产生的触摸信号发送至触控管理器12’,触控管理12’内部又包括开关单元121’、接收单元122’和驱动单元123’。其中,开关单元121’用于对触摸屏11’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进行管理,触摸屏11’的每一个通道均通过其连接到特定的电路模块上;接收单元122用于接收触摸屏11’的信号,然后通过开关单元121’的控制,将数字化之后的信号传送给数字处理及微处理器单元进行处理;驱动单元124’用于产生用于激励的模拟信号,并且驱动单元124’具有一定的驱动能力,其信号经过开关单元121’的切换通道后,可以实现将激励信号传送给特定的驱动通道。
进一步而言,图3是现有技术终端中触摸屏11’和开关单元12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开关单元121’由开关及缓冲矩阵组成,从触摸屏11’输入或输出的信号都会经过各自的开关电路,每个开关电路都可以连接到电源的正极、***地GND、输入缓冲端或者输出缓冲端。由此,触摸屏11’的所有通道都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配置相关的电气特性。
因此,终端之间在进行近距离通信时,例如,如图4所示,两个手机P1和P2,其中,手机P1为信号发送端,手机P2为信号接收端。手机P1的***地GND为G1,手机P2的***地GND为G2。在手机P1和手机P2进行近距离通信时,手机P1的触摸屏与手机P2的触摸屏之间的耦合电容为Ctp,手机P1的触摸屏与手机P2的***地G2的耦合电容为Cg2,手机P2的触摸屏与手机P1的***地G1的耦合电容为Cg1,手机P1和手机P2的***地G1和G2之间的耦合电容为Csys。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得出如图5所示的电路图,其中,手机P1为信号发射端,其可以用交流信号源来代替,手机P2为信号接收端,其可以用电阻负载来代替。
在实际应用中,物理层面上我们想要到达到的目的就是让P2两端的电压VP2要尽量大。如果P2两端的电压VP2太小,会导致手机P2接收到的信号不好,导致不能成功建立手机P1和手机P2之间的通信。为了简化分析,忽略手机P2的电阻负载的阻值,可以得出如下推导:
V P 2 = C G 1 C TP + C G 1 × V P 1 - C SYS C G 2 + C SYS × V P 1 ,
进一步地可以得出:
VP2=0,当 C G 1 C TP = C SYS C G 2 ,
也就是说,存在很多种情况组合,会导致VP2=0,即手机P2的耦合信号为0,这种情况在手机P1和手机P2之间固定方位的物理模型上是不能避免。
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手机P2的***中,通过软件切换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连接方式,可以改变手机P1的触摸屏与手机P2的触摸屏之间的耦合电容Ctp。通过改变Ctp,手机P1的触摸屏与手机P2的***地G2的耦合电容Cg2以及手机P2的触摸屏与手机P1的***地G1的耦合电容Cg1也会顺之发生变化。由此,可以避免VP2=0的情况发生,即避免手机P2的耦合信号为0的情况发生。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近场通信***包括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
具体地,第二终端20用于当检测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小于预设值时,调整第二终端20中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连接关系,以调整第二终端20和第一终端10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并在检测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建立第二终端20和第一终端10之间的通信。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均可以是但不限制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POS机等中的一种,且第一终端10为通信的发起端,第二终端20为通信的随从端。换言之,第一终端10是通信的发起者,第二终端20是通信的随从者。具体地,以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均为手机,且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均具有触摸显示屏为例说明一下本发明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系。
在第二终端20接近第一终端10之后,第二终端20进入近距离通信的通信模式,然后第二终端20初始化其自身的设置,例如,选择其自身显示屏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切换与该显示屏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相连接的开关单元、设置与该显示屏相连接的接收单元等。其中,该显示屏可为触摸屏,优选地可为电容式触摸屏。
然后,第二终端20检测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耦合电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具体而言,在第二终端20进入通信模式之后,此时第二终端20处于接收状态,第二终端20在通信模式中可实时监听第二终端20通过其显示屏感应到的第一终端10发送的通信信号。其中,第二终端20可通过第二终端20的例如显示屏中的部分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接收第一终端10发送的通信信号或者向第一终端10发送通信信号。换言之,可以设置第二终端20通过显示屏的整个屏幕接收/发送通信信号,或者设置第二终端20通过其显示屏的一部分屏幕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由此,可以提高第二终端20的信噪比,并且节约第二终端20消耗的电量。也就是说,第二终端20可实时检测在预设的窗口时间内,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耦合电容值的大小是否小于预设值。
然后,如果第二终端20判断在预设的窗口时间内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小于预设值,且判断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的通信信号为有效信号,则第二终端20通过调整第二终端20中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连接关系,调整第二终端20和第一终端10之间的耦合电容值。也就是说,如果第二终端20在预设的窗口时间内没有接收到通信信号,或者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比较弱,即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之间的耦合电容值较小或者为零,则进行对第二终端20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的切换,以实现第二终端20另外一种分布的电器特性。应当理解的是,如果第二终端20判断在预设的窗口时间内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耦合电容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值,则可建立第二终端20和第一终端10之间的通信。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第二终端20判断在预设的窗口时间内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耦合电容值小于预设值之后,第二终端20还可检测第二终端20进入通信模式后请求建立与第一终端10的通信所用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在建立通信所用的的时间大于预设阈值时,退出通信模式。换言之,如果第二终端20判断建立通信流程花费的总时间超过了预设阈值,则第二终端20可直接结束和第一终端10的通信。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终端20在调整第二终端20中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连接关系时,第二终端20可将第二终端20中例如显示屏或者通信模块等的至少一个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切换至预设点。其中,预设点可为电源正极、***地GND、输入缓冲端或输出缓冲端等,或者预设点还可为悬空,即将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处于悬空状态。例如,如图7所示,如果Y1~Yn为第二终端20显示屏的驱动通道,X1~Xm为第二终端20显示屏的感应通道的话,此时可以将显示屏的感应通道X1和X2接到***地GND。然后第二终端20重新检测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的耦合电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如果检测到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值,则建立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的通信。如果检测到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的耦合电容值仍然小于预设值,则可继续将第二终端20中驱动通道或者感应通道切换至预设点。例如,如图8所示,此时可以将显示屏的驱动通道Yn接到***地GND。然后第二终端20继续重复检测耦合电容值的检测流程,直至第二终端20检测耦合电容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值为止。
应当理解的是,第二终端20可任意切换第二终端20中驱动通道或者感应通道,切换的方式可以是随机的。也就是说,切换第二终端20中哪些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以及切换这些通道连接至哪个预设点均可以是由第二终端20随机选取的。如果切换通道之后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的耦合电容值仍然小于预设值,说明第二终端20接收到的通信信号仍然不够好,有可能是切换通道的动作不够大导致的。此时第二终端20可再多切换一部分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切换的驱动通道或者感应通道的方式可以任何组合的方式进行切换,均应当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为了避免冗余,切换通道组合的方式在此处不进行详述。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对上述的方式进行其他等同替换和变化,例如,如果第一终端10为手机,第二终端20为具有近距离通信模块的笔记本电脑,或者第二终端20为具有电容式触摸板的笔记本等,第二终端20亦可通过上述的方式检测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并通过切换第二终端20中近距离通信模块或者触摸板中的驱动通道或者感应通道实现增大第一终端10和第二终端20之间的耦合电容值,这些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之后,在第二终端20检测到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值,且第二终端20判断第二终端20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是第一终端10发起的信号之后,第二终端20可由接收模式进入至发送模式,发送响应信号至第一终端10。第二终端20与第一终端10建立通信连接,然后在处理完相关的通信之后,第二终端20结束与第一终端10的通信,即第二终端20退出通信模式。
应当理解的是,第二终端20在切换第二终端20中驱动通道/感应通道之后,在第二终端20和第一终端10建立通信后,即在两个终端互相通信过程中,第二终端20在接收/发送通信信号时始终保持切换后通道的配置模式。由此,可以保证第二终端20和第一终端10之间的电路特性始终保持一致,保证第二终端20和第一终端10之间通信的正常。
此外,除了上述实施例中的情况之外,第二终端20还可为通信的发起端,第一终端10为通信的随从端,即第二终端20作为通信的发起者,第一终端10为通信的随从者。此时,在第二终端20接近第一终端10之后,第二终端20从其他工作状态转入通信状态,即第二终端20进入通信模式后为发送状态。然后第二终端20初始化其自身的设置,之后在第二终端20处于发送状态时,由第一终端10检测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的耦合电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第二终端20在发送完信号之后,第二终端20切换其自身的状态,从发送状态进入接收状态。此时,第二终端20开始检测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的耦合电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并在检测到第一终端10与第二终端20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小于预设值时,通过调整第二终端20中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连接关系,调整第二终端20和第一终端10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应当理解的是,第二终端20检测耦合电容值和调整耦合电容值的方式均和上述中使用的方法相同,此处不再复赘。
本发明实施例的近场通信***,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如果第二终端发现第二终端和第一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较小,可通过切换第二终端中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电气连接关系,由此可以在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通信不成功时,通过软件切换收发通道的方式,避免通信信号出现耦合差的情况,使得用户使用第二终端在任何角度均可以与第一终端正常通信,提升了通信时的成功率和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用户额外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终端。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终端包括第一检测模块210、调整模块220和建立模块230。
具体地,第一检测模块210用于检测终端与其他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终端和其它终端均可以是但不限制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POS机等中的一种,且其它终端为通信的发起端,终端为通信的随从端。换言之,其它终端是通信的发起者,终端是通信的随从者。具体而言,以其它终端和终端均为手机,且其它终端和终端均具有触摸显示屏为例说明一下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
在终端接近其它终端之后,终端进入近距离通信的通信模式,然后终端初始化其自身的设置,例如,选择其自身显示屏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切换与该显示屏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相连接的开关单元、设置与该显示屏相连接的接收单元等。其中,该显示屏可为触摸屏,优选地可为电容式触摸屏。
然后,第一检测模块210检测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具体而言,在终端进入通信模式之后,此时终端处于接收状态,第一检测模块210在通信模式中可实时监听终端通过其显示屏感应到的其它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其中,第一检测模块210可通过终端的例如显示屏中的部分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接收其它终端发送的通信信号或者向其它终端发送通信信号。换言之,第一检测模块210可以设置终端通过显示屏的整个屏幕接收/发送通信信号,或者第一检测模块210设置终端通过其显示屏的一部分屏幕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由此,可以提高终端的信噪比,并且节约终端消耗的电量。也就是说,第一检测模块210可实时检测在预设的窗口时间内,其它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耦合电容值的大小是否小于预设值。
调整模块220用于当检测终端与其他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小于预设值时,调整终端中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连接关系,以调整终端和其他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
然后,如果第一检测模块210判断在预设的窗口时间内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小于预设值,且判断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通信信号为有效信号,则调整模块220通过调整终端中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连接关系,调整终端和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也就是说,如果终端在预设的窗口时间内没有接收到通信信号,或者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比较弱,即终端和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较小或者为零,则进行对终端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的切换,以实现终端另外一种分布的电器特性。应当理解的是,如果第一检测模块210判断在预设的窗口时间内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耦合电容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值,则建立模块230可建立终端和其它终端之间的通信。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调整模块220在调整终端中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连接关系时,调整模块220可将终端中例如显示屏或者通信模块等的至少一个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切换至预设点。其中,预设点可为电源正极、***地GND、输入缓冲端或输出缓冲端等,或者预设点还可为悬空,即将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处于悬空状态。例如,如图7所示,如果Y1~Yn为终端显示屏的驱动通道,X1~Xm为终端显示屏的感应通道的话,此时可以将显示屏的感应通道X1和X2接到***地GND。然后第一检测模块210重新检测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如果检测到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值,则建立模块230建立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通信。如果第一检测模块210检测到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仍然小于预设值,则调整模块220可继续将终端中驱动通道或者感应通道切换至预设点。例如,如图8所示,此时可以将显示屏的驱动通道Yn接到***地GND。然后第一检测模块210继续重复检测耦合电容值的检测流程,直至第一检测模块210检测耦合电容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值为止。
应当理解的是,调整模块220可任意切换终端中驱动通道或者感应通道,切换的方式可以是随机的。也就是说,调整模块220切换终端中哪些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以及切换这些通道连接至哪个预设点均可以是由调整模块220随机选取的。如果切换通道之后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仍然小于预设值,说明终端接收到的通信信号仍然不够好,有可能是切换通道的动作不够大导致的。此时调整模块220可再多切换一部分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切换的驱动通道或者感应通道的方式可以任何组合的方式进行切换,均应当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为了避免冗余,切换通道组合的方式在此处不进行详述。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对上述的方式进行其他等同替换和变化,例如,如果其它终端为手机,终端为具有近距离通信模块的笔记本电脑,或者终端为具有电容式触摸板的笔记本等,第一检测模块210亦可通过上述的方式检测终端和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并通过调整模块220切换其它终端中近距离通信模块或者触摸板中的驱动通道或者感应通道实现增大终端和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这些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建立模块230用于在检测终端与其他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建立终端和其他终端之间的通信。
具体地,在第一检测模块210检测到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值,且第一检测模块210判断终端接收到的通信信号是其它终端发起的信号之后,终端可由接收模式进入至发送模式,发送响应信号至其它终端。建立模块230建立终端与其它终端的通信连接,然后在处理完相关的通信之后,建立模块230结束与其它终端的通信,即终端退出通信模式。
应当理解的是,调整模块220在切换终端中驱动通道/感应通道之后,在建立模块230建立终端和其它终端的通信后,即在两个终端互相通信过程中,调整模块220在接收/发送通信信号时始终保持终端处于切换后通道的配置模式。由此,可以保证终端和其它终端之间的电路特性始终保持一致,保证终端和终端之间通信的正常。
此外,除了上述实施例中的情况之外,终端还可为通信的发起端,其它终端为通信的随从端,即终端作为通信的发起者,其它终端为通信的随从者。此时,在终端接近其它终端之后,终端从其他工作状态转入通信状态,即终端进入通信模式后为发送状态。然后终端初始化其自身的设置,之后在终端处于发送状态时,由其它终端检测其它终端与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终端在发送完信号之后,终端切换其自身的状态,从发送状态进入接收状态。此时,终端开始检测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并在检测到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小于预设值时,通过调整终端中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连接关系,调整终端和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应当理解的是,终端检测耦合电容值和调整耦合电容值的方式均和上述中使用的方法相同,此处不再复赘。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在终端和其它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如果终端发现终端和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较小,可通过切换终端中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电气连接关系,由此可以在终端与其它终端通信不成功时,通过软件切换收发通道的方式,避免通信信号出现耦合差的情况,使得用户使用终端在任何角度均可以与其它终端正常通信,提升了通信时的成功率和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用户额外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终端包括第一检测模块210、调整模块220、建立模块230、第二检测模块240和控制模块250。
具体地,第二检测模块240用于检测终端与其它终端建立通信的用时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控制模块250用于在检测终端与其它终端建立通信的用时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终端退出通信模式。
具体而言,在第一检测模块210判断在预设的窗口时间内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耦合电容值小于预设值之后,第二检测模块240还可检测终端进入通信模式后请求建立与其它终端的通信所用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在第二检测模块24检测到建立通信所用的的时间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模块250控制终端退出通信模式。换言之,如果终端判断建立通信流程花费的总时间超过了预设阈值,则终端可直接结束和其它终端的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通过检测终端和其它终端之间建立连接的用时是否超过预设阈值,从而在超过预设阈值时推出通信模式。由此,可以进一步节省终端的电量。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近场通信的方法。
下面结合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终端说明一下本发明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的方法。具体地可参考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终端中的内容。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近场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近场通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当检测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小于预设值时,调整终端的中驱动通道和/或显示通道的连接关系,以调整终端和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终端接近其它终端时,终端进入通信模式,并在通信模式中检测其它终端与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终端的部分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接收其它终端发送的信号或者向其它终端发送信号。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检测终端与其它终端建立通信的用时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在检测终端与其它终端建立通信的用时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终端退出通信模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终端中至少一个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切换至预设点。其中,预设点为电源正极、***地、输入缓冲端或输出缓冲端。
S102,在检测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建立终端和其它终端之间的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的近场通信方法,在终端和其它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如果终端发现终端和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较小,可通过切换终端中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电气连接关系,由此可以在终端与其它终端通信不成功时,通过软件切换收发通道的方式,避免通信信号出现耦合差的情况,使得用户使用终端在任何角度均可以与其它终端正常通信,提升了通信时的成功率和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用户额外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近场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
第二终端,用于当检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小于预设值时,调整所述第二终端中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连接关系,以调整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所述耦合电容值,并在检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所述耦合电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建立所述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将所述第二终端的至少一个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切换至预设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场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点为电源正极、***地、输入缓冲端或输出缓冲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场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的部分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信号或者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场通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终端接近所述第一终端时,所述第二终端进入通信模式,并在所述通信模式中检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场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检测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通信的用时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在所述建立通信的用时大于预设阈值时,退出所述通信模式。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终端与其他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
调整模块,用于当检测所述终端与所述其他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小于所述预设值时,调整所述终端中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的连接关系,以调整所述终端和所述其他终端之间的所述耦合电容值;以及
建立模块,用于在检测所述终端与所述其他终端之间的所述耦合电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建立所述终端和所述其他终端之间的通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切换至预设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点为电源正极、***地、输入缓冲端或输出缓冲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部分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接收所述其它终端发送的信号或者向所述其它终端发送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接近所述其它终端时,所述终端进入通信模式,并在所述通信模式中检测所述其它终端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终端与所述其它终端建立通信的用时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以及
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所述终端与所述其它终端建立通信的用时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退出所述通信模式。
13.一种近场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检测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小于预设值时,调整所述终端的中驱动通道和/或显示通道的连接关系,以调整所述终端和所述其它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以及
在检测所述终端与所述其它终端之间的所述耦合电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值时,建立所述终端和所述其它终端之间的通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近场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驱动通道和/或感应通道切换至预设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近场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点为电源正极、***地、输入缓冲端或输出缓冲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近场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部分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接收所述其它终端发送的信号或者向所述其它终端发送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近场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接近所述其它终端时,所述终端进入通信模式,并在所述通信模式中检测所述其它终端与所述终端之间的耦合电容值是否小于预设值。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近场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终端与所述其它终端建立通信的用时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在检测所述终端与所述其它终端建立通信的用时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退出所述通信模式。
CN201410035742.8A 2014-01-24 2014-01-24 近场通信***、方法和终端 Active CN1038731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5742.8A CN103873113B (zh) 2014-01-24 2014-01-24 近场通信***、方法和终端
KR1020167018345A KR101871085B1 (ko) 2014-01-24 2014-08-14 근거리 통신 시스템, 방법 및 단말기
PCT/CN2014/084435 WO2015109823A1 (zh) 2014-01-24 2014-08-14 近场通信***、方法和终端
EP14879321.9A EP3098974B1 (en) 2014-01-24 2014-08-14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terminal
US15/218,002 US9742467B2 (en) 2014-01-24 2016-07-23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5742.8A CN103873113B (zh) 2014-01-24 2014-01-24 近场通信***、方法和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3113A true CN103873113A (zh) 2014-06-18
CN103873113B CN103873113B (zh) 2015-11-18

Family

ID=50911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5742.8A Active CN103873113B (zh) 2014-01-24 2014-01-24 近场通信***、方法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42467B2 (zh)
EP (1) EP3098974B1 (zh)
KR (1) KR101871085B1 (zh)
CN (1) CN103873113B (zh)
WO (1) WO201510982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09823A1 (zh) * 2014-01-24 2015-07-3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场通信***、方法和终端
CN110493450A (zh) * 2018-07-17 2019-1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亮灭屏方法、折叠屏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01222B1 (en) * 2016-10-05 2017-10-24 MM Mobile,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iring mobile device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4719A1 (en) * 2001-12-04 2003-06-05 Murray Brian T. Cross link intra-vehicular data communication using a field coupled transmission line
CN101187972A (zh) * 2006-11-21 2008-05-28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和通信装置
CN102750057A (zh) * 2011-04-21 2012-10-24 硅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电路
CN102916729A (zh) * 2012-09-04 2013-02-06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终端的近场通信方法、***及触摸屏终端
CN103150055A (zh) * 2013-02-07 2013-06-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芯片及采用此触控芯片的触控装置
CN103257777A (zh) * 2013-05-14 2013-08-2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状态的控制方法及触摸屏、便携式触摸终端
WO2014010388A1 (ja) * 2012-07-12 2014-01-16 学校法人慶應義塾 方向性結合式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6161B2 (en) * 2003-03-21 2007-06-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mote touch simu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060250255A1 (en) * 2005-05-06 2006-11-09 Flanagan Eugene E Paired child to parent separation distance monitoring and alarm system and method of same
JP4788715B2 (ja) * 2005-07-25 2011-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070074913A1 (en) * 2005-10-05 2007-04-05 Geaghan Bernard O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with independently adjustable sense channels
US8188851B2 (en) * 2009-05-04 2012-05-29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Wake-u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10028091A1 (en) * 2009-08-03 2011-02-03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near-field wireless device pairing
EP2535840A1 (de) * 2011-06-16 2012-12-19 Printechnologics GmbH Mittel zur unidirektionalen oder bidirektionalen Datenübertragung
US9041687B2 (en) * 2011-12-07 2015-05-26 Ht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S8688038B2 (en) * 2012-01-27 2014-04-01 Blackberry Limited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providing enhance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mode switching fea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US9633247B2 (en) * 2012-03-01 2017-04-25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hare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and sensor structures
US8774041B2 (en) * 2012-03-02 2014-07-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ximity-based wireless handshaking for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US8774721B2 (en) * 2012-04-10 2014-07-08 Google Inc. Detecting a communication tap via signal monitoring
EP2797024B1 (en) * 2013-04-23 2018-03-28 Bundesdruckerei GmbH Mobile proximity coupling device
CN103425373B (zh) * 2013-07-25 2016-06-22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触摸屏及具有该电容触摸屏的无线电子设备
US9226094B2 (en) * 2013-07-25 2015-12-29 Elwha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gesture indicative data at a limb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
JP5862644B2 (ja) * 2013-11-22 2016-02-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2881844B1 (en) * 2013-12-04 2018-06-06 MediaTek Inc. Electronic devices, near-fiel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ink between two electronic devices
CN103780286A (zh) * 2014-01-22 2014-05-07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子***
CN103873113B (zh) * 2014-01-24 2015-11-1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场通信***、方法和终端
TWI588723B (zh) * 2014-01-24 2017-06-2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讀取裝置與方法以及資料傳送裝置與方法
US9692525B2 (en) * 2015-06-25 2017-06-27 Intel Corporation Optimal electric field coupling techniques for human body communication (HBC)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4719A1 (en) * 2001-12-04 2003-06-05 Murray Brian T. Cross link intra-vehicular data communication using a field coupled transmission line
CN101187972A (zh) * 2006-11-21 2008-05-28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和通信装置
CN102750057A (zh) * 2011-04-21 2012-10-24 硅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电路
WO2014010388A1 (ja) * 2012-07-12 2014-01-16 学校法人慶應義塾 方向性結合式通信装置
CN102916729A (zh) * 2012-09-04 2013-02-06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终端的近场通信方法、***及触摸屏终端
CN103150055A (zh) * 2013-02-07 2013-06-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芯片及采用此触控芯片的触控装置
CN103257777A (zh) * 2013-05-14 2013-08-2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状态的控制方法及触摸屏、便携式触摸终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09823A1 (zh) * 2014-01-24 2015-07-3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场通信***、方法和终端
US9742467B2 (en) 2014-01-24 2017-08-22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0493450A (zh) * 2018-07-17 2019-1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亮灭屏方法、折叠屏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93450B (zh) * 2018-07-17 2021-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亮灭屏方法、折叠屏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42467B2 (en) 2017-08-22
WO2015109823A1 (zh) 2015-07-30
EP3098974A1 (en) 2016-11-30
US20160337001A1 (en) 2016-11-17
EP3098974B1 (en) 2020-09-23
KR20160096675A (ko) 2016-08-16
CN103873113B (zh) 2015-11-18
EP3098974A4 (en) 2017-09-20
KR101871085B1 (ko) 2018-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88378B2 (en) Touch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1950243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设置按键位置的方法
CN103714676A (zh) 装置自动开关控制***及其方法
CN102778943A (zh) 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便携终端
CN106598342A (zh) 智能白板电视的多***同时使用一个触控框的设计方法
CN103873113B (zh) 近场通信***、方法和终端
CN104572512A (zh) 一种实现自定义鼠标按键多击功能的方法及***
CN104199319A (zh) 通过终端控制烹饪器具的方法和终端
CN105100488A (zh) 一种智能手机及通过晃动来启动其蓝牙功能的控制方法
CN103809613A (zh) 一种用于多功能座椅的手机控制***
CN105100487A (zh) 一种智能手机及通过晃动来启动其wifi功能的控制方法
CN103076922A (zh) 车用触摸式中控面板
CN106484304A (zh) 触摸屏设备亮度和音量的控制方法、***及触摸屏设备
CN102937875A (zh) 一种可同时触摸操作***菜单和显示器菜单的装置及方法
CN105118119A (zh) 智能锁***和其智能锁及其通过蓝牙实现智能开锁的方法
CN103034447A (zh) 一种模拟鼠标或触摸板控制远端设备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780926A (zh) 管理机顶盒遥控装置的方法、遥控装置和***
CN203078480U (zh) 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驾驶员离座报警控制***
CN103019968B (zh) 输入设备在输入处理实例中注册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739389A (zh) 一种动态调整触控屏响应区域的方法、***及智能终端
CN104700815A (zh) 亮度控制装置及亮度控制方法
CN204883230U (zh) 一种电控调光膜玻璃控制装置
CN105867776A (zh) 一种触摸移动设备屏幕滚动方法及***
TW201502864A (zh) 按鍵檢測系統及方法
CN105999626A (zh) 跑步机控制装置及跑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